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基本结构

合集下载

模具的基本结构组成

模具的基本结构组成

模具的基本结构组成一、引言模具是制造工业产品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模具的基本结构组成是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模具的基本结构组成。

二、模具的基本组成1. 上模板:上模板是模具的上部分,也是模具的主体部分,它承受着模具的大部分工作压力。

上模板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来抵抗模具在工作过程中的应力和磨损。

2. 下模板:下模板是模具的下部分,它通常与上模板配合使用,用于支撑和定位工件。

下模板也由钢材制成,其硬度和强度要求较上模板低一些,但仍需具备足够的刚性和耐磨性。

3. 滑块:滑块是模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模具的开合动作。

滑块通常由滑块板和导柱组成,通过导柱的引导,滑块能够在模具的开合过程中平稳移动。

滑块的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模具的工作效率和精度。

4. 塑料模具芯:塑料模具芯是模具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用于成型工件的内部形状。

模具芯通常由钢材或铝材制成,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导热性能,能够有效地支撑和冷却工件。

5. 模具座:模具座是模具的支撑部分,它提供了模具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

模具座通常由铸铁或钢材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确保模具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6. 导向机构:导向机构是模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确保模具在工作过程中的准确位置和运动轨迹。

导向机构通常由导向销、导向套和导向板等部件组成,通过它们的配合运动,能够实现模具的精确定位和稳定运动。

7. 顶针:顶针是模具中的一个常用部件,它用于实现模具的顶出动作。

顶针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能够承受较大的顶出力,并保持工作精度。

8. 弹簧:弹簧是模具中的一个重要辅助部件,它用于实现模具的复位和顶出动作。

弹簧通常由弹簧钢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耐久性,能够确保模具在工作过程中的正常运动和复位。

9.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是模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控制模具的温度和工作环境。

模具基本结构及分类

模具基本结构及分类

模具基本结构及分类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模具基本结构及分类:一、基本结构,根据部分起作用不同分类:〈一〉浇注系统将塑料由注射机喷嘴引向型腔的通道称浇注系统,其由主流道,分流道,内浇口,冷料穴等结构组成,由零件的浇注套,拉料杆等组成。

〈二〉成型零件是直接构成塑料件形状及尺寸的各种零件,由型芯(成型塑件内部形状),型腔(成型塑料外部形状),成型杆,镶块等构成。

〈三〉结构零件构成零件结构的各种零件,在模具中起安装,导向,机构动作及调温等作用。

导向零件:导柱,导套。

装配零件:定位隙,定模底板,定模板,动模板,动模垫板,模脚冷却加热系统主流道浇注系统内浇口分流道冷料穴注射型芯模成型零件型腔成型杆镶块导柱导向零件导套结构零件装配固定零件定位隙,定模底板,定模板,动模板,动模垫板,模脚冷却加热系统根据其运动特点均可分为两大部分:定模部分:一部份留于模具机座的定模板上,动模部分:随注射机动模板运动的部分定模部分与动模部分闭合则可形成型腔与浇注系统二、模具的分类〈一〉按注射机类型分:立式注射机,卧式注射机,直角式注射机上用的模具〈二〉按注射模具的总体结构特征分:1、单分型面模分流道位于分型面上,需切除流道凝料。

2、点浇口脱出模具(三板式模具)3、带横向轴芯的分型模具4、自动卸螺纹注射成型模具注塑模基本组成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

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模具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组成。

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模具的基本结构及相关概念

模具的基本结构及相关概念

模具的基本结构及相关概念1、模胚即模架:MoldBase 模胚是整套模具的骨架,所有模具的零部件的制作均需考虑模胚的结构。

模胚的成本一般占整套模具的30%左右,模胚由专门的大型模胚厂制造,已标准化,各模具制造厂只需根据自身的需要向模胚厂定制即可。

模胚分为面板、A板(前模板)、B板(后模板)、C 板(方铁)、底板、顶针面板、顶针底板、司筒、导柱、回针、顶针、撑头、限位钉等。

目前珠三角区域规模较大的模胚厂商有龙记模胚(LKM)、鸿丰模胚、中华模胚等,其中又以LKM名气最大,其模胚广大模具制造厂普遍采用,品质、精度均有保障。

2、模仁又称型腔,即嵌入模胚模板内的成型模芯。

分为前模仁,后模仁,俗称前模(Cavity),后模(Core)。

为何要在模板内嵌入模仁呢?主要是为节约成本。

因为塑胶对模具的钢材特性有很高的要求,如硬度、耐腐蚀性、耐高温(热变形)等;而模胚的模板则无需太高的要求。

模仁硬度一般为45~65HRC,模胚的模板硬度30~45HRC;用作模仁的钢料每公斤可达RMB 200,而模胚的钢料一般只需RMB20~30元。

注:HRC为洛氏硬度。

3、唧嘴:Sprue。

注塑机炮筒的射胶嘴通过该装置将熔融的塑胶原料注入型腔。

4、滑块又称行位:Slider。

为顺利出模而必须使用的结构部件。

因为有些产品结构特殊,如有侧边有空,有倒扣(勾)等,需用行位才可出模。

5、斜顶:Angle-Lifter。

与行位相似,也是为顺利出模而必须使用的结构部件。

6、还有一些与模具有关的名词:分模线(P/L)、模具基准、缩水率(Shrinkage)、排位(Layout)、钢料、铜公(电极,其材质有铜、石墨等)、倒扣、运水、出模斜度(Draft angle)、冷料井、流道、注塑仿真、分模、出模、开&合模步骤、模号、抛光(省模)、软模、硬模、模具表面处理、试模(TEST MOLD)、改模、装模、交模等。

