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评价利用

合集下载

作物种质资源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

作物种质资源学作物种质资源学是研究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的一门学科。

在现代农业中,作物种质资源是产生新的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抗病性等方面的重要基础。

下面,我们将以五个步骤来阐述作物种质资源学的相关知识。

第一步: 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存随着全球变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搜集和保存作物的种质资源信息变得尤为重要。

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包括各种方式,例如:野生物种越来越少,因此需要在野外寻求植物遗传多样性的机会,而在基因库等地搜集并保存植物资源变得更加重要。

第二步: 作物种质资源的描述和评价作物种质资源的描述和评价是对其性状的全面描述,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等方面,目的是为其更好的利用和保护打下基础。

高效且准确的描述和评价系统有助于实现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基于这样的系统,农业研究人员和决策者能够更好地评估各种作物品种和功能外观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第三步: 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估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估是一种检验品种真实性、品质等的方法。

经过鉴定和评估的品种能够保证在生产实践中更加稳定和高效的利用。

此外,种质资源多样性的评估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将不同来源、类型和等级的种质资源进行比较和筛选,筛选出更适用于不同生态环境的品种类。

通过这样的评估和鉴定,实现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佳的利用。

第四步: 作物适应性和抗性的研究作物适应性和抗性的研究有助于筛选出更适应于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品种,从而在不同地区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在抗病和抗逆境方面,也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避免作物无法生长、发育等现象。

同时,此项研究也可以为更好的遗传回归和育种实现提供重要支持。

第五步: 作物育种的研究作物种质资源学是作物育种的前提和基础。

育种通过种间杂交、基因互换等技术,创造出新的品种,以提高其产量、品质、抗性等特性。

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应用使得植物育种能够实现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规划和落实。

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利用

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利用

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利用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农作物,它是全球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人类消费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之一。

大豆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是研究和利用大豆的基础。

本文将讨论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利用。

一、大豆遗传多样性的基础研究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价方法遗传多样性是指遗传信息的差异程度,它反映了物种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多种方法。

其中,分子标记技术是最常用的遗传多样性评价方法之一,包括AFLP、SSR、SNP等。

2. 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特点大豆分布于世界各地,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不同,地理环境也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因素导致了大豆的生物学、形态和遗传变异。

研究表明,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3. 大豆育种与遗传多样性的关系利用遗传多样性育种是现代育种策略之一,也是响应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然而,长期以来,大豆育种以单一基因型为主,导致品种之间的遗传背景较为单一,缺乏足够的遗传多样性。

因此,挖掘和利用天然遗传多样性是提高大豆品种育种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利用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与应用1. 多样性资源的收集与保存为了更好地进行大豆遗传多样性研究与利用,必须从自然种群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

接着,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鉴定,并利用种质资源库进行长期保藏。

2. 大豆基因组分析大豆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推出,为研究大豆遗传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基因组分析可以揭示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这些基因组信息可制定更为准确的育种策略,也有助于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应用。

3. 大豆分子标记的研究与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是目前研究大豆遗传多样性的最主要手段。

AFLP、SSR和SNP等分子标记可以对大豆进行标记,揭示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并可对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分析。

这些分子标记还可以用来筛选重要的遗传因子以及优良基因型,这对大豆育种和遗传改良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评价利用

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评价利用







Thank you !


遗传多样性:一个种群或一个物种中个体之间 或群落之间遗传差异的程度 一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变异组成该位点的遗 传遗传多样性,而所有位点的变异组成一个 群体或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一个物种或种群(Population) 生存的遗传基础,一个种群遗传多样性越丰 富,对环境的胁迫适应能力越强 引起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因素:进化、驯化、育 种

只有通过作物的遗传改良,才能生产更多的粮 食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生活的第一需求.基 因组研究的最新结果表明,人类所收集的遗传 资源材料,其巨大的潜在价值被白白锁在了种 子库中.而这些潜在价值的发挥,有待于我们 更新思想、转变观念,从直观的表型选择转变 到分子连锁图谱辅助下的优良基因的直接选 择.

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们通过作物遗传改良增 加农业投入(化肥、农药、灌溉)、扩大种植面 积等手段满足了人类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 求.但随着淡水和石油(化肥和农药工业之基 础)资源的不断减少及日益恶化的农业污染问 题,我们不可能再寄希望通过增加农业投入、 甚至保持现有水平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 另外,随着城市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大量的 耕地变成了城镇,在未来的岁月里,不可能有 更多的土地可供开垦和种植.


人类近乎一个世纪的努力,收集、保存了遗传 变异类型丰富多样遗传资源,以满足农作物改 良中的基因需求 遗传连锁图可将控制产量和其它一些重要而复 杂的农艺性状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基因组 研究的一些手段可能使野生远缘种及古老地方 品种的遗传潜力发挥出来,全人类将受益于这 些潜在遗传价值的开发利用.



