国贸贸易毕业论文-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及其应用研究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及其应用研究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是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理论,它揭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优势,并通过贸易互惠来实现经济发展。
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在各种政策和决策制定上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指出利用各自的资源、技术、经验和其他因素,各国可以在某些产品或行业上具有相对优势,从而实现贸易互惠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简单来说,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当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比另一个国家更有效率时,这个国家就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产生是由生产成本差异所引起的。
拥有某种资源或技术的国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某种商品,而其他国家无法达到那样的成本效益。
因此,如果所有国家都在利用比较优势生产商品,并用贸易互惠来增加产品的供给量,每个国家在整体经济上都会获得更高的福利。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所有的国家,无论它们在经济上处于何种发展阶段。
它同时也适用于所有的商品或服务,无论它们在贸易中的地位如何。
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个国家可以根据各自的资源、技术和经验来分工生产商品,并且可以通过贸易互惠来实现经济发展。
因此,国际分工是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
2. 同质性和异质性因素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生产效能取决于各种同质性和异质性因素,例如自然资源、技术和劳动力。
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中,如果一种商品在各个国家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相同,则其没有比较优势。
3. 经济政策和贸易规则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各国在经济政策和贸易规则上的决策。
例如,各国可以通过放宽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和规范贸易机制来促进贸易互惠和国际分工。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国际贸易、要素生产配置、技术转移和劳务输出等。
以下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案例:1.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比较优势理论的最核心和普遍的应用领域。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国际贸易一直是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形式,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为核心也最具实用性的理论之一。
本文将对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比较优势理论概述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首创,它认为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成本相对于生产其他商品所需要的成本来说更低,就具有比较优势。
例如,某国家生产棉花的成本比生产钢铁低,而另一国家的钢铁生产成本比棉花低,这两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来实现优势互补,增加贸易的效率。
二、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1. 描述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国际贸易实际情况。
实际上,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往往会专业化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特定的服务,从而形成比较优势。
比如,中国劳动力成本便宜,制造业发达,而日本则在高技术领域领先。
中日两国可以互通有无,实现互利贸易。
2. 增加贸易流量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和流量。
在生产某项产品时,如果该国比其他国家的成本更低,它将以更低的价格出售此产品。
这会促进该国出口该产品,但也会增加其需求。
因此,出口者的生产成本将继续降低,进一步增加国际贸易的流量。
3. 平衡地区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帮助平衡地区贸易。
对于同一个地区内各国之间的不同商品和服务,比较优势理论通过特定优势的发现,实现了产品相互交流和贸易的均衡。
因此,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平衡地区贸易。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案例1. 欧盟与美国的食品贸易欧盟和美国均有食品生产体系,但由于欧盟的法律法规和生产方式与美国的不同,导致两个地区互通性不足。
这时,比较优势理论便可应用于此例中,实现互利贸易,并让欧盟和美国的贸易体系统一,增加贸易的效率。
2. 中国与墨西哥的汽车贸易中国和墨西哥都是生产汽车的国家,但由于两个国家的税收和生产方式不同,导致基本无法交流汽车。
比较优势理论可用于解决两国之间的贸易难题,并提高两国间的汽车交流和贸易效率。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实践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实践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期提出的一种代表性的贸易理论。
该理论以各国资源型态不同,导致各国有不同的产品成本为基础,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会产生互惠互利的交易方式。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与实践,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生产成本。
由于资源禀赋和生产成本的不同,导致了各国之间的商品价格差异。
假设两个国家A和B,分别拥有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力和资本,两者的相对比例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当国家A生产一种产品的成本比国家B低时,国家A拥有比较优势。
此时,国家A应当专门生产这种产品,并通过贸易的方式与国家B进行交换。
这样,两国都能够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实现互惠互利的贸易,也就是通过贸易来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在国际贸易领域,比较优势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和实践。
具体来说,它通常被用来解释各种不同形式的国际贸易,包括标准贸易、债务交换、分工专业化和外包。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
1.标准贸易标准贸易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司通过出口产品来换取其他国家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在自己的比较优势部门生产产品,并将其出口到别的国家,同时从别的国家进口自己的劣势产品。
这种方式会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繁荣,因为各国都能够以最佳方式利用自己的资源,从而增加国家的总体经济效益。
2.债务交换债务交换是指一国通过借贷方式来换取商品,这种方式往往应用于较贫穷、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
他们通常没有足够的现金来购买所需的进口商品,因此需要通过借贷方式进行交换。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优势部门,获得贷款购买进口商品是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案。
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加债务国的消费能力、改善贫困状况,同时也有助于债权国增加出口和实现经济增长。
3.分工专业化和外包分工专业化和外包是指企业将某些生产环节分包给不同的企业或国家来完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14193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应用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应用前言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笔者将深入探讨比较优势理论的概念、应用和限制,以及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实现最大化的利益。
什么是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一种解释国际贸易的理论,由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可以通过比较各自的成本来实现互利互惠的结果。
换句话说,每个国家应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产业,而不是在所有产业中都试图成为专家。
举个例子,假设美国和中国都可以生产鞋子和电子产品。
如果美国生产鞋子的成本更低,而中国生产电子产品的成本更低,那么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应该把重点放在生产鞋子上,而中国应该专注于生产电子产品。
通过这种互相贸易的方式,两个国家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中,尤其是在贸易协定、产业布局和国际产业转移等方面。
贸易协定许多贸易协定都是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而制定的。
例如,自由贸易协定(FTA)可以帮助各国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的贸易。
产业布局各国的产业布局通常也是基于比较优势。
通过专注于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国家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国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是另一个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应用。
