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致陈意映的情书

合集下载

《与妻书》课件

《与妻书》课件
革命志士潘达微为起义中的牺牲者修筑陵墓,因感原址“红 花岗”名称太过俗艳,遂更名为“黄花岗”,取其孤傲高洁 之喻义来象征烈士之品格。于是,后人便将埋葬于此的英烈 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广州起义
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对帝国主 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 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1905 年 , 孙 中 山 在 日 本 东 京 成 立 “ 中 国 同 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 我国南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 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 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
拓展延伸:
这位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奇 男子,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之际,舍个人幸 福,取全民幸福。儿女情虽长,却更显革命豪 情英雄志坚。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烽火 泪滴尽相思,方寸心只愿天下有情人成眷属。 一曲爱的壮歌动天地。忠诚革命的大英雄!挚 爱妻子的好丈夫!
——林觉民墓志铭
陈意映
任务三:
学校话剧节要改编课本剧《与妻书》:假设一百年 后林觉民和陈意映有缘相见。请你想象当时的情境, 根据文本和你对人物的理解把握,尝试完成剧本创作。 400字。
不负苍生,独负卿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 国内同胞。”“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齐豫),你觉得是否符合陈意映的形象和心境? 请你结合文本和时代背景,赏析歌词“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 不舍…再难的追寻和遗弃,有时候不得不弃…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 守真情的坚持。”的意蕴。
前置任务
《与妻书》是林觉民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巾短情长,无数阅 者为之动容。然而,作为书信的直接接收者,意映却始终“沉默”着, 现实从未给予我们机会,去仔细聆听她对亡夫的私语。

《与妻书》ppt课件

《与妻书》ppt课件

感谢观看
THANKS
忠贞不渝的爱情
林觉民与妻子的爱情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渝,展现了革命者对 于爱情的坚定信仰和忠贞不渝的态度。
爱情与革命的融合
林觉民将爱情与革命事业紧密结合,以爱情的力量支持革命 事业,体现了其高尚的爱情观和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奋斗牺牲
爱国主义精神
林觉民在《与妻书》中表达了深厚的 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展现了革命者的 爱国情怀。
社会问题的探讨
信中涉及的家庭、婚姻、社会等问 题,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深刻的思考。
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意义
家庭价值观的传承
《与妻书》所体现的对家庭的深 厚感情和责任担当,对于当代社 会家庭价值观的传承具有重要意
义。
婚姻伦理的倡导
该信强调了婚姻中的忠诚、理解 和支持等伦理观念,对于当代社 会的婚姻伦理建设具有积极的倡
在新旧文化交替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
传统封建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
等现代思想开始传播。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内容概述及结构分析
文章背景介绍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 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主要内容概述
结构分析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写信 缘由,接着分述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国 家的担忧,最后总结全文,表达作者 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
成为文学经典
由于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 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妻 书》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影响和启示
情感表达的典范
《与妻书》以其真挚、深沉的情 感表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树立

《与妻书》ppt课件

《与妻书》ppt课件
当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夕,社会动 荡不安,林觉民深感国家民族危 亡在即,毅然投身革命。
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状况
政治状况
清朝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严重。 革命党人积极策划武装起义,推翻清 朝统治。
经济状况
社会文化状况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人们逐渐觉 醒并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同 时,西方文化也大量涌入中国,对中 国传统文化产生冲击。
《与妻书》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0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解读 •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背景补

目录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Βιβλιοθήκη 介林觉民生平事迹01
02
03
早年经历
林觉民出生于福建闽县, 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家庭 影响,具有反清意识。
真挚的语言表达
作者运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 真诚和深情。
巧妙的情感渲染
通过巧妙的情感渲染,如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让 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深度。
06
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背
景补充
辛亥革命历史地位和影响概述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 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政权更迭。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林觉民形象塑造方法论述
正面描写
01
通过直接描写林觉民的外貌、言行举止等方面,展现其英勇、
坚毅、果断等性格特点。
侧面烘托
02
通过其他人物对林觉民的评价和态度,以及他在关键时刻的表

与妻书_林觉民(简)

与妻书_林觉民(简)

革命的人生观与幸福观
第三段
• 重点词语: • • 语、与使、无宁、为、是、 而、相、禁、卒
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 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 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 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我先死, 不如你比我先死(在我之前而死),你 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 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 回答我。

