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刀具结构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金属切削刀具结构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金属切削刀具结构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金属切削刀具部分)

班级:机制111

姓名:范旭辉

学号:5901111031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4年 10月 20日

金属切削刀具结构分析与设计实验

金属切削加工作为制造技术的主要基础工艺,对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高质量、高效率进行切削加工,就必须有高质量、高性能的生产工具。

金属切削刀具是用于直接对零件进行切削的刀具,刀具的性能和质量的优劣,不但是直接影响切削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而且,还会影响到金属切削加工工艺的发展。通过实验使同学增强对金属切削刀具的感性认识和体会,理解刀具的分类方法、名称、刀具材料、参数、形状特征等各种参数。

一. 实验目的

通过金属切削刀具观察、折装、讲解、分析,使同学对金属切削刀具结构能有一些基本的感性认识和体会,对刀具的分类方法、名称、工作原理、刀具材料等各种参数等有所了解。了解常用刀具的典型结构型式,掌握常用刀具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二. 实验内容

实验展示刀具为分为4类,它们分别是:

三.实验要求

1. 熟悉实验台摆设的刀具类型、用途。并对可折装的刀具进行折装

2. 结合课程内容,掌握本课程内所介绍的各种刀具的用途,特点、装夹方式、使用要求。

3. 能识别各类刀具几何结构特征和参数,掌握其中两把刀具的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四. 实验报告

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刀具,进行分类,说出该类刀具的主要特点,技术主参数和使用场合。具体要求如下:

1、选定一把可转位车刀,并对其进行拍照,然后分析它的结构,工作原理,如何实现定位,如何实现夹紧,如何实现工作过程中的刀片的转位。阐述该种结构相对传统的整体式或者焊接式结构的优点。

2、选定一把麻花钻和铰刀,并对其进行拍照,分析它们之间的切削部分的位置,并说明这些刀具的使用场合。思考这类刀具的刃磨方法。

3、选定一把铣刀,并对其进行拍照,分析一个刀齿的切削部分各个要素,并说明这些刀具的使用场合。思考这类加工方法的特点。画图表示用该选定刀具顺铣和逆铣的示意图,并分析这两种方式的区别。

4、选定一把拉刀,并对其进行拍照,分析各位部位的名称及作用,并说明这些刀具的使用场合和拉削图形。思考这种刀具和拉床的连接

方式。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3、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试验箱。 试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包括传动零件类型、载荷条件、速度条件): 直齿圆柱齿轮、圆锥滚子轴承、阶梯轴、载荷变动小、传动平稳 绘制传动零件支撑原理简图: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轴承类别:圆锥滚子轴承选择依据:能承受径向和轴向方向的力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轴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选择依据:传动平稳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油润滑选择依据:齿轮圆周速度中低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密封方式:毡圈、端盖凸缘式选择依据:更好的密封轴肩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如何定位:定位的话可以用轴肩、端盖、套筒、挡圈,圆螺母。 选择依据:用外力对零件进行约束,使零件在轴向无法产生相对位移。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6、将所有零件放入试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7、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图纸上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分析 1、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答:是。

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设计

七、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设计 [原始条件] 加工推动架工序1中车¢50端面,工件材料HT200,铸件。表面粗糙度要求达到Ra6.3,需采用粗车完成其端面车削,总余量为3 mm,使用机床为CA6140普通车床。 试设计一把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 设计步骤为: (1)选择刀片夹固结构。考虑到加工在CA6140普通车床上进行,且属于连续切削,由《切削手册》表4-22典型刀片夹固结构简图和特点,采用偏心式刀片夹固结构。 (2)选择刀片材料(硬质合金牌号)。由原始条件给定:被加工工件材料为HT200,连续切削,完成粗车工序,按照硬质合金的选用原则,选取刀片材料(硬质合金牌号)为YT15。 (3)选择车刀合理角度。根据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原则,并考虑到可转位车刀几何角度的形成特点,选取如下四个主要角度:①前角γo=15°;②后角αo= 5°;③主偏角k r = 90°;④刃倾角λs= -6°。 后角αo的实际数值以及副后角α'o和副偏角k'rg在计算刀槽角度时,经校验后确定。 (4)选择切削用量。根据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查表确定切削用量。 粗车时:切削深度a p=3mm,进给量f=0.5mm/r,切削速度v= 122m/min ; (5)选择刀片型号和尺寸: ①选择刀片有无中心固定孔。由于刀片夹具结构已选定为偏心式,因此应选

