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合集下载

2014年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练兵内容梳理

2014年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练兵内容梳理

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暨岗位练兵范围一、综合观测、网络与资料业务(一)基础理论包括大气科学相关知识、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综合观测(含地面、高空、雷达、大气成分等)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各类观测设备维护保障、观测产品加工分析应用知识等。

主要包括:1.大气科学类相关知识:天气学相关知识、大气物理学相关知识、气候学相关知识、大气探测学相关知识和大气化学相关知识。

2.地面观测基本知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6版)》(世界气象组织)、《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功能规格书》、《降水观测规范-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试行)》、《前向散射能见度仪观测规范(试行)》、《天气现象仪观测规范(试行)》、《激光云高仪观测规范(试行)》、《自动雪深观测规范》、OSSMO、ISOS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等气象观测基本知识。

3.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常用办公软件基本应用知识、通讯网络相关知识、数据库基本知识。

4.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优秀集体及个人考核办法》等。

5.观测业务改革相关:《中国气象局关于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气发【2013】54号)、《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管理办法》、《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观测技术装备保障业务发展的意见》(气发【2013】118号)以及中国气象局、省局下发的各种业务技术管理文件和规定等。

6.综合观测相关:《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规范》、《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技术手册》、《大气本底站观测场室技术规范》、《雷电观测业务规范(试行)》、《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规范》(试行)、《大气探测学》、《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等。

《气象观测质量评估方法 总则》编制说明

《气象观测质量评估方法 总则》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观测业务质量评估方法总则》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7)提出并归口。

2019年9月30日,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通过《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20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9〕58号)下达给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项目编号为QX/T-2020-52,立项名称为《气象观测质量评估方法总则》。

2.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3.主要起草人及分工标准起草小组成员为:李巍、吕珊珊、王一萌、陈庆亮、沈超。

本标准起草人员的分工如下:李巍:负责标准的总体设计,负责主要技术内容的制定和把关等;吕珊珊:负责标准、编制说明文本的审核、修改,参与标准、编制说明讨论;王一萌:负责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文献,参与标准、编制说明编写与讨论;陈庆亮:负责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文献,参与标准、编制说明编写与讨论。

沈超:负责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文献,参与标准、编制说明编写与讨论。

4. 主要工作过程2019年9月底,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下达气象行业标准《气象观测质量评估方法总则》的编写任务。

2019年10月-2020年1月,按照标准编写启动会议精神,成立标准编写起草小组,讨论了编写的原则、思路和框架结构,确定了《气象观测质量评估方法总则》编制方案,制定了工作进度计划。

2020年2-4月,起草小组完成了《气象观测质量评估方法总则》行业标准初稿。

2016年5月,编写小组的主要成员对草稿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标校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 原则本标准以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1 部分:术语》系列标准为基础,参考出版行业的相关编写规定,遵照中国气象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政策、标准及其规范,以及气象行业标准的特点,本着简明、规范、实用的原则进行编制。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及答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试题单位:姓名:成绩:一、填空题(56分)1一般气象站、无人值守气象站、机动地面气象观测站。

23、人工器测日照时制采用真太阳时,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气象观测日照时制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

4、地面气象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5、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应具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或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方可用于观测业务。

6、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时,至少应进行3个月的平行观测。

7、因吹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完全辨明时,总、低云量记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的云状。

8、薄幕卷层云的符号为Cs nebu。

9、预计可能降大到暴雨时,将蒸发桶和专用雨量筒同时盖住,蒸发量按“0.0”计算,待雨停或转小后,把蒸发桶和专用雨量筒盖同时打开,继续进行观测。

10、冬季当积雪掩没地面温度传感器时,仍按正常观测,但需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当各雪掩没草温传感器时,将传感器置于原来位置的雪面上,并在观测簿备注栏内注时起止日期。

11、地面状态划分为两种类型,二十种状况,以00~19二十个数码表示。

12、气象站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

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以观测场中心为准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13、一候、旬、月中,24次定时记录的某定时记录分别缺测1次、2次、6次或以下时,各定时按实有记录做候、旬、月统计;缺测2次、3次、7次或以上时,该定时不做候、旬、月统计。

14、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广义上是指自动气象站网,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存储观测数据的设备,其硬件包括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计算机等,系统软件有采集软件和地面测报业务软件。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适应观测自动化需要,强化质量管理,完善配套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地面气象观测站网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第三条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考核内容包括地面观测系统设备运行保障质量、地面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地面观测数据质量三方面。

