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道病变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一)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一)
❖ 不到10%的病人可以自行缓解。肾上腺皮质激素为 首选治疗,约在2周内恢复正常,所有临床表现在 治疗一月后可完全消失。
慢性嗜酸性肺炎
女,43岁。低热,进行性气短
肺外围实变影
解析
❖ 首要异常是实变还是磨玻璃改变:实变、磨玻璃密 度?
❖ HRCT示肺外围不均的实变,注意在密度增高影内 看不到肺血管影像。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伊红细 胞增多。
一)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高分辨率CT (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 本课件主要包括二个方面内容
一、肺部弥漫性病变(高密度型部分) 二、肺部弥漫性病变(低密度型部分)
一、肺部弥漫性病变的HRCT诊 断与鉴别诊断
(高密度型部分)
毛玻璃影
❖ 毛玻璃影(ground-grass opacity, GGO):其病理基础为肺 泡壁间质的增厚,同时肺泡腔内充满炎性细胞、渗出液及受 损细胞碎片;慢性期纤维细胞浸润修复受损肺组织,残留肺 泡及细胞碎片导致受累区域肺内含气量下降,病理提示约35 %左右GGO可发生纤维化。HRCT均表现为肺内淡薄的稍高 密度影,边界模糊,其特点在GGO区域仍可见到肺血管及 支气管形成的纹理影, GGO的出现高度提示肺组织疾患的 活动性,为可逆性。
❖ 最可能的诊断:病毒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出血、 肺水肿、过敏性肺炎?
❖ 这种影像学表现要明确诊断是困难的,对于一个淋巴瘤化疗 患者,上述每一诊断都是可能的。纤维支气管镜检为 PCP。
❖ 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呈现磨玻璃密度伴小叶间隔增厚。
病毒性肺炎
女,47岁。咳嗽,发热, 不舒服。淋巴瘤史
❖ 亦有以局限性结节阴影,单侧浸润为表现。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男,42岁。发热、气短。艾滋病患者

肺疾病的HRCT表现

肺疾病的HRCT表现
肺疾病的HRCT表现

了解肺部HRCT 的基本解剖是发现异常征象的先决条件。 肺部HRCT 的解剖学基础是次级肺小叶。HRCT 可清晰 显示次级肺小叶和肺内间质的解剖结构。 肺部HRCT可显示多种异常征象(包括小叶间隔增厚、磨 玻璃影、结节影等),其中某些征象是特征性表现。



1.1 小叶间隔增厚 常见于淋巴管瘤病/淋巴管扩张和特发 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 表现为网状影,为小叶间结缔组织或小叶内支气管血管 束异常增厚所致。小叶间隔增厚出现于次级肺小叶周围, 并勾勒出肺小叶的形状,可为光滑增厚或结节样增厚, 为间质水肿、出血、纤维化或细胞浸润的表现。
双侧中下肺的外围部磨玻璃样改变,并可见广泛的网状阴影、牵拉 性支气管扩张及蜂窝影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显示双肺中下叶细网格状影

结缔组织病
常累及肺组织,出现肺间质改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 胸部HRCT 可见磨玻璃样阴影、胸膜下 微结节、线状阴影或蜂窝肺表现。

干燥综合征 常会累及中下肺的肺叶中心及外 围,但仍以外围部为主,同时伴明显的间质纤 维化及轻度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1. 4 树芽征 当小叶中心结节与毛细支气管周围炎症(包 括毛细支气管内液体、细胞填充或黏膜增厚)并存时, 在HRCT 上形成特征性“树芽征”征象。实际上,该征 象更常见于气腔病变(如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毛细支 气管扩张症和细支气管内膜结核播散)。

1. 5 含气囊肿 囊肿可因正常肺组织破坏或浸润灶(结 节)内发生囊性退行性变所致,可见于朗格罕细胞组织 细胞增生症(LCH)、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淋巴 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

1. 8 结构破坏 肺结构破坏可因正常组织消失、 纤维化和组织弹性改变所致,表现为肺野密度 减低、囊变、血管支气管和小叶间隔偏移以及 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小气道病变的CT表现