7、从上可看一套模具按其各部件的功能可细分为:流道系统、成型系统、温度调节系统、排气系统、顶出系统、开合模系统、复位系统。

模具的基本结构 54页PPT

模具的基本结构 54页PPT
2, STP避免下其他零件干涉,如SP,EGP,K.O孔及顶管;
四, STP 的数量的确定。(如图二):
图二
图三
2019/9/6
图一
L长度 L<200 200<L<400 200<L<400
数量 4支 8支 8支以上
注:大型模具需在中间加STP,以增加下顶出板的支点, 以防止顶出板变形。(如图三)
-13-
A型
B型
C型
D型
2019/9/6
一般场合下的 中、小型模具
模板深,减小 司套配合长度
三, GP 长度确定。(如下图)
高出成品面 15-25mm左右
A板较深或大型
便于取成品:前模落差大,
模具,增加模具强度; 防止导柱油污沾上成品;
高出斜撑销 10-15mm左右
-10-
2019/9/6
一, RP 的作用: 使顶针板回位;
RP配置要求
二, RP 配置要求:
1,模具需一般需要在RP下装弹簧,如图一所示:弹簧预压量取总长的10%,一般为15mm至35mm;
顶出行程+预压量
弹簧长度(L)的计算方法:L<
0.4
2,模具有斜方且斜方没有延伸到分型面上,RP下可不装弹簧,以防止成品被斜方拉回.如图二所示:
3,模具有斜方且斜方延伸到分型面上,RP底部装弹簧以保护斜方靠破面。如图 三所示:
2.滑块抽芯方向与分型面成交角的关系为滑块抽向定模. 如下图所示:
α1°=d°-b°
d-b°≦25
°
c°=a°+(2°+3°)
H=H1+S*sinb°
S=H1+tgd°/cosb°
L4=H/cosd°

模具的基本结构组成

模具的基本结构组成

模具的基本结构组成模具是一种用于制造产品的工具或装置。

它是通过对原料进行加工和形状塑造,使其达到所需尺寸和形状的工具。

模具的基本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上模板、下模板、侧模板、模腔、导柱、导套、顶针、顶针座、顶板、底板、模具座、各类导向部件以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装置。

上模板是模具的上部分,通常固定在模架上。

下模板是模具的下部分,通常固定在模架上。

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的间隙就是模腔,模腔的形状和尺寸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

侧模板用于固定和定位模具的各个部件。

导柱和导套用于固定上模板和下模板的位置,确保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顶针和顶针座用于控制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形状,通常通过顶板来实现。

底板用于支撑模具的各个部件,使其保持平衡和稳定。

模具座用于固定模具在机床上的位置,以便进行加工和制造。

模具的基本结构是为了满足不同产品的加工和制造需求而设计的。

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模具的结构可以有所不同。

在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材料的选择、工艺的要求以及模具的使用寿命等因素。

模具的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便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保持稳定和精度。

同时,模具的结构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易于维护性,以便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维修和保养。

模具的基本结构是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个合理和优良的模具结构可以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和一致性,减少生产成本和周期。

因此,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模具的基本结构,合理选择和布置各个部件,以实现最佳的加工效果和经济效益。

模具的基本结构由上模板、下模板、侧模板、模腔、导柱、导套、顶针、顶针座、顶板、底板、模具座、各类导向部件以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装置组成。

这些部件共同协作,完成对原料的加工和形状塑造,使其达到所需尺寸和形状的工具。

模具的基本结构是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模具的基本结构,以实现最佳的加工效果和经济效益。

模具结构基础知识

模具结构基础知识

模具结构基础知识一、模具的定义和分类模具是制造工业产品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是用于生产各种零部件、产品的工具,包括压铸模、注塑模、冲压模等。

根据使用方式和结构形式不同,可以将模具分为以下几类:1. 压铸模:用于压铸金属制品,如汽车发动机缸体、底盘等。

2. 注塑模:用于注塑塑料制品,如电视机壳体、电子设备外壳等。

3. 冲压模:用于冲压金属制品,如汽车车身件、家电外壳等。

4. 焊接夹具:用于焊接零部件或组装产品时固定位置和保持稳定。

二、模具结构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模具由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1. 模架:支撑整个模具的主要骨架,通常由上下两个半壳体组成,上半壳体称为上模板,下半壳体称为下模板。

2. 模腔:用于成形产品的空间,在上下两个半壳体中间形成。

根据不同的产品形状和尺寸需求,可以设计出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模腔。

3. 模仁:用于成形产品的核心部分,通常安装在上模板上,与模腔配合使用。

4. 引导柱和导套:引导柱是固定在上下两个半壳体中间,用于保持模具的位置和稳定性;导套则是安装在引导柱上,用于保持引导柱与半壳体之间的间隙,以便半壳体之间的移动。

5. 凸模和凹模:凸模是安装在下模板上的零件,用于成形产品表面;凹模则是安装在上模板上的零件,用于成形产品内部和底部。

6. 夹具和顶针:夹具是用于固定原材料或成品,保持其位置稳定;顶针则是用于将成品从模腔中顶出来。

三、常见的模具结构类型1. 平面式结构:适合制造平面形状、简单结构的产品。

由一个平面型下模板和一个平面型上模板组成。

2. 拉伸式结构:适合制造长条状、管状等拉伸型产品。

由一个拉伸型下模板和一个拉伸型上模板组成。

3. 斜侧式结构:适合制造斜侧形状、倾斜角度较大的产品。

由一个斜侧型下模板和一个斜侧型上模板组成。

4. 旋转式结构:适合制造圆柱形、球形等旋转型产品。

由一个圆柱型下模板和一个圆柱型上模板组成。

四、常见的模具材料1. 铝合金:轻质、导热性能好,适用于制造小批量生产的零件或产品。

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说到模具,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个非常专业、复杂的东西。

其实,模具就像是我们在做菜时用的锅、碗、瓢、盆一样,虽然不起眼,但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如果你在想要了解模具的秘密,那就跟我一块儿揭开这神秘面纱吧!1. 模具的基本结构模具的基本结构可以说是模具的“骨架”,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小秘密。