第四条设备运行保障质量以设备稳定运行率(即业务可用性)为考核指标。

设备稳定运行率统计方法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仪器装备运行状况通报办法》执行。

第五条观测资料传输质量以到报率为考核指标。

到报率统计方法按照《全国气象资料传输质量考核内容及要求》执行。

第六条观测数据质量以数据可用率为考核指标。

数据可用率统计方法按照《全国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质量考核办法》执行。

第七条地面气象观测质量以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来反映。

计算公式为: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0.5×设备稳定运行率+0.25×到报率+0.25×数据可用率。

第八条设备稳定运行率、到报率、数据可用率等分项指标实行逐月通报,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实行年通报。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纳入中国气象局常规目标考核。

新型仪器设备试用期(投入使用第一年)一般只评估,不考核。

第九条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质量考核结果,每年年底推荐年度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优秀集体和个人,中国气象局对审核通过的优秀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原则上,优秀集体数量控制在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总数的2%以内(不足50个台站的省份可申报1个),优秀个人数量控制在全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从业人员总数的10%以内,艰苦台站可视情况适当增加比例。

具体评比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本办法由中国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原《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2012年7月版)同时废止。

附录1各考核指标计算公式1.设备稳定运行率(业务可用性)100%次工作时应报文格式错误时次-未到报时次-数据错误时次-次工作时应业务可用性⨯= 其中:(1)应工作时次:自动站一天应上传24份报文,每整点1份,1天的应工作时次为24次;(2)数据错误时次:7要素(6要素)自动气象站在当前时次内观测要素出现数据错误≥1种,则该时次计“数据错误时次”1次;(3)未到报时次:当ASOM 未记录当前时次某站点数据报文,则计“未到报时次” 1次;(4)报文格式错误时次:当ASOM 监控某站点数据报文不符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使其无法进行数据文件解译,则计“报文格式错误时次” 1次。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1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1

地⾯⽓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1地⾯⽓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中国⽓象局综合观测司⼆○⼀⼆年七⽉(⼀)⽬的和要求质量考核的⽬的在于了解观测站及测报⼈员的测报质量情况,了解⾃动⽓象站的运⾏情况,促进⽓象测报业务技术⽔平和业务质量的提⾼。

此办法适⽤于地⾯⽓象观测业务(含有部分⼈⼯观测)。

⾮⼈为原因造成的⾃动⽓象站设备、软件、⽹络故障引起的记录缺漏不在本办法考核范围内。

(⼆)考核范围⒈观测:中国⽓象局规定的定时观测时次的⼈⼯观测,守班时段内规定的其它⼈⼯观测,以及⾃动⽓象站出现故障时进⾏的⼈⼯补测。

⒉操作:包括定时观测时次的正点前巡视仪器、检查⾃动⽓象站数据、⼈⼯观测资料输⼊、⾃动⽓象站数据维护、⽇数据备份、时钟设臵、附加信息收集整理等。

⒊⽓象电报和数据⽂件传输:⽓象电报包括航空(危险、解除)报、重要天⽓报、⽓象旬(⽉)报、⽓候⽉报。

数据⽂件包括实时⾃动⽓象站数据(包括正点地⾯⽓象要素数据、⽓象辐射数据、加密观测数据,下同)、⽇数据、⽇照数据等⽂件,以及通过⽓象部门信息⽹络系统传输的航空(危险、解除)天⽓报告⽂件。

(三)对测报⼈员的考核内容和统计⽅法1.重⼤差错(1)伪造涂改原始记录、数据⽂件或电报:伪造指根本没有进⾏观测或⾃动观测记录缺测、异常,凭空捏造记录、数据⽂件或电报;涂改是指为掩盖错情⽽将观测记录、数据⽂件或电报涂改,致使记录失真。

每发⽣⼀次算15个错情。

(2)丢失或毁坏原始记录(观测簿⼀页以上、⾃记纸⼀张以上,或⾃动⽓象站数据12⼩时以上)。

每发⽣⼀次算15个错情。

(3)缺测:定时观测时次未进⾏⼈⼯观测,且未在正点后⼀⼩时内补测,每发⽣⼀次算10个错情。

(4)缺报:漏发整份电报,或错发电报挂号、地点、区站号,每发⽣⼀次,危险报算5个错情,其它报算2个错情。

(5)早测:指⼈⼯观测不按规定时间,提前进⾏观测。

每早测⼀次算2个错情。

(6)迟测:指⼈⼯观测迟于规定定时观测的时间,但在正点后⼀⼩时内进⾏补测。

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一、目的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的基础, 质量考核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台站及观测人员的观测质量情况, 总结经验, 引导农业气象观测人员认真钻研业务技术, 促进农业气象观测业务技术水平和业务质量稳定提高。

