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庆油田分公司“7.27”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通报

合集下载

关于长庆油田分公司“7.27”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通报

关于长庆油田分公司“7.27”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通报

关于长庆油田分公司“7.27”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通报油质字〔2006〕630号各公司、院:2006年7月27日20时30分,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白于山作业区在进行回注污水管线解堵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轻伤。

7月27日,长庆油田采油四厂白于山采油作业区XP18井区组织对101配水间至于35-24井、于37-26回注污水管线进行解堵作业。

13时30分左右,关闭注水流程,水泥车将10桶清洗剂(约2立方米)从于37-26井口注入管线。

16时清洗剂打完,关闭洗井流程进行反应。

19时30分左右,白于山采油作业区工程组技术员带领XP18井区副井区长和一名大班员工,乘值班车到于35-24井场进入水井房进行管线排污作业。

用软管连接35-24井口放空短节至污油池,打开水井房内阀门排污水时,软管与短节连接处脱落,污水携带有毒气体流出,造成现场3名作业人员中毒倒地。

该井场看井工发现有人中毒后,自感不适,让值班司机开车立即到XP18井区叫人,井区长得到报告后赶到井场,同看井工用湿毛巾自捂口鼻,将门口1人拖离水井井房门口通风良好处。

随后,井区长和看井工也在晕倒在地,在随后赶来的员工救助下,将5人分别送往靖边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进行抢救。

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人轻伤,目前病情稳定。

经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软管与放空旁通连接处没有固定好,在打开阀门后,连接处脱落,污水从放空短节流出,其中的硫化氢气体在于35-24水井井房内(水井房宽2.3米、长2.5米、高2.2米)聚集,致使作业人员中毒。

这次作业使用的清洗剂由兰州格瑞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清洗过程中硫化氢的生成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这起事故是今年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之后,发生的第一起重大员工伤亡事故。

事故暴露出员工安全意识、危害识别、安全措施落实、应急抢险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为了汲取事故教训,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特提出如下要求:1、各单位要迅速将这起事故通报到基层班组,并要求基层班组组织员工,结合实际,举一反三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

兰州石化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兰州石化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四.事故教训
• 1、安全防范意识差,贪图便捷盲目操作。 • 2、安全监督不到位,不能有效扼止违章。 • 3、生产管理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能有效落
实。 • 4、变更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规避风险。 • 5、报废装置管理不善,为事故发生埋下隐 患。 • 6、隐患治理力度不够,无法确保本质安全。
五.事故安全措施
三.事故原因分析
• 直接原因
• 烷基化车间在对废酸沉降槽进行工艺处理过程中,
由于蒸汽往复泵不上量,决定从废酸沉降槽底部 抽油,在废酸沉降槽放空管线试通过程中,违反 含硫污水系统严禁排放废酸性物料的规定,将含 酸废油直接排入含硫污水管线,酸性废油中的硫 酸与含硫污水中的硫化钠反应产生了高浓度硫化 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与含硫污水系统相连的 观察井口溢出。
• 对所有进入含硫污水系统的污水进行清理,
减少含硫污水外排量。加强对含硫污水系 统的管理,做到含硫污水的有序排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制定新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开展大型的
安全整顿活动,各个工段举行小规模的安 全教育活动,做好安全生产活动
二.事故经过
• 2002年8月,兰州石化公司决定对炼油厂1998年停产的旧烷基化装置
进行拆除。 2002年8月27日15时左右,烷基化车间主任张某带领车间 管理工程师程某、安全员锁某,协助三联公司污油回收队装车。由于 从废酸沉降槽人孔处用蒸汽往复泵不上量,张某等三人决定从废酸沉 降槽底部抽油。在废酸沉降槽放空管线试通过程中,违反含硫污水系 统严禁排放废酸性物料的规定,利用地下风压罐的顶部放空线将废酸 沉降槽中的部分酸性废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酸性废油中的硫酸与含 硫污水中的硫化钠反应产生了高浓度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与 含硫污水系统相连的观察井口溢出。 8月27日17时10分,在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北围墙外西固区环形东路 长约40米范围内,有行人和机动车司机共50人出现中毒现象。17时 15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总医院急救车到达现场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 抢救。其中4名受伤人员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名受伤人员于9月1日 经抢救无效死亡,45人不同程度的中毒,经济损失达250多万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今年以来发生的硫化氢中毒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事故情况的通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今年以来发生的硫化氢中毒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事故情况的通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今年以来发生的硫化氢中毒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事故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9.08•【文号】安监总危化[2007]187号•【施行日期】2007.09.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管理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今年以来发生的硫化氢中毒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事故情况的通报(安监总危化〔2007〕1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9月1日,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广洋湖镇健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宝公司)组织工人清理藕制品的腌制池时,1人硫化氢中毒后,8人盲目参与施救,最终造成6人死亡、3人重伤。

