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气工程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之一,是探索电子运动规律及应用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其未来在电力系统、电子通信、自动控制等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电路理论,包括电流、电阻、电压等基本概念。
2. 理解电磁场理论,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原理。
3. 掌握电机原理及应用,理解各类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
4. 熟悉电力系统组成及运行原理,了解电网结构和电能传输过程。
5. 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器件原理和数字电路设计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1. 电路理论-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 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的特点2. 电磁场理论- 静电场和静磁场基本原理-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3. 电机原理及应用- 直流电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机性能参数及其调节方法- 电机在各种工程中的应用4. 电力系统- 电网结构及其组成- 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电力传输的方式和电能计量5. 电子技术基础- 半导体器件原理及应用-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设计- 逻辑门电路和存储器件四、教学方式1. 理论课程:采用讲授、互动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课程:通过电路实验、电机调试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论文撰写:要求学生撰写一定数量的电气工程相关论文,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考核安排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前半学期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4. 期末考试:覆盖整个学期内容,考核学生对电气工程知识的全面掌握能力。
六、教学资料1. 课程教材:《电气工程基础》等。
2. 参考书目:《电动力学》、《电力系统分析》等。
《电气工程学概论2A》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学概论2A》教学大纲《电气工程学概论2A》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为非电专业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必修。
根据电气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非电领域实际应用和发展状况,为非电专业的学生讲授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实际系统的理论和技术要点,讲授部分基本电工电子器件及部件,以增强学生对未来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或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必要的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有关电气工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实际系统的理论和技术要点,了解电气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非电领域实际应用和发展状况,并能对典型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和计算。
1. 电路部分(1) 电路问题掌握:电路模型概念、电路中的能量、电路的功率分析。
了解:电路的状态和过程、线性电路与非线性电路的界定方法。
(2)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电路分析中的等效方法及其应用。
了解:恒定激励下的电路问题。
(3) 相量运算与交流电路分析掌握: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交流电路的复阻抗、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概要、三相对称电压、电流、阻抗的特点、三相对称电路分析、三相不对称电路中线的作用。
了解:变化激励下的电路问题、三相交流电路相量分析。
(4)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掌握:双口网络与传递函数、谐振的概念、RLC串联谐振、RLC 并联谐振、交流电路频率特性波特图分析方法。
了解:一般电路的谐振分析,二阶电路的频率特性分析。
(5) 电路瞬态过程分析掌握:电路系统的过渡过程现象、一阶电路的暂态过程分析。
了解: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求解电路的暂态过程。
2. 模拟信号与模拟系统部分(1) 模拟信号与模拟系统掌握:信号的分类和主要信号类型。
了解:、信号与信息的关系、分析模拟信号的基本方法。
(2) 模拟检测系统掌握:模拟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传感器主要类型、变送-放大环节频率响应和分析、放大环节的失真。
了解:模拟检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放大环节的漂移问题。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介绍电气工程概论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包括电气工程的历史背景、发展趋势、现代应用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了解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2. 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思维。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电气工程的历史发展和应用领域;2. 电路分析与设计;3. 电磁场理论与应用;4. 电力系统与电力传输;5. 电子电气设备与控制技术;6. 电气工程中的安全与可靠性。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组织电路实验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并解决实际电气工程案例,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 研究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小型电气工程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于电气工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第六部分:参考教材1. 《电路分析基础》;2. 《电磁场与电磁波导论》;3. 《电力系统工程》;4. 《电子电工材料与元器件》;5. 《电气工程安全与可靠性》。
第七部分: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教师有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并会及时告知学生。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概论》教学大纲
《专业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H0517********总学时:16 讲课学时:16 实践学时:0总学分:1课程类别:专业;核心:必修考核方式:考查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无参考文献:[1]范瑜.电气工程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2]李志民.电气工程概论(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01[3]肖登明.电气工程概论(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03二、课程设置目标1.认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概况,明确本校该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与不同高校进行对比后,能够初步规划自己未来的学习目标;2. 明确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用实践;3.明确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用实践;4.认识电机与电器的组成、作用、应用,说明电动机的选用和运行控制方法;5.说明电力传动系统电气设备的作用、特点,明确其研究内容、应用领域与发展方向,认识电力传动系统的控制方法;6.认识电力系统的发展史,明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发展;7.明确电工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各种电工新技术;8.明确本专业的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方法。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四、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和措施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时分配知识单元一:专业概述支撑课程目标1(建议2学时)教与学要求:本知识单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认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概况,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并能够初步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与学方法:教师通过介绍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引导学生逐渐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
