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5课《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语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五位伟大的诗人。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背诵这五首诗。
3.理解诗歌所创设的意境。
4. 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体会五首诗歌的意境美及情感美。
[教学重点]
1.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情感。
2.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古老的东方,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度,中国。在她灿烂的古代文明宝库里,诗歌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它夺目的光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五首古诗。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赏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也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
(二)背景资料
这首诗写于公元761年。杜甫在“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饱受战乱之苦的杜甫一家在亲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不幸的是761年的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这首诗最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展示郭沫若先生的杜甫的评价。
(三)诵读古诗,感悟情韵
1.听读古诗。
要求:(1)先听一遍,第二遍时边听边小声跟读。
(2)注意读准字音。
(3)注意节奏(用“/”在诗中标志节奏)及重音。
此诗为歌行体古诗,诗句以七言为主,其节奏一般为“二二三”
如:“八月/秋高/风怒号
..茅”。
..,卷我/屋上/三重
2.自由朗读。
3.学生示范朗读。
(四)译读古诗,感知诗意
1.抓住关键词语并结合课下注释译读古诗。
2.名句翻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在风雨中(房子)毫不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五)析读古诗,理解情感
1.说说诗中描写了几幅画面?并用一句话概括所叙述的事件。
秋风怒号草屋茅飞群童抢茅唇焦口燥
雨脚如麻长夜沾湿
茅屋为秋风所破,长夜沾湿彻夜不眠。
2、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了什么?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自身秋风破屋(国破民弱)现实
推
己
及
人
天下寒士广厦万间(国势中兴)理想
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六)名句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句句蝉联而下,“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词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赏析生动传神的字词:
(1)第一节“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好在哪儿?”三”字又怎么理解?群童为何抱茅?
第一节“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写出风的迅猛,还表现了茅草的动态。换成“吹”,风的力度不够;“掀”表现不了茅草的动态。“三”是虚数,“几”的意思,有时形容多,有时形容少,在这里说的是茅屋盖得很薄,经不起风吹。
(2)这时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诗人饱经战乱,早已未老先衰。虽然诗人当时只有49岁,但却是华发早生:“白头到更短,浑欲不胜簪”。因而这个“老”字用得准确。
(3)第二节中“归来倚仗自叹息”,“叹息”的含义是什么?
一叹天公无情毁屋;二叹儿童幼稚的恶作剧,不明人间苦楚;三叹黎民生活困苦(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初显忧民思想。
(4)“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长夜”有何含义?
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挨的雨夜,又指战乱造成的长时间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时局。
(5)第三节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铁”的含义?
“铁”表示很凉、很硬(天寒冷);色彩上表明很破旧、很脏,只有一被,无法拆洗(贫穷)。换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无被子破旧之意。
四、赏析《过故人庄》:
1.诗人简介:
孟浩然,襄阳人。早年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
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
与王维并称“王孟”。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诗中描写了怎样的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不过是绿树青山、场圃桑麻,而这一切在诗人眼中却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他的心灵得到宁静和快乐。这首诗既写美丽的田园风光,也写老朋友的友谊。诗中充满了喜悦——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喜爱。
3.名句赏析:
哪些诗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
明确: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环抱着村庄,这是近景;郭外青山逶迤,那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一派清幽淡静的气氛。
五、《游山西村》赏析:
1.诗人简介:
陆游 (1125一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作品最多的。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