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课程设计1

合集下载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1.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固体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固体废物,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固体废物问题的理解,提高应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

2. 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及其危害;•分析固体废物形成的原因和趋势;•简介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探讨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意义。

3. 主要内容3.1 固体废物及其危害本课程将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种类、特性以及危害。

通过了解固体废物的危害,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2 固体废物的分类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来源、按特性和按处理方法等分类。

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性质特点,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3.3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包括垃圾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

通过系统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各种处理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4 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本课程将介绍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国内外主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下列教学方法:4.1 讲授本课程将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将通过幻灯片演示、教学视频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4.2 讨论通过提示问题,教师将引导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3 实践本课程将设置实践环节,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 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固体废物管理》参考书目:1.《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处置技术》2.《固体废物处理工艺》3.《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置法律法规解读》6. 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如下:6.1 课堂表现(30分)主要评价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和态度。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来源;2. 学生能掌握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等方法,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进行研究;3. 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能参与到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实践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形成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2. 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信心,激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学科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现实环境问题感兴趣,但相关知识储备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分类及来源-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工业、农业、生活等来源)、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2.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理现状、污染问题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原理。

4.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实践-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国内外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案例分析,学生实地调查与实践。

固体废物处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分类和评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面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法;4.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和无害化处理技术;5.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实验法: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体废物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固体废物处理实验所需的设备、材料,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知识的掌握程度;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4.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固废课程设计.doc

固废课程设计.doc

目录第1章绪论 (1)1.1设计背景 (1)1.1.1国内外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 (1)1.1.2垃圾的处理方法 (1)1.1.3针对我国现状选择的处理方法 (2)1.2该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2)1.3设计意义及主要内容 (3)第2章工艺确定及选址 (4)2.1填埋方案的确定 (4)2.2设计规模 (4)2.3场址选择 (7)2.3.1填埋场的选址原则 (7)2.3.2场址论证 (8)第3章总体设计 (9)3.1概述 (9)3.2总体规划布局 (9)第4章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 (10)4.1 垃圾坝设计 (10)4.2 填埋场场区防渗系统设计 (10)4.3 渗滤液收集及导排 (10)4.3.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0)4.3.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1)4.3.3渗滤液收集系统 (11)4.3.4渗滤液处理方法 (13)4.3.5渗滤液的产生量 (15)4.4 填埋气的收集及利用系统 (20)4.5终期覆盖与封场 (20)第5章环境保护与监测 (21)5.1 设计依据 (21)5.2环境保护 (21)5.3环境污染来源及污染物分析 (22)5.4 环境监测 (22)总结 (25)第1章绪论1.1设计背景1.1.1国内外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

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中,填埋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全球来看,填埋大约占到70%左右,在各发达国家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加拿大1989年卫生填埋处置量占82%;1991年英国、意大利年卫生填埋处置量占其总处置量的90%美国处置量为72%,西班牙处置量为75%,德国1993年卫生填埋处置量占73%。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焚烧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焚烧

1概述1.1焚烧厂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垃圾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如何处理城市垃圾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663个城市,年产生活垃圾已达14500万3平均每天产垃圾40万t,而且还在以每年8%~10%的幅度增长。

生活垃圾已成为一个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生活和妨碍城市发展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大多以卫生填埋为主。

由于部分垃圾不能自然分解,占用了大量土地,不但有碍城市景观,而且给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尤其是对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紧缺的许多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中小城市,更需要采用减量程度高的焚烧方法来处理所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

焚烧不仅可以减少城市生活垃圾90%的体积,真正做到对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解决由于进行填埋、堆放使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状况,还可以利用焚烧生活垃圾发电,部分缓解由于煤、石油等天然燃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能源危机,不仅具有积极的绿色环保意义,而且实现了垃圾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固体废弃物还存在侵占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等弊端,所以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厂来解决固体废弃物是必须的。

1.2采用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目前国内已建成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均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或欧盟1992标准。