用中心有固定孔的刀片。 ②选择刀片形状。按选定的主偏角k r = 90°,根据《切削手册》表4-20刀片形状的选择原则,选用正三角形刀片。 ③选择刀片精度等级。由《切削手册》表4-17刀片精度等级的选择原则,选用U 级。 ④选择刀片切圆直径d (或刀片边长L )。根据已确定的a p =3mm ,k r = 90°和λs = 0°,将a p 、k r 和λs 代入《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公式(2.5),可求出刀刃的实际参加工作长度L se 为 L se =s r p k a λcos sin =?-?6cos 90sin 3=3.0mm 则所选用的刀片边长L 应为 L >1.5 L se =1.5×3.016=4.50mm 因为是正三角形刀片,L=√3d d=2.60mm ⑤选择刀片厚度s 。根据已选定的a p =3mm 、f=0.5mm/r ,根据刀片厚度的诺模图求得刀片厚度s ≥3.8mm 。 ⑥选择刀尖圆弧半径r ε。根据已选定的a p =3mm 、f=0.5mm/r 及通过刀尖圆弧半径诺模图,求得连续切削时的r ε=0.8mm 。 ⑦由于工件材料为HT200,所以刀片可以无断屑槽。 综合以上七方面的选择结果,确定选用的刀片型号是:TNUM160408-V2(《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表2.11),其具体尺寸为 L =16.5mm ;s=4.76mm ;d 1=3.81mm ;m=13.494mm ;r ε=0.8mm 刀片刀尖角εb = 60°;刀片刃倾角λsb = 0°;断屑槽宽Wn =2mm ;取法前角γnb = 20°。刀片法后角αnb = 0°

建筑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建筑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规划设计模型制作专业班级:城乡规划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建筑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刘琰 2014——2015学年第 2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江宁校区总体规划模型制作实验学时:24学时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实验楼B203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刘琰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1、学习利用规划模型分析总平面的布局 2、学习规划模型的制作方法 要求:在读懂图纸的基础上,通过对空间、功能、结构、环境、流线、体量、外观、平面到剖面、几何关系、基本形状、逻辑关系等方面进行总体分析, 理清建筑平面和空间的组成关系,理清建筑与道路的关系,最后完成规划 模型的制作。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测绘工具 三棱尺(比例尺) 、直尺、三角板、弯尺 (角尺) 、圆规、游标卡尺、蛇尺等。 2.剪裁、切割工具 勾刀、刻刀、裁纸刀、角度刀(45o) 、切圆刀、剪刀、手锯、钢锯、电磨机、电热切割器等。 3.打磨喷绘工具 砂纸、锉刀、什锦锉、木工刨、台式砂轮机。 4.粘合剂 三、实验过程

第一次模型制作实验课在工科楼模型教室,之前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跟我们讲解了模型制作的工具,材料等基本知识,发任务书。 这一次在模型教室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一下往届做的模型,看到学姐学长的作品时,感觉有点震惊,稍微有点不自信,但是在我们仔细参观与讨论我们自己组用的材料与制作流程后,我立马又斗志昂扬了起来。参观完往届作品后,我们确定小组成员,小组开始确定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大致分配了任务,男生做模型,女生做细节部分。我们组的组员经过积极热烈的讨论,初步确定了地形,草,建筑的材料,地形采用灰色纸板,草为普通草皮,多数建筑为PVC板为骨架,少部分为泡沫,同时大概制定了制作流程与方案。 方案确定后,我们小组成员在第二天就全部出发去购买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我们按着讨论后的清单购买,包括灰色的卡纸、厚泡沫板、薄木板、PVC板、树粉、树干,草皮,胶水等一系列材料。 感悟:在此次购买中,我们小组有着很激烈的讨论,虽然在昨天已确定好清单,但是到了店里发现我们考虑的还是不够周全。 第二次模型制作实验课我们通力合作,用木板做底将买来的厚泡沫板做第二层底,上面再铺一层厚的PVC板,层与层之间用双面胶与泡沫胶粘合。其实我们在黏板的事先并没想好用什么黏,我们是在仔细观察了其他的组用的粘合材料后经过比较后讨论决定的,这也算取长补短了。我们一边黏一边试试粘合的效果,感觉比较结实。然后用复写纸将打印好的cad 地形描到买好的灰色卡纸上,而我则负责将地形上的绿地剪出来,作为之后剪草皮的模板。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因为老师给我们的学校地形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A2)实验报告 徐嘉宁 沈阳理工大学 2006.10

