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 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 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 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都是有利的。如表3.1所示, A国生产1Y的代价为2X,而如果到B国1X能换到2Y,因 此,对A国来说,明显从B国购买Y的代价更低,因此A 国应专门生产X然后换回Y,对B国来说则应生产Y换回 X。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模型中采用劳动价值论,商品的相对价值仅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
量。 在一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行业间自由流动。在国与国之间,
生产要素不流动。 生产成本不变,即当产量发生变化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变。 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给定的
斯密的思想对国际贸易,乃至整个经济学的发展都产生了 重大影响。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如果一国相 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或具有绝对优 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效率低(或具有绝 对劣势),那么,每一个国家都能通过专业化生产具有绝对 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与其他国家交换其具有绝对劣 势的产品而获得利益。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二)贸易基础
斯密认为,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有利条件因国家不同而不同, 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前提,因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 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 别国,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三)贸易模式
都要超过B国,A国只进口不出口,这种贸易无法持续。而1 美元兑换超过10元人民币时,则情况正好相反。 因此,两种货币的比价必然在2.5元人民币<1美元<10元人 民币之间。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二)从工资率角度观察比较优势
在X产品上,A国的生产率为0.5单位/小时,而B国为1单位/小时, B国生产率是A国的两倍;在Y产品上,A国的生产率为0.25单位/ 小时,B国为1.25单位/小时,B国生产率是A国的5倍。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反映在两种商品的平面上 就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一些特征
国国家家BB
PA PA
国家A
PB
·C
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显示对这个社会或国家产生同等满足的两
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更高的曲线代表了更大的满足,更低 的曲线代表更小的满足。社会无差异曲线向下倾倾斜并凸 向原点。作为有意义的曲线,它们之间必须是不相交的。
当B国和A国的工资率之比低于5,B国高生产率的优势要超过其 高工资的劣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依然具有比较优势,这是 发达国家可以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获利的重要原因。
当B国的工资率之比高于2(也即是两国在X产品的生产率之比), 那么A国生产率的劣势要低于其生产率的劣势,A国在X产品的生 产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这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与发达国家的贸 易中获利的重要原因。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五、比较优势理论的货币模型 (一)从汇率角度观察比较优势 假如,在A国为每小时工资为20元人民币,B国为10美元。
两国情况将如表3.3所示: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一)从汇率角度观察比较优势 当美元和人民币的比价在2.5元人民币<1美元<10元人民币
时,两国各进口一样商品出口另一样商品 当1美元兑换少于2.5元人民币时,A国在两种商品上的价格
第一节 重商主义学说
(二)奖出限入政策
重商主义者极力主张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通 过奖出限入政策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实现 贸易顺差。
(三)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 重商主义者主张实施鼓励国内工业发展的政策,通过
工业的发展增强出口能力,从而使国家保持贸易顺差。
第一节 重商主义学说
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优点:
第三ຫໍສະໝຸດ Baidu 比较优势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背景
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 了《谷物法》,该法一经颁布便导致英国粮价上涨, 地租猛增,这对地主阶级有利。粮价和地租的上涨使 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导致工业制成品成本上升, 出口竞争力下降,严重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绝对优势理论无法给予有力支持的情况下,英国产 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论证谷物自由贸易优越性的 理论。
第三,重商主义学说对国际贸易认识有根本性错误,认为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即一方所得必定是另一方所失。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18世纪末,重商主义制度下所建立起来的经济特权和 垄断制度已经暴露出效率低下和严重浪费等弊端,重 商主义提倡的极端保护主义使得新兴资产阶级很难从 海外获得生产所需的廉价原料,也不容易为其产品寻 找更大的海外市场,从根本上阻碍了对外贸易的扩大。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如表3.2所示的例子当中,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的效率都不如B 国,但是A国在生产X商品上的劣势更小一点生产时间只有B国的2 倍,而在Y商品上生产时间是B国的5倍,因此A国在生产X商品 上处于比较优势。相反,B国在生产Y商品上优势更大一点,因 此B国在生产Y商品上处于比较优势。A国应专门生产X,B国应 专门生产Y,然后进行交换,两国都会获益。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五)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科学性
首先,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 领域,第一次从生产角度阐述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其次,绝对优势理论首次明确肯定国际贸易可以为参与双 方带来经济利益,这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
第三,绝对优势理论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中已成熟了的要 求,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学说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第一节 重商主义学说
三、重商主义者的政策主张
(一)货币政策
早期重商主义的国家,通过颁布各种法令,规 定严厉的刑罚,禁止充当货币的金银输出。晚 期重商主义阶段,货币政策有所放宽,允许输 出适量货币,以期获得更多的货币。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四)贸易利益 开放前