小气道病变的CT表现

小气道病变的CT表现
张晔;孔杰俊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2(014)034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肺小气道病变的价值.方法:45例临床可疑小气道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薄层、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法(VR)重建图像分析诊断,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结果:小气道病变在多排螺旋CT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有5种表现,包括树芽征、边缘不清的小叶中心结节、局限磨玻璃密度影,气腔样实变,或二者并存、肺密度减低和马赛克灌注和小叶性呼气相空气潴留.结论:临床上小气道疾病的诊断非常困难,胸片正常,也可有一些非特异性表,多排螺旋CT在小气道病变的诊断上有这很大优势.
【总页数】2页(P254-255)
【作者】张晔;孔杰俊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南京市胸科医院;210029,江苏南京市胸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吸烟与小气道病变CT表现 [J], 李铁一;肖国文
2.小气道病变的CT表现 [J], 张晔;孔杰俊;
3.低剂量呼气相CT联合外周血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对肺小气道病变的临床诊断研究 [J], 冯光; 杨灵芝; 郑浩; 王新举; 刘树芳
4.小气道病变的高分辨率CT定量研究进展 [J], 李夕彤; 柴军
5.基于双气相定量CT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气道病变和肺气肿程度的临床研究 [J], 张细星;宋晓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OPD的HRCT诊断(2)

COPD的HRCT诊断(2)

肺气肿
HRCT 小叶中心型 上肺部严重 进展时病变融合,可累及大部 或全部肺 小叶,此时不易和全小叶肺气肿区别, 其周围多少可见到早期的小叶中心型 肺气肿存在
肺气肿
HRCT 全小叶型肺气肿 典型的见于 -1-抗胰蛋白酶缺乏者, 也可见于吸烟者及老年人中,病变累及全 部肺小叶,肺下叶多见 CT表现为较大范围的无边缘的低密度 区,严重者使肺结构呈简化状,轻,中度者 易漏诊
支气管扩张
病理 支气管扩张好侵犯中等大小的支气管。 支气管管壁有单核细胞浸润,纤毛上皮变性 退化,代之以鳞状或柱状上皮。最后,支气管 壁的弹力层丧失,支气管肌肉和软骨破坏,伴 有支气管动脉新血管形成。 化脓菌和病毒感染所致者中,多见于两下肺; 继发于结核或其它肉芽肿病者,多见于上叶和 下叶背段。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
AIDS 链球菌、噬血杆菌、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 及结核、霉菌等所致肺炎或支气管炎可加速发 生支扩。 也可无肺炎,可能和HIV直接破坏肺免疫系 统有关。 HRCT 多叶支扩,下叶多见,管壁厚,黏液嵌塞, 树芽征
支气管扩张
诊断可靠性 与支气管造影比较,常规CT的敏感性 60-80%,特异性90-100%.HRCT的敏感性 97%,特异性93%。 5%支气管造影无异常的支气管中, HRCT都有支扩。
支气管扩张
CT扫描方法 从肺尖至肺底作间隔10mm,层厚1-1.5 mm 的HRCT扫描是常用方法,常规7-10mm层厚可 漏诊许多支扩。 有咯血者在上,下肺部作HRCT扫描,从隆突 至下肺静脉作间隔10mm,层厚5mm的连续扫 描 薄层(3mm)螺旋CT扫描,检出率要优于常 规HRCT(50例中,HRCT漏诊4例, Lucidarme,1996)。
肺气肿
HRCT 间隔旁型肺气肿 累及肺小叶远侧部分,故多位于胸膜下 在年青人中 常伴有自发性气胸 大于1cm以上时称肺大泡 HRCT的敏感性很高

小气道功能指标的检查方法和标准

小气道功能指标的检查方法和标准

小气道功能指标的检查方法和标准小气道功能指标的检查方法和标准小气道功能指标是评估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正确的检查方法和标准对于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小气道功能指标的检查方法和标准,以及对于患者和医生的重要性。

1. 检查方法小气道功能指标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肺功能检查和呼吸道阻力测定。

肺功能检查是通过呼吸过程中的吸气和呼气来评估肺部的功能状态,常用的检测手段包括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呼气峰流速等。