目录 一. 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1) 1.1. 实验目的 (1) 1.2. 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 1.3. 实验步骤 (1) 1.4. 数据和曲线 (1) 二. 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3) 2.1. 实验目的 (3) 2.2. 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3) 2.3. 实验步骤 (3) 2.4. 数据和曲线 (3) 2.5. 思考题 (4) 三. HS-A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报告 (5) 3.1. 实验目的 (5) 3.2. 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5) 3.3. 实验步骤 (5) 3.4. 数据和曲线 (5) 四. JDI-A型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8) 4.1. 实验目的 (8) 4.2. 实验内容 (8) 4.3. 实验结果 (8) 五. JDI—A型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10) 5.1. 实验目的 (10) 5.2. 实验内容 (10) 5.3. 实验结果 (10) 六. JCY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报告 (12) 6.1. 实验目的 (12) 6.2. 实验内容 (12) 6.3. 实验步骤 (12) 6.4. 实验结果 (12)

一.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1.1.实验目的 1.2.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3.实验步骤 1.4.数据和曲线

二.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1.实验目的 2.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2.3.实验步骤 2.4.数据和曲线

心得体会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第二篇、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二、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轴系零部件的结构; 2、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3、掌握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 ①各种轴; ②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止退垫圈、轴端挡板、轴用弹性垫圈、孔用弹性垫圈、螺钉、螺母等。 ③工具包括活搬手、游标卡尺、胀钳。 ④铅笔、三角尺等绘图工具自备。 三、概述 轴系结构是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械设计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由于轴系结构设计的问题多、实践性强、灵活性大,因此既是教师讲授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中最不易掌握的内容。本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经过装配、调整、拆卸等全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轴系零部件结构的感性认识,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组合结构设计的基本要领,达到提高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

的。 四、实验内容 1、每组同学根据轴系简图装配轴系部件; 2、分析并测绘部件,在简图上标出零、部件尺寸; 3、编写实验报告,并画出轴系部件装配草图。 五、实验步骤 ①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在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②分析轴系结构方案的合理性。分析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a.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 b.轴上各零件是否处于指定位置; c.轴上各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是否合理、可靠,如防松、轴承拆卸等; d.轴系能否实现回转运动,运动是否灵活; e.轴系沿轴线方向的位置是否确定,轴向力能否传到机座上; f.轴系的轴向位置是否需要调整,需要时,如何调整。 ③在确认实际装配结构无误时,测绘各零件的实际尺寸(底板不测绘,轴承座只测量轴向宽度); ④将实验零件放回箱内,排列整齐,工具放回原处; ⑤在实验报告上,按1∶1比例完成轴系结构装配图(只标出各段轴的直径和长度,公差配合及其余尺寸不标注,零件序号、标题栏可省略)。 注意:因实验条件限制,本实验忽略过盈配合的松紧程度、轴肩过渡

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

1绪论 1.1刀具的发展 切削加工是现代制造业应用最广泛的加工技术之一。据统计,国外切削加工在整个制造加工中所占比例约为80%?85%,而在国内这一比例则高达90%。 刀具是切削加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无论是普通机床,还是先进的数控机床(NC)、加工中心(MC)和柔性制造系统(FMC),都必须依靠刀具才能完成切削加工。刀具的发展对提高生产率和加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材料、结构和几何形状是决定刀具切削性能的三要素,其中刀具材料的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刀具材料的改进,允许的切削速度每隔10年几乎提高一倍”。刀具材料已从20世纪初的高速钢、硬质合金发展到现在的高性能陶瓷、超硬材料等,耐热温度已由500?600r提高到1200r以上, 允许切削速度已超过1000n Z mi n,使切削加工生产率在不到100年时间内提高了100多倍。因此可以说,刀具材料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反映了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史。 1.2设计目的 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等有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化训练。 通过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具体应使学生做到: (1)掌握金属切削刀具的设计和计算的基本方法; (2)学会运用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难; (3)学会绘制符合标准要求的刀具工作图,能标注出必要的技术条件。