一般来说,模具的结构包括了模具的型腔、型芯、模具基板、导向装置和排气系统。

这些部分就像是一部精密的机器,每一部分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型腔和型芯:模具的“心脏”首先,咱们得聊聊模具的型腔和型芯。

这两者就像是模具的“心脏”——如果没有它们,整个模具就会失去活力。

型腔是模具的内部空腔,它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

可以想象成是一个蛋糕的模具,蛋糕的形状完全取决于这个模具的形状。

而型芯则是用来填充型腔的部分,它们就像是个“填料”,确保蛋糕的中心部分也能完美无瑕。

这两个部分通常是分开的,模具在工作时,型芯和型腔会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具结构。

它们的结合是如此密切,以至于当它们分开时,就像是一对好朋友告别,心里总有些不舍。

1.2 模具基板:模具的“底盘”接着说说模具基板,它可是模具的“底盘”,就像车的底盘一样,稳固又重要。

基板是模具的支撑结构,承载了整个模具的重量和压力。

模具基板上的孔、凹槽、定位装置都是为了确保模具能够在工作时稳定地固定在机器上。

基板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强度,还要兼顾加工精度和装配方便。

如果基板不稳,整个模具就像在打高空弹跳,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

因此,基板的设计可是个细致活儿,稍有差池,就会影响到整个模具的工作效果。

2. 导向装置:模具的“导航员”导向装置是模具的“导航员”,它确保了模具在打开和关闭时能够顺利进行。

这些装置包括了导柱、导套和定位销等。

它们的作用就像汽车上的导航系统,帮助模具精准定位,避免了模具在工作时的晃动或错位。

导向装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一下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模具,模具是用来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具,它可以使原材料经过加工后得到我们需要的产品。

模具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那么模具到底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它们各自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一、模具的基本结构1.1 上模上模,也叫顶针板,是模具的上部结构。

它的主要作用是与下模板配合,使原材料顺利地进入模具型腔,同时在成型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上模通常采用钢材制作,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

为了保证上模与下模板的配合精度,上模的表面通常需要进行精加工。

1.2 下模板下模板,也叫凹模,是模具的下部结构。

它的主要作用是固定上模板,使其与原材料接触,并在成型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

下模板通常采用钢板制作,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

为了保证下模板与上模板的配合精度,下模板的表面通常需要进行精加工。

1.3 导柱、导套导柱、导套是模具的导向结构。

它们分别安装在上下模板的两侧,用于引导原材料流向正确的方向。

导柱、导套通常采用铜合金或硬质合金制成,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抗拉强度。

它们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二、模具的其他结构2.1 限位柱、限位环限位柱、限位环是模具的安全保护结构。

它们分别安装在上下模板的内侧,用于限制原材料在进料过程中的行程范围。

当原材料超出设定的范围时,限位柱、限位环会自动弹起,防止模具受损或安全事故的发生。

限位柱、限位环通常采用硬质合金制成,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抗冲击性。

2.2 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是模具的重要辅助结构。

它通过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有效地降低模具的工作温度,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冷却系统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

常见的冷却方式有水冷和气冷两种。

三、总结通过对模具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结构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模具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模具基本结构

模具基本结构

模具基本结构一、模仁、模胚1.模胚在未拆开之前,检查其型号、尺寸是否与图纸合符,然后在基准角之对角面打上模具编号和模板序号,要求在每套模具方铁铣上模具编号;每套模具导柱也必须用打磨机刻上模具编号;导套底部开排气槽;B板四个角要求铣撬模坑,尺寸为20 * 45°*DP5。

2.多个产品在同一套模具时,应遵循中间产品大,周边产品小的原则,即压力所在的产品排位在中间,以便整套模走胶均匀。

要求电镀的产品和同样的产品应集中在一起,要求喷油的产品集中在一起。

3.分型面要求光顺漂亮,新模具外观表面尽量不要刮花、生锈,以保证模具美观整洁。

后模仁要求平整,CNC加工刀纹尽可能不损坏,前模型胶位部分省模必须按照粗凿精凿、粗油石精油石、粗砂纸细砂纸的顺序省光后再抛光(晒纹件不须抛光)。

4.在不影响产品顶出和保证顶针板强度的条件下,要求模具受力均匀加撑头,并主要考虑在模具的中间。

撑头长度:3535以下模胚,撑头高度为方铁高加0.15-0.2mm;3535以上模胚撑头高度为方铁高加0.2-0.3mm,撑头一般固定在底板或B板上。

5.产品外观或产品装配好后,操作者手部可触摸到的地方不可有利角。

6.唧嘴要求做定位止转,出胶口要求分型面平0.5-1.0mm。

唧嘴的长度尽可能做短,以减少注射力。

唧嘴定位台阶面不可接触到模仁或镶件。

7.模胚顶棍孔与唧嘴孔必须在同一中心上,顶棍孔直径为Φ40,模胚在3555以上根据注塑机而定为3个,中心数为100,顶针底板要求均匀设置垃圾钉,垃圾钉高度必须一致。

8.所有模具必须加工码模槽,中心距为7英寸、10英寸、12英寸且直身模要求铣码模坑,深25、宽25,长依模板大小而定。

9.所有模具之模仁、大镶件要求通冷却运水,特别是胶位比较深、比较厚的地方,水路直径8.0mm,较大可为Φ10,特大为Φ12,安全距离为4.0mm,离胶位至少保留6.0mm。

尽量避免局部模温过高,水路堵铜位置必须做台阶,模仁和镶件的冷却水路用防水圈从模胚对接出来,如前模通框,水管可直接通过模仁,接在模胚的面板上(面板与A板之间不能开模),进出水管一般设在非侧操作,水管进水刻上“IN1”、“IN2”,出水刻上“OUT1”、“OUT2”。

