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与朱元思书》说课稿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意,无不渗透着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对奇特生活和抱负人格的追求。

作为本单元第一篇选文,可见其在本单元及本册的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亮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动身,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

文章骈散相间,清爽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育学生阅读古文的力气,品尝文章的秀丽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宠爱。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根本内容,背诵确定数量的名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存、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赏识品尝和审美情趣”等要求,依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看解释后积存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把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解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到达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构造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养成宠爱大自然,宠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安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

教学重点是:积存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

谈谈文中流露出的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说学情:我任教的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厌学,缺少学习热忱,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

同时,班级人数多,且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只有极少一局部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大局部学生则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八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摘要:(3)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箭”和“奔”,(望峰息心窥谷望返)(感觉)四、作业布置、积累写景名句, </《与朱元思》八年级语公开课教案作位无私奉献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编收集《与朱元思》八年级语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助到教材分析《与朱元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单元言单元所选古诗题材多样容丰富或写景或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渗透着作者对然、社会、人生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生活和理想人格追《与朱元思》是作者吴写给友人封信但与般信不没有问候套语和日常事物叙述而是由清词丽句构成`写景品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流露出对追利禄徒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然避世退隐高洁志趣课作单元开讲课以写景主借写景抒发作者人生情趣单元教学活动起着引领学生走进言学习重要作用学情分析八年级阶段学生已有了些言能力积累了些言词语义和用法所以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结合释理课但对写景技法涵学生不会主分析学习鉴赏这是学生难;还有朗学生能齐、由但不会有感情朗不能出言音韵美所以要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这方面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些言知识积累常见言实词虚词句式、感受所描写富春江独特然美景体会多层次多角描绘景物特逐步提高鉴赏水平3、体会作者追由情怀把握课主旨重视朗训练进步培养言朗和翻译能力(二)程与方法、通学生主释和准音掌握常用言词汇并理基容、通教师拨讨论及学生试有感情等方式体会多角多层次描绘景物特(三)情感态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化热爱祖国河山感情培养健康审美情趣教学重和难教学重理基容并掌握常用言词汇;体会多角多层次描绘景物特教学难学习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特这是助平台提供量《与朱元思》八年级语公开课教案送给你《与朱元思》公开课教案魏岗学校王泽维0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言基知识积累言词语夯实言基础、充分利用朗与想象培养言语感激发学习言兴趣3、品味写景妙语佳句掌握写景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二、方法与程目标教会学生借助释及工具理基容;善通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言词;通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赏析三、情感态与价值观目标通学习感受国古学深厚底蕴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豪感感受情韵理由洒脱诗人心【教学重】通反复朗掌握言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教学方法】诵法、归纳法、讨论质疑赏析法【课安排】课课教学设计、情境朗再现导入古人说“人者乐山智者乐水”与然融体是人雅士共追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然万物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名闻天下富春江景色雄奇秀丽早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吴他寥寥余信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今天我们也这封信跟随作者笔触饱览富春江美景吧板课题与朱元思吴、朗体会音韵美节奏美(多媒体朗)以多种形式反复朗(齐、、听等)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容朗正音、节奏、重音等言基知识疏通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教师助归纳疏通朗提示()准音展示缥(ǎ)碧急湍(ā)轩(xā)邈(ǎ)泠泠(líg)鸢(ā)飞戾(lì)天纶(lú)横柯(kē)()出节奏这课部分是四句般以“二二”节拍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东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还有“蝉\则千不穷猿\则叫无绝”(3)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应重“箭”和“奔”()语速写景散应放慢语速舒缓语调展开想象体会境二、师生相质疑疏通句质疑赏析、拨赏析然段清秋风物图(多媒体展示赏美景美)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样颜色③俱都④许附数词表约数相当“光景”“左右”⑤独绝独无二;绝到了极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己行动省略了主语赏句美教师示段“共色”二写得美不仅写出了天与山颜色而且还有种形象感青青山霭渐渐溶入蓝蓝天空境界阔;“从流飘荡任东西”句写得美着它我仿佛感受到了种由无拘无束轻松惬;这段起总说作用与下构成总分式结构、拨赏析二然段层异水图(多媒体展示赏美景美)①缥碧青白色;缥②急湍急流水③直视无碍直看下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赏句美(学生讨论归纳、回答)二段层我们感受到了秀美“缥碧”强调水青绿、澄清;“千丈见底”夸张写出江水清澈透明;静静细石与娓娓游鱼相映成趣这切清澈明净这层我们也感受到了壮美急流快如飞箭猛浪势若奔马既现波浪翻滚气势又描摹振耳欲聋声响突出江水飞动雄奇这层我们还感受到了动静美这段从两层次表现江水而平缓无波而怒涛拍岸状态传神展示富春江水千姿态3、拨赏析二然段二层奇山图(多媒体展示赏美景美)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树②势竞上凭依(高峻)形势争着向上这句说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这里作动词用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清越⑤相鸣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功名利禄心⑧伦筹划、治理⑨忘反流连忘返;“反”“返”⑩横柯上蔽横斜树枝上边遮蔽着上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像如⑩交映相掩映赏析二段二层(学生讨论归纳、回答)这层句句精美句不仅画出峰峦迭起层出不穷磅礴气势把无生命群山写得生机勃勃充满动态美再看写山奇却写树生寒、竞长、繁多以树奇衬托山奇;写山幽静却写泉响、鸟鸣、蝉、猿啼各种音响以声衬静表现出映衬美四句抒写感受流露出失人对庸俗官场和动乱社会厌恶情传达出高洁情趣美;也侧面表现奇山美及其诱人魅力实写人虚写山呈现虚实美结尾看似多余却使全充满浓郁诗给人遐思无穷、余韵不尽味道可见作者运思美三、再次品质疑赏析有所思考、善发现才能学有所得重能力培养这环节重品通适当拨启发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品味写景妙语佳句探讨写景方法与技巧提高欣赏水平赏析写景妙()巧用富有表现力词汇表现景物特征语言美如“共色”、“缥碧”、“寒树”、“轩邈”、“泠泠”、“嘤嘤”、“疏条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画面感能激发想象让人如见其景()多角写景方法如形、声、色等(3)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如对偶、比喻、拟人等()情景交融溶情景(5)整体布局巧妙结构安排得当采用“总分”形式结构全紧扣“奇山异水”这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幅充满生命力然图画板明确与朱元思总写奇山异水分写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静态美“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态美奇山“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听” (泉水作响;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感” (望峰息心窥谷望返)(感觉)四、作业布置、积累写景名句、背诵课3、导游写“美丽富春江”导游词、预习探究借景抒情含蓄地表现作者高雅志趣深谙生活哲理二课(略)相关热词八年级语公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教学目标1。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

