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高考化学离子反应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1

一、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1.某溶液仅含Fe2+、Na+、Al3+、SO42-、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质量为72g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

C.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O42-、NO3-

D.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气体只能为NO,为Fe2+、NO3-之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由于阴离子种类不变,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又溶液中含有四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还含有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即一定含有Na+,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为氧化铁,其质量为:0.5mol×160g/mol=80g,A选项错误;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生成的气体为一氧化氮,NO易被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B选项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O42-、NO3-,C选项正确;D.该溶液中加入硫酸,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铁离子与KSCN溶液反应显血红色,D选项正确;

答案选A。

2.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2CO3、NaNO2、FeCl3、KClO3、AgNO3混合而成,为检验它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取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中,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同时有黄绿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已知NaNO2不能被稀硝酸氧化)。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认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KClO3、AgNO3、NaNO2,不能肯定是否含有氯化铁

B.一定含有KClO3,且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生成了两种还原产物

C.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K2CO3的存在

D.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若有无沉淀出现,即可证明K2CO3不存在【答案】B

【解析】

【分析】

取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中,搅拌,充分反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一定不含FeCl 3;同时有黄绿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已知NaNO 2不能被稀硝酸氧化),只能是酸性溶液中KClO 3把NaNO 2氧化为NaNO 3,本身被还原为黄绿色气体氯气,则一定含有KClO 3,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一定是AgCl ,则一定含有AgNO 3,则KClO 3氧化NaNO 2时,同时被还原为Cl -,不确定K 2CO 3是否存在,以此来解答。 【详解】

由以上分析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KClO 3、NaNO 2、AgNO 3,一定不含有FeCl 3,不确定K 2CO 3是否存在,

A. 一定含有KClO 3、AgNO 3、NaNO 2,一定不含有FeCl 3,故A 错误;

B. 一定含有KClO 3,且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生成了两种还原产物氯气和Cl -,故B 正确;

C. 另取适量固体加水溶解,KClO 3氧化NaNO 2,自身被还原为Cl -,Cl -与Ag +反应生成AgCl 白色沉淀,则不能证明K 2CO 3的存在,故C 错误;

D. 反应产生的气体含有氯气,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盐酸可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中和反应,因此即使气体中含有CO 2,也不会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因此不能证明K 2CO 3是否存在,故D 错误; 故选B 。

3.某溶液可能含有Cl -、SO 42-、CO 32-、NH 4+、Al 3+、Cu 2+、Fe 3+和K +中的若干种。为检验其中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实验:取该溶液10m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同时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上述滤液中通入足量CO 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关于原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至少存在4种离子 B .Al 3+、NH 4+一定存在,Cl - 可能不存在 C .SO 42﹣、CO 32﹣至少含有一种 D .Al 3+、Cu 2+、Fe 3+一定不存在,K +可能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向溶液中加过量的2Ba(OH)并加热,由于产生了能够使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有4NH +

;又因为同时产生了白色的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Cu 2+和Fe 3+,而24SO -

和23CO -

则至少含有一种;至于Al 3+,若含有的话,则在加入过量2

Ba(OH)后转化为了2AlO -

;由于向滤液中通入的是过量的CO 2,仍能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断定原来的溶液中一定有Al 3+,那么这样的话24SO -和23CO -就只能存在24SO -

了;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存在4NH +,Al 3+和24SO -,一定不存在23CO -

,Cu 2+和Fe 3+,不一定存在Cl -,K +。 【详解】

A .溶液中至少存在3种离子,Al 3+,4NH +以及24SO -

,A 项错误; B .Al 3+,4NH +

一定存在,Cl -不一定存在,B 项正确;

C .24SO -

一定存在于溶液中,而23CO -

由于与Al 3+不能共存,所以一定不存在于溶液中,C

项错误;

D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23CO -

,Cu 2+和Fe 3+,不一定存在的离子有Cl -,K +,D 项错误; 答案选B 。 【点睛】

判断溶液中是否存在某离子时,一方面依据检验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判断,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其是否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共存进行判断,最后还可以利用溶液中已经存在的离子是否满足电荷守恒进行判断;此外,在进行检验时,也要注意检验过程中,前面所加的试剂是否会对后续的检验产生干扰。

4.向0.02mol·

L -1CuSO 4溶液中匀速滴加1mol·L -1氨水,先观察到有浅蓝色沉淀[Cu 2(OH)2SO 4]生成,后沉淀溶解,逐渐变为深蓝色溶液。该实验过程体系的pH 和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Cu 2+):a 点=b 点

B .bc 段生成浅蓝色沉淀的反应为-2-

42+

4222Cu +2OH +SO =Cu (OH)SO ↓ C .d 点时:(

)(

)

+

2-

44c NH <2c SO D .导电能力:()2+

+434NH >Cu NH ⎡⎤⎣⎦ 【答案】D 【解析】 【分析】

c 到

d 溶液pH 突变,说明c 点沉淀达到最大值,a 到c 发生生成沉淀的反应:

2-2++32422442Cu +2NH H O+SO =Cu (OH)SO 2NH ↓+⋅,c 到e 发生沉淀溶解反应:

224Cu (OH)SO +328NH H O ⋅=2()234Cu NH +

⎡⎤⎣

⎦+8H 2O+SO 42-+2OH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 .a 到b 发生2-2+

+

32422442Cu +2NH H O+SO =Cu (OH)SO 2NH ↓+⋅,c(Cu 2+)减小,故c(Cu 2+):a 点>b 点,A 错误; B .bc 段生成浅蓝色沉淀的反应为

2-2++32422442Cu +2NH H O+SO =Cu (OH)SO 2NH ↓+⋅、而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