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碳元素的含量也越高
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对燃烧性能的影响人们通常把开发煤炭资源的企业称作煤矿,把开采出来的煤矿产品称为煤炭。
我国古代曾称煤炭为石涅,或称石炭。
它是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固体可燃矿产。
它不仅是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燃料,而且还是冶金、化工、医药等部门的重要原料。
据统计,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1995年,生产占75.5%,消费占75.0%。
在国民经济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的开展都离不开煤炭。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开展和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煤炭的用途和综合利用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可以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都将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矿物原料特点(一)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
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与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
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与导电性等。
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
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比照等地质问题。
1.颜色是指新鲜煤外表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
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是指煤的外表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
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
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粉色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
呈浅棕色—黑色。
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比重和容重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炭成分的构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煤炭成分的构成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受热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被称为挥发分,它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
挥发分也是主要的煤质指标,在确定煤炭的加工利用途径和工艺条件时,挥发分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煤化程度低的煤,挥发分较多。
如果燃烧条件不适当,挥发分高的煤燃烧时易产生未燃尽的碳粒,俗称黑烟;并产生更多的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类、醛类等污染物,热效率降低。
因此,要根据煤的挥发分选择适当的燃烧条件和设备。
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碳、氢、氧是煤炭有机质的主体,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
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
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
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
煤碳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
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灰分是煤碳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是重要的煤质指标。
灰分主要来自煤炭中不可燃烧的矿物质。
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因而灰分越高,煤炭燃烧的热效率越低;灰分越多,煤炭燃烧产生的灰渣越多,排放的飞灰也越多。
一般,优质煤和洗精煤的灰分含量相对较低。
水分对煤炭的加工利用有很大影响。
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煤炭中的水分可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以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
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煤质分析答案

第七章煤质分析答案1.煤主要由哪些组份构成?各组份的作用如何?答:煤的组成煤是一种自然矿物,是由古代的植物演化而来的。
煤包含有很多种元素,由可燃物和不可燃物两部分组成。
可燃物主要包括有机质和少量的矿物质,不可燃物包括水和大部分矿物质,象碱金属、碱土金属、铁、铝等的盐类。
另外还含有一些稀有的元素,称为伴生元素,有些含量还比较高,具有工业提取的经济价值。
煤在燃烧时,产生热量,其中以有机质中的碳、氢放出热量最多,硫燃烧时虽然放热,但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环境,腐蚀燃烧炉。
硫、磷是煤中的有害杂质,其含量高的煤不能用于冶金业炼焦。
水不但不能燃烧放热,在其转化为水蒸气时还要消耗大量的热。
矿物质不能燃烧,煤燃烧后其转化为灰分。
因此,水和矿物质含量越高煤的可燃物含量越低,越影响煤的发热量。
煤的元素组分,是指组成煤的有机质的一些主要元素,即碳、氢、氧、氮、硫五个元素,碳是组成煤大分子的骨架,其含量在各元素中最高,一般大于70%。
随着煤化程度的不断增高,煤中碳元素的含量也越高,如某些超无烟煤,碳含量可超过97%。
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它占煤的百分含量一般为1~6%,越是年轻的煤,其百分含量也越高。
氧元素是组成煤有机质的十分重要的元素,越是年轻的煤,氧元素的比例也越大,发热量常随氧元素含量的增高而降低,其含量从1~30%均有。
氮元素在煤中的比例较少,一般为0.5~3%。