这样由于驯化及现代育种取材所造成的瓶颈效 应、许多有益的复等位基因被埋没了。 对许多性状的改良,从表型评判,野生近缘种 中选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然而非常有益的一些 基因(复等位基因)很可能就埋藏在种质库收集 的大量材料中,这些基因以但被挖掘出来,用 于作物改良就会产生巨大价值。而发现和挖掘 这些基因,必须要我们转变思路和策略。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农作物之首。

玉米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对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和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对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与评价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一、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种质资源是指用于生产、育种和研究的动植物物种和品种的各种遗传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工培育资源。

而遗传多样性则指一个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和种间之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程度。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即指玉米的遗传表现在品种水平、族群水平和种间水平上的多样性。

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农业和经济意义。

首先,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质资源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水平和食品安全。

其次,玉米的遗传多样性与抗病性、适应性和耐旱性等重要农业性状密切相关,对于玉米的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最后,玉米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玉米种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方法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形态学性状分析、生物化学性状分析、分子标记分析等。

这些方法均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情况综合应用。

1. 形态学性状分析形态学性状是指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如株型、叶形、花形、果实形态等。

这些性状可以通过对实验材料的观察和测量进行分析。

形态学性状分析是一种简单易行、直观直觉、经济实用的评估方法,其缺点是测量的精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无法反映种间和基因水平上的分化。

2. 生物化学性状分析生物化学性状是指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代谢产物,如蛋白质、酶、糖类、维生素、花色素等。

这些性状可以通过生化分析技术进行测定。

生物化学性状分析可以反映品种间和基因水平上的差异,但其缺点是分析过程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耗时较长的实验周期。

农业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利用

农业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利用

农业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利用农业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通过长时期的种植和涵养,人们得以获得了大量的优良农作物品种。

但在人类发展的同时,农业生态的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挑战。

因此,对农业植物遗传多样性的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农业植物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农业植物遗传多样性指的是所有农作物品种之间的差异性,包括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同一品种的不同亚型之间的差异,以及同一植株之间不同部分(如根、茎、叶、果、花等)的差异。

此外,还包括不同地点和不同气候条件下同一品种的差异。

农业植物在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这不仅满足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对农作物的需求,还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转化和利用的可能性。

二、农业植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对农业植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是保障人类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农业植物遗传多样性包括野生型、近缘种、栽培品种以及与它们有关的物种,因此保护农业植物遗传多样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1、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

建立全面系统的数据库,对不同种类、品种、产地、形态进行详细丰富的记录,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农业植物遗传多样性的规律和机制,促进数据共享、互通、协作。

2、保护和利用植物基因资源。

大多数农业植物都是从野生物种或亲缘物种改良而来,因此保护和利用植物基因资源是维护农业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关键。

我们应积极保护野生物种和近缘物种,避免因环境破坏导致基因资源的流失和丧失,同时大力推广集约化和多样化的栽培模式,同时采取良好的保护策略,避免不当的基因污染和异质性失控等问题。

3、普及植物多样性意识,推广生态种植。

保护农业植物遗传多样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人都有保护意识。

普及有关农业遗传多样性保护的知识,积极推广生态种植模式,让生态更加合理地展厅,以保护资源,重视遗传多样性的作用和蕴藏的潜力。

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种质资源是指作为遗传多样性基础的生命资产,是植物和动物的基因质、种子、胚囊、幼苗、组织细胞、骨架等优良元素,在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食品安全、药物研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护种质资源,不但能促进优良物种的保存和利用,也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做出贡献。

而保护种质资源的核心在于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因此遗传多样性分析也逐渐成为了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遗传多样性是种质资源保护的核心,它是指生物种类内各个个体之间遗传变异的差异。

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就意味着这个物种适应环境、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越强,也就更容易适应因生态环境的改变而带来的生存挑战。

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不仅仅包括了基因的分析,还包括了亲缘关系、种群结构、基因流等方面。

以下将着重介绍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其在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1、PCR-SSR技术PCR-SSR技术是一种高效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SSR是指微卫星序列,这种方法通过仪器进行多个基因区域的扩增,使得几千个微卫星基因片段扩增至20-300基对的长度,从而分析出物种内同等基因不同等位基因的数量、型态、基因频率和表型频率等。

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进行多个引物扩增,获取大量的基因片段。

PCR-SSR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中。

2、RFLP技术RFLP技术是通过核苷酸链断裂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水解DNA,生成不同的DNA片段,再通过电泳技术将其分离,经过染色而被观察到。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出基因组中的多态性,对不同基因型共有的限制性内切酶切位点,进行Elecrophoresis分析,以分类,如亲缘关系,种群结构等。

这种技术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是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

3、AFLP技术AFLP是基于PCR扩增出来的DNA序列,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PCR扩增,获得多个特征DNA分子,随后将这些特征分子进行电泳分离和检测即可。

遗传多样性保育中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遗传多样性保育中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遗传多样性保育中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种质资源是现代农业发展与人类生活依赖的重要基础和农作物遗传改良的主要材料。

