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整】(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关于力的讨论,说法正确的是()A.用手拍桌子,只有桌子受到力的作用B.用手拍桌子,手会觉得痛,因此手受到力,桌子不受力C.用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力,桌子也对手施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 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3、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4、量筒内原有50毫升水,往里面放入一木块后发现它的半浸入水中,此时量筒的读数为56毫升.该木块的体积为()A.6cm3B.0.6dm3C.12 dm3D.12 cm35、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A.铜钥匙B.橡皮擦C.陶瓷杯D.木筷子6、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7、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A.凝固而成的B.液化而成的C.凝华而成的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8、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a B.b.d C.c D.a.b.c.d9、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10、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雪飘11、小红同学在乘坐校车上学途中,观察到了些现象,并依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向窗外看时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她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B.公交车上的消防锤的尖端,可以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以增大压强C.刹车时车不能立即停下来,主要是因为车受惯性作用D.刹车时感觉自己身体向前倾,是因为受到推力的作用12、一只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先后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A.37℃和38℃ B.38℃和39℃C.39℃和38℃ D.39℃和37℃1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4、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15、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若发光体与孔的距离不变,而改变屏与孔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屏越远,像就越大 B.不管如何移动光屏,像总是正立的C.屏越近,像就越大 D.不管怎样移动光屏,像的大小总是不变的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我国供生产、生活用的交流电的电压是________伏,频率为________赫兹.2、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3、一个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子测量壹圆硬币的直径,四次结果依次为2.51cm.2.53cm.2.63cm.2.52cm,其中错误的一个数据是____cm,硬币的直径应该记为________cm。
人教部编版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五)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PM2.5是城市灰霾的“元凶”,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呼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面关于微米的单位转化,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1微米=0.1毫米B.1微米=0.01分米C.1微米=1×10﹣9米D.1微米=0.0001厘米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3.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B.教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证明分子在做运动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D.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5.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将甲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乙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鸡蛋都破;第二次甲鸡蛋完好乙鸡蛋破;第三次两只鸡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C.在B处释放鸡蛋,重复做几次实验D.得出“运动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6.两支相同的试管装入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它们液面齐平,甲、乙两液体的密度相比()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纸的燃烧温度需要高于100摄氏度)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时温度达到水的沸点且水需要继续吸热,导致温度不会高于100摄氏度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就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8.在“比较水与砂石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砂石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砂石吸热升温较快,说明砂石吸收的热量多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大9.用量筒量取液体,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大于6毫升B.小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二、填空题10.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1.437米,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图1中物体的长度是(2)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的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选填序号)当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如图所示,则热水的温度为℃11.小刚与小健在家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1)制作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下面第幅图相似,这是因为水在凝固后体积.(2)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所示,他的读数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⑤,可以初步得出食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12.(1)小应测出甲、乙两种实心固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g/cm3.(2)小应还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做出了“m﹣V”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kg/m3.三、实验探究题13.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实验如下: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一同浸入热水中相同时间,如图所示.(1)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口的气球膨胀得大些.(2)要使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应对加热的时间长些.(3)此实验表明.14.学习了密度的测量后,小应想学以致用,采用多种方案测量酸奶的密度.方案一(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使横梁平衡.(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g;则酸奶的密度为kg/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3)小应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方案二仅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实验过程如下:步骤①: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0;步骤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步骤③:,请完善实验步骤并用测量得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酸奶密度的表达式ρ酸奶=.15.如图1分别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和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比较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两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2)两个实验都用图象很直观的反映了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甲、乙所示,两图象反映出海波熔化和水沸腾时的共同特点是:.