呼吸道阻力测定主要是通过测定患者呼吸时的阻力程度,以评估小气道的通畅度和弹性。

这些检查方法需要专业的设备和医疗人员指导,因此在临床检查时需要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2. 检查标准小气道功能指标的检查标准是评估小气道功能状态的基础,常见的检查标准包括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最大呼气气流速、肺泡有效传导和最大肺活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小气道的通畅度、弹性和换气功能,对于早期发现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医学工作者,我认为小气道功能指标的检查方法和标准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准确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治疗和干预,降低疾病的发展和加重程度。

对于患者而言,了解自己的小气道功能状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调整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小气道功能指标的检查方法和标准是评估呼吸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患者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而言,了解自己的小气道功能状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正确和准确的检查方法和标准对于患者和医生都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小气道功能指标的检查方法和标准,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主题。

希望读者们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对小气道功能指标的检查方法和标准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希望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能够更加重视这一问题,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小气道病变(压缩)

小气道病变(压缩)

⑵、特发性闭塞性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
胸片表现:可无异常表现或有肺气肿,合并机化性肺炎时, 可表现为为斑片状、小结节状及网状病灶。前者密度均匀, 50%有游走性。
图A
图B
女,72岁,长期使用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 图A示两侧外周肺野多发斑片状模糊阴影;图B为2周后追踪复查,提示原病灶 进一步实变、致密,经右中叶支纤镜活检提示BOOP
单纯性的BO与BOOP在临床和病理上是完全不同 的疾病。
单纯性的 BO是一种小气道疾病,组织学上表现 为1-6mm的小支气管及细支气管粘膜下和其周 围的慢性炎症及纤维化导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闭塞, 通气受限,管腔内无肉芽组织息肉,肺泡管、肺 泡腔正常,对激素反应不良。
BOOP是一种肺泡疾病,可见肉芽组织长入包括 肺泡和肺泡管的小气道;故它虽含有BO,但它不 完全是小气道疾病,其肺泡改变(机化性肺炎) 更明显,其最常见的CT表现多为两侧分布的斑片 状实变影。对激素治疗有效,预后好。
小气道病变
小气道是指直径小于2mm的气道,包括相当于第 9级分支以下的小支气管、小叶细支气管、终末细 支气管及呼吸性细支气管。小气道病变就是指主 要发生在小于2mm直径以下细支气管的病变。
HRCT是目前能最详细显示正常肺解剖和病理改变 细节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目前HRCT检查可显 示到肺小叶水平,小叶正常或异常的许多特征性 改变均能被发现。
III型,有些结节与也起源自近端支气管血管束的小环状或 管状影相连接,后者代表轻度扩张的终末细支气管。当病 变进展时,环状或管状影增加,而同时结节影减少。
IV型,为疾病的晚期,可见相当于扩张的近端终末细支气 管和支气管的大囊状影,周围气道较近端气道扩张更显著, 前者连接于后者上形成果树状表现。同时,仍可见小环状 或管状影(图10~23)。

气道解剖及其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气道解剖及其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

气道解剖及其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No.1气管与支气管解剖气管:上界环状软骨上缘(C6 下缘), 下界胸骨角平面(T4 下缘); 全长以胸廓上口为界,分颈部和胸部气管隆嵴(突):位于气管衩内面,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时判断气管分叉的定位标气管由气管软骨、平滑肌、结缔组织和黏膜等构成。

气管软骨为透明软骨,有 14-17 个,呈 C 形,缺口向后。

气管软骨缺口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封闭气管(横断位) 气管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或后缘扁平的卵圆形(红箭头)。