随着环保要求的口益严格及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国内已有部分筹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执行EU2000/7&EC (欧盟2000)标准。

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标准GB18485-2001.欧盟1992标准、EU2000/7&EC见表1»表1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注:1本表规定的各项标准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含11%02的干烟气为参考值换算。

2)烟气最高黑度时间,在任何lh内累计不得超过5min。

城市垃圾固废课程设计

城市垃圾固废课程设计

城市垃圾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垃圾固废的基本概念,掌握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现状和挑战,认识到减少垃圾产生和合理处理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有关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相关环保政策和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

2. 学生具备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环保行动执行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城市垃圾固废处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和减量行动中。

2.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关爱地球家园,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保护教育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环保知识基础,但对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垃圾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效果。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和成长。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垃圾固废的基本概念:垃圾的分类、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垃圾处理技术:填埋、焚烧、堆肥等传统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废纸、塑料、玻璃等回收利用。

3. 垃圾减量与分类: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方法及我国相关政策;减少垃圾产生的措施,如绿色消费、循环利用等。

4. 我国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现状与挑战:介绍我国垃圾处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垃圾围城、处理设施不足等。

5. 环保政策与法规:学习有关城市垃圾固废处理的环保政策、法规,了解政策对垃圾处理的影响。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固体废物治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治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治理,具有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固体废物的分类、危害及治理原则;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固体废物治理问题;3.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并进行汇报;4. 学生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5.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固体废物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析当前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4.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效益;-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5.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6.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治理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3-4课时: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5-6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7-8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9-10课时: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11-12课时:实践案例分析。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的产生、分类、处理与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授课内容:
第一章固体废物与环境问题
1.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1.2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其影响
1.3固体废物处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
2.1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分类
2.2固体废物的运输和贮存
2.3固体废物的转运和加工处理
第三章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3.1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
3.2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
3.3固体废物的压缩处理
3.4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
第四章固体废物管理
4.1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4.2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4.3固体废物管理的政策和标准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和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考核。

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论文要求学生对固体
废物处理和管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述,通过论文的撰写,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固体废物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养成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环境问题,提高其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管理”-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

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教材章节: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途径。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学习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周:学习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第三周:学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第四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描述东华地区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深入了解;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不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固体废物问题,积极参与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固体废物问题;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课程,结合东华地区实际情况,旨在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但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环境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方法;固体废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东华地区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内容: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法;东华地区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及运行情况。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处理方案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活动- 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针对东华地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方案;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优缺点。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通化市固体废物的现状及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宣传资料,提高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通化市固体废物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学生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建设美丽通化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方课程,结合通化市实际情况,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改善通化市的固体废物问题作出贡献。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通化市固体废物的具体分类及特点2. 固体废物的危害与影响- 固体废物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化市固体废物危害的案例分析3.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技术-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 常见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4. 通化市固体废物现状及处理措施- 通化市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及利用现状- 通化市固体废物处理措施的实施及效果分析5.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调查与分析- 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通化市固体废物现状- 数据分析,提出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策略6. 环保教育与宣传- 制作宣传资料,提高学生及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

城市固废处理课程设计

城市固废处理课程设计

城市固废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城市固废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处理方法;2. 让学生掌握我国城市固废处理的政策、法规及标准;3. 使学生了解城市固废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固废处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城市固废处理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城市固废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2. 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保护教育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固废处理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关注。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固废处理基本概念: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及来源,使学生了解城市固废处理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城市固废处理技术:介绍常见的城市固废处理技术,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3. 我国城市固废处理政策法规:解读我国城市固废处理的政策、法规及标准,使学生了解政策法规对环保事业的重要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4. 城市固废处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城市固废处理案例,如垃圾分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实例5. 城市固废处理发展趋势:介绍国内外城市固废处理新技术、新理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材章节:第五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城市固废处理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城市固废处理技术第三课时:我国城市固废处理政策法规第四课时:城市固废处理案例分析第五课时:城市固废处理发展趋势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有序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城市固废处理相关知识。