通过将不同行业的生产转移至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全球经济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转,从而为各国带来更多的福利。
比较优势理论的限制比较优势理论被认为是解释和提高国际贸易效率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但也存在着一些限制。
市场失灵在比较优势理论中,各国之间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货物和服务可以自由流动,而市场价格可以反映各种情况。
但实际上,市场往往不是完全竞争的,并且可能存在各种扭曲,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技术变革虽然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基本假设是某种国家始终比其他国家更擅长某一项生产,但在实际应用中,技术的变革可能会导致原本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出现高效的生产方式,从而改变了各国产业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内外贸易中的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内外贸易中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中一项重要的理论,它解释了不同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以及贸易如何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在国内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国际贸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等等。
首先,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较低时,就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该国应该专门生产这种商品,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所需的其他商品。
这样,该国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这种效应在国内也同样存在。
比如,在一个城市中,某些地区较擅长制作纺织品,而其他地区出产农产品。
如果各地区都专注于擅长的领域,走比较优势的路线,那么整个城市的生产效率就会更高。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可以促进国际贸易。
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可以成为一个贸易大国。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经济收益。
同样,在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也可以促进贸易。
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拥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气候和地形,这就使得各地区生产的商品风格、品质、价格也会不同。
因此,各地区可以相互之间交换自己所擅长领域的商品,从而促进地区之间的贸易。
再次,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理论上,比较优势理论应该会导致一部分劳动力失业,因为他们在生产不能构成比较优势的产品方面缺乏竞争力。
但实际上,人们几乎总是能够在其他领域找到新的机会。
比如,在一个部门失去竞争力后,这些工人可能会在其他领域找到生计所需的新工作,这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再分配。
更进一步,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促进创新,刺激更多的新产业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新工作岗位。
总体而言,比较优势理论在国内外贸易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国际贸易以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尽管该理论有缺陷,但是它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仍然是有用的,因为它可以鼓励各国、地区之间在所擅长的领域中相互合作、竞争,从而实现经济的共同繁荣。
国际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应用研究
国际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应用研究国际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他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中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该理论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该问题的1200字以上的详细分析。
首先,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服务贸易在我国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在金融、旅游、教育、医疗等行业,我国已经拥有相对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国际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国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根据国际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在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是因为它在生产该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要素上比其他国家更具竞争力。
在我国服务贸易中,金融业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我国银行和证券市场规模庞大、规范发展,金融从业人员素质较高,金融科技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些优势使得我国在服务贸易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再次,我国服务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培育。
虽然我国在一些服务行业上具有比较优势,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我国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努力。
首先,优化服务贸易中的政策环境。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如降低服务贸易的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等,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提高外贸水平,从而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其次,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人才是服务贸易中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应该加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同时,还要加强技术创新,继续推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等领域的发展,提高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第三,加强服务贸易中的国际合作。
在国际比较优势理论中,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推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国可以通过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扩大服务贸易的规模和范围。
例如,可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合作,加强与欧洲和北美的旅游合作等。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优势理论首次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因为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优势。
根据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产品。
优势理论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优势理论指导了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
国家可以根据其相对优势的产品来确定贸易政策的重点。
通过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国家可以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实现经济增长。
其次,优势理论可以帮助国家确定其产业政策的重点。
通过了解自己的优势领域,国家可以制定支持该领域发展的政策,如提供减税和减少监管等优惠措施,以促进该行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优势理论还可用于分析和评估国际贸易协议和贸易安排。
通过比较各国的优势和劣势,可以评估贸易协议对各国的影响。
这有助于国家在参与贸易协议时做出明智的决策,以确保协议对本国经济有利。
此外,优势理论还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解释。
根据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增加是因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互补性的生产优势,通过贸易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中国的应用方面,优势理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泛资源和劳动力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通过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中国能够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竞争力,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中国政府根据优势理论,实施了一系列的对外开放政策和产业政策。
