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运动控制_第3章____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U
*
im
,转速外环呈开环状态,
转速的变化对系统不再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电流负反
馈环起恒流调节作用,转速线性上升,从而获得极好的下垂
特性,如图 3-5中的AB段虚线所示。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九点 二十二分。
第 3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此时,电流
I
d
U* im ?
?
I dm
,Idm 为最大电流,是由设
差调节。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九点 二十二分。
第 3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1) 转速调节器饱和
在电动机刚开始起动时,突加阶跃给定信号 U*n,由于
机械惯性,转速 n很小,转速负反馈信号 Un很小,则转速偏
差电压 ΔUn=U*n-Un>0很大,转速调节器 ASR 很快达到饱和
状态, ASR的输出维持在限幅值
图 3-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九点 二十二分。
第3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2) 转速调节器不饱和
当转速n达到给定值且略有超调时 (即n>n0),ΔUn=
U*n-Un<0,则转速调节器 ASR的输入信号极性发生改变,
ASR 退出饱和状态,转速负反馈环节开始起转速调节作用,
用以调节起动电流并使之保持最大值,使得转速线性变化, 迅速上升到给定值; 在电动机稳定运行时,转速调节器退 出饱和状态,开始起主要调节作用,使转速随着转速给定信 号的变化而变化,电流环跟随转速环调节电动机的电枢电流 以平衡负载电流。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九点 二十二分。
第 3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器ACR和转速调节器 ASR的输入电压偏差一定为零,因此,
第3章 直流电机 《电机学(第2版)》王秀和、孙雨萍(习题解答)
第三章 直流电机习题解答3-1 直流电机铭牌上的额定功率是指输出功率还是输入功率?对发电机和电动机有什么不同?答:输出功率;对于电动机指轴上的输出机械功率,对于发电机指线段输出的电功率。
3-2. 一台p 对极的直流电机,采用单叠绕组,其电枢电阻为R ,若用同等数目的同样元件接成单波绕组时,电枢电阻应为多少? 答:P 2R .解析:设单叠绕组时支路电阻为R 1 ,考虑到并联支路数2a =2p ,故有:12R R P=,则12R PR = ,单波绕组时,并联支路数2a=2,每条支路有p 个R 1 ,则每条支路电阻为22p R ,并联电阻为2p R 。
3-3.直流电机主磁路包括哪几部分?磁路未饱和时,励磁磁通势主要消耗在哪一部分?答:(N 极),气隙,电枢齿,电枢磁轭,下一电枢齿,气隙,(S 极),定子磁轭,(N 极);主要消耗在气隙。
3-4. 在直流发电机中,电刷顺电枢旋转方向移动一角度后,电枢反应的性质怎样?当电刷逆电枢旋转方向移动一角度,电枢反应的性质又是怎样?如果是电动机,在这两种情况下,电枢反应的性质怎样?答:当电刷偏离几何中性线时,除产生交轴电枢磁动势外,还会产生直轴磁动势。
对于发电机,当电刷顺电枢旋转方向移动一角度后,产生的交轴磁动势F aq 对主磁场的影响与电刷位于中性线时的电枢反应磁动势相同,产生的直轴电动势F ad 有去磁作用。
当电刷逆电枢旋转方向移动一角度后,产生的交轴磁动势F aq 对主磁场的影响与电刷位于中性线时的电枢反应磁动势相同,产生的直轴电动势F ad 有助磁作用。
如果是电动机,两种情况下的影响与发电机恰好相反。
3-5.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元件内的电动势和电流是交流还是直流?为什么在稳态电压方程中不考虑元件本身的电感电动势?答:交流;因为在元件短距时,元件的两个边的电动势在一段时间内方向相反,使得元件的平均电动势稍有降低。
但直流电机中不允许元件短距太大,所以这个影响极小,故一般不考虑。
运动控制系统第3章-转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ppt
s)
闭环时,Dcl
nN s ncl (1
s)
得到 Dcl (1 K )Dop
(2-50)
闭环系统静特性和开环系统机械特性的关系
开环系统 Id n 例如:在图2-24中工作点从A A′