二、考核范围l.农业气象观测包括作物分册、土壤水分分册、自然物候分册、畜牧分册的各项观测内容。

其它观测项目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制定相应的质量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其工作基数和错情可计入连续百班无错情质量考核, 但不计入本考核办法所要求上报的工作基数和错情中, 也不参与连续二百五十班无错情质量考核。

2.农业气象报表包括农气表 -l 、农气表 -2-l 、农气表 -2-2、农气表 -3、农气表 -4。

3.农业气象电报气象(旬月报电码(包括地方补充段和土壤湿度加测报电码的各项编报内容。

三、考核内容和统计方法l.责任性错误凡由于失职而造成的错误为责任性错误。

⑪伪造、涂改原始记录或电报:伪造、涂改原始记录或电报每发生一次计 15个错情。

⑫丢失或毁坏原始记录:丢失或毁坏原始记录(以观测簿一页以上无法辨认为准 ,每发生一次计 10个错情。

⑬缺测:缺测某一项目或某次重要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过程的记载等,计10个错情。

⑭缺报:漏发整份电报并在规定时限内(旬末次日北京时间 09:00前,以下同未补发者,计 5个错情。

⑮早、迟测:各项观测不按规定时间进行,提早或推迟观测,每发生一次计 2个错情。

⑯报表未制作:一份报表计 10个错情。

责任性错误系严重违反观测纪律的行为, 对当事者应根据情节轻重、危害大小、本人态度等情况, 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对该台站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加强管理。

具体办法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制定。

2.漏测错情⑪凡需进行几个重复或多个样本观测的项目, 如果有一个或几个重复、样本未进行观测, 按漏测计算错情。

每漏测一个重复或样本计 3个错情。

⑫土壤水分观测时, 如果有一个或几个层次未进行测定, 按漏测计算错情。

综合气象观测和技术保障试题(卷)

综合气象观测和技术保障试题(卷)

某市气象系统2015年综合业务竞赛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试卷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40空,计20分)1. 本站投入业务应用的自动站有( )和( )型号。

2. 全国实时-历史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自( )起转入正式运行。

全国所有( )站和()站资料纳入资料一体化业务管理。

3. 地面气象资料一体化业务台站工作任务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1)();(2)();(3)();(4)()。

4.台站对疑误信息的反馈包括( )反馈、( )反馈和( )反馈。

5. 新型自动气象站基于()技术和()技术构建,采用了国际标准并遵循标准、开放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

6.新型自动气象站按照“()+外部总线+()+()+外围设备”的结构设计。

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通过测量( ),可以得出散射系数,从而估算出气象光学视程。

8.EL15-2C型风向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为( )信号。

9.新型自动气象站的供电电源为( )V蓄电池。

10.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查在( )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

11.新型自动站硬件包括()、()、()、()四部分。

12.《中国气象局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意见》指出: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就是要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和()等各项业务综合化、集约化。

13.为便于疑误数据处理,将疑误数据分为显性错误数据、()和缺测数据3类。

14.《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技术规定》中取消13种天气现象观测,出现雪暴、霰、米雪、冰粒时,记为(),这4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

15.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内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理,风向、风速不做内插)的顺序代替。

16.因设备故障、雨量空翻等造成降水类和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观测记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时,仅对()时次记录进行处理。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适应观测自动化需要,强化质量管理,完善配套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地面气象观测站网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第三条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考核内容包括地面观测系统设备运行保障质量、地面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地面观测数据质量三方面。

第四条设备运行保障质量以设备稳定运行率(即业务可用性)为考核指标。

设备稳定运行率统计方法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仪器装备运行状况通报办法》执行。

第五条观测资料传输质量以到报率为考核指标。

到报率统计方法按照《全国气象资料传输质量考核内容及要求》执行。

第六条观测数据质量以数据可用率为考核指标。

数据可用率统计方法按照《全国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质量考核办法》执行。

第七条地面气象观测质量以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来反映。

计算公式为: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0.5×设备稳定运行率+0.25×到报率+0.25×数据可用率。

第八条设备稳定运行率、到报率、数据可用率等分项指标实行逐月通报,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实行年通报。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纳入中国气象局常规目标考核。

新型仪器设备试用期(投入使用第一年)一般只评估,不考核。

第九条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质量考核结果,每年年底推荐年度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优秀集体和个人,中国气象局对审核通过的优秀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原则上,优秀集体数量控制在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总数的2%以内(不足50个台站的省份可申报1个),优秀个人数量控制在全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从业人员总数的10%以内,艰苦台站可视情况适当增加比例。