升 华
融 合
吾至爱汝,即 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 也。
爱 情
为何如此感人?
贯穿全文的一个“情”字
• • • • 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儿女情长,英雄志坚)
为何如此感人?
• 艺术:动人的字字句句
– – – – – 抒情、记叙、议论相结合 ——其情深挚,其理服人 肺腑之言,真切感人 多种修辞,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加强表现力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至吾至爱汝极其最副词吾爱汝至到了极点动词竟竟日不出门全终形容词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动词与与妻书给动词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跟介词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和连词吾先死留苦与汝给动词3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从今天的形势来看天灾能够使人死亡盗贼能够使人死亡国家被瓜分的日子能够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能够使人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没有哪个地方哪个时间不能够使人死亡到那时使我眼睁睁看着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着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吗
作者写作《与妻书》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是什么? 写遗书的原因:表死别之意 恐汝不察吾衷
写遗书时的心情:悲。
第二段
• 重点词语: • 至、就、彀、老、幼、 • 充、其、所以、乐

与妻书

与妻书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 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 内同胞。”)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 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 矣!”)
• 烈士夫人陈意映简况。 • 意映姓陈,福建省福州市郊区螺洲镇人,毕业于福州女 子师范学堂,是名宦陈若霖的后裔。陈意映婚后,参加 了丈夫在家里办的一所女学。女学生十多人,夫之弟媳, 堂嫂,堂姐妹,济济一堂,聆听林觉民介绍欧美各国的 社会制度及近况,抨击旧礼教,宣扬新思想。争取自由 平等的见解,渐渐深入她的心坎。当时,陈意映正缠小 脚,思想上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通过女学的教育,思 想觉悟有了提高,小脚不缠了,要做新女性,于是便投 考了福州女子师范学堂。 • 陈意映的父亲,叫陈元凯,广州起义失败时,陈元凯尚 在广州任职。事发,他立即遣人返回福州林家报警。这 就使陈意映等能在清政府官文未到之前,从南后街场桥 路口万升桶石店后面,偷偷地迁往地处偏僻、住户很少 的光禄坊早题巷内居住。不久,在一天深夜,有人从门 缝塞进一小包东西,第二天清晨发现,原来就是林觉民 烈士的两封绝笔书。陈意映一见遗书,悲痛万分。当读 到“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时,她 眼花目眩,当即晕了过去。这以后,陈意映抑郁成疾, 于1913年去世。
作者写作《与妻书》的原因和当时的心情是什么? 写遗书• 1)“司马春衫” •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 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 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 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 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春衫”,当为“青 衫”之误。 • (2)“太上之忘情” • 原作“圣人忘情”。语出《世说新语· 伤逝》:“王戌丧儿 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 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 我辈’”。“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 “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 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 情息息相通。 •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语出《孟子· 梁惠王上》。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 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 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林觉民的《与妻书》赏析

林觉民的《与妻书》赏析

林觉民的《与妻书》赏析作者:顾甫涛来源:《新高考·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1年第05期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战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决心为国殉难前夕写成的《与妻书》,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

林觉民的《与妻书》集中阐明了自己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动机,突岀地抒写了一个“爱”字。

如上所述,林觉民与陈意映女士婚后的生活充满了柔情蜜意,感情无比深厚。

正是这种纯真无邪的爱,使林觉民迅速产生了战斗的情怀。

他由一己联想到天下,由自己和陈意映的甜蜜爱情生活而祝愿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眷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当时的中国“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因此,他以同情年长色衰沦为商妇的白居易自喻,愿和天下不幸的人们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并进行永久的沟通,而不愿做“忘情”的圣人,对于国情无动于衷。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这一至诚至切的自述,已经阐述得十分明白:林觉民之所以选择了一条革命的道路,乐于抛头颅,洒鲜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和生命,去谋求天下人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独立富强,那是因为他自觉地扩充了爱妻之心,把对自己妻子真诚的爱扩大为对全国人民无私的爱,并决心帮助他们去获得自己所爱的爱。

因而,爱,成了统帅全文的灵魂、贯串作品的主线。

通篇奔涌着爱的热浪,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由爱妻子而爱生活,由爱生活而爱人民,由爱人民而爱中国,由爱中国而爱革命,爱始爱终,一爱到底。