闭环系统 Id n Un Un Uc
n Ud0 例如:在图2-24中工作点从A B 比例控制直流调速系统能够减少稳态速降的实质在于它的自动 调节作用,在于它能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电枢电压, 以补偿电枢回路电阻压降的变化。
图2-26 积分调节器的输入和输出动态过程
图2-26 积分调节器的 输入和输出动态过程
只要ΔUn>0,积分调 节器的输出Uc便一直 增长;只有达到 ΔUn=0时, Uc才停止 上升;只有到ΔUn变 负, Uc才会下降。
当ΔUn=0时, Uc并 不是零,而是某一个 固定值Ucf
突加负载时,由于Idl的 增加,转速n下降,导 致ΔUn变正,
由式(2-48)可得
K
nop
1
275
1 103.6
ncl
2.63
则得
Kp
K
K s / Ce
103.6 30 0.015 / 0.2
46
即只要放大器的放大系数等于或大于46。
3.1.3 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反馈控制规律
(1)比例控制的反馈控制系统是被调量有 静差的控制系统 比例控制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值 越大,系统的稳态性能越好。 但只要比例放大系数Kp=常数,开环放大 系数K≠∞,反馈控制就只能减小稳态误差, 而不能消除它, 这样的控制系统叫做有静差控制系统。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
第3章
转速闭环控制的 直流调速系统
第三章直流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
机械特性与静差率
n n01
额定转速降
ΔnN
R nN I N Ce
U d1
n02
是一个恒值。 调速系统在不 同电压下的机 械特性是互相 平行的,两者 的硬度相同。
1-25
ΔnN
Ud2
0
TeN
Te
图3-4 不同转速下的机械特性
机械特性与静差率
• 调速系统在不同电压下的理想空载转速 不一样。 • 理想空载转速越低时,静差率越大。 • 同样硬度的机械特性,随着其理想空载 转速的降低,其静差率会随之增大, • 调速系统的静差率指标应以最低速时能 达到的数值为准。
1-12
n n0
Ra Ra+R1 Ra+R2 Ra+R3
0
Id
图3-1 直流电动机调阻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1-13
减弱磁通调速法
U R n T n n 0 2 e K K K (3-3) e e m
• 理想空载转速 n 0 将随 增大。 的减少而
1-14
减弱磁通调速法
1-4
第一节
直流电动机控制基础
• 直流伺服电机的分类 直流电机按其励磁方式分为永磁式、励磁式(他 励、并励、串励、复励)、混合式(励磁和永磁 合成)三种;按电枢结构分为有槽、无槽、印刷 绕组、空心杯形等;按输出量分为位置、速度、 转矩(或力)三种控制系统;按运动模式分为增 量式和连续式;按性能特点及用途不同又有不 同品种。
(3-5)
1-23
2. 静差率
• 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 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电动机转速的变 化率,称为静差率s。
• 用百分数表示 s
nN s n0
第三章 直流电机(2-5)
3)绝缘材料:作为带电体之间及带电体与铁心间 的电气隔离,要求耐热好,介电性能高。 4)结构材料:使电机各个零件构成一个整体,要 求材料的机械强度好,加工方便,重量轻。 四、电机的发热: 任何机械装置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发热 的现象,我们已经学过了电工,那么,很显然, 这是损耗的出现所导致的结果。 1、温升:电机的温度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不在上升 而达到某一稳定数值,此值和周围冷却介质温度 之差,我们称之为温升。 电机的温升不仅取决与损耗的大小和散热情况, 还与电机的工作方式有关:
铁心是导电的,交变的磁通也能在铁心中感 性电动势,并引起环流,这些环流在铁心内 部围绕磁通做涡流状流动,称为涡流。涡流 在铁心中引起的损耗称为涡流损耗
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总称铁心损耗
PFe CFe B f G
2 m 1.3
硅 钢 片 中 的 涡 流
B
八、能量守恒定律: 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在这里同样使用, 稳态运行时,
电刷A与B间的电动势波形
思考:如果没有换向器,电刷A、B间的电动势 波形是什么样的?
