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诈骗罪的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信用卡风险 开题报告

研究信用卡风险开题报告研究信用卡风险开题报告一、引言信用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方式和消费能力。
然而,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和使用频率的增加,信用卡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信用卡风险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以提供更全面的理解和应对策略。
二、信用卡风险的形成原因1.技术风险随着科技的进步,信用卡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也面临着挑战。
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技术风险使得信用卡信息容易被盗取和滥用。
2.消费行为风险信用卡的便捷性和消费能力往往导致人们过度消费和债务累积,从而增加了信用卡违约和逾期还款的风险。
3.经济环境风险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会对个人和企业的还款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增加了信用卡违约的概率。
三、信用卡风险的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个人的收入水平、职业稳定性、消费习惯等因素都会对信用卡风险产生影响。
收入不稳定、高风险职业和不良消费习惯会增加个人信用卡风险。
2.信用卡产品因素不同信用卡产品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政策规定也会对信用卡风险产生影响。
例如,信用额度、利率、还款期限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持卡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3.市场环境因素市场竞争、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因素也会对信用卡风险产生影响。
市场竞争激烈和金融政策宽松可能导致信用卡发行量增加,进而增加了信用卡风险。
四、信用卡风险的预防措施1.加强技术安全措施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信用卡支付系统的安全性保护,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防范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2.加强消费者教育通过开展信用卡知识普及和消费者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信用卡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引导消费者理性使用信用卡。
3.完善信用评估体系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估体系,通过评估个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控制信用卡额度和利率,降低信用卡违约风险。
4.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信用卡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信用卡诈骗和滥用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诈骗罪的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诈骗罪的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当前社会中,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身心受创和经济损失。
因此,针对此类犯罪行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诈骗罪作为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对其了解并加以防范更显必要。
本文拟通过研究诈骗罪行为的相关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防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选题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诈骗罪的概念、成立要件、量刑标准、危害后果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其法律性质、社会影响和预防措施,以期为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提供一定的法律参考和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三、选题内容和方法1.研究诈骗罪的定义、成立要件和构成要件,探讨其特点、分类和相关法律规定;2.对诈骗罪案件的刑事司法程序和量刑标准进行分析,剖析其法律性质和社会影响;3.对诈骗罪的相关危害后果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影响;4.通过案例分析和现状调研,探究预防和打击诈骗罪行为的有效措施和建议;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诈骗罪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
四、论文结构和进度安排本文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
介绍诈骗罪行为的现状和危害,阐述选题的研究意义、目的、价值和方法,并对本文的结构和进度进行概述。
第二部分:论文主体。
具体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诈骗罪的定义、成立要件和构成要件。
全面阐述诈骗罪的概念、特点和分类,重点分析其成立要件和构成要件,并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解读和说明。
第二章:诈骗罪的刑事司法程序和量刑标准。
从刑事司法程序和量刑标准两个方面探讨诈骗罪的法律性质和社会影响,并对刑罚的适用标准和原则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诈骗罪的危害后果和防范措施。
首先对诈骗罪的危害后果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介绍预防和打击诈骗罪行为的有效措施和建议,旨在提高公众的警惕性和防范能力。
第三部分:总结与展望。
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进行总结,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信用卡诈骗罪研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信用卡诈骗罪研究信用卡诈骗罪研究在当今社会中,信用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
然而,信用卡的广泛应用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信用卡诈骗罪因此也日益猖獗。
本文旨在对信用卡诈骗罪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相关法律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以保护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一、信用卡诈骗罪的定义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未经持卡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以其他方式获取信用卡信息,非法获得或使用信用卡资金,并实施欺诈行为的犯罪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要特点包括:获取信用卡信息的手段多样,欺诈行为狡猾隐蔽,甚至采用跨国作案等。
二、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要想成立信用卡诈骗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构成要件:一是非法占有为目的;二是未经持卡人同意;三是使用、制造、买卖、提供信用卡信息或非法获得、使用信用卡资金,并实施欺诈行为。
三、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律责任信用卡诈骗罪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对此法律对信用卡诈骗罪也给予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信用卡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依法可处以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有期徒刑等一系列刑罚。
