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食品工程原理 第9章(6) 浸出和萃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浸出和萃取

浸出和萃取是指加溶剂于混合物,利用溶剂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溶解度,从而使混合物得到完全或部分分离的过程。如果被处理的混合物为固体,则称为浸出或浸取;如

果被处理的混合物为液体,则称为液—液萃取或萃取。 分离的依据:组分的溶解度不同。 1 浸出

1.1 浸出理论

1.1.1 浸出体系组成的表示方法

浸出体系为三组分体系:①溶质A ;②溶剂S ;③惰性固体B 。 组成关系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图表示,如下图所示:

在三角形相图中:

①三个顶点分别表示三种纯组分(100%); ②三角形的任一边表示一个两组分混合物; ③三角形内的任一点表示一个三组分混合物;

④平行于任意一边的直线表示其所对顶角组分的一个恒定组成,如图中的JK 直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B 组分的组成为40%。 按以上规定,得图中M 点的组成为: x A = 0.30;x B = 0.40;x S = 0.30

1.1.2 浸出系统的平衡关系

浸出平衡:固体空隙中溶液的浓度等于固体周围溶液的浓度。 理论级:能够达到浸出平衡的浸出级(器)。 1.1.3 溢流与底流平衡关系的表达

溢流:浸出完成后,从浸出器顶部排出的均相溶液(清液); 组成:A+S 。

底流:从浸出器底部排出的残渣; 组成:B+A+S 。

在三角形相图上,溢流的组成点位于AS 边上(图中E 点);底流的组成位于BE 联线上(图中R 点)。

下列符号的意义:

(或y)-溢流中溶质A的组成;

y

A

(或x)-底流中溶质A的组成。

x

A

1.1.4 杠杆规则

表达组成与该点质量的关系。

对BME线段:

E

ME

R=(M为支点)

RM

M=(R为支点)

E

RM

RE

M=( E为支点)

R

RE

ME

对FMS线段:

F=(M为支点)

FM

MS

S

1.1.5 单级浸出过程的表示

一定量的原料F(含A,B)与一定量的纯溶剂S混合,物系点M位于SF连线上;其位臵由S/F决定;浸出平衡后,得溢流E和底流R。

基本物料关系:

F+S=M=R+E

平衡关系:

R=

RM

E

ME

上两式联立可解得R,E。

1.2 浸出速率

浸出过程由以下3个步骤组成: ①溶剂进入固体内,溶解溶质A ;

②溶解的溶质从固体内部扩散到固体表面;③溶质从固体表面扩散到外部溶液主体。

浸出速率U :单位时间、单位浸出表面浸出的溶质质量,即

τ

Ad dW

U =

一般,U 可用下式表示:

)(x x K Ad dW

U a -==τ

式中: A-固液接触面积,m 2;

x-溶液主体内溶质的浓度;

x a -固体表层溶质的浓度(溶质的溶解度); K-质量传送系数。

对间歇式浸出装臵,浸出液的总体积V 为定值,故有下列关系式: dW=Vdx

)(x x K Ad Vdx a -=∴τ

)(x x V

KA d dx a -=τ

积分上式

⎰⎰=-τ

τ0

0d V KA

x x dx x x a

得:

τV

KA x x x x Ln a a =--0

一般,物料经过破碎或切片后表面积增加,浸出速率增大。但应注意,物料如果

过度破

碎,往往会阻碍溶剂在罐内的流动,并导致一些杂质成分流入溶液中,反而造成分离困难。

1.3 浸出操作的流程 三种基本流程如下:

(1)简单接触法

为间歇式浸出操作。基本过程为:

混合、浸出→分离得溢流和底流。

如图(a)所示。

(2)错流多级接触法

数组简单接触法浸出装臵依序排列,原料从头贯穿至尾,而每级分别有溶剂的进出。如图(b)所示。

(3)逆流多级接触法

逆流多级接触法是将数个浸出装臵串联,原料和溶剂均是从头贯穿至尾,但流动方向相反。如图(c)所示。

(4)连续微分逆流接触法

连续微分逆流触法是指在浸出装臵内,物料

与溶剂互成逆向连续接触的浸出操作。

1.4 浸出操作计算

计算项目:①浸出所需的时间;②浸出器的大小;③溶剂用量;④浸出级数。

①浸出所需的时间决定于浸出的速率。

②浸出器的大小,通常也凭经验确定。

一般,V

料=75~80%V

③溶剂的用量由物料衡算式求出。

④浸出器的级数由操作条件和分离要求确定。

浸出效率:浸出所需的理论级数N与实际级数N

R

之比,即:

η=N/N

R

浸出级数的求取有代数计算方法和图解法两种。

(1)浸出级数的代数计算法

适用条件:恒底流。

恒底流:从每一个浸出器底部排出的底流量均相同。

在如图所示的N 级逆流系统中: F-原料流量,kg/h ;

L-底流中的溶液量kg/h ; S-溶剂流量kg/h ; V-溢流量kg/h , V=S 。

第i 级的溶质衡算式为: Vy i +Lx i =Vy i+1+Lx i-1

理论级,则 x i =y i (不计惰性固体)。 令a =V/L ,则上式变为: x i-1=(a+1)x i -ax i+1 对第2级:

x 1=(a+1)x 2-ax 3=…… 或

1111111+------=n n n n y a

a a x a a x (1)

对第1级, E ≠V ,对全系统进行物料衡算,

总物料:F+V=L+E+B (2) 溶质:Fx F +Vy S =Ey E +Lx N (3) 将(1)代入(3),并注意到y E =x 1,整理可得:

)1(111111a

a a a a x y a a a R N

W S

N

--+---+= 若y S =0(新鲜溶剂),则

a

a a R N

--+=11111 (4)

式中:

F

W F n Fx Lx Fx Lx R == 溶质损失率;

L E a =1

,L

V a = 。

N-理论级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