A国生产25单位X,12.5单位Y,B国生产12.5单位X和 25单位Y。在封闭经济中,各国产品的生产量也是各国 的消费量,也即是其所得到或拥有的利益,两国拥有 的产品总量为37.5单位X和37.5单位Y。 开放后 A国可以生产50单位X,B国生产50单位Y。 交换条件1:1,最终两国的消费量(25单位X和25单位Y)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简介
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 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1817年,其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在此 著作中,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等理 论,极大地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二)贸易模式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三) 贸易利益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四、比较优势的例外 假如在上例中B国生产一个单位X需1个小时,一个单位Y需
2个小时,那么B国在生产两种商品上的效率都比A国高两倍, 我们无法在两优之中取其重,也无法在两劣之中取其轻。 因此,两个国家在两种商品上都不存在比较优势。同时, 因为在两种商品上两个国家的优劣程度一样,这两个国家 在没有贸易时两种商品的比价也相同,商人无法通过低买 高卖获取利益。那么,这两个国家将无法通过分工节约劳 动。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 1.比较优势理论只是静态的分析而不是动态的分析 2.比较成本理论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单一因素分析
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一)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在一定社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利用 的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限的。 生产可能性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 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经济学家介绍-亚当·斯密(1723-1790)
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 学家。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被尊为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 人。1776年,斯密出版了一部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 系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 论》)。在该著作中,他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 知识归结成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而贯穿这一体系的 基本思想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
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二、一国孤立状态下的均衡
。 两国自由贸易,运输成本为零。 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 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政府对于经济活动没有任
何干预。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
(一)贸易基础
李嘉图认为国家间应按照“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 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 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 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 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比较有 利(即有利程度较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较 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 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 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第一节 重商主义学说
历史局限性:
首先,重商主义学说包含着明显的错误,重商主义者把货 币与其他商品对立起来理解财富的概念,错误地认为货币 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程度的唯一尺度。
其次,重商主义学说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仅限于流通领 域,未深入到生产领域,无法揭示财富的真正来源,从而 得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对外贸易的目的就是从国外 取得货币的错误结论。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条件假设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大卫·李嘉图和斯密一样推崇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在带 来个人财富增加的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但他并非重复 斯密关于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的阐述,而是提 出了更加系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评论自由贸易与专业 化分工的必要性和规律。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 家生产所有产品都不具备绝对优势,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进 行。这个国家可以专业生产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即该 国家生产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用以出口,而进口其绝对 劣势较大的。
首先,重商主义学说对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次,重商主义学说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开始了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考察,指出了对外贸易能 使国家富足。
第三,晚期重商主义学说对货币的资本职能有了更深 层次的认识,推动了货币投资流通尤其是对外贸易的 发展。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及利益
(一)基本假设
存在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两国不同产品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劳动供给给定,且劳动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国家间不流动。 规模报酬不变。 市场完全竞争。 无运输成本和其他贸易障碍。
第四,绝对优势理论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够提 高劳动生产率和专业化分工能使资源得到有效率用的规律。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局限性 斯密的绝对优势论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最主要表现
在它只能解释部分国际贸易的发生,比如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些贸易。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 的国际贸易,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无法用绝 对优势理论来解释的。 。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六、比较优势理论简评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 首先,比较成本提出了各国可以普遍遵循的参与国际贸易