四、信用卡诈骗罪的预防与打击信用卡诈骗罪的预防与打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大对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严惩犯罪分子,给予受害人更多的法律保护。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信用卡信息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和风险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和阻止信用卡诈骗行为。
个人在使用信用卡时应提高警惕,加强自身信息安全保护,合理使用信用卡并妥善保管信用卡信息。
五、国际合作与司法协助由于信用卡诈骗罪常常涉及跨国犯罪作案,因此,国际合作与司法协助对于打击信用卡诈骗罪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打击信用卡诈骗罪的国际法律体系,共享相关信息和情报,并加强司法协助,加大对跨国信用卡诈骗团伙的追捕和打击力度。
六、信用卡诈骗罪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用卡诈骗罪的手段也在不断演变。
2020信用卡诈骗罪的论文开题报告(推荐5篇)

2020信用卡诈骗罪的论文开题报告(推荐5篇)第一篇:2020信用卡诈骗罪的论文开题报告2020信用卡诈骗罪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用卡诈骗罪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题意义背景:近年来,随着信用卡产业的快速发展,信用卡诈骗呈现高发、多发态势,成为当前金融犯罪中最突出、最严重的问题,不仅严重侵犯了银行信用卡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而且还是产生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诱因。
面对这种境况,作为一名法律人,从自己专业角度来分析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甚为必要,以尽应有的社会责任。
意义: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中新提出的一条罪名,目的在于有效预防和打击金融类诈骗。
随着信用卡产业的高速增长,各类银行卡犯罪也日趋严重,但由于信用卡诈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各个犯罪环节上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在具体适用刑法时存在一定困难,不能一概定为罪与非罪。
而通过对于信用卡诈骗罪的研究,可以填补我国在金融类犯罪领域的空白之处,为我国相关立法提供强大的理论基础。
通过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司法实践活动在金融类犯罪领域的有效开展,为司法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保障。
只有司法机关和金融主管部门对这一犯罪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和司法认定,才能更加有效地打击信用卡金融犯罪行为,有效地预防信用卡诈骗的发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1)中国政法大学,梁华仁教授,郭亚教授2004年在《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通过对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中有关具体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几点观点,如: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两位教授认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是一复合行为,由盗窃行为和使用行为组成。
盗窃只是为取得财产提供了可能,使用才是占有财产的关键,使用行为符合冒用他人信用卡的特征,故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信用卡诈骗犯罪及其对策 - 论文

信用卡诈骗犯罪及其对策- 论文关键字:使用银行规定行为信用卡诈骗发卡持卡人特约商户(一)信用卡诈骗犯罪问题信用卡自1950年由美国人富兰克林·麦克创建的大莱公司开创以来便在全球引发了一场足以影响人类货币历史进程的变革,产生了推动金融业各项业务开展的良好效应。
信用卡是当今世界广泛流行的一种先进的新型支付手段和消费信贷结算工具,是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发给用户(包括个人和单位)用于购买商品、取得服务或提取现金的信用凭证。
以此凭证持卡人就可以在暂不支付现金的情况下得到某些商品或服务,进行消费活动,在以后一定时间内再补足所欠款项。
信用卡因其具有快捷便利等优点而被广泛地采用,然而由于信用卡业务是以持卡人的个人信用为基础,因而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信用卡运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给银行或特约商户及信用卡持卡人造成经济损失。
信用卡在我国出现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信用卡诈骗活动却不少。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信用卡诈骗的案件在1994年达到近万起,造成银行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犯罪分子的非法获利数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类犯罪不仅侵犯了银行、特约商户及信用卡持有人的合法利益,而且还严重地扰乱了金融秩序,因此《刑法》规定对这类犯罪行为应予以严惩。
根据《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其特征是: 1.犯罪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即已满16周岁具有辨认和控制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2.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物所有权。
3.客观方面表现为信用卡诈骗行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行为。
即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进行消费购物提取现金等行为;(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行为。
即使用已超过有效使用期限的信用卡或使用已挂失而无效的信用卡等行为;(3)冒用他人信用卡,即非持卡人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骗取财物的行为;(4)恶意透支。
信用卡诈骗论文:信用卡诈骗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信用卡诈骗论文:信用卡诈骗犯罪相关问题研究信用卡诈骗论文:信用卡诈骗犯罪相关问题研究【中文摘要】行为人采取盗窃、抢劫、诈骗、抢夺、侵占(捡拾、保管)、抵押、借用等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后加以使用,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及银行金融管理秩序,该如何适用法律进行定罪处罚,引起许多的争议很大。
司法实践中针对上述行为,有的按照获取信用卡的手段分别认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基层法官培训教材”中,以最高人民法院观点集成出书立说,对诈骗、抢夺、抢劫等手段获取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照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原理定罪处罚,分别认定为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侵占罪、抢劫罪等。
有的全部以盗窃罪定罪,如张明楷教授在《刑法学》、《诈骗罪和金融诈骗罪研究》等著作中指出,在自动提款机上使用上述行为获取到信用卡的,符合盗窃罪的构造,理所应当成立盗窃罪,因为机器不能被骗;有的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因为不管如何取得信用卡,使用行为就是信用卡诈骗罪当中的冒用行为。