冲压模具基本结构

冲压模具基本结构

冲压模具基本结构冲压模具是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之一,用于在冲压过程中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

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是由上模、下模和剪口三个部分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

一、上模上模一般由模座、导向柱、模块板、顶杆和顶杆柱等部件组成。

1.模座:是模具的支撑部分,其形状根据冲压件的形状而定,一般由铸铁制成。

2.导向柱:用于定位和导向上模和下模的运动,保证模具闭合时的高度准确。

3.模块板:上模装配的基础部分,一般由高硬度的合金钢制成。

4.顶杆:用于推动上模的下行,一般由高硬度的合金钢制成。

5.顶杆柱:用于连接顶杆和顶杆活块的部件,一般由高硬度的合金钢制成。

二、下模下模一般由模座、导向柱、模块板、顶杆和顶杆柱等部件组成。

1.模座:与上模部分相对应,也是模具的支撑部分,一般由铸铁制成。

2.导向柱:与上模部分相对应,用于定位和导向下模的运动。

3.模块板:下模装配的基础部分,一般由高硬度的合金钢制成。

4.顶杆:与上模部分相对应,用于推动下模的上行。

5.顶杆柱:与上模部分相对应,用于连接顶杆和顶杆活块的部件。

三、剪口剪口是冲压模具中的切削部分,用于切割冲压件的材料。

剪口的结构根据冲压件形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剪口结构有直切、曲线切、多段切等。

除了上模、下模和剪口,冲压模具还包括了许多辅助部件,如导向销、顶杆活块、定位销和弹簧等。

这些部件在模具的闭合、打开和运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冲压模具的基本结构包括上模、下模和剪口三个部分。

上模和下模分别由模座、导向柱、模块板、顶杆和顶杆柱等组成;剪口部分由剪口结构组成。

另外,还有一些辅助部件如导向销、顶杆活块、定位销和弹簧等起到辅助作用。

这些部件共同协作,完成冲压加工任务,实现对金属材料的加工。

模具基本结构简介(两板模与三板模的区别)

模具基本结构简介(两板模与三板模的区别)

合模過程: (1)在注塑機地推動下,公模 側向母模側運動,若頂出板沒有被預先 拉回,RP最先接觸母模板,在反作用力 下,頂出板在RP的帶動下回位. (2)公母模完全合緊後,注塑機上的噴嘴 與模具上的注口襯套密合,開始注塑.
(當頂出板上有拉回機構時,在合模前,頂出板被 注塑機強制拉回.)
這樣就完成塑膠模具的整個運動周期.
典型兩板模之運動原理

從塑膠模具的運動形式來化 分,其中主要有三種典型的運動 形式.下面我們就對這三種典型 的運動過程逐一做詳細介紹:
1) 典型的兩板模(大水口 sc
type)運動過程:
當模具駕到注塑機上時,母模 側固定在注塑機前面板上,是 不可動的,公模側可隨注塑機 一起運動
開模過程:(1)公模側在注塑機的 拉動下與母模側分開,分開到設 定距離時停止不動. (2)在注塑機脊桿地推動下,頂出 板帶動頂出機構(頂針,頂桿,斜 稍etc)開始頂出運動,將成品頂 出(自動落下或由機械手取走)

板與公模板分開.分開到設定距離時停止不動.
3.在脊桿地推動下,頂出板帶動頂出機構(頂針,頂桿,斜稍etc)
開始頂出運動,將成品頂出(自動落下或由機械手取走)
合模過程:當頂出板上有拉回機構時,在合模前,頂出板被注塑機 強制拉回. (1)在注塑機地推動下,公模側向母模側運動,若頂出板沒有 被預先拉回,RP最先接觸母模板,在反作用力下,頂出板在RP 的帶動下回位. (2)公模板壓向母模板和剝料板,最後完全合緊,注塑機上的 噴嘴與模具上的注口襯套密合,開始注塑.
況下小拉桿上還裝有彈簧)這時在拉力作用下剝料板與母模
板首先分開,母模板隨著公模板一起向後運動,運動到設定 距離時,被小拉桿限位塊擋住,由於母模板隨注塑機繼續向 後運動,這樣小拉桿也被帶動,它又帶動剝料板運動一個設 定距離,以便將料頭打下.個設定距離運動完後,小拉桿和母

模具基本结构及分类

模具基本结构及分类
D、便于制品与流道系统分离。浇口形状、尺寸和位置的设计取决于塑料的性质、制品的大小和结构。一般浇口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截面积宜小而长度宜短,这不仅基于上述作用,还因为小浇口变大较容易,而大浇口缩小则很困难。浇口位置一般应选在制品最厚而又不影响外观的地方。浇口尺寸的设计应考虑到塑料熔体的性质。型腔它是模具中成型塑料制品的空间。用作构成型腔的组件统称为成型零件。各个成型零件常有专用名称。构成制品外形的成型零件称为凹模(又称阴模),构成制品内部形状(如孔、槽等)的称为型芯或凸模(又称阳模)。设计成型零件时首先要根据塑料的性能、制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公差和使用要求来确定型腔的总体结构。其次是根据确定的结构选择分型面、浇口和排气孔的位置以及脱模方式。最后则按控制品尺寸进行各零件的设计及确定各零件之间的组合方式。塑料熔体进入型腔时具有很高的压力,故成型零件要进行合理地选材及强度和刚度的校核。为保证塑料制品表面的光洁美观和容易脱模,凡与塑料接触的表面,其粗糙度Ra>0.32um,而且要耐腐蚀。成型零件一般都通过热处理来提高硬度,并选用耐腐蚀的钢材制造。
冷却加热系统
根据其运动特点均可分为两大部分:
定模部分:一部份留于模具机座的定模板上,
动模部分:随注射机动模板运动的部分
定模部分与动模部分闭合则可形成型腔与浇注系统
二、模具的分类
〈一〉按注射机类型分:
立式注射机,卧式注射机,直角式注射机上用的模具
〈二〉按注射模具的总体结构特征分:
1、单分型面模分流道位于分型面上,需切除流道凝料。
4.结构零件
它是指构成模具结构的各种零件,包括:导向、脱模、抽芯以及分型的各种零件。如前后夹板、前后扣模板、承压板、承压柱、导向柱、脱模板、脱模杆及回程杆等。
1.导向部件