认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概况,明确本校该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与不同高校进行对比后,能够初步规划自己未来的学习目标知识点1:什么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内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概论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学时数:27 学分数:1.5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全院性公共任选课程。
其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学科、自动化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地位;两个专业的知识结构及课程体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明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人才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专业认知概述(3学时)要求熟练掌握的内容:专业的内涵,专业的构成和内容,专业的起源和变迁,学科、专业划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章自动化学科概况(10学时)1、自动化的概念和发展简史(3学时)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自动化的基本概念,自动装置的出现和应用,自动化技术形成,自动化的发展时期:局部自动化、综合自动化、智能集成自动化。
2、自动化科学技术(1学时)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自动化科学,自动化技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作用。
3、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和组成(2学时)要求理解和掌握内容:恒值自动调节系统、程序自动控制系统、随动系统(伺服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化仪表、控制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控制。
4、基本的控制方法(2学时)要求理解与掌握内容:自动控制系统的行为描述、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了解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
5、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畴(2学时)要求理解和掌握内容:制造工业自动化、过程工业自动化、楼宇(管理)自动化、交通自动化、军事自动化、农业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第三章自动化人才的培养(2学时)要求理解和掌握内容: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自动化专业的知识结构及体系, 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第四章电气工程学科概况(10学时)1、电气科学与工程概述(1学时)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简史,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电气工程的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概论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2. 使学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本元件、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等。
3. 帮助学生了解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如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自动化控制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气工程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电气工程系统及电路的能力,能进行基本的电路仿真和实验操作。
3. 培养学生查阅电气工程相关资料、文献的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电气工程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奠定电气工程基础,培养他们对该领域的兴趣。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但对电气工程了解不多,需要从基本概念入手,逐步引导。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气工程基本概念:包括电气工程定义、发展历程、研究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安排:1课时,引导学生了解电气工程的整体概况。
2. 电气工程基本元件与设备:介绍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基本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安排:2课时,通过图示和实物展示,使学生熟悉电气工程的基本设备。
3. 电力系统:讲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运行原理和稳定性分析。
教学安排:3课时,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电力系统的工作过程。
4. 电力电子技术:介绍电力电子器件、电路及应用,如整流器、逆变器等。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1. 前言电气工程是一门关于电力传输、电子科技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学科,涉及广泛的领域。
电气工程概论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应用范围,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2 理解电气工程的核心理论,如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力系统等;2.3 熟悉电气工程的应用领域和行业发展动态;2.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3.1 电气工程基础知识3.1.1 电气工程的起源与发展3.1.2 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1.3 电气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2 电路分析3.2.1 直流电路分析3.2.2 交流电路分析3.2.3 电路元件的特性与参数3.3 信号与系统3.3.1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3.3.2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3.3.3 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3.4 电力系统3.4.1 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3.4.2 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3.4.3 电力系统的暂态分析3.5 电气工程的应用领域3.5.1 电力供应与配电系统3.5.2 电气设备与控制系统3.5.3 电力电子与调速技术3.6 电气工程的行业发展动态3.6.1 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3.6.2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3.6.3 电气工程的创新与前沿技术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实践项目和科研活动,深入了解电气工程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5.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评估、作业报告、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同时,还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评价。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气工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电气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进行电气工程教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制定电气工程教学大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首先,教学大纲应与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紧跟时代的步伐。
电气工程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技术,因此教学大纲需要及时更新,引入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教学大纲应明确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教学大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电气工程领域需要不断创新的人才,因此教学大纲应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二、教学内容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包含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
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等内容,这些理论知识是电气工程学习的基础。