本人从事刑事检察工作多年,接触和办理了大量的信用卡诈骗案件,对此有着强烈的感性认知,现拟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和视野,揭示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性质、借用他人信用卡透支的性质等争议较大的问题,开展思考和研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倾向性观点。
我认为无论占有他人信用卡过程是否合法,只要违背了合法持卡人的意志,无权、越权、擅权使用他人信用卡,都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行为。
因此通过捡拾、保管、抵押等合法方式取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以及通过诈骗、抢夺、盗窃、抢劫等犯罪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符合冒用信用卡的诈骗犯罪。
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作出盗窃罪的规定是错误的;借用他人信用卡透支后未不归还的,不当然构成冒用信用卡诈骗,当然不构成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同时不应忽视持卡人的恶意透支的责任。
【英文摘要】There are greatly different controversy for how to apply the law of the Criminal Law that Perpetrator get another credit card to be used and overdraft by theft, robbery, fraud,plunder, invasion and occupation (pick up or storage), mortgage, loan and other means and violate financial ownership and infringement of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order. In response to these acts of judicial practice, some identification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ans to obtain the credit card. for example, the Supreme Court consid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nvicted and punished that it were identified as theft, fraud, crime of plunder, embezzlement, robbery and so on by fraud, plunder, robbery and other means to obtain and use credit card. Some identification were convictions for theft , such as Professor Zhang Mingkai in the “Criminal Law” and “fraud and financial fraud research” ,he consider that use the ATM to get credit card, this behavior were identified theft because the machine can not be deceived. Some consider it were identified as credit card fraud conviction, because no matter how to obtain credit cards, the behavior of using credit card is among the fraudulent behavior.I have engaged in criminal prosecutions for many years, I have strong emotional awareness for credit card fraud. No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dicial practice , I put forward the tendency ideas to solve these controversial issues that conclude the behavior that use of stolen credit cards or borrow other people’s credit card to overdraft. I think as long as the violation of the legitimate cardholder’s will to process credit card regardless of the legality of possession of others, credit cards are all acts of impersonation. Therefore, through pick up, storage, and other legal way to obtain mortgage credit card, through fraud, robbery, theft and other criminal means to obtain and use another credit card, in line with fraudulent use of credit card. Borrow other people’s credit card ov erdraft after refusing to return, it does not line with the fraudulent use of credit card fraud,also does not constitute malicious overdraft credit card fraud, meanwhile we should not ignor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ardholder’s credit card fraud.【关键词】信用卡诈骗问题研究【英文关键词】Credit Card Fraud Problems Research。
信用证欺诈及其救济的开题报告

信用证欺诈及其救济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重要支付工具,其具有保障卖方和买方利益的功能,是国际贸易中的安全交易环节。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因此信用证欺诈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信用证欺诈对中小企业具有严重的影响,影响企业的经营和信誉,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
因此,对于信用证欺诈进行研究,探讨其救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首先探讨信用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一步探究信用证欺诈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理,调查和分析信用证欺诈的案例。
其次,结合国际贸易中交易方的法律关系,研究信用证欺诈的法律责任和法律救济。
最后,对比国际惯例和国内法律法规,提出完善信用证欺诈救济体系的建议。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意义,全面了解信用证欺诈的表现形式和危害。
同时,可以掌握信用证欺诈的法律责任和救济方式,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规避信用证欺诈的风险。
此外,本文还将为国内立法和制定相关规则提出建议,完善信用证欺诈的救济体系。
四、参考文献1. 马晓琪. 信用证交易国际商法研究[D]. 厦门大学, 2013.2. 莫涛. 论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欺诈及其法律救济[D].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5.3. 刘淑芬, 蒋彦舜. 论我国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性及其对策[J]. 民商法视野, 2018, (01): 126-127.4. 管瑞蕾. 欺诈责任及救济体系——以信用证为例[J]. 四川商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9, (02): 36-40.。
网络信用卡诈骗罪的疑难问题研究-开题

网络信用卡诈骗罪的疑难问题研究提纲选题的根据:1)说明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1.选题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卡业务在我国蓬勃兴起,它不仅是银行与储户间的信用凭证,更是一种为使用者带来便捷、高效的新型消费凭证。
但同时,随之而来的信用卡诈骗犯罪也在近年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与传统信用卡相比,在目前电子商务日益发展的大环境下,信用卡承载了更多信息,其用途也更加多样化,新形式的信用卡犯罪也呈现出“网络钓鱼”、非法获取并使用持卡人信息、仿冒他人进行虚假网络交易、网上使用信用卡后拒付等新手段。