因此,我们说,立意高超,主线鲜明,是林觉民《与妻书》的第一个艺术特色。

寓理予情,以情动人,则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在艺术上的另一特色。

《与妻书》议论的是国家兴亡、民族存危的大事,涉及的是救国救民、舍生取义的问题,然而接受教育和启示的是恩爱多年而对国事知之不多的妻子,因而作者不能直接地说教,而应将这些拯国救民的道理蕴蓄于夫妇之间的眷眷爱恋、脉脉温情之中,让“泪珠和笔墨齐下”,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喻之以义,只有这样,才能叩动她的心弦,启发她的觉悟。

《与妻书》原文及翻译

《与妻书》原文及翻译

《与妻书》原文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与妻书文本赏析

与妻书文本赏析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福建省闽侯县(现福州市)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月24日晚写给陈意映的。

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

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思绪澎湃,委婉曲折地叙写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表现了一位民主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

文章紧紧围绕“吾至爱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这一矛盾复杂的感情,写得缠绵悱恻而又豪情满怀,是爱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之歌。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支颠抖着的笔,以及萧然落下的泪珠,是多么的触目惊心,直拨动读者的心弦。

想必使其妻心痛不已。

其对爱妻的生死惜别,直抒胸臆,与下文“吾至爱汝”紧密相呼。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姑遂忍悲为汝言之。

”其天下为公的大义,及体贴之情,细腻之心,可谓动人。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望能在盟盟之中注视着爱人,祝福着爱人。

如丝如缕的情思,平平凡凡,真真切切。

阴间又如何,阳间又如何,只要你在我心中活着。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心脉是相通的,传达着彼此的关怀和思念。

如此真挚深切的爱,让人读了刻骨铭心。

情感的洗礼,情感的陶冶,真切感受爱情的动人!昔日相厮守,作者曾告诉爱妻“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然而“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世事本难料,乱世更是难测。

对孤身一人留在纷乱人间,兼要承受如此的丧夫之痛的爱妻,甚为忧心,眉头难展。

与妻书关于对爱情的理解

与妻书关于对爱情的理解

与妻书关于对爱情的理解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信里满载着林觉民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操和伟大情怀。

在这封信中,林觉民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切爱意和眷恋之情。

他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融入到文字之中,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对妻子的真挚情感。

以下是一些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所表达的对爱情的理解:
1. 真挚深厚的感情:林觉民在信中多次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情厚爱,强调了他们之间真挚的爱情。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深厚的情感连接,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 相互扶持和理解:林觉民提到他和妻子相互扶持、理解和支持。

他认为在爱情中,双方应该相互关心、支持对方的梦想和追求,并在困难时给予彼此力量。

3. 无私奉献:林觉民在信中表达了他愿意为了革命事业而无私奉献的决心。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不仅是对个人的关爱,还包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4. 永恒不变的承诺:尽管面临生死离别,林觉民在信中强调了他对妻子的爱是永恒不变的。

他承诺即使在死后,他的爱也将永远存在。

《与妻书》展示了林觉民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他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爱情和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封信不仅是一封情书,更是一份对爱情和生命的崇高宣言。

《与妻书》(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与妻书》(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是指1911年4月27日在中国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 义)中牺牲后葬于广州市东北郊(现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七十二烈 士墓园的革命党人。
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冒着生 命危险将七十二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现黄花岗一地安葬。后来这里 便成为了纪念三·二九黄花岗起义的黄花岗公园。
【陈意映】
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后,其妻陈意映悲痛欲绝,曾萌生自杀念头,追 随林觉民而去。后经林觉民父母劝慰,陈意映又念及尚有一子需要她的 照料,遂断绝了自杀的念头。林觉民死去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陈意 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一年后,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郁郁寡欢 而病死,年仅22岁。
《禀父书》 不孝儿觉民叩禀:
写作特色
抒情、记叙、议论相结合——其情深挚,其理服人、肺腑之言,真切感人
看似是儿女情深、缠绵悱恻,实质上正是对作者豪迈气概和宏伟志愿的烘 托和反衬。写对妻子之爱愈深愈真,作者的舍爱就死,义无返顾的精神就 更悲壮感人。
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 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
《与妻书》

爱妻子
爱Hale Waihona Puke 勇于就死忠 诚妻


升华

的 好
自己享受幸福
为天下人谋永福
的 大
丈 夫
融合
爱妻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 爱国
英 雄
之情 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之情
【总结】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 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 、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 体,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 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 有强烈的感染力。

《 与妻书》知识梳理

《 与妻书》知识梳理

《与妻书》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简介林觉民(1886年—1911年),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今闽侯)人。

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1907年日本留学,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后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回国参加广州起义,4月27日,与方声洞等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数日后从容就义。

