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承中国孝文化的 理论思考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
承
传统的孝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对其进行品格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尽快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也是我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探究方面的重要任务之一。
将传统孝文化中精华的部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使大学生对我国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观有一个准确的了解,与此同时,更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道德水平。
首先,孝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中之一,随着历史的演变,孝文化中有着值得弘扬和继承的部分。
另一方面,孝文化中也有不适宜时代发展并且需要摒弃的内容。
本文对“孝”的内涵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运用“孝”中精华,产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启示。
其次,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道德面貌是健康向上的,但仍然有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究的。
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孩子道德素质培养以及孝道教育,使很多大学生对长辈漠然,对父母不懂得体谅。
所以,作为学校这样的育人机构,更应该肩负起对“孝”文化的教育工作,并将之落实到实践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引起他们的重视,提高自身素质。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思考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思考一、传统孝文化的基本意义和现实意义传统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敬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庭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在当代社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关注也逐渐淡化。
孝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孝文化注重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孝敬,强调家庭的团结和和睦,是我们民族道德伦理的重要基石。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了解和尊重传统孝文化是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表现,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传统孝文化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和个人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孝文化强调家庭的团结和和谐,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关爱,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青年,往往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传统孝文化对于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孝文化强调个体对家庭的奉献和关心,重视个体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注重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了解和尊重传统孝文化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从小从家庭、社区开始,逐渐形成对社会的关怀和奉献精神,培养出良好的公民意识。
二、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传播和应用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传统孝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在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对传统孝文化的影响力较弱。
青年群体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和引导,很多青年不再注重传统孝文化的价值,而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面对这样的现实困境,我们应该尊重青年的选择和权利,同时也需要通过新的途径和形式,让传统孝文化与当代青年的兴趣和需求相结合,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大学生百善孝为先演讲稿:孝道与现代大学生精神追求的内在联系
大学生百善孝为先演讲稿:孝道与现代大学生精神追求的内在联系!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学生百善孝为先”。
从古至今,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而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孝道的价值已经被忽视和淡忘。
今天,我想通过我的演讲,弘扬孝道文化,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探讨孝道与现代大学生精神追求的内在联系。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亲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他们怀着无尽的爱和期待,培养着我们,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茁壮成长。
作为子女,孝顺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这也体现了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道德规范。
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孝道的重要性逐渐被淡忘。
那么,孝道与现代大学生精神追求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在这里,我认为孝道是一种人文精神,它带有我们作为人的基本意义和生命价值。
而现代大学生精神追求则是一种关于人生追求和人生意义的思想体系。
其核心价值体现在自我实现,追求自由和尊重人性等方面。
相较而言,孝道的关注点更加倾向于家庭和有限的个人,而现代大学生精神追求更加强调在社会、心智上的强大与自我实现。
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了孝道是现代大学生精神追求的基础之一。
爱和亲情是人类生存和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孝道则是将这种爱与亲情升华到更高的道德和价值追求上的一个标志。
它温柔而勇敢地呈现在人们的生命中,是现代大学生精神追求的内在动力。
一位充满孝道精神的人,他的行为能够使自己更加坚强和勇敢,能够让家庭感到温暖和幸福,能够让他身处的社会变得更阳光和美好。
那么,大学生如何去践行孝道呢?我们需要重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孝道的实践始于点滴之中,从孝敬父母亲开始。
我们应当尽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关心关爱我们的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心意和真挚。
同时,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体谅和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需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尊重。