具体评比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本办法由中国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原《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2012年7月版)同时废止。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后如何提高业务质量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后如何提高业务质量

锯齿跳 动很 厉害 ,通过 曲线 变化 ,可 以方 便 地对
逐 分钟 值变 化合理 性进行 审 核 。
温湿记 录用 人工补 测 记录代 替 。代替 时右键 点击
单 元格 ,会 出现人 工器 测值 替代 自动 气象站 观测 值 窗 口,按 要求 录入人 工 补测值 即可 。
由于仪 器原 因 ,会 出现降水 结束 后还有 降水
2 业务 考核指标 主 要变化 2 1 错 情统计 .
量控 制 。本 文就业 务调 整后 如何提 高业 务质 量进
行分 析 。
1 业 务 工 作 主 要 变 化
基准 站实现 自动 化观 测 的要 素 ,人 工定 时观
测次 数 由 2 4次调 整为 1次 , 人工 观测 与 自动 观测 双轨 运行 转 向 自动观 测单 轨运行 ,云和能见 度定 时 观测 由 2 次调 整 为 8次 ; 准 ( )站夜 间天 4 基 本 气 现象连 续观 测调整 为 4次定 时观 测 ;所 有 台站
系统运 行监控 平 台 ( O ) 查 看是 否 收到数据 AS M ,
科 学 、准 确 、可靠 的地面气 象观 测数据 ,是 开 展气象 业务 和科研 活动 的重要 基础 ,是提 高天 气 气候 预测 、预报水 平 的重要保 障 。当前 观测 自 动化程 度越来 越高 ,业务 调整后 ,地 面观 测工作 面 临 巨大 的挑 战 , 必须 从人 员技术 、 行监 控 、 运 装 备 保 障、质量 控制 等多个 环节来 提高 业务 质量 。
5 异 常 数 据 处 理 方 法
气 温 、相 对湿 度 、本 站 气压要 素在 正点 有异
常 时 ,点击小 时值 的相 应单 元格 ,弹 出 自动气 象 站 分钟 数据 , 规范 规定 用前 后 1 n记录 代替 按 0mi

气象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估

气象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估

气象数据质量分析与评估赵迦琪;韩仲强【摘要】MDOS系统实现地面小时数据、分钟数据、日数据、日照、酸雨数据质量控制,观测数据经过本系统实现台站级、省级和国家级三级质量控制.文章分别从站点分布、下垫面环境、观测要素疑误及产生原因、数据可用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数据质量的统计、分析与评估,统计了2017年1—6月考核数据,数据可用率高达99.98%,数据质量总体呈优良水平,保证各个应用系统使用数据的及时性和正确性,为数值天气预报、资料同化与再分析、公共气象服务、特色气象服务产品提供更准确的高质量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期刊名称】《内蒙古气象》【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MDOS;国家级自动站;疑误数据;数据质量;统计分析【作者】赵迦琪;韩仲强【作者单位】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内蒙古气象信息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131 内蒙古地面气象站网概述内蒙古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现有119个国家级地面自动气象站,其中20个为国家基准气候站,29个为国家基本气象站,70个为国家一般气象站。

2016年1月全部站点升级为新型自动气象站。

全区国家级自动站总体来说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其中河套地区较为密集,阿拉善盟略微稀松。

内蒙古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119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的下垫面环境差异较大,地理环境共28种,其中集镇占比26%,草原占比17%,郊外占比11%。

2 地面数据质量控制MDOS2.0实时接收和质量控制的数据种类包括119个国家站小时数据、分钟数据、日数据、日照数据,33个无人站小时数据,1917个区域站小时数据,8个辐射站小时数据,8个酸雨站酸雨数据,12个高空站定时数据,165个自动土壤水分站小时数据。

快速质量控制模块增加了日数据、日照数据、酸雨数据、辐射数据的处理,质量控制对象包括降水、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地温、能见度、日照、蒸发等47个要素。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一编总则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组织工作气象观测是气象业务工作的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面气象观测是每个气象观测站的基本工作任务之一,必须严肃、认真、负责地做好。

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代表性--观测记录不仅要反映测点的气象状况,而且要反映测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在选择站址和仪器性能,确定仪器安装位置时要充分满足观测记录的代表性要求。

准确性--观测记录要真实地反映实际气象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性能和制订的观测方法要充分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比较性--不同地方的地面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或同一个气象观测站在不同时间观测的同一气象要素值能进行比较,从而能分别表示出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间、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要保持高度统一。