模具基本结构及分类

模具基本结构及分类
D、便于制品与流道系统分离。浇口形状、尺寸和位置的设计取决于塑料的性质、制品的大小和结构。一般浇口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截面积宜小而长度宜短,这不仅基于上述作用,还因为小浇口变大较容易,而大浇口缩小则很困难。浇口位置一般应选在制品最厚而又不影响外观的地方。浇口尺寸的设计应考虑到塑料熔体的性质。型腔它是模具中成型塑料制品的空间。用作构成型腔的组件统称为成型零件。各个成型零件常有专用名称。构成制品外形的成型零件称为凹模(又称阴模),构成制品内部形状(如孔、槽等)的称为型芯或凸模(又称阳模)。设计成型零件时首先要根据塑料的性能、制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公差和使用要求来确定型腔的总体结构。其次是根据确定的结构选择分型面、浇口和排气孔的位置以及脱模方式。最后则按控制品尺寸进行各零件的设计及确定各零件之间的组合方式。塑料熔体进入型腔时具有很高的压力,故成型零件要进行合理地选材及强度和刚度的校核。为保证塑料制品表面的光洁美观和容易脱模,凡与塑料接触的表面,其粗糙度Ra>0.32um,而且要耐腐蚀。成型零件一般都通过热处理来提高硬度,并选用耐腐蚀的钢材制造。
浇注系统是指塑料从射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浇口等。成型零件是指构成制品形状的各种零件,包括动模、定模和型腔、型芯、成型杆以及排气口等。典型塑模结构如图示。
一.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又称流道系统,它是将塑料熔体由注射机喷嘴引向型腔的一组进料通道,通常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组成。它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2、点浇口脱出模具(三板式模具)
3、带横向轴芯的分型模具
4、自动卸螺纹注射成型模具
注塑模基本组成
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模具基本结构及其工艺流程

模具基本结构及其工艺流程

模具基本结构及其工艺流程一模具基本结构零件1.1模柄——凸出于上模座顶面的圆柱形零件,工作时伸入冲床滑块孔中并被夹紧固定,连接冲床滑块与上模座,同时上下活动,但其中心轴线不变。

1.2上模座——上模最上面的板状零件,工作时紧贴冲床滑块,并通过模柄或直接与滑块固定。

1.3下模座——下模底面的板状零件,工作时直接固定在冲床工作台面上或垫板上。

1.4凸(公)模——冷冲模中起直接形成冲件作用的凸形工作零件。

(即以外形作为工作表面)1.5凹(母)模——冷冲模中起直接形成冲件作用的凹形工作零件。

(即以内形作为工作表面)1.6夹板(固定板)——以模具结构类型可分为上,下夹板两种。

是固定凸模用的板状零件。

1.7脱料板——以模具结构类型可分为上下,内外脱料板四种。

是将材料或工件从凸模上卸脱的固定式或活动式板状零件。

1.8垫板——介于夹(固定)板与模座之间淬硬(热处理)的板状零件。

用以减低模座承受的单位压缩应力。

1.9导柱——为上下模座相对运动提供精密导向的圆柱形零件。

多数固定在上夹板中,与下模导套配合使用。

1.10顶杆——以上下动作直接或间接顶出工件或废料的杆状零件。

1.11打板——在空心板内以上下动作直接或间接顶出工件或废料。

1.12固定销——用于固定模板垂直,导正其位置不变或偏移。

1.13螺丝——用于固定模板垂直,限制其处在静止状态。

1.14弹簧——在模具中直接作用力于脱料板的特种零件。

1.15折弯滑块——在模具中改变直线运动方向的楔形零件。

多数是将垂直运动转化为水平运动。

起到产品在折弯工艺中让位,成型后易取的作用。

二模具结构类型2.1在冷冲模具构造中,比较典型的结构类型有复合模,单冲模,折弯成型模,连续模等。

结合图纸,分类说明一下。

2.2复合模通常只适用于落料冲孔,但其表现出的产品精确度比其它结构类型模具要精确得多。

●构成模板:按照标准分为上下模座,公母(凸凹)模,内外脱,上下夹板,空心板,顶程板等八块模板。

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压铸模具是用于制造金属零件的一种工具,它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1. 上模座:上模座是模具的上部支撑结构,通常由钢板制成。

它的作用是承受压力和保持模具的稳定性。

上模座上还设有导柱,用于定位和引导模具的上模。

2. 下模座:下模座是模具的下部支撑结构,也是由钢板制成。

它的作用是承受压力和支撑模具的基座。

下模座上还设有导柱和导套,用于定位和引导模具的下模。

3. 上模板:上模板是模具的上部工作部件,通常由特殊合金钢制成。

它的作用是决定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上模板上还设有浇口和排气孔,用于注入熔融金属和排出气体。

4. 下模板:下模板是模具的下部工作部件,也是由特殊合金钢制成。

它的作用是与上模板配合,形成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下模板上还设有浇口和排气孔,与上模板的对应部分相连。