这是一起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的严重事故。

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事故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通报全国,提醒各地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今年以来,全国有17起事故因施救不当或盲目施救,造成人员伤亡扩大,最初涉险57人,最终导致85人死亡、46人受伤。

在这17起事故中,4起为矿山企业事故,13起为其他行业事故。

在13起其他行业事故中,最初涉险只有17人,因盲目施救增加死亡24人,并造成22人受伤,其中:硫化氢中毒9起,死亡28人、伤14人,死伤人数分别占这13起事故伤亡总数的68.3%和63.6%。

为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刻吸取江苏省扬州市“9·1”硫化氢中毒等近期发生的盲目施救造成事故伤亡扩大的惨痛教训,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江苏省扬州市“9·1”硫化氢中毒事故情况健宝公司是一家乡镇企业,主要生产藕腌制品。

9月1日前,该企业已经停产3个多月。

为恢复生产,需对腌制池进行清理。

腌制池位于玻璃钢顶的厂房内、敞口。

腌制池深3.2米、长和宽各4米,池内盐水深0.3米。

9月1日16时左右,健宝公司的1名工人下到腌制池进行清理作业时,感觉不适,于是停止作业,在向池上爬的途中摔下。

长庆油田中硫化氢形成原因和处理方法浅析

长庆油田中硫化氢形成原因和处理方法浅析

210近年来,我国各大油田的油气开采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低渗油藏尤其是超低渗油藏(占目前我国已探明石油储量的一半左右)已经成为我国各大油田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对象,同时我国和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原油开采无论是从开采技术还是开采量上差距都在逐年减小。

近年来长庆油田快速发展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气田和重要的原油产区,对所在辖区的油气藏开发也从过去的定向井转变为了水平井,水平井的压裂开采技术被广泛使用在新开发的油气藏中,使得较长的水平井段和油藏的接触面积大幅增加,而压裂产生的许多裂缝为原油的采出提供了更多的渗流途径,从而明显增加了井厂的原油产量。

但是开采过程依旧是以高浪费高成本为主的粗放式生产模式,导致生产成本偏高,而开发开采过程中伴随产出的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仍然是威胁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1 油气田开发生产中硫化氢的危害硫化氢(化学式为 H 2S,分子量为34.076)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及低浓度时有硫磺气味,而较低浓度下呈臭鸡蛋味,有剧毒(LC50=444ppm<500ppm),能溶于水,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

燃点为292℃,属于易燃的危险化学品,和空气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如遇到明火或高热则容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当空气中硫化氢含量低于﹤20ppm时眼睛有灼热感,呼吸道受到刺激,在该浓度下人体在露天环境中工作8h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这也是我国的行业规定的标准值;当硫化氢含量约为20~100ppm时,人在此环境中则会出现头痛、晕眩、恶心、昏睡等慢性中毒症状;而当硫化氢含量超过100ppm时,则会对人体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或是延迟性影响。

 同时硫化氢可以和许多的金属物质发生各种的化学反应,对金属产生氢脆破坏[包括了氢鼓泡(HB)和氢致开裂(HC)、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和电化学失重腐蚀[1],可能会导致井下的套管突发断裂,井口的部分装置失灵以及许多地面仪表的破裂爆炸等,严重时极有可能会引发井喷以及较为重大的着火事故等[1]。

长庆油田安平179钻井井场油气火灾事故

长庆油田安平179钻井井场油气火灾事故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长庆油田安平179钻井井场油气火灾事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长庆油田安平179井钻井井场油气火灾事故调查报告2014年8月11日21时40分,由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西部钻井有限公司(简称长城西部钻井公司)代管的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公司“长城40609钻井队”(冒用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队号,该队为民营队),其施工的长庆油田采油六厂安平179井在下完油层套管循环钻井液过程中,发生井场油气着火事故,造成井架烧毁、钻具报废及部分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着火区域主要集中在排污池和井口附近,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一、基本情况(一)相关单位基本情况1.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简称采油六厂)设有机关科室12个、机关附属单位8个、基层单位15个(其中采油作业区8个)。

地跨三县(陕西定边、吴起,宁夏盐池),油区总面积3244平方公里,主要承担胡尖山、姬塬油田部分油藏38个区块的开发管理。

目前,全厂共有各类站点107座,油水井4281口,日产油6368吨,平均单井日产1.93吨。

2. 第六采油厂产能建设项目组2013年12月,长庆油田分公司下发长油〔2013〕285号文件,组建了采油六厂产能建设项目组(简称六厂项目组),共计41人,其中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6名、环境总监1名,项目管理人员33人;业务部门包括对外协调室、地质研究室、钻井工程室等8个组室;一名项目副经理及钻井工程室负责钻井工程方案的制定、实施及钻井生产管理,目前管理32支钻井队施工。