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在电动机中换向器和电刷的作用
换向器和电刷的共同作用是: 1、保证了每个磁极下线圈边中的电流始终是一个方 向,使电动机能连续的旋转。 2、将刷间的直流电逆变成线圈中的交流电; 3、把外面不转的电路与转动的电路连接。 思考:若无换向器,会出现什么结果?
电刷
b
N
a c
S + U –
I F IE Fd Tn NhomakorabeaE
换向片
当直流电机运行于发电状态时,感应电动势 的方向与电枢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同。电枢绕组通 过电刷输出电能。
2. 电磁转矩 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中的电流(电枢电流Ia)与磁 通 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和电磁转矩,直流电机的 电磁转矩公式为 T=CT Ia
第3章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PPT文档资料
第3章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 的直流调速系统
内 容 提 要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及其静特性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 数学模型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调节器 的工程设计方法 MATLAB仿真软件对转速、电流反馈控制 的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第Ⅱ阶段:恒流升速阶段(t1~t2)
n n
*
Ⅰ
Ⅱ
Ⅲ
Id基本保持在 Idm,
0 Id Idm t
电动机加速 到了给定值 n*。
ASR输出达到限幅值时,转速外环呈开环 状态,转速的变化对转速环不再产生影响。 双闭环系统变成一个电流无静差的单电流 闭环调节系统。稳态时
Id
U
* im
Idm
(3-2)
AB段是两个调 节器都不饱和 时的静特性, Id<Idm, n=n0。 BC段是ASR调 节器饱和时的 静特性,Id=Idm, n < n 0。
3.1.2 稳态结构图与参数计算
图3-2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 ASR——转速调节器 ACR——电流调节器 TG——测速发电机
1. 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
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出限幅电压决定了电流给定 的最大值,电流调节器ACR的输出限幅电压限制 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 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达到限幅值,输入量的变 化不再影响输出,除非有反向的输入信号使调节 器退出饱和; 当调节器不饱和时,PI调节器工作在线性调节状 态,其作用是使输入偏差电压在稳态时为零。 对于静特性来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 两种情况,电流调节器不进入饱和状态 。
《机电传动技术》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T = TL +T0
转矩平衡过程 当电动机轴上的机械负载发生变化时, 当电动机轴上的机械负载发生变化时,通过电 动机转速、电动势、电枢电流的变化, 动机转速、电动势、电枢电流的变化,电磁转矩将 自动调整,以适应负载的变化,保持新的平衡。 自动调整,以适应负载的变化,保持新的平衡。 一定, (平衡 此时, 平衡), 例:设外加电枢电压 U 一定,T=TL (平衡),此时, 突然增加, 若TL突然增加,则调整过程为 E = KEΦn E↓ ↓ TL ↑ n↓ ↓ T↑
(3)求理想空载转速
根据(0,n0)和(TN,nN)两点,就可以作出他励电动 机的机械特性曲线。
正反转时的机械特性
2 、人为机械特性
人为机械特性是指人为地改变电动机电枢外加 电压、励磁磁通的大小以及电枢回路串接附加电 阻所得到的机械特性。直流他励电动机有三种人 为机械特性。
Ra U n= − T = n0 − ∆n 2 KeΦ Ke Kt Φ
n
d T
– U + 直流电从两电刷之间通入电枢绕组, 直流电从两电刷之间通入电枢绕组,电枢电流 方向如图所示 由于换向片和电源固定联接, 如图所示。 方向如图所示。由于换向片和电源固定联接,无论 线圈怎样转动,总是S极有效边的电流方向向里 极有效边的电流方向向里, 线圈怎样转动,总是 极有效边的电流方向向里 N 极有效边的电流方向向外。电动机电枢 极有效边的电流方向向外。电动机电枢绕组通电后 中受力(左手定则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左手定则)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中受力 左手定则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转子
转子部分:转子又称为电枢,包括电枢铁心、 电枢铁心、 转子部分 电枢铁心 电枢绕组、换向器、风扇、 电枢绕组、换向器、风扇、轴等
电机与电力拖动 第3章 直流电机的基本理论讲解