5. 滑块:滑块是模具的一个可移动部件,通常由特殊合金钢制成。

它的作用是通过滑道的引导,使上模和下模分离或接触。

滑块上还设有推杆和推杆导柱,用于控制滑块的移动。

6. 顶出杆:顶出杆是模具的一个可移动部件,通常由特殊合金钢制成。

它的作用是在零件成形后,用于将零件从模具中顶出。

顶出杆上还设有顶出杆导柱,用于控制顶出杆的移动。

7. 基座:基座是模具的底部支撑结构,通常由钢板制成。

它的作用是固定上模座和下模座,并提供整个模具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通过上模座和下模座的支撑,上模板和下模板的配合,滑块、顶出杆的移动,以及基座的固定,模具能够完成金属零件的成形过程。

模具基础知识设计基本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模具基础知识设计基本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模具基础知识设计基本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模具是用于制造各种工业制品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来设计并制造,以提供准确的模板,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模具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一、模具的基本结构1.导向系统:导向系统是模具的基础部分,它用于确保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导向系统包括导向销、导柱、导套等,其作用是维持模具的定位和平衡。

2.工作部位:工作部位是模具的主要部分,用于制造产品的形状和尺寸。

工作部位通常由模腔和模芯构成。

模腔是成型产品的外形,而模芯则是成型产品的内形。

模腔和模芯之间的空间被称为模腔芯间隙,它决定了产品的尺寸和表面光洁度。

3.射出系统:射出系统用于将熔融材料注入模具的工作部位中。

射出系统通常包括喷嘴、喷嘴孔、射嘴道、料缸等。

通过合理设计射出系统,可以确保熔融材料均匀地注入模具,并尽量减少气泡和缺陷的产生。

4.射出机构:射出机构是将射出系统与模腔连接起来的部分。

射出机构包括推杆、滑块、动模板等,它们通过运动实现熔融材料的注入和冷却。

5.顶出系统:顶出系统用于将成型产品从模具中顶出。

顶出系统包括顶出杆、顶出板、顶出销等。

通过合理设计顶出系统,可以确保产品的脱模顺利进行,从而避免产品变形或损坏。

二、模具使用的注意事项1.合理使用模具:在使用模具时,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

同时,还应遵循模具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安全使用。

2.定期维护模具: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磨损和变形的影响。

因此,定期维护模具是非常重要的。

维护包括清洁模具、修复模具、更换模具零件等,以确保模具的正常工作。

3.善于保养模具:除了定期维护模具外,还应善于保养模具。

保养包括防锈、润滑、正确存储等,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4.注意模具的温度: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高温和低温的变化。

因此,在使用模具时,应注意模具的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以免影响产品的质量。

5.善于解决故障:在使用模具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故障,如堵塞、变形、磨损等。

模具结构简介

模具结构简介

10.顶针板导柱(EJECTOR GUIDE PIN)
11.顶针板导套(EJECTOR GUIDE BUSH)
12.定位销(CENTER SLEEVE) 13.垃圾钉(STOP DISC)
14.INTERLOCK
15. LIMIT SWITCH
模具基本结构简介之三板模
Wireless Business Unit
Wireless Business Unit
模具结构基本 简介
前言
Wireless Business Unit
模具基本结构一般分为两 板模﹐三板模和热流道三种。 模具的结构一般由客户或者依 据产品来决定的。
模具基本结构简介之两板模
Wireless Business Unit
两板模基本零件简介
Wireless Business Unit
三板模的运动过程
Wireless Business Unit
合模过程:当顶出板上有拉回机构时,在合模前,顶出板被注塑机強制 拉回。
(1)在注塑机地推动下,动模向定模运动,若頂出板沒有被预先拉 回,复位杆最先接触定模板,在反作用力下,顶出板在复位杆的带动下 回位.
(2)动模板压向定模板和弹料板,最后完全合紧,注塑机上的喷嘴 与模具上的浇口套密合,开始注塑. 这样就完成塑胶模具的整个运动周期.
2.浇口套(SPRUE BUSH)
材料CALMAX
3.支撑柱(SUPPORT PILLAR) 材料709
4.吊模块(TIE BAR)
材料S50C
5.限位块(STOPPER)
材料709
6.导柱(GUIDE PIN)
7.导套(GUIDE BUSH)
8.弹簧(SPRING)
9.复位杆(RETURN PIN)

模具基本结构及分类

模具基本结构及分类
4.结构零件
它是指构成模具结构的各种零件,包括:导向、脱模、抽芯以及分型的各种零件。如前后夹板、前后扣模板、承压板、承压柱、导向柱、脱模板、脱模杆及回程杆等。
1.导向部件
为了确保动模和定模在合模时能准确对中,在模具中必须设置导向部件。在注塑模中通常采用四组导柱与导套来组成导向不见,有时还需在动模和定模上分别设置互相吻合的内、外锥面来辅助定位。
D、便于制品与流道系统分离。浇口形状、尺寸和位置的设计取决于塑料的性质、制品的大小和结构。一般浇口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截面积宜小而长度宜短,这不仅基于上述作用,还因为小浇口变大较容易,而大浇口缩小则很困难。浇口位置一般应选在制品最厚而又不影响外观的地方。浇口尺寸的设计应考虑到塑料熔体的性质。型腔它是模具中成型塑料制品的空间。用作构成型腔的组件统称为成型零件。各个成型零件常有专用名称。构成制品外形的成型零件称为凹模(又称阴模),构成制品内部形状(如孔、槽等)的称为型芯或凸模(又称阳模)。设计成型零件时首先要根据塑料的性能、制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公差和使用要求来确定型腔的总体结构。其次是根据确定的结构选择分型面、浇口和排气孔的位置以及脱模方式。最后则按控制品尺寸进行各零件的设计及确定各零件之间的组合方式。塑料熔体进入型腔时具有很高的压力,故成型零件要进行合理地选材及强度和刚度的校核。为保证塑料制品表面的光洁美观和容易脱模,凡与塑料接触的表面,其粗糙度Ra>0.32um,而且要耐腐蚀。成型零件一般都通过热处理来提高硬度,并选用耐腐蚀的钢材制造。
模具基本结构及分类:
一、基本结构,根据部分起作用不同分类:
〈一〉浇注系统
将塑料由注射机喷嘴引向型腔的通道称浇注系统,其由主流道,分流道,内浇口,冷料穴等结构组成,由零件的浇注套,拉料杆等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的基本結構1、雙板模(2板模)A.典型操作條件1)塑料型腔壓力從1000至12000ps(典型值為5000ps)(1)注嘴衬套——有锥度的插入注塑模中,让塑料从注喙流入分浇道。