(3)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关键是要保证海波受热;而探究水的沸腾的关键要尽可能缩短水沸腾的时间.为了加速水的沸腾,我们通常是在“水”上做文章,可以尽可能减少水的质量和.(4)郭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5)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丁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选填“a”“b”“c”“d”);(6)将盛水的试管放入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如图1所示,水在水杯中沸腾,试管中的水将(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沸腾.(填“能”或“不能”)16.小应看到广告上宣传红外保暖内衣的神奇效果,决定设计实验,来比较红外保暖内衣和普通保暖内衣在人体运动时,通气和散热的效果,设计如下实验:①上午某时间穿红外保暖内衣,跳绳前测前胸体表温度,跳绳10分钟,再次测前胸体表温度.②下午某时间同一人穿普通保暖内衣(假设普通保暖内衣和红外保暖内衣除材质不同外,其余都相同),在通风状况相同的同一房间里,重复上午相同的实验步骤.③比较上、下午跳绳前后的体表温度变化量,得出两种保暖内衣通气散热效果强弱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根据该实验得出的结果不可靠,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中变量控制不严密的地方是.(写两点)(2)为了得出更可靠的结论,请写出你认为该实验最需改进的具体方面(写一点).四、简答题17.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米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米,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103千克/米3,ρ铁=7.8×103千克/米3,ρ铝=2.7×103千克/米等.(已知ρ酒精=0.83.)(1)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2)求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3)将2700克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实心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后,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块的质量.18.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常常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进而通过认真思考与推理得到科学结论.(1)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同一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蒸发的快慢与有关,最后水和酒精都会从玻璃表面消失,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实质是由于分子因而离开玻璃片.(2)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同学们每隔5分钟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图象,根据此图,出结论:X物质没有熔点,但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的不当之处.(3)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时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大或偏小,下列情况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填序号,可以多选)①使用生锈的砝码测物体质量;②测量跳远成绩时,将皮尺拉的太紧;③在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时,先用量筒测小石块体积,再用天平测质量.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PM2.5是城市灰霾的“元凶”,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呼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面关于微米的单位转化,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1微米=0.1毫米B.1微米=0.01分米C.1微米=1×10﹣9米D.1微米=0.0001厘米【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根据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因为1mm=103μm,所以1μm=10﹣3mm.故A错误;B、因为1dm=105μm,所以1μm=10﹣5dm.故B错误;C、因为1m=106μm,所以1μm=10﹣6m.故C错误;D、因为1cm=104μm,所以1μm=10﹣4cm=0.0001cm.故D正确.故选D.【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的热点.3.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B.教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证明分子在做运动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D.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分析】①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②明确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的区别:分子直径一般在10﹣10m左右,肉眼无法直接看到.【解答】解:A、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分子能够彼此进入对方,发生扩散.原因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正确;B、扫地时灰尘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能证明分子的运动.故B不正确;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厨房炒菜时,蔬菜分子可以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能够闻到菜香.故C正确;D、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宏观物体间的间隙,但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能与实例现象相结合,是一道基础题.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分析】水在常温下,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此时的沸点;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跟初温、质量多少都没有关系.【解答】解: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BC 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图象考查了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以及液体沸腾时的特点.5.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将甲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乙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鸡蛋都破;第二次甲鸡蛋完好乙鸡蛋破;第三次两只鸡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C.在B处释放鸡蛋,重复做几次实验D.得出“运动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分析】一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应该建立在正确设计方案,大量实验的前提下,仅通过一次实验就得出鸡蛋容易破的原因,是片面的,有可能存在偶然性,应该多做几次实验,再根据现象总结结论.【解答】解:经过简单的三次实验不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而A处位置高,机械能较大,可能每次滚下两个鸡蛋都会破,比较不出正确结论,同理C处位置低,能量小,两个鸡蛋都不会破,所以应接下来应在B处释放再重复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故选C.【点评】物理规律应该在正确进行方案设计、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如果实验方案不合理、次数太少,容易出现以偏概全、极端、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6.两支相同的试管装入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它们液面齐平,甲、乙两液体的密度相比()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分析】知道两试管液面相平、试管规格相同,可知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又知道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解答】解:∵两支试管装的液体液面齐平,由图知,V甲<V乙,又∵m甲=m乙,∴根据ρ=可知ρ甲>ρ乙.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深度h相同是本题的突破点,根据液体体积关系确定液体密度关系是本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纸的燃烧温度需要高于100摄氏度)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时温度达到水的沸点且水需要继续吸热,导致温度不会高于100摄氏度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就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分析】①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③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④液体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解答】解: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C、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液体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C正确;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停止沸腾,故D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发生条件和特点,属于热现象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8.