我们需要更加关心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在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处于困境和需要帮助的时候。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思考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思考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于培养和传承正义、善良、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孝文化强调尊重和关怀他人。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意识。
孝道的核心是尊重父母,孝顺父母是我们作为子女的基本道德义务。
通过尊敬父母,理解和感谢他们的辛劳和付出,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关心社会的心态。
孝文化也教导人们要对其他的亲人、长辈以及弱势群体表达出同样的关心和尊重。
这将有助于培养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传统孝文化注重家庭和谐。
家庭是青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孝文化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父母对子女的爱护。
这种家庭观念使得青年们更加关注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注重亲子关系的培养和维护。
在当代社会,许多家庭存在着婚姻破裂、父母离异等问题,这对于青年的成长和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传统孝文化可以引导他们重视家庭价值观,培养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关心亲人的意识和行为,促进家庭和谐稳定,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传统孝文化强调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孝道文化注重受教育者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依赖。
在传统孝道观念中,子女通过孝顺父母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良好的学业成绩和优秀的人格品质来使父母感到骄傲。
这种观念促使当代青年形成对于学习的积极认同和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培养他们健康的竞争心态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考试成绩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孝文化的教诲使得青年学子明白,追求知识和智慧远比简单追求分数更加重要,这对于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传统孝文化强调传承和发展。
青年一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思考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思考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之一,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中国人对家庭、对长辈的敬爱之情。
尤其在当代社会,孝文化对于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入手,探讨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将孝文化融入到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不可小觑。
在中国文化中,孝道一直被奉为传统的核心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敬重和孝顺,这种思想观念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行为准则。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孝道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一些年轻人对孝文化的传统价值产生了怀疑。
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其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
孝文化可以教育当代青年懂得敬爱长辈,懂得感恩父母,懂得对社会负责,懂得承担责任等,这些都是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也在于其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中国几千年的孝道传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这种历史积淀赋予了孝文化无尽的魅力和力量,使得它在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孝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对长辈的重视和敬仰,这种价值观对于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快速变迁,青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孝文化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可以为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历史的典范和榜样。
我们应该如何将传统孝文化融入到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呢?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渗透传统孝道文化。
学校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当将传统孝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通过课本、讲座、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孝文化,培养他们对父母的敬重和孝顺之情。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的思考
后” 志愿者 大 多 自发奔 赴 汶川 地 震 灾 区救 灾 , I 当你 想 表 扬 他们 时 , 们 却 不想 留名 。可见 , 8 ” 他 们 他 “0后 有
代 。 比如 : 面对重 大 的社会 危机 ,8 “ O后 ” 现 出 的行 为方 式 , 然 不完 全按 照 成 人 社会 所设 定 的那 样 , 表 虽 却
出乎意料 的可爱 , 比如 ; 们也 许会 拒绝 集体 动员 义 务献血 , 会在 看 了汶川 地震 电视报 道后 , 他 却 不声 不 响地 去义务 献 血 。在奥 运 火炬海 外 受 阻 时 , 千 上 万 “ 0后 ” 成 8 留学 生 勇 敢 站 出来 , 四 面 八 方 声 援 祖 国 。“ 0 从 8
会 , 敬奉养 父母 , 孝 是理 应 遵守 的道 德准则 。 大 学生是 一 个活跃 的群体 , 他们对 传 统文 化有 自己 的理 解 。而作 为 体现伦 理 道德 的孝 道文 化 , 也是 培 养 大学 生高 尚情 操道 德 的重要环 节 。把优 秀 的传统 孝 文 化渗 透 到 大学 生 思想 道 德 教 育 体 系 中 , 正 体现 真 出中华 民族传 统 美德 和 时代 要求 , 学生 明确 当代 中国最基 本 的价值 取 向和行 为 准则 , 也是 落实 以人 为 让 这 本、 全面 协调 可持 续发 展 的科学 发展观 的 重要 方面 , 是新形 势 下社会 主义思想 道 德建 设 的重要 内容 。 更 当然 , 道作 为一 种文化 和社 会规 范 , 孝 也有 两 面性 , 我们 要客 观进 行分 析 , 充 分认 识孝 文化 的历 史价 在 值 的同时 , 也不 可 忽视其 封建 性 、 守性 。 在大 学生 思 想教 育 中 , 保 我们 要 剥离 孝 文 化 中服务 于 当时 社会 政
论当代大学生孝的观念2
当代大学生孝的观念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思想道德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尽孝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事,忠孝不能两全可见孝在民族精神里有着多么高的地位。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有怎么能够主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能够去帮助他人,又该怎么融入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然而现在孝道在人们心中已经逐渐流失,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爱父母,爱他人,从承担责任中获得幸福与快乐,这样不仅让人生充满意义,而且在下一代面前做好榜样。
这样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片孝心。
关键词:孝道伦理尽孝现代社会必要性