40 岁以后常可见气管软骨环钙化,且随年龄增长而更为多见成人气管管径大小主支气管及段支气管儿童左右主支气管分叉较为对称,成人右主支气管较左侧走行更笔直,气管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No.2气管及支气管断层解剖及影像No.3气管及支气管组织结构1. 二者管壁由内向外均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源自网络图片)2. 肺组织包括肺实质及肺间质,肺实质由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末的大量肺泡构成(源自网络图片)3. 肺泡上皮细胞Ⅰ型肺泡细胞:覆盖了肺泡约95% 的表面积,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Ⅱ型肺泡细胞:散在凸起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5%), 产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酰卵磷脂为主),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早产儿因Ⅱ型肺泡细胞尚未发育完善,生后易呼吸困难No.4常见气道疾病与慢性气道阻塞气管疾病:⒈外伤后气管狭窄;⒉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⒊气管原发性恶性肿瘤;⒋气管继发性恶性肿瘤;⒌气管良性肿瘤;⒍Wegener 肉芽肿;7 多发性多软骨炎;⒏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性;⒐结节病累及气管;10 炎症性肠病累及气管;11 气管支气管软骨病:12 剑鞘气管;13 巨气管支气管症;14 气管支气管软化;15 气管支气管瘘和气管支气管破裂;16 气道异物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结石病毛细支气管炎COPD哮喘1. 气管疾病外伤后气管狭窄,继发于气管损伤、插管或颈部外伤; 病变包括肉芽组织导致的黏膜和黏膜下纤维化及与之相关的软骨板变形;X 线: 环形或偏心狭窄伴节段性软组织增厚;CT:狭窄范围显示清,多为向心性狭窄55Y/M 气管插管;病理证实肉芽组织增生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慢性传染病(细菌性气管炎、肺结核常见) 累及气管及近端支气管,造成局灶性和弥漫性气道疾病,随后的纤维化致局限性气道狭窄气管原发性恶性肿瘤一文读懂大气道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少见(<胸部恶性肿瘤的1%),多为鳞癌和腺样囊性癌;CT:软组织肿块,常无蒂偏心性生长,鳞癌表面多不光滑,腺样囊性癌表面多光滑气管继发性恶性肿瘤大气道继发性恶性肿瘤,可为恶性肿瘤的血源性转移,也可为食管、甲状腺、或肺的恶性肿瘤直接侵犯。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一、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测定方法1. 肺功能测试(PFTs):通过呼气流量-容积曲线(Flow-volume curve)测定患者的肺活量(VC)和最大呼气流量(MEF),来评估小气道通气功能的异常。

常见的PFTs包括: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FVC)比率。

2.肺泡通气测试(VA):通过测定患者肺泡通气的气体分数来评估小气道通气功能的异常。

常见的肺泡通气测试方法包括:氮气反应法和热稀释法。

3.支气管激发试验(BST):通过测定患者支气管激发物(如甲醛、乙醛、组胺等)引起的支气管反应来评估小气道通气功能的异常。

4.多气体混合体积法(MBW):通过测定患者呼出气中多种气体的浓度变化来评估小气道通气功能的异常。

二、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1.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

通过分析患者的肺功能测试结果,可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评估疾病进展: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

通过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可以监测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时发现病情的恶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3.治疗指导: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肺功能测试结果,医生可以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的小气道通气功能,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4.评估疗效: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肺功能测试,可以检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变化,判断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总之,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测定对于诊断呼吸系统疾病、评估疾病进展、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准确地测定小气道功能障碍,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其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小叶、实质征象、气道征象、血管征象和胸膜征象等肺部CT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

肺小叶、实质征象、气道征象、血管征象和胸膜征象等肺部CT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

肺小叶、实质征象、气道征象、血管征象和胸膜征象等肺部CT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胸部CT扫描是胸科医师可利⽤的重要的成像⽤式之⽤。

尽管胸部X光片可用于初始检查,但其图像分辨率低,对肺间质性病变和肺⽤管疾病等,其用途有限,胸部⽤分辨率CT扫描的应用广泛。

肺⽤叶(SPL)是肺的解剖功能基本单位,肺⽤叶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分辨率CT 扫描图像上的影像表现。

SPL是肺亚节段⽤平的基本单位,周围有纤维隔,称为⽤叶间隔。

SPL是不规则的多边型,⽤⽤约为1 - 1.25cm,包含约12个肺腺泡。

肺泡由呼吸性细⽤⽤管供应,构成参与⽤体交换的⽤肺单位。

“⽤叶状”细⽤⽤管(前末梢或末梢细⽤⽤管)、伴发的肺⽤动脉和⽤⽤管⽤管周围间质内的中央淋巴管构成SP的⽤叶中⽤或核⽤结构。

肺静脉和淋巴管流⽤胸膜下丛,包含在小叶间隔内。

A正常⽤叶;B癌性淋巴管炎;C结节病;D淋巴管肌瘤病图3. A癌性淋巴管炎;B结节病;C淋巴管肌瘤病HRCT扫描能够识别出SPL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叶实质、⽤叶中⽤结构和⽤叶间隔,这些结构可因不同的疾病而产生差异,形成不同的模式。