在“比较水与砂石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砂石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砂石吸热升温较快,说明砂石吸收的热量多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大【分析】(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2)水和砂石,谁温度升高的快,需要利用Q=cm△t来判断.【解答】解:A、实验中,砂石吸热升温较快,说明砂石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故A错误.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故B错误.C、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据Q=cm△t,水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D、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时间,根据公式,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学生要学会总结实验得到的结论.考查了利用吸收热量公式Q=cm△t的熟练应用,对实验说明的问题,学生要记住这个结论.9.用量筒量取液体,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大于6毫升B.小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分析】根据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俯视读数量取到的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考虑本题.【解答】解: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所以仰视液面读数为25mL实际比25mL大;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俯视液面读数为19mL,实际小于19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是(>25mL)﹣(<19mL)=(>6mL).故选A.【点评】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二、填空题10.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1.437米,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cm,图1中物体的长度是 1.60cm (2)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的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②.(选填序号)当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如图所示,则热水的温度为74℃【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由质量的概念可知质量与物体的温度无关;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而物体的体积会由于温度发生变化,所以密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解答】解:(1)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1.437米,数据的倒数第二位3对应的长度单位是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图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20cm对齐,右侧与7.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80cm﹣6.20cm=1.60cm;(2)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体积在变大,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由此可知,质量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无关,所以水银的质量不变,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虽然水银的质量不变,但由于水银的体积变大了,所以水银的密度减小了;由图可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2℃,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液柱在70℃上面两个小格,即水的温度为74℃.故答案为:(1)1cm;1.60cm;(2)热胀冷缩;②;74.【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以及温度计的原理、读数以及对质量和密度概念以及特性的了解,注意密度是与物质的温度有关的.11.小刚与小健在家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1)制作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下面第③幅图相似,这是因为水在凝固后体积变大.(2)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所示,他的读数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2℃.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⑤,可以初步得出食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分析】(1)水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2)读数时要确保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然后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零上温度应读作正数,如果是零下温度应读作负数,最后都从从小数字向大数字读数;分析比较④⑤温度计的示数得出结论.【解答】解:(1)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结冰,由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使整块豆腐的体积变大;(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所以他的读数是错误的;从图⑤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2℃;⑤中温度计的示数要比④中示数低,由此可得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故答案为:(1)③,变大;(2)错误,﹣2℃,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点评】本题以冰箱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凝固和温度计的读数,以及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考查的知识较全面.12.(1)小应测出甲、乙两种实心固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甲(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 1.5 g/cm3.(2)小应还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做出了“m﹣V”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浙江省初一物理上册期末达标监测试卷及答案
浙江省初一物理上册期末达标监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D. 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答案:A2.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4m/s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C.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D. 课本的宽度约为18.5cm答案:D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 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 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D.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4.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答案:C5.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B. 推车时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对车做了功C. 挂钩上的书包静止时,挂钩对书包的拉力和书包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 用竖直向上的力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前进,提水桶的力对水桶做了功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4分)1.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零B. 光和声都能传递信息和能量C. 声和光都能发生反射D.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答案:ABC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零,故A正确;光和声都能传递信息和能量,故B正确;声和光都能发生反射,故C正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浙教版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1