一.孝与孝道的内涵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行孝为先”(出自《孟子》),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养儿女,儿女孝敬父母当作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作为子女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意愿,其实仔细想想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成人,供我们读书,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埋怨父母呢?我们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也,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出自《史记》)。
由此看来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最爱我们的人,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不管将来你是做什么的,身份有多么显赫,也不能忘记父母。
“孝”字上面是个老,象征着老人,下面是个子字,象征着小孩,小孩把老人背在背上。
我想这就是孝的最基本意义。
所谓孝道,就是以孝为本的道德规范,是尽心奉养父母的德行。
一般来说,孝道不仅仅是赡养父母,使他们安享晚年,更重要的体现在子女在精神上能够给予父母最大的快乐,赢得公众称道。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思考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思考【摘要】传统孝文化在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传统孝文化的传承,可以培养青年对长辈的敬畏之心和孝心,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关爱家人。
传统孝文化也有助于培养青年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让他们明白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和依赖。
传统孝文化还能引导青年形成勤俭节约和谦逊谨慎的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借鉴传统孝文化的精神,以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青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传统孝文化在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传承。
【关键词】传统孝文化、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敬畏之心、孝心、责任感、家国情怀、勤俭节约、谦逊谨慎、重要性、挑战、精神、重要意义、作用、价值。
1. 引言1.1 传统孝文化的重要性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孝文化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尊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传统孝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家庭关系的维护和传承上,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根基。
传统孝文化强调家族观念和家庭责任,教育子女要孝敬父母、亲情至上。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青年面临着与父母亲的疏远和沟通不畅的问题。
传统孝文化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对当代青年的家庭关系和情感观念的塑造上,让青年了解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培养孝顺之心。
传统孝文化还强调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提倡对老年人的尊重和照顾。
这种尊老敬老的价值观念不仅是对家庭关系的传承,也是对社会和文明的延续。
传统孝文化不仅在家庭关系、亲情表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传统孝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引导青年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尊重老人、关爱家人,让青年在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中能够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 艺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吴茜茜/文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
孝,被视为人之立身之本,家庭和睦之本,国家安康之本,以及人类延续之本。
这一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即母权制度向父权制度过渡的时期,由于血缘关系的明确和私有制的产生,人们开始感恩父母及长辈的生育抚养,表达崇敬和哀思之情,逐渐形成了“孝”的观念。
中国的孝文化是一种深刻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文化形态,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弘扬孝文化,我们可以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基于此,本文通过探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的起源与地位,分析当代大学生目前因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偏差而产生的错误认知和行为,进一步分析新时代孝道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与作用,揭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概述1.1 孝的定义和起源据古籍《说文解字》记载:“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从字形来看,“孝”是一个小孩儿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
“孝”的本义是“善事父母”,是指子女尊敬、关心并照顾父母的行为,包括对父母的奉养、尊敬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被视为一种极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善待自己的父母、热爱自己的父母是在中国古代对人的最基本内容与要求。
集中阐释孝道的《孝经》一再强调:“夫孝,德之本也。
[1]”孟子也曾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1.2 孝道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1.2.1 孝道文化在家庭关系中的体现孝道在中国家庭关系中占据最重要地位,常言“百善孝为先”。
子女应该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教诲,尽心尽力奉养父母。
“孝”字由上“老”下“子”构成,所谓“幼子承上老”,父母在上,为子女遮风挡雨,将其抚养成人,而子女则在成人后赡养老人,挑起家庭的重担。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从人的自身修养,演变为被国家推崇的“孝道”,成为中国古代以宗法制为本的家族制度和政权形式的基础和保障。
大学生孝敬观论文
大学生孝敬观论文大学生孝敬观孝敬,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传承于家庭,融入于社会。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主力军,他们的孝敬观念和实践行为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孝敬观的重要性,分析其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大学生孝敬观的重要性在于其积极影响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大学生作为家庭的接班人,他们孝顺父母不仅是中华传统,也是文明社会的基础。
通过孝敬父母,大学生能够建立起健康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的和谐稳定。
其次,社会也需要大学生的孝敬观念。
通过将孝敬传递给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大学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最后,大学生自身也能从孝敬中受益。
通过孝敬父母和奉献社会,大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改变,大学生的孝敬观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大学生缺乏对父母的敬意和理解,他们过于关注个人利益,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
