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kW全钒液流电池的建模与仿真
钒液流电池的建模与充放电控制特性
sa eo h r e( OC)a d t eo t u h r ceit s 0k t t fc a g S n h u p tc a a trsi ,a 1 W/ c hVRB smua in mo e ss tu i lto d l e p i
丁 明 ,陈 中 ,林 根 德
( 合肥 工业 大 学 电 气 与 自动 化 工 程 学 院 , 徽 合肥 安 200) 3 0 9
摘 要 : 随着风 电场 、 光伏 电站并 网穿透功率 的不断增加 , 电场 、 风 光伏 电站输出功率 随机 波动性给 电网的安全运
行 带 来 了一 系列 影 响 , 能技 术 平 滑风 电场 、 伏 电 站 输 出 功 率 波 动是 有 效 手 段 之 一 , 储 光 因此 对 储 能 媒 介 建 模 及 充 放 电控 制 方 式 的 深入 研 究 至 关 重要 . 液 流 电池 作 为一 种 新 型 储 能 电池 , 有 功 率 密 度 和 能 量 密 度 独 立 控 制 、 放 电 钒 具 充
第2 6卷第 1期
21 0 1年 3月
电 力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报
J 0URNAL OF ECTRI OW ER CI EL CP S ENCE AND TECHNOLOGY
Vo 6 No 1 L2 .
M a. 0 1 r2 l
钒 液 流 电池 的 建 模 与 充 放 电控 制 特 性
功 率 、 电流 充 放 电 模 式 和充 放 电 效率 , 讨 论 应 用 于 独 立 光 伏 发 电 系统 的 VR 恒 并 B优化 充 电方 式 .
关 键 词 : 钒液流电池; 储能; 建模 ; 光伏发 电
中图分 类号 : M 1 T 91
全钒液流电池热动力学建模及换热效率分析
全钒液流电池热动力学建模及换热效率分析吴秋轩;黄利娟【摘要】VRB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地控制温度,需要安装强制冷却装置如换热器,但现有研究集中在无附加设备的独立VRB系统的动态热建模,带有换热器VRB系统的热力学并未得到充分研究.运用热力学理论,依据钒电池的热力学属性,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VRB电堆热力学模型;将传热单元数(NTU)、功率、冷热流体的实际温度与传热有效度建立函数关系,分析了换热器在一定的换热系数条件下换热器效率的最优值,从而实现对电堆温度更好地控制,为电堆的实际运用提供了理论参考.%VRB systems are mostly integrated with the forced cooling equipment such as heat exchanger to better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however,the existing works on dynamic thermal modeling of VRB have been focusing on the VRB system without any additional equipment,so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VRB system with heat exchanger have not been adequately studied.VRB stack thermodynamic model was built by the Matlab/Simulink based on thermodynamic theory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vanadium flow battery.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number of transfer units (NTU),power with the actual temperature of hot/cold fluids and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iveness.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at a certai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the model obtains the optimum value of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iveness,achieving better control for stack temperature and providing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年(卷),期】2017(041)005【总页数】4页(P759-761,776)【关键词】钒电池;热动力学;换热器;效率优化【作者】吴秋轩;黄利娟【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30;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1由于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经常需要匹配供给来满足负荷要求。
全钒液流电池仿真模型综述