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明白得如何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明白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能够作稍长的停顿,如此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能够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

启发想像,教师能够依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

例如,作者这次是专门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生活同时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

依照这些情节设问,估计引起争论,但更有估计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您们明白哪些著名的景IX?(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明白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伙儿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精选12篇)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精选12篇)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精选12篇)《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精选12篇)《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

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

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

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

也有助于学生想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

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二、课文简介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师归纳:本文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

《与朱元思书》教案(合集15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合集15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合集15篇)《与朱元思书》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法指导】通过自主探究、质疑讨论、精讲点拔、熟读感悟激发想象完成导学任务:【学习时间】45分钟。

【导学过程】一、指导诵读,读对读顺(8分钟)1、导入新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

比如,一千五百年前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

不信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与朱元思书》。

(板书文题,简介作者)2、指导诵读: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下注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

(矫正读法)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3分钟)1、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用小黑出示)。

设疑:⑴ __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⑵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2、检查自读。

(问②若不能回答暂置,待后理解)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2分钟)1、分组边读边疏通文意:提示: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2、检查解疑。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5分钟)1、教师引导、点拔,依次探讨以下问题(析读结合):(若前整体感知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⑴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先探讨此问)(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⑵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⑶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⑷ __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书信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技巧。《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给友人的书信,展现了文言文的精炼与优美。它是我们学习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篇具体的书信。通过分析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文言语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使学生能够感悟友情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珍惜友谊、真诚待人的人生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1课《与朱元思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文学常识、文言文翻译、课文解析及思想感情体会。具体章节内容如下:
1.课文阅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把握。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与朱元思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给远方的朋友写过信,表达过思念之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书信表达情感的。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文学常识:介绍作者吴均的生平和作品背景,了解骈文的写作特点。
3.文言文翻译: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提高翻译能力。
4.课文解析: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意境美。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13篇)