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与妻书》是其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字词梳理(1)人民:和下文的“众庶”,都是百姓的意思。

(2)择:同“释”,舍弃。

(3)就:成就。

(4)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5)黔首:指平民,老百姓。

黔,黑。

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为黔首。

(6)资:资助,供给(7)业:使成就霸业。

(8)意映卿卿如晤:意思如同“我凄见宇如面”。

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

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

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9)竟:完成。

(10)彀:同“够”。

(11)司马春衫: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里比喻极度悲伤。

春衫,应为“青衫”。

(12)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

(13)充:扩充。

(14)与使:与其,下文“无宁”是“不如”的意思。

(15)既:已经。

(16)有身:有身孕。

(17)寸管:指笔。

(18)第:但是。

(19)抑:还是。

(20)骨化石:古代传说,有一男子外出未归。

其妻天天登山远望,日久天长变成了一块石头,后人称其为望夫石。

与妻书解读

与妻书解读

与妻书解读
摘要:
1.介绍《与妻书》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与妻书》的内容与主题
3.探讨《与妻书》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正文:
《与妻书》是清朝著名文学家林觉民所写的一封信,它是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自己的妻子陈意映的一封告别信。

这封信在后来成为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被誉为“绝命书”。

林觉民,清朝末年的一位民主革命家,积极参与了反对清朝统治的民主革命活动。

他在这封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对家庭和妻子的深深眷恋,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与妻书》的内容丰富,主题深刻。

林觉民在信中,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责任。

他写道:“吾诚恋妻子,吾亦恋国。

吾愿汝以吾之爱汝者,爱吾国;以吾之恋汝者,恋吾国。

”这种深深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在艺术特点上,《与妻书》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深厚的人生感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信中写到:“吾欲与若相待至诸父诸母皆登仙而后已,又欲与若白头偕老,以慰吾怀。

”这种深深的人生感慨,令人感叹。

《与妻书》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展现了林觉民的高尚人格和坚定信念,也展现了他对家庭和妻子的深深眷恋。

这种精神,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有着深远
的影响。

《与妻书》文言文知识点

《与妻书》文言文知识点

《与妻书》文言文知识点《与妻书》是林觉民在 1911 年黄花岗起义之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学习这篇文言文,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一、通假字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彀”通“够”,能够。

2、“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旁”通“傍”,依傍,靠近。

二、一词多义1、竟(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2)何竟日默默在此(整)2、身(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自身,自己)(2)且以汝之有身也(身孕)3、及(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及)(2)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等到)4、书(1)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书信)(2)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写)5、其(1)汝其勿悲(表祈使,希望)(2)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代词,代腹中之物)(3)吾亦望其言是实(代词,那些)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1)汝幸而偶我(婚配)(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2、形容词用作动词(1)卒不忍独善其身(完善)(2)瓜分之日可以死(像切瓜一样)3、动词用作名词(1)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事业)四、古今异义1、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想象,揣摩。

今义:模仿。

2、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古义:无喜怒哀乐之情。

今义:对感情淡漠,在一定程度上忘掉。

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1)钟情如我辈者(定语后置,“如我辈之钟情者”)(2)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定语后置,“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之天下人”)2、省略句(1)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省略宾语)(2)吾与(汝)并肩携手(省略宾语)3、判断句(1)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是”表判断)六、重点语句理解1、“吾今与汝无言矣。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不舍,即使身处九泉之下,也希望能与妻子心灵相通,相互感应。

2、“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 作者表明自己为了“助天下人爱其所爱”而英勇赴死,体现了其高尚的家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与妻书解读

与妻书解读

与妻书解读摘要:一、与妻书的背景与作者简介1.《与妻书》的创作背景2.作者林觉民简介二、与妻书的内容解读1.与妻书的主要内容2.书信中表达的情感3.书信中的家国情怀三、与妻书的文学价值与影响1.文学价值2.对后世的影响四、总结正文:《与妻书》是近代民主革命者林觉民在1911 年广州起义前夜,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这封信充满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对家国的忠诚,被誉为“百年情书”。

一、与妻书的背景与作者简介林觉民,字意洞,福建福州人,近代民主革命者。

他早年留学日本,结识了黄兴、孙中山等人,加入了同盟会。

1911 年,林觉民参加了广州起义,担任先锋队队长,起义失败后被捕,英勇就义,年仅24 岁。

《与妻书》就是在广州起义前夜,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

二、与妻书的内容解读《与妻书》是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的深情告白,书信中充满了对妻子的爱恋、愧疚、期望等多种情感。