3.6 直流电动机稳态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和工作特性(重点)
3.6.1 直流电动机稳态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电压、转矩、功率)
1 电压平衡方程式
+ Ia
If +
U Ea M
U
-
-
2 转矩平衡方程式
励磁电路: U = Rf If 电枢电路: U= Ea + Ra Ia
U: 端电压;
Ea :电枢电动势; Ra :电枢回路电阻; Rf :励磁回路电阻; U>Ea时:电动机; U<Ea时:发电机;
If
Ia
Ea : 感应电动势
Uf
Ea MU
Ia :电枢电流 Ra :电枢电阻 I f :绕组电流
Rf Ra
Rf :绕组电阻
他励 I I N I f Ia
U UN Ea IaRa
U UN I f Rf
Ra
If
U
M
Rf
并励
Ea
I IN I f Ia U UN Ea IaRa
P
Ea
I
;
a
n ::转机速械;角速度, (2n ) / 60;
转矩的求法:T CT Ia
CT : 转矩常数CT ( pN ) /(2a); p : 磁极对数;
Ia:电枢电流I N ;
题2: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的额定数据为PN=17kW,UN=220V,nN=1000r/min, IN=92A,电枢绕组的电阻Ra=0.2Ω,电刷压降2△Ub=2V。试计算:(1)电 动机的额定电磁转矩。(2)理想空载转速和实际空载转速。(3)电动机的 输出转矩保持为额定值不变,在电枢回路中串入0.3Ω电阻,求电动机转速。
自动控制技术第三章 直流调速系统
第三章 直流调速系统
与旋转变流机组及离子拖动变流装置相比, 晶闸管整流装置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都有 很大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出较大的 优越性。由图可见,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 放大倍数在104以上,其门极电流可以直接用晶 体三极管来控制,不再像直流电动机那样需要 较大功率放大装置。在控制作用的快速性方面, 变流机组是秒级,而晶闸管整流器是毫秒级, 这将会大大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直流斩波器的控制方式 b)脉冲频率调制
第三章 直流调速系统
用全控式器件实行开关控制时,多用脉冲宽度调制的控制方式,形成近年来 应用日益广泛的PWM装置—电动机系统,简称PWM调速系统或脉宽调速系统。
直流斩波器的控制方式 c)两点式控制
第三章 直流调速系统
与V-M系统相比,PWM调速系统有下列优点: (1)由于PWM调速系统的开关频率较高,仅靠电枢电感的滤波作用就足以 获得脉动很小的直流电流,电枢电流容量连续,系统的低速运行平稳,调速范围 较宽,可达1∶10 000左右。又由于电流波形比V-M系统好,在相同的平均电流即 相同的输出转矩下,电动机的损耗和发热都较小。 (2)同样由于开关频率高,若与快速响应的电动机相配合,系统可以获得很 宽的频带,因此快速响应性能好。动态抗干扰能力强。 (3)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只工作在开关状态,主电路损耗较小,装置效率较高。 因受到器件容量的限制,直流PWM调速系统目前只用于中、小功率的系统。
在静止可控整流方面,离子拖动系统是最早应用的静止变流装置供电的直流 调速系统。它虽然克服了旋转变流机组的许多缺点,而且还缩短了响应时间,但 汞弧整流器造价较高,维护麻烦,特别是水银如果泄漏,将会污染环境,危害人 体健康。
第3章直流电动机
功率流程图:
Pcua= Ia2Ra
P0= pm+ pFe
P1= UIa PM= EaIa
P2
pf
图3-4 他励直流电动机功率流程图
3.2 负载的机械特性
生产机械工作机构的负载转矩TL与转速之间的关系,即n=f(TL) 称为负载的机械特性。也就是负载的转矩特性,简称负载特性。
3.2.1 恒转矩负载的机械特性
用各种原动机带动生产机械的工作机构运转,完成一定生 产任务的过程称为拖动。用电动机作为原动机的拖动称为电力 拖动。电力拖动系统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工作机构、控 制设备和电源五个部分。
电源
控制设备
电动机
传动机构
图3-1 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
工作机构
3.1.1 电力拖动系统简介
2.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
U M
T n
TL
F图3-2 单轴电力拖动
2.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 系统旋转运动的三种状态
1)当 T = TL 于稳态。
或
dn dt
=
0 时,系统处于静止或恒转速运行状态,即处
2)当 T 3)当 T
> TL
或
dn dt
>
0 时,系统处于加速运行状态,即处于动态。
< TL或
dn < 0 时,系统处于减速运行状态,即处于动态。 dt
3.3.3 人为机械特性
n
n02
Φ2
n01
Φ1
n0
ΦN
0
T
图3-12 减弱磁通人为机械特性
对于一般电机,当Ф =Ф N时,磁路已经饱和,再增加磁 通已不容易,所以人为机械特性一般只能在Ф =Ф N的基础上 减弱磁通。
第三章 直流电机
(1)用原动机拖动电枢逆时 针方向恒速转动(原动机输入 机械力【机械功率】) (2)线圈边ab和cd以相同转 速顺次切割不同极性磁极下的 磁场,线圈中产生了交变的电 动势;(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3)换向器配合电刷对电流 的换向作用,电刷A、B端的 电动势为直流电动势。(交流 转换为直流)