实践技能部分包括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等内容,这些实践技能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
此外,教学内容还应包含一定的工程伦理和安全教育。
电气工程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工程伦理素养,以确保工作的安全可靠。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电气工程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首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理论知识。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其次,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通过实践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了解电气工程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如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电机、控制理论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领域的问题,如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设备设计、电机控制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电气工程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对电气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设备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电气工程概述:介绍电气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电力系统:讲解电力系统的组成、功率传输、电压等级和调控方法。
3.电气设备:介绍电气设备的分类、性能、结构和应用,如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等。
4.电机:讲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分类、性能和应用,如交流电机、直流电机、电机控制等。
5.控制理论:介绍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 PID 控制、模糊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气工程的核心内容。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电气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技巧。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电气工程设备和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电气工程概论》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
《电气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Budgetary Estimate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课程负责人:执笔人: 编写日期: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L081272.学分:2学分3.学时:324.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属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且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紧密相关的专业课,在培养计划中列为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牵引电气工程与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概预算的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气概预算的方法和技能,为学生毕业后在电气工程领域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电气工程概预算基础知识(8课时)主要内容:电气工程概预算的定义,建筑市场的流程,电气工程概算、估算、预算、施工图预算、决算以及结算的方法和流程。
1. 基本要求:⑴了解一般概念和流程;⑵掌握各种概预算的方法。
2.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8学时,其中,基本建设流程、定额、招投标、合同(2学时);电气工程概预算编制(4学时);电气工程识图(2学时)。
(二)牵引供电概预算(12课时)主要内容:牵引供电的概预算计算方法和相关知识。
1. 基本要求:⑴掌握现行铁路的电气概预算定额;⑵掌握现行铁路的电气工程量计算的方法;⑶掌握现行铁路的电气概预算的方法。
2.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12学时,包括铁路预算编制办法(6学时);接触网和牵引变电工程工程量计算(6学时)。
(三)电气安装工程概预算(12课时)主要内容:建筑安装电气工程概预算的定额以及概预算计算方法。
1. 基本要求:⑴了解建筑安装电气工程定额的内容;⑵掌握建筑安装电气工程量计算方法;⑶掌握概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2.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12学时,包括建安工程费用计算、变压器、配电装置、电缆等工程量计算(8学时);防雷接地、架空线路、配管配线等工程量计算(4学时)。
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电气工程素养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电气工程基础知识体系,掌握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够理解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和实验。
同时,该课程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课程内容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路基本概念: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如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基本元件的特性和基本电路的组成。
2. 电路分析方法: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参数。
3. 交流电路分析:介绍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交流电路中的频率、相位等概念,能够分析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 电磁场理论:介绍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学生需要了解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电磁波的特性,能够分析电磁场中的电场和磁场分布。
5. 电气工程实践:介绍电气工程实践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电气工程实践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电路的设计和实验。
三、教学方法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电气工程学概论2B》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学概论2B》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为非电专业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必修。
根据电气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非电领域实际应用和发展状况,为非电专业的学生讲授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实际系统的理论和技术要点,讲授部分基本电工电子器件及部件,以增强学生对未来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或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必要的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有关电气工程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实际系统的理论和技术要点,了解电气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非电领域实际应用和发展状况,并能对典型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和计算。
1. 数字信号与数字系统部分(1) 数字信号掌握:数字信号的概念、模拟量与数字量之间的转换方法及相关计算。
了解:基本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2) 组合逻辑系统掌握:逻辑代数、实际逻辑问题的描述及逻辑函数化简、组合逻辑系统的工作特点、简单组合逻辑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了解:组合逻辑系统的基本类型。
(3) 时序逻辑系统掌握:数字寄存的类型及实现、计数脉冲电路的功能分析。
了解:进制的概念、时序逻辑系统的基本类型。
2. 运算放大器部分掌握:运算放大器芯片的特点和主要线性应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反相放大(含输入电阻的计算、加法);同相放大(含对称电阻的计算);差动放大;积分与微分;含无源滤波的有源滤波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比较器应用电路分析;方波震荡器的工作原理及相关计算。
了解:运算放大器的频率响应及其对应用电路功能的限制、运算放大器传递特性及其对应用电路功能的限制、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的稳定性问题及实用微分电路、滞迟比较器的应用。