2成形车刀设计 被加工零件如图1.所示,工件材料为:青铜;硬度HBS115 ;强度c b = 360Mpa 。 (1)刀体总宽度L 0,如图1所示L 0 L c , 2.1棱体成形车刀的结构尺寸 0. 8 W 6 ^ 0 0 1 『' :?-/ 列— 10 ■ l-fc 20 ■ ----- 48 12.5 其余:一 3.2 \/ 0 0 -5- 3.2 3.2 f 1 .6 6d10 6键均布 0.012 A 1x45° 图1. 图2. 棱体成形车刀多采用燕尾结构,夹固可靠,能承受较大切削力 主要结构尺 寸有:刀体总宽度L o 、刀体高度H 、刀体厚度B 及燕尾尺寸M 等。 图1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练习模型制作,熟悉建筑模型材料的种类、特性,学会使用钢尺、美工刀等模型制作工具,基本掌握模型的制作技法。为将来在箭镞设计课程中使用模型推敲方案打下基础。要求根据课程设计命题,结合自身设计概念制作模型,可以有一定的取舍,不能有大的错误,制作认真仔细,整体模型干净利落。最后完成得模型要求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体块表现清楚,有自己的风格。 2、实验方案: 结合课程设计的进度,在一草方案后制作工作模型,用于推敲建筑环境、建筑体量、材料、色彩等方面要素,学习以制作模型的形式激发创作灵感、推进方案设计。在基本明确建筑设计方案后进行模型制作设计,选用卡纸、PVC板等作为主材,适用选用色纸、瓦楞纸、型材等作为辅材,利用钢尺、美工刀、模型胶等工具制作建筑模型呈现设计方案。 3、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 听取了专业老师的意见后,我使用了pvc板(厚度为2cm)和kt板作为这次作业的模型主要材料。Pvc板作为主模型的材料,因为其比较结实,不容易被破坏,而且表面平滑,外观看起来十分规整。而kt板则作为模型底座的材料,在kt板上容易插入模型花和粘贴模型人,但是kt板不能与502胶水接触,其会被腐蚀。所以在制作模型时,对于底座的粘合,我使用的是u胶,而pvc板的粘合我会根据需要,使用u胶和502胶水。这次制作模型需要用到的工具中,有手术刀,ut刀,直尺、90度尺、切割板u胶、502胶水等。 考虑到这次制作的模型是塑料模型,因此所需用到的工具比较少。而这次制作模型的手法,鉴于我是大一新生,在经济和知识掌握程度的限制上,我是手工制作模型的。在制作模型时,有直接粘合、镶嵌粘合和穿插的步骤。在制作模型时,我曾经遇到因为粘合位置特殊的原因,很难把两块pvc板粘合在一起或者由于柱子太长,不能轻易与pvc板粘合的问题。一开始我是使用u胶粘合的,但后来发现,原来在一些地方,可以用502胶水作粘合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502胶水前,应该确认是否这样粘合,一旦粘合错了,分离工作会很难,而且强制分离会破坏pvc板。另外,在制作模型是,我会发现自己设计的建筑,有些地方做起模型来,会有比较大的难度,会花比较多的时间,于是自己会在考虑是否应该对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而如何修改,这又是需要慢慢去思考的,因此,在做模型的时候会发现不少的对设计有用或使你感到困惑的东西。在数据处理方面,我认为做模型对数据的处理十分有用,因为当你把设计从二维转化为三维时,你会发现,你所定的数据不适合人体的模度,对于整个场地的迎合十分不适合。当然,在处理数据时,一些建筑规范是不能忽略的,你的数据可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因此,在数据处理是,要遵守人体的模度、整个场地的迎合和建筑规范来进行。另外,在处理数据时,我一般时先定大范围的数据,在处理小地方的数据的。可能两方面一起处理会比较好,这我会更加留意这一点。而在数据的整理时,对于复杂的数据,我通常是结合场地的情况稍作调整,当你做出一个模型时,1:20或更大的比例模型用于观察这建筑是否适合人的模度,1:100或更小的比例模型用于观察这建筑是否迎合整理环境的。我制作了1:100和1:50的模型进行分析,最后定出了我的模型方案。

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传动装置中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场合。 2.根据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初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通过模块化轴系搭接实践,进一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中工艺性、标准化、轴系的润滑和密封等知识。 二、主要的实验设备 模块化轴系搭接系统:提供可实现多方案组合的基本轴段,以及轴系常用的零件如轴套、轴承、端盖、密封件、机架等。 2.测量与装拆工具 三、实验题目 1.单级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2.二级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3. 二级齿轮减速器中间轴轴系结构 4.锥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5.蜗杆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详见“轴系机构明细表” 四、实验要求 每位同学选择设计题目中一个轴系结构,根据该结构简图和搭接零件明细表设计轴系结构装配图(建议采用M=1:1比例,3#坐标纸,手绘)。 2.分析轴的各部分结构,形状,尺寸与轴的强度,刚度,加工,装配的关系。 3.分析轴上的零件的用途,定位及固定方式。 4.分析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的固定,调整方式。 5.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结构和特点。 6.携带所绘制的完整的装配图在实验室进行轴系搭接实验。 7.按照轴系结构模块的可行方案修改原设计,最终完成一个轴系结构的设计与搭接。 8.课后根据实验修改设计画出正确装配图。完成实验报告。 (注:装配图采用1:1比例,符合制图标准,标注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 五、思考题 为什么轴通常要做成中间大两头小的阶梯形状?如何区分轴的轴颈,轴头和轴身各轴段,对轴各段的过渡部分和轴肩结构有何要求? 2.你设计的轴系中轴承采用什么类型?它们的布置和安装方式有何特点?实际当中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3.该轴系固定方式是用“两端固定”还是“一端固定,一端游动”?如何考虑轴的受热伸长问题?