在六厂项目组施工的钻井、试油、测井、录井、固井队伍均是由长庆油田分公司委托招标公司通过招投标进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延长石油集团“7.23”井喷事故有关情况的通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延长石油集团“7.23”井喷事故有关情况的通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延长石油集团“7.23”井喷事故有关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8.19•【字号】陕政办发[2010]88号•【施行日期】2010.08.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延长石油集团“7.23”井喷事故有关情况的通报(陕政办发[2010]88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2010年7月23日18:25,延长石油集团下属的油气勘探公司在延长县实施天然气延332井勘探钻井作业时,因操作不当,造成井压突然升高,于23:15发生井喷事故。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和省委书记赵乐际、省政府代省长赵正永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尽全力组织抢险救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和环境污染。

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副省长吴登昌分别带领相关部门人员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导抢险救援工作。

延长县政府和延长石油集团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县委书记、县长立即带领有关部门人员赶赴事故现场,迅速组织周边群众疏散撤离,封闭进入事故井场道路。

至7月24日凌晨1:30,方圆1公里范围内没有村民居住,5公里范围内的1243名村民全部疏散撤离。

延安市和延长县环境保护局制定了详细的空气检测报告工作方案,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发现有毒有害气体,立即报警,并安排群众撤离。

延长石油集团组成现场抢险指挥部,聘请国家应急救援广汉基地等单位的专家,于7月25日制定出实施打井救援的方案,8月5日10时,救援斜井正式开钻,截止到8月12日16:00,累计钻井进尺780米。

截至目前,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周边村民生产生活正常,社会稳定。

虽然延安市和延长石油集团对“7.23”井喷事故处理及时稳妥,但反思这起事故的处理过程,还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一是提高突发事件信息研判的政治敏感性。

长庆油田开发建设全过程硫化氢风险

长庆油田开发建设全过程硫化氢风险

251本文主要从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全过程中硫化氢剧毒气体性质、来源、分布、危害进行分析,诊断其管理和技术上的短板,通过近几年在防、治、管上的实践,进一步明确在全过程硫化氢风险防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得到落实践行,实现硫化氢的危害“可识、可防、可治、可控”,保障油气田勘探开发建设安全平稳运行。

1 硫化氢的理化性质硫化氢(H 2S)是一种无色、有毒,具有臭鸡蛋气味、可燃的酸性气体,其毒性是一氧化碳的5~6倍,比重为1.1895,比空气重,熔点为-85.5℃ ,沸点为-60.7~C,溶于水、乙醇、甘油和石油等,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水溶液为氢硫酸,属于弱酸性质,对接触的环境设施具有腐蚀破坏性。

硫根离子能与多种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

硫化氢分子是极性分子,硫化氢有原生和次生两种产生方式,在油气生产过程中以气液两种型态存在,也可以以易分解的化合物形态存在(FeS,SO 2)。

通过表1、表2、表3的对比可以看出: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都属于有毒有害气体,硫化氢相比其他两种有毒有害气体具有浓度低、致人死亡时间快,直接危害人体嗅觉神经、视觉神经和呼吸系统,它的危害远远大于其他两种。

但是它因为具有臭鸡蛋气味,所以更好识别判断和预防。

长庆油田开发建设全过程硫化氢风险防控及治理马立军 姚中辉长庆油田分公司工程监督处 陕西 西安 710018摘要:硫化氢泄露中毒风险是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风险之一,预防管控和治理不力,将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主要从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全过程中硫化氢剧毒气体性质、来源、分布、危害进行分析,诊断其管理和技术上的短板,通过近几年在防、治、管上所做工作的实践,进一步明确在全过程硫化氢风险防控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得到落实践行,实现硫化氢的危害“可识、可防、可治、可控”,保障油气田勘探开发建设安全平稳运行。

关键词:硫化氢 泄露 风险防控表1 不同硫化氢浓度所造成的危害硫化氢浓度/ppm危害程度0.13-4.6可嗅到鸡蛋味,一般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4.6-10刚接触有刺热感,但会迅速消失10-20为安全临界浓度值(TLV)即允许八小时暴露值。

长庆油田发生井喷

长庆油田发生井喷

长庆油田发生“井喷” 四名临时工奋勇封堵井口一小时中毒受伤6月10日,长庆油田发生一起中毒事件,该油田第二采油服务处修井公司修井长南队在庆阳招聘的临时工刘斌、安平福、田继承、郑顺4人在陕西省吴旗县白豹镇的“白212-34井”井口新井安装下井杆时突发井喷,大量的原油、气体从井口涌出,为防止发生火灾,4人强行封堵井口1个多小时,结果被井内涌出的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毒倒。

