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专题学习提纲
2024年高考政治时政专题与热点考法第一辑专题1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背景材料】2024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
由习近平主席亲自倡议召开的这一文明盛会,汇合了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
大家共聚一堂,为推动亚洲文明发展,升华人类文明沟通互鉴集思广益、共谋将来。
在主旨演讲中,习主席提出了亚洲人民对美妙生活的三个期盼和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点主见。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集中反映了亚洲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深刻回答了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充分体现了中国立己达人、协和万邦的大国担当,对共创亚洲美妙将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极具重要指导意义,引发与会嘉宾持续不断的雷鸣般掌声。
国际舆论对此共鸣剧烈。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黄河、长江的广袤流域,恒河、印度河的肥沃平原,还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丰沛水系……各种文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成就了今日亚洲文明的多姿多彩,也为世界文明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壮美篇章。
“文明因多样而沟通,因沟通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历史规律。
让我们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推动不同文明在和而不同中共生共存、相得益彰、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沟通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共同创建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
【考点链接】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1.应对经济全球化。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亚洲各国人民要远离贫困、富足安康,各国要合力推动开放、包涵、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消退一些国家民众依旧面临的贫困落后,共同为孩子们创建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华蜜和快乐走进每一个家庭。
2.坚持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非常重要的阅历就是放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假如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丢失朝气活力。
时政知识点总结大全
时政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在政治方面的关系。
国际政治的核心是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竞争。
国际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组织等方面的问题。
1.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是国际政治中的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现实主义、理性主义、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等流派。
-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政治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竞争关系。
国际关系是一个安全游戏,国家的绝对安全是最重要的,国家行为是基于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 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理论主张国家行为是理性的、计算的,国际关系是一种合作博弈。
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是解决国际问题的关键。
- 文化主义文化主义理论认为国际政治并不完全是由国家利益所驱动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也是国际政治的核心。
-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国际政治是由国际社会的结构所决定的,国际关系的发展受制于国际体系的结构。
2. 国际安全国际安全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安全。
在国际政治中,战争、冲突、核武器、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问题是国际安全的主要关切。
3. 国际经济国际经济是国际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政治中的国际经济主要关切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全球化等。
在国际经济中,主要的国际组织有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
4.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参与者,它们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其宗旨是保持国际安全和发展国际合作。
二、国内政治国内政治是一个国家内部政治的系统和运行状态。
国内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1.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运作机制。
现代政治制度包括多党制、一党制、总统制、议会制、联邦制、中央集权制等。
2.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组织的形式和运行机制。
中国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
时政常识热点考点汇总
时政常识热点考点汇总时政热点是国内外近期突出的议题,它们来自社会不同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多个方面。
如何深入学习和理解时政热点,了解它们背后的社会现实,是很多考生都关心的问题。
下面,就有关时政常识热点考点汇总,将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时政热点,以及相关的考点。
一、经济热点1、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调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越来越注重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正从原来的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主要体现在对消费者市场的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完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创新能力等。
2、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宏大的改革方案,它的核心在于,改善城市空间结构,改善住房条件,拓展生态城市环境和增强公共服务,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并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减少农民自然居住在城市外部地带。
新型城镇化意味着,把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结合,实现城乡一体化,使城乡居民有机融合,共同参与城市化进程。
二、政治热点1、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它涉及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调整,国家政权的分权化、权力的分散,以及政治组织的综合配置。
最重要的是,政治体制改革将着力推动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使政府的执行、管理和执行权都有法律的约束,加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更好地促进公众的权利和利益,努力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一种有效的政治制度,它将政治权力授予实行民主制度的政党或者直接参与民主活动的人民,实现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有:多元参与、回归民意、社会公平、个人自由等。
民主政治的深层含义,是法治实现和政治民主化,确保尊重公民权利、自由平等,实现社会正义,充分发挥公民作用和无私贡献,最终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三、文化热点1、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变革中的重大事件,它源于全球文化变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反对封建伦理观念,反对封锁保守思想,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推动新的文化创造,促进社会进步,坚持民族自立,实践民主政治等。
高三高考时事政治及知识点
高三高考时事政治及知识点一、时事政治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
2022年,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来说,关注时事政治不仅有助于提高政治素养,更是备战高考政治科目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2022年的重点时事政治事件,结合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分析其对高考政治学科的影响及相关知识点。
二、国际政治格局变化1. 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博弈在2022年,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争论成为国际政治的热点。