(cad)固废课程设计

(cad)固废课程设计

1前言1.1垃圾分选目的和意义垃圾分选的目的就是将混合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对垃圾成分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得到较为单一的组分,或是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某种少含量垃圾组分,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和后续处理。

分选系统拣出部分可回收物资,经简单处理后进行二次加工回用。

垃圾分选的意义在于提高垃圾处理的有效性。

垃圾中有机成分分选出后进行厌氧消化,剩余的无机矿化成分填埋,可以避免填埋处理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同时推行垃圾分选,让可焚烧的进行焚烧,可厌氧消化或堆肥的制作肥料,可回收再生的进行回收再生,最终的残渣进行填埋,以及有害垃圾被单独分类收集和处理,从而提高垃圾处理的有效性[1]。

1.2生活垃圾分选技术介绍1.2.1分选技术分类垃圾分选技术方法可概括为人工分选和机械分选。

人工分选是最早采用的分选方法,适用于废物原产地、收集站、处理中心、转运站或处置场。

机械分选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质方面的差异,将其分选开。

例如利用废弃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别进行分离,利用粒径尺寸差别进行分离利用比重差别进行分离。

根据不同性质,可以设计制造各种机械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选[2]。

以下为几种分选技术:(1) 筛分:其原理是依据固体废物的粒径不同,利用筛子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透过筛面,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留在筛面上,完成粗细物料的分离过程。

(2) 重力分选:重力分选简称重选,是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受到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

按介质不同,固体废物的重选可分为重介质分选、跳汰分选、风力分选和摇床分选等。

废弃物进行重力分选的条件:①固体废物中颗粒间必须存在密度的差异;②分选过程都是在运动介质中进行的;③在重力、介质动力及机械力的综合作用下,使颗粒群松散并按密度分层;④分好层的物料在运动介质流的推动下互相迁移,彼此分离,并获得不同密度的最终产品。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掌握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第2课时: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处理方法第3课时: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第4课时:固体废物的治理技术第5课时: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讲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等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2.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等3.多媒体资料: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

固废的课程设计

固废的课程设计

固废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了解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和资源化利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简单的处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和来源,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然后,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使学生能够对固体废物进行正确的分类。

接下来,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讲解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包括资源回收、再生利用、减量化处理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采用实验法,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其次,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再次,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

最后,实验设备,包括实验仪器、材料等,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固废收集课程设计

固废收集课程设计

固废收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固体废物收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处置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固体废物进行正确分类;2.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固体废物收集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评估固体废物收集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主动参与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探索固体废物处理新技术的兴趣。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门实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理和处置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2.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合作,对环保问题有一定认识;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实践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各类固体废物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2. 固体废物收集原则与方法- 固体废物收集的基本原则- 常见固体废物的收集方法及注意事项3.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处理处置技术-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法规-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介绍(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4. 固体废物收集与处理实践- 生活、学习中固体废物的分类实践- 设计并实施固体废物收集方案- 数据分析方法在固体废物收集效果评估中的应用5. 环保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 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的案例分析- 固体废物处理新技术探讨- 团队合作、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收集原则与方法第三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处理处置技术第四课时:固体废物收集与处理实践(一)第五课时:固体废物收集与处理实践(二)第六课时:环保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固体废物与环境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第四章: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利用第五章: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六章:固体废物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管理政策及处理处置技术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环境工程固废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固废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固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工程中固废处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对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和产生来源;(2)掌握固废处理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和减量化等;(3)了解我国固废处理的政策法规和产业发展现状。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判断不同固废处理方法的优缺点;(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固废处理问题;(3)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敏感性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和产生来源;2.固废处理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和减量化等;3.我国固废处理的政策法规和产业发展现状;4.固废处理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具体教材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授课。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固废处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固废处理技术优缺点的看法;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固废处理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固废处理技术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废处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和设备,开展课后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法;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处理固体废物的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关注程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