学习任务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深入文章意境,涵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学习重点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清·刘嗣绾)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骄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二、读文字,反复朗读,疏通文义,沟通古今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

3、做古今沟通的练习。

(学生互相测试)A、请查找工具书,找出和下列加下划线实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一应俱全百废俱兴面面俱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荒谬绝伦聪颖绝伦绝代佳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自强不息息事宁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横何上蔽,在昼犹昏;──虽死犹生过犹不及B、给出译文,能快速背出原文。

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展伸。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4、再次熟读课文,基本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旬的程度,鼓励在课堂上背诵全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1.3学会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3.2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1.3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教学难点:2.1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2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

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富春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对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2.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3.合作探究a.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富春江的美景?b.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哪些?4.分析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4.2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5.比较阅读5.1让学生阅读《与朱元思书》和《富春山居图记》,比较两篇文章在描绘富春江美景方面的异同。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7.1让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

7.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讲解、比较阅读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分析了文章的语言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富春江美景图片。

3.与《与朱元思书》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一)知识与能力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得到初步的认识,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

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

示例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脸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如: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这些都是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骄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示例二: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

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

(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

《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与朱元思书》。

(2)理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如“鸢飞戾天”、“经纶世务”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 理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文本、注释、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与朱元思书》文本,笔记本及相关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配乐,引导学生欣赏《与朱元思书》的朗诵。

(2)学生跟读,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主题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词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如“鸢飞戾天”、“经纶世务”等。

(2)学生举例运用,巩固学习成果。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与朱元思书》。

(2)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写一段话。

8. 板书设计《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经纶世务自然美景热爱祖国河山赞美珍惜美好时光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初二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初二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初二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言文翻译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与朱元思书》的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吴均及其创作背景。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僻字词,理解文言文语法。

三、课堂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吴均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3.逐段讲解课文,重点分析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二、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2.结合具体词句,讲解写作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三、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分享对课文写作手法的感悟。

四、作业布置1.翻译课文,注意把握词句的含义。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掌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文学价值。

二、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的文学价值,如意境美、情感美等。

2.结合具体词句,讲解文学价值的体现。

三、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分享对课文文学价值的感悟。

四、作业布置2.结合课文,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写作手法的掌握和文学价值的认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现实意义。

二、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的现实意义,如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2.结合具体词句,讲解现实意义的体现。

三、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分享对课文现实意义的感悟。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品词析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吴均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的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山水诗人吗?他们的作品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品词析句教师挑选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品词析句。

5.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文章中描绘的自然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何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课堂小结学生复述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入?2.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是否扎实?3.学生在品词析句方面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否得到培养?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鼓励学生创作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3.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资源1.课文《与朱元思书》2.吴均简介及背景资料3.相关诗歌、散文作品4.环保宣传资料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测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有关骈文的文学常识,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文中抓住景物的特点有层次地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富春江的绚丽多姿,感悟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己的情怀。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作者及有关“书”的文学常识,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背诵全文。

难点:品味富春江的绚丽多姿,感悟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己的情怀。

三、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四、教学准备一案一单、课件五、教学过程【目标导入】1、导入语:优美的风景能开阔人的视野、陶冶人的性情,跋山涉水不再是一种苦痛,今天我们就随着吴均的脚步去游览一下美丽的富春江,看看他《与朱元思书》中的胜景到底是如何的迷人。

2、关于作者、__体裁,你了解多少?作者简介: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__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

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

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体裁: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

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1·世纪·教育·网】课题解析:“书”:指书信,__是吴均写给好友的书信的一部分。

3、这节课的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骈文的文学常识,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背诵全文。