⽤些模式已被描述为影像的“征象”,如树芽征,铺路征和头芝⽤头征,⽤其他已被用来描述与特定疾病相关的病理。

例如,淋巴管癌病表现为⽤叶间隔平滑或呈珠状增厚,结节病表现为不规则的淋巴管周围型分布,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表现为⽤叶囊肿形成(图2,3A-D)。

根据病变的解剖部位分布特点,胸部CT征象,可⽤致分为四部分:实质征象、⽤道征象、⽤管征象和胸膜征象。

实质征象图4.空⽤新⽤征,表现为部分含⽤的新⽤状透光区并不透光实质部分空⽤新⽤征:空⽤新⽤征被描述为⽤个完整或部分含⽤的新⽤状透光区并不透光的实质部分(图4),该征象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密切相关。

曲霉菌菌丝侵⽤肺⽤管,引起动脉⽤栓形成、肺梗死和周围出⽤。

空⽤新⽤征透光区是坏死中⽤与周围不透光的出⽤组织分离的结果。

临床上,空⽤新⽤征出现标志着疾病的恢复阶段,预示着良好的预后。

肺小叶 肺间质解剖与病变的HRCT诊断

肺小叶 肺间质解剖与病变的HRCT诊断
向淋巴结、血管侵润,形成三种特征性合并症, 即气胸、乳糜胸和肺出血。
CT表现
两肺广泛均匀的薄壁小囊状影,无明显的 间质纤维化和结节影,囊腔的大小约2-5mm, 更大的也可看到。有时可见到毛玻璃影、 线状影,小叶间隔增厚等表现。
合并气胸 合并胸腔积液
肺囊性纤维化
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功能异常、粘液栓形成 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系统疾病。 常见的CT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周 围间质增厚、支气管扩张、细支气管扩张、 指套状高密度粘液栓影合并肺不张和肺实 变。本病的诊断主要通过汗液氯化物实验 异常而确定。
常见,光滑或结节状,可唯一表现 光滑或结节状,其他典型表现 常见,光滑 常见,结节状或不规则 常见,不规则,伴牵拉性支扩
伴随有磨玻璃影及网状形成
小叶间隔增厚
正常HRCT可显示小叶间隔0-8个,若更多小叶间 隔清楚显示提示小叶间隔增厚;在肺野周围其长 径1-2cm,中心有点状或分叉状动脉影
可呈光滑、结节状或不规则边缘
疤痕型肺气肿或不规则型肺气肿
邻接局部肺实质疤痕处,如肺结核和弥漫 性肺纤维化尤其是尘肺大块纤维灶旁。
结核灶周疤痕旁肺气肿
肺气肿的CT表现
囊状气腔
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 包括三种疾病,即(勒-薛病)Letter-Siwe病,(韩-薛-柯病)
Hand-Schuler-Christian病和嗜酸性细胞肉芽肿。 Letter-Siwe病 发生在婴儿,全身广泛受侵润和暴发性致
死过程。 Hand-Schuler-Christian病 主要发生于较大儿童或青年,进
展缓慢,表现为融骨性破坏、突眼和尿崩症。 嗜酸性肉芽肿 成人疾病,累及全身器官,但以局限于肺
或/和骨骼。