2017年11月第46卷第11期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Machin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Nov.2017Vol.46 No. 11DOI:10. 3969/j.issn.2095 - 509X.2017.11.001全钒液流电池仿真模型综述李鑫\莫言青\&亚\李建林2!魏达3(1.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中国电力科学院,北京100192)(3.湖南德沃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邵阳422800)摘要:基于近十年相关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关于全机液流电池(V R B)模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比分析了电化学模型、等效电路模型、混合电路模型的基本原理、参数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特点,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常用的一种V R B等效仿真模型。
基于MATLAB/ Sim ulink构建了 5kW/30kW•h的V R B模型,并对其充放电特性进行了分析,对全机液流电池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
关键词:全机液流电池;仿真;模型;等效电路模型;电化学模型;综述中图分类号:TM9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509X(2017)11 -0001 -07近年来电池储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规模蓄电 设备的研发成为新能源有效开发利用的关键[1_2]。
全钒液流电池(V R B)作为主要的大容量蓄电储能 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储能系统中。
在工业化的进 程中,虽然V R B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并且已经 建设了各类示范应用工程,但仍然有一些紧迫的问 题急需解决。
目前对大容量电池的研究主要体现 在电池的关键材料、模型基础、多体系系统耦合及 能量控制管理策略等方面[3]。
使用模拟和仿真技 术对各类电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利用模拟 和仿真技术对V R B进行研究既可以对电池充放电 过程和原理进行分析,又可以用于电池模块和电池 系统的优化设计,对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策略,具有和。
钒电池储能系统的控制的MATLAB仿真
钒电池储能系统的控制的MATLAB仿真作者:赵珊董睿杨培新张献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3期摘要:针对储能系统中钒电池端电压及充放电控制模式变换对钒电池安全运行的影响。
钒电池是目前集环保、重复利用率高的新型储能方式,所以研究钒电池储能系统的控制问题也就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风电并网;储能;钒电池;功率控制;1 引言本论文利用功率解耦控制的方法研究,基于CLC型滤波器的背靠背的储能逆变为平台,研究了基于钒电池储能的光伏微电网并网运行的控制策略。
以仿真为实验平台来研究钒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特性。
2 储能变流器的主电路图钒电池储能变流器包括有整流逆变功能的DC/AC的变流器,还有具有能量双向流动功能的DC/DC的变换器完成直流变换,并且能在不同的模式之间自由的切换,以达到对钒电池的快速有效的充放电控制功能。
钒电池储能控制系统能否高效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PWM变流器的控制,通过控制DC/DC变流器既可以准确控制钒电池输出的有功功率;控制网侧变流器DC/AC可以实现网侧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或功率因数调整控制,达到在升压模式与降压模式之间可以自由的切换,配合储能系统其余部分,安全可靠的将钒电池储存的能量回馈到电网和将电网的富裕的电能储存到钒电池中。
二、储能系统变流器的数学模型Buck-Boost电路中V1保持判断,V2以一定的占空比通断,则电路实现Boost功能。
反之,电路实现Buck功能。
无论电路实现的是Buck功能,还是Boost功能,其数学模型相似,只需考虑电流ib方向的不一致性。
下面仅讨论电路实现Boost功能时储能系统主电路的数学模型。
当电路Boost实现功能,且V1保持关断、V2导通时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以下给出上述等效电路D-Q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D-Q坐标的旋转频率为交流系统频率,D轴与系统电压矢量重合,Q轴超前D轴90度。
式中:ib、id、iq、udc分别为储电池放电电流、交流侧电流矢量的D、Q轴分量、直流侧电压;md、mq分别为变流器的开关函数的D、Q轴分量;Lb、R、L、C分别为斩波电路低压侧电感、交流系统等效电阻、等效电感、变流器直流侧电容;ω、Esd分别为变流系统电压的角频率、交流系统电压矢量的D轴分量。
全钒液流电池仿真建模及充放电特性研究
Re s e a r c h o n VRB S i mu l a t i o n Mo d e l a n d Ch a r g e — d i s c h a r g e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I A N Wu ,L I U L i ,S U N F e n g ,S HI S o n g - j i e ,T I AN Mi n g — h u i
( 1 . S h e n y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h e n y a n g ,L i a o n i n g 1 1 0 1 3 6 ,C h i n a ;