然后,讲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回收利用、填埋、焚烧等,让学生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合理处理固体废物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最后,介绍我国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处理固体废物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环境影响。

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

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环保书籍,拓展知识面。

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和环境影响。

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掌握其主要分类和来源;2. 学生能掌握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政策;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掌握相关实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及其处理方法;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资料搜集、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 学生能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绿色生活观念;3. 学生能通过学习固体废弃物利用的实例,激发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的相关知识,提高资源利用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固体废弃物的概念与分类-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学习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政策。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四章“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2. 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掌握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固体废弃物污染案例,了解防治措施。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四章“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第四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3.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学习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 掌握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实例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有限公司万头猪场猪粪好氧堆肥化处理及有机肥生产方案设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3级姓名:王纤阳学号:01二〇一六年六月十日XXXX有限公司万头猪场猪粪好氧堆肥化处理及有机肥生产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项目概况近些年,我国的养殖业不断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产量的养殖场林立,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便利和利润。

可是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养殖场中猪等动物产生的粪便如果处理不当,又会对环境造成不小的污染。

如果这样的话就是得不偿失的了,因此对猪粪进行处理减小污染,甚至是加工成可以产生更客观利益的产品是一个养殖产生产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猪粪的好氧堆肥正是这一问题的理想解决方式之一。

此设计以一陕西省咸阳市杨凌镇的养猪场为例,详细阐释猪粪好氧堆肥的设计方案。

该厂每年养殖上万头猪,平均每头猪每年产粪吨,则养殖场平均年产生猪粪量为万吨,这些粪便若未经妥善回收利用即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成为生活中又一严重污染源。

新鲜猪粪尿中含氮元素 %,含磷元素%,含钾元素%,另外,还有一种胡敏酸的成分,它具有胶性,能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土壤的蓄水和通气,有利于庄稼的生长。

如折合成化肥,则相当于硫酸铵50kg,过磷酸钙硫酸钾20kg,施到地里约可增产粮食50kg。

但是,畜禽粪便含水量高、有恶臭,而且氨的大量挥发造成肥效降低,病原微生物还会对环境构成威胁。

土壤的自净能力有限,施用过多粪便容易造成污染,鲜粪在土壤里发酵产热及其分解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都有不利影响,所以施用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养猪场猪粪中含有超标的酸、碱、醛、和氧化物等残留的消毒药液以及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微生物、药物和使用饲料添加剂残留的微量元素及其他有害物质。

其中每克猪粪尿污水中含有70-80万个大肠杆菌、60-70万个肠球菌以及数量不等的寄生虫卵、活性较强的沙氏门杆菌,大量有机物的排放使BOD和COD值升高。

地理环境杨陵区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端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沉降带。

境内较大的断裂构造主要有宝鸡——咸阳大断裂的张性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偏西)。

按其性质归属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断裂之一,构造形迹为隐伏断层。

陇西系的歧山——哑柏断裂,从杨陵区西部穿过。

区内地势南低北高,依次形成三道塬坡,海拔435-563米。

境内塬、坡、滩地交错,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区内三面环水,宝鸡峡二支渠、渭惠渠、渭高干渠等人工渠系越境而过,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

年降水量—毫米,年均气温℃,属暖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

二、设计依据与原则设计依据GB 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GB 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T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述方法和判定方法GB/T —2004 肥料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GB/T —2004 肥料中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NY 525—2012 有机肥料NY/T 798—2004 复合微生物肥料设计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堆肥厂工程设计的有关标准及规范。

(2) 合理布局处理厂、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绿化面积,本着便于施工、维护管理,合理布置、节约占地的原则。

(3)采用成熟、先进的工艺方法,设计合理、工期快、投资省、维护成本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4)设计中执行环保、劳动安全、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原则,妥善处理堆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避免二次污染,改善劳动卫生水平,保障安全生产。