近年来,利用可网上支付信用卡实施网络信用卡犯罪的案件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
当前,我国银行卡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自1985年6月中国银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中银卡以来,我国的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超过18亿张,境内联网商户达到118万户,联网POS机达到185万台,联网ATM机近16万台。
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的恶性发展,势必对我国不断发展的信用卡业务造成负面影响,最终也会危害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面对信用卡诈骗罪出现的新情况,我国刑法的规定稍显滞后,第196条有关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并不能涵括此类新出现的犯罪形式,法律适用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学者主张在原有基础上对法条进行完善而不是另设一新罪名。
因为刑法上的信用卡概念可以完全不同于商事法律。
后者是指具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凭证,而在刑法领域这样区分则没有实质意义,也就是说该罪名应包括没有透支功能的借记卡。
网络环境下的信用卡诈骗罪往往出现人与机器,也即电子代理人打交道的情况,由于电子代理人只能在预先设定的程序的技术结构内工作这一特征,因此电子代理人的行为后果应直接归属于其背后的个人或法律主体。
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对象应当包括电子资金。
司法实践中,认定信用卡诈骗罪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信用卡诈骗罪的既遂和未遂的标准以及该罪与盗窃罪的界限问题等。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信用卡业务风险和防范

金融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信用卡业务风险和防范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_信用卡业务风险和防范_班级金融学学号 12041120002姓名张强指导教师焦乃洹提交日期2014.2.17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信用卡作为传统金融业务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新兴产物,已经被普罗大众接受并且广泛使用。
它已经成为与大部分人息息相关货币工具。
自2003以来,信用卡迅猛发展,由最初的100万张发展到现在的几亿张,由于发卡行信息建设体系滞后和业务人员不注重对申请人的资格和基本信息的审核,给信用卡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和风险。
故用此文来剖析信用卡的发卡风险以及如何提前做好防范。
以减少因信用卡犯罪给国家、发卡银行和个人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信用卡在国内起步较晚,故体系没有国外健全,也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信用卡在国外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和经济来源。
如作为目前美国乃至全球最大发卡银行的花旗银行,2004年信用卡业务净盈利占其利润的三分之一;而美国运通公司的运通卡业务利润更占了其公司全部利润的七成。
而对于一些风险管理水平处于低位的发卡银行而言,如果风险控制不当,信用卡业务却将成为他们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主要因素。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高发期往往集中在市场过度开发的阶段,是恶性竞争的结果。
发卡机构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降低风险控制标准,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连锁反应,造成风险膨胀。
国际经验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信用卡行业的呆账率有所上升,信用卡的作业风险、经济周期风险和欺诈风险,欺诈性申请和交易损失由发卡银行承担,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银行卡的欺诈损失额一般在6亿元~7亿元,2004年美国银行卡欺诈损失额约7.025亿美元。
在我国信用卡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发行量不到1千万张,贷款规模不过百亿,与银行数以万亿计的信贷资产规模相比,所占比例甚小,其中所蕴含的风险相当有限,而且信用卡的持卡人基本上都属于银行的高端客户,所以信用卡市场处于低风险期。
浅析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刑法论文(1)

浅析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刑法论文(1)浅析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刑法论文(1)内容简介:浅析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一、信用卡诈骗罪概述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金融诈骗犯罪之一,刑法第196条明确规定了它的主要犯罪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浅析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一、信用卡诈骗罪概述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金融诈骗犯罪之一,刑法第196条明确规定了它的主要犯罪形式:(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的;恶意透支的方法进行诈骗活动。
信用卡诈骗罪要求行为人直接或间接地利用信用卡去实施的骗取财物的行为,而信用卡的涵义和范围则是依据相关金融法来确定的。
1996年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信用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信用支付工具,信用卡具有转帐结算,存取现金,消费信用等功能。
1999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银行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第五条规定:银行卡分位为信用卡和借记卡。
第六条规定: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备用金分为贷记卡准贷记卡两类;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必须先按发卡银行的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从以上表述可知,首先出现的是信用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后来才有的借记卡。
在立法上,随着借记卡的出现,才有了二者的和称,即银行卡这个新概念。
由此而制定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
刑法论文信用卡诈骗罪研究

刑法论文信用卡诈骗罪研究信用卡诈骗罪是一种在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犯罪行为。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信用卡诈骗罪也日益猖獗。
本文将从刑法的角度探讨信用卡诈骗罪,并分析其特点、危害以及应对措施。
一、信用卡诈骗罪的定义和特点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虚假陈述等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并进行盗刷、套现等行为的犯罪。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技术含量:信用卡诈骗罪往往需要使用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手段,通过黑客攻击、钓鱼网站等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因此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2. 隐蔽性强:信用卡诈骗罪往往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很难被发现。