2 . E l e c t i r c P o w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t a t e G r i d L i a o n i n g E l e c t i r c P o w e r C o . ,L t d . ,S h e n y a n g ,L i a o n i n g 1 1 0 0 0 6 , C h i n a )
放电特性。通过与实际系统 的对 比,验证 了所搭建模型 的正确性 和有效性 。
关键词 :全钒液流 电池 ;充放 电特性 ;储能模型 ;P S C A D / E M T D C
[ 中图分类号 ] T M 9 1 1 . 1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9 1 3( 2 0 1 5 )0 7 - 0 0 0 9 一 O 3
b a t t e y ( r V R B )h a s t h e a d v a n t ge a s o f l a r g e c a p a c i t y ,h i g h c o n v e r s i o n e f i c i e n c y ,l o n g s e r v i c e l i f e a n d re a a p p l i e d t o p r a c t i c l a e n g i n e e r —
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流道的建模及其优化
可以看出,入口总流道处的压力,离入口越近压力越
大;出口总流道处的压力,离出口越近压力越小;而
且,入口与出口在同一侧。所以,靠近进出口一侧的
支流道的压降较大,离进出口越远的支流道,其压降
越小。由于各个支流道的结构、尺寸是完全一样的,
因此它们的液压阻力也是一样的,所以压降越小的
支流道其流量就越小。由图 6 也可以看出,离进出口
n
Σ Σ = (K1 +K2 ) ( Qi )2+Kc Qn m=j i=m
(9)
在图 2 中,大多数误差存在阻力网络的顶部,除
了最上面的支流道外,所有支流道的 K1 与 K2 都可以
假设是常数,假设流量的分布比较均匀。那么,可以
用从 j 到 n 的所有支流道的平均流量 Q 代替 Qi。所 以,公式(9)将变为:
摘 要:在传统流道的基础上,对全钒液流电池的双极板流道进行了两次优化。通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极板流场进 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将优化的流道结构与传统的流道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流道后的的性能高于常 用的两种传统流道。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流道优化;电解液流体力学;动力学仿真
中图分类号:TM911.49
一侧越远的支流道其流量越小。根据进、出口总流道
内的压力分布规律可知,如果将进口与出口放在异
侧,那么将会减小各个支流道之间的压降差,进而改
液的分布很不均匀。所以,需要对该流道内流体分布
的均匀性进行优化。
2.2 流量分布均匀性的初次优化
由公式(14)可知,增大各支流道的阻力 Kc,可以 缩小 Qj 与 Qn 之间的差距,即可以提高双极板内流量 分布的均匀性。增加流道阻力的方法很多,如在流道
内设置障碍物等,但设置障碍物将使流道结构变得
基于全钒液流风储联合发电系统建模仿真研究
有功功率/MW
时间/s
a) 有功功率波形图
4.2 工作模式 2
风储系统并网运行,风机发电,储能 PQ 充电控 制策略。仿真模型如图 10 所示
无功功率/MVar
时间/s
b) 无功功率波形图
图 10 模式二仿真模型
储能容量 1MW,风机额定容量 1.5MW,风速选
择 10m/s,实际出力 1MW,储能、风机与无穷大电网 相连, 无穷大电网提供电压和频率标准, 储能采用 PQ 充电控制策略,风机发电系统提供功率给储能充电。 仿真结果如图 11 所示。
图 7 风储系统联合运行的仿真模型
4 算例分析
4.1 工作模式 1
风储系统并网运行,风机发电,储能 V/f 放电控 制策略。仿真模型如图 8 所示。
电压/kV
时间/s
c) 母线电压波形图
频率/Hz
时间/s
图 8 模式一仿真模型
d) 母线频率波形图 图 9 模式一仿真结果
储能容量 1MW,风机额定容量 1.5MW,风速选 择 10m/s,实际出力 1MW。储能、风机与无穷大电网 相连,储能采用 V/f 放电控制策略与风机发电系统共 同给 1.5MW 的负载供电,仿真结果如图 9 所示。
图 2 风机单元体模型
2.2 储能系统建模仿真
2.2.1 全钒液流电池模型 全钒液流电池作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储能电池 之一,具有维护方便、可频繁充放电、环保等优点[10]。 本文选取全钒液流电池作为储能单元的主要类型,其 等效电路模型,如图 3 所示[11-13]。
SOC
2.1 风电机组建模仿真
2.1.1 风力机模型 变速恒频双馈发电系统是目前风力发电系统的主 流技术之一,其主要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控制系统使风 力机变速运行,提高了风能利用效率。双馈感应电机 可以吸收和发出无功功率,为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调 节提供有效手段。根据贝兹理论,风机从风能中捕获 的机械功率,可用式(1)表示。
钒液流储能电池建模及其平抑风电波动研究