浙教版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3 分)下列数据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mmB.1 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600gC.教室的体积大约为4000m3D.一杯不冷不热水的温度约为25℃2.(3 分)近阶段,我国各地雾霾天气多发,经检测跟PM2.5 指标超标有很大关系,科学家将PM2.5 命名为“细颗粒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PM2.5 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B.PM2.5 在空气的运动属于分子运动C.PM2.5 浮在空中时质量不变D.PM2.5 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3.(3 分)铁锅可以用来熔化铝,铝锅不能用来熔化铁,这是因为()A.铁的密度比铝大B.铁的比热容比铝大C.铁的熔点比铝高D.铁的硬度比铝大4.(3 分)如图是小敏绘制的A、B 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物质完全熔化要10 分钟B.B 物质是晶体C.可推断出A 物质的凝固点为80℃D.温度为80℃时,A 物质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5.(3 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直接变干,这是熔化现象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冬天里,河面结冰的过程需要吸热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6.(3 分)一杯冰水放在常温室内,不一会儿杯子上出现一些小水珠,下列各示意图中对水珠分别情况的描述,最接近真实的是()A.B.C.D.7.(3 分)小凡同学为研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分别作了如下处理,其中不能作为对照组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二、解答题8.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9.用10mL 量筒量取酒精溶液如丙图所示,请读出所量酒精液体的体积数为mL.然后从中倒出一部分酒精液体后,把量筒放平稳,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2.8mL,从量筒内倒出酒精液体的体积4mL(填“<”,“>”或“═”)。
初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不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A. 运动B. 声音C. 数学D. 力2. 下列哪个单位用于测量长度?A. 秒B. 米C. 千克D. 牛顿3. 下列哪个现象说明物体正在运动?A. 位置不变B. 速度不变C. 方向不变D. 位置变化4.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是?A. 加速B. 减速C. 静止D. 匀速直线运动5. 重力的方向是?A. 水平向下B. 垂直向下C. 水平向上D. 垂直向上6. 下列哪个物体不受重力作用?A. 苹果B. 篮球C. 空气D. 地球7. 下列哪个单位用于测量质量?A. 秒B. 米C. 千克D. 牛顿8. 下列哪个现象说明物体正在做直线运动?A. 曲线运动B. 加速运动C. 匀速运动D. 减速运动9. 下列哪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A. 跑步的人B. 乘坐公交车的人C. 停在路边的汽车D. 自由落体运动的人10. 下列哪个单位用于测量时间?A. 米B. 千克C. 秒D. 牛顿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体的__________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 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
3.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
4. 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
5. 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
6.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__________不变。
7. 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受__________作用。
8. 物理学中,将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
9. 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
10. 物理学中,将物体形状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说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2. 请简要说明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完美版)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完美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A.镜子中的“自己”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2、杭州火车东站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摄像机前0.5~1.2米处采集面部图像,就能进行身份核验,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相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米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米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米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米3、在“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出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4、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B.不能看到人的脚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5、如图所示是四个实验情景,下列关于四个实验的结果预测正确的是()A.甲图中: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小车受阻力停止时,木块一定停止B.乙图中:把一钢尺压紧在桌面并拨动,钢尺伸出桌面较长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C.丙图中:沿ON向后转动板F,可观察到入射光线AO与反射光线OB在同一平面上D.丁图中:将容器侧壁的塞子同时拔出,水从c孔喷射最远,从a孔喷射最近6、下列单位换算过程表达式正确的是()A.16克=16克×0.001千克=0.016千克B.16克=16克×0.001=0.016千克C.16克=16×0.001千克=0.016千克D.16克=16×0.001=0.016千克7、对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运动是机械所做的运动,空气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人不属于机械,所以人走路不是机械运动C.物体的一切运动都属于机械运动D.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8、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A.9mg B.9g C.9kg D.9t9、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A时,物体B在平面桌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物体B施加的力为()A.水平向左,5N B.水平向右,5NC.水平向左,10N D.水平向右,10N10、一瓶矿泉水被小华喝了一半,则剩下部分水的密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11、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2、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是什么原因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花的颜色有关.“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制订计划 B.收集事实证据C.建立假设 D.提出问题13、如图是电冰箱的简化电路图.图中M是电冰箱压缩机内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S1闭合、S2断开时,照明灯与电动机并联B.S1、S2都闭合时,照明灯与电动机串联C.关上冰箱门时、S1自动断开,使得照明灯熄灭D.冰箱内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S1自动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14、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发现L1发光明显,L2只能微弱发光,下列对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中,合理的是()断路A.灯泡L2短路B.灯泡L2的电阻较大,其实际功率较小C.灯泡L2的电阻较小,其实际功率较小D.灯泡L215、一名短跑运动员在5 s内跑完了50 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 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那么三者的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 B.运动员、羚羊、汽车C.羚羊、汽车、运动员 D.汽车、羚羊、运动员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则A一定带________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_。
2017~2018学年浙江杭州西湖区初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
(学生3)版 拓展研究教师:版用酒精灯答给案烧版杯中的水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不会沸腾,其原因编辑
是
.