本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是对本规范的必要补充,编制时必须以本规范为依据,其内容不得与之相违背。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在认真贯彻执行本规范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业务软件的技术、操作手册中的有关内容,确保正确顺利地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任务。

本规范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属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1.1观测站的分类以及观测方式和任务1.1.1观测站分类地面气象观测站按承担的观测业务属性和作用分为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三类,可根据需要设置无人值守气象站。

承担气象辐射观测任务的站,按观测项目的多少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适应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发展,推进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客观、准确考核观测业务质量,强化各级气象部门业务质量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现行业务规范、行业标准和技术规定,根据当前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实际,面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对现行质量考核办法进行梳理、补充和完善而形成。

第三条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对象为全国各观测业务台站、各省(区、市)气象局。

第四条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业务种类包括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雷电观测业务、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业务、GNSS/MET观测业务、大气成分观测业务和气象卫星观测业务,共计10类。

具体指标及解释见附件1-11。

第五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设备运行可用性、保障可靠性和探测环境保护五个方面;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业务和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设备运行可用性、保障可靠性四个方面;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和GNSS/MET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保障可靠性三个方面;雷电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设备运行可用性和保障可靠性三个方面;气象卫星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保障可靠性和探测环境保护四个方面。

其中,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和设备运行可用性通过考核相关业务上传的数据和状态文件实现,考核文件种类详见附件12;保障可靠性和探测环境保护通过考核相关业务的填报表单和上报文件实现。

第六条每项业务的考核总分为100分。

各考核内容包含若干单项考核指标并分配相应的分值,各单项考核指标得分之和为综合考核得分。

考核以月度、年度为周期。

第七条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工作由综合观测司、预报与网络司共同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具体实施。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DOC 97页)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DOC 97页)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DOC 97页)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适应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发展,推进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客观、准确考核观测业务质量,强化各级气象部门业务质量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现行业务规范、行业标准和技术规定,根据当前气象观测业务工作实际,面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对现行质量考核办法进行梳理、补充和完善而形成。

第三条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对象为全国各观测业务台站、各省(区、市)气象局。

第四条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业务种类包括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雷电观测业务、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业务、GNSS/MET 观测业务、大气成分观测业务和气象卫星观测业务,共计10类。

具体指标及解释见附件1-11。

第五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设备运行可用性、保障可靠性和探测环境保护五个方面;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业务和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设备运行可用性、保障可靠性四个方面;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和GNSS/MET观测业务考核数据质量、数据传输及时率、保测函〔2014〕201号)同时废止。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仪器装备运行状况通报办法》(气测函〔2015〕73号)中对各省(区、市)气象局通报的内容以本办法为准。

其他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1.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2.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3.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4.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5.区域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6.风廓线雷达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7.雷电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8.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9.GNSS/MET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10.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11.气象卫星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指标及解释12. 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综合考核文件种类综合观测司2017年12月15日考核方面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序号考核业务种类考核对象考核周期(一)数据质量1.元数据质量A1 正确率A11 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省(区、市)气象局、台站月、年A12 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A13 高空气象观测A14 区域气象观测站A15 风廓线雷达A16 雷电观测站A17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A18 GNSS/META19 大气成分A191 气溶胶A192 酸雨A193 反应性气体A194 温室气体2.观测数据质量A2 可用率A21 新一代天气雷达月、年A22 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A23 高空气象观测A24 区域气象观测站A25 风廓线雷达A26 雷电观测站A27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A28 GNSS/META29 大气成分A291 气溶胶A292 酸雨A293 反应性气体5A294 温室气体A210 气象卫星A2101 风云二号北京地面站月、年A2102 风云三号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基律纳、南极地面站月、年A2103 风云四号北京地面站月、年(二)数据传输及时率1.数据传输及时率B1 及时率B11 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省(区、市)气象局、台站月、年B12 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B13 高空气象观测B14 区域气象观测站B15 风廓线雷达B16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B17 GNSS/M ETB18 大气成分B181 气溶胶B182 酸雨B183 反应性气体B184 温室气体B19 气象卫星B191 风云二号北京地面站月、年B192 风云三号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基律纳、南极地面站月、年B193 风云四号北京地面站月、年(三)设备运行可用性1.仪器装备运行稳定性C1 业务可用性C11 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省(区、市)气象局、台站月、年C12 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C13 高空气象观测C14 区域气象观测站C15 雷电观测站C16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C17 大气成分C171 气溶胶C172 酸雨C173 反应性气体6C174 温室气体(四)保障可靠性1.保障业务能力D1表单填报及时率D11 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省(区、市)气象局、台站月、年D12 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D13 高空气象观测D14 区域气象观测站D15 雷电观测站D16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卫星及地面系统故障报告和处理时效D17 气象卫星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基律纳、南极地面站月、年2.仪器装备定标D2 定标及时率D21 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省(区、市)气象局、台站年D22 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D23 高空气象观测D24 风廓线雷达D25 雷电观测站D26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D27 GNSS/METD28 大气成分D281 气溶胶D282 酸雨D283 反应性气体D284 温室气体3.故障维修能力D3 故障修复及时性D31 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省(区、市)气象局、台站月、年D32 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D33 高空气象观测月、年D34 区域气象观测站月、年D35 风廓线雷达月、年D36 雷电观测站月、年D37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月、年7D38 GNSS/MET 月、年D39 大气成分D391 气溶胶月、年D392 酸雨D393 反应性气体D394 温室气体地面站业务系统故障维修能力D310 气象卫星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基律纳、南极地面站年(五)探测环境保护1.探测环境评价上报及时情况E1 及时率E11 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省(区、市)气象局、台站月、年E12 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E13 高空气象观测E14 气象卫星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基律纳、南极地面站月、年2.探测环境保护评价准确性E2准确性E21 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省(区、市)气象局、台站月、年E22 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E23 高空气象观测E24 气象卫星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基律纳、南极地面站月、年3.探测环境保护变化情况E3变化情况E31 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省(区、市)气象局、台站月、年E32 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E33 高空气象观测E34 气象卫星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佳木斯、基律纳、南极地面站月、年注:评估指标相应的得分均保留两位小数。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K e j i x i n y u a n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纷纷建立了气象自动观测站,其中的气象观测数据量出现增长的趋势。