作者在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愧疚,因为自己的革命事业,不能尽到丈夫的职责,甚至无法给她一个安稳的生活。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爱恋,希望能与她共度余生,携手白头。

然而,面对家国的危难,作者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表现出了高尚的家国情怀。

三、与妻书的文学价值与影响《与妻书》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文辞,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的瑰宝。

这封信不仅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的深情,也展示了他对家国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封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许多人传颂的佳作。

总结:《与妻书》是林觉民在革命事业中留给妻子的一封深情告白,这封信展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对家国的忠诚。

与妻书解读

与妻书解读

与妻书解读《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他的妻子陈意映的一封书信。

他称妻子为“意映卿卿”,这是他给妻子取的名字,也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情厚意。

他告诉妻子,他离开人世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好好生活,好好照顾自己和他们的孩子。

他希望妻子能够找到一个好的丈夫,但同时也告诉她,如果她不能忘记他,就不要勉强自己忘记,因为他永远爱着她。

林觉民在信中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牺牲的决心。

他认为自己的使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幸福而战斗,即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他对妻子说:“吾自遇汝以来,常愿一生一世生活于汝怀中,然以国事为重,随时即死,亦复何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在信的结尾,林觉民再次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和关心。

他告诉妻子,他的遗骸已经埋在异国他乡,他的灵魂会一直陪伴着她。

他希望妻子能够好好照顾他们的孩子,教育他们成为有志气、有担当的人。

他还告诉妻子,如果他还有来生,他仍然希望能够和她相遇、相爱、相守一生。

总的来说,《与妻书》是一封充满真挚感情的书信,它展现了林觉民对妻子的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这封信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在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着外侵、内乱和民不聊生的困境,林觉民等革命党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奋斗。

这封信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境界,不仅表现了林觉民个人的情感和品格,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与妻书》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和价值观的方式。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人们对于感情和价值的追求却并没有减少。

相反,这些情感和价值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撑。

《与妻书》中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的传递,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与妻书》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封信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它不仅被收入了中学课本,也成为了一些文化活动和纪念活动的主题。

与妻书妻子的人物分析和性格特种

与妻书妻子的人物分析和性格特种

与妻书妻子的人物分析和性格特种《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林觉民返回老家后,还专门去看望自己阔别许久的妻子。

此时林觉民的妻子陈意映已经身怀六甲,而林觉民不敢保证自己此次前往参加起义,能够活着回来。

于是,林觉民只好强压自己内心的千头万绪,强颜欢笑,唯恐妻子知道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从而影响身体。

要知道,孕妇的身子骨很弱的。

林觉民探视完妻子以后,借故离开了家里,继续参与起义活动。

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七日,黄兴率领起义军在广州发动起义。

林觉民参与攻打总督府的战斗。

不过,结局是意料之中:少数民间武装组成的小股起义军,和清军打游击战或许还绰绰有余,但如果正面冲突,结局可想而知。

陈意映嫁给林觉民的时候,是光绪三十一年的事情。

从光绪三十一年陈意映嫁给林觉民,到宣统三年林觉民英勇就义,陈意映在林觉民家里一共生活了七年。

而这七年时间里,林觉民很少在家。

和一般的女子往往会因为丈夫不在家而产生怨恨心理、深闺寂寞不同,陈意映十分支持林觉民的想法:因为陈意映虽然没有参与革命,但却也是一个开明且进步的女子。

并且,因为林觉民的有见识和果敢担当,陈意映对林觉民,还夹杂着一丝敬仰的感觉。

但即便这样,当陈意映收到林觉民的《与妻书》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泪流满面起来。

对于丈夫的牺牲,陈意映还是感到很痛苦和伤心。

但毕竟陈意映还怀着林觉民的遗腹子,因此,陈意映强行让自己振作,最终,生下了林觉民的孩子。

随后不久,在郁闷中,陈意映去世。

好在,陈意映已经目睹了清朝的灭亡和民国的新生。

或许,九泉之下,她可以让林觉民瞑目了。

林觉民致陈意映的情书

林觉民致陈意映的情书

【辛亥先贤】林觉民:千古绝唱《与妻书》时间: 2011-10-12 14:33 来源:深圳特区报■通讯员林丽明/文周明太/图一身白色中山装,面白如玉,肝肠如铁——随着电影《辛亥革命》的热映,由人气偶像胡歌演绎的翩翩少年林觉民成为人们热议的人物。