硫元素也是组成煤的有机质的一种常见元素,它在煤中含量的多少,与煤化程度的高低无明显关系,其含量从最低的0.1到最高的10%均有。
煤的元素组分的不同,不仅能反映出煤化程度,而且也直接表征出煤性质的不同,如碳含量低、氧含量高的煤,多是粘结性很差或是没有粘结性的年轻煤;碳含量高、氧含量低的煤则常是一些无粘结性的年老煤,只有碳含量在84~88%,氢含量在5%以上的中等变质程度的煤,才是结焦性较好的炼焦用煤。
此外,煤的元素组分还是煤炭分类的参考指标。
2.煤的分析有哪几类分析方法?煤的工业分析一般测定那些项目?答:煤的分析检验,根据目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包括煤中碳、氢、氧、氮和硫的测定。
由于我国煤质分析标准将硫单独列为一项,所以,这里讲的元素分析,是指煤中碳、氢、氮的测定和氧的计算。
第一节煤中碳、氢、氮和氧的存在形态和测定意义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组成。
无机物主要是矿物质和水;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氢、氧的总和占有机质的95%以上,其中碳元素占60%~98%,氢元素占0.8~6.6%,氧占1%~30%。
氮含量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0.3~3%之间,而硫元素大约占0.5~3%。
一般来说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碳元素含量增加,氢、氧元素含量减少,表2-44是我国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
表2-44 各种类别煤的元素组成煤中各种元素的赋存形式不尽一致。
煤中碳、氢、氧主要以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存在,目前,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的侧链大芳环和杂环的核所构成,碳是构成这些环的骨架,氢和其它元素结合分布在侧链和桥链上。
少量碳以碳酸盐二氧化碳形式存在,少量氢、氧以结晶水方式存在。
煤中氮,主要由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转化而来的,通常为有机氮,其中有些是杂环型。
在泥炭和褐煤中又以蛋白质氮(各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形态存在。
由于在煤的无机组分中也含有少量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因此,在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及进行煤炭分类时,应以重液(密度为1.4或1.35)中洗选后的精煤来测定。
煤的工艺用途主要由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所决定。
因此,了解煤中有机质的组成是必要的。
在动力工业中,煤的元素组成可用来计算煤的燃烧热,煤中的碳和氢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1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34040J的热量,而1g氢产生的热量为143000J,约为碳的4倍,因此,它们的含量决定了发热量的高低。
氧在煤中以化合态存在,氧本身不燃烧,但加热时容易使有机组分分解成挥发性物质,如:烟煤和褐煤含氧量高,所以生成的挥发性物质多,使着火点降低,但氧的含量高,碳氢的含量降低,发热量降低。
无烟煤与烟煤的分类标准

无烟煤与烟煤的分类标准无烟煤与烟煤是两种常见的煤炭品种,它们在燃烧特性、热值、化学成分、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
根据国际标准,煤炭被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三类。
无烟煤是含碳量最高的一种煤炭,能量密度较高。
而烟煤则是含有较多杂质,燃烧时会产生较多的烟雾和粉尘。
一、分类标准:1.碳含量:无烟煤的碳含量一般在80%以上,而烟煤的碳含量则在70%至80%之间。
碳是煤炭的主要元素,含量越高,煤炭的质量和热值越高。
2.挥发分:挥发分是指煤炭在加热过程中挥发出的气体。
无烟煤的挥发分一般在10%以下,而烟煤的挥发分则在10%至30%之间。
挥发分越高,煤炭的燃烧性能越差。
3. 热值:煤炭的热值是衡量其燃烧能力的重要指标。
无烟煤的热值一般在24MJ/kg(兆焦/千克)以上,而烟煤的热值则在20MJ/kg至24MJ/kg之间。
热值越高,煤炭的能源价值越大。
4.含硫量:无烟煤的硫含量一般较低,低于2%;而烟煤的硫含量则在2%至6%之间。
高硫烟煤在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和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5.煤灰:煤灰是指煤炭燃烧后留下的固体残渣。
无烟煤的灰分一般在10%以下,而烟煤的灰分则在10%至25%之间。
灰分越高,煤炭燃烧时产生的废弃物越多。
6.煤质类别:无烟煤属于烟煤族;而烟煤则属于多煤族。
这是根据煤质组分和燃烧特性的综合分析所得出的分类结果。
7.用途:由于无烟煤质量较好,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少,因此适合炼化、化工、发电等领域的需求。
而烟煤则广泛用于工业上的蒸汽炉、发电厂、焦炉等设备。
二、无烟煤和烟煤的特点:1.无烟煤a.高碳含量,能量密度大,热值高;b.挥发分低,燃烧性能好,燃烧过程中烟尘较少;c.含硫量较低,环保性能好;d.灰分较少,燃烧产物少,环保效果好;e.常用于炼化、化工、发电等领域。
2.烟煤a.碳含量较低,能量密度稍低,热值较低;b.挥发分较高,燃烧性能差,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烟雾和粉尘;c.含硫量较高,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对环境和健康有一定的危害;d.灰分较多,燃烧产物多,环保效果相对较差;e.主要用于工业蒸汽炉、发电厂等设备。
煤化学成分及其对煤质的影响

煤化学成分及其对煤质的影响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发电、炼钢、化工等行业。
煤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其燃烧性能和利用价值。
煤的质量主要由其化学成分决定。
本文将探讨煤的化学成分及其对煤质的影响。
一、煤的化学成分煤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是煤的主要成分,占据了煤质的大部分。
碳的含量越高,煤的热值越高,燃烧性能越好。
而氢的含量则与煤的燃烧性能和热值密切相关。
氧和氮的含量较高时,容易导致煤的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
硫的含量高会导致煤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煤化学成分对煤质的影响1. 碳含量对煤质的影响碳是煤的主要成分,其含量直接影响着煤的热值和燃烧性能。
高碳含量的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较高,燃烧效率较好。
因此,高碳含量的煤通常被认为是高品质的煤。
相反,低碳含量的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较低,燃烧效率较差,其利用价值较低。
