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计量回归分析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计量回归分析
结论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 口出生率的降低将会是一个必然趋势,这 必然会加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 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影响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预测 到这一趋势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及早防 患于未然。我们组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当 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改变过去“只生一个 好”的观念,允许二胎甚至多胎。作为起 步,至少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社会阶层 作试点,实验放宽政策的可行性。
谢谢! 谢谢!
最终模型
最终模型为:Y=23.282-0.731X1-0.122X4, 说明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公民受 教育水平负相关 。
结论
在我国,由于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 衡,人们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研究人口出 生率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实际 意义。本文就1990-2009年全国的数据进行 了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到以下 结论。
2、保留X1,引入X2,X2未通过t检验,AIC 和SC值均有所增加 。
3、去掉X2,引入X3,虽然模型拟合优度 有所提高,AIC和SC值均有所减小。但是 X3 的引入使得X1不能通过t检验,且经 济意义不合理 。
4、去掉X3,引入X5,模型拟合优度有所提 高,AIC和SC值均有所减小。但X1、X5均 未通过t检验 。
结论
套用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看对了, 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 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 ,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 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模型的不足之处
(1)出生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里 只考虑了5个变量,容易引起异方差问题。 (2)模型使用了较为简单的多元线性方 程,拟合效果有限。 (3)模型的解释变量全部是实变量,没 有考虑计划生育政策等虚变量。也没有考 虑因生育高峰期变化带来的自回归问题。 (4)所选择的都是时间序列数据,在此 没有做相关的检验。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计量回归分析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计量回归分析我国人口出生率是指每千人口中新生儿的数量。
人口出生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度增长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我国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采用计量回归分析方法来探讨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
首先,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更容易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从而促进生育意愿的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家庭收入或者家庭消费水平作为衡量家庭经济状况的变量。
另外,家庭经济状况也与女性就业率相关,女性就业率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和人口出生率。
其次,教育水平也是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从而影响生育意愿。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教育水平的变量。
此外,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可能会影响女性的就业意愿和生育意愿,因此,我们还可以考虑女性受教育程度作为影响因素。
再次,社会保障政策也对人口出生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保障水平,减少生育风险,从而影响生育意愿。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社会保障开支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政策的变量。
最后,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也是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之一、传统文化观念中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观念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一些与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相关的变量,比如核心家庭大小、重男轻女的思想传统等。
综上所述,人口出生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等。
对这些因素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具体影响,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生育率的影响因素解析
人口生育率的影响因素解析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口生育率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和人力资源状况。
本文将就人口生育率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从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多个维度解析其原因。
2. 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是人口生育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方面,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更加关注个人事业发展,晚婚晚育成为一种趋势,导致生育率下降。
另一方面,工作机会的不稳定性和经济压力的增加,也使得许多家庭推迟生育或选择不育。
3. 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对人口生育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观念下,生育被视为家庭责任和社会义务。
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个人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意识逐渐增强,家庭规模缩小成为趋势。
另外,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增强,也使得一些女性更加注重事业和追求个人价值,从而影响了生育决策。
4. 教育水平的影响教育水平是人口生育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夫妇通常更注重自身的发展和事业的追求,因此往往会推迟或减少生育计划。
此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也使得妇女具备了更多的生育知识和控制生育的手段,从而影响生育率的下降。
5. 城市化与人口生育率城市化进程也对人口生育率产生了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的经济压力和生活成本逐渐增加,使得许多家庭难以承担更多的子女。