因为千古绝唱的《与妻书》,林觉民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平添了几分绕指柔情。

笔者近日特意走访了位于福州的林觉民故居和广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听取众多专家解读这位烈士的一生。

少年不望万户侯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城区现存的唯一巷格局式老街。

林觉民故居就坐落在南后街与杨桥巷的交叉路口。

一走进故居,迎面而来的是朱门、灰瓦、高高的封火墙。

在翠竹掩映下,林觉民的半身塑像目光炯炯,直视远方。

林觉民名满天下,因为他是“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也因为他写下的《与妻书》——融革命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与一体——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美的情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位于福州的林觉民故居。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介绍,许多慕名前来的人惊叹的不仅是林觉民如此年轻,牺牲时才24岁,而且才情过人,时光已越百年,但文章读来依然令人动容。

这篇“天下第一情书”是如何诞生的呢?林觉民故居东西厢房的一帧帧图片,记录了这位革命先驱少年时代挥斥方遒、投身革命、喋血黄花的传奇一生。

林觉民幼年时过继给叔父为子,他天资聪颖却十分厌恶科举考试。

13岁时,他参加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

15岁那年,林觉民考入末代皇帝溥仪老师陈宝琛在家乡兴办的新学堂——全闽大学堂,课余时大量阅读《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他常对同学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与妻书主旨

与妻书主旨

与妻书主旨(原创版)目录1.介绍《与妻书》的背景和作者2.阐述《与妻书》的主旨3.分析《与妻书》的主要内容4.总结《与妻书》的价值和意义正文《与妻书》是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觉民所写的一封信,它是他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自己的妻子陈意映的一封告别信。

这封信不仅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的深厚感情,还展现了他为国家和民族事业英勇献身的决心。

在这封信中,林觉民阐述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充满了对妻子的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因此,《与妻书》被认为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知识性散文。

《与妻书》的主旨是表达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的爱和对国家民族事业的忠诚。

在信中,林觉民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妻子的感情,表达了对妻子无法陪伴其走完人生路的遗憾。

同时,他明确表示自己参加广州起义是为了推翻满清政权,拯救民族危机,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独立自主而奋斗。

因此,这封信既是一封情书,也是一篇表达爱国情怀的散文。

《与妻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无法陪伴妻子走完人生路的遗憾;二是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的原因,以及其为国家和民族事业英勇献身的决心;三是林觉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其对爱情、家庭、事业、国家等方面的看法。

《与妻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一是它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文学作品,展现了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的深厚感情,让读者感受到了真挚的爱情;二是它是一篇表达爱国情怀的散文,展现了林觉民为国家和民族事业英勇献身的决心,让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三是它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知识性散文,展现了林觉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读者感受到了其崇高的品质和人格力量。

总之,《与妻书》是一篇充满深情、表达爱国情怀和具有深刻内涵的知识性散文。

它不仅展现了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的深厚感情,还展现了他为国家和民族事业英勇献身的决心,以及其崇高的品质和人格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先贤】林觉民:千古绝唱《与妻书》时间: 2011-10-12 14:33 来源:深圳特区报■通讯员林丽明/文周明太/图一身白色中山装,面白如玉,肝肠如铁——随着电影《辛亥革命》的热映,由人气偶像胡歌演绎的翩翩少年林觉民成为人们热议的人物。

因为千古绝唱的《与妻书》,林觉民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平添了几分绕指柔情。

笔者近日特意走访了位于福州的林觉民故居和广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听取众多专家解读这位烈士的一生。

少年不望万户侯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城区现存的唯一巷格局式老街。

林觉民故居就坐落在南后街与杨桥巷的交叉路口。

一走进故居,迎面而来的是朱门、灰瓦、高高的封火墙。

在翠竹掩映下,林觉民的半身塑像目光炯炯,直视远方。

林觉民名满天下,因为他是“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也因为他写下的《与妻书》——融革命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与一体——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美的情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位于福州的林觉民故居。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介绍,许多慕名前来的人惊叹的不仅是林觉民如此年轻,牺牲时才24岁,而且才情过人,时光已越百年,但文章读来依然令人动容。