轴系结构的分析与测绘

轴系结构的分析与测绘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拼装和测绘,熟悉并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以及轴承组合设计 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了解并掌握轴系结构的基本形式,熟悉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功能和工艺要求。掌握轴系零、部件的定位和固定、装配与调整、润滑与密封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选定的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方案,按照预先画出的装配草图进行轴系结构拼装。检查原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 2.测量一种轴系各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并绘出轴系结构的装配图,

标注必要的尺寸及配合,并列出标题栏及明细表。 三、实验设备和用具 1.模块化轴段(可组装成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 2. 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轴端挡板、止动垫圈、轴用弹性挡圈、孔用弹性挡圈、螺钉、螺母等。 3. 工具:活搬手、胀钳、内、外卡钳、钢板尺、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步骤 1. 利用模块化轴段组装阶梯轴,该轴应与装配草图中轴的结构尺寸一致或尽可能相近。 2. 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到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3. 检查轴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合理的

轴系结构应满足下述要求: 1)轴上零件装拆方便,轴的加工工艺性良好。 2)轴上零件固定(轴向周向)可靠。 4.轴系测绘 1)测绘各轴段的直径、长度及轴上零件的相关尺寸。 2)查手册确定滚动轴承、螺纹联接件、键、密封件等有关标准件的尺寸。 5.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1) 测量出的各主要零件的尺寸,对照轴系实物绘出轴系结构装配图。 2)图幅和比例要求适当(一般按1:1),要求结构清楚合理,装配关系正确,符合机械制图的规定。 3)在图上标注必要的尺寸,主要有:两支承间的跨距,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等。 4)对各零件进行编号。并填写标题栏及明细表(标题栏及明细表可参阅配套教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设计 题目: 圆孔拉刀设计 D M L O 说明: 设计加工如下图所示零件内孔的拉刀 要求: 在L6110型卧式拉床上,拉制上图所示零件的孔,已知工 件材料为45钢,GPa b 735.0=σ,185~220HBS ,坯孔为钻孔,尺寸见下表分组。要求设计一把圆孔拉刀。完成拉刀工作图及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格式:1、内容摘要2、目录;3、前言;4、加工图示 零件内孔所需拉刀的设计过程及计算说明;5、结束语;6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书及手册: 1、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陆剑中,上海理工大学,2005。 2、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吴善元,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3、非标准刀具设计手册,许先绪,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4、复杂刀具设计手册(上册),四川省机械工业局,机械工业出版社,1979。