钒液流储能电池建模及其平抑风电波动研究李国杰;唐志伟;聂宏展;谭靖【摘要】由于风电的随机波动性,大量风电的并网给电网带来了影响,利用储能系统平抑风功率波动的研究变得愈加重要.以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VRFB)为储能元件研究其风电平抑控制策略,建立反映VRFB充放电特性的仿真模型.以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化学交流阻抗等效电路为基础,对等效电路重要参数的变化规律做了分析与简化,建立了反映钒液流电池充放电特性的数学模型.以AC/DC变换器的功率解耦控制为基础,建立了基于VRFB储能系统的平抑风电波动控制策略.以某风场的实测风速数据和1.5 MW双馈电机为例,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期刊名称】《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年(卷),期】2010(038)022【总页数】6页(P115-119,125)【关键词】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风力发电;储能系统;平抑控制【作者】李国杰;唐志伟;聂宏展;谭靖【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2;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12;TM912作为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风电在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迅速发展。
目前,风力并网发电成了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1-2]。
然而由于风能的随机波动,使得大规模风电接入严重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3]。
采用储能技术对功率进行调节将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以其显著的优点成为风电储能的最佳选择之一[4],其优点如下:1)造价较低,使用寿命长,可达15~20年;2)无毒,有利于环保;3)功率和容量可以灵活改变;4)可以100%深度放电,而且无需保护;5)保存期无限,储存寿命长。
储能系统中全钒液流电池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
储能系统中全钒液流电池的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摘要:本论文针对储能系统中的全钒液流电池进行了可靠性建模与分析研究。
首先,对全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了介绍。
随后,基于可靠性工程理论,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环境、操作和系统因素的全钒液流电池可靠性模型。
通过考虑诸如电解液循环稳定性、电极材料腐蚀等关键因素,分析了全钒液流电池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表现,并提出了优化策略。
最后,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为全钒液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靠性分析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可靠性建模、可靠性分析、优化策略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储能技术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全钒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潜力巨大的储能解决方案,因其高效能、长寿命等优势备受瞩目。
然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问题仍需深入研究。
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可靠性模型,旨在为全钒液流电池的可靠性评估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对其工作原理、结构及关键因素的分析,我们致力于为储能领域的可靠能源储存打下坚实基础。
一、全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与结构分析全钒液流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技术,因其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可调控性等方面的优越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深入探讨全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储能机制和内部组成。
1.工作原理:全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两种不同氧化态的钒离子(V2+和V3+)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充电过程中,V2+离子在阳极被氧化为V3+离子,而在放电过程中,V3+离子在阴极被还原为V2+离子。
这种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从而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2.结构分析:全钒液流电池的结构设计是其高效工作的基础。
典型的全钒液流电池由两个电解槽组成,每个电解槽都包含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
电解槽之间通过电解质循环系统相连接,确保钒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在电解液中传输。