受害人通常在发现异常消费时才意识到自己信用卡被盗刷,但此时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 跨地域性:由于网络的全球化特性,信用卡诈骗罪往往涉及跨国、跨地域的犯罪行为。
犯罪分子可以通过虚拟身份和匿名支付方式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使得追查和打击行动变得困难。
二、信用卡诈骗罪的危害信用卡诈骗罪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它对个人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信用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一旦信用卡被盗刷,将直接导致个人财产受损。
其次,信用卡诈骗罪损害了金融秩序和信用体系。
信用卡诈骗罪的普遍存在会影响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任,降低人们使用信用卡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
最后,信用卡诈骗罪还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身份盗窃。
犯罪分子通过获取信用卡信息,往往也能够获取到个人的其他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从而给个人隐私和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三、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律责任和打击措施我国刑法对信用卡诈骗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他人信用卡信息并进行盗刷、套现等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用卡诈骗罪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用卡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诈骗活动也日益猖獗,其中信用卡诈骗作为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已经成为了当
前社会治安的重要问题。
因此,深入研究信用卡诈骗罪,对于加强信用卡管理,提高
信用卡诈骗案的破案率和预防控制诈骗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信用卡诈骗的定义、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探讨信用卡诈骗罪的性质、构成要件及其刑事责任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信用卡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
有效预防和打击信用卡诈骗行为。
三、研究内容
(一)信用卡诈骗的概念
本部分将对信用卡诈骗的含义、类型等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以梳理信用卡诈骗的特点
和形式。
(二)信用卡诈骗的现状
本部分将通过对信用卡诈骗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信用卡诈骗的趋势和规律。
(三)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本部分将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对信用卡诈骗案件的分析,总结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
要件。
(四)信用卡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本部分将探讨信用卡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其中包括刑事制裁原则、刑事处罚常态化等
问题,以此为未来信用卡诈骗案的预防和打击提供一些实用的法律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案例法、统计法以及调查问卷法等方法,以获取信用卡诈骗案件
相关数据和信息,从而达到科学理性地进行研究的效果。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为:加深对信用卡诈骗的认识,为信用卡管理和监管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有效预防和打击信用卡诈骗行为。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实务若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实务若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用卡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信用卡诈骗也随之而来,并不断升级和变化,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诈骗方式就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也称为“持卡人违约型信用卡诈骗”。
所谓“恶意透支”,即指持卡人故意透支信用卡,达到一定金额后便不再还款,从而导致银行遭受经济损失。
这种诈骗方式在中国已经十分普遍,且不断升级和变化,给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研究“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实务若干问题,对于加强信用卡诈骗的预防、打击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的定义、特点和情况分析,对诈骗的形式、手段和主要受害人群进行剖析。
2.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法律责任和量刑标准,以及相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 从案件审理、证据收集、法律适用和证明等方面,探讨当前“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实务,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分析和总结。
4.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提出针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实务的对策和建议,为其打击和处理提供有益参考。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实务问题,旨在为加强对此类诈骗的管理、打击和处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意义和预期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为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构成要件、法律责任和量刑标准等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2. 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本研究将重点分析当前“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实务,对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等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相关司法机关提供有益指导和建议。
诈骗罪司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诈骗罪司法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金融科技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诈骗犯罪的手段也日新月异、层出不穷。
虚假信息诈骗、网络购物诈骗、股票投资诈骗等各类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同时,诈骗罪的司法适用及其刑罚处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诈骗罪司法问题的研究,深入分析诈骗罪的特点及其司法适用、刑罚处罚问题,探讨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改进,为加强对诈骗犯罪的打击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诈骗罪司法问题进行研究:
1.诈骗罪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件分析;
2.诈骗犯罪的特点及其影响分析;
3.诈骗罪的司法适用及刑罚处罚问题的研究;