一些国家强调国际合作与规则,而另一些国家则倾向于单边行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高考政治科目中,学生需要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掌握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概念,并能够分析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2. 地缘政治冲突地缘政治冲突在2022年依然频发,如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亚太地区的海洋争端等。
这些事件不仅关系到相关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也对全球政治稳定产生影响。
学生应关注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及其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原则的挑战。
三、国内政治发展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2年,中国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一进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国家治理效率和水平。
高考政治科目中,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掌握现代化治理的相关知识。
2. 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中国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学生应关注法治建设的新动态,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法治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四、经济社会发展1. 数字经济的崛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2年,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
学生应了解数字经济的概念、特征及其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和影响。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议题。
高考政治复习重大时政内容如何梳理
高考政治复习重大时政内容如何梳理时事政治是高考政治必考的重点,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政治复习重大时政内容如何梳理。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概述:2008年9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在太空行走,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2008年1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载人航天工程的生动实践,为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是凝聚强大力量的政治优势。
第三、自主创新是掌握民族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
第四、爱国主义是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概述: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地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
为抵御危机,世界各国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同时努力寻求国际合作。
高考政治复习指导:重大时政内容梳理由精品信息网整理!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于2008年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主要议题包括: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
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
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2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闭幕。
2500多名与会者就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会政要和商界领袖普遍强调了通过国际合作和国际协调来寻找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别致辞,全面阐述了中国对世界金融经济形势的看法和主张以及采取的政策举措。
复习提纲(时政热点)
二、如果涉及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则根据题目要求,选 择从宏观措施或个人(青少年)的角度去回答。 问:1.我国(我市)如何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宏观措施:①树立科学发展观; ②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采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④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问:2.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践行低碳生活? 个人(青少年):①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 动; 从②身边小事做起(可举例):打印纸使用两面,尽量选用 公共交通,短途出行可以自行车、步行代替;随手关灯,关 闭水龙头等。 ③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提高节约资源、保 护环境的自觉性; ④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 ⑤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1.问:结合所学,为维护洋主权,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①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增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资源 开发空间,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从深海走向太 空) ②发展海军等国防力量,维护海洋安全;(国虽大,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即加强国防建设。 ③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④利用联合国解决海域争端。
1.乌克兰地理位置:地处欧洲中心,是连接俄罗斯和西欧 的桥梁; 2.北约是那一时代的产物?冷战 3.欧盟的性质: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 济集团。 4.为缓和矛盾,避免冲突,联合国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联合国应在维护乌克兰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基础上,主 导各方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极力维护世界和平。 5.面对不断出现的动荡、不安局面,你认为我国应该要如 何应对? 我国应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水平,增强防范意识,积 极参与国际事务等。
1.中国拥有航母的意义: ①航母是一个国家军事、工业、科技水平与综合国力的象征,有利 于彰显中国作为大国的实力。 ②有利于中国能源安全和加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利益;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2024年中考政 治时事热点与知识点
2024年中考政治时事热点与知识点《2024 年中考政治时事热点与知识点》中考政治一直紧密联系时事热点,通过对时事的分析考查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下为大家梳理了 2024 年中考可能涉及的一些政治时事热点以及相关知识点。
一、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
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关知识点:1、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旨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中得到体现,如发展特色农业体现创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体现协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现绿色。
3、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
二、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如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量子通信的研究进展、人工智能的发展等。
相关知识点:1、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3、综合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国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推进绿色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相关知识点:1、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3、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四、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知识点: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政治校本课程——《时事政治》课程纲要
政治校本课程——《时事政治》课程纲要第一篇:政治校本课程——《时事政治》课程纲要《时事政治》课程纲要汉东中学政治组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并了解这些时事发生原因和其重要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或其他开放性的环境中,搜集,提取反映与所要研究的重大国内外时事相关的信息,并对之进行归类、分析,培养其综合归纳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其论证、辩驳等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功效目标通过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深刻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时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是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