2. 氢含量对煤质的影响氢是煤的重要成分之一,其含量与煤的燃烧性能和热值密切相关。
氢的含量越高,煤的热值越高,燃烧效率越好。
这是因为氢在燃烧过程中与氧反应生成水蒸气,释放出大量热量。
因此,高氢含量的煤通常被认为是高品质的煤。
3. 氧含量对煤质的影响氧是煤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与煤的燃烧性能和热值密切相关。
氧的含量较高时,煤的燃烧容易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燃烧效率较低。
因此,低氧含量的煤通常被认为是高品质的煤。
4. 氮含量对煤质的影响氮是煤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与煤的燃烧性能和热值密切相关。
氮的含量较高时,煤的燃烧容易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燃烧效率较低。
因此,低氮含量的煤通常被认为是高品质的煤。
5. 硫含量对煤质的影响硫是煤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与煤的燃烧性能和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硫的含量较高时,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低硫含量的煤通常被认为是高品质的煤。
三、煤质的改进方法根据煤的化学成分对煤质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进煤质:1. 煤的洗选煤的洗选是一种常用的提高煤质的方法。
煤炭成分

碳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碳、氢、氧是煤炭有机质的主体,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
碳和氢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的元素,氧是助燃元素。
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离状态析出。
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为重要。
煤碳燃烧时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当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炼焦时,还影响焦炭和钢铁的质量。
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受热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被称为“挥发分”,它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
挥发分也是主要的煤质指标,在确定煤炭的加工利用途径和工艺条件时,挥发分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煤化程度低的煤,挥发分较多。
如果燃烧条件不适当,挥发分高的煤燃烧时易产生未燃尽的碳粒,俗称“黑烟”;并产生更多的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类、醛类等污染物,热效率降低。
因此,要根据煤的挥发分选择适当的燃烧条件和设备。
煤中的无机物质含量很少,主要有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
矿物质是煤炭的主要杂质,如硫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有害成分。
“水分”对煤炭的加工利用有很大影响。
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煤炭中的水分可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以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
煤化程度越低,煤的内部表面积越大,水分含量越高。
“灰分”是煤碳完全燃烧后剩下的固体残渣,是重要的煤质指标。
灰分主要来自煤炭中不可燃烧的矿物质。
矿物质燃烧灰化时要吸收热量,大量排渣要带走热量,因而灰分越高,煤炭燃烧的热效率越低;灰分越多,煤炭燃烧产生的灰渣越多,排放的飞灰也越多。
一般,优质煤和洗精煤的灰分含量相对较低。
煤的化学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煤的化学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其化学组成对其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煤的化学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煤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组成。
其中,碳是煤的主要组成元素,其含量通常在50%至95%之间。
碳的含量越高,煤的热值越高,燃烧产生的能量也越大。
氢是煤中的次要元素,其含量在2%至5%之间。
氢与碳结合形成甲烷等气体,增加了煤的可燃性。
氧的含量较低,通常在1%以下。
氧的含量越低,煤的热值越高。
氮和硫的含量相对较低,但它们对煤的燃烧性能和环境影响有着重要的影响。
煤的化学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植物的类型和成熟度。
不同类型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煤,其化学组成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褐煤主要由较低成熟度的植物残骸组成,其含水量较高,热值较低。
而烟煤则是由较高成熟度的植物残骸形成,其含水量较低,热值较高。
其次是煤的地质时期和形成环境。
煤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几亿年前的古代植被,其形成环境对其化学组成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湖泊或沼泽地区形成的煤通常含水量较高,而在陆地上形成的煤则含水量较低。
此外,煤的地质时期也会影响其含硫量。
早期形成的煤中硫的含量较低,而晚期形成的煤则含硫量较高。
第三个因素是煤炭的加工和处理方式。
煤炭可以通过洗选、干燥和煤气化等过程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改变其化学组成和性质。
洗选过程可以去除煤中的杂质和硫,提高煤的纯度和热值。
干燥过程可以减少煤的含水量,提高其可燃性。
煤气化过程可以将煤转化为合成气,用于发电或化工生产。
煤的化学组成对其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和成分的煤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褐煤由于其较低的热值和高含水量,主要用于发电和供热。
烟煤和无烟煤由于其较高的热值和较低的含水量,适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供暖。
此外,煤还可以用于制备焦炭,用于铁矿石的冶炼。
总之,煤的化学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植物的类型和成熟度、煤的地质时期和形成环境,以及煤的加工和处理方式。