HRCT在小气道病变的诊断探讨

HRCT在小气道病变的诊断探讨

3 讨论
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参 考 文 献
踝关节 损伤是骨科 常见疾病之一 , 下胫腓联 合分离是踝 关节 操作常见并发病 。 由于下胫腓联合 的生 理功能 、解剖结 构较 复杂 , 如果患 者在受伤后 不能及 时 固定 , 对踝部关 节 的 稳定性有严 重影响 。所 以在 下胫腓联 合分离治疗过程 中加 强 固定 就显得非 常重要 。随着 近几年交通业 的迅速发展 , 下 胫腓联合 分离踝关 节损伤发病率 不断上升 , 对患者 的生活造
[ 1 ] 王铁男 . 不 同术式治疗三踝骨折伴 下胫腓联合分离 的疗 效 . 中
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2 0 0 9 , 8 ( 6 ) : 8 9 .
[ 2 ] 胡文忠 . 踝关节 骨折伴下胫腓联合 分离 的手术治疗 . 现代 中西
医结合杂志 , 2 0 1 1 , 1 2 ( 1 ) : 1 0 2 .
3 ] 于明 昌 . 踝关节 骨折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 的诊断与治疗 . 山西 成严重影响。目 前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下胫腓 [ 医药 杂志 ( 下半月刊 ) , 2 0 1 0 , 1 0 ( 3: 7 9 . 联合分离踝 关节损伤 的方法较多 , 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法 能提
治疗具有 治愈率高 、手 术时间短 、恢复快等 优点 。具有较 高
HR C T在 小气 道病 变 的诊 断探 讨
李强
【 摘要 】 目的 探讨高分辨力 C T ( H R C T ) 在小气道病变的诊断。方法 选取本院 自2 0 1 1 年1 2 月 2 0 1 2 年 1 2 月 收治的 9 8 例 行高分辨 力 c T检查 的小气道阻塞肺 功能病 变患儿 , 同时对 患儿行螺旋 c T 、 胸部 x线 片检查 , 并 对其表 现情况 进行对 比。结果 高分 辨力 C T 对 马赛 克征 、细 支气管 壁增厚 、空

马赛克征表现

马赛克征表现

由于气体潴留引起的马赛克灌注 小气道引起两侧肺的马赛克灌注
由于气体潴留引起的马赛克灌注 小气道病变引起的两侧肺的气体潴留
HRCT示略高密度磨玻璃密度影和低密度马赛克灌注
★常见疾病: Ø 肺实质病变:以各种肺炎最常见; Ø 肺间质病变:间质性肺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 Ø 慢阻肺病变:COPD疾病的不同时期; Ø 结缔组织肺病:SLE、RA、皮肌炎、结节病等; Ø 肿瘤病变:如细支气管肺泡癌,癌性淋巴管炎; Ø 其他:如百草枯中毒、毒气吸入等。
★影像学特点:
肺实质病变:以肺实质为主的病变中, 多表现为弥漫 性分布,常伴肺内渗出和实变;
肺间质病变:多分布于肺的周边部位、胸膜下或沿 支气管血管束分布,边界多模糊;
慢阻肺病变:呈斑片状或小叶、肺亚段分布,常合并 较明显的气肿征象。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脱皮的间质性肺炎
张;呼气时气体潴留征;肺实变或肺不张;闭塞性细 支气管炎感染 后可见黏液栓;网状结节影;树芽征等。
(4)肺囊性纤维化肺囊性纤维化CT可见马赛克样实变影 外,还可见中小气道阻塞出 现肺脏过度充气,柱状和
囊状支气管扩张,多发的边界模糊的结节影。支气管 黏液栓:由于 黏液分泌物潴留在气管内形成,依据黏 液存留的支气管走向不同而形态各异,多呈圆形或椭 圆形、管状或尖端指向肺门的“V”形或“Y”形高密度 阴影,密度均勻,边缘光滑锐利。
★临床意义: ü 非特异性征象; ü 显示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征象; ü 早于肺功能改变出现,有利于小气道病变的早期诊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胸部HRCT对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 管炎更有帮助,其主要 表现为。两肺呈弥漫分布小叶中心 可见的小结节影,直径2?5mm,边缘稍模糊。主要为两 下 肺叶及肺外带显著;双肺外带见树芽征表现。小支气管与 细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 肺内可见结节影、线状影、 高密度黏液栓等。

小气道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小气道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小气道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小气道功能障碍(小气道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气喘、气急等。

2.体征:肺部不同程度的哮鸣音、呼气流速减慢、呼吸困难等。

3.肺功能检查:通过肺功能检查(如呼气流量-容积曲线)示呼气流速-容积曲线呈现出小气道功能障碍的特征性表现,包括呼气流速快慢不均、狭窄和闭合表现。

4.病因和风险因素:长期吸烟、污染气体、过敏原、呼吸系统感染、气道高反应性等可能导致小气道疾病。

5.排除其他诊断: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气管哮喘、COPD等)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共同引起的呼吸道症状。