而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直接对天气预报和测报的准确性造成重要的影响。

在观测中使用数据质量控制的软件,同时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实现低错误信息的发现和分析,其对保障地面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上地面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对地面观测数据质量的控制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获得是进行天气预报和预测的基础,同时也能进行防灾和减灾的指导。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气象数据的测算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在期间可能产生一定的质量问题。

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国需要对气象数据的质量进行控制,不断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的意义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质量检查,同时对观测数据的质量进行记录,能够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的修改。

在多数的情况下,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获得具有一定的程序,即收集、传输、编码和解码等,这些环节的气象观测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所以,在气象观测数据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质量控制问题。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不仅关系到系统的完善,同时还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现观测质量提升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让天气预报和预测为人民服务。

因此可以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格式检查方法"#!文件首行(台站参数)检查第一,区站号是否和文件名中的区站号是一致的。

第二,信息表中的纬度和实际的纬度是否是一致的,最终的结束符是不是$、%,其中的长度是不是和规范中长度是一致的。

第三,站台信息中的经度和实际的经度是不是一致的,而最后的结束符是不是&、',长度是不是和规范的长度是一致的。

第四,台站信息台中的的海拔的高度是不是和观测场中的海拔高度是一致的,同时长度是不是符合规范的要求。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办法(试行)第一条为适应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发展需要,强化综合质量管理,完善配套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同时承担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台站的综合质量考核工作。

第三条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考核内容包括观测设备运行保障质量、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和观测数据质量三部分。

第四条观测设备运行保障质量以稳定运行率为考核指标,稳定运行率为统计时段内应工作时次去掉无效工作时次后占应工作时次的百分比。

第五条观测资料传输质量以到报率为考核指标,到报率为规定时间内实际上传的文件数占应上传文件数的百分比。

第六条观测数据质量分地面观测数据质量和高空观测数据质量两部分。

地面观测数据质量以数据可用率为考核指标;高空观测数据质量以观测数据质量指数为考核指标。

第七条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以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来反映。

计算公式为:综合质量指数=0.3×稳定运行率+0.2×到报率+ 0.5×观测数据质量(稳定运行率、到报率、观测数据质量计算方法见附录1,综合质量指数计算样例见附录2)。

第八条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实行年通报,设备运行保障质量和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实行月通报。

第九条本办法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预报与网络司负责解释。

各省(区、市)气象局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条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气测函〔2010〕127号文件印发的《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考核办法》同时废止。

附录1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综合质量指数计算方法1.稳定运行率稳定运行率是指统计时段内应工作时次去掉无效工作时次(包括数据错误时次、未到报时次和数据格式错误时次等)与应工作时次的百分比,地面和高空稳定运行率各占50%,按照百分率统计。