在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逆境下,种质资源的保育与利用更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要利用好种质资源,并进行科学有效的保育,就需要通过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信息系统、优选适应力高的优质农作物品种及开发新的利用途径等,这样才能推动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种质资源的定义与意义种质资源是指一个生物种群或物种在遗传、形态、生理、生态和地理等方面的整个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遗传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上。

全球种质资源的存在和多样性,不仅有助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与了解,而且也为人类提供了从根本上改进农业、缓解食品安全问题和适应环境变化的材料基础。

二、种质资源评价的目的和方法1.目的:种质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在种质资源保育和利用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利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优化品种选育,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具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的优良品种。

2.方法:种质资源评价的方法有许多,其中重要的有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比如,可以通过形态学研究,对所评价物种的生长期、花期、叶形、茎秆、果实、籽等进行测量,以了解种质资源的性状变异程度。

而通过遗传学研究,需要对所考查物种的遗传基础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了解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

同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如PCR扩增和测序等,也成为了一些重要指标的分析评价方法。

三、种质资源利用的现状和挑战1.现状:在全球范围内,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分别反映在科技水平、人才队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比如,欧盟针对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利用,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成立系列机构,推行可持续利用的计划和目标等。

亚洲国家也在不断加强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利用方面的工作。

2.挑战: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农业生产的需求,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利用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如:全球气候变化对种质资源带来的威胁、种质资源监管与生产之间的协调和管理问题、人才建设与科研经费等问题等。

作物遗传多样性在种植中的作用

作物遗传多样性在种植中的作用

作物遗传多样性在种植中的作用一、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基本概念作物遗传多样性是指在作物种群中,由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而表现出的遗传变异。

这种多样性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作物的适应性、生产力和稳定性,还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

1.1 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遗传多样性是作物种质资源的宝贵财富。

在农业生产中,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到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高遗传多样性的作物种群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压力,减少因病虫害或气候异常造成的损失。

1.2 遗传多样性的来源遗传多样性的来源主要包括自然变异和人工选择。

自然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人工选择则是通过育种手段,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特定性状的个体,以改良作物品种。

1.3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保护遗传多样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实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保存和利用作物的遗传多样性资源。

二、作物遗传多样性在种植中的作用作物遗传多样性在种植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提高作物的生产力,还能够增强作物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2.1 提高作物生产力遗传多样性丰富的作物种群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此外,遗传多样性还能够通过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损失,进一步提高产量。

2.2 增强作物适应性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作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

具有高遗传多样性的作物种群能够在干旱、盐碱、低温等不利环境下生存和繁衍,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3 提升作物稳定性遗传多样性能够降低作物种植中的风险。

在面对病虫害爆发或极端气候事件时,遗传多样性丰富的作物种群能够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干预,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减少损失。

2.4 促进作物改良和育种遗传多样性是作物改良和育种的基础。

通过利用遗传多样性资源,育种家可以开发出具有更高产量、更好品质和更强适应性的新品种,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大豆种质资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大豆种质资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大豆种质资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生产和种植历史悠久,以其高蛋白、高油、高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价值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营养均衡的不断关注和对生产和科技进步的重视,大豆的研发与种植已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

而大豆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农作物,其种质资源的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于大豆优良品种的培育、种植和经济利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本文将从大豆种质资源、鉴定方法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豆种质资源大豆种质资源是指在地球上保持了品种多样性,具有有机适应性和适应性、繁殖能力、遗传可塑性等方面特点,具备育种和研究利用价值的大豆品种和种属相关近缘种。

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和保护对于大豆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科学研究和品种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的储藏主要是依托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机构或者大豆协会的遗传资源库、国家农业科研机构的资源库和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内有关部门的科技库等。

其中我国最大的农业科技资源库就是“黄河流域豆类资源库”,其保存着十几个国家鉴定过的大豆品种,是我国保护大豆种质资源的主要机构之一。

二、大豆种质资源鉴定方法对于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目前主要有遗传学、生理学、形态学、环境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其中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这个领域里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遗传鉴定方法,可以大大地缩短鉴定时间和节省鉴定费用。

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遗传鉴定方法有“RAPD”、“SRAP” 和“SSR” 等方法。

三、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保护和提高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建立更好、更安全和长效的保护和开发大豆种质资源的措施以及发挥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些经典的遗传分析方法如遗传距离、构建遗传连锁图等可以用来进行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遗传连锁图是通过利用来源于遗传定位系统的分子标记来分析基因对的连锁关系和物种遗传变异的图示化分析方法。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农作物的遗传物质,包括种子、胚、组织培养细胞系及其它与遗传相关的材料。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对于维持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促进农作物品种改良、应对环境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可以维持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是农作物品种改良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由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有限,加之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的快速变化,许多珍贵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正面临着丧失的威胁。

因此,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尤其是珍稀品种和特有种质资源,对于维护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至关重要。

其次,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是农作物品种改良的基础。

农作物品种改良依赖于对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保存和利用。

通过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可以为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