电极材料通常选择钛基板和石墨毡,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建模与控制技术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建模与控制技术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储能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等优势。
本文将对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技术进行探讨。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由正负极电解液以及中间负载液组成,其中正负极电解液分别含有不同浓度的钒离子溶液。
通过电解质膜将正负极电解液分隔开来,形成电池的两个半电池。
当需要储能时,电解质膜允许钒离子在两个半电池之间进行迁移,从而实现能量的储存。
而当需要释放储能时,电解质膜的通透性使得钒离子重新回到原来的半电池中,释放出储存的能量。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建模是为了描述其内部的物理过程和特性。
建模可以分为宏观建模和微观建模两个层次。
宏观建模主要是对整个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描述,包括电流、电压等参数的变化规律。
微观建模则是对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和离子迁移进行详细描述,以揭示系统的内部机制。
在控制技术方面,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需要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进行控制。
其中,充电控制是指根据系统需求,控制电流和电压使得电池吸收能量进行储存;放电控制则是根据需求释放储存的能量,控制电流和电压的输出。
为了实现精确的控制,需要对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出系统的动态特性,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
常用的控制策略有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PID 控制是一种经典的控制方法,通过调节比例、积分、微分参数对系统进行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则是基于建立的系统模型,通过预测未来的状态来制定控制策略。
自适应控制则是根据系统实际的变化情况,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除了控制策略,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还需要考虑安全性、效率等因素。
安全性是指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并且不会发生意外事故。
因此,需要加入各种保护措施,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等。
效率则是指系统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实现高能量转换效率,减少能量损耗。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技术是实现其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
全钒液流电池热动力学建模及换热效率分析
全 钒 液 流 电池 热 动 力 学 建 模 及 换 热 效 率 分 析
吴秋 轩 2 ,黄 技 大 r 1 动 化 院 f U I 动 化研 究 所 , 浙f I 饥州 3 l 0 0 1 8 2 . 浙 江 人 科 技 业 仃 公 ・ d , 浙汀 杭州 3 1 0 0 3 0 ) 摘要 : VR B 系统 在 实 际应 用 中 为 了更 好 地 控 制 温 度 , 需 要 安 装 强 制 冷 却 装 置 如换 热器 , 但 现 有 研 究 集 中在 无 附 加 设 备 的 独立 V R B 系统 的 动 态 热 建 模 , 带 有 换 热 器 VR B 系统 的热 力 学 并 未 得 到 充 分 研 究 。运 用 热 力 学 理 论 , 依 据 钒 电池 的热 力 学属性 。 通 过 Ma t l a b / S i mu l i n k搭 建 V RB电 堆 热 力 学 模 型 ; 将传热单 元数( N T U ) 、 功率 、 冷 热 流 体 的 实 际 温 度 与 传 热 有 效 度 建 立 函数 关 系 , 分 析 了换 热 器 在 一 定 的 换 热 系数 条 件 下 换 热 器 效 率 的 最 优 值 , 从 而 实 现 对 电堆 温 度 更 好 地 控 制 , 为 电 堆 的 实 际 运 用 提 供 了理 论 参 考 。
Ab s t r a c t : VRB s y s t e ms a r e mo s t l y i n t e g r a t e d wi t h t h e f o r c e d c o o l i n g e q u i p me n t s u c h a s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t o b e t t er c o n t r o l t h e t e mp e r a t u r e i n p r a c t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h o we v e r ,t h e e x i s t i n g wo r k s o n d y n a mi c t h er ma l mo d el i n g o f VRB h a v e b e e n f o c u s i n g o n t h e VRB s y s t e m wi t h o u t