%100---⨯=应工作时次数据格式错误时次未到报时次数据错误时次应工作时次稳定运行率 其中:(1)应工作时次:地面自动站每天应上传24份数据,每整点1份,每天应工作时次为24次;高空站每天开展2~3次观测业务,每天应工作时次为2~3次,每工作时次上传数据包括规定份数的报文文件、秒数据文件和状态文件。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压篇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说明:以黑色字体为主第一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一、填空题1、时制规定,人工器测日照采用真太阳时,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采用地方平均太阳时,其余观测项目均采用北京时。

人工器测日照以日落为日界,辐射和自动观测日照以地方平均太阳时24时为日界,其余观测项目均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

2、湿度观测时掌握好溶冰时间是很重要的一步,当风速、湿度中常时,在观测前30分钟左右进行;湿度很小、风速很大时,在观测前20分钟以内进行;湿度很大、,风速很小时,要在观测前50分钟左右进行。

3、能见度测定的目标物大小要适度,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近的目标物可适当小些,远的目标物可适当大些。

4、霰为白色不透明的园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为2-5mm,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5、观测场内仪器都有其基准部位,下列仪器的基准部位是:小型蒸发器口缘,冻土器内管零线,定槽式水银气压表水银槽盒中线,干湿球湿度表感应部分中心,日照计底座南北线。

6、若无20Cm口径专用量杯,仅知某次降水量重为376.8克,则该次降水量为 12.0 mm。

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8、出现灾害性天气,台站应迅速进行调查,并及时记载。

9、由于近地面层的气象要素存在着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时间变化的脉动性,因此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10、观测场仪器之间,南北间距不小于3 m,东西间距不小于4 m。

11、云状的判定,主要根据天空中云的外形特征、结构、色泽、排列、高度以及伴见的天象现象,参照“云图”,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对比判定是那种云。

判定云状要特别注意云的连续演变过程。

云状记录按“云状分类表”中二十九类云的简写字母记载。

12、荚状层积云(Sc lent)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梭子状的云条。

13、日照计每月应检查仪器安装情况,仪器的水平、方位、纬度等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质量的措施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质量的措施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质量的措施【摘要】地面气象观测是进行天气预报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地面气象观测也是提高天气预报质量的重要基础和方法,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便利,因此地面气象观测在天气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地面气象观测的质量。

目前天气预报的地面观测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地面观测的方式方法有问题,比较落后,从而导致地面气象观测的质量不是很高,进而也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本文主要是从地面气象观测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如何解决地面气象观测方式方法的问题,并进而最终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质量。

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参考有关学者的研究结论,根据自身地面气象观测的经验,探讨一下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的措施。

【关键字】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措施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地面气象观测作为一种为天气预报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工作,它的实质就是准确进行地面气象观测,将地面气象观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将气象变化的数值和天数、时间等信息都要准确的记载下来,通过这样长时间的观测,从记录的气象变化的记录中,我们通过分析就可以得出某一地区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从而为农业服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以及该地区的天气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地面气象观测是一种古老的工作,在古代就有,著名的24节气就是地面气象观测的结果,直到今天都还在使用。

地面气象观测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因为所得的观测结果必须有大量的记录和数据为据,因此,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的质量,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了。

二.地面气象观测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确,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地面气象观测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

地面气象观测也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很突出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面气象观测制度落后,缺乏创新目前的地面气象观测制度还是沿用以前的地面气象观测制度,没有创新。

传统的地面观测制度缺乏活力,缺乏连续性,往往一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就由一人来管理,缺乏对地面气象观测站的监督,导致很多地面气象观测站没有取得很好的气象观测成就。

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优选)word资料

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优选)word资料

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优选)word资料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试行一、目的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工作的基础, 质量考核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台站及观测人员的观测质量情况, 总结经验, 引导农业气象观测人员认真钻研业务技术, 促进农业气象观测业务技术水平和业务质量稳定提高。

二、考核范围l.农业气象观测包括作物分册、土壤水分分册、自然物候分册、畜牧分册的各项观测内容。

其它观测项目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制定相应的质量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其工作基数和错情可计入连续百班无错情质量考核, 但不计入本考核办法所要求上报的工作基数和错情中, 也不参与连续二百五十班无错情质量考核。

2.农业气象报表包括农气表 -l 、农气表 -2-l 、农气表 -2-2、农气表 -3、农气表 -4。

3.农业气象电报气象(旬月报电码(包括地方补充段和土壤湿度加测报电码的各项编报内容。

三、考核内容和统计方法l.责任性错误凡由于失职而造成的错误为责任性错误。

⑪伪造、涂改原始记录或电报:伪造、涂改原始记录或电报每发生一次计 15个错情。

⑫丢失或毁坏原始记录:丢失或毁坏原始记录(以观测簿一页以上无法辨认为准 ,每发生一次计 10个错情。

⑬缺测:缺测某一项目或某次重要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过程的记载等,计10个错情。