4.当前我国诈骗罪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5.完善诈骗罪打击的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四、预期结果
本文旨在对诈骗罪司法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完善诈骗罪法律制度、加强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也能够提高公众的诈骗犯罪意识,增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信用卡诈骗罪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用卡诈骗罪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用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信用卡的使用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信用卡诈骗问题。
信用卡诈骗不仅给个人造成了经济损失,也对社会治安造成了影响。
随着信用卡诈骗案件的不断增多,相关法律问题日渐凸显。
当前,我国对信用卡诈骗罪的相关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在处理信用卡诈骗案件时存在着一些难点和瓶颈,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对我国信用卡诈骗罪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信用卡诈骗在法律上的界定、认定、处罚等方面,以期为加强信用卡诈骗防范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1.信用卡诈骗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2.信用卡诈骗罪的刑事责任;3.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建议。
研究方法:1.文献法、案例法、比较法等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案例进行综述和研究;2.实证研究法,对我国信用卡诈骗罪案件进行案例分析;3.专家访谈法,对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访谈,探讨信用卡诈骗罪法律问题。
三、预期成果本文旨在对我国信用卡诈骗罪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预期成果如下:1.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进行深入解析,探讨认定信用卡诈骗罪的标准和方法;2.对信用卡诈骗罪的刑事责任进行分析,阐述信用卡诈骗罪的刑法责任、民事赔偿责任等方面的问题;3.对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建议,包括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
四、进度安排本论文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调研文献,了解信用卡诈骗的相关理论和法律规定,查阅有关案例资料。
预计时间:1个月。
第二阶段:对我国信用卡诈骗罪案件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预计时间:1个月。
第三阶段:进行专家访谈,收集专家意见,梳理专家建议。
预计时间:2周。
第四阶段:编写论文,包括研究背景、内容和成果。
预计时间:2个月。
五、参考文献1.刘旭,吴鑫民. 论信用卡诈骗罪的适用标准[J]. 科技与法律,2016,12(6):121-123.2.赖红鹰. 现代诈骗手段下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以网络诈骗为例[J]. 安徽司法警察学院学报,2018,21(4):79-83.3.钟福德,夏婧茜. 论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J]. 法商研究,2017,29(2):191-193.。
信用卡民事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用卡民事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普及,信用卡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信用卡消费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随着信用卡的普及,信用卡民事法律问题也不断浮现,如消费者的信用卡被盗刷、欠款纠纷、信用卡销售的欺诈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利益,也会影响信用卡行业的发展,因此,加强信用卡民事法律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信用卡民事法律问题,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信用卡民事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信用卡民事法律问题的分类和分析、信用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和措施、信用卡行业的自律机制以及国外信用卡行业的经验总结等。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四、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对信用卡民事法律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行业自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也可为信用卡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保护措施,促进信用卡消费健康有序发展。
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信用卡是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支付方式之一,其便捷、快速、安全的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然而,随着信用卡的普及,信用卡诈骗案件也随之增加,给个人和
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加强对信用卡诈骗罪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对策对于保护消费者和社会的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的经济秩序具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文旨在研究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包括诈骗罪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适用、防范措施等方面。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2.信用卡诈骗罪的特点和现状;
3.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律适用;
4.防范信用卡诈骗罪的有效措施。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法律法规、案例、学术论文等;
2.分析信用卡诈骗罪案例,深入探讨其特点、犯罪模式和受害者类型等;
3.依据收集的文献资料,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法律适用等方面;
4.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消费者对于信用卡诈骗的认知和防范措施;
5.最终针对信用卡诈骗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和处置措施。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对信用卡诈骗罪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犯罪特点和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处置措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还可以为相
关部门和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提供参考,为预防和打击信用卡诈骗罪提供思路和借鉴。
信用卡欺诈检测分类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用卡欺诈检测分类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信用卡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信用卡使用的增加,造假、欺诈等问题也随之增加,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很大挑战。