此外,城市化还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尤其是对女性而言,在城市中更容易实现个人发展目标,这也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6. 政策的作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人口生育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国家出台鼓励生育政策,例如提供育儿津贴、延长产假等,以促进生育率的提高。
然而,过于强制的政策也可能导致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福利压力的问题。
因此,政策的制定需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以平衡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7. 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影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对人口生育率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生育的看法、孩子的地位、家庭责任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观念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育决策。
统计学看影响出生人口因素相关性
统计学看影响出生人口因素相关性一、论文背景及意义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2020年全国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339724852人相比,增加72053872人为1411778724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3%。
虽然人口总数还在不断增长,但人口年人均增长率自1982年以来呈现明显放缓趋势。
我国人口老龄化明显,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59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8.7%,约2.64亿人,成为严重老龄化国家。
从1962年-1972年我国经历了一次人口小高峰,累计3亿人出生,也就意味着从2022年-2032年又将有3亿人达到60岁以上,累计合计5.64亿59岁以上人口。
通过统计局数字计算近10年年平均死亡率为0.709%,可以推算得知2022年-2032年期间会有约1亿人身故,剩余59岁以上人口约为4.64亿,约占人口总数的33%。
反观我国出生人口,自1996年以来,除了2016年、2017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出台后出现了短暂的出生人口反弹,其余时间出生人口数量降低趋势明显。
我国人口形势面临人口老龄化、年轻人不想生不愿生的严峻处境。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国家首次正式把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
如何延续我国人口红利,如何鼓励、提高民众生育意愿,改变未富先老成为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试图寻找影响出生人口的相关性因素,为人口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量出生人口高中生在读人数人均GDPN有效444444缺失000均值1874.0001528.271417402.7350中值1778.5001348.48506977.4000众数1193.00a629.00a339.00a标准差311.8887780.2339921782.77737方差97274.558608765.0774********.806偏度.363.142 1.305偏度的标准误.357.357.357峰度-.621-1.851.477峰度的标准误.702.702.702全距1357.001893.4072108.00极小值1193.00629.00339.00极大值2550.002522.4072447.00和82456.0067243.94765720.34百分位数101586.000677.3500477.7050 201604.000716.1000857.8200 251615.500727.45001175.6625 301637.500757.65001581.5000 401702.000938.00004044.0000 501778.5001348.48506977.4000 601991.0001964.800010541.9700702078.50002374.9500 21938.5850752101.00002406.9425 28913.2500802126.00002427.3400 38420.3800902349.00002471.7500 56820.0000a. 存在多个众数。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而人口出生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增长情况的指标之一,对于我国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进行分析,并探讨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口出生率的概念。
人口出生率指的是在一定年龄和时间段内,每一千名育龄妇女的出生婴儿数。
通常用千分之一来表示,比如1.5‰表示每一千名育龄妇女中平均有1.5名婴儿出生。
人口出生率的高低,反映了妇女的生育水平和整个社会的生育意愿。
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即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的数量)为1.6,远低于维持人口数量平衡的所需水平2.1。
这个数据说明了我国人口出生率已经进入了低水平状态,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那么,造成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呢?第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也随之增加。
在城市里,房子、教育、医疗等诸多成本居高不下,这意味着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更多的经济支出。
同时,城市生活的竞争压力也使得很多家庭不愿意承担育儿的重担,因此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较少或者不生育子女。
第二,社会结构的改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变化。
传统的大家庭模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人们更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品质。
女性追求事业和个人成就的意识日益增强,生育子女的欲望相应减弱。
此外,教育程度的提高也使得女性更多地选择延迟生育,这也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中国自19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大大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但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
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严格,导致很多家庭只能选择生育一个孩子,这也间接地造成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那么,面对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人 口出生率分别 为 1 0 . 0 1 % o 和9 . 3 5 % o , 分别 比同期抽样调 查人 口出生率低 4 1 0 2 % 瘌 2 . 5 5 % o 。 二、 我国育龄妇女生育率的演变特征
果表 明, 经济因素对居民生育观念和出生率具有重要影响 ,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保障程度、 养育成本越 高, 人 口出
生率越低。根据育龄妇女生育率演变特征推 导出的生育率等式, 在生育政 策不变情况下, 2 0 l 0年 以后我国城市、 镇、 乡村育龄妇女生育率曲线将 日渐扁平化 , 育龄妇女生育率的算术平均值将不断下降。 [ 关键词 ] 人 口出生率 影响因素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C 9 2 4 . 2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6 7 O ( 2 0 1 4 ) 0 9— 0 0 7 1 — 0 8
1 9 4 9 年 以来 , 我国人 口出生率大致经历 了早期 的高出
生率阶段 、 2 0 世纪 8 0年代的出生率大幅度下降阶段 、 9 o年 代的出生率反弹阶段 、 9 0 年代以后的持续下降阶段和近年
幅度为 1 1 . 8 2 % o 。生育率高峰年龄从 2 O O O 年的2 4岁提高
到2 01 0 年的 2 8 岁( 图2 ) 。
图2 2 0 0 0年 和 2 0 1 0年城 市 育龄 妇女 生育 率