目录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 填空题(本大题共38分)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2分) 解答题(本大题共10分)
答 案 水达到沸点,无能量继续传递,所以水不会沸腾
/14
目录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 填空题(本大题共38分)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2分) 解答题(本大题共10分)
学生版
教师版
答案版
2018/12/14
编辑
(1) 图a中小林与小红的说法,正确的是
.
答 案 小红
解 析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A点经度是0∘,在东半球;B点经度为110∘E,在 东半球;故小红的说法可信. 故答案为:小红.
(1) 通水过蒸发A、的D 快两慢图与的水实的验温对度照有ji,a关可o.s以h探i.i究zh水i蒸ka发n的g快.c慢o与m
有关;通过
两图的实验对照,可以探究
答 案 1.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2.A、C
目录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 填空题(本大题共38分)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2分) 解答题(本大题共10分)
人呼出的白气属于液化,放出热量,故C错误;
钢水铸成钢件属于凝固,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5. 托盘天平经“调零”平衡后,称一定质量的物质时发现指针偏右,则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2分)
A. 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解答题(本大题共10分)
体积大于15毫升. 故选C.
浙教版初中物理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期末试卷)
浙教版初中物理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期末试卷)以下是浙教版初中物理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包含答案及期末试卷的详细内容: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物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发生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它起源于哪个古代文明国家?- 答案:古希腊2. 物理学家通过使用丰富的技术手段和实验方法来研究自然现象,其中传感器是常用的一种工具。
请简要介绍传感器的作用。
- 答案:传感器可以将感受到的外部信息转化为可供人们观测和记录的信号。
3. 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室内温度变化,请问在炎热的夏天,传感器会显示出什么样的温度值?- 答案:高温第二单元:力和压力1.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力。
- 答案:重力、摩擦力、弹力2.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压力较大,面积较小时,压强的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 答案:增大3. 物体沉入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上升浮力大小与物体的什么性质有关?- 答案:物体的体积期末试卷第三单元:流体的特性请根据题目判断正误,并在括号内标注答案。
1. 流体是指固定体积的物质。
(错误)(正确)2. 流体受力越大,变形越小。
(错误)(正确)3. 流体中的压强不仅取决于液体的高度,还取决于液体的密度。
(正确)(错误)4. 活塞在液压系统中可以实现力的放大功能。
(正确)(错误)以上是浙教版初中物理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期末试卷)的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9-2020学年杭州市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9-2020学年杭州市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在插有小树枝的密封烧瓶中,放着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
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华而形成的B.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固形成的C.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D.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2.一支刻度均匀,但已不准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为2℃,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当用这只温度计测实际温度为25℃的某物体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A.20℃B.22℃C.24℃D.26℃3.用滴管分别将同一环境中的水和酒精滴在手上,感觉酒精要比水更凉一些,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致冷作用要比水明显。
随后,他在两只相同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水和酒精,用相同的电子温度计分别测环境温度t1、水的温度t2和酒精的温度t3,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t3,由此,他()A.只能验证猜想1B.只能验证猜想2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4.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实验中,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砂石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砂石升温较快,说明相同时间内砂石吸收的热量多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的多与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的实验思路5.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A.20g,1.0×103kg/m3B.60g,0.8×103kg/m3C.60g,1.0×103kg/m3D.20g,0.8×103kg/m36.小伟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他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前者是小水珠。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推荐)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推荐)(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C.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2、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 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A.f甲>f乙>f丙B.f乙>f丙>f甲C.f乙>f甲>f丙D.f丙>f乙>f甲3、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4、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5、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6、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时()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7、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8、北方冬天某一天气温为-40℃,河水上方结一层冰,则水与冰交界处温度()A.4℃B.0℃C.-40℃D.略高于-40℃9、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A.屏幕上的“手影” B.茶杯在镜中的“倒影”C.水中筷子“变弯” D.钢笔“错位”10、对于同种物质而言,关于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ρ与m成正比,ρ与V成反比 B.ρ与m成正比C.ρ与V成反比 D.ρ与m、V没有关系,是个恒定值11、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12、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13、甲、乙两只盛有100℃水的容器,用细玻璃管相通,如图所示。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含答案)(时间: 60分钟分数: 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45分)1.在图所示的现象中, 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 B.C. D.2.2015年6月1日晚, “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 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 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 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 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D. 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3.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文中()A. “皓月”是人造光源B. “皓月”是自然光源C. “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D. “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4.对于同种物质而言, 关于密度的公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与m成正比, 与V成反比B. 