欺诈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手段制造假卡,盗用他人信用卡信息,违法套现等行为导致银行和客户遭受损失。
因此,如何及时识别和防范信用卡欺诈行为成为了银行和金融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项目将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信用卡欺诈检测模型,实现对于实时交易的监控和预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调研信用卡欺诈检测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算法模型;2. 收集信用卡交易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建立训练集和测试集;3. 采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建模和训练,包括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等;4. 建立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各个算法的性能和准确率;5. 基于最优算法,进行交叉验证和参数调整,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6. 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实现对于实时交易的监控和预测,并给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三、研究意义本项目将建立高效准确的信用卡欺诈检测算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意义:1. 为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实时欺诈检测和防范措施,减少经济损失;2. 提升信用卡欺诈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加强金融体系的风险控制能力;3. 推动机器学习算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高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4. 对信用卡欺诈检测研究和成果的积累和推广,推动其他领域的机器学习应用。
四、研究方法本项目将采用以下方法:1. 相关文献收集和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信用卡欺诈检测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算法模型,例如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等。
2. 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对信用卡交易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例如:去重、缺失值处理、标准化、正则化、特征选择等。
3. 建立模型和训练根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后的数据,采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模型并进行训练。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的开题报告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繁荣,信用证成为了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之一。
然而,在信用证交易中常常会发生欺诈行为。
尽管国际上有关信用证欺诈的相关规定越来越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损失,银行和商业机构往往会采取例外原则,即在不违反信用证条款的前提下按照申请人的要求付款。
这种做法虽然可以避免损失,但也使得信用证交易缺乏了足够的安全性,给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本文选取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在信用证交易中避免欺诈行为,提高信用证交易的安全性。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信用证交易中避免欺诈行为,提高信用证交易的安全性,并且针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和实际操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信用证欺诈的概念、种类和成因。
介绍信用证欺诈的基本概念,包括欺诈的种类和成因,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2.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
探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包括信用证条款的解释、付款请求的要求等。
同时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3. 采取措施降低信用证欺诈风险。
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控制措施,例如加强对进口商的审查和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信用证操作手册等,提高信用证交易的安全性。
4. 改进信用证开证、审核及付款程序。
通过改进信用证开证、审核及付款程序,如加强对出口商的审核、完善信用证的条款等方式,降低信用证欺诈的风险。
四、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 加强对信用证欺诈的认识。
通过研究信用证欺诈案例等方式,加强对信用证欺诈的认识,提高对信用证欺诈风险的认知和预防能力。
2. 探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
通过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进行分析,提高在实际操作中避免信用证欺诈的能力。
3. 提出降低信用证欺诈风险的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以制定规章制度、建立信用证操作手册等方式,降低信用证欺诈风险的建议,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保障自身权益提供思路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题意义
背景:近年来,随着信用卡产业的快速发展,信用卡诈骗犯罪呈现高发、多发态势,成为当前金融犯罪中最突出、最严重的问题,不仅严重侵犯了银行信用卡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而且还是产生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诱因。
面对这种境况,作为一名法律人,从自己专业角度来分析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甚为必要,以尽应有的社会责任。
意义:信用卡诈骗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中新提出的一条罪名,目的在于有效预防和打击金融类诈骗犯罪。
随着信用卡产业的高速增长,各类银行卡犯罪也日趋严重,但由于信用卡诈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各个犯罪环节上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在具体适用刑法时存在一定困难,不能一概定为罪与非罪。
而通过对于信用卡诈骗罪的研究,可以填补我国在金融类犯罪领域的空白之处,为我国相关立法提供强大的理论基础。
通过研究,可以促进我国司法实践活动在金融类犯罪领域的有效开展,为司法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保障。
只有司法机关和金融主管部门对这一犯罪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和司法认定,才能更加有效地打击信用卡金融犯罪行为,有效地预防信用卡诈骗的发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1)中国政法大学,梁华仁教授,郭亚教授2004年在《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通过对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中有关具体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几点观点,如: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两位教授认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是一复合行为,由盗窃行为和使用行为组成。