二是 1 9 7 1 年到 1 9 7 9年出生率大幅度下降阶段。这一
阶段人 口出生率从 1 70年的 3 9 3 . 5 9 % o 大幅度下 降到 1 9 7 9
2 0 1 4年 第 9期 《 发 晨 研 究》
人口生育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与调整建议
人口生育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与调整建议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出现巨大变化,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政府实施了多项人口生育政策。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人口生育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一、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人口生育政策的主要因素之一。
首先,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的增加,追求个人事业成为不少女性的首选,因此生育意愿下降。
其次,婚姻年龄的推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发展和经济能力,不愿意太早结婚生子。
再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成本的提高使得养育孩子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成为一部分人计划生育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衡量人口生育政策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满足个人物质需求的能力增强,从而减少生育欲望。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加,孩子的教育、医疗等成本也在不断上涨,这使得一些家庭不愿意生育过多子女。
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人口生育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传统观念中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男性继承家业的观念使得一些家庭倾向于生育更多的儿子。
其次,家庭结构逐渐改变,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这使得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重心,夫妻双方对于再生育的需求和动力减弱。
另外,年轻一代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得一些夫妻更加谨慎考虑生育问题。
四、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人口生育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空气污染、土地资源紧张、城市拥堵等问题对于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子女的成长环境构成了挑战,这些因素也会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
五、卫生因素卫生因素是人口生育政策的重要考量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对母亲和婴儿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避孕措施的普及和完善,也使得夫妻能够更加自主地决定生育个数。
六、政府因素政府在人口生育政策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130的相关数据分析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壤肥力,为粮食生产创造良好的物质基 础。
2、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实现粮食品种多元化和优质化,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和产出效益。
3、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4、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和救助机制,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 力。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分 析基于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130
的相关数据分析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研究方法
02 二、文献综述 04 四、结果与讨论
05 五、结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六、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问题始终是国家战略的重点。人口 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发展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包括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因此,研究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 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科学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 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13.0的相关数据分析,深入探讨我国人口自然增长会导致生育率的下降和死亡率的降低, 从而影响人口自然增长。
5、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生育率较 低,而死亡率也相对较低,从而使得人口自然增长放缓。
6、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可以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从而影 响人口自然增长。例如,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可以降低生育成本,从而鼓励人们 生育。
5、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来鼓励或限制某些影响人口自然 增长的因素。例如,对于那些鼓励生育的政策,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育儿假、 育儿补贴等方式来鼓励人们生育。对于那些限制生育的政策,政府可以通过提供 更多的避孕用品、鼓励人们进行绝育等方式来限制生育。
人口生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人口生育现状与问题分析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生育现状和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解决。
二、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1. 生活成本增加:由于物价上涨、房价高企等原因,居民的生活压力加大,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也增大,导致人们计划生育的意愿下降。
2. 教育升学竞争激烈: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为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不惜付出更大的代价,对生育意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年轻人为了找到稳定工作,往往选择推迟婚育,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
三、人口出生率下降带来的问题1. 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出生率下降意味着年轻人群体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社会养老压力增大,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挑战。
2. 劳动力供给不足:人口出生率下降会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影响经济发展,企业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3. 社会支持网络压力加大:人口出生率下降会导致社会支持网络压力加大,如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需求将增加。