a n y a d d i t i o n a l e q u i p me n t , s o t h e t h e r mo d y n ami c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VRB s y s t e m wi t h h e a t e x c h a n g e r h a v e n o t b e e n a d e q u a t e l y s t u d i e d. VRB s t a c k t h e r mo d y n a mi c mo d e 1 wa s b u i l t b y t h e Ma t l a b / Si mu l i n k b a s e d o n t h e r mo d y n a mi c t h e ow a n d t h e r mo d y n a mi c p r o p er t i e s o f v a n a d i u m f l o w b a t t e r y . Th e
全钒液流电池环境温度响应性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全钒液流电池环境温度响应性的模拟及实验研究全钒液流电池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具有设计灵活、可逆性高、正负极电解液组分相同、无交叉污染风险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大型的固定场地的电能存储。
尽管全钒液流电池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其工作温度范围较窄也成为了限制其应用的严重阻碍,一般情况下全钒液流电池长时间安全工作的温度被限制在10~40℃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时,电解液均易出现沉淀、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安全高效运行。
另一方面,对液流电池和固态电池的传热分析是截然不同的,电解液在储罐和电堆之间循环流动的特点,为液流电池电堆构造了一个独特散热形式。
因此,建立描述电解液循环流动的独特构造的液流电池传热模型,分析不同环境温度下全钒液流电池的温度变化规律,对于全钒液流电池的温度管理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以模拟研究为主,建立了全钒液流电池电化学-流动-传热耦合瞬态模型,同时搭建了电堆规模的全钒液流电池温度测试实验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研究总结了电池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电池的平均温度主要受电流密度和电解液流速的影响,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流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电池温度的波动幅度主要受电池充放电深度的影响,在环境温度基本稳定的工作条件下,电堆温度的波动幅度和充放电深度大致呈正比。
环境温度通过影响电解液的粘度和电导率影响电池产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流动产热减小,旁路电流产热增大,总体而言,低温环境下比高温环境下电池热效应更加显著。
上述温度变化规律适用于不同尺寸电堆规模的、无主动温度管理措施的、低电流密度(<100mA/cm~2)的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分析。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态流量优化方法,通过对电解液流量的实时调控,将电池总产热降低到最小,对于无主动温度管理措施的千瓦级(单电池反应面积<0.5m~2,电流密度<100mA/cm~2)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相比固定流量策略,动态流量优化策略可以将电堆最高温度降低1~2℃。
全钒液流电池电堆建模及换热效率分析
全钒液流电池电堆建模及换热效率分析在智能电网系统中,大型存储设备对现有微网基础设施的效率和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
大型电网储能电池不仅需要满足循环效率高、充放电次数多和投资成本少的要求,而且需要具有输入或负载变化时电池能够快速响应的性能。
和传统电池相比,全钒液流电池因为其特有的结构,具备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效率高、可深度充放电、功率和容量可独立设计等优点,在大规模能量存储系统中得到关注。
电堆是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而现有的模型很少对钒电池的电堆热力学模型进行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堆的特性,本文通过热力学仿真软件Thermolib实现电堆模型的搭建,从而实现电堆的特性分析和换热效率优化,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钒电池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现状、经典模型及应用进行了介绍。
为了更好地了解钒电池的特性,在不增加样机成本和研究时间的前提下,搭建模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对电堆进行热力学建模的相关研究还很欠缺。
本文通过对三维几何模型、电热模型、电化学模型的详细分析,为后面的电堆模型搭建奠定了基础。
其次,用Thermolib软件实现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模型的搭建。