这不仅有助于培育出更加高产、抗病虫害和适应性好的新品种,也能够提高农作物的耐逆性和适应性。

最后,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能够应对环境变化和粮食安全挑战。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农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通过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可以培育出适应新环境和抗逆能力更强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对于实现粮食安全、降低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尽管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当前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丧失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农民对高产、一致性的需求增加,一些地方品种和传统品种正逐渐被较为单一和高产的商业品种所替代,这导致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丧失和遗传多样性的减少。

其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管理面临着困难。

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这项研究的意义非常重要,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还关系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会从多个角度探讨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希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一、什么是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的是生物体群内或种群内个体基因组的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程度。

遗传多样性不仅仅涉及到DNA序列、基因组变异,还包括了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行为特性和生态位的多样性。

生物体的繁殖和遗传是个体综合了遗传意义上的因素,以及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因此,生物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反映了一组个体与其所处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质资源指的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命体的遗传材料资源,是农业、生态和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

不同物种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它们包括了各种形态性状、生理生化反应、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遗传信息。

因此,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以植物为例,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可以协助育种家和科学家开发出具有高生产力、耐逆性等优质特性的植物品种。

同时,科学家也可以通过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调查,发掘新品种,开发新的种植和生产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成本和效率压力不断加大,农作物遗传多样性正在慢慢退化。

农业生产的竞争导致了少数优质优良的品种的大量种植,而一些品种的种植却被忽视和淘汰。

这些农作物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意味着它们的遗传基础受到了威胁,它们的适应性和生产能力可能被削弱,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将面临着挑战。

面临这样的重大问题,全球各国纷纷开始重视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农学中的作物种质资源鉴定

农学中的作物种质资源鉴定

农学中的作物种质资源鉴定种质资源是指植物中具有利用价值、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等特性的基因库。

在农学领域中,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为作物育种、生产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作物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作物种质资源是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等经过系统分类和鉴定得来的。

在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过程中,常采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类鉴定。

形态特征鉴定是指通过对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农艺性状等进行观察和记录,确定其属、种、亚种和变种等分类单位。

这种鉴定方法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差。

分子生物学鉴定是指通过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和遗传标记等技术手段,对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和分类。

这种方法不仅具有高精度和客观性,还能精确测定种间杂交、基因型和互补性等信息。

二、作物种质资源鉴定的意义和应用作物种质资源鉴定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为作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帮助育种者正确选择优良种质资源,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其次,它可以为作物的种植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选择适宜的品种或材料,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此外,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还有助于科学研究和虫害防治等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三、作物种质资源鉴定的挑战和发展在实践中,作物种质资源鉴定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发展问题。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更好地应对环境和化学物质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另外,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整合资源、优化管理,以提高鉴定效率和质量。

在未来,作物种质资源鉴定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绿色环保的需求不断提高,作物种质资源鉴定将成为农业生产和科研发展中的关键领域,为人们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环境的变化,农业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农业遗传资源是指农作物、家畜、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等种质资源,它们对于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业遗传资源的保护策略和利用方式,并呼吁人们共同关注和参与。

一、农业遗传资源的保护农业遗传资源的保护是为了维护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以应对疾病、气候变化和其他灾害的冲击。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农业遗传资源保护策略:1. 建立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库是一个重要的保护农业遗传资源的手段。

通过收集、保存和整理各类农作物的种子、幼苗和胚胎样本,种质资源库能够在疾病和灾害发生时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

2.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农业遗传资源的保护还需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野生农作物和相关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自然环境,禁止非法捕捞和乱砍滥伐等行为,是保护农业遗传资源的基础。

3. 引入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对于农业遗传资源保护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培育耐病虫害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性。

二、农业遗传资源的利用农业遗传资源的利用不仅仅是保护,更要注重其应用价值。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农业遗传资源利用方式:1. 品种改良:通过利用农业遗传资源中的优良基因,培育出抗病虫害、耐干旱和高产的新品种。

这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2. 遗传育种:利用农业遗传资源中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交配和选择,繁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遗传育种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但其成果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培育新作物:利用农业遗传资源,可以发掘和培育新的农作物。

例如,近年来人们重视海洋农业遗传资源的利用,开发海水稻和海洋蔬菜等作物,为解决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共同关注和参与农业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

政府、科研机构、农民和公众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采取行动:1.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农业遗传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大投入,建设种质资源库,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品种。

遗传多样性对作物育种的影响和利用

遗传多样性对作物育种的影响和利用

遗传多样性对作物育种的影响和利用遗传多样性指的是物种内部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或基因型的差异化。

在作物的育种中,遗传多样性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它对于改良品种、提高产量、抗病性的提高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遗传多样性对于作物育种所带来的影响和利用。

一、遗传多样性带来的优势1. 提高作物适应性遗传多样性可以增加作物的适应力。

由于基因的多样性,作物可以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性状,从而在多种环境中生长繁殖,提高生存率。