盗窃只是为取得财产提供了可能,使用才是占有财产的关键,使用行为符合冒用他人信用卡的特征,故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一般是有效信用卡,明知盗窃的是作废的或者是伪造的信用卡而使用的,属于使用伪造的或作废的信用卡;不知是作废或伪造的信用卡,意欲诈骗数额较大财物而使用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未遂;盗窃信用卡并出售的,以出售的金额为标准,定盗窃罪;明知是作废或伪造的信用卡,而以真卡出售的,构成诈骗罪。
(2)广州市司法学校,王哲老师2005年在《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及立法完善》中对现行立法进行了检讨,认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应定诈骗罪而不应定盗窃罪,并且建议在将来立法修改时, 对这种行为的定性改现在的以盗窃罪论为适用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 或者干脆对此不作单独规定。
(3)武汉大学法学院,祝捷副教授在《论信用卡作骗罪单位犯罪主体的完善》提出,单位
主体完全可以实施信用卡诈骗罪,为了避免在处理单位犯此罪上的争论,以及为了更有利于打击单位的这种违法犯罪行为, 以保护我国的信用卡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我们主张将单位主体纳人到刑法规制的范围之内。
参照现行刑法的立法现状及考虑到刑法条文的稳定性, 具体的完善方法是, 在第200条加上有关信用卡诈骗罪单位犯罪的规定。
2、国外研究现状
(1)法国1991 年12 月30 日第91 - 1382 号法律规定:“任何人,犯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 年至7年的监禁和3 600 法郎至5 000 000 万法郎的罚金,或单处监禁或罚金: (1) 伪造或篡改支付卡或提款卡的; (2) 在了解事实的情况下,使用或企图使用伪造的或经篡改的支付卡或提款卡的; (3) 在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同意接受以伪造的或经篡改的支付卡支付的付款的。
”该法律还规定:“伪造的或经篡改的支付卡或提款卡予以没收并销毁;用于或旨在用于制造这些物品的材料、机器、器具或工具亦予以没收;法院还可判处不超过5 年的期限内禁止行使刑法典规定的公民权、民事权及家庭权。
”
(2)日本刑法未专门设立信用卡犯罪的独立条款,根据司法实践,日本对信用卡犯罪的处罚是根据某一具体行为加以确定的。
譬如,伪造信用卡的按伪造私人文书罪论处,处3 个月以上5 年以下的监禁;窃取信用卡的,按盗窃罪论处,处10 年以下监禁;以他人名义从信用卡公司骗取信用卡的,视为同时犯有伪造私人文书罪和诈骗罪;根据日本刑法规定,犯有诈骗罪的,处10 年以下监禁;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的,以往的判例则按诈骗罪论处,但日本法学界对此仍有不同意见。
三、论文思路框架
论文题目:信用卡犯罪研究
摘要:我国信用卡市场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发卡量的持续快速增加,信用卡业务经营风险和欺诈行为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了国家对信用卡市场的管理秩序,给国家和金融机构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我国1979年刑法尚未涉及这一领域,信用卡诈骗罪是1997年刑法中新增的罪名。
虽然信用卡诈骗罪已经纳入了我国刑法之中,并且在司法解释中也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现实中与信用卡诈骗有关的争议问题还是很多,给司法实践活动造成了诸多麻烦。
信用卡诈骗罪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金融类犯罪,所以我们应该在了解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其中隐藏的问题,并且各抒己见,从而使得相关立法能够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人将从信用卡诈骗的概念入手,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立法和学说,分析各种情形的信用卡犯罪的定性以及罪数研究。
关键字:信用卡;金融类犯罪;信用卡诈骗罪;司法实践;刑法学说
引言:《刑法》第196 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何为信用卡?根据全国人大将对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赋予了明确含义: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这就意味,利用借记卡等银行卡新品种实施犯罪也属于信用卡犯罪。
时下,各大银行为了提高信用卡的销售量,或者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而放宽了信用卡申请的准入门槛,再加上部分犯罪分子的趁虚而入,给信用卡市场造成了诸多麻烦,也对金融秩序产生了不小的破坏。
第1章信用卡诈骗概述
第2章信用卡诈骗罪国内外相关立法
1.1信用卡诈骗罪的国外立法现状
1.2信用卡诈骗罪的国内立法过程
第3章信用卡诈骗犯罪研究构成研究
1.1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
1.2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1.3信用卡诈骗罪的客体
1.4信用卡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第4章司法认定中的常见问题
1.1 盗窃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的认定
1.2 拾得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的认定
1.3伪造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的认定
1.4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信用卡侵吞行为的认定
第5章关于信用卡诈骗罪我国应当如何采取措施
四、计划进程
(1)截止2011年12月3日:查阅文献资料,完成并提交开题报告;
(2)截止2012年1月7日:完成并提交论文初稿;
(3)截止2012年3月31日:完成并提交论文二稿;
(4)截止2012年5月15日:完成别难过提交论文定稿;同时提交论文电子稿(包括论文
封面、材料目录、开题报告、论文正文等)。
五、参考文献
[1]范一鸣、姬光胜.盗窃并使用信用卡行为的定性[J].中国信用卡,2005,5.
[2]金瑞锋.盗窃、使用信用卡行为定性研究[J].中国律师,2004,2.
[3]杭冬婷.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之定性研究[J].辽宁经济,2005,10.
[4]梁华仁、郭亚.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J].政法论坛,2004,1.
[5]王晨.信用卡诈骗罪客观方面要件的认定探讨[J].现代法学,2003,6.
[6]刘宪权.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J].政法论坛,2003,3.
[7]孙兴华、李其银.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及界定[J].中国信用卡,2004,4.
[8]冯涛.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及立法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4.
[9]吴玉萍、袁玲.信用卡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探析[J].河南金融,2004,7.
[10]游伟.信用卡诈骗罪的理论界限与司法适用[J]人民检察,2003,3.
[11]祝捷.信用卡诈骗罪单位犯罪主体的完善[J].特区经济,2005,4.
[12]张杰.单位应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J].人民检察,2004,5.
[13]林宇.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分析[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14]王哲.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认定及立法完善[J].前言,2005,1.
[15]刘永营、段凯.信用卡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04,6.
[16]范春明.金融犯罪的法律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17]李邦友,高艳东.金融诈骗罪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