它不仅能使学生透过这扇“窗口”了解国内外大事,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本课程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落实新课程计划的需要。
2、课程特点本课程学习时数相对较短,涉及面广,资料容易查找和获取,与政治学科有密切联系,所运用的教学设备少,与学习知识有着紧密联系,只要学生能关心和有兴趣,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课程的实效性本课程是高中政治学科的校本课程,课程的学习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或正在完成相关的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相关内容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获取信息、总结归纳、分析说明等能力,对于扩大其知识面,完善其认知结构,培养其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同时也为学生在将来的高中会考和高考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实施意见1、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时事。
国际国内时事中,以国内为主;各个重大时事中,以政治、经济、热点问题为主。
2、课程开设要求本课程在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要求关心时事、对时事感兴趣的学生均可参与。
政治校本课程——《时事政治》学习大纲
政治校本课程——《时事政治》学习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中学生开设的一门时事政治课程,旨在通过研究时事政治知识,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意识。
本大纲将介绍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研究要求,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时事政治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其政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社会、国家和国际大事的关注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批判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政治基础知识:介绍政治的定义、形式和基本原则;- 国际时事:研究和探讨当前国际热点和重要政治事件;- 国内时事:了解国内各类政治事件、改革和发展;- 政治辩论:培养学生的辩论技巧和思辨能力;- 政治参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政治参与开始,培养公民意识。
研究要求-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活动,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思辨能力;- 学生应定期阅读与时事政治相关的新闻报道和专业文章;- 学生应保持对国内外时事的关注,了解并分析其中的政治因素;- 学生应与同学合作开展政治项目或研究,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式-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主动发言、辩论能力等;- 作业和考试:根据课程要求完成书面作业和考试,考察对研究内容的掌握程度;- 项目成果:根据团队合作项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表现。
参考资料- 《时事政治导读》李晓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时事政治与国际关系》张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上内容为《时事政治》学习大纲的简要介绍,希望能通过本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参与能力。
八年级期末时事政治复习提纲
八年级期末时事政治复习提纲【政治方面】1、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报告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青年成才提出五点希望: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
2012年5月4日,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4、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10月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会议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5、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发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出台,标志着国家正式将云南桥头堡建设列为国家战略。
6、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于2011年7月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7、2011年7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8、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
9、2011年12月26日,厦门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
10、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于2012年1月14日下午4时结束。
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吴敦义获胜。
11、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
会议决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12、3月25日,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行政长官。
【经济方面】1、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3.6%,增幅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
预计2011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仍将增长10%以上,延续了连续多年较快增长的好势头。
2、201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1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5.4%。
中考时政专题复习重点
01 时政专题考前复习重点专题一:法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实施表明了什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立法权;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科学立法。
2.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为什么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努力做到科学立法;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等等。
3.说明“我国出台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意义。
有利于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与责任感;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促进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平,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4.春节电影《第二十条》热映。
“第二十条”的背后是社会进步、法治进步,体现人民对道德的更高追求。
将道德融入刑事法律,有助于更好地在法律条文中落实刑事法律的目的和价值,同刑事犯罪展开斗争。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再是口号。
(1)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角度,谈谈如何使“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再是口号?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国家要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将道德融入刑事法律,以更好地在法律条文中落实刑事法律的目的和价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社会引领正当防卫理念的价值。
有助于激励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助于公民感受法治的进步和法治的力量;有助于伸张正义,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正义的氛围;有助于捍卫法律的尊严;等。
专题二:“一带一路”1.结合材料,阐述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担当。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和难题,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023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及其知识点大全
2023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及其知识点大全2022高考政治时政热点1、中国建党—周年(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2、神州十二、十三号载人飞船再次升太空3、2023年东京奥运会4、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5、2023年诺贝尔奖6、教育“双减”政策7、袁隆平先生的成就与精神8、共同富裕的规划9、《长津湖》《功勋》……2、重大时政热点事件(国内)1.10月1日,为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作视频致辞。