例如,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水稻贴水栽培,而在北方很少见。

研究表明,南方水稻的株高较矮,耐淹,而北方水稻的株高较高,不太容易遭受淹涝。

这就是由于当地不同生态环境后,种群遗传结构的多样性而带来的不同的适应策略,表现出了不同的形态结构和适应性特征。

2. 提高作物抗病性在育种过程中,遗传多样性可以通过引入抗病基因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避免由于对某种病害敏感,而导致的大面积死亡和减产。

世界范围内,许多植物都会遭受感染病原体,很多情况下的病来源于病原体变异所导致。

针对这种情况,科学家通过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找到抗病基因序列,并将其引入作物,提高了作物的抗病性和生产产量。

例如,作物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为巨细胞病毒病,其攻击果树、蔬菜、草莓、玉米等作物。

然而,在植物基因库中,已经鉴定出一批能够抵御病毒进攻的基因,可以真正解决作物巨细胞病毒病问题。

二、如何利用遗传多样性1. 保护遗传多样性资源保护遗传多样性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及科学界等多种不同机构共同努力的任务。

作为遗传多样性资源的保存和保护,其可给社会带来如下价值:(1)避免物种灭绝,保护自然生态环境;(2)发现新的材料、药物等资源;(3)繁衍优良种质,利用优良基因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产量、提高抗病性等。

2. 遗传多样性资源的利用遗传多样性资源的利用可以实现遗传多样性的最大化。

追求优良性状或优良基因的兴趣,以创造或改良新品种、产生更优质的品种、增加植株的抗病性来发挥最大效益。

分子标记在作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在作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在作物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种质资源评价是作物育种和遗传改良的基础环节,而分子标记技术是评价作物种质资源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分子标记技术原理、种质资源评价方法、应用案例等方面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分子标记可以简单解释为在分子水平上,对不同个体之间基因变异的特异性检测。

作为现代分子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子标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种质资源评价和遗传改良。

常见的分子标记类型包括基因多态性序列标记(SSR),单倍型标记(SNP)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AFLP)等。

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基因间重复DNA序列的变异,通过PCR扩增和电泳分离,检测出个体间的DNA序列变异差异。

二、种质资源评价方法(一)基于分子标记的种质资源评价分子标记在种质资源的快速鉴定、分类和遗传多样性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分子标记的种质资源评价方法包括基因频率分析、遗传距离图谱、群体分化分析等。

其中,遗传距离图谱是使用分子标记数据构建的一种反映不同种质资源群体之间遗传距离关联程度的图谱。

通过不同种质资源群体之间的DNA序列变异差异,可以将其聚类到同一分支上,或者说明它们在遗传上存在相似性。

(二)基于表型的种质资源评价基于表型的种质资源评价是传统的种质资源评价方法,包括外形鉴定和生理生化鉴定等。

这些评价指标总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因此不能全面反映种质资源的遗传特性。

基于分子标记的种质资源评价方法可以洞察到DNA序列层面上的变异情况,可以判断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有助于发现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稳定性。

三、应用案例(一)玉米品种种质资源评价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质资源评价具有重大意义。

使用SSR标记对我国6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RD、IR和TYL三个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抗RD和TYL两种抗性的玉米品种比只有IR抗性的品种更为抗虫。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利用价值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利用价值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利用价值植物种质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或人工培育中的各种植物的种子、种苗、组织细胞等,是研究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利用价值的基础。

植物遗传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基因的不同组合所带来的表型差异和遗传变异。

而利用价值则体现了植物物种在农业、生态保护、医药、工业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潜力。

一、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意义对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了解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能够为植物的改良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通过对植物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变异的了解,可以选择适合特定环境的优良材料进行育种工作,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研究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为植物系统分类学和进化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对植物的遗传背景的分析,可以揭示植物物种的亲缘关系及其演化历程。

此外,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还可以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其中,植物形态学研究是较为传统的方法,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判断植物之间的遗传关系和差异。

而分子生物学研究则利用基因组、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差异来分析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例如,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和比较不同植物物种的遗传差异,为物种鉴定和分类提供便利。

此外,还可以利用遗传标记技术(如RAPD、AFLP和SSR等)分析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帮助科学家们理解植物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演化过程。

三、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植物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利用价值。

首先,在农业方面,植物种质资源可以用于作物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

通过选育具有抗病虫害性、逆境耐受性和高产性的植物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解决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其次,植物种质资源还可用于生态保护。

通过保护植物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

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研究和利用

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研究和利用

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研究和利用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小麦种质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是小麦育种的基础。

通过对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研究和利用,可以为小麦育种提供更多的遗传资源,促进小麦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

一、小麦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小麦种质资源是指小麦的各种生物学特性的表现形式,在小麦育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麦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遗传、形态、生理、生态等多个层次,其中遗传层次的表现形式最为突出。

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小麦种质资源的显著特征之一。

小麦种质资源通过地理、生态、品种的开发和改良等多种途径实现了全球广泛分布和高度多样化。

目前,全世界已发掘和保存种质资源资源超过40万份,其中包含了高度多样的显性和隐性遗传变异。

二、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研究小麦种质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资源和更好的遗传背景,但遗传资源必须同功能基因的研究和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利用。