煤炭采制化知识培训 (1)讲解

④采样员工与铲车司机在斗溜,嬉戏过程 中,机器操作不当发生安全事故
⑤煤场来回走动采样时,为走捷径,横穿 皮带,堆取料机突然运行,发生安全事故
⑥休息期间,坐靠,站在堆取料机轨道上, 机器突然运行可以发生安全事故
6
煤质分析
1、概述 2、煤的工业分析 3、煤中全硫的测定 4、煤发热量的测定
6mm的煤样,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并已加热
到105 ~110℃的干燥箱中,烟煤干燥1.5h, 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h,
取出后盖上盖子,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直到连续
两次干燥后的质量相差不超过0.01g为止,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
计算水分的含量。
Mt——煤样的全水分;
结果计算
Mt
m1
矿物质主要是碱金属、碱土金属、铁、铝的碳酸盐、硫酸 盐、磷酸盐及硫化物。除硫化物外,其它的矿物质不能燃烧, 正是由于矿物质的存在,使煤的可燃比例减小,影响煤的发热 量。
9
碳
氢
碳是组成煤大分子
的骨架,在各元素中最 高,一般大于70%。随 着煤化程度的不断增高, 煤中碳元素的含量也越 高,如某些超无烟煤, 碳含量可超过97%。
m
m——煤样的质量,g; m1——煤样干燥后减轻的质量,g。
14
方法B:空气干燥法,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将称量瓶放入预先通入鼓风并已加热到105 ~110℃的干燥箱 中,在鼓风条件下烟煤干燥2h, 无烟煤干燥3h。其它步骤同上。
方法C:空气145 ℃快速干燥法,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称取煤样10~12g(称准到0.01g)并将煤样轻轻晃动,使之 铺平。打开称量瓶盖,将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预先鼓风并 加热到145±5℃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 30min,褐煤干燥45min,无烟煤干燥60min,再将称量瓶 从干燥箱中取出,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冷却约5min 后, 移入干燥器中继续冷却至室温(约30min)再称重。然后进行 检查性的试验,每次试15min,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 0.01g 或者重量有所增加时为止。在后一情况下,应采用增 重前的一次重量作为计算依据
煤的概述

煤的概述1.煤的定义煤主要是高等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地球化学变化转变而来的,由植物死亡、堆积一直到转变成煤的一系列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作用总称为成煤作用。
2.煤的构成2.1元素: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
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
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0%,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 90%~98%。
化合物:煤中的无机物质含量很少,主要有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
2.2物理构成:煤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各种矿物质组成,包括各种粘土矿物、硫铁矿、石英、方解石等。
2.3组构骨架:煤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由芳香族结构、脂肪族结构以及脂环族结构组成的,此外,还有醚型的氧在基本结构单元之间以桥键组成。
构成煤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彼此也不一样,这不仅体现在不同成煤阶段以及同一成煤阶段的不同显微组分的分子之间即便同一成煤阶段同一显微分子中间,其缩合程度也不可能一样。
孔隙:煤是具有很大表面积的多孔岩石,含有数量众多、大小悬殊、形态各异的孔隙。
其孔径大小变化在毫米级至纳米级(10^-3~10^-9米)之间。
通常按孔径大小分大孔、中孔、过渡孔、小孔、微孔等级别,但无统一划分标准。
多数煤层气储集在孔径为纳米级的微孔内。
煤中孔隙按成因可分成原生孔和次生孔。
原生孔是煤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包括植物组织的孔;次生孔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孔,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因挥发作用煤结构变化形成的微孔。
孔径只有几个纳米的微孔可能是煤大分子结构内的空穴。
3.煤质的含义3.1煤质:是指煤的质量3.2衡量标准: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含矸率水分: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
煤的成分分析

煤的成分分析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
碳是煤中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
泥炭中碳含量为50%~60%,褐煤为60%~70%,烟煤为74%~92%,无烟煤为90%~98%。
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学成分。
煤燃烧时,其中硫生成SO2,腐蚀金属设备,污染环境。
煤中硫的含量可分为5 级:高硫煤,大于4%;富硫煤,为2.5%~4%;中硫煤,为1.5%~2.5%;低硫煤,为1.0%~1.5%;特低硫煤,小于或等于1%。
煤中硫又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
一、煤中的碳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
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
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
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
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烟煤的碳含量为77~92.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88.98%。
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
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
二、煤中的氢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