例如,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力,政府大力扶持制造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以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贸易,并与其他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
总的来说,优势理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引言: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较优势理论为解释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指导,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实践也充分展现了该理论的有效性。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世纪末提出,他指出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其相对成本最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差异使得它们在生产不同商品上具有相对的优势。
二、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1.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大量出口的电子产品、纺织品等正是劳动密集型的代表。
通过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中国成功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2.资源禀赋差异的利用中国地域广阔,资源禀赋具有显著差异。
比如,北方地区拥有辽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而南方地区则具备发达的加工制造业和先进的技术水平。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各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进行专业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制造业、西部地区发展农业等地域性比较优势。
三、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一直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其他国家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受到一定冲击。
同时,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也使得中国需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加强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培养,鼓励企业实施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多边贸易协定,拓宽市场开放度,寻找新的竞争优势。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位也在不断调整。
在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国贸贸易毕业论文-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将其视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但这一理论的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优势相当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好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发展,重点讲述了当代影响比较优势的几个要素。
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内涵的发展,将这一理论分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当代比较优势理论三个阶段。
其次论述了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最后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借鉴意义。
以中国三类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图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并对如何借鉴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的比较优势素质做出了一定的建议。
重视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最终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策略建议Abstract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gets the universal solicitude of academic circle fromits producing day, and it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ing theory. But the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s not plain sailing. For China such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fairly obviou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comparativeadvantages beca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advantage and particularly narrates some essenti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present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ccordance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connotation ofdevelopment this theory may be divided into 3 stages: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stheory offactor endowments and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second part discusses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foreign trade i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status applicability. Finally discusses the reference of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Chinas foreign trade. Based on Chinas exports to the three dominant trend map changes incomparative advantage we analyz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the changes and how to us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in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China attaches importance to developing foreign trad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speed up the process of reform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nd transnational businessstrategy of eventu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Key words: Foreign trad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rategy of foreign trade 目录摘要................................................................. .................................. ..................................... .IAbstract ................................................. ........... ........................................................................ .................... .. II一、绪论...................................................................... ............................. ........................... 1二、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 ..... 1(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 (1)(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1)(三)中国的比较优势论...................................................................... .............................. 3(四)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的含义...................................................................... .............. 3三、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 4(一)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4)(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大大提高................................................................ 4(三)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初级产品比重下降............................................................ 5(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 (6)(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应用