(2)定位环——常用来精确校准模具在机器模板上的正确位置。

(3)阴模板——包含模具型腔的半付模具。

(4)阳模板——另半付模具,模芯常装在可移动的模具上使注塑件容易脱模。

(5)推杆(顶销)——使注塑件和浇道脱出模具的移动杆。

(6)浇道拉料杆——设计成当模具开模时从注嘴衬套中拉出塑料注道残料。

(7)支承板——使模具提高抗挠度的支承板后面。

(8)支承柱——放在抗挠度的支承板后面。

(9)推杆回定板——固定推杆和拉料杆的头部。

(10)导柱——用作精确位上下两片模上彼此相关的位置。

(11)夹模板(装模板)——夹持或用螺栓固定于机器模板上的底板。

(12)冷却通道——在支承板或阴模板和阳模板中,常被用来分散注塑件的热量。

(13)加热元件——对热固性塑料模具,热固元件用来帮助塑料固化。

注塑模具基础1.二板模与三板模的区别是什么?请画出二种类模具简图,并描述三板模的开合模顺序?✧二板模与三板模的区别是:三板模在定模部分多一次取出流道与产品分离。

三板模一般采用点浇口二板模浇口可根据产品及要求灵活选用。

✧二板模结构(2plate mold)✧前模压板(top damp plate)✧母模板(A plate)✧活动板(或推板strpper plate, 在推板顶出时选用);✧公模板(B plate)✧承板(supplrt plate)✧间隔板(spaoer block)✧顶针固定板(ejector retainer plate)✧顶针板(ejector plate)✧公模固定板(bottom damp plate)在AMP模具有Ejectorhousing,实际上是为了防止产品异物掉落顶出机构,而用封闭的间隔板✧三板模结构(3 plate mold)在二板模的前模板与母模板中加一块水口脱料板(runner strpper plate);模具一般有四支导柱(guide pin)和四支拉杆(support pin);另外也有只用四支长导柱,导柱兼拉杆用。

✧三板模开模顺序:|:胶料板与母模析分离,水口与产品分离;||:脱料板与前模板分离,水口与拉料分离;|||:A,B板分离,产品可以顶出。

三板模开模顺序由前模固定板与脱料板、脱料板与A板、A板与B反之间摩擦力大小决定。

前模固定板与脱料夹:水口脱开拉料钩的阻力、构件之间摩擦力;脱料到与A板:点浇口切断力、流道与水口摩擦力、构件之间摩擦力;(最小)A板与B板:产品与型芯的摩擦力、锁扣阻力、构件之间摩擦力。

(最大)三板模开模定距非常重要,一般有脱料板与A板的定距拉杆(stop pin)或拉板、脱料板与前模固定板的定距螺钉(stop screw).同时在A、B板加拉板防止板回弹,导致水口料脱落,合模顺序与开模相同。

但在569202 overmold产品模具上,由于合模中有冲压打弯,所以合模先A与B板,再脱料板与前模固定板,最后是脱料板与A板。

保证基顺序是在A板与脱料板加弹簧或用磁性锁扣。

2.在模具设计中选用三板模的规则有哪些?其缺陷是什么?可否改善?使用三板模规则就是选用点浇口的规则:a.产品形状大,二板模多点进浇不易充满;b.产品外观限止,二板模进浇影响外观;c.产品是镶件注塑成形(over mold),无法用二板模进浇;d.产品平面度、直线度要求高,三板模和多点进浇,有利于平衡产品的应力分布。

e.产品多,二板模无法排流道。

三板道的模具造价高,水口料浪费大,成形周期长。

可以考虑使用热流道改善。

3.请举出六种以上入水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及使用场合a)直接浇口(Drect gate).一种非限制浇口。

压力损失小,充型较容易,但浇口处产生应力较大,且因浇口必顺进行补充加工而留下痕迹。

常用于大而深的桶形制品。

b)侧浇口(side gate)形状较简单。

加工方便,修正浇口也较容易,但制品浇口不能自动分离,留下一定的浇口痕迹。

适用于除细而长的桶形制品外任何形状制品。

c)扇形浇口(Fan gate),一种从分流道逐渐向型腔成扇形展开的浇口形式,在注射时可降低产品的内应力,适用于平板型制品及浅的壳形或盒形制品。

d)薄片浇口,熔融塑料经过该浇口时,因以较低的速度均匀平稳地进入型腔,而呈平行流动,而避免产品变形,但去除浇口困难增加制品成本,多用于平板型制品。

e)点浇口(Pin point gate).浇口位置选择自由度较大,浇口附近残余应力小,浇口可自行拉断且痕迹较小,但注射压力损失较大,成型用型长通常须用三板模结构,模具结构相对较复杂,用于各种形状制品。

f)潜伏浇口(Submarine gate)。

设置较灵话,可自动脱落且留下很小痕迹,模具结构较三板模简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几乎适用于所有注射用塑料的注射成型,甚至在热固性料注射模上也被采用。