其次,一些外出务工的大学生面临着经济压力,无法经常回家陪伴父母,导致父母的孤独感加剧。
此外,社会的物质诱惑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变化也使一些大学生忽视了孝敬的重要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首先,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孝敬观念。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他们从小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孝敬观,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其次,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针对外出务工的大学生,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经济援助和心理支持,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回家孝顺父母。
最后,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提升自己的孝敬观念。
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家庭的重要性放在心中,时刻关注和关心父母的生活。
综上所述,大学生孝敬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培养和实践孝敬的行为,大学生才能够真正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社会公民。
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探析
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重提孝文化,并探究其和当代大学生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在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在符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下,帮助当代大学生构建健全道德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重要途径。
提起“孝”,我们通常会想到这么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古人也曾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可见“孝”在中国人道德伦理认知中的重要地位。
古籍《说文解字》中曾这样解释“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为何会有如此之分析?其实从字形中便可看出。
“孝”是由上“老”下“子”构成,非常形象地体现出了“幼子承上老”的意思,二者的结合也就是在表达父母和子女之间不可割舍的亲情。
父母在上,为子女遮风挡雨,将其抚养成人,而子女则羽翼丰满后承起老人,赡事父母,挑起家庭的重担。
而中华传统孝文化也就是关于“孝”的观念、行为规范的一种总称,即我们所说的“孝道”。
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存“孝”心、力践“孝”行,我们的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文化才能传承。
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日益深入,我们一方面抓住了发展机遇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但另一方面,外界特别是西方的一些想法、价值理念也在猛烈地冲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比如“孝”1 孝文化对当代大学教育的价值“孝”作为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接续传承的优良美德,虽然在时代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病,例如为封建君王实行绝对权力统治而存在的“三纲五常”中的尊卑等级思想、对父母之命绝对服从的“无违”之“孝礼”等等。
但是,其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一面永远不能够被否定,《孝经》开篇曾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巾帼英雄木兰替代老父从军让我们懂得了侍奉父母之“孝”;虞舜不计继母与继母子害其命之前嫌,仍旧爱戴他们,让我们懂得了敬长爱幼之“孝”;“精忠报国”岳母为儿刺字成就一代抗金名将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承继长者之志,爱国报国之“孝”。
孝道思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启示
孝道思想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启示孝道思想是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的核心。
孝道思想提倡尊敬父母,关注家庭,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更重要的是带领人们去正确认识自己、自己与亲人、社会、自然界等的关系。
在大学生中,重视孝道思想,推行孝道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一种感恩的态度。
自古以来,孝道就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之一。
孝道思想内涵丰富,包括尊老爱幼、忠诚孝敬父母等等。
在现代社会,孝道思想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众所周知,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优劣将对每个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不仅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且应当明白自己的家庭责任,并且用心完成。
善待父母,关爱家人,是每个人应该尽的义务,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础。
在当今社会中,许多大学生往往找到任何机会离开家庭,考虑到自己的个人发展。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起点和基础——家庭。
只有了解并拥有强大的家庭基础,才能真正成长和追求自己的目标。
因此,孝道思想教育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其次,孝道思想也教育人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对待家庭以外的亲人和朋友。
从小到大,我们都有许多人的关爱和帮助,这些人的帮助或多或少都影响到我们的成长和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回馈社会,心怀感激。
大学生应该习得感恩的教育,懂得感恩的思想和行为,回馈社会,以事实和奉献回馈那些曾经关心和爱护他们的人。
最后,孝道思想教育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自尊心和家庭责任感。
我们常常听到“家庭是一个小社会”,家庭的优秀品质同样影响整个社会。
大学生不仅需要了解自己的家庭历史和家庭情况,还需要更关心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通过家庭责任和责任感的学习和培养,大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而且可以成为传承和发扬家庭品质的接班人。
总的来说,孝道思想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具有广泛的启示作用。
大学生应该坚定自己的孝道思想,注重对家庭、亲人和朋友的关心,了解自己的家庭历史,注重家庭责任和责任感,以理性知责、精神付出、行动回馈的性格,成为负责、有爱心的新生代人们。
对孝文化的心得体会
对孝文化的心得体会我对孝文化的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孝文化对我影响深远。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对于父母的孝顺是我们社会伦理的一条重要法则,而学生即便进入现代社会,对孝文化的感受和体会仍然不可低估。
第一、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反映孝文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对于我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行为,它是深刻的体现,使我们在家庭、社会乃至人际关系上获得了更多谅解和尊重。
第二、我们应该坚定信念,加以造就。
家庭是孝文化的基石,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孝文化的重要载体。