内容摘要 拉刀的种类很多,其中圆孔拉刀是使用很广泛的一种,圆孔拉刀由工作部分与非工作部分组成。圆孔拉刀在加工工件时,因拉削方式不同每个刀齿的切屑层形状,切削顺序和切削位置也不同,而且它与切削力的大小,刀齿的负荷,加工质量,拉刀耐用度拉削长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根据需要设计拉刀。 拉刀上有很多齿,后一个刀齿(或后一组刀齿)的齿高要高于(或齿宽宽于)前一个刀齿(或前一组刀齿),所以当拉刀作直线运动时,便能依次的从工件上切下很薄的金属层。故加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拉刀寿命长,并且拉床结构简单。拉削有如下特点: 1)拉削时只有主运动,拉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拉削速度较低,一般为,拉削平稳,且切削厚度很薄,因此拉刀精度可达到,表面粗糙度达。 3)同时工作的刀齿多,切削刃长,一次行程完成粗、精加工,生产效率高。4)每一刀齿在工作过程中只切削一次,刀齿磨损慢,刀具耐用度高,寿命长。5)加工范围广,可拉削各种形状的通孔和外表面,但拉刀设计、制造复杂,价格昂贵,较适于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前言 将近一学期的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的学习和认识,我们了解了各种刀具的材料,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及其性能;并且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并能根据设计条件及加工条件查用资料、工作手册及公式具备计算设计简单刀具的能力 目录 前言 1 拉刀设计要求 (1) 2 确定拉削余量、齿升量、齿数和刀齿半径 (2) 3 选择几何参数 (3) 4确定齿距、容屑槽、分屑槽 (3) 5 拉刀检测 (5) 6 确定拉刀非工作部分及总长度 (5) 7 材料及热处理硬度 (6) 8 绘图 (6) 9 总结 (6) 参考文献 (7)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刀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刀具部分)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刀具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类(冷加工)专业学生在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课程及其它有关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生产实际中刀具设计问题的能力。通过刀具课程设计,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一)初步掌握几种典型刀具的设计计算方法, (二)学会绘制刀具工作图,标注必要的技术条件, (三)学会使用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 设计内容: 刀具课程设计的内容是从成形车刀、成形铣刀、拉刀、可转位车刀或可转位铣刀中选择两把进行设计,每把刀具设计内容包括: 1.刀具工作图:1 张; 2.设计计算说明书:1 份(不少于3000 字)。 二、设计刀具的一般步骤 (一)确定刀具的类型; (二)选择刀具材料; (三)确定刀具合理的几何角度; (四)确定刀具结构参数(包括:刀体尺寸、刀齿齿数、刀齿和容屑槽形状和尺寸、刀具夹持部分的结构和尺寸等); (五)设计计算刀具的廓形; (六)制订合理的技术条件(包括:重要尺寸的公差、形位公差、各重要表面的粗糙度、对刀具材料及热处理的要求等); (七)考虑刀具的制造工艺及检验方法; (八)绘制刀具工作图; (九)编写出刀具设计计算说明书。 三、刀具工作图及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制刀具工作图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刀具设计计算最终要用刀具工作图表示出来,为刀具制造提供全部参数及要求。刀具工作图在图纸中的布置,应当各部分之间协调,松、密恰当,整体美观。绘制刀具工作图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如下: 1.刀具工作图的画法:刀具工作图应表示出该刀具的结构特征及其具体尺寸。同时除主要视图外,常有剖面图,局部放大图。如切削刃口型式,分屑槽结构型式、小圆角及空刀槽等。在绘制刀具工作图时,除按机械制图投影理论绘制外,通常还采用简化画法。例如齿轮滚刀、蜗轮滚刀、花键滚刀等正视图其外圆及两端面用粗实线画,而刀齿、螺旋槽则可用双点划线简化表示,但螺旋方向必须一致。拉刀切削部粗切齿、精切齿、校准齿,按类只画前后几个齿而中间齿可以用简化画出,即外圆用粗实线,容屑槽底用细实线,其拉刀长度可以断开等。 2.刀具工作图的标注:刀具工作图像其它图纸一样按国家标准规范进行标注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尽量标注在图形上,有时为了简便也可用文字说明,写在技术要求中。

工业设计-石膏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模型制作》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石膏模型制作 姓名学号 实验目的: 1、掌握石膏模型材料与调制方法 2、掌握石膏成型技法 实验材料、用具:石膏粉、水、水盆、夹板、C形钳、保鲜膜、胶合板 实验过程: 1、用夹板在胶合板上围成一个方形区域, 用C形钳对夹板进行固定,之后将鼠标模型放 置在围成的方形区域正中间。 2、将保鲜膜裁成一定大小,在鼠标木模 拍上水,把保鲜膜敷在鼠标木模上。 3、调制石膏浆,用小盆接适量的水,抓 一把熟石膏粉放进去,之后,边搅拌边添加熟石膏粉,两人配合,搅拌适当时,停止加料。 4、将和好的石膏浆倒入围好的方形区域 内,注意不要倒偏,可用手边倒边用手拨,石膏 浆超出夹板一部分,另外找一块胶合板-将石膏 浆表面刮平,待石膏浆有一定硬度后,将成型的 石膏模翻过来,并迅速取出鼠标模型。 5、打开夹子,撤掉夹板,修补制作好的 石膏阴模。修补完成后,放置在一处较平坦的 地方,待其晾干。 6、取出晾干的模子,在模型腔上覆上一 层保险模,和熟石膏粉,步骤跟之前做阴模时 一样。将和好的石膏浆拨进模型腔,把表面刮

平,挂掉多余的部分。 7、待石膏有一定温度时,将做好的鼠标石 膏模型取出,进行修补,用手沾水对多余部分进 行处理,将坑洼处,用石膏料补平。 实验体会: 石膏模型的制作,过程不太繁琐,挺适合用 来做设计成品的初步表达,但考虑到石膏的固化特性,不能用来做太大的模型。 还有,在制作过程中,对石膏的基本特性及使用有所了解,知道在那一块儿该注意,比如:石膏浆不能和的太稀,太稀就要花大把的时间去等待其发干,这样就会费很多时间,并且不便于对石膏进行再处理。太稠也不行,干的快,还没倒完料,石膏浆就成干块了,干了后,木质的鼠标模型就不容易脱出。所以,调制石膏浆很重要,得把握好用谁的量。 在翻模与脱模的时候也很关键,动作要迅速,及时对模型进行修补和修饰,这样才能做出一件相当不错的石膏模型。