通过NASA多项式系数、液体热容系数和安东尼常数这些主要参数构建电堆模型;然后,对电流模块、功率模块、正负极模块、温度模块和换热器模块进行了建模,其中针对换热器模块部分,分别对顺流和逆流两种情况进行了建模。
再次,对电堆的重要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首先对荷电状态SOC在一个充放电周期内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曲线表明由于钒电池充放电特性效率高,呈现线性化的趋势。
接着分析电堆在不同电流强度的情况下电堆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和恒流时电堆的流速优化控制。
最后对电堆的另一个重要状态参量——表征物质系统能量的焓进行了阐述。
本热模型可用来研究电堆特性,从而为全钒液流电池的结构材料设计提供参考。
最后,对降低电堆温度的换热器模块在一定的传热系数下进行顺流和逆流下的效率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05-19基金项目:广西理工科学实验中心重点项目(LGZX201106)作者简介:杨继云(1986—),女,河南省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优化控制。
导师:林小峰(1955—),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优化控制。
2.5kW全钒液流电池的建模与仿真杨继云,林小峰(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介绍了全钒液流电池(VRB)的化学反应原理以及组成部分,分析并确定影响钒电池充放电的主要因素,建立了2.5kW钒电池的电化学模型和机械模型。
利用Matlab仿真,在恒流充放电的条件下,得到钒电池运行过程中的电堆电压和电池功率曲线,研究了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流量参数优化。
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钒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可为钒电池的操作运行以及能量优化提供工程指导。
关键词:钒电池;模型;仿真;优化中图分类号:TM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87X(2012)12-1812-04Modelandsimulationof2.5kWvanadiumredoxflowbatteryYANGJi-yun,LINXiao-feng(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Guangxi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004,China)Abstract:ThechemicalreactionandcomponentsoftheVRBwasintroduced,themainaffectingfactorswereanalyzedanddetermined,andthemodelofthe2.5kWVRBwasbuilt,whichcomposedtheelectrochemicalmodelandmechanicalmodel.ThemodelwassimulatedbythetoolboxofMatlabwithconstantcurrent,thestackvoltageandpowercurveoftheVRBwasobtained,andtheoptimizationoftheflowrateparameterswasstudiedduringthechargeanddischarge.ThemodelcouldreflectthecharactersoftheVRBinchargeanddischargeprocess,whichprovidedanengineeringguidancefortheoperationandenergyoptimizationofVRB.Keywords:VRB;model;Simulink;optimization全钒液流电池(VRB,简称钒电池)是一种新型环保化学储能电源,在储能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钒离子溶液中。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正负极发生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是价态不同的钒离子,因而不会产生离子交叉污染。
其功率和能量模块可独立设计[1]、电化学能量转换效率高、充放电循环寿命长等,它独有的特性使其有很多的应用,可以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相配合,收集储存能量,以备用电高峰期使用。
北京普能公司为河北省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安装的2MW×4h的钒液流电池系统,已经投入运行,效果显著,也是目前国内钒电池储能最大规模的应用。
此外钒电池已在变电站、通讯基站、医院应用,是广受关注的一种储能装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钒液流电池反应原理及组成结构钒电池主要有电堆、电解液储存罐、动力泵、冷却装置等组成。
其核心组成部分是电堆,电堆中间有离子交换膜隔开构成两个极,即所谓的正负极,是化学反应的场所。
电解液有钒物质和硫酸配制而成,储存在两个储液罐中,分别称为正极储液罐和负极储液罐,正极钒离子的价态是V4+和V5+,负极为V2+和V3+。
这两种电解液经过泵导入电堆,分别在电堆的两个极发生反应。
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正极发生的反应为:(1)负极发生的反应为:(2)充电过程中,VO2+在正电极表面被氧化为VO2+,失去的电子转移到负极,V3+得到电子被还原为V2+。