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应用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经济交流与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理论被广泛应用,它对于解释国际贸易中的专业化分工、资源配置以及国际间的经济利益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比较优势理论的概念、原理,并探讨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概念与原理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9世纪初提出。
其核心思想是,各国应专业化生产本国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更大的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基于以下两个前提:1.资源禀赋差异:各国因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生产要素组合以及技术水平,导致其在生产各种商品上存在差异。
2.成本比较:在比较优势理论中,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定数量商品所需的生产要素和物力资源投入。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原则是,即便一个国家在所有经济领域都不如其他国家效率高,但仍然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其相对较低成本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获取其他商品,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产业分工和国际间的互补合作,通过各国的专业化分工,实现资金、技术和经验的最优配置。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国际贸易政策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以下是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几个主要应用方面:1.贸易政策指导:比较优势理论为国际贸易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各国政府可以通过扶持本国特定产业、加强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培训,以及降低贸易壁垒等手段,发展与比较优势相关的产业,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2.全球价值链分工: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了全球价值链的划分和组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利用比较优势分工,实现各自优势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价值最大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扮演重要角色。
3.贸易伙伴选择:比较优势理论也可用于指导贸易伙伴的选择。
各国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来选择贸易伙伴,以便实现资源互补、经济效益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贸易战略中的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贸易战略中的应用作者:来源:《新闻爱好者》2018年第01期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渊源是“绝对利益学说”,经过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大力宣传后,比较优势理论成为外贸战略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的主线。
郭克莎所著的《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发表于《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5期)一文阐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贸易战略中的应用,指出战略性贸易政策合理运用的重要性。
同时,作者还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所蕴含的贸易政策与贸易战略的含义。
从现代经济学角度讲,每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都是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由此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理论学说以及各式各样的实践发展模式,这些理论学说以及实践发展模式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换言之,比较优势理论就是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实践中产生的。
郭克莎认为,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这有助于发展中国家资本的积累。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所有经济活动必须定位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提升,并为实现该目标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或策略。
如果遵循比较优势理论,会使得资本积累的速度明显提高,并且国内经济产业与技术结构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而升级。
有些人会担心如果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发展中国家会不会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一文中指出,比较优势理论应用到中国贸易战略中,中国的发展机会反而会有所上升。
首先,比较优势理论应用到发展中国家,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创造出最大的经济剩余,并且发展中国家原始资本比较缺乏,相对来讲,其资本的回报率也就更高,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率也就更高。
其次,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快地实现技术创新。
虽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依靠发明来获取新技术,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来获取新技术,这样一来,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成本就会降低。
因成本低、风险小等优势,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快地实现技术更新。
从比较优势理论看中国的对外贸易
从比较优势理论看中国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理论,从狭义来讲是指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一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相对劣势较大的产品,从而在相互交换中获利。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国应该出口其在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它在生产中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从而使双方在相互贸易中都能得到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对各国的相互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在发展对外贸易时也将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一、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还处于紧缺阶段,外加中国外部环境紧张,优先发展农业和重工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并开始正视比较优势这个实际。
同时,中国在制定外贸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时候也基本都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
改革开放之初,根据当时的实际,中国优先发展了农副土特产品、矿产品、石油、传统的轻纺产品及工艺品的出口,并依靠劳动力优势开始发展加工贸易,逐渐将机电产品和多种有色金属加工品的出口发展起来。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机电产品开始引领中国制造的出口。
同时,出口产品中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在轻纺产品出口上,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也得到普遍提高。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成就尤其体现在对外贸易总额上。
197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仅有206.4亿美元;1988年,中国对外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 027.8亿美元。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跃升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并在之后的几年保持这一地位。
2008年全年,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仍然高达2.56万亿美元。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意义第一篇: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意义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以及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指导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一般而言,中国现阶段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短缺,应该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型的产业,或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