(2)学习文中抓住景物的特点有层次地描写的方法。

(3)品味富春江的绚丽多姿,感悟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己的情怀。

【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案之一《与朱元思书》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品味文章之美。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教学方法:1.朗读法。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知道这是一篇描写山水的小品文,记得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山水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几句?(学生说出诗句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如下内容,特选刚才没发言的同学作检测):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多媒体展示)1、大气磅礴的洞庭湖:。

2、气势雄伟的泰山:。

3、庐山的瀑布:。

4、西湖有早春:。

5、壮美的三峡:。

6、奇丽的大漠:。

现在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吴均带给我们的富春江独特的风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欣赏富春江风景图片。

二、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和风景美。

(一)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声韵美1.学生听课文范读,教师可穿插朗读提示。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1)注意语速。

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

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彩文章。

本文将以《与朱元思书》为例,进行一次课堂说课,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此篇文章。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文的主人公是杜甫,他给好友朱元思写了一封信。

在这封信里,杜甫表达了自己对身处那个时代的困惑和忧虑,以及对朱元思的思念之情。

文章以“千古兴亡多少事”开头,以“贾生将进酒”结尾,展现了作者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

2. 教学目标:(1)知道文章的内容,理解杜甫对历史的反思与探究;(2)理解杜甫对权势和名利的看法,明确其对幸福生活的追求;(3)学会欣赏杜甫的诗歌,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描写自然等;(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意图;(2)学习欣赏杜甫的诗歌、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了解填词《将进酒》的故事和背景;(4)引导学生明确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杜甫对时代的思考和探究;(2)引导学生了解《将进酒》的典故和背景;(3)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诗歌,体悟其中的理想追求。

三、教学策略1. 情景演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生活中的文学,这堂课采用了“情景演绎”的教学方法。

在课前,我会将杜甫写给朱元思的信写成脚本形式,让学生分组创作,并在课堂上表演。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杜甫的思考和感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2. 归纳概括在分析杜甫的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时,我会提出诸如“历史与当下”、“命运与自求”等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意图。

3. 图像化展示学习诗歌要靠想象力。

在解读杜甫的诗歌时,我会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进行辅助解析,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和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作为此篇课的引子,我将带领学生观看一段描写飞鸟的视频,以此来引出杜甫对自然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发挥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谦虚谨慎、勇于创新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朱元思及其作品《与朱元思书》。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5. 实践训练(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文学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与朱元思书》。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小作文。

六、教学过程7.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体验。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名句;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学会欣赏文言文的优美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名句。

2.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

3.学会欣赏文言文的优美意境。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文章写作特色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富春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描绘的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做好笔记。

3.合作探讨a.课文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它们有什么特点?b.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c.课文中哪些句子你觉得特别优美?为什么?4.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名句、重点字词句。

a.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如“风烟”、“钓石”等。

b.分析课文中的名句,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等。

c.讲解课文写作特色,如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5.课堂练习a.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中的名句。

b.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自然景观。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a.背诵课文中的名句。

b.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色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重点字词句,学会了欣赏文言文的优美意境。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具体语句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寄情山水背后隐含的情感及其社会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文言文独特的审美韵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观景赏物,揽胜探美
3.品味语言写法、评说成败得失
【学习难点】
翻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理解作者于写景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学习方法】
朗读与赏析法;联想与想象法;合作探究法;讲读法;诵读法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说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写山水的文章。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

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
参考: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去欣赏南朝梁代骈文家吴均所写美文,他以其独特的视角、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凝练精湛的笔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雄奇秀丽的画卷。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投影:
1.自由朗读,互相订正生字读音;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小组内质疑释疑。

2.先体会文章情感和内容特点,确定并标注语段内不同句子的情感语调、节奏停顿、语速快慢,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组合,自选方式(如一人演读,男女生两人分读,三人接读,四人齐读)。

过会儿开展小组比赛。

展示:
1.齐读生字词。

2.提出不能理解的字词;质疑释疑。

3.朗读展示比赛;并引导评价。

“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朗读展示我们理解的程度。

教师示范朗读第一节;然后出示朗读这一节的说明:
投影: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语调高昂,一字一顿。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语调舒缓,欣喜的情感;“荡”“东”“西”适当拖音。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一句语速较快,第二句速度放慢,“水”字拖音,最后一句中的“独”“绝”读得简短铿锵有力。