总之,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诊断需要结合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和病因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三项指标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三项指标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三项指标小气道功能障碍是指影响支气管和呼吸道的正常功能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小气道功能障碍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为了评估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医生通常会利用一些指标进行测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气道功能障碍的三项指标。

1.呼气峰流速(PEF):呼气峰流速指的是病人进行最大力气的快速呼气时的最大呼气流速。

它反映了病人呼气力量和速度,是评估小气道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评估小气道功能障碍时,医生通常会要求病人通过呼气力气将尽量多的空气从肺部快速呼出,以检测呼气峰流速。

正常成年人的呼气峰流速一般在350-600L/min之间,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以及身高等因素会有一定的差异。

如果病人的呼气峰流速较低,说明存在小气道狭窄或阻塞的情况。

2.过气量(FEV1):过气量指的是患者在一秒钟内能够呼出的气体量。

它是呼气流量-时间曲线上的一项重要参数,也是评估肺功能的关键指标之一过气量测定时,患者会被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而完全的呼出。

正常成年人的FEV1应该占预计值的80%以上。

如果FEV1值低于预计值的80%,则说明可能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

3.比率(FEV1/FVC):比率是指患者一秒钟内能够呼出的气体量(FEV1)与其最大肺活量(FVC)之间的比值。

它反映了病人的呼气力气以及肺功能的变化。

比率(FEV1/FVC)的正常值大约为0.7-0.8,即FEV1占FVC的70-80%。

如果比率低于0.7,则表明肺功能减退,可能存在气流受阻或小气道狭窄的情况。

以上三项指标是评估小气道功能障碍常用的测定方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监测疾病的进展以及评估治疗的效果。

当然,除了这三项指标之外,医生还可以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肺功能试验等进行综合评估。