Flash:电刷上的电动势
一台直流电机作为
电动机运行——在直流电机的两电刷端上加上直流电压,电枢旋 转,拖动生产机械旋转 ,输出机械能;
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发电机运行——用原动机拖动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刷端引出直流 电动势,作为直流电源,输出电能。
机械能转为电能
注意:不要孤立的看待发电机和电动机问题
视频:直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系统
换向器节距:yc=(K-1)/p=7
元件数S=槽数Q=换向片数K=15;
yc =8-1=7
y1=4-1=3
电流流向: A1—5号换向片-5上-8下-12上-15下-4上-7下-11上-14下 -3上-6下-10上-13下-2上-5下-12号换向片-B1 A2—12号换向片4上-7下-11上-14下-3上--6下-10上-3下 -15上-15号换向片-B2
N
N - U +
+ U -
S
S
由电磁力产生转矩的过程:
(1)线圈ax中通入直流电流时,电流从 a端流入,从x端流出;
B
A(2)线圈边a和x上均受到电磁力,根
据左手定则确定力的方向。 (3)这一对电磁力形成了作用于电枢 的一个电磁转矩,将产生逆时针旋转。
把这个装有线圈的铁质 圆柱体称为电枢。 (1)按照这种模式下,电枢将如何运动?
P 1
额定电流
N
PN
12 13.45(kw) 0.892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2版 习题解答 第三章 直流电机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2版习题解答第三章直流电机3—1直流电机中为何要用电刷和换向器,它们有何作用?答:直流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的电刷是直流电压、电流引出与引入的装置.在发电机中换向器是将电枢元件中的交变电势度换为电刷向直流电势;在电动机中换向器使外加直流电流变为电枢元件中的交流电流,产生恒定方向的转矩,使电枢旋转。
3—4阐明直流电动机电磁转矩和电枢电动势公式T=C tφI a1,E a=C eφn中各物理量的涵义。
答:直流电动机电磁转矩T=C TφI a式中C T:与电动机结构有关的常数,称转矩系数;φ:每极磁通;I a:电枢电流、T:电磁转矩。
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动势公式E a=C eφn式中:C e:与电动机结构有关的另一常数,称电动势系数;φ:每极磁通;n:电动机转速;E a:电枢电动势。
3-5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动势为何称为反电动势?答:直流电动机电枢转动时,电枢绕组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该电动势方向与电枢电流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反电动势。
3-6试写出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式,它们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答: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式有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功率平衡方程式和转矩平衡方程式.1)电动势平衡方程式:U=E a+I a R a式中U:电枢电压;E a:电枢电动势;I a:电枢电流;R a:电枢回路中内电阻.2)功率平衡方程式:电动机的输入电功率P1=P em+P cua式中P em:电磁功率P cua:电枢绕组的铜损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P2=P em-P Fe-P m=P1-P cua-P Fe-P m式中P Fe:电枢铁心损耗;P m:机械损耗;P1:电动机输入的电功率.3)转矩平衡方程式:T2=T-T0式中T2:电动机轴上输出的机械转矩;T:电动机电磁转矩;T0:空载转矩.3。
7。
何谓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写出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方程式。
答: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是在稳定运行情况下,电动机的转速n与机械负载转矩T L之间的关系,即n=f(T L).机械特性表明电动机转速因外部负载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由于电动机电磁转矩T近似等于910负载转矩T L ,故n=f(T L )常写成n=f(T)。
机电传动控制(第3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性硬度不变,调速范围较大;
3)恒转矩调速 4)U≤UN,n≤nN
3.改变电动机主磁通
UN Ra n T 2 K e 9.55( K e )
1)可以实现无级调节 2)随着Φ 的减小,n0增加,k 变大,特性变软; 3)恒功率调速 4)Φ ≤ΦN,n≥nN
1、改变电枢电路外串电阻 Rad 调速