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
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
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
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
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2.1%降到1%以下。
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
碳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

碳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在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含碳量就越大;含碳量高的煤难以着火与燃烬,但是发热量很高。
氢也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有效氢的发热量很高,是碳发热量的3~4倍,煤中氢含量先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煤中含碳量为85%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氧是煤中有害的不可燃元素,煤中含氧量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煤中氧含量的存在会使煤发热量降低。
氮是煤中的有害不可燃元素,其存在不但降低煤的发热量,而且会生成NOx等污染物;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会生成SOx 等有害污染物。
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850℃时析出的气体。
挥发分含量多的煤,着火容易,着火温度低,燃烬容易;挥发分含量少的煤,着火温度高,着火困难,燃烬非常困难。
灰分是指煤中所含的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一些固体残留物。
灰分含量高的煤不仅使煤的发热量减小,而且影响煤的着火与燃烧。
由于燃烧烟气中飞灰浓度大,使受热面易受污染影响传热、降低效率,并使受热面易磨损而减少寿命。
同时,对排烟中的含尘量必须采用高效除尘措施,使排烟中含尘降低到合格的排放指标。
在煤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煤的灰熔点,否则容易造成结渣,不利于燃烧过程中空气的流通和气流均匀分布,破坏燃烧过程的稳定运行。
水分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其存在不仅降低了燃料的可燃质含量,含水量大的燃料发热量低,不易着火、燃烧,而且在燃烧时还要消耗热量使其蒸发和将蒸发的水蒸气加热,降低燃烧室温度,使锅炉效率降低,并使排烟损失加大,还易在低温处腐蚀设备。
含水量大的煤使得制粉设备制粉困难,需要高温空气或烟气干燥。
同时,水分大的煤也不利于运输,并使成本增加。
但是,在高温火焰中水蒸气对燃烧具有催化、媒介作用,可以加速煤粉焦碳的燃烧,可以提高火焰黑度,增加火焰及烟气的辐射放热强度,加强燃烧室炉壁的辐射换热。
另外,水蒸气分解时产生的氢分子和氢氧根可以提高火焰的热传导率。
chap8煤的工艺性质

chap8 煤的工艺性质概述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工艺性质对于煤的开采、转化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工艺性质包括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燃烧性质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介绍煤的工艺性质。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密度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煤的质量,通常用克/立方厘米表示。
煤的密度与煤的成分、结构和孔隙度等因素有关,不同种类的煤具有不同的密度范围。
一般来说,煤的密度越大,其含碳量越高,热值也相应较高。
煤的硬度煤的硬度是指煤的抗压能力和磨损性能,通常用摩氏硬度和洛氏硬度表示。
煤的硬度与煤的组成和构造有关,硬度较大的煤更难磨碎和磨损。
煤的硬度对于煤的选矿和煤磨矿等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煤的破碎性煤的破碎性是指煤在受力下的破碎性能,通常用强度指标表示。
煤的破碎性与煤的组织结构、含水率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含水率较高的煤更易破碎。
煤的破碎性对于煤的选矿和煤破碎工艺具有重要的影响。
煤的化学性质煤的元素组成煤的主要元素组成为碳、氢、氧、氮、硫等。
其中,碳是煤的主要元素,煤中含碳量越高,煤的能量价值也越高。
氢的含量与煤的热值和燃烧性能有关,氢含量越高,煤的热值越高。
氧、氮和硫的含量会影响煤的燃烧性能和环境影响。
煤的挥发分煤的挥发分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被加热后从煤中挥发出的物质,主要包括水蒸气、煤油、煤气等。
煤的挥发分含量对煤的燃烧性能和利用方式有重要影响。
高挥发分的煤更适合用于煤气化和液化等过程。
煤的灰分煤的灰分是指煤在燃烧过程中不燃烧的局部,主要由无机物质组成。
煤的灰分含量与煤的纯度和燃烧性能有关,高灰分的煤对环境污染更严重,同时也会影响煤的燃烧效率。
煤的燃烧性质煤的发热量煤的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煤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通常用千焦/克表示。
煤的发热量与煤的元素组成和化学键属性有关,发热量越高,煤的能量价值也越高。
煤的燃烧特性煤的燃烧特性主要包括点火温度、燃烧速率、燃尽度等指标。
不同种类的煤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这些特性对于煤的燃烧过程和环境污染有重要影响。
煤中碳元素的含量也越高

VS
详细描述
在煤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通过改进采煤 技术和加工工艺,可以减少矿物质的混入 和杂质的掺杂,从而提高煤中碳元素的纯 度。此外,采用先进的洗选技术和提纯技 术,如重液分离和浮选等,也可以提高煤 中碳元素的含量。
04 碳元素含量对煤的应用价 值的影响
燃烧发电
总结词
高碳含量有助于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对环境的影响
煤中碳元素含量越高,意味着其他有害成分如硫、氮等元 素的含量相对较低,这有助于减少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 染。
高碳含量的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较少,从而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温室效应。同时,由于燃烧效率的提 高,减少了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废气,有利于改善空 气质量。