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拉刀设计

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题目:圆孔拉刀设计 学院:装备制造学院 班级: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がくしう学号: 指导教师: Mr. Lu 完成时间: 2014年5月17日 成绩:

目 录 一.原始条件及设计要求 ........................................................................................... 3 二.刀具结构形式确定 ............................................................................................... 3 三.刀具材料的确定 ................................................................................................... 3 四.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和计算 .. (3) 1.拉削余量 δ (3) 2.拉削前孔的最小直径min d ω........................................................................ 4 3.拉刀前角 015γ=?..................................................................................... 4 4.拉刀后角0α及韧带宽1b α .......................................................................... 4 5.校准部......................................................................................................... 4 6.齿升量f a .................................................................................................... 4 7.齿距p (5) 8.容削槽......................................................................................................... 5 9.分削槽......................................................................................................... 5 10.前柄部形状和尺寸................................................................................... 6 11.前导部尺寸 ............................................................................................... 6 12.前柄部至第一齿距离............................................................................... 6 12.后导部尺寸............................................................................................... 6 13.齿数设计................................................................................................... 7 14.切削部分直径设计................................................................................... 7 15.切削部分长度........................................................................................... 7 16.拉刀总长度.. (8) 五.设计体会 ............................................................................................................... 8 六.参考文献 (8)

《牙齿痕迹实验》实验报告(参考模型)(学校教学)

页脚* 1 《牙齿痕迹实验》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王纬东 实验时间: 2015-06-06 制作人: 天气情况:晴 温度: 26摄氏度 湿度:18 实验器材与样品:红白大样膏,蜡纸,光学显微镜,纸杯,热水 实验名称 实验一、牙齿痕迹实验 实 验 目的 了解人牙排列规律,掌握牙齿宽度、牙弓形态与牙位的分析方法;掌握牙齿宽度、牙弓宽度、 牙弓深度及牙齿之间相对夹角的测量方法;掌握利用牙科打样膏制作牙齿痕迹样本的操作方法。 实 验 原理 恒牙列形成后,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这是牙齿痕迹检验、鉴定的基本条件;医用打样膏能够在加热的条件下被塑造成需要的形态,冷却即可定型,能够如实的反映牙齿的结构特征。 教 学方法 制作牙齿痕迹,观察和认识特征。 方 案 设 计 及 教 学 过 程 实验内容 (一) 制做牙齿痕迹样本 取出一块牙科打样膏,浸泡在装有70℃~80℃的热水的一次性纸杯中,待打样膏软化后立即取出,手动塑成与牙弓大小相近的形状,然后将打样膏置于口腔中,上、下颌正常咬合,待打样膏硬化后取出,置于装有冷水的一次性纸杯中冷却,待完全硬化定型后,即制备成了牙齿痕迹样本。 (二)牙齿痕迹测量 1.测量牙冠宽度 2.测量牙弓宽度与牙弓深度 3.描绘牙列曲线 (三)观察痕迹确定特征 观察牙齿痕迹样本,确定牙齿的排列规律;确定畸形、病变牙的数量、部位和种类;分析正常牙列或由畸形牙和病变牙构成的牙列特征的各自特点,分析特征的特定意义。分析牙齿痕迹的特征反映及特征的特定性,分析前牙痕迹在检验中的作用与意义。 (四)根据牙齿痕迹样本的测量数据、观察结果、分析意见写出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使用牙科打样膏制作牙模时,要控制咬合的力度,不可反复咬合,否则会破坏牙齿痕迹 实验作业 (一)要求每位学员个人独立操作,制做牙齿痕迹样本。 (二)保存好实验模型。 实验现象、数据与分析:牙冠宽度、单牙尺寸、牙弓宽度、牙弓深度、牙齿相对夹角等数据的分析,自己依据上面实验自我分析。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new1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者:同组者: 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3、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试验箱。 试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援助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包括传动零件类型、载荷条件、速度条件): 绘制传动零件支撑原理简图: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 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轴承类别选择依据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轴承轴向固定方式选择依据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选择依据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密封方式选择依据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如何定位 选择依据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 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6、将所有零件放入试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7、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图纸上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 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 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分析 1、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 2、轴上各零件(如齿轮、轴承)能否装到指定位置。 3、轴上零件的轴向、周向固定是否可靠。 4、轴承能否拆下。