四、解决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途径1. 政策调整: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政策,降低养育孩子的经济负担,提高生育率。
2. 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减轻家长教育压力,鼓励更多人愿意生育。
3. 完善就业机会:加大就业岗位的创造,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稳定的就业机会,鼓励他们早日婚育。
五、人口政策的突出问题1. 倾向于限制生育:目前的人口政策仍然倾向于限制生育,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所需的人口资源,导致人口结构失衡。
2. 偏重城市人口管理:人口政策更偏重于城市人口的管理,农村地区的人口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解决。
六、人口生育问题的深层次原因1. 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传统观念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导致人们倾向于生育男性后代,增加了生育压力。
关于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的多元回归分析资料
关于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的多元回归分析(商院国际经济贸易马佳楠121090116)摘要: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于庞大,每年出生人口仍有800万至1000万,相当于2年产生1个澳大利亚的人口,6年产生1个英国的人口。
人口问题仍是我国的长期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因此有必要研究在新形势下人口自然增长率影响因素,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定提出理论依据关键词:人口自然增长率、国民总收入、多元线性回归一、人口自然增长率理论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因此,人口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它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
中国从1971年开始全面开展了计划生育,使中国总和生育率很快从1970年的5.8降到1980年2.24,接近世代更替水平。
此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即人口的生育率)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的发展等各方面的因素相联系,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研究此后影响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全国人口增长规律,与猜测中国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地域因素以及医疗教育等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
一般情况下,当人口数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会刺激;当人口数量超越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消费总数后,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受到遏制。
人口生育态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生育态势和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人口生育态势及其影响因素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人口生育的态势和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人口生育问题的背后原因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人口生育态势概述近年来,人口生育态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趋势,多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2.1,即临界生育率。
其次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最后是性别比例失衡,男性人口普遍多于女性。
这些变化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二、经济条件的影响经济条件是影响人口生育态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生活成本、教育费用和住房压力使得很多家庭延迟生育或选择不生育。
另外,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社会保障体系,人口普遍偏向于少生多养。
三、文化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进步,家庭观念和女性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重男轻女的思想逐渐被摒弃,女性开始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
传统的观念认为,男性需要延续香火,女性需要负责照顾家庭,已经逐渐被打破。
四、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人口生育态势也有一定影响。
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女性更加关注自身事业发展以及家庭生活质量,可能会选择晚婚晚育或选择不生育。
另外,受教育程度提高也意味着更好的避孕和计划生育意识的普及。
五、劳动力市场因素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对人口生育态势也会造成影响。
高收入国家的女性普遍更加倾向于就业,而就业机会的增加和职业规划的需要可能导致女性推迟生育或选择不生育。
六、医疗技术进步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人口生育态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较早的婚育社会中,医疗技术相对落后,导致一些家庭需要生育较多的子女以确保后代生存率。
然而,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能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生育的成功率,从而减少了生育的需要。
七、法律政策的调整国家法律政策对人口生育态势的影响不可忽视。
一些国家通过减少生育奖励金、实施二胎政策等措施来调整人口出生率。
政府的政策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育决策。
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
房价与生活成本压力
总结词
高房价和生活成本压力对人口出生率产生 负面影响。
VS
详细描述
高房价和生活成本压力可能导致家庭负担 加重,降低人们的生育意愿。此外,高昂 的教育、医疗等费用也可能让许多家庭望 而却步,不敢轻易生育。
04
健康与医疗因素
母婴健康状况
母亲健康状况
母亲的身体健康状况对生育和哺育婴儿有 重要影响。母亲营养不足、患有疾病或使 用药物不当等都可能增加生育风险或导致 新生儿健康问题。
VS
对迁出国的影响
国际迁移对迁出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具有影 响。例如,年轻人口的迁出可能导致迁出 国的人口出生率下降,而技术和资本的流 失也可能阻碍迁出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07
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的综 合分析
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经济发展水平
政策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 和生育意愿发生变化,导致出生率下降。
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政策、家庭政策 等都会对人口出生率产生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
人口年龄结构