的标准。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从更广泛的意义揭示了国际分工、专
业化生产的必要性,清晰的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 来源。 第三,从历史上看,比较优势理论推动英国走向自由贸易 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模型中采用劳动价值论,商品的相对价值仅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
量。 在一国范围内,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行业间自由流动。在国与国之间,
生产要素不流动。 生产成本不变,即当产量发生变化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变。 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差异,但各国的技术水平都是给定的
斯密的思想对国际贸易,乃至整个经济学的发展都产生了 重大影响。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如果一国相 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或具有绝对优 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效率低(或具有绝 对劣势),那么,每一个国家都能通过专业化生产具有绝对 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与其他国家交换其具有绝对劣 势的产品而获得利益。
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二)贸易基础
斯密认为,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有利条件因国家不同而不同, 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前提,因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 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 别国,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三)贸易模式
都要超过B国,A国只进口不出口,这种贸易无法持续。而1 美元兑换超过10元人民币时,则情况正好相反。 因此,两种货币的比价必然在2.5元人民币<1美元<10元人 民币之间。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二)从工资率角度观察比较优势
在X产品上,A国的生产率为0.5单位/小时,而B国为1单位/小时, B国生产率是A国的两倍;在Y产品上,A国的生产率为0.25单位/ 小时,B国为1.25单位/小时,B国生产率是A国的5倍。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反映在两种商品的平面上 就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一些特征
国国家家BB
PA PA
国家A
PB
·C
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显示对这个社会或国家产生同等满足的两
种商品的各种组合。更高的曲线代表了更大的满足,更低 的曲线代表更小的满足。社会无差异曲线向下倾倾斜并凸 向原点。作为有意义的曲线,它们之间必须是不相交的。
当B国和A国的工资率之比低于5,B国高生产率的优势要超过其 高工资的劣势,B国在Y产品的生产上依然具有比较优势,这是 发达国家可以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获利的重要原因。
当B国的工资率之比高于2(也即是两国在X产品的生产率之比), 那么A国生产率的劣势要低于其生产率的劣势,A国在X产品的生 产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这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与发达国家的贸 易中获利的重要原因。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五、比较优势理论的货币模型 (一)从汇率角度观察比较优势 假如,在A国为每小时工资为20元人民币,B国为10美元。
两国情况将如表3.3所示: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一)从汇率角度观察比较优势 当美元和人民币的比价在2.5元人民币<1美元<10元人民币
时,两国各进口一样商品出口另一样商品 当1美元兑换少于2.5元人民币时,A国在两种商品上的价格
第一节 重商主义学说
(二)奖出限入政策
重商主义者极力主张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通 过奖出限入政策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实现 贸易顺差。
(三)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 重商主义者主张实施鼓励国内工业发展的政策,通过
工业的发展增强出口能力,从而使国家保持贸易顺差。
第一节 重商主义学说
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优点:
第三ຫໍສະໝຸດ Baidu 比较优势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背景
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 了《谷物法》,该法一经颁布便导致英国粮价上涨, 地租猛增,这对地主阶级有利。粮价和地租的上涨使 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导致工业制成品成本上升, 出口竞争力下降,严重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绝对优势理论无法给予有力支持的情况下,英国产 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论证谷物自由贸易优越性的 理论。
第三,重商主义学说对国际贸易认识有根本性错误,认为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即一方所得必定是另一方所失。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18世纪末,重商主义制度下所建立起来的经济特权和 垄断制度已经暴露出效率低下和严重浪费等弊端,重 商主义提倡的极端保护主义使得新兴资产阶级很难从 海外获得生产所需的廉价原料,也不容易为其产品寻 找更大的海外市场,从根本上阻碍了对外贸易的扩大。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如表3.2所示的例子当中,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的效率都不如B 国,但是A国在生产X商品上的劣势更小一点生产时间只有B国的2 倍,而在Y商品上生产时间是B国的5倍,因此A国在生产X商品 上处于比较优势。相反,B国在生产Y商品上优势更大一点,因 此B国在生产Y商品上处于比较优势。A国应专门生产X,B国应 专门生产Y,然后进行交换,两国都会获益。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五)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科学性
首先,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 领域,第一次从生产角度阐述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其次,绝对优势理论首次明确肯定国际贸易可以为参与双 方带来经济利益,这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
第三,绝对优势理论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中已成熟了的要 求,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学说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第一节 重商主义学说
三、重商主义者的政策主张
(一)货币政策
早期重商主义的国家,通过颁布各种法令,规 定严厉的刑罚,禁止充当货币的金银输出。晚 期重商主义阶段,货币政策有所放宽,允许输 出适量货币,以期获得更多的货币。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四)贸易利益 开放前
A国生产25单位X,12.5单位Y,B国生产12.5单位X和 25单位Y。在封闭经济中,各国产品的生产量也是各国 的消费量,也即是其所得到或拥有的利益,两国拥有 的产品总量为37.5单位X和37.5单位Y。 开放后 A国可以生产50单位X,B国生产50单位Y。 交换条件1:1,最终两国的消费量(25单位X和25单位Y)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简介