2.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
3.10月1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超6300万人次。
北京、杭州、广州等多地火车站迎来今年最大客流。
4.国务院安委会、应急管理部1日部署国庆假期安全防范工作,要求密切关注雨水情发展变化,出现紧急情况坚决果断关闭景区景点。
5.10月1日是第13届中国航展首个公众日,也恰逢国庆。
中国空军两支飞行表演队在珠海上空拉出红、黄、蓝三色彩烟,向祖国致敬。
6.商务部消息,今年前8个月,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2716.6亿元,同比增长9.4%。
7.教育部近日回应“第一学历”问题表示,“学历”通常指的是最高或最后的学历,没有使用“第一学历”概念。
8.10月4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30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621列。
9.截至4日晚,2023国庆档新片总票房(含预售)破26亿,电影《长津湖》总票房破18亿。
10.海关总署消息,今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
11.10月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50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744列。
12.国家统计局等发布公报显示,去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政治常识与时事热点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
政治常识与时事热点高中三年精要复习提纲一、政治常识1. 国家与政府的概念及区别- 国家是一个独立的、统一的、有人民和领土的政治组织。
- 政府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和行使国家权力。
2. 国家的组成要素- 国土:国家的领土和领海。
- 人民: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主体。
- 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外事务的权力。
- 法治:国家行使权力的依据和限制。
3. 国家的根本任务-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 促进人民的福祉和发展。
4.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 政治体制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的形式和性质。
5. 国家的三权分立- 立法权: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 行政权:管理国家事务和实施法律的权力,由国务院行使。
- 司法权:审理和判决案件的权力,由人民法院行使。
二、时事热点1. 新冠疫情与全球合作-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产生了巨大冲击,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 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 各国应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
3. 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 各国应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 社会治理与公平正义- 社会治理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 各国应加强社会治理,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 各国应加强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总结:政治常识和时事热点是高中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以及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和全球挑战。
中考政治时事复习提纲
2007届中考政治时事复习提纲第一分册:1. 6月6日,国务院通过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式宣布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2. 6月10日,我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首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3. 7月11日,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特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沉睡13年的男子110米栏世界记录;4. 7月8日,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维尔纽斯开幕;与会者呼吁国际社会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采取共同行动;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了保护遗产的4个理念,即信誉和信用、保护、能力建设及宣传和传播;第二分册:5. 8月29日,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三部门表示,把信息产业列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突破口;6. 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之列,从而使太阳系行星数目降为8颗;7.9月23日,广州举行了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专家咨询会;报告令人关注的一点,是提出广州将实现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从“拓展”到“优化与提升”;报告提出,2010年到2020年,广州的城市性质进一步定位:国际城市、中国南方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生态城市;再次明确了广州国际化的发展目标;提出2010年到2020年城市规划目标:“建设健康安全、人人享有的新广州——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文化昌盛、风貌独特;”第三分册:8.10月8日至11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16届中央委员会第6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的决定,决定党的17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9、10月27日,三峡水库成功实现156米储水目标;储水目标的实现,以为着三峡工程由围堰发电期转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等功能开始全面发挥;10、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地决定,将死刑案件的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这是20年来我国对最严厉的刑罚死刑所作的最重大改革;11、12月1日至15日,第15届亚洲运动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本届亚运会公设39个大项,424个小项,共有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多名运动员,是历史上设项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盛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取得165枚金牌88枚银牌63枚铜牌,获得金牌数和奖牌数的第一的好成绩,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体育强国;12、12月4日讯,今天是“五五”法规划实施后的第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中宣部等部委再北京举行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座谈会上说,法制宣传教育要重点做好4项工作:一要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二要突出宣传维护稳定的法律,法规;三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四要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法治;13、10月13日,第六十一届联合国大会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因此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8任秘书长和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第四分册:14、11月24日,2006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范珠江旅游推介大会在广州举行开幕式;活动期间,全省各地举办了以“活力广东,欢乐祥和”为主题的系列精彩旅游文化活动和内容多样的招商推介活动,展示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髓,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进一步提升了广东旅游的品牌和形象,有力促进了广东于泛珠江三角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交流于合作;15、广东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预计2006年全省GDP增长14%,达到25800元;源于广东财政总收入增长%,达到5100元;节能降耗和资源环境保护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仅为全国平均值65%的基础,2006年再次下降3%;主要污染物化学须氧量加1亿元GDP所需建设用地,由2002年的35公顷减少到2006年的12公顷左右,下降65%以上;这表明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广东经济发展正在向高增长,高效益,低投入,低耗能,低污染的“两高三低”节约性增长方式转变;16、广州如火如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06年3月5日,广州首本市民礼仪手册首发,穿衣吃饭礼仪放在首位;11月16日,2006年羊城书展开幕,广州决定连续10年每年12月定为“全民阅读日”;11月22日,广州市召开2004——2005年度精神文明建设总结表彰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力争2008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2006年11月,“友爱在车厢”活动在广州开展20年,成为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中最有光彩的品牌之一;17、广州亚运会进入倒计时;2006年10月25日,多哈亚运火炬广州全城传递;广州正式启动亚运村建设,这标志着广州新称建设起步;11月26日,以“五羊圣火”作为核心设计理念,融合了亚洲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岭南文化元素的2010年亚运会会徽,终于来到世人面前;12月15日,15第15届亚运会在卡塔尔多哈闭幕,广州亚组委副主任,广州市市长张广宁接过亚奥理会会旗,2010年亚运会正式进入广州时间;18、12月12日,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强调,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19、2007年1月2日讯,2007年我国宏观调控将呈现“稳政策,调结构”的新特点,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总体稳定的同事,将把更大的力气用于结构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月29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政治时事重点与热点