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 育行为,进而影响人口出生率。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出生率,如老 龄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出生率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策建议与优化措施
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政府可以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鼓 励适龄婚育,促进人口出生率的提高
长期高温和干旱可能导致水源短缺,影响女性的生殖健 康。有研究发现,在高温和干旱的地区,女性的月经周 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更难以受孕。
洪涝与风暴
洪涝和风暴等极端气候事件可能破坏生活设施和医疗设 施,影响女性的生育健康。同时,这些事件还可能导致 社会经济不稳定,增加生活压力和不安全感,从而降低 生育意愿。
浅析我国城乡人口出生率差异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城乡人口出生率差异的原因及对策作者:崔雯雯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04期[摘要]目前,我国城乡间人口出生率存在着较大差异。
本文通过对国家政策、社会文化、妇女就业、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的分析,阐明了存在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小城乡人口出生率差距对策。
[关键词]人口出生率原因对策一、我国城乡出生率的现状20世纪末,我国人口出生率已经降到了较低水平,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据国家统计局普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转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发展阶段,但是农村与城市的人口出生率相比,仍高出近4‰(表1)。
但另一方面,我国70%的人口是农村人口,因此,若想降低整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关键在于控制农村的人口出生率。
而我国妇女的平均初育年龄有所增大,生育率有所下降,说明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表2)。
在2000年,城乡妇女的平均初育年龄分别为26.47岁和24.02岁,城乡妇女平均初育年龄大了2.45岁;城市妇女平均生育1.22个孩子,而农村妇女则为2.07个孩子。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现阶段城乡生育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农村的出生率明显高于城市。
二、城市与农村人口出生率差异的原因1.城乡间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情况的影响虽然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什么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加大了而不是缩小了城乡人口的出生率呢?笔者认为,只能从政策之外寻找原因。
计划生育政策之所以能在城市取得更大的成功,主要在于城市的发达程度较高,其目标更能符合人们的生育意愿;同时,城市在人口控制上有较为完备的监督约束机制(如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等),使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惩罚在城市显得更为严厉,操作性也更强。
而在农村,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水平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使得计划生育政策目标和人们的生育意愿之间的距离过大;同时,农村地区在人口控制上缺乏操作性较强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惩罚相比较也较轻,给计生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我国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研究人口出生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这种下降对于人口结构、劳动力供给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就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口出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生育决策。
在我国经济起步时期,由于物质条件的匮乏和生活水平的相对较低,人口出生率普遍较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环境改善,使得人们更具有生育的能力和意愿。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逐渐增加,导致人们推迟婚育时间、减少生育意愿。
因此,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口出生率。
其次,教育水平也是影响人口出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改变了人们对于生育观念和价值观的认知。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事业的追求,对于生育行为的选择更加理性。
教育水平的提升还带来了人们对于子女教育的投入增加,使得育龄夫妇对于生育的考虑更加谨慎。
因此,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人口出生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会对人口出生率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可靠和稳定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减轻了生育所带来的压力。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尤其是城市化进程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
这对于家庭来说,面临着经济和生活压力的同时,如果再加上养老保障的不稳定或医疗费用的担忧,很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育决策。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人口出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女性地位和妇女权益的提高也是影响人口出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女性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国人口出生率研究方法
我国人口出生率研究方法人口出生率是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重要指标,对于了解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研究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方法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是使用调查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收集和整理全国各地的人口普查数据、出生登记数据,可以获得详细的人口信息。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口出生率差异,并找出影响出生率的主要因素。
此外,还可以利用样本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人员可以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对这些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或面访,了解人们的婚姻状况、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等信息。
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可以得出关于人口出生率的一些普遍规律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提供依据。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经济模型进行研究。