但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可能成千上万,每个地方的资源不可能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所有产品都生产出来,这就必须做出选择。
具体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选择当地有传统的产业。
举几个例子:扬州有个杭集镇,是全国的牙刷之都,如果杭集镇牙刷厂不开工,全世界的牙刷都要配给。
这个镇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生产牙刷,有历史传统。
南昌有一个文港镇,是全国的铁笔之都,国内生产的70%的铁笔都出自哪个地方,文港这个地方也是从宋朝开始生产笔了,所以也有历史传统。
二是当地有国有企业。
上世纪50年代,国有企业在很多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当时我国一穷二白。
改革开放26年,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速度9.4%,经济规模提高了10.3倍,现在,资本拥有量、技术拥有量和上世纪50年代已经改善非常多,许多原来不具备比较优势、需要政府保护补贴才能生存下来的企业,现在其实可以焕发活力了。
以重庆为例,重庆原来是老工业基地,现在则是全世界的摩托车生产之都,全国摩托车每年生产一千多万辆,重庆要生产400多万辆。
这是因为,过去的重工业基地,为此打下了许多装备业的基础,当地有国有企业形成的产业群聚,现在已经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应用第一篇: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应用从戴尔、大众等企业进军天府之国,看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姓名:吴文杰学号:20112925专业班级:工商管理2011级2班概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国际贸易方兴未艾,这其中大企业的跨国投资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刚刚结束的2013成都全球财富论坛上,戴尔、德州仪器等美资跨国企业纷纷宣布在蓉有新举措,而大众、英特尔等企业更是在几年之前便已在成都投资建厂。
如此多的跨国企业之所以选择成都,根本在于利润的最大化。
这其中所体现的理论依据之一便是西方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石——比较优势理论。
关键词:比较优势利润最大化跨国投资市场经济国际分工众所周知,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一国即使两种商品的生产成本都高于另一国,但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不仅可以增加社会财富,而且可以使贸易双方获得利益。
这从跨国企业在成都的投资便可看出。
如此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是因为成都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属于西部中心城市,辐射面积广,市场增值潜力巨大;成都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较为优惠;成都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也高于西部其他省市,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但另一方面,成都的劳动力生产成本并不低(远高于西部其他省市以及东南亚);技术也并不发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因此跨国企业在比较权衡之后,发现在中国(成都)投资设厂成本将远低于在本国设厂或者是在中国东部设厂,为实现长远利润的最大化,必然选择投资成都。
西方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明显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他们有先进的技术,国际知名的品牌,先进的渠道。
因而在这一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普遍技术较落后,没有自主的知名品牌或者较少,对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不了比较优势。
所以经过一系列的比较后,得出如下结论:即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方面有比较优势(目前西方各国的劳动力价格普遍较高,土地使用成本也较高);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品牌、销售渠道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基于此,跨国企业普遍愿意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这符合他们的利益最大化。
论比较优势原则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论比较优势原则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摘要比较优势理论是各国开展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石。
文章针对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应用中的现实举例,比较优势陷阱等几个方面对比较优势论作出解释说明,以达到深入理解比较优势原则以为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如何运用好比较优势理论作出阐述。
关键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国际贸易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与发展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的定义: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在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之前,先要了解什么是比较优势。
举例说明,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加国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都一样。
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均处于劣势,仍有可能进行互惠贸易。
李嘉图科学的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两国只需在不同产品生产上分别具有劳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优势,而不必是绝对优势,就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互惠贸易而使双方得益。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对于一个国家,无论是小的贸易体还是大国,要参与国际贸易并在其中获得盈利,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和贸易中的天然优势的分析和阐述,也是自由贸易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本文将介绍比较优势理论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
1.比较优势理论的概念和原理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 David Ricardo 在 1817 年提出的。
该理论基于两个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即不受制于任何政府限制或干预,以期依照市场需求自由交换商品和服务。
比较优势是指一种国家比另一种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具有更优势的位置。
这些优势可能是出于生产成本低、技术资源多、劳动力廉价等多种原因。
比较优势理论是一种生产力理论,即能够使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依照其最高价值任务进行配置。
一个国家或地区会投入和充分利用其生产其产品的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因此获得高产出,低成本。
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物质表现通常是贸易、商业、和投资的比较。
比较优势通常涉及生产性资源的分布,生产效率以及成本差异。
总之,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能生产那些其拥有特殊优势并且具备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
2.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
以经济体最为发达的美国和欧洲为例,两个经济体都可以生产汽车,但由于人力成本和资本成本的不同而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异,因此如果美国相对于欧洲在生产汽车方面有更多的比较优势,美国将采取出口汽车,而欧洲将采取消费美国产汽车。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
由于China有相对便宜的人工成本,中国的工厂能够以比日本更低的成本生产某些电子设备,因此日本就需要从中国进口这些产品,从而形成了两个互补并协同合作的体系。
同理,贸易助手全球进口量最大的两个国家都是互补的。
因此,比较优势理论也被称作互补性贸易理论。
总的来说,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是充分利用各个国门之间自由竞争的副作用,实现每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系统中所能实现的最高效率。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用于解释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以及贸易带来的利益。
本文将介绍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更高效,这个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相对生产成本来解释贸易的产生和益处。
里卡多以两个国家(A和B)和两种商品(X和Y)为例来阐述比较优势理论。
假设国家A在生产商品X和Y方面都比国家B更高效,但是国家A比国家B在商品X的生产上更具优势,也就是说,国家A 的相对生产成本更低。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A应该专门生产和出口商品X,而国家B则应该专门生产和出口商品Y。
这样,国家A通过出口商品X,换取国家B生产的商品Y,双方都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国家A能够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商品X,因为它具有相对优势,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商品X。
而国家B则能够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商品Y,因为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商品Y。