这篇“天下第一情书”是如何诞生的呢?林觉民故居东西厢房的一帧帧图片,记录了这位革命先驱少年时代挥斥方遒、投身革命、喋血黄花的传奇一生。

林觉民幼年时过继给叔父为子,他天资聪颖却十分厌恶科举考试。

13岁时,他参加童子试,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后掷笔离去。

15岁那年,林觉民考入末代皇帝溥仪老师陈宝琛在家乡兴办的新学堂——全闽大学堂,课余时大量阅读《苏报》、《警世钟》等进步书刊,他常对同学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林觉民性格刚直,不畏强暴,被同学推为领袖,数次参与领导为争得平等权利的学堂风潮。

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在听讲解员介绍林觉民《与妻书》。

在全闽大学堂首任总教习叶在琦眼中,林觉民是一位聪颖好学、大器早成、能言善辩的学生。

他意味深长地说:“是儿不凡,曷少宽假,以养其刚大浩然之气。

”一次,林觉民在城内七星庙作“挽救垂亡之中国”的演讲,在场的学堂一学监悄对人语:“亡清者,必此辈也!”在自己家中,林觉民也办起一个别具一格的“女校”,首先他把自己新婚妻子陈意映动员起来,再发动堂嫂、弟媳、堂妹等亲友家属十余人入学。

林觉民除了教她们国学,还传授西方的文化知识,介绍世界局势,抨击封建礼教。

在林觉民的影响下,她们纷纷放了小脚,走出家门,进入刚建立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

1907年,林觉民自费留学日本,第一年专攻日语,第二年转入庆应大学学习文科,专攻哲学,兼习英、德两国语言。

到日本后不久,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期间撰写了《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驳斥君主立宪的谬论,并出版《莫那国犯人》和《六国宪法论》两本译著。

“为天下人谋永福”1910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内部笼罩着一种失败主义情绪,而孙中山坚定认为“愈不可为,愈为。

”1910年11月,孙中山召集黄兴、赵声等同盟会骨干举行会议,决定向海外华侨募款购置武器,从各地革命党人中挑选几百名敢死队员,在广州再举义事。

黄兴把此事密告在日本的同盟会机关。

当林觉民到达香港跑马地统筹部机关时,黄兴喜不自禁,“天助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当即命林觉民回闽策动和组织义士赴广州。

李厚威说,林觉民到家后,家人惊问其故,他只好以学校放樱花假,和同学结伴旅游相应对。

林觉民在福州停留了10天,动身时带敢死士十余人赴穗。

当时林觉民还负有运送炸药的任务,他原打算请妻子扮为孀妇,用出殡的方式把炸药伪装藏入棺木中运出,可妻子已怀孕八月,经不起长途跋涉,只得改由方声洞姐姐方君瑛等人担任。

1911年4月,起义准备紧锣密鼓,各路英雄云集粤港。

4月24日晚,夜深人静之际,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写下了《与妻书》:“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写完《与妻书》,已是四更,心上的重担终于卸下。

林觉民又取出一张英文作业纸,写道:“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也!”寥寥数语,表现了林觉民杀身成仁的决心。

1911年4月27日黄昏,林觉民等人随黄兴直扑两广总督署,因腰间中弹而被擒,最终两广总督张鸣岐下令杀掉林觉民等革命党人。

此情绵绵无绝期林觉民走了,带着未酬的壮志。

他留下的《与妻书》,成了一百年来感动、震撼、鼓舞无数中国人的不朽华篇,海峡两岸都将其收入中学课本。

林觉民夫妻卧室位于大宅西南隅,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六年。

一厅一房,房中仅容下一床一桌一凳。

但即使再小的陋室,也依然承载起最热烈的情爱。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林觉民妻子陈意映。

李厚威说,林觉民在广州遇害时,他的岳父陈元凯恰好在广州候补知县,他托人连夜赶到福州报信,家人以最快的速度将房子出售,陈意映怀着八个月身孕迁至光禄坊的早题巷。

夜里,一个小包裹从门缝中塞入,打开来看,是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上写下的那两封遗书。

林觉民与妻子聚少离多,当年陈意映曾泣告丈夫:“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如今天人永隔,情何以堪?半个多世纪后,台湾歌手齐豫一首《觉》让人再次体验了这种锥心之痛:“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觉/当我回首我的梦/我不得不相信刹那即永恒??”1919年5月2日,林觉民的堂兄林长民,时任国民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主任,率先将“巴黎和会”内容在报章公布,从而引发了“五四”游行。