研究人员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人口出生率与经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对数据的回归分析,探讨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增长、教育水平、女性就业率、社会保障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口出生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通过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出生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人口出生率存在的特点和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从国际视野出发,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总之,研究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统计数据分析、样本调查、经济模型、比较研究等多个角度进行。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现状和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于我国人口数量预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 352 #
表 2 影响人口增 长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表
全部自 变量
偏回归 系数
标准误
标准化偏 回归系数
截距 164551. 99பைடு நூலகம்22543. 187
T值 7. 299
P值 0. 000
X1
942. 172 1760445
0. 986
5. 340 0. 002
X2
119. 794 414. 954
0. 072
0. 289 0. 783
关键词: 人口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 分析与预测
根据联合国人口学家最新预测 和分析, 到本世纪 中叶, 世 界人口数量将达到 90 亿至 100 亿之 间, 这 也许接 近地球 养活 人口的极限。为了研 究我国 人口 分布时 空演 化特 征与 规律, 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 对我国人 口数据进 行研 究, 为有关制定人口政策的部门的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假设因变量 Y 的观测 值具 有相 同的方 差, 并服 从正态 分
布。把自变量 X 1 、X 2 、X 3 、X 4 和因 变 量 Y 的 样 本数 据 输 入 SPSS 的多元线性回归软 件中, 一次 性输出多元线性回 归全部
计算结果, 回归平方和 400986. 51; 方程复 相关系 数 0. 998; 决
综上所述, 我们能 够得 出结 论, 高血 压病 与冠 心病、脑 卒 中、糖尿病之间存在病因关系。由 于高血压病 影响面 广, 将其
作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传峰, 李立明, 陆美琪, 等1 2 型糖尿 病危险因 素的非条 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1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2000, 8( 4) : 1641
我国人口出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动态GMM模型和门限模型的实证分析
A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Birth Rate in China——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dynamic GMM model and threshold model 作者: 玛依拉·吐尔逊[1];常轩[1]
作者机构: [1]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价格理论与实践
页码: 53-56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1期
主题词: 人口出生率;社会保险;人口抚养比;社会发展状况
摘要:现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削弱了人口红利,人口发展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基于200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基准线性回归考察了各类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通过构建以卫生医疗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的门限模型分析发现:随着卫生
医疗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跨越门限值后生育保险对人口出生率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跨越门限值后生育保险对人口出生率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
我国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研究
王英
【期刊名称】《运筹与模糊学》
【年(卷),期】2022(12)2
【摘要】“单独二孩”提出以来,人口出生率再一次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
数据显示,自1987年以来我国出生率持续降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必然使得我国人口老龄
化问题加剧,也会给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经查阅得知:经济、医疗条件、教育及国家颁布的生育政策等方面均对我国的基本人口国情存在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R软件建立回归方程及对所得回归数学模型进行分析,以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人口基本国情为基础,对全国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经试验分析得知:老年抚养比、居民消费水平、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及参加生育保险人数均对出
生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最显著的是老年抚养比和居民消费水平。
【总页数】13页(P212-224)
【作者】王英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贵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2.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财务状况的研究
3.我国人工林生产力
问题的研究Ⅱ.——影响我国人工林生产力的人为因素与社会因素探讨4.我国老年人口养老居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5.我国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去掉X1、X5,分别单独引入X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5 , 也和引入X1时有同样的效果 。
同时引入X3、X5,X3和X5的t检验均未通过。 我们以X5为基础变量安装上面的步骤进行 回归,均达不到以X4为基础变量的回归结 果。 逐步回归法说明X1、X3、X4、X5均对人口 出生率有较大影响,但存在多重共线性问 题。经过逐步回归法,我们最终保留X1、 和X4这两个个变量 。
主要假设条件
1.所讨论的人口出生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为线性关系; 2.经济解释变量间是单向因果关系; 3.建立的模型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出生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老年人口抚养比、 高中升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基尼系数; 5.其他因素归入随机干扰项 。
数据来源
本模型选取1990-2009年间的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数据库 (http://219.235.129.58/indicatorYearQuer y.do )。其中,基尼系数数据根据曾国安 《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特点、成因及对 策》、韩文秀《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综 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 告2010》等汇总 。
可见,出生率受高中生高等教育入学率 的影响最大, 因此,选择X4为初始的回归 模型。 下面进行逐步回归,将其他解释变量导入 上述初始回归模型,寻找最佳回归方程 。