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 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1817年,其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在此 著作中,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等理 论,极大地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二)贸易模式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三) 贸易利益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四、比较优势的例外 假如在上例中B国生产一个单位X需1个小时,一个单位Y需
2个小时,那么B国在生产两种商品上的效率都比A国高两倍, 我们无法在两优之中取其重,也无法在两劣之中取其轻。 因此,两个国家在两种商品上都不存在比较优势。同时, 因为在两种商品上两个国家的优劣程度一样,这两个国家 在没有贸易时两种商品的比价也相同,商人无法通过低买 高卖获取利益。那么,这两个国家将无法通过分工节约劳 动。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 1.比较优势理论只是静态的分析而不是动态的分析 2.比较成本理论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单一因素分析
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一)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在一定社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利用 的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限的。 生产可能性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 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经济学家介绍-亚当·斯密(1723-1790)
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 学家。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被尊为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 人。1776年,斯密出版了一部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 系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 论》)。在该著作中,他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 知识归结成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而贯穿这一体系的 基本思想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
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二、一国孤立状态下的均衡
。 两国自由贸易,运输成本为零。 经济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 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政府对于经济活动没有任
何干预。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
(一)贸易基础
李嘉图认为国家间应按照“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 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 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 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 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比较有 利(即有利程度较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较 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 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 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第一节 重商主义学说
历史局限性:
首先,重商主义学说包含着明显的错误,重商主义者把货 币与其他商品对立起来理解财富的概念,错误地认为货币 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程度的唯一尺度。
其次,重商主义学说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仅限于流通领 域,未深入到生产领域,无法揭示财富的真正来源,从而 得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对外贸易的目的就是从国外 取得货币的错误结论。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条件假设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大卫·李嘉图和斯密一样推崇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在带 来个人财富增加的同时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但他并非重复 斯密关于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的阐述,而是提 出了更加系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评论自由贸易与专业 化分工的必要性和规律。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 家生产所有产品都不具备绝对优势,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进 行。这个国家可以专业生产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即该 国家生产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用以出口,而进口其绝对 劣势较大的。
首先,重商主义学说对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次,重商主义学说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开始了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考察,指出了对外贸易能 使国家富足。
第三,晚期重商主义学说对货币的资本职能有了更深 层次的认识,推动了货币投资流通尤其是对外贸易的 发展。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贸易基础、贸易模式及利益
(一)基本假设
存在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两国不同产品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劳动供给给定,且劳动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国家间不流动。 规模报酬不变。 市场完全竞争。 无运输成本和其他贸易障碍。
第四,绝对优势理论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够提 高劳动生产率和专业化分工能使资源得到有效率用的规律。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局限性 斯密的绝对优势论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最主要表现
在它只能解释部分国际贸易的发生,比如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些贸易。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 的国际贸易,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无法用绝 对优势理论来解释的。 。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
六、比较优势理论简评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贡献 首先,比较成本提出了各国可以普遍遵循的参与国际贸易
的标准。 其次,比较优势理论从更广泛的意义揭示了国际分工、专
业化生产的必要性,清晰的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 来源。 第三,从历史上看,比较优势理论推动英国走向自由贸易 起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