电池放电时,发生的是上述可逆反应。
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通过电解液中H+的定向迁移而导通[2],从而维持溶液的电中性[3]。
ÁÁÉÃÄÅÆÇÄÂÈÇÅÂÆÁÂÆÃÂ图1钒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ÁÂÂÂÁÁVO +H O e VO +2H − →−← ÁÂÃÂÁÂÃÂV +e V − →← ÁÂÃÂ2钒电池系统的模型2.1钒电池的电化学模型关于钒电池的模型,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清华大学的陈金庆基于钒离子的透膜扩散性建立了钒电池的六参数开路电压模型[4]。
加拿大的J.Chahwan等建立了钒电池电压与荷电状态SOC之间的数学模型[5]。
电堆是VRB的核心,其电化学模型可以反映电堆电压的变化规律。
从其充放电原理和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电堆电压受到钒离子浓度、H+浓度的影响,电解液流量影响浓度。
在钒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选择恒流充放电。
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影响反应的快慢,温度作为一个间接影响因素不容忽视。
经以上分析得到影响钒电池电堆充放电的主要因素有钒液流量、电流、温度。
在本试验中,选择一个2.5kW的钒电池作为对象,该电池由19个单电池组成[6]。
2.1.1钒离子和氢离子浓度[7]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罐内的浓度影响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其表明电池内已经储存了多少电量,同时由SOC也可以知道钒离子的初始浓度,而电池内的钒离子浓度影响电池的电动势。
SOC的表达式如下:(3)电池内的钒离子浓度表示为式(4):(4)式中:c0是钒离子初始浓度;Ncell是单电池的个数;Vtk是罐的容量;Q是电解质流量;NA是Avogadro常数;e是基本电荷;b是一个符号元素,由离子种类决定[6],对于V2+和V5+来说,b=-1,对于V3+和V4+,b=1。
充电过程中,设定电流为负值,放电时,电流为正值。
H+浓度不是一个常数,由V5+浓度以及钒电池完全放电状态的H2SO4水解H+的浓度决定[8],表达式如下:(5)2.1.2钒电池电堆电压单体电池的电压由Nernst方程确定:(6)公式(6)中的E0是单电池标准电势差,即开路时的电动势。
在此取值E0=1.255V,R=8.314J·mol-1·K是摩尔气体常数,F=96450C/mol是法拉第常数,Z为反应过程中的转移电子数,在钒电池的电化学反应中Z=1,T=(t+273.15)℃为绝对温度。
钒电池一般由多个单电池串联而成[9],而每一个单电池都具有相同的带电特性,整个钒电池电堆的电动势为:(7)在电池充放电运行中,由于电极内部的材料、电解液的传质模式、流动形式等对电堆电动势造成损失,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电堆电动势并不等于钒电池电堆电压。
而内部的损失很难测量,一般是通过实验用等效串联电阻的方法来求出损失电压,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等效电阻一般是不相等的,主要包括隔膜电阻、电极材料欧姆电阻、电极极化电阻、极板电阻以及各接触部件电阻的总和[10]。
损失电压的表达式如下:(8)在充电过程中,Req=Req.charge,放电过程中Req=Req.discharge。
电堆电压主要是由钒电池电堆电动势和内部电压损失决定。
(9)同时可以得出钒电池的电堆功率,表达式如下:(10)2.1.3钒电池电堆的仿真模型根据公式(4)~(10)建立钒电池电堆的连续充放电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Cd为充电模块,Fd为放电模块。
图3为连续充放电模型中Cd和Fd的内部模块。
2.1.4钒电池电堆的仿真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参考数据为:罐容量Vtk=83L,充电时V3+和V4+的初始浓度c0=1mol/L,而V2+和V5+的浓度为c0=0mol/L,放电时则相反,单电池个数Ncell=19,常数K=R/(FZ),Req.charge=0.037Ω,Req.discharge=0.039Ω。
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可以求出在电流、流量和温度三个变量条件下,钒电池的电压、功率输出特性曲线。
例如在室温为25℃,流量为2L/s的条件下,电流不同时,连续充放电过程中钒电池电堆电压随时间的仿真曲线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在钒液流量固定时,选择的充放电电流越大,所用充放电时间越短,电压的峰值也较大。
电流越小,相ÁÂÂÂÃÂÂÁÂÁÁÁÁÂÁÂc c SOC c c c c +++++== ++ÁÁÂÃÃÁÂÃÃÄÅÆÇÈÉÉ()()()d 2()bN bN i t t i t t c c V eN eN Q t =++∫ÁÁÁÂÁÂÃÄÅÆÇÈÉ.c c c =+ÁÂÁÂÂÁÃÁÁÂÃÄÂÅÂÃÂ.ln c c c RT E E FZ c c + =+19U E =ÁÂÃÃÄÅÆÇ()ÁU R i t =ÁÂÃÄÅÆÇÈÉÁÁ()()()U t U t U t =−ÁÂÃÄÅÁÂÃÄÅ()()P t U i t =图2钒电池电堆连续充放电仿真模型图3连续充放电模型中Cd和Fd的内部模块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t /hV /V图4不同电流时电堆电压充放电的仿真曲线应的充放电时间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