02 煤中碳元素含量的影响因 素
总结词
通过优化煤的形成过程,可以增加煤中碳元素的含量。
详细描述
在煤的形成过程中,通过控制成煤环境中的温度、压力和含氧量等条件,可以影响煤中碳元素的含量。通过模拟 实验和地质模拟等方法,可以优化成煤环境,提高煤中碳元素的含量。
改进煤的开采和加工过程
总结词
改进煤的开采和加工过程可以提高煤中 碳元素的含量。
02
碳元素含量对煤的化学性质的影响
研究不同碳元素含量对煤的化学反应活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的影响。
03
碳元素含量对煤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研究不同碳元素含量对煤的密度、硬度、导电性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煤中碳元素含量越高,其燃烧时产生 的热量就越多,能够更有效地转化为 发电厂的电能。同时,高碳含量的煤 燃烧时产生的灰分较少,减少了发电 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化工原料
总结词
高碳含量有助于煤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提 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空干基碳元素含量-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空干基碳元素含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空干基碳元素含量是指在无水和无灰的条件下,煤炭或其他有机物中所含的碳元素的百分比。
它是评估煤炭品质和燃烧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测定煤炭能量价值的基础。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要。
而空干基碳元素含量作为评价煤炭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煤炭的分类、选矿和燃烧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的空干基碳元素含量主要受煤种、地质条件、煤的成熟度和煤中杂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无烟煤的空干基碳元素含量较高,而褐煤和贫煤的空干基碳元素含量较低。
同时,地质条件和成熟度的不同也会导致煤炭中的碳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了解和掌握煤炭的空干基碳元素含量对于煤炭的合理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分析不同煤种的空干基碳元素含量,可以为燃烧过程中的燃料选择、热效率的提高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探讨空干基碳元素含量的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对煤炭利用的意义。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提出一些改善煤炭品质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空干基碳元素含量,希望能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章节内容的介绍。
下面是对文章结构的部分的一个可能的写作示例: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空干基碳元素含量的相关问题。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概述本文的研究对象——空干基碳元素含量,并解释其重要性和研究的背景。
接着,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明确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目的。
最后,在引言部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性。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围绕空干基碳元素含量的几个要点进行详细论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第一个要点,深入探讨该要点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其次,我们将阐述第二个要点,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证据支持。
最后,我们将讨论第三个要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煤炭成分组成

煤炭成分组成
煤炭是一种有机物质,由于地质时期、植物种类、环境因素等的不同,其成分组成也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煤炭成分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灰分等几种元素组成。
碳:煤炭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碳,其含量一般在50%以上。
碳的含量越高,煤炭的质量就越好,热值也越高。
煤炭的种类可以根据碳的含量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煤等。
氢:煤炭中的氢含量一般在3%~5%之间。
氢是煤炭燃烧时的主要燃料,其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也就越高。
氧:氧是煤炭中的第三大元素,其含量一般在5%~15%之间。
氧的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也就越低。
氮:煤炭中的氮含量一般在1%~2%之间。
氮主要存在于煤炭中的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中。
硫:煤炭中的硫含量一般在0.5%~5%之间。
硫是煤炭中的一种有害元素,其含量越高,煤炭的环境影响也就越大。
灰分:煤炭中的灰分是指在高温下无法燃烧的物质,其含量一般在5%~50%之间。
灰分的含量越高,煤炭的质量就越差,燃烧效率也就越低。
煤炭成分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不同种类煤炭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影响了煤炭的使用和应用。
研究煤炭成分组成,可以为煤炭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煤焦化验题库2018

煤焦化验题库一、填空题1、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称为(有效数字)。
2、化学试剂按纯度及杂质含量可分为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用于标定标准溶液其纯度大于99.9%的试剂是(基准试剂)。
3、干燥器中最常用的干燥剂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化钙),它们失效的标志为(硅胶变红)、(氯化钙结成硬块)。