(5)总平面图布置合理、功能分区明确、物流流畅,便于运输和生产管理,注意后续处理,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腐熟堆肥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525—2012)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中的规定。

技术标准三、处理方法选择好氧发酵分析一.工艺原理好氧发酵是好氧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通过氧化、还原与合成,把一部分有机质氧化成无机质,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一部分有机质转化成微生物合成新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

好氧发酵过程见图1。

图1 好氧发酵过程二.工艺特点好氧发酵的主要特点在于省地,省投资,省动力消耗,不产生废水和烟气,无异味,无需高压和锅炉,杜绝了安全隐患,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产品质量稳定,处理效果好。

产出物:生物肥(发酵肥)约元/kg生物蛋白:约5~9元/kg三.工艺过程控制1.水分:发酵过程中水分的主要作用:(1)溶解有机物,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2)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一般认为含水率50~60%为最佳条件。

当含水率低于40%时,微生物在水中提取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有机物分解缓慢;当水分低于15%时,微生物活动几乎停止;当含水率高于65%时,水就会充满物料颗粒间的间隙,堵塞空气通道,发酵由好氧状态向厌氧转化,结果形成发臭的H2S等中间产物,影响有机物的降解效果。

2. 温度:温度可影响微生物生长、反应速率和水分脱除。

高温分解较中温分解速度要快,且高温可将虫卵、病原菌、寄生虫等迅速彻底杀灭。

一般认为高温菌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高于中温菌,高温菌的理想温度为50~60 o C。

3. pH值:由于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细菌和放线菌生长最适宜,所以发酵过程中的pH应控制在6-8.一般情况下好氧发酵中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过程中其pH能自动调节。

在好氧发酵初期,由于酸性细菌的作用,物料产生有机酸,pH值可下降到左右,此时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繁殖。

随着pH逐渐上升,最高可达到左右。

4.氧气:在好氧发酵过程中氧的供应是限制发酵速率的主要因素。

如果氧气供应不充分或传递不均匀,一则会造成局部厌氧发酵,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臭味的主要原因,二则会延长发酵时间。

相反,如果供氧量过多(如鼓风量过大或搅拌太多)就会使发酵的温度偏低,而使有机物转化为类腐殖质的过程不够充分。

一般而言,氧气浓度不低于10%。

5. 泡沫: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内部会产生泡沫(如CO2),影响通气搅拌的正常进行,使部分菌体粘附在罐盖或罐壁上而失去作用。

可添加化学消泡剂:(1)天然油脂;(2)高碳醇、脂肪酸和酯类;(3)聚醚类;(4)硅酮类。

堆肥系统根据堆肥技术的复杂程度,堆肥系统可分为条垛式堆肥系统、通风静态垛系统、反应器系统,现将各堆肥系统归纳如下。

表堆肥系统设计拟定使用条垛式堆肥系统为本堆肥厂的堆肥处理系统。

工艺流程现代化的堆肥生产一般采用好氧堆肥工艺,它通常由前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及贮藏等工序组成。

图猪粪堆肥及有机肥加工工艺流程物料平衡物料平衡图四、工艺设计储存仓猪粪经过计量后运至卸料仓卸料。

每天卸倒猪粪:24t设计存料区的贮存能力为5天的猪粪量。

存料区容积:24×5=120m3储存仓由车辆卸料地台、封闭门、滑槽、固体废物贮存坑等组成。

固体废物贮存坑设置在地上,采用钢筋混泥土制造,要求耐压防水并能够承受起重机的冲击。

为方便在必须情况下工作人员进入仓内进行清理和排除故障,还需设置一定的通风口与风机、管道、除臭装置组成除臭换气系统,且在卸料台处需配置除臭除尘的装置防止猪粪装载车倒料时产生的扬尘和恶臭气体。

前处理以家畜粪尿、污泥等为堆肥原料时,前处理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水分和C/N,或者添加菌种和酶。