⑭缺报:漏发整份电报并在规定时限内(旬末次日北京时间 09:00前,以下同未补发者,计 5个错情。

⑮早、迟测:各项观测不按规定时间进行,提早或推迟观测,每发生一次计 2个错情。

⑯报表未制作:一份报表计 10个错情。

责任性错误系严重违反观测纪律的行为, 对当事者应根据情节轻重、危害大小、本人态度等情况, 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对该台站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加强管理。

具体办法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制定。

2.漏测错情⑪凡需进行几个重复或多个样本观测的项目, 如果有一个或几个重复、样本未进行观测, 按漏测计算错情。

每漏测一个重复或样本计 3个错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了适应观测自动化需要,强化质量管理,完善配套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地面气象观测站网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第三条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考核内容包括地面观测系统设备运行保障质量、地面观测资料传输质量、地面观测数据质量三方面。

第四条设备运行保障质量以设备稳定运行率(即业务可用性)为考核指标。

设备稳定运行率统计方法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仪器装备运行状况通报办法》执行。

第五条观测资料传输质量以到报率为考核指标。

到报率统计方法按照《全国气象资料传输质量考核内容及要求》执行。

第六条观测数据质量以数据可用率为考核指标。

数据可用率统计方法按照《全国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质量考核办法》执行。

第七条地面气象观测质量以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来反映。

计算公式为: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0.5×设备稳定运行率+0.25×到报率+0.25×数据可用率。

第八条设备稳定运行率、到报率、数据可用率等分项
指标实行逐月通报,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实行年通报。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纳入中国气象局常规目标考核。

新型仪器设备试用期(投入使用第一年)一般只评估,不考核。

第九条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质量考核结果,每年年底推荐年度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优秀集体和个人,中国气象局对审核通过的优秀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原则上,优秀集体数量控制在全国地面气象观测台站总数的2%以内(不足50个台站的省份可申报1个),优秀个人数量控制在全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从业人员总数的10%以内,艰苦台站可视情况适当增加比例。

具体评比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本办法由中国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原《地面气象观测质量考核办法》(2012年7月版)同时废止。

附录1
各考核指标计算公式
1.设备稳定运行率(业务可用性)
100%次
工作时应报文格式错误时次-未到报时次-数据错误时次-次工作时应业务可用性⨯= 其中:(1)应工作时次:自动站一天应上传24份报文,每整点1份,1天的应工作时次为24次;(2)数据错误时次:7要素(6要素)自动气象站在当前时次内观测要素出现数据错误≥1种,则该时次计“数据错误时次”1次;(3)未到报时次:当ASOM 未记录当前时次某站点数据报文,则计“未到报时次” 1次;(4)报文格式错误时次:当ASOM 监控某站点数据报文不符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使其无法进行数据文件解译,则计“报文格式错误时次” 1次。

2.到报率
到报率 = [1-(观测资料缺报站次数+观测资料空报站次数)/观测资料应到报站次数]×100%。

(注:空报是指空文件。

在统计观测资料传输时效时均需剔除空报文件。


3.数据可用率
数据可用率统计对象为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中正点观测数据质量,参加质量考核的正点要素数据包括:
①气温:正点气温、小时最高气温、小时最低气温。

②气压:正点本站气压、小时最高本站气压、小时最低
本站气压。

③湿度:正点相对湿度、小时最小相对湿度。

④风向风速:正点2分钟/10分钟平均风向风速、小时极大风向风速、小时最大风向风速。

⑤降水:小时累计降水量。

假设有n(n=1,2,……,i,……)个站进行观测资料质量综合统计。

假定第i个站在考核时间段内,被考核的观测数据量为应有数据量i,通过质量控制系统检查及省级数据质量信息反馈确认后,统计通过质量检查的数据量i,那么,该站数据可用率为:
n个站观测资料质量综合统计结果为:
注:设备稳定运行率(业务可用性)、到报率、数据可用率分别引用自《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仪器装备运行状况通报办法》、《全国气象资料传输质量考核内容及要求》、《全国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质量考核办法》,相关定义和计算方式随上述办法或文件同步更新。

附录2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计算样例
假设某省某站某月的设备运行稳定率(业务可用性)为100%,到报率为99.91%,数据可用率为99.92%,则该站该月的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为:
0.5*100%+0.25*99.91%+0.25*99.92%=99.96%
注: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以百分数表示,取两位小数。

全省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为全省所有单站综合指数的算术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