本小节总体语调变化过程:高昂——舒缓——铿锵有力
学生朗读其他小节,教师点评读得是否到位,并加以指导:
第二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前两句语调较高,后两句语调轻,语速缓,读出赞叹情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语调突然高昂,“箭”“奔”重读。

第三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前两句语调平顺,语速中等;第三句语调升高,语速加快,第四句语速减慢,其中“上”字要拖音,“互相”“轩”“邈”三者后要有拖音;第五句与第三句同;第六句“千百”语速减缓,拖音,“成峰”一字一顿,铿锵有力。

这六句朗读变化过程:语调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前五句语速较快,一气呵成;“猿则百叫无绝”一句“猿”突然有较长的停顿,其后五字一字一顿,语速缓慢。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三两句语速较快,二四两句语速变缓,且一字一顿。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一三两句语速较快,二四两句语速缓慢,特别是最后一句,语调越来越低,“见日”两字一字一顿。

关于演读,教师示范一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竖起大拇指,做赞叹状
三、观景赏物,揽胜探美
前面通过朗读感受了富春江景致的非凡魅力,现在我们游览一下富春江,仔细观览有哪些令人赏心悦目的景物,它们都有什么特征,这里的“水”“异”在哪里,“山”“奇”哪里呢?
2.课文描写的景物主要是“奇”山和“异”水。

其中“水”异在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其中“山”奇在山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是写出了高峻峭拔。

奇在山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声音奇妙,如动听的乐曲。

奇在山色——“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木葱茏茂密,隐天蔽日。

生成板书:异水 ------ 水清水深水急
奇山 ------ 山形山声山色
设计扇形板书,最后将“山”“水”去掉,以突出水之“异”山之“奇”)四、品味语言写法、评说成败得失——出乎其外
富春江的景色丰富多彩,令人美不胜收,描写富春江迷人景致的诗文词赋可谓汗牛充栋,而为什么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只用了短短144个字,就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富春江的奇异景色,成为模山范水的经典之作呢?它的构思独特在哪里?它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他深厚的语言功底究竟又表现在哪里?
投影:
座谈、采访活动
两人一组,一为吴均,一为吴均时代的儒生。

做吴均:就你们对本文思路、写作手法、语言运用(包括锤炼词语修辞运用)等方面的认识用一种吴均向儒生谈创作体会或二人采访对话的方式交流看法。

做儒生:就本文的文体、思想倾向、内容表现、行文构思等方面向吴均“吹毛求疵”。

学生准备。

展示(不必求全,根据学生回答点到为止):
吴均创作谈:
⑴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⑵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条理清楚。

⑶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⑷善于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⑸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的议论浑然一体。

⑹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优美。

⑺本文情景交融。

在如许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

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⑼讲究词语的锤炼。

儒生“吹毛求疵”:
1.思想倾向探究:
请问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写人、抒情还是写景?(是写景,反衬景物之魅力;也是抒情,抒发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怀)
“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这几句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仁人志士应“济苍生,安社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拯民于火,“兼济天下”,退隐避世的思想态度是不可取的;或者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下,洁身自好也是迫不得已。


2.文体探究:书信一般有事说事,怎么写起富春江景色来了?目的是什么?(活用书信文体,描写景物,借以委婉表达思想意旨,意趣盎然。


3.语意思辨:“横柯上蔽”到“有时见日”这一层显得多余——因为这一节前面两层已分别从视觉、听觉写出“奇山”特点,第三层再从感觉上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为什么还要加上“横柯上蔽……有时见日”呢?(学生可就此展开思考辩论)
如果学生理解出现困难,教师可出示(或说出)作者生平及相关背景。

投影:吴均生活在政治黑暗的南北朝时期。

他出身寒微,好学而有俊才,一生仕途很不得志。

梁武帝时,因私撰《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到了焚书免官的惩处。

他深感官场生活的黑暗和痛苦,寄情山水,希望从山光水色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安宁。

五、课文小结
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

手捧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静观万物之妙,谛听天籁之音,一种物我偕忘的超然之心油然而生。

最后,让我们在全文的朗读/试背中结束对富春江美景的探寻!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