事故发生后,4人被紧急送往附近的白豹镇卫生院输液排毒,随后又转院到庆阳市庆城县长庆石油职工医院。

目前两名中毒者仍在医院进行治疗,另两人在庆城县一家私人旅店养病。

6月17日上午10时,中毒者之一、家住环县曲子镇油坊塬村的25岁的田继承告诉记者:6月10日下午4时许,他同刘斌、安平福、郑顺3人及长庆油田第二采油服务处修井公司修井长南队大队长杨大春、班长赵小军等8名正式工在陕西省吴旗县的“白212-34”井场为准备投产抽油的油井安装下井杆时,大量原油、气体突然从井口喷出,他们只好停工与其他职工用石子沙袋、土沙袋等封堵井口,但均无济于事。

为防止抽油机上的配电箱放电引发火灾,他们强忍着难闻的气味封堵井口,约1个小时后才不得不放弃。

这时,环县刘家湾的刘斌首先昏倒,马岭镇董家滩的安平福是第二个,随后他和郑顺也出现了不良反应。

其他工友把他们抬到通风的地方施救,后送往白豹镇卫生院输液排毒,当晚10时许又转到庆阳市华池县中医院治疗。

治疗了3天,6月13日上午8时许又转到庆城县长庆油田职工医院。

记者来到长庆油田职工医院住院部采访时,田继承说,他被送到石油医院后做了CT、抽血化验等检查,未查出病变,但他感到头晕、头涨、浑身无力。

刘斌、安平福和郑顺的感觉同田继承大同小异。

随后记者欲采访护士及大夫,均遭拒绝。

记者电话采访了长庆油田第二采油服务处修井公司修井长南队负责人杨大春大队长,杨大春否认发生过中毒事件,并一再追问记者是谁提供的线索,他还说:“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一切都好着呢。

2000-2016年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典型事故案例2000-2016(本站推荐)

2000-2016年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典型事故案例2000-2016(本站推荐)

2000-2016年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典型事故案例2000-2016(本站推荐)第一篇:2000-2016年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典型事故案例2000-2016(本站推荐)2000-2016年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典型事故案例汇编2017年12月前言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以下简称“辽阳石化”)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事故事件的管理,特别是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的典型事故,值得汲取事故教训,防患于未然。

为使广大基层员工能对这些典型事故有广泛深入的了解,从中汲取教训,警钟长鸣,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本书编写组从2000-2016年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发生的事故中筛选出96起典型事故案例进行了汇编,作为基层员工的培训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尊重事故报告为原则,尽量使用正式的事故报告,着重描述事故经过、原因分析、防范措施等要素,并配以事故现场的照片,隐去了当事人的真实姓名,删去了对事故责任者追究的部分。

本书的编制与印发将为辽阳石化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习素材,也希望能为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基层班组教育提供实用、有效的培训素材。

忠心希望大家能够仔细地阅读和学习书中的每一个事故案例,将自身置于事故的背景中思考一下:当您身处于事故当事者的情况下,您会怎么做,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忠心希望您可以从每一起事故中汲取教训,纠正自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或习惯,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并且主动关注、关心身边同事的安全。