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

? 1 绪论 刀具的发展 切削加工是现代制造业应用最广泛的加工技术之一。据统计,国外切削加工在整个制造加工中所占比例约为80%~85%,而在国内这一比例则高达90%。 刀具是切削加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无论是普通机床,还是先进的数控机床(NC)、加工中心(MC)和柔性制造系统(FMC),都必须依靠刀具才能完成切削加工。刀具的发展对提高生产率和加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材料、结构和几何形状是决定刀具切削性能的三要素,其中刀具材料的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刀具材料的改进,允许的切削速度每隔l0年几乎提高一倍”。刀具材料已从20世纪初的高速钢、硬质合金发展到现在的高性能陶瓷、超硬材料等,耐热温度已由500~600℃提高到1200℃以上,允许切削速度已超过1000m/min,使切削加工生产率在不到100年时间内提高了100多倍。因此可以说,刀具材料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反映了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史。设计目的 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等有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化训练。 通过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具体应使学生做到: (1) 掌握金属切削刀具的设计和计算的基本方法; · (2) 学会运用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难; (3) 学会绘制符合标准要求的刀具工作图,能标注出必要的技术条件。

2 成形车刀设计 被加工零件如图1.所示,工件材料为:青铜;硬度HBS115 ;强度σb = 360Mpa 。 棱体成形车刀的结构尺寸 棱体成形车刀多采用燕尾结构,夹固可靠,能承受较大切削力。主要结构尺寸有:刀体总宽度0L 、刀体高度H 、刀体厚度B 及燕尾尺寸M 等。 图1 (1) 刀体总宽度0L ,如图1所示c L L 0,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轴系结构的观察分析,理解轴、轴承、轴上零件的结构特点,建立对轴系结构的感性认识; 2.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 3.了解并掌握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与功用、工艺要求、装配关系、轴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及调整方法等,巩固轴系结构设计理论知识; 4.分析并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和机构特点; 5.了解并掌握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相对机座的固定方式。 二、实验设备 1.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组装的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该实验箱能够方便的组合二十种以上的轴系结构方案,具有内容系统方案多样的特点,学生可以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图选取零件和标准件进行组装分析,也可以另行设计新的方案组装。 该设备主要零件包括底板、轴承、垫圈、孔用弹性挡圈、轴用弹性挡圈、端盖、轴承座、齿轮、蜗杆、圆螺母、轴端挡圈、轴套、键、套杯、螺栓、螺钉、螺母等。2. 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及三角板(学生自备)等。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指导教师根据下表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实验题号)

2. 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 每人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或油润滑);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 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 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6. 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7. 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8.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3号图纸上用1:l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示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9.写出实验报告。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样式) 专业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号 已知条件 三、实验结果 1、轴系结构装配图(附3号图) 2、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

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圆孔拉刀与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前言 (2) 2.绪论 (3) 3.圆孔拉刀设计 (4) 4.矩形花键铣刀设计 (14) 5.总结 (18) 6.参考文献 (19)

1.前言 转眼之间大学四年的学习已过去多半,在我们完成本学期学业之前,通过课程设计来检查和考验我们在这半年所学,同时对于我们自身来说,这次课程设计很贴切地把一些实践性的东西引入我们的设计中和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关联。为我们无论是在将来的工作或者是继续学习的过程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的课程设计课题目是圆孔拉刀与矩形花键铣刀的设计。在设计过程当中,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运用所学的专业或有关知识,比如零件图设计、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以及所学软件AUTOCAD的运用,设计了零件的工艺、编制了零件的加工程序等。我利用此次课程设计的机会对以往所有所学知识加以梳理检验,同时又可以在设计当中查找自己所学的不足从而加以弥补,使我对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和系统掌握。 由于水平有限,设计编写时间也仓促,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技术和专业知识其它方面的问题,再加上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所以设计中我们的设计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为了共同提高今后设计设计的质量,希望在考核和答辩的过程中得到各位指导老师的谅解与批评指正。

2.绪论 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等有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的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化训练。 通过金属切削刀具课程设计,具体应使学生做到: (1) 掌握金属切削刀具的设计和计算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运用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难; (3) 学会绘制符合标准要求的刀具工作图,能标注出必要的技术条件。 设计内容和要求 完成对矩形花键铣刀、圆孔拉刀两种刀具的设计和计算工作,绘制刀具工作图和必要的零件图以及编写一份正确、完整的设计说明书。 刀具工作图应包括制造及检验该刀具所需的全部图形、尺寸、公差、粗糙度要求及技术条件等;说明书包括设计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以及设计计算的全部过程;设计说明书中的计算准确无误,所使用的尺寸、数据和计量单位,均符合有关标准和法定计量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