1、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1,模型拟合优度提 高,且参数符合合理,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 D.W.检验也表明不存在1阶序列相关性。而 且AIC和SC值均有所减小 。
结论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 口出生率的降低将会是一个必然趋势,这 必然会加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 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影响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预测 到这一趋势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及早防 患于未然。我们组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当 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改变过去“只生一个 好”的观念,允许二胎甚至多胎。作为起 步,至少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社会阶层 作试点,实验放宽政策的可行性。
中国即将面临的是世界前所未有的“在 低收入阶段进入老龄化”的道路。这无疑 会使得我国产生诸如人口结构比例失调, 社会问题矛盾加深,未来经济发展滞缓等 负面影响 。 于是,搜取、分析影响中国人口出生率 的各项因素,研究中国人口出生率对老龄 化社会形成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下一个十 分有意义的课题 。
众所周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 是中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人口 出生率的下降。然而,人口出生率下降不 会马上与人口老龄化联系在一起。他们之 间的影响有多大,是否涉及其他相关因素, 独生子女政策该不该继续实施,应进行何 种调整?诸多疑问一时难以感性评说,下 面我们将利用计量经济学作为分析工具, 通过事实数据来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
结论
(1)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人口结 构、教育水平和教育水平等都影响着人口 出生率的高低。但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某些因素的影响被削弱。根据逐步回 归法分析得出,经济发展水平和公民受教 育水平为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大l单位时,人口出 生率将降低0.731个单位。即是说随着经济 的发展,出生率将下降。 (3) 高中生高等教育入学率增大1单位时, 出生率将降低0.122个单位。说明随着我国 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人口 基数将会减少。
2、保留X1,引入X2,X2未通过t检验,AIC 和SC值均有所增加 。
3、去掉X2,引入X3,虽然模型拟合优度 有所提高,AIC和SC值均有所减小。但是 X3 的引入使得X1不能通过t检验,且经 济意义不合理 。
4、去掉X3,引入X5,模型拟合优度有所提 高,AIC和SC值均有所减小。但X1、X5均 未通过t检验 。
最终模型
最终模型为:Y=23.282-0.731X1-0.122X4, 说明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公民受 教育水平负相关 。
结论
在我国,由于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 衡,人们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研究人口出 生率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实际 意义。本文就1990-2009年全国的数据进行 了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到以下 结论。
R2=0.968 R2(调整)=0.957 F=84.79 AIC=2.07 SC=2.37 D.W.=1.14
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但是除X4 外,其他解释变量的t 检验均没有通过,可 t 认为存在多重共线性。
模型调整
分别对各变量做一元回归 Y=18.316-3.374X1 R2=0.6755 Y=-5.247+0.194X2 R2=0.1998 Y=38.033-2.054X3 R2=0.6745 Y=23.822-0.142X4 R2=0.9413 Y=34.522-46.766X5 R2=0.9279
研究课题
影响中国人口 出生率的因素
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中国,现在越来 越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 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比上 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 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 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
X2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利用它来反 映居民消费支出对出生率的影响 。 X3表示老年人口抚养比,指某一人口中老 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 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 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 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老年人口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15-65岁 劳动年龄人口×100% 。 X4表示高中生高等教育入学率,指普通高 校招生人数与普通高中毕业生之比,以此 反映教育水平对出生率的影响 。 X5表示基尼系数,以此反映贫富差距对出 生率的影响 。
谢谢! 谢谢!
结论
套用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看对了, 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 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 ,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 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模型的不足之处
(1)出生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里 只考虑了5个变量,容易引起异方差问题。 (2)模型使用了较为简单的多元线性方 程,拟合效果有限。 (3)模型的解释变量全部是实变量,没 有考虑计划生育政策等虚变量。也没有考 虑因生育高峰期变化带来的自回归问题。 (4)所选择的都是时间序列数据,在此 没有做相关的检验。
符号说明和假设
Y表示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在一 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出生人数与同 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出生率= 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 数)x1000‰ 。 )x1000‰ X1表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人均 GDP=年度GDP(亿元)/年末总人口(万人)。 利用这个指标可以表示人均收入对出生率的影响。 采用人均GDP而不是GDP主要是为了避免单纯用 GDP指标带来的时间序列问题 。
模型估计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 模型的函数形式设定为: Y=β0 +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ε 其中,βi(i:l,2 ……5)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误 差项,n=20表示样本个数,k=5。 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估计得:
Y=30.685+0.402X1+0.007X2-0.572X3-0.09X4-11.587X5 (5.62) (0.67) (0.3) (-1.53) (-3.87)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