与m成正比C. 与V成反比D. 与m、V没有关系, 是个恒定值5.一瓶矿泉水被小华喝了一半, 则剩下部分水的密度将()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6、如图, 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 它相当于一架A. 幻灯机B. 投影仪C. 放大镜D. 照相机7、某学习小组准备对蚂蚁的生活习性进行探究, 他们根收集的信息预测“蚂蚁喜欢甜食”, 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步骤中的()A. 收集信息B. 提出问题C. 作出假设D. 得出结论8、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A. 1.8米=1.8×1000=1800毫米B. 1.8米=1.8米×1000=1800毫米C. 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D. 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9、如图所示是潜水员从水下向水面观察看到的情景, 可以判断()A. a是b鱼通过水的反射成的虚像B. a是b鱼通过水的折射成的虚像C. 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D. b是a鱼通过水的折射成的虚像10、如图, 是一组活动卡上的实验图片, 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A. B.C. D.11.课间休息, 小科到直饮水机接了杯热气腾腾的开水, 觉得有点烫, 便用嘴巴吹了吹, 下列有关吹气使开水变凉的解释正确的是()A. 吹来的风把开水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B. 吹来的风是凉的C.吹来的风加快了开水的蒸发, 水蒸发时要吸热D. 吹来的风把开水的热吹掉了12.以下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测量时出现误差, 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 在测量时, 多测量几次, 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D. 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13.下面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 也别有生趣, 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A. “只要功夫深, 铁棒磨成针”, 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 “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C.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1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2.36cmB. 2.357cmC. 2.35cmD. 2.4cm15、如图所示,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 则()A. 入射角是30°B.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C. 反射角是60°D. 入射角增大5°, 反射角增大10°二、填空题(每题3分, 共15分)1.一个同学用手中的毫米刻度尺子测量壹圆硬币的直径, 四次结果依次为2.51cm. 2.53cm. 2.63cm. 2.52cm, 其中错误的一个数据是____cm, 硬币的直径应该记为________cm。
初中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初中七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2、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A.9mg B.9g C.9kg D.9t3、杭州火车东站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摄像机前0.5~1.2米处采集面部图像,就能进行身份核验,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相机的镜头()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米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米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米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米4、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46℃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6、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鱼缸,同学们观察、比较后提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小,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大B.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大,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小C.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小,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小D.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大.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大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三只电表的示数都变大B.三只电表的示数都减小C.电表A1的示数变小,电表V、A2的示数都不变D.电表A1、A2的示数都变小,电表V的示数不变8、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9、量筒做得细而高(如图所示),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A.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10、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A. B. C. D.11、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那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12、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C.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D.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13、某同学要称量10.2g食盐,10g以上用砝码,1g以下用游码.其操作方法如下:①取10g砝码放在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g处.其合理顺序是()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14、小磊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3.52厘米、3.53厘米、3.61厘米、3.5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A.3.55厘米 B.3.527厘米 C.3.5475厘米 D.3.53厘米15、下面是对声速与回声问题的总结,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B.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其次为液体,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D.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如果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时间间隔小于0.1s ,则人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此时回声加强了原声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一只氧气钢瓶,容积为V,刚启用时,瓶内气体密度为ρ,用去一半氧气后,瓶内剩下的气体密度为_______,质量为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PM2.5是城市灰霾的“元凶”,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呼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面关于微米的单位转化,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1微米=0.1毫米B.1微米=0.01分米C.1微米=1×10﹣9米D.1微米=0.0001厘米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3.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B.教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证明分子在做运动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D.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
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
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5.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将甲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 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乙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鸡蛋都破;第二次甲鸡蛋完好乙鸡蛋破;第三次两只鸡蛋都不破。