UN Ra Rad n T 2 K e N 9.55( K e N )
特点: 1)
3)R越大,耗能越大
2.改变电动机电枢供电电压U
Ra U n T 2 K e N 9.55( K e N )
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重点掌握:
• 了解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掌握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 掌握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和制动等各种特性; • 掌握直流电动机电压平衡方程、机械特性方程及其相关 的计算方法。
3.1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
直流电机的组成可分为定子、转子和换向器三大部分。
3.21 有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PN=7.5kW,UN=220V,IN=4lA, nN=1500r/min,Ra=0.38Ω,拖动恒转矩负载,且TL=TN, 现将电源电压降到U=150V,问: (1)降压瞬间的电枢电流及电磁转矩各多大? (2)稳定运行转速是多少?
3.22 有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PN=21kW,UN=220V,IN=115A, nN=980r/min,Ra=0.1Ω,拖动恒转矩负载运行,弱磁调速时Φ 从ΦN调到0.8ΦN,问: (1)调速瞬间电枢电流是多少?(TL=TN) (2)若TL=TN和TL=0.5TN,调速前后的稳态转速各是多少?
机电传动控制 第3章 直流电机
机电传动控制第3章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各种各样的电机常用的电机主要分为两大类:驱动电机:是设备的主要动力源,包括各类交流、直流电动机及步进电动机。
交流异步电动机较之其他类型的电动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运行可靠,维护方便,应用广泛。
控制电机:常见的有步进电动机、交流伺服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等,这类电机的主要任务时转换和传递控制信号,能量传递时次要的。
常用电机分类:第3章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电机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直流电机——工作电压或输出电压为直流电压。
交流电机——工作电压为交流电压。
直流电机:直流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直流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直流电机与交流电机的比较交流电机较直流电机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护方便,运行可靠;直流电机有交流电机不可比拟的启动和调速性能;直流电机更适合于调速要求高、正反转、启动和制动频繁的场合;直流电机即可做电动机用,又可作发电机用。
3.1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一、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定子、转子和换向器实际直流电机构造定子实际直流电机构造转子换向片剖视图3.1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一、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3.1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一、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3.1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一、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定子部分:主要由主磁极、换向极(铁芯)和绕在上面的励磁绕组等组成。
作用:产生主磁场和支撑电机转子部分:主要由电枢铁芯、电枢绕组、换向器等组成。
作用: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机械转矩,实现能量转换。
主磁极:产生气隙磁场,以便电枢绕组在此磁场中转动而感应电势。
产生磁场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永久磁铁作主磁极——永磁直流电机(绝大部分的微小型直流电机);二是由励磁绕组通以直流电流来建立磁场(中大型直流电机) 。
电枢铁芯:主磁通磁路的一部分,嵌置电枢绕组。
一般用0.5或0.35毫米厚的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叠压而成,以防涡流。
第三章 直流电机原理(最新)
3.1直流电机的用途、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的用途、 直流电机的用途 3.2直流电机的励磁磁场 直流电机的励磁磁场 3.3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3.4 直流电机的负载磁场及电枢反应 3.5 直流电机的感应电势与电磁转矩 3.6 直流发电机 3.7 直流电动机 3.8 直流电机的换向