重点与热点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统领与指导备考(一)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开放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新时期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二)党中央关于学习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党中央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是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教育部门要积极做好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三)十七大精神进入2011年试题的预测1.直接进入形势与政策试题,是这一课目试题的主要内容。
2.直接和间接进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
3.间接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试题。
所谓间接进入是指部分试题要体现十七大的新思想、新精神,而直接进入是指部分试题考查的就是十七大的新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1年最有可能考的分析题是以十七大的新思想为指导,或为十七大的新思想提供哲学依据。
理论重点是:(1)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相结合;(2)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三者的结合。
(一)唯物辩证法1.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2.质量互变规律。
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3.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学说。
(l)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用以分析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1年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提纲)
2011年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提纲)-泗水注:此内容繁琐,请参照使用。
专题回眸深圳三十周年改革开放显神威背景材料:1.201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30岁的生日。
这座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缩影城市,曾经是中国人对发展、富裕、先进等一系列抽象名词最具体的诠释。
对于一个人,三十岁是而立之年,精力充沛;对于一个城市,30年同样是关键之年。
30年来,从深圳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到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从珠海率先在全国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百万元大奖,到在全国成立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从汕头率先制定出台我国首部个人独资企业条例,到率先在全国改革居民住房分配制度……特区在敢闯敢试的过程中每往前走一步,都是一次深刻的革命。
据统计,仅深圳特区30年来就创造了300多个“全国第一”。
深圳已经成为了特区的一个排头兵。
2.2010年9月6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建设成就。
胡锦涛肯定了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理念,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表示,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
胡锦涛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
3.30年弹指一挥间,而立之年的深圳,是总结也是出发的时刻。
面对新的机遇,深圳已开始迈出走向智慧城市的新步伐。
科技的智慧城市这是条崭新的发展之路,起步首先指向的是“智能城市”的目标。
深圳市《关于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深圳优势,加快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
重要时事政治知识
重要时事政治知识把握重要的时事知识点,轻松迎接考试吧。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重要时事政治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重要时事政治知识(一)1、12月23日下午,随着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拉闸通电,青海省无电人口通电工程全部竣工投运,这意味着全国最后9614户、3.98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彻底解决,也为全国无电人口通电三年行动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2015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向好势头,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比上年增长2.4%,实现“十二连增”;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第六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9∶1以下。
3、阎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12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刘云山看望报告团成员,他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深入贯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阎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坚定信仰、植根生活、崇德修身,走好正确的人生之路、艺术之路,做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文艺工作者。
4、2015年我国有望再减少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十二五”期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1.66亿人,减少到今年年底的6000万人左右,总共减少1亿人。
5、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2014年1月开始,中央组织部把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
各地各单位“三超两乱”现象得到遏制,超配干部数量大幅下降,按职数配备干部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截至目前,全国超配的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已经消化32041名,3年整治任务已完成79.85%。
6、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
哈尔滨新区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
哈尔滨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科技和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生态环境优良,对俄合作历史悠久,战略地位重要。
重要时事政治知识(二)1、国家主席12月23日下午在中南海瀛台会见了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强调,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政热点专题学习一、关注利比亚撤侨行动【文字背景材料】背景一:利比亚有约500个部落,其中的三大部落是瓦尔法拉、阿祖维、卡达法,这三个部落的人口在总人口(642万)中约占三分之一。
卡达法部落的领导人卡扎菲在过去42年里一直保持部落之间的力量均衡,并不断肃清政敌,维护铁腕政权。
利比亚此次爆发的示威原本是反对卡扎菲长期执政和独裁统治,并呼吁释放被卡扎菲逮捕的政治犯的民主化示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示威演变成了部落之间的矛盾。
和埃及、巴林等国的反政府示威不同,2011年2月21日,卡扎菲政府出动迫击炮、战斗机对示威群众进行了血腥镇压,进而导致这次利比亚骚乱。
背景二:从2011年2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决定成立应急指挥部以来,这里的灯光总是亮到天明。
各方面信息在这里汇总。