3. 晶体管放大电路部分掌握:双极型和单极型晶体管的模型及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基本晶体管放大电路的构成和工作特点、共射极放大电路分析、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分析、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失真与动态范围、输入电阻与放大电路获取信号的能力、输出电阻与放大电路送出信号的能力、多级放大电路的组建技术。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气工程概论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学科概貌。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建立对电气工程的整体认识,了解电气工程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课程内容1. 电气工程概述2. 电路基础3. 电气元件与电路4. 电力系统5. 电力电子技术6. 控制理论与应用7. 电气工程实践三、教学目标1. 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熟悉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理解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4. 了解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原理;5. 掌握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6. 熟悉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7. 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理论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讲解、讨论等方式进行;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案例分析、课外实践等方式进行。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将积极参与讨论,探究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实验报告和期末考核,其中期末考核所占比重最大。
学生需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实践时间、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以期末考核最终评价为主要依据,综合考察学生对电气工程概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
六、参考教材1. 《电气工程概论》魏广元著2. 《电气工程基础》肖川著3. 《电力系统分析》张四平著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电气工程概述第3-4周电路基础第5-6周电气元件与电路第7-8周电力系统第9-10周电力电子技术第11-12周控制理论与应用第13-14周电气工程实践八、教学辅助手段1. 课件资料:PPT演示、实验指导2. 实验设备:万用表、示波器、电源等3. 实践场地:电工实验室、模拟实训中心等以上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电气工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日后深入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
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电气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科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理论、技术和应用能力,为社会的电力供应、能源利用和信息传输提供支持。
而电气工程教学大纲,则是指导电气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文件,它的编制对于培养优秀的电气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原则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系统性原则:电气工程教学大纲应以系统性为基础,将电气工程学科的各个领域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前瞻性原则:电气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教学大纲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时反映电气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确保学生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3. 实践性原则:电气工程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中。
4. 综合性原则:电气工程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学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具备跨学科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等基础理论课程,这些课程是电气工程学习的基础,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电力系统、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是电气工程学习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的核心理论和技术。
3.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4.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实施与改革电气工程教学大纲的实施与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实施教学大纲需要配套的教材、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同时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EELC3016
学时:48 学分: 3
适用对象:电气工程学院三年级本科生
先修课程:数学,电路,电机学等。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王锡凡主编,“电力工程基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
刘涤尘主编,“电气工程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刘笙主编,“电气工程基础”(上、下册) 科学出版社2002年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气工程概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院级基础课,课程内容涉及电气工程学院各专业基础知识。
目的在于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概况,对电气工程中各学科的研究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电气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构成和特点,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基础,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基础,高、低压开关电器基本理论,电气主设备及主接线,高电压绝缘的基本理论,电力系统过电压,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对电气工程领域有全面的了解,用全局的观点去认识、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知识。
2.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及相互关系。
3.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基本知识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问题的能力。
4.了解电气工程的发展趋势及电气工程领域的新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电气技术的发展及电力系统的构成
1.电气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近代电力系统的发展。
3.国内电力系统简介。
4.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运行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
1.电力线路、变压器参数、输电线路的方程及等值电路。
2.简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3.电力系统运行调整。
第三章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计算
1.无限大电源供电系统三相短路计算。
2.三相短路电流实用计算。
3.不对称短路电流计算方法简介。
第四章开关电器及电气主接线
1.开关电器原理与用途。
2.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主接线。
3.发电厂和变电所主变压器和开关电器的选择。
第五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1. 继电保护概述。
2. 电网的电流保护和方向性电流保护。
3 距离保护、高频保护、差动保护及各元件继电保护简介。
第六章高电压绝缘技术
1.高电压绝缘的基本理论。
2.雷电过电压及防雷保护。
3.工频、谐振、操作过电压,电力系统接地。
4.电气装置的绝缘配合。
第七章远距离大容量输电
1.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概述。
2.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功率传输特性。
3.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4.灵活交流输电系统。
5.直流输电。
实际环节
无
四、课内学时分配表:
大纲制定者:李建华执笔大纲审定者:赵登福
大纲批准者:罗先觉
二OO六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