这是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辽阳石化安全环保处、环保监督中心、烯烃厂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关系,有些事故案例未被收录其中,有些案例的内容也经过编写组重新处理难免有误,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2017年12月编者目录2000年事故案例 (1)“4.27”反应釜紧急泄料阀脱开物体打击事故...............................................................2 “9.21”碳四罐罐底阀门排出物爆炸着火事故...............................................................7 “12.12”空分装置冷箱设备爆炸事故.. (8)“12.22”无防护作业氰化物中毒事故...........................................................................10 2001年事故案例.. (11)“8.3”消防泵房内吸烟闪爆事故...................................................................................12 “8.28”检修氨调节阀中毒事故.....................................................................................13 “9.5”检修氨调节阀中毒事故.......................................................................................16 “9.26”吊装口坠落事故. (19)“10.12”劣质阀门法兰断裂事故...................................................................................21 “11.5”违规使用螺栓泵盖崩开事故.............................................................................23 2002年事故案例.. (25)“2.23”设计、施工留隐患干燥器爆炸事故.................................................................26 “5.24”带电操作触电事故.............................................................................................30 “6.12”违章操作触电事故 (32)“8.27”违规排放硫化氢中毒事故.................................................................................34 “9.2”污水排放工艺不合理硫化氢中毒事故...............................................................38 “10.2”设计隐患消音器爆裂着火事故.........................................................................39 “10.26”清理原油储罐火灾事故...................................................................................42 “11.27”违章处理放空阀氰化物中毒事故...................................................................44 2003年事故案例.. (47)“2.7”叉车车辆伤害事故...............................................................................................48 “4.18”翻越天桥栏杆高处坠落事故.. (49)-I-“4.20”刹车失灵油罐车脱轨颠覆.................................................................................50 “5.7”私用油、电火灾事故...........................................................................................52 “9.11”加热炉闪爆事故.................................................................................................53 “9.12”减压炉爆炸事故. (55)“10.3”锅炉制粉系统爆炸事故.....................................................................................57 “12.29”处理缠丝机械伤害事故...................................................................................59 2004年事故案例.. (60)“7.8”管线破裂油品泄漏着火事故...............................................................................61 “8.1”拆卸冷却器残留油气爆燃着火事故...................................................................63 “9.6”垫片呲裂氢气泄漏着火事故...............................................................................65 “10.27”罐顶违章动火爆炸事故.. (67)“12.30”气化炉超温爆炸事故.......................................................................................69 2005年事故案例.. (71)“2.16”气化炉超温爆炸事故.........................................................................................72 “3.3”喷溅卸油污油罐爆燃事故.. (74)“3.7”不停机处理包装线机械伤害事故.......................................................................76 “6.24”违章清洗烷基铝换热器爆炸事故.....................................................................77 “9.15”违章进罐窒息事故 (78)“11.13”违章操作装置爆炸事故...................................................................................79 2006年事故案例.. (81)“1.16”误入皮带内机械伤害事故.................................................................................82 “5.9”不停机处理落地料机械伤害事故.......................................................................84 “5.29”违章操作火灾事故.............................................................................................88 “6.28”检修质量缺陷火灾事故. (91)“7.7”清釜作业闪爆事故...............................................................................................93 “8.14”系统超压爆炸着火事故. (97)-II-“12.11”凝结水罐爆炸事故...........................................................................................99 2007年事故案例 (101)“2.6”再沸器憋压泄漏火灾事故.................................................................................102 “6.12”压缩机闪爆事故...............................................................................................105 “9.7”高压水冲洗设备物体打击事故.........................................................................108 “12.28”打包机机械伤害事故.....................................................................................110 2008年事故案例 (112)“1.7”空冷器检修着火事故.........................................................................................113 “1.19”采暖泵站CO中毒事故. (116)“9.12”设计缺陷闪爆事故。

“7.27”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享2019

“7.27”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享2019

柔远采油作业区
事故点,原压 力表安装处。
实际放空软 管连接处
15/22
柔远采油作业区
注水 井房
放空软管
16/22
柔远采油作业区
3、现场施救不当,导致事故扩大 当发现有人倒在水井房内,其他人员未采取有效的防 护措施,盲目进入水井房内施救,相继中毒倒下。 员工救人心切但防范意识不强,盲目施救,致使中毒 人员增加,事态扩大。
11/22
柔远采油作业区
三是方案审核过程把关不严。 审批未结合现场实际,没有把水井房内的作业 作为受限空间作业对待。 所以,也没有办理受限空间作业、化学清洗作 业相关手续,没有制定针对性措施。
12/22
柔远采油作业区
2、现场操作不规范,导致事故发生
放空部位应该是在油套管专门的放空位置连接管线;
管线连接应该选用2‘带丝扣的硬管连接。
1/22
柔远采油作业区
长庆油田2006年发生“7.27”硫化氢中毒事故 以来每年将7月份定为公司的“安全警示月”
“7月27日”定为“警示日”
2/22
柔远采油作业区
三个鲜活的生命突然失去,现在回想起来 我们的心情依然十分沉重!
3/22
柔远采油作业区
现在,我们一起再剖析 “7.27”事故 一、“7.27”事故经过 第四采油厂白于山作业区XP18井区的白101配 水间至于35-24、于37-26污水回注管线因管压 上升达不到配注要求,作业区决定对管线进行清 洗解堵。
7/22
柔远采油作业区
事 故 现 场 平 面 图
排液池

于35-24 注水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 刚
杨勇
冯海荣
于35-24井组概貌

硫化氢中毒事故统计和分析.doc

硫化氢中毒事故统计和分析.doc

硫化氢中毒事故统计和分析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

但是,随着高压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带来的安全生产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高压含硫天然气田井喷失控和H2S中毒事故时有发生。

已经成为影响天然气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为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天然气安全生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安监总管一[2006]103号文件《关于加强高压油气田井控管理和防硫化氢中毒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七条意见。

青岛中油华东院安全环保有限公司曾对近年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66起H2S中毒事故进行了分类,统计出各种含H2S介质生产作业中发生的中毒事故起数和人员伤亡情况,最后给出在含H2S介质的作业时注意事项,希望从这些事故案例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中找出避免H2S中毒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避免重蹈覆辙。

(一) 不同原因H2S中毒事故统计和分析在对66起H2S中毒事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后可知,引起H2S中毒事故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1) 违章及误操作包括违章指挥、误操作、密闭系统置换不合格、置换合格的设备出入口法兰未加盲板而造成窜气,以及进入密闭作业空间前未进行氧含量分析等。