接下来的步骤是()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C.在B处释放鸡蛋,重复做几次实验D.得出“运动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6.两支相同的试管装入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它们液面齐平,甲、乙两液体的密度相比()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纸的燃烧温度需要高于100摄氏度)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时温度达到水的沸点且水需要继续吸热,导致温度不会高于100摄氏度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就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8.在“比较水与砂石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砂石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砂石吸热升温较快,说明砂石吸收的热量多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大9.用量筒量取液体,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大于6毫升B.小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二、填空题10.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1.437米,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图1中物体的长度是(2)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的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选填序号)当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如图所示,则热水的温度为℃11.小刚与小健在家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1)制作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下面第幅图相似,这是因为水在凝固后体积。
(2)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
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所示,他的读数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⑤,可以初步得出食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
12.(1)小应测出甲、乙两种实心固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g/cm3。
(2)小应还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做出了“m﹣V”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kg/m3。
三、实验探究题13.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实验如下: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一同浸入热水中相同时间,如图所示。
(1)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口的气球膨胀得大些。
(2)要使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应对加热的时间长些。
(3)此实验表明。
14.学习了密度的测量后,小应想学以致用,采用多种方案测量酸奶的密度。
方案一(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使横梁平衡。
(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g;则酸奶的密度为kg/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
(3)小应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方案二仅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实验过程如下:步骤①: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0;步骤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步骤③:,请完善实验步骤并用测量得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酸奶密度的表达式ρ酸奶=。
15.如图1分别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和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比较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两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2)两个实验都用图象很直观的反映了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甲、乙所示,两图象反映出海波熔化和水沸腾时的共同特点是:。
(3)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关键是要保证海波受热;而探究水的沸腾的关键要尽可能缩短水沸腾的时间。
为了加速水的沸腾,我们通常是在“水”上做文章,可以尽可能减少水的质量和。
(4)郭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
(5)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丁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选填“a”“b”“c”“d”);(6)将盛水的试管放入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如图1所示,水在水杯中沸腾,试管中的水将(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沸腾。
(填“能”或“不能”)16.小应看到广告上宣传红外保暖内衣的神奇效果,决定设计实验,来比较红外保暖内衣和普通保暖内衣在人体运动时,通气和散热的效果,设计如下实验:①上午某时间穿红外保暖内衣,跳绳前测前胸体表温度,跳绳10分钟,再次测前胸体表温度。
②下午某时间同一人穿普通保暖内衣(假设普通保暖内衣和红外保暖内衣除材质不同外,其余都相同),在通风状况相同的同一房间里,重复上午相同的实验步骤。
③比较上、下午跳绳前后的体表温度变化量,得出两种保暖内衣通气散热效果强弱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根据该实验得出的结果不可靠,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中变量控制不严密的地方是。
(写两点)(2)为了得出更可靠的结论,请写出你认为该实验最需改进的具体方面(写一点)。
四、简答题17.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米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米,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
(已知ρ酒精=0.8×103千克/米3,ρ铁=7.8×103千克/米3,ρ铝=2.7×103千克/米3。
)(1)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2)求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
(3)将2700克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实心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后,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块的质量。
18.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常常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进而通过认真思考与推理得到科学结论。
(1)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同一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蒸发的快慢与有关,最后水和酒精都会从玻璃表面消失,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实质是由于分子因而离开玻璃片。
(2)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同学们每隔5分钟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图象,根据此图,出结论:X物质没有熔点,但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的不当之处。
(3)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时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大或偏小,下列情况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填序号,可以多选)①使用生锈的砝码测物体质量;②测量跳远成绩时,将皮尺拉的太紧;③在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时,先用量筒测小石块体积,再用天平测质量。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B;3.B;4.A;5.C;6.A;7.A;8.D;9.A;二、填空题10.1cm;1.60cm;热胀冷缩;②;74;11.③;变大;错误;﹣2;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12.甲;1.5;0.8×103;三、实验探究题13.甲;乙瓶;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14.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63;1.08×103;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小,测量体积更精确;偏小;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15.秒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均匀;提高水的初温;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易液化;c;能;不能;16.跳绳的时间段和跳绳时间的长短;应改为同时在上午测或同时在下午测、跳绳十分钟应改成相同的次数;四、简答题17.;18.物质种类;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读取数据时间间隔太长(或X物质的质量太小);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