在利人员的安全是否得到保障?受伤人员能否得到及时救治?撤离人员有没有足够的食品衣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无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密切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慰问,通过海上、陆地、空中等各种渠道不断转达到在利比亚被困人员中间,给他们以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安全有序展开撤离行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内各部门、军队、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和中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10分,我国政府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已经全部撤出,共计35860人。
撤离我国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已取得阶段性胜利。
背景三:在危难突发之际,一个国家有没有“国家行动”,直接关系着国家在公民心中的分量。
一个国家的“国家反应”,则直接检验着公民在国家心中的分量。
背景四:当数十万各种肤色的撤离人群不分昼夜地涌向利比亚和埃及两国边境口岸时,中国驻外使馆人员在运送自己同胞的汽车前徒步而行,冒着风险为车队开路。
当几千名中国同胞将要临时撤到仅有几百名华人的地中海岛国马耳他时,中国马耳他文化中心、中医中心、孔子学院的教师、留学生、中资机构工作人员等全部动员起来,全力做好接待工作。
当同胞遇袭遭劫的时候,在利比亚中资公司的员工们相互救援,共渡难关。
接到使馆分批撤离的通知后,当地中资机构首先安排妇孺伤患走最短、最安全的撤离路线,大部分青壮年员工把较为艰险的道路留给自己,而走在最后的是机构负责人。
无论是救援者还是被困者,在危险面前,许许多多普通人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设问:从利比亚撤侨行动中可以看出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利比亚发生骚乱后,党和国家竭尽全力保护和撤离在利比亚受困人员充分体现了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生存权、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我国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的表现及所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过程中,无论是使馆的工作人员、在利比亚等国家工作的中国教师与留学生、还是中资公司的员工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足以说明他们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4.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国举国家之力来帮助受困的中国侨民撤离回国就说明了这一道理。
5.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其基本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国作出的反应和行动充分体现出我国政府切实实施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其它合法权益的职能。
6.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
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国政府的反应和行动充分体现了上述道理。
7.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公信力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从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中任何政府都无可比拟的权威。
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在这次利比亚救援撤离行动中,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慰问,通过海上、陆地、空中等各种渠道不断转达到在利比亚被困人员中间,给他们以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安全有序展开撤离行动。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
9.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从近些年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到此次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大撤离,世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实践,发现了增强凝聚力的引擎。
10.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践证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大政治优势,它使各族人民各得其所、和衷共济,向世人展示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而利比亚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则恰恰相反,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
11.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在这次利比亚撤离活动中,我国政府表现出来的反应和行动就是行使管辖权的表现。
1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发生在利比亚的这次骚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13.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
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们就可以感觉到祖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二、“廋肉精”缘何十年难禁?文字背景材料•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2011年3月15日央视报道河南孟州市等地养猪场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而这些猪却顺利地通过了多个政府部门的监管,顺利进入市场,甚至进入著名肉食品企业双汇公司旗下的济源双汇食品公司。
该报道刊发后,食品质量安全再一次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食品质量安全可以说是一个老话题,国家尽管为此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政策文件,也处分了一些有关人员。
但是假冒伪劣商品仍日益横行,有日益蔓延和扩大的趋势,作为民生中国必须首先让人民吃着放心。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频繁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折射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置人民生民于不顾。
据报道,河南省孟州市、济源等地的“瘦肉精”犹如一记重拳,击中了全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曝光后双汇销售几近停滞,10天来双汇销售已经损失10亿元,然而“瘦肉精”事件对于双汇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
从哲学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考察考生对哲学原理掌握熟练程度以及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主要知识点:物质和意识关系、联系、矛盾、质变和量变关系、价值观、人民群众等有关知识。
参考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和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企业在经营中要牢固树立起食品安全至上的理念,树立加责任和法律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把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才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国家的形象。
3.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矛盾,任何矛盾都会包含着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认识事物药主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开始部分养殖场使用瘦肉精这只是次要方面,进而成为行业常规,次要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进而导致整个行业产品不合格,双汇名声一落千丈。
4.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可以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但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又会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
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地方经济”为借口,置国家的政策于不顾,置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最终酿成一个又一个悲剧。
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因此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河南省孟州市、济源等地的“瘦肉精”犹如一记重拳,击中了全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曝光后双汇销售几近停滞,10天来双汇销售已经损失10亿元,然而“瘦肉精”事件对于双汇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充分体现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6.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食品安全事故尽管国家制定和出台很多文件、法律法规仍然屡禁不止,说明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漫长的路要走,但我们要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7.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我们一定要注重量的积累。
双汇集团目前销售几近停滞,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是由一开始没有注意抓源头检验,对生产环节监管不力,日积月累最后导致到被曝光,销售几近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