每个人的呼吸系统状况都是独特的,所以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气道病变的HRCT检查技术及CT征象
• 小气道病变的HRCT检查技术
– 常规影像学难以显示小气道病变,但HRCT则能够很好地显示小气 道病变的特点;
– HRCT检查应包括吸气与呼气相扫描; – 层厚1.25mm或1mm,无间隔或间隔1-2cm; – 容积扫描(螺旋扫描)有助于多方位图像重建(MPR),对病变
• 呼吸性细支气管部分连接肺泡,是一种介于导气部与换气 部之间的移行气道,直径0.5mm左右,其远端发出多个肺 泡管,每个肺泡管连接4个或更多肺泡囊。
细支气管与血管及淋巴管的关系
• 细支气管与血管及淋巴管的关系:细支气管由同等大小的 肺动脉分支伴行,并有伴行淋巴管,构成支气管血管束, 远端直达肺泡-毛细血管网。
– 细支气管炎伴支气管扩张; – 结节病; – 系统性疾病伴随的细支气管炎:胶原血管病、肠炎; – 其他:泛细支气管炎、滤泡性细支气管炎、嗜酸性细支气管炎、以支气管为中心的
肉芽肿。
– 组织学分类:
• 增生性(细胞性):细胞性细支气管炎以炎症细胞浸润为突出表现,HRCT上 最常见征象是边缘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或磨玻璃密度影;
• 结构与功能
– 膜性细支气管包括终末细支气管,内衬纤毛柱状上皮与无纤毛的Clara细 胞(无纤毛上皮分泌细胞),Clara细胞分泌蛋白质保护支气管黏膜;
– 细支气管的弹性纤维附着于基底膜提供机械支撑作用; – 细支气管壁的平滑肌由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分支支配,分别其收缩与舒
张作用。
呼吸性细支气管相关解剖
气管扩张; • 非结核分枝杆菌:可伴随空洞及支扩(尤其是累及右中叶及左舌段); • 真菌:可伴随空洞; • 支原体:小叶中心结节+小叶性GGO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若侵犯间质可见支
气管血管束增粗及小叶间隔增厚; • 衣原体:可出现小气道扩张、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 曲菌:HRCT可见树芽征及周围斑片状实变。
– 小气道(small airway)特指膜性或呼吸性细支气管,其管径≤2mm, 也有学者定义为管径3mm以下的支气管。
• 解剖及组织构成
– 解剖学上包括含有软骨的最小支气管、膜性细支气管及呼吸性细 支气管,其中细支气管壁无软骨和黏液腺。
• 分支
– 膜性细支气管为第8-14级支气管,介于导气部与换气部之间,最 终分为3-5个终末细支气管(约有3级分支),连接腺泡。
• 阻力
– 小气道所产生的阻力占所有气道阻力的1/4,因此小气道病变均有 中、重度呼吸困难。
次级肺小叶相关解剖
• 定义
– 是最小的肺功能性解剖单位,大小为1-2.5cm,含有3-12个腺泡。
• 分布及发育
– 肺周边部(胸膜下)的次级肺小叶较大、发育较好,而肺中央部 的次级肺小叶形态不规则、较小及发育不完全,因此肺周边部与 中央部分别又称为肺皮质与髓质。
分布的显示较好; – 后处理技术除MPR外,还包括最小密度投影(MinIP)、最大密度
投影(MIP),MinIP有助于显示轻微空气储留现象。
小气道病变的HRCT检查技术及CT征象
• 小气道病变的HRCT征象
– 小叶中心结节与树芽征 – 空气储留与马赛克密度 – 磨玻璃密度
小气道病变定义及分类
• 小气道病变的定义
• 纤维化性(缩窄性):缩窄性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为胶原纤维和瘢痕所致的 细支气管狭窄或完全闭塞。
各种小气道病变及其HRCT评价
• 感染性细支气管炎(细胞性细支气管炎主要原因)
– 病原体
• 病毒:儿童常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及 人类肺炎后病毒感染及肺炎球菌肺炎等;
• 细菌:反复发作的细菌性细支气管炎可出现远端气道扩张; • 结核:主要见于上叶,可见典型的树芽征及小叶中心结节,并可见空洞及支
• HRCT表现
– 正常情况下HRCT不能显示次级肺小叶、但可辨认其中央的血管结 构。
细支气管相关解剖
• 气管分级
– 人肺的气道从主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最多分为25级。
• 膜性支气管
– 小支气管分出膜性支气管,后者是指没有软骨、径线约为1mm大 小的支气管。
• 腺泡
– 终末细支气管发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腺 泡为最大的换气单位。
– 病理
• 浸润气道壁的炎症细胞主要是中性白细胞,管腔内出现炎性渗出。
– 临床表现
•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及发热、咳嗽。
女性,66岁,慢性活动性肺结核
高分辨率CT扫描显示右 肺周围边界不清,大小 不等(2〜4毫米),这 些征象代表了支气管内 结核的播散。
男性,34岁,慢性咳嗽伴消瘦
左肺舌叶结节与多线性及 分支状结构构成树芽征, 合并支气管扩张。
– 小气道病变根据临床、组织学及影像学有多种分类,但诊断主要 依据是高分辨率CT,这些病变有一种及多种HRCT征象,结合临床 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能得出接近组织学分类的诊断。
• 小气道 • 次级肺小叶 • 细支气管 • 呼吸性细支气管 • 细支气管与血管及淋巴管的关系
相关解剖
小气道相关解剖
• 管径
– 指病变主要累及细支气管的病变,也同时合并其他导气部气道病 变、间质性肺病及肺泡性肺病,包括多种疾病,其病因、临床表 现及病理特征均有不同。
小气道病Hale Waihona Puke 定义及分类• 小气道病变分类
– 临床分类(依据病原学或伴随疾病):
• 感染性细支气管炎 • 非感染性细支气管炎
– 吸入性肺病:吸烟相关肺病、急性毒气吸入肺病、棚屋肺、过敏性肺炎、肺尘埃沉 着病;
什么是小气道病变?
• 定义
– 所谓小气道病变(small airway disease)是指一组直径为2mm以下 气道为主的炎症性病变,有时合并纤维化性肺病,其同义词为细 支气管炎。
• 范围
– 病变以膜性及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累及其周围有限的肺实质, 肺功能检查多为限制性或阻塞性通气障碍。
• 诊断
小气道病变HR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戴蓬勃 2014.4.28
呼吸系统
复习呼吸系统正常组织及解剖
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肺
气管 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下呼吸道
终末细支气管 肺腺泡
几个需要明确的概念
• 肺实质 • 肺间质 • 肺导气部 • 肺呼吸部 • 小气道 • 肺小叶 • 肺腺泡 • 肺泡(肺泡上皮,肺泡隔,肺泡间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