1.功能基因的特点功能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生命基本特性的基本单位。

通过控制生物基因表达而决定生命的表型和适应性。

功能基因主要包括编码蛋白的基因、调节空间和时间表达的基因、与进化适应相关的基因、重复序列的基因等。

2.相关技术和方法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研究选用基因关联分析和基因克隆技术等相互协调的研究方法。

此外还需要使用永久衍生株、关键群体分离、全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手段,辅助对功能基因遗传特性的探究。

三、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利用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利用是保障未来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基础。

以下就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利用进行几方面的阐述:1.供氧反应相关基因的利用水稻、小麦等由于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供氧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小麦种质资源的供氧反应相关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小麦的耐旱、耐灾性能,提高小麦产量。

2.抗病性基因的利用小麦疫病对农民的伤害很大。

通过小麦种质资源中抗病性基因的研究和利用,可以为小麦育种提供新的遗传素材,避免或减轻小麦疫病的危害。

水稻种质资源的分析和利用

水稻种质资源的分析和利用

水稻种质资源的分析和利用水稻是我国的主食作物之一。

不同水稻品种间的差异很大,有些品种表现出耐旱、耐盐、抗病、抗虫能力更强,有些品种则更适合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种植。

因此,研究和利用水稻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种质资源的分类水稻种质资源是指有关水稻的遗传变异、遗传基础、性状表现和适应环境等项目的种质材料。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水稻种质资源可分为两大类:杂交亲和类和杂交不亲和类。

杂交亲和类可又分为斯特林系、杂交美系、宝交系等;杂交不亲和类可分为日本晚熟型、粳稻系、草稻系等。

二、水稻种质资源的分析方法水稻种质资源的分析方法可以从遗传学和生态学两个角度来看。

其中,遗传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DNA标记技术、生长发育分析、染色体分析、同工酶电泳等;生态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种子萌发试验、土壤营养施用试验、光温箱筛选等。

DNA标记技术是目前水稻种质资源研究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技术手段。

该技术通过对DNA的分析,揭示不同水稻品种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为水稻杂交育种和种子储藏提供基础数据。

生长发育分析和染色体分析则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水稻品种的表型形态和遗传基础。

同工酶电泳则常用于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估。

三、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稻新品种选育:通过研究和分析不同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可选择适应不同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强优种质,有助于开展高产、优质、耐逆新品种选育。

2. 育种遗传改良:通过杂交和重组等手段,可开展水稻性状改良,如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其食味和增加其抗病和抗旱能力。

3. 种子储藏和利用:通过收集和储存大量优良水稻种质,有助于保护和保存水稻种质多样性。

种子储存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方式包括:低温储藏、冻干、液氮冷冻、干燥等。

4. 生态学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水稻品种于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特性,有助于解决水稻种植产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以上就是对水稻种质资源的分类、分析和利用价值的简要介绍。

农学中的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

农学中的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

农学中的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日益增长,保护、利用和开发优良种质资源已成为现代农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种质资源是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是农作物和畜禽等生物群体进化、适应和遗传变异的重要产物。

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种质资源之一,国内四季蔬菜品种多达一千多个,若不进行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这些资源将难以得到完善的发挥。

一、种质资源评价种质资源评价是指根据不同目标和科学问题,在研究对象中选择适当的参数和标准,对其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和评定,以了解其遗传差异和规律性的科学活动。

具体而言,包括基本种质资源鉴定、抗性鉴定、品质评价和遗传分析等方面。

1. 基本种质资源鉴定基本种质资源是指品种原始的遗传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良好的适应性,是我们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基础。

基本种质资源鉴定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品种在形态、生理、生态和遗传等方面的区别,以挑选出适合进行选育和深入研究的抗性、品质等优良种质资源。

2. 抗性鉴定农作物遗传材料中的抗性是指对除害及病害、逆境等的抵御能力,而抗性鉴定又是对农作物抗性进行缺陷修正、精准评估的过程。

抗性鉴定主要包括显微鉴定、病菌鉴定、细菌鉴定、真菌鉴定等方面,是研究重要输出品种的重要环节,并能够为重点区域的农作物提供环境保护和产品开发的重要支撑。

3. 品质评价品质是衡量农作物品种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感官品质、化学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

品质评价是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来评估农作物品质的过程,主要涉及颜色、味道、营养成分和质地等方面,是农作物遗传材料优选的重要参照。

4. 遗传分析遗传分析是了解种质资源中遗传多样性和规律性的基础分析方法,包括遗传多样性评价、主成分分析、遗传距离分析等。

遗传分析不仅可以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还可以为品种遗传改良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种质资源利用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有助于开发出更优良的品种,这对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农业生态和保障农业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杂粮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解析与利用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杂粮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解析与利用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杂粮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解析与利用研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主粮作物已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因此,对于多样化的作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杂粮作物作为传统粮食之外的补充,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适应性受到人们的关注。