通过这种分工和互相交换,两个国家都能够提高自己的福利水平。
二、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在现实世界的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它对于解释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以及贸易的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贸易的原因。
根据理论,国家进行贸易是因为它们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通过专门生产自己相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产品,国家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了贸易对各个国家的利益。
由于贸易允许国家利用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国家能够在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通过贸易,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福利。
同时,贸易也为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摘要:本文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尽管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了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但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仍然具有比较优势的结论。
但这种优势不再是数量跟低价的优势,而是建立在与时俱进基础上的新的质量、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科技含量高的比较较优势。
分析我国贸易出口结构、农产品比较优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找到如何继续保持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对策。
关键字: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启示一、比较优势理论概述(一)背景介绍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6--18世纪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统治欧洲长达两个多世纪,其生存背景是以极度垄断和特许经营为特征的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重商主义已不再适应日益发展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提出以“经济自由主义”为思想中心的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专业生产自身所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以交换其他国家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最终达到使所有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国家增加物质财富的目的。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理论在18世纪的英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其理论并不能解释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具有绝对劣势,这两个国家是否仍有参与国际分工的必要。
针对该理论的局限性,大卫·李嘉图与1817年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
(二)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学说认为:两个国家进行分工的依据不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即虽然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两种商品的优势或劣势程度有所不同,则该国在优势重、另一国劣势较轻的商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外贸发展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
中国外贸发展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外贸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然而,中国的外贸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的外贸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比较优势理论来发掘中国对外贸易的潜力和优势。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比较优势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
它认为,在没有贸易障碍和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各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比较优势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上的相对优势,即它能够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相对成本生产更多的商品或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二、中国的比较优势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和庞大市场的国家,具有很多的比较优势。
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且劳动力成本较低,这使得中国在生产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优势。
其次,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工贸易生产基地之一,可以承担很多跨国企业的委托加工业务。
再次,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内市场,对于某些特定的产业,如石油、钢铁、煤炭等,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后,中国在技术、管理和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可以帮助中国在未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三、中国的外贸优势和劣势中国的外贸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中国生产和出口的商品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其次,中国的贸易伙伴广泛,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新兴经济体。
再次,中国的外贸渠道和贸易方式多样化,既包括跨境电商、邮寄等新兴贸易方式,也包括传统的出口加工贸易。
最后,中国的商务环境逐渐改善,外贸企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然而,中国的外贸也面临一些劣势和挑战。
首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增多,这对中国的外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中国的外贸企业普遍面临技术、品质、知识产权等问题,这直接制约着中国的外贸竞争力。
再次,外部环境不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也面临很多挑战。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试图解释为什么国际贸易存在并如何发挥作用。
该理论的核心是贸易的最终效益来自各国在生产某些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优势,即某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要低于其他国家。
因此,比较优势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中,成为国际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和决策依据。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绝对成本”。
绝对成本是指一个国家所花费的生产某种商品的实际成本,通常用货币单位表示。
比如,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在美国和中国可能是不同的,这就是绝对成本的差异。
但是,绝对成本并不能决定国际贸易的最终效益,因为国际贸易的最终效益来自于相对成本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一个国家为生产某种商品而放弃生产其他商品的代价。
比如,如果一个国家有限的资源和工人只能生产两种产品:食品和鞋子。
如果该国花费50个单位的资源生产1单位的食品,生产1单位的鞋子就需要花费100个单位的资源。
这意味着,该国生产1单位的鞋子的机会成本是50个单位的食品。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机会成本比绝对成本更重要。
比较优势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各国应当专门生产他们的相对成本最低的商品,并从其他国家购买那些他们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可以带来更大的效益,因为各国都利用自己的优势生产商品,并从其他国家进口贵重的、效益低下的商品。
在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理论应用广泛。
许多国家的贸易政策都基于这一理论。
比如,发展中国家常常专注于出口其相对成本最低的品目,例如纺织品和电子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
另一方面,工业化国家通常专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但同时进口那些其国内生产相对较昂贵的产品,例如农业产品和天然资源。
此外,比较优势理论还被用于解释环保观念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采取了环境立法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但同时也使得这些国家在生产环保产品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将其视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但这一理论的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优势相当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利用好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发展,重点讲述了当代影响比较优势的几个要素。