(2) 对H2S毒害作用认识不足,安全意识差包括对作业环境中H2S及其危害没有预见、作业时不佩带呼吸器、无人监护和现场未设置警示标志、防护器材选用不当、安全教育不到位,缺乏基本安全知识,以及现场人员缺乏自救和人工呼救知识等。

(3) 废水、废渣排放不合理引起的事故。

(4) 设计或工艺不合理引起的事故包括作业空间通风不良或通风设施不完善、工艺流程错误导致含H2S气体倒窜等。

(5) 工艺设备、管线和报警器材发生故障包括工艺设备、管线和阀门的密封泄漏,以及报警器发生故障等。

按照发生事故的主要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现将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中毒和死亡人数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2-20。

表2-20 H2S中毒事故原因统计表事故原因中毒事故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死亡率①/%起数比例/%违章及误操作2639.42739.3认识不足、安全防护意识差2639.41064027.4废水、废渣排放不合理710.6781919.6设计或工艺不合理57.674工艺设备、管线等发生故障34.52228.3总计66100286033810.6①系同类原因死亡人数占中毒、死亡总人数之比。

硫化氢中毒与预防

硫化氢中毒与预防
立即破坏嗅觉系统,眼 睛、 咽喉 有灼 烧感 ,时 间稍 长,眼、喉将灼伤,甚至导致死亡。
失 去 理智 和平 衡知 觉, 呼吸 困难 ,2 —15 分钟 内出 现呼吸停止,如果抢救不及时,将导致死亡。
很快失去知觉,停止呼吸,若不立即抢救将死亡。 立即失去知觉,造成死 亡, 或造 成永 久性 脑损 伤, 智力损残。于拇指大鱼际后的腕部切脉,如果

摸不到脉搏,即准备胸外心脏按摩(包括心前区叩击和胸外心脏

按压)。

3、要先确定心脏位置,摸到胸骨最下端为一微突的软骨结,由
此向上量2指宽,作为心脏下限的定位线。

4、心前区叩击。有受过培训的急救员用拳从高约20厘米处垂直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仅当病人没有呼吸体征时才采取的急救措施。 因为救助者吹进病人肺内的气体内,含有足量的氧气可暂时供应 病人的需要。查看病人有无呼吸活动,若无呼吸,则将其头稍稍 后仰,以使气道保持通畅。清除病人口腔内的阻塞物,并查看有 无其他问题。紧捏鼻孔,并使口张开。口对口严密封住病人的嘴。 对准病人的口将呼气吹进病人的肺内,并确保其胸廓隆起。
4.3%—46%。在0℃常压情况下每立方米重1.521公斤,在常温、

常压下为气态,在18℃、1.68Mpa的压力情况下为液态,经过燃

烧生成SO2有毒气体,危害人体、腐蚀金属,在输气的过程中与
管壁接触生成FeS, H2S极易溶于水,在常压和20℃情况下,每

立方米水中可溶解2.582m3的H2S气体。 H2S沸点为-61.8℃,
对工作液的破坏,如对钻井液、压裂液等,与硫化氢接触会使性能 变化或破坏,导致井下施工作业失败或引起井下事故。
三 硫化氢特性及中毒机理

兰州石化分公司2002.8.27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兰州石化分公司2002.8.27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2002年8月27日,对于兰州石化公司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尽管事过四年之久,但至今记忆犹新,事故惨象历历在目。

17:10分,炼油厂北围墙外西固环形东路,发生一起H2S气体泄漏导致人员中毒的重大事故。

造成5人死亡,45人不同程度中毒,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痛苦和恐惧。

“8.27”中毒事故是兰州石化公司成立以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事故,事故教训惨痛,不仅给中国石油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今天,根据会议安排,对2002年8月27日炼油厂的硫化氢泄漏中毒事故进行一次深刻剖析,希望能共同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不当之处,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事故经过:2002年8月,兰州石化公司决定对炼油厂1998年停产的旧烷基化装置进行拆除。

炼油厂烷基化车间为了确保旧烷基化装置的拆除工作安全顺利进行,计划对该装置进行彻底工艺处理。

在处理废酸沉降槽(容-7)内残存的反应产物过程中,因该沉降槽抽出线已拆除,无法将物料回抽处理,由装置所在分厂向公司生产处打出报告,申请联系收油单位对槽内的残留反应产物进行回收。

2002年8月27日15时左右,烷基化车间主任张某带领车间管理工程师程某、安全员锁某,协助三联公司污油回收队装车。

由于从废酸沉降槽(容-7)人孔处用蒸汽往复泵不上量,张某等三人决定从废酸沉降槽(容-7)底部抽油。

在废酸沉降槽(容-7)放空管线试通过程中,违反含硫污水系统严禁排放废酸性物料的规定,利用地下风压罐的顶部放空线将废酸沉降槽中的部分酸性废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