它们具有抗逆性强、耐贫瘠土壤、适应各种气候条件等特点,对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主粮作物的单一种植和推广,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相对滞后。

为了更好地发挥杂粮作物的潜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变得迫切。

本文将围绕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丰富多样的资源类型。

然后,我们将详细阐述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研究,包括遗传多样性、遗传改良和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我们将总结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潜在价值,并提出利用研究的意义和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指导和思路。

通过对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进行解析与利用研究,我们将更好地了解杂粮作物的遗传特性,推动其遗传改良和提高其适应性,为满足全球粮食需求做出更大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其中,引言部分将对杂粮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解析与利用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文章结构。

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遗传基础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杂粮作物种质资源的潜在价值,并提出对于利用研究的意义和建议。

具体文章结构如下:引言:1.1 概述本部分将简要介绍杂粮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基础解析与利用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指出杂粮作物在人类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并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

1.2 文章结构本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简要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和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们通过作物遗传改良增 加农业投入(化肥、农药、灌溉)、扩大种植面 积等手段满足了人类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 求.但随着淡水和石油(化肥和农药工业之基 础)资源的不断减少及日益恶化的农业污染问 题,我们不可能再寄希望通过增加农业投入、 甚至保持现有水平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 另外,随着城市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大量的 耕地变成了城镇,在未来的岁月里,不可能有 更多的土地可供开垦和种植.


4.4 加强植物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的 力度,防止基因流失。
农作物地方品种和近缘野生种的有效保护是农 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由于现代农 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使大量农作物地方品种被 少数高产改良品种所取代,造成农作物基因库 的严重“基因流失” 。因此加强对农作物地 方品种和近缘野生种的收集与保存是生物多样 性保护的重要途径。
六十多年前,瓦维洛夫号召应该重视野 生亲缘种属基因在作物改良中的潜在价值, 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古老农家品种及野生 亲缘种属植物(收集中统称为exotio)种子 的收集和保存,总共收集了2500万份材料 人们普遍认为作物改良所需的基因就在 种子库中,而实际情况是科学家在寻找、 发现和提取这些基因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成 就却是极为有限的。
3 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作物遗传背景狭窄
现代农业 是建立在少数几个高产的粮食作物 的栽培上.这些粮食作物大约是在一万年前 从其野生种栽培驯化而成.在这一驯化过程中, 人类社会从狩猎游牧转变为耕种定居. 人类的强大选择压力使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发生了急剧而根本的改变,某些性状如不易掉 粒,生长紧凑、容易发芽等特点被早期的种植 者选择和保留下来,而正是这些特点的选择和 保留导致了后代群体(种群)遗传背景的相应狭 隘化.



这样由于驯化及现代育种取材所造成的瓶颈效 应、许多有益的复等位基因被埋没了。 对许多性状的改良,从表型评判,野生近缘种 中选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然而非常有益的一些 基因(复等位基因)很可能就埋藏在种质库收集 的大量材料中,这些基因以但被挖掘出来,用 于作物改良就会产生巨大价值。而发现和挖掘 这些基因,必须要我们转变思路和策略。
另外,还会产生新的多样性,如自交系和杂 交种 通过育种所产生的多样性,使植物向着适应 高产方向发展 但也应看到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也对植物遗 传多样性构成威胁

2 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人类正面临着一个共同的 突出问题:对农产品史无前例的巨大需求。尽 管人类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出生率,但预计 到2030年,全球人口仍将达到89亿,即在现有 人口基数57亿的基础上增加50%


现代作物育种对作物的遗传多样性(遗传 变异)开始巨大冲击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作物育种方法的建 立、发展和应用育成了许多高产品种,这 些品种正是现代农业的基础。然而,正是 作物的遗传育种过程削弱和威协着其自身 存在的物质基础——遗传多样性

新的品种通常是在遗传关系密切的品种 间杂交选育而成.栽培作物的祖先具有 广泛的遗传变异,但由于产量低下,从 而早被育种者淘汰.从长远来看,这一 狭隘性还阻碍着作物品种持续不断的地 改良和提高. 70年代,全美南部玉米小斑病流行成灾, 产量大幅度减产,而造成灾害的根本原 因是利用了单一的雄性不育基因,而该 基因与感病基因相连锁。



参考文献:
张天真等,作物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方嘉禾,中国作物遗传资源的利用、问题及建议;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999(4):6465 娄希祉,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概况,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999(2):50-53 贾继曾,应用植物基因组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发我国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中国农业科 技导报, 1999(2):41-46 V.Ramanatha Rao& Toby Hodgkin(2002)Genetic 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68 1-19 C.Slillane &p.Gepts,Evolutionary and Genetic Perspectives on the Dynamics of Crop Genepools,IPGRI/FAO.2001 Broading the Genetic Base of Crop Production(eds H.D.Cooper,C.Spillane &T.Hodgkin) 李自超 张洪亮等:植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9,4(5)51-62 郭辉军,Padoch C , 付永能,陈爱国,刀志灵, 2000. 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与就地保护. 云南植物研究, XII (增刊) :27~41 卢宝荣, 1998. 稻种遗传资源多样性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生物多样性, 6 :63~72 周明德.核心收集晶的研究及其发展.作物品种资源,1994(增刊):3—6 李自超,张洪亮,孙传清等.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取样方法研究.水稻遗传育 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杭州,1999