中国文坛的一代才女林徽因,就是林长民之女。

“林觉民牺牲后,林家为‘避祸’,将房子出售,冰心祖父谢銮恩买下这座房子。

因此,今天林觉民故居门口有了‘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两块牌子。

”李厚威说。

生平简介【专家评说】本栏目学术顾问、省社科院研究员王杰:舍生取义情真意切《与妻书》一曲绝唱,道出林觉民情爱与理想抉择背后的悲离。

林觉民非不懂感情之人,1905年游学返乡,与陈意映完婚,情深爱笃,尝语人曰:“吾妻性癖好尚,与我绝同,天真烂漫女子也。

”他曾著《原爱》一篇,论爱情之真理,颇得读者好评。

然而,“好梦”难圆。

甲午战败尔后,国势日下。

有志之士渐趋于共识,奋起寻求救亡之道。

1902年,林觉民入读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触民主思想,向往自由平等。

举目故国神州,“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为家国天下计,他“不能学太上之忘情”,唯以“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从此,林觉民毅然走上了反清救国之路,林氏的悲情结局也无可避免。

1907年,林觉民自费留学日本,研习日语,翌年补官费生缺额入庆应大学文科,作《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译著《莫那国犯人》、《六国宪法论》、《各国时政近况》,宣传民主思想。

期间加入同盟会,“与林文、林尹民两烈士齐名,一时有三林之称。

”1911年,同盟会行将广州事起消息传出,林觉民遍邀党人志士,编入“选锋”,共赴大义。

激战中,他因伤力尽被执。

狱中羁押,受审数日,水米不进,尤能纵论世界形势与革命道理,奉劝清吏除暴革政,向往共和。

清水师提督李准感其才识横溢,特准解下镣铐,奉为上宾。

他泰然赴刑场,面不改色,俯仰自若,笑曰:“吾今日登仙矣”。

林觉民舍生取义,遂酬壮志。

他的生命连同《与妻书》一样,感天泣地,与日月共存!篇二:观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片——《百年情书》有感观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片——《百年情书》有感看了这部电影很受震撼,《百年情书》是电影频道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

童年,我常在妈妈的轻抚中,听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进入梦乡。

我常做白云的梦,梦见自己是一朵向日葵,在阳光照耀下快点成长,长大后学妈妈一样,也要当一名共产党。

后来,我终于在鲜艳的党旗下,庄严举起了右手宣誓,拿到了这张熠熠发光的“名片”——共青团员。

我热爱中国共产党,信仰中国共产党,这就是我今生不懈的追求!每个人的信仰是不同的。

但是,信仰一个政党,加入一个先进的组织,这是人生最高尚的追求。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为她有光辉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党的事业牺牲的江竹筠、许云峰;抗日战争中面对凶残日寇宁死不屈的刘胡兰,毛泽东主席对她光荣而短暂的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还有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黄继光、邱少云等等动人的故事,直到和平年代,我们党许许多多优秀的女儿,为了她们信仰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如焦裕禄、孔繁森、向秀丽、李向群、王伟等一大批光辉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他们用毕生的热血,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豁达的胸怀和光辉的篇章;2003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sars,也是共产党人冲在最前面,你听:“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虽然这是短短的九个字,她代表着我们广大党员的心声,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

共产党员,我为你骄傲!记得有首歌名叫《红旗飘飘》,歌词大意是:红旗飘飘,红旗飘飘,为你欢呼,为你祈祷,你的名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

是啊!还有什么事能比得上党和人民的事业更重要呢?我仿佛看到一批又一批新人紧握右拳,庄严宣誓;我也仿佛看到,许多满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投身到各行各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国家的中坚,民族的脊梁;我也仿佛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这群优秀儿女作为坚强的后盾,将一天比一天更强大,更繁荣。

新进上映的《百年情书》改编自林觉民的《与妻书》,是一部辛亥革命的献礼影片,讲述了百年前广州起义背景下,林觉民和一群英雄志士敢于反抗封建桎梏追求真理的故事。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这是他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与妻书》谱写出了一曲爱情的颂歌,该片以“情书”为视角,独特鲜明地展示出“林觉民”“陈意映”“林父”等人物形象,令观众影响深刻,并为之动容。

影片并没有把林觉民刻画成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革命家形象,革命家也是人,也要吃饭、谈恋爱。

影片中林觉民因朋友相聚而忘了省亲而挨骂,还有给妻子梳头、陪妻子放风筝等桥段,都从不同侧面反映英雄亦-凡人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