酸性废油中的硫酸与含硫污水中的硫化钠反应产生了高浓度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与含硫污水系统相连的观察井口溢出。

8月27日17时10分,在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北围墙外西固区环形东路长约40米范围内,有行人和机动车司机共50人出现中毒现象。

17时15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总医院急救车到达现场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其中4名受伤人员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名受伤人员于9月1日经抢救无效死亡,45人不同程度的中毒,经济损失达250多万元。

2019年长庆油田事故案例的

2019年长庆油田事故案例的

2019年长庆油田事故案例的文章标题:重新描述2019年长庆油田事故:一次灾难的教训引言:2019年发生在中国长庆油田的事故令人震惊。

这次事故不仅给油田工人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也引发了对油田安全管理的深刻关注。

本文将重新描述2019年长庆油田事故的经过,并基于深度和广度标准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

第一部分:事故经过2019年长庆油田事故发生在X年X月X日,这一天成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黑色纪念。

在长庆油田X号井组发生了一次严重的井喷,导致X名工人丧生和X台设备受损。

事故发生后,紧急救援措施迅速展开,但事故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这次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相关部门对长庆油田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彻底的审查。

第二部分:原因分析在对2019年长庆油田事故进行深度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几个主要的原因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1. 管理失误:长庆油田的安全管理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

管理人员在事故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对潜在危险并没有采取及时的措施。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安全培训导致了工人对危险的认识不足,从而使事故的发生成为可能。

2. 技术问题:事故发生前,长庆油田在油井的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存在技术上的问题。

关键设备的使用不当、操作失误以及缺乏完善的检修机制,都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些技术问题的存在使得事故的风险得到进一步放大,最终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3. 应急响应不力:虽然事故发生后,长庆油田的应急救援措施迅速展开,但整体的应急响应不尽如人意。

事故发生后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存在问题,导致救援行动的效率低下。

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救援进程,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和设备损失。

第三部分:教训与启示2019年长庆油田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从这一悲剧中吸取教训,改进我们的工作实践和安全管理体系。

以下是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些教训和启示:1. 安全意识第一:作为管理人员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天然气硫化氢含量超标事件分析

天然气硫化氢含量超标事件分析

天然气硫化氢含量超标事件分析陈海鹏;吴晓华;马新茸【期刊名称】《安全》【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4页(P36-39)【作者】陈海鹏;吴晓华;马新茸【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长庆油田分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在油气田生产单位因硫化氢中毒造成的事故或事件屡有发生,但同时,又因施救人员的盲目和无知,造成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伤亡人数剧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的重大伤害,我们必须要认真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有效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事故或事件的再次发生,希望通过本文能对遏制该类事件的发生有所帮助和警醒。

1 基本情况1.1 事件发现经过2008年8月13日,长庆油田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以下简称“第一监督站”)在对辖区内采油一厂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来自采气一厂南25站、南29站和采油一厂的陕106站的天然气中H2S含量严重超标,需要治理,见表1。

表1 天然气中H2S含量检测数据序号地点商用气H2S含量(mg/m3)检测H2S含量(mg/m3)备注1 王窑集输站 20 760 南29站来气2 坪桥集输站 20 1457 南25站来气3 陕106站 20 470 陕106井气当天发现该问题后,第一监督站立即对采油一厂签发了整改通知单,该厂对隐患单提出的问题派出专人到采气一厂进行实地了解和气体的化验,经过验证,确认从采气一厂供来的用做日常生产和生活用的天然气H2S含量严重超过国家标准,该厂针对实际情况,最终制定出了一份详细的整改方案,逐步落实整改。

1.2 区域内天然气运行现状目前,在采油一厂使用的天然气,来源主要为采气一厂位于谭家营乡和王窑乡境内的南12站、南25站、南29站三座站,还有采油一厂的2口气井,分别为陕106和陕126,共铺设输送主管线183.3km。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中石油长庆油田安平179井钻井井场闪爆燃烧事故的通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中石油长庆油田安平179井钻井井场闪爆燃烧事故的通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中石油长庆油田安平179井钻
井井场闪爆燃烧事故的通报
佚名
【期刊名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告》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lt;正&gt;安监总厅管一[2014]9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14年8月11日21时40分,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西部钻井有限公司代管的陕西省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长城40609钻井队,在长庆油田第六采油厂安平179井作业过程中发生井场闪爆燃烧事故,造成井架烧毁、钻具报废及部分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总页数】2页(P2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22
【相关文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近期3起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较大爆炸事故的通报 [J], ;;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吉林省松原石化有限公司“2·17”闪爆事故情况的通报[J],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安平煤矿“10·4”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通报安监总煤调[2011]153号 [J],
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安部关于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 [J],
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水井湾煤矿“5·8”重大瓦斯燃烧事故的通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油作业中硫化氢气体的中毒机理和现场急救分析