查得有机堆肥的C/N的平均值为25/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525—2012)中的相关规定,可直接进行堆肥处理。

该工厂养猪量为一万头,根据陕西省养猪产粪量,平均每头猪每天产粪,则一天总产粪量为,一年总产粪量为。

猪粪中的C/N为10:1,含水率为80%。

秸秆中的C/N为80:1,含水率为5%。

需要秸秆量为:设猪粪量为x,秸秆量为y求得所以一天需要秸秆量为:根据猪粪和秸秆的比例添加,求得物料的含水率为:已知猪粪中氮含量为%、磷含量为%、钾含量为%,秸秆中氮含量为%、磷含量为%、钾含量为%,总营养物质:N:P:K:五天处理物料:所需前处理面积为:200主发酵(一次发酵)主发酵可在露天或发酵装置内进行,通过翻推式强制通风的堆积层或发酵装置内供给氧气。

在露天堆肥或发酵装置内堆肥时,由于原料和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的作用而开始发酵。

首先是易分解物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热量,使堆温上升,这些微生物吸取有机物的碳氮营养成分。

在细菌自身繁殖的同时,将细胞中吸收的物质分解而产生热量。

根据计算,总有机肥中一天加入猪粪30100kg,加入秸秆8210kg 一天生产总有机肥共38310kg,总体积为3,对该厂进行5天为一周期清理,五天产有机肥量为。

堆肥的高为米,宽为3米(m)用长为10米的条垛,需要5条,总长50米。

车间宽度:车间长度:车间面积:冬春季每4天翻料1次,夏秋季每2天翻料1次,使物料发酵温度控制在45~65℃之间为宜。

发酵温度可用棒式数显温度计测控。

猪粪在夏秋季节发酵,时间控制在20天左右,冬春季节为25天左右。

经上述发酵过程,猪粪已基本腐熟,完成主发酵。

后发酵将经过一次发酵后的堆肥送到二次发酵场地继续堆腐,使一次发酵中尚未完全分解的易分解的、较难分解的有机物质继续分解,并将其逐渐转化为比较稳定和腐熟的堆肥。

一般二次发酵的要求不如一次发酵条件严格,堆积高度可以在1~2m,只要有防雨、通风措施即可。

在堆积过程中每1~2周要进行一次翻堆。

二次发酵的时间长短视畜禽粪便各类和添加水分调节材料性质而定,一般堆肥内部温度降至40度以下时就表现二次发酵结束,即可以进行堆肥风干和后续加工了,通常,纯畜禽粪便堆肥二次发酵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添加等秸秆类材料时二次发酵在2~3个月左右,而添加木质材料如锯末、树皮等情况下二次发酵需要在那6个月以上的时间。

二次发酵采用条垛式发酵方式进行处理,将从卧式发酵装置内排出的初成品运入二次发酵间堆放,然后间歇的用翻堆设备进行翻堆通风,保证二次发酵过程中的氧含量,二次发酵的堆肥周期设计为25天,以便保证物料中能进行堆肥处理的部分能被充分降解。

一次发酵后堆肥半成品的体积为,二次发酵发酵周期为25d 。

现设计堆体的尺寸为5000mm ⨯1500mm ⨯3000mm ,采用垮式翻堆机对物料进行翻堆,保证二次发酵过程中氧气的充足和均匀,并防止堆体内部温度过高,使堆肥化更彻底,堆肥更均匀。

个。

个周期内所需堆体数个。

一体数量为即每日处理量所需的堆每个堆体的体积:204,4535.1103m =⨯⨯ 每个堆体之间相隔2m,方便翻堆车辆的通过,堆体四周离墙体距离均为2m ,防止翻堆时机械与墙体碰撞损坏墙面。

a.物料运输初次堆肥化后的物料从卧式发酵装置排出后由皮带运输机运出卸倒到自卸式货车后运往二次发酵区进行二次发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