并根据比较优势的内涵的发展,将这一理论分为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当代比较优势理论三个阶段。
其次论述了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最后论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借鉴意义。
以中国三类出口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变化趋势图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比较优势的变化,并对如何借鉴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的比较优势素质做出了一定的建议。
重视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能够加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最终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策略建议Abstract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gets the universal solicitude of academic circle fromits producing day,and it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ing theory. But the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s not plain sailing. For China such a developing country that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fairly obviou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comparativeadvantages beca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advantage and particularly narrates some essenti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present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ccordance with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connotation ofdevelopment this theory may be divided into 3 stages: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s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s and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second part discusses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foreign trade i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status applicability. Finally discusses the reference of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Chinas foreign trade. Based on Chinas exports to the three dominant trend map changes incomparative advantage we analyz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the changes and how to us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in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China attaches importance to developing foreign trad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ospeed up the process of reform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nd transnational businessstrategy of eventu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Key words: Foreign trad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rategy of foreign trade 目录摘要................................................................................................... ......................................IAbstract ................................................. ....................................................................................................... .. II一、绪论................................................................................................... ........................... 1二、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 1(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 (1)(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1)(三)中国的比较优势论.................................................................................................... 3(四)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的含义.................................................................................... 3三、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4(一)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4)(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大大提高................................................................ 4(三)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初级产品比重下降............................................................ 5(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 (6)(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外贸的借鉴意义........................................................................ 7(一)借鉴RCA 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发展.............................................................. 7(二)借鉴比较优势理论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 10结论................................................................................................... ................................... 12注释................................................................................................... ................................... 13加上参考文献的页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一、绪论随着通讯、网络和信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的加快,世界经济逐渐成为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国际间的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际贸易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进行,而目前的国际分工是由旧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各国资源的禀赋差异决定的。
人民币升值后,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环境的挑战,我国必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避开比较优势陷阱,更好地利用国际贸易带来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贸易中更好地利用贸易的创造效应,避免其贸易转移效应。
二、比较优势理论综述(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机会成本(与该国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相对成本)小于另一个国家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就在生产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并认为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资源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
该理论强调一个经济实体需要遵循如下原则:①根据比较优势选择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②产品和要素价格不能扭曲;③政府产业政策目标不能背离比较优势。
虽然不否认存在动态比较优势和企业面临的外部性特征,也不完全反对政府宏观调控,但比较优势战略把要素结构看作是各种经济要素的决定性因素,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选择必然受要素资源结构制约并以此为基础,任何经济体最具竞争能力的产业和技术结构都是由其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要素资源结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