圆弧式潜伏浇口可用于外观要求高的制品。

g)二次浇口:在熔胶进浇前先通过一处相当于浇口的截面,通过浇口的剪切力,使熔胶粘度降低,提高流动性,从而可达到更高的制品表面要求。

另外可保证制品的外观无浇口痕(相当圆弧潜伏式)。

三板模中使用二次浇口,可在一模成形单件大产品或不同制品时有利于紧凑排样。

4.流道(Spure&Runner)设计原则是什么?在实际使用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入水?什么是辅助流道?A)流道设计 1、塑料流经时,压力与温度损失小,应力求流道短、直、小,弯曲处尽可用大圆弧2、其固化时间应适应制品固化时间,利于压力传递及保压;长度尽可能短,容积小。

这样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有利于提高成型速度而缩短成型周期。

同时减少水口料重量。

3、保证塑料迅速进入成型腔,流道截面大于产品平均厚度,主流道大于分流道;4、便于加工及刀具选择。

5、最重要是:多型腔时流道要平衡。

平衡流(balanode.runner)简单说就是每一穴的浇口到主浇道的距离相等,但鱼骨状流道要依靠分流道的截面大小不同来达到平衡B)影响流道平衡因素设计上影响:加工影响(截面形状、流道长短、表面粗糙度和进浇口差异等)C)辅助流道,基于注射工艺上的原因,制品管理、辅助顶出、辅助成形、制品后续工艺的要求、模具本身的要求等原因而设置的连接在塑料制品间的流道。

5.流道截面类型有哪些?请绘简图并指出使用场合?a)圆形在前后模分别放置两半圆,塑料与模具接触面积最小,压力及温度损失亦最小,可用于任何制品但模具加工较困难(前后模易错位)。

b)U型只须加工模具一面,热损失较大,流道用料较多,在三板模中多采用。

注意三板模流道只能在脱料板对面。

c)梯形只须加工一面与1、2相比,热损失较大,但便于加工及刀具选择。

d)矩形、半圆形不宜使用。

6.什么位置有冷料井(cold slug wel)?为什么使用冷料井?➢在流道转向前端处设计冷料井,主浇道拉料钩和分流道未端;但当产品长难于充满时,在产品最后熔合处设置冷料井。

➢塑料熔流在冷模具的流道中向前流动时,熔流的最前端受到冷却形成冷为,模具设计有冷料井,熔流最前端抵达分流点时,冷料被挤入井中,紧随其后的较热的塑料就能顺利向浇口流动,如果冷料直接进入型腔,影响制品成型质量(熔接痕)。

细小熔接痕易导致组装开裂。

冷却井是防止注射时将冷料注入型腔使制品产生缺陷和不饱模。

所以用冷却井。

7、什么是热流道(hot-runner mold)?其优、缺点是什么?请绘出一种普通的热流道结构图。

说明其要点:◆热流道即在流道在一独立系统内,系统有发热器保证塑料处于熔化状态。

一般有简易主流道热流道、半热道、标准式热道、针阀式热流道、内热式热流道等。

热流道有时可取代三板模。

◆其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少水口料,甚至不产生水口料,降低产品材料成本,同时因塑料在热流道内处于熔融状态,从面缩短了成型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缺点是模具结构相对复杂,制造、使用、维护,不如普通流道方便。

其主要问题有:1、加热器损坏;2、热电偶损坏;3、热流道漏胶;4、热流道堵塞;5、热平衡不良引起调机困难等。

◆标准型热流道结构:(mold master sample)✓浇口套(machine nozzle pad)✓主流道加热板(manifold)✓主加热板中心定位柱(manifold locator)✓主加热板侧定位柱(manifold locating cam)✓分节咀(nozzle)✓主加热板垫块(manifold step)✓碟形垫(pressure disk)✓浇口圈( gate seal)✓浇口冷却套(water cooled gate insert)✓热感应线( thermoouple)◆热道要点:热流道系统最重要、最基本是热平衡;热流道系统要充分考虑热膨胀引起的问题,在设计时均须考虑有膨胀余量;热流道系统与模具隔热充分,一般用空气与隔热垫;热流道浇口要能在注射完成后快速冷却而封闭,浇口残留小。

◆Molding目前有mold master/Meisei/Intron/yudo四种大型热流道系统。

8.水冷却与油冷却的区别是什么?冷却通道设计原则是什么?在成型中模温与哪些产品缺陷相关,其原是什么?●油冷却比水冷却的模温高,模温首先是由产品所用的塑胶料来决定,其次由产品的具体要求再调节(当生产PPS料时须用加热棒加热模具至130~140度)●冷却通道设计原则:保证产品充分、均匀冷却;易加工。

●模温对产品可能产生的缺陷:尺寸不良、披锋、短射、外观、熔接痕等。

9.请举出特殊的模具冷却模式?➢冷却模式:a)型芯上采用低熔点合金浇注钢管的冷却形式;b)型芯使用螺旋槽嵌件冷却形式;c)在多型芯上用导流板串联冷却形式,在四角用导流板换向冷却;d)在调式推行上应用冷却水管的另一种形式;e)在滑块上应用冷水管组合冷却形式;f)使用铍铜制成模芯冷却不易冷却部位。

10.什么场合用滑块(side)?请画出滑块抽芯的标准结构?并描述各结构件的功能。

a)在制品侧边有孔(凹陷部分under cut)时要用滑块b)滑块标准结构如图c)各构件功能如下:⏹滑块主体(side block):装载型芯,是成型前提⏹型芯( side core):成型⏹斜销(anger pin):在开合模时使用滑块产生侧向滑动⏹弹簧(spring):辅助复位⏹斜压块(heel block):合模时对滑块精确定位,同时承受注射压力的分力。

⏹定位珠:开合模完成后,保证滑块定位,防止移动压坏滑块⏹螺钉(screw):锁紧型芯⏹导向槽:滑块运动导向11.指出弹簧抽芯、螺旋抽芯、前模抽芯、斜抽芯、斜顶针抽芯、油缸抽芯特点及其使用场合?➢弹簧抽芯是指使用弹簧弹弹出滑块,没有使用斜销抽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