1.定子 定子
主磁极; 换向磁极; 机座; 主磁极; 换向磁极; 机座;电刷
主磁极 主磁极的作 用是建立主磁场。 用是建立主磁场。
S N N S
主磁极
换向磁极
换向极:它的作用是改善直流电机的换向情况, 换向极 它的作用是改善直流电机的换向情况, 它的作用是改善直流电机的换向情况 使电机运行时不产生有害的火花。 使电机运行时不产生有害的火花。
– – – – 调速范围广,平滑。 过载、起动、制动转矩大。 易于控制,可靠性高 调速时能量损耗小
• 直流电机缺点
– 换向困难 – 结构复杂,维修不方便 – 价格高
用途、 §3-1用途、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用途
二、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1)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Shockwave Flash Object
第二节矩y2:在相串连的两个元件中,第一个元件的下层 第二节矩 边与第二个元件的上层边在电枢表面上所跨的距离,称为 第二节矩。第二节矩用y2表示,也用虚槽数计算。
合成节矩y:相串连的两个元件的对应边在电枢表面所跨的距 合成节矩y 离,称为合成节矩。 叠绕组: 叠绕组:y = y1 - y2
Shockwave Flash Object
随着的增大,铁心部分所需磁势 将很快增大,磁化曲线偏离气隙 线而开始弯曲,进入饱和区. 饱和系数 Φ0 a b c
电机原理与拖动——第三章直流电动机电力拖动2
电枢由晶闸管整流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示意图
晶闸管励磁的发电机-电动机机组调速系统 晶闸管励磁的发电机 电动机机组调速系统
(3)机械特性方程 机械特性方程
U0 --整流电压 整流电压 R0 -- 整流装置内阻
调压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4)调压调速特点 调压调速特点 1) 调速范围广; 调速范围广; 2) 调速平滑性高; 调速平滑性高; 3) 设备投资大; 设备投资大; 4) 采用可控硅直流电源时效率高,采 采用可控硅直流电源时效率高, 用机组时效率较低。 用机组时效率较低。
3.3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1.可以采用的调速方法: 可以采用的调速方法: 可以采用的调速方法 机械方法;电气方法;机械电气配合方法。 机械方法;电气方法;机械电气配合方法。 2.电气调速方法: 电气调速方法: 电气调速方法 由转速调节特性来看: 由转速调节特性来看
欲改变电动机的转速, 欲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可以改变电枢端电 包括改变U 和改变R 压 Ua (包括改变 和改变 ),或改变励磁 实现。 磁通 Φ 实现。
2.降低电源电压 降低电源电压
使用的可调直流电源有: 使用的可调直流电源有: (1)晶闸管整流装置; 晶闸管整流装置; 晶闸管整流装置 (2)电动机 发电机机组。 电动机-发电机机组 电动机 发电机机组。 容量较大时用机组作为可调直流电源, 容量较大时用机组作为可调直流电源,而用 晶闸管装置调节发电机G的励磁电流 的励磁电流。 晶闸管装置调节发电机 的励磁电流。
静差率与调速范围的关系: 静差率与调速范围的关系:
静差率与调速范围是互相联系的两项指标, 静差率与调速范围是互相联系的两项指标,系统 决定于低速特性的静差率。 可能达到最低速 nmin 决定于低速特性的静差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is1
(L
M
)
d is1 dt
e1
us2
R is2
(L
M
)
d is 2 dt
e2
us3
R is3
(L
M
)
d is 3 dt
e3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i • 如果两个同时导通的绕组电压相加,用电源电压 u a 和电源电流 a
表示,则
uaRaiaLaddita Ke
式 中 : Ra 2(R R0) La 2(L M ) K e 2 pm r
is3 A c o s( 1t 2 4 0 )
| is
|
3 2
iA
,幅
角
= 1t
等价的双相定子电流为:
ia ib
| is | is
|cos | sin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由ua, ub到us1, us2 , us3 的2/3坐标变换计算
可 得 模 | u s |
U
2 a
U
2,
b
幅
角
tan 1
ub ua
,
等价三相电压为:
u s1
2 3
| us
| cosus22 3| us
| cos(
1200 )
u
s
3
2 3
| us
| c o s( 2 4 0 )0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3.4.1 电流环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3.4.2 速度环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Kv / Ke
(s) 1
Tm s KvK f
/ Ke
Uv (s)
Ra Kv Kt
Td (s)
Tm s
1/ K f Tm' s 1
• 3.4 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ua