石油作业中硫化氢气体的中毒机理和现场急救分析

石油作业中硫化氢气体的中毒机理和现场急救分析发布时间:2021-06-10T11:04:41.32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7月作者:曾贤辉[导读] 石油作业过程中硫化氢会从有机硫化物中分解析出,硫化氢毒性大,极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本文探讨了硫化氢气体的中毒机理和现场急救方法。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培训中心(党校)石油工程技术培训部曾贤辉摘要:石油作业过程中硫化氢会从有机硫化物中分解析出,硫化氢毒性大,极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本文探讨了硫化氢气体的中毒机理和现场急救方法。

关键词:硫化氢气体;中毒机理;急救程序我国已开发的油田中不同程度的含有硫化氢气体。

有些油田中硫化氢气体含量极高。

硫化氢是仅次于氰化物的剧毒物,是极易致人中毒死亡的有毒气体,石油生产作业中,一旦硫化氢含量超标,将会导致灾难性的悲剧。

一、硫化氢的中毒机理硫化氢气体是一种窒息性和刺激性的神经毒剂,对人体有全身毒性作用。

它是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液体中,空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达到0.195mg/m3时,人可以闻到臭鸡蛋味;随着浓度的增加,当质量浓度超过30mg/m3时,嗅觉神经会被麻痹,臭鸡蛋味不易闻到;高浓度时因为迅速麻痹人的嗅觉神经,而不易被人察觉,是最危险的时刻,往往会出现“闪电式”中毒死亡。

硫化氢气体侵入人体主要通过呼吸道、口腔吸人,经粘膜吸收较快,与皮肤接触也可以被吸收,硫化氢只有进人人体,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作用后,才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硫化氢气体侵入人体后可与人体内部的血液中的一些酶发生作用,溶解氧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活性,造成组织缺氧,浓度较高时,会夺去血液中的氧。

使人体器官因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

硫化氢气体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也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的损害。

1.硫化氨中毒的特点①硫化氢气体浓度越低,对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越明显;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长庆油田分公司“7.27”硫化氢中毒事
故的通报
油质字〔2006〕630号
各公司、院:
2006年7月27日20时30分,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白于山作业区在进行回注污水管线解堵作业过程中发
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轻伤。

7月27日,长庆油田采油四厂白于山采油作业区XP18井区组织对101配水间至于35-24井、于37-26回注污水管线进行解堵作业。

13时30分左右,关闭注水流程,水泥车将10桶清洗剂(约2立方米)从于37-26井口注入管线。

16时清洗剂打完,关闭洗井流程进行反应。

19时30分左右,白于山采油作业区工程组技术员带领XP18井区副井区长和一名大班员工,乘值班车到于35-24井场进入水井房进行管线排污作业。

用软管连接35-24井口放空短节至污油池,打开水井房内阀门排污水时,软管与短节连接处脱落,污水携带有毒气体流出,造成现场3名作业人员中毒倒地。

该井场看井工发现有人中毒后,自感不适,让值班司机开车立即到XP18井区叫人,井区长得到报告后赶到井场,同看井工用湿毛巾自捂口鼻,将门口1人拖离水井井房门口通风良好处。

随后,井区长和看井工也在晕倒在地,在随后赶来的员工救助下,将5人分别送往靖边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进行抢救。

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2人轻伤,目前病情稳定。

经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软管与放空旁通连接处没有固定好,在打开阀门后,连接处脱落,污水从放空短节流出,其中的硫化氢气体在于35-24水井井房内(水井房宽2.3米、长2.5米、高2.2米)聚集,致使作业人员中毒。

这次作业使用的清洗剂由兰州格瑞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清洗过程中硫化氢的生成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这起事故是今年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之后,发生的第一起重大员工伤亡事故。

事故暴露出员工安全意识、危害识别、安全措施落实、应急抢险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为了汲取事故教训,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特提出如下要求:
1、各单位要迅速将这起事故通报到基层班组,并要求基层班组组织员工,结合实际,举一反三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

2、相关基层厂矿要立即组织一次对地面管线酸洗(解堵)作业、油(气、水)井井筒措施作业的安全检查,对没
有进行危害识别、没有制定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不落实的,一律停止作业进行整顿。

3、相关单位要将地面管线酸洗(解堵)作业纳入作业许可管理,制定管理规定。

4、各单位要组织一次硫化氢营救救护培训,生产现场标志、标识,硫化氢防护用品配备和硫化氢检测配备的检查,所有涉及硫化氢作业人员都要掌握硫化氢营救救护知识并
具备相应能力,所有涉及硫化氢作业现场标志、标识,硫化氢防护用品配备和硫化氢检测配备必须满足实际需要。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质量安全环保部
二00六年八月一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