4、实验用水的制备方法有(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法)外,还有电渗析法,一般实验用水应符合GB6682-2008分析实验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的(三级水)。
5、变色硅胶干燥时为(蓝色),受潮后变(红色),可以在(120℃)烘受潮的硅胶待其变(蓝)后用,直至(破碎不能用)。
6、物质的一般分析步骤,通常包括(采样)、(称样)、(试样分解)、(分析方法的选择)、(干扰杂质的分离)、(分析测定)和(结果计算)等几个环节。
7、评价分析方法的基本指标有(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定量限)、(测定范围和线性)、(专属性)、(耐用性)。
8、标准按照审批权限和作用范围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9、有效数字的修约遵循(四舍六入五成双)的法则,在加减运算中,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为准。
10、标准按照约束性,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11、误差根据产生的形式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三大类。
12、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n次重复测定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
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表示,偏差越小说明精密度(愈高)。
13、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准确度的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
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14、误差是指观测值和可接受的(参比值)间的差值。
15、标准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叫做(相对标准偏差),也叫(变异系数)。
煤质纠纷分析报告

煤质纠纷分析报告1.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煤炭的复杂性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煤质纠纷问题也时有发生。
本报告旨在对煤质纠纷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以促进煤炭市场的健康发展。
2. 煤炭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煤炭质量是指煤炭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影响煤炭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煤种不同的煤种具有不同的质量特征。
主要煤种包括烟煤、无烟煤、褐煤等。
在选择煤种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和燃烧性能进行综合考虑。
2.2 煤炭成分煤中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
其中,碳是煤炭的主要成分,其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高。
而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的含量会影响燃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物排放。
2.3 煤质指标煤质指标是评价煤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指标包括热值、灰分、挥发份、固定碳等。
这些指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煤炭的燃烧性能和加工利用价值。
2.4 煤炭处理煤炭在开采、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会受到一系列的处理。
这些处理过程可能会对煤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颗粒度的变化、含水率的增加等。
3. 煤质纠纷的类型及原因3.1 煤质不符合合同要求煤质不符合合同要求是煤质纠纷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当购买方与供应方签订合同时,通常会约定煤质指标。
如果供应方提供的煤炭质量与合同约定不符,就会引发纠纷。
3.2 煤质检测方法不准确煤质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对于纠纷的发生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检测方法存在不准确性,可能导致煤质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进而引发纠纷。
3.3 煤炭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问题煤炭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潮湿、污染、受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煤质发生变化。
如果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出现问题,可能引发纠纷。
4. 煤质纠纷解决方案4.1 加强合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煤质指标,并约定相应的违约责任和解决办法。
在交付煤炭之前,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收,确保煤炭质量符合合同要求。
浙江大学——煤的元素分析及其意义

煤的元素分析及其意义煤炭中所含元素较多,但是主要是由有机质所组成,主要含有氮、硫、氧、氢以及碳五大类,碳、氧、氢占据了9 5 %以上,氮的含量约占1%~2%,硫的含量约占0.1%~10%。
煤炭中的碳是主要元素,主要是以六碳环形式存在,而少量的碳且是以碳酸盐及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相比之下碳含量要高过任何元素。
氢和氧主要以结晶水形式存在于煤炭之中。
氮是煤炭之中唯一全部按照有机状态形式存在的元素,在煤结构中主要以氮杂环的形态存在,主要来自于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不同的原始成煤物质生成的煤其氮含量不同,腐泥煤中的氮含量往往比相同变质程度的腐植煤高,这是因为藻类等低等植物含氮量比高等植物高。
硫的含量随着煤炭沉积条件不同发生改变,煤炭中含硫量总趋势属于海陆交替相沉积煤,含硫量相对比较高。
煤炭中硫分按照有机硫、无机硫以及少量的元素硫的形式存在。
煤炭中的无机硫可以划分成硫铁矿硫和少量的硫酸盐硫两种,有机硫可以划分成脂肪硫和芳香硫两种。