遗传多样性:一个种群或一个物种中个体之间 或群落之间遗传差异的程度 一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变异组成该位点的遗 传遗传多样性,而所有位点的变异组成一个 群体或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一个物种或种群(Population) 生存的遗传基础,一个种群遗传多样性越丰 富,对环境的胁迫适应能力越强 引起植物遗传多样收集、保存了遗传 变异类型丰富多样遗传资源,以满足农作物改 良中的基因需求 遗传连锁图可将控制产量和其它一些重要而复 杂的农艺性状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基因组 研究的一些手段可能使野生远缘种及古老地方 品种的遗传潜力发挥出来,全人类将受益于这 些潜在遗传价值的开发利用.


4.2 将传统手段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变寻找表现型为基因型
一个植株的表现型最多也只是其遗传潜力的中 等指示者。高产品种在大部分与产量有关的位 点上拥有正效应基因,但低产亲本在某些位点 上,可向后代提供了一些超高产复等位基因。 因此,对品种资源的利用应重点放在其遗传组 成,而不是它们的外在表现。现在利用分子生 物学技术已经可以将一些低产品种优异基因定 位克隆,从而使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得以提高。 说明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将能充分开发众多资 源中的优异基因,造福于人类。


进化: 植物向不同方向进化产生了具有不 同特点或特征的种群,主要由于自然因素 引起如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 驯化: 是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 力的利用和改造,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大 于自然进化,且使植物向远离其野生祖先 的方向发展

育种:一些育种技术增加了作物的多样性, 如诱导突变,远缘杂交,使其产生新的品 种,

4.3 以核心种质研究为重点,对种质资源进 行有效的保存和利用 核心种质:用最小容量、最小遗传重复、最大 程度的代表整个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 样本。 构建核心种质是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 途径,便于管理、便于研究、便于利用。




核心种质应具有以下特征: 异质性:核心种质足从现有遗传资源中选出的 数量有限的一部分材料,彼此间在生态和遗传 上的相似性尽可能小,最大限度地去除遗传上 的重复。 多样性和代表性:核心种质应代表本物种及其 近缘种主要的遗传组成和生态类型,包括了本 物种的尽可能多的生态和遗传多样性,而不是 全部收集品的简单代表和压缩。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农作物远缘杂交遗传育种 (包括种内、种间、属间杂交),由于选择手段 的限制,只是转移了一些遗传简单、容易选择 的质量性状基因,如抗病基因、雄性不育基因 等.而种质资源的巨大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3.4 认识重视仍然不够
大部分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性状(如产 量)往往是受许多对(而不是一对)基因所控 制.种质库中收集的野生种及一些适应性 很差的材料,其产量与现在育成的高产品 种是无法相比的. 作物的驯化栽培及育种在许多产量基因位 点上,极为成功地提高了有益复等位基因 的频率,这就使育种家只乐于在遗传关系 很近的高产品种间配制组合,而不愿在产 量很低的野生祖先材料中寻找产量促进基 因.

实用性:由于核心种质的规模急剧减小,与备 份的保留种质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 极大地方便了对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与创新 利用,更容易找到所需特性或特性组合的特殊 资源材料. 动态性:核心种质是满足当前及未来遗传研究 和育种目标需要的重要的材料来源,因此,应 该在核心种质与保留种质之间保持材料上的动 态交流与调整。
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 其评价利用
1 作物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产生


作物品种资源:可以向栽培作物传递或转移 基因的所有植物材料,包括古老的农家品种、 野生种和野生近缘植物。还包括突变体、非 整倍体以及各种不育材料。是育种的物质基 础,也是开展各项研究的基础材料。 获取资源的途径:考察收集、征集、交换、 人工创造(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远缘杂交)


3.2 研究方法简单

目前品种资源研究以寻找表现型为主即:根 据特定性状要求,对种质库中的收集材料进 行表型筛选; 通过与表现优良的农艺亲本杂交,以实现基 因转移的目的。
用这种方法选择和转移的抗性基本上都是受 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这类基因也很适合用 已确立的育种程序进行转移。



3.3开发利用率较低






Thank you !
4 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策略

4.1 要引起全社会的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品种 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的技术、资金和人力的投 入 保护地球环境,保护植物遗传资源,是 世界各国和每个人的责任。植物遗传资源的保 护、研究和利用,单靠科学家是不够的,也是 解决不了的,需要动员公众舆论,特别是让关 键人物感受到植物遗传资源的作用,共同努力 并经过不同层次深入研究和利用,才能做出新 的更大成绩,为人类和子孙后代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