Raia (t)
La
dia (t) dt
Ea (t)
E a (t ) K e (t )
Tem (t) K tia (t)
J
d (t)
dt
Tem (t)
B
(t)
Td
(t)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将式(2)代入式(3),可得定子绕组上的感应电动势为
e d d t ( L d d i t d L i q ) j ( L d d i t q L i d r)
( 4 )
• 于是,按dq坐标分解,定子绕组的电压平衡方程可以列写为
• 直轴分量 • 交轴分量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3.6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
• 3.6.1 工作原理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定子合成电流
iiss21
iA iA
cos1t cos(1t
120 )
is3 iA cos(1t 240 )
i i i i i e s第3章直流s1 电动机转s2 矩转速控s制3
U v
(s)
Ra Kv Kt
Td
(s)
式中:
T
' m
Tm K v0
(s) K 1 f T m T V T V s2 s T 1 V s 1 U V (s) K R V K atT V T s V s1 T d (s)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3.5 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Ld d itdR idu dLiq L d d itq R iq u q K e Lid
(5 ) (6 )
• 电磁转矩
T e m K tiq
(8 )
• 转矩平衡方程
Jd d t T emT d
(8)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如果通过控制跟转子磁链同相的电压分量ud ,使得id = 0,那么,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压平衡方程和电磁转矩方程则退化为:
Ldiq dt
Riq
uq
Ke
Tem Ktiq
(10)
• 这同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平衡方程几电磁转矩方程一样。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3.6.3 矢量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由 is1 , is 2 , is 3到 ia , ib的 3 / 2 坐标变换实现如下计算
已 知 : is1 iA c o s 1t, is2 iA c o s( 1t 1 2 0 ),
j
s
• 3.6.2 数学模型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idiacosibsin iqiasinibcos
(1)
• 在dq坐标系中,与定子绕组交链的磁链可以表示为
L id jL iq r
(2 )
• 由于转子坐标系以角速度 d 旋转, 的时间变化率
可以表示为
dt
d j
(3)
dt t
转子轴上的转矩平衡方程为:
J
d dt
Tem
Td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3.5.3 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变频器、无刷直流电机、位置和转速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包括典型的速度和电流控制器、PWM脉宽调制以及 逻辑控制单元。 逻辑控制单元主要作用是负责电动机四象限运行时的转矩方 向。 输入信号:速度控制器的状态判别信号、PWM信号、转子位 置传感器信号等。 PWM作为译码器的选通信号,控制电压正负极性信号和转子 位置传感器信号作为译码地址。 译码器输出经过逻辑门产生逆变器的开关信号,并满足逻辑 关系如下:
• 3 PWM 放大器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 (1)功率管的选择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2)功率管的保护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3.3.3 晶闸管驱动器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3.5.1工作原理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3.5.2 数学模型
• 电磁转矩 • 反电动势
Tem2pm riaK tia
epmr ddt pmr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三相定子绕组的电压平衡方程
us1
Ris1
L
dis1 dt
M
dis2 dt
M
dis3 dt
e1
us2
Ris2
L
dis2 dt
M
dis1 dt
M
dis3 dt
e2
us3
Ris3
L
dis3 dt
M
dis1 dt
M
dis2 dt
e3
第3章直流电动机转矩转速控制
• 由于三相对成电动机中 is1is2is30
• 因此, M (is1is2)M is3
• 则有
u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