当煤炭变质程度(又称碳化程度)不断加深,煤炭中的碳含量也就会随之而增高,例如褐煤中的含碳量(C daf)达到了70 %~8 0 %,无烟煤炭中含碳量达到了9 0 %~98 %,煤炭中的氢含量会随之降低,如褐煤的氢含量(H daf)为5%~6%,而无烟煤中氢的含量却只有1%~3%。
因此元素分析是煤炭科学分类重要的指标之一。
元素分析还能够用作核对、计算和煤炭中其他的特征密切相关的指标,比如煤炭发热量、水分等,通过元素分析能够估计与预测煤炭中的苯抽出物与低温干馏产物等。
而且对于工业而言,将煤炭作为燃料进行热工计算时,还要将煤炭元素作为计算基础,从而计算出燃烧产物和热平衡,比如计算燃烧中的烟气量。
气化工业之中,还要依据元素分析计算出煤炭气化之时物料平衡。
不同的元素组分不但能够体现出煤炭变质程度,还能够体现出煤炭具备的不同性质,比如氧含量高、碳含量低的煤,粘结性比较差,而且发热量也比较低。
例如含碳量较高而含氢量较低的煤炭,必定具备较深的变质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常用的符号和基准
1.分析项目的名称及表示符号
表1 分析试验项目及符号
项 目 符 号 水分 灰分 挥发 分 V 固定 碳 FC 发热 量 Q 矿物 质 MM
M
A
C、 H、 O、 N、 S及煤灰中化学成分等仍以元素 名称为代表符号。
moisture ash volatile compound fixed carbon quantity of produced heat mineral matter
煤的元素组分的不同,不仅能反映出煤化程度,而且也直接 表征出煤性质的不同。 如碳含量低、氧含量高的煤,多是粘结性很差或是没有粘结 性的年轻煤;碳含量高、氧含量低的煤则常是一些无粘结性的 年老煤,只有碳含量在84~88%,氢含量在5%以上的中等变质 程度的煤,才是结焦性较好的炼焦用煤。
2、煤的分类
煤的种类繁多,质量也相差悬殊,不同类型的煤有不同的用 途。 新的煤分类国家标准把我国的煤从褐煤到无烟煤之间共划分为 14个大类和17个小类。
内在水(moisture in the air dried sample) 是指吸附或凝聚 在煤粒内部直径小于10-5cm的毛细孔中的水分,用Minh表示。 由于毛细孔的吸附作用,这部分水分的蒸汽压低于纯水的,所 以难以蒸发除去,需要在水的正常沸点以上才能除掉。在一定 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称为空气干燥煤 样水分(Mad) 。除去内在水分的煤称为干燥煤。
矿物质主要是碱金属、碱土金属、铁、铝的碳酸盐、硫酸 盐、磷酸盐及硫化物。除硫化物外,其它的矿物质不能燃烧, 正是由于矿物质的存在,使煤的可燃比例减小,影响煤的发热 量。
碳
碳是组成煤大分子 的骨架,在各元素中最 高,一般大于70%。随 着煤化程度的不断增高, 煤中碳元素的含量也越 高,如某些超无烟煤, 碳含量可超过97%。
3.各种基准的表示符号P54 • 基准是指煤样所处的状态。用不同状态的煤 样分析试验,将得出不同的结果,所以基准 又是用以计算和表达测定值的主要依据之一。
收到基(ar) as received air dry 空气干燥基(ad)
干基(d) dry
干燥无灰基(daf) dry af
干燥无矿物质基(dmmf) mineral matter tree
氢
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 的组成元素,它占煤 的质量分数为1~6%, 越是年轻的煤,其含 量也越高。
氧
氧元素是组成煤有 机质的十分重要的 元素,越是年轻的 煤,氧元素的比例 也越大,发热量常 随氧元素含量的增 高而降低,其含量 从1~30%均有。
氮
氮元素在 煤中的比例 较少,一般 为0.5~3%。
硫
硫元素也是组 成煤的有机质 的一种常见元 素,它在煤中 含量的多少, 与煤化程度的 高低无明显关 系,其含量从 最 低 的 0.1 到 最 高 的 10% 均 有 。
3.3
干基(d)
以无水状态的煤样为标准的分析结果表示方法。 3.4
干燥无灰基(daf)
它是以假想的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的分析结果 表示方法。
§3.2
一、水分的测定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水分是评价煤炭经济价值的最基本的指标。因为煤中水 分含量越多,煤的无用成分也越多,同时有大量水分存在,不 仅煤的有用成分减少,而且它在煤燃烧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成为 水蒸汽蒸发掉。所以煤的水分越低越好。 (一)煤中水分的存在形态 1、游离水 以物理吸附或附着方式与煤结合的水分称为游离水分, 又分为外在水和内在水。 外在水又成为自由水(free moisture)或表面水分 (surface moisture)。用Mf表示。此类水分是在开采、贮存 等过程中带入的,覆盖在煤粒表面上,其蒸汽压与纯水的相同, 在空气中风干1~2天后,即可蒸发除去,又称风干水分,即在 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除 去外在水分的煤又称风干煤。
通常,水分、灰分、挥发分都直接测定,固定碳不直接测 定,而是用差减法进行计算。
有时也将上述四个测定项目叫做半工业分析,再加上煤的 发热量和煤中全硫的测定,则称为全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又叫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是 评价煤的基本依据。
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的性质和用途的重要指标。 如水分和灰分高的煤,它的有机质含量就少,发热量 低,经济价值就小。
3.1
收到基(ar)
就其含义而言,是从收到的一批煤样中取出 具有代表性的煤样,以此种状态的煤样测定的结 果并以此基表示的值,称为收到基。 3.2
空气干燥基(ad )
是指煤样所处环境与水蒸气压达到平衡时的煤样。 在新标准中规定:煤样若在空气中连续干燥 1 小 时后质量变化不超过 0.10%,则认为达到空气干 燥状态。
常见的三类:褐煤燃烧、炼焦和造气等,也可作为 化工原料。为了得到强度高,灰分、硫分低的优质 冶金用焦,对炼焦用煤有以下要求:
(1)有较强的结焦性或粘结性
(2)煤的灰分要低
(3)煤的硫分要低 (4)配合煤的挥发分要合适
二、煤的分析项目
1、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煤的水分(moisture)、灰分(ash)、挥发 分(volatile)和固定碳(fixed carbon)四个项目的测定。
工业分析
授课教师: 宁 萍
第3章
§3.1 §3.2 §3.3 §3.4
煤质分析
概述 煤的工业分析 煤中全硫的测定 煤发热量的测定
§3.1 概述
一、煤的组成和分类
1、煤的组成
煤是由有机质、矿物质和水三部分组成。
有机质和部分矿物质是可燃的,水和大部分矿 物质是不可燃的。
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碳和氢占 有机质的95%以上。硫在燃烧时也放热,但燃烧的产物SO2不 但腐蚀设备而且污染环境。
2.元素分析
煤中主要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此外, 煤炭中还往往含有许多放射性和稀有元素如铀、锗、镓等。元 素分析的结果是对煤进行科学分类的主要依据。在工业
上,是计算发热量、计算热量平衡的依据。
煤中的稀散元素很多,但一般是指有提取价值的锗、镓、 铀、钒、钽等元素。 除硫外,煤中还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磷、氯、砷、氟、 汞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