孝文化通过对我们的影响,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我们的家庭是我们一生中最温馨、最安慰和最富有后劲的场所。
我们应该科学地对待家庭,学会维持一个家庭能够更为长久而美好的状态。
第三、我们应该借鉴孝文化的优点,构建一个更为和谐有序的社会。
孝文化的优点不仅可以在家庭中发扬光大,还能赢得整个社会的认同。
孝敬父母、懂得尊敬别人是孝文化最为闪光的亮点之一,正是这些特征创造了一个和谐而又有序的社会环境,带给了我们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四、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学习和传承孝文化。
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使我们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的突破口。
我们应该把孝文化的优点和精髓传承下去,让我们走上更高的道路。
第五、我们应该重视社交礼仪和家乡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至今积淀丰厚。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和重视礼仪规范等验证这些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并传承给下一代,继续发扬光大。
通过对孝文化的心得体会和深入思考,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忠于本心是自由和幸福的源头。
坚持孝文化,开拓和发挥个体潜能、实现更多内心的价值,也同时成为人际关系上成就属于自己之路的重要标签之一。
孝文化教导我们不忘初心,保持谦逊与坚定,做一个成为社会的积极分子、做人要做到追求、信教,而不是追求金钱和权力,这是孝文化给我们最为弥足珍贵的启示。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思考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思考传统孝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坚持并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它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传统孝文化对于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孝文化对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和意义、孝文化对家庭伦理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和发扬孝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方面,孝文化教导青年人尊崇长辈、孝敬父母,这有助于培养青年人良好的品行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青年人的成长环境可能较为自由、松散,缺乏对上辈长者的尊重和孝敬意识,传统孝文化可以填补这一缺失,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
孝文化也可以引导青年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责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当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家庭关系不够和谐,青年人缺乏正确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孝文化可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他们明白孝道的重要性。
传统孝文化对家庭伦理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传统孝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伦理,强调子女应尊敬父母,夫妻间应和睦相处。
孝文化的传承不仅能够教导当代青年人崇敬长辈,更能够对他们的家庭观念和家庭道德进行正确的引导。
现代社会,很多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破裂甚至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隔阂,这不仅对家庭和睦造成了伤害,更对青年人的家庭观念和家庭道德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孝文化的传承能够有效弥补这种缺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并且运用这些观念来维系自己的家庭,使家庭和睦、稳定。
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孝文化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要通过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等不同渠道传承和弘扬孝文化。
在教育机构中,可以通过设立孝道教育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让青年人了解和尊重传统孝文化;在社会组织中,可以通过举办孝道教育讲座、传统习俗传承等途径,让青年人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孝文化;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引导孩子了解孝道,懂得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探析
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探析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孝文化也在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学说就是“孝”,即子孝妇孝。
孝德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伦理观念,是一种情感。
它特指向父母的忠孝,是一种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技能和服务。
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门派,也被认为是恩泽子孝,以及子孝妇孝两个部分组成。
孝文化在古代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近现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孝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当代大学生也深知孝文化的重要性,但他们如何认同和践行这一伦理观,并做出贡献以及作出贡献呢?一、当代大学生认同满足父母的愿望当代大学生在家庭的教育中深深认同孝文化的思想,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愿望是自己先人传统文化的缩影,对孩子来说,父母亲自一步步把一种文化和传统教育传递给孩子,通过孩子认同古老的孝文化,努力实现他们的愿望;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能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满足父母的愿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孝顺父母,并且为家庭各项用度上作出贡献,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二、把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校园生活当代学生也需要孝文化的认同,一是要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校园生活中,学习和行使孝道;二是朝着社会文明的目标努力,以个人实践来呈现自己认同和慰藉传统文化的心境;三是注重实践,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付诸实践,个人作出贡献,以努力推动校园孝文化的传承发展。
三、孝顺家长,多走出家门去经历此外,当代大学生还应该多走出家门去经历,多孝顺家长,多看望孝敬养育双亲,以此增强自身对孝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和家人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谈论当代社会的发展,交流自己对孝道的认知,提出新的看法;另外,学生也需要借鉴孝道中各种思想,将智慧文化与实践行动有机结合,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校园中,不断修炼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当代大学生认同孝文化的重要性,从而践行孝文化,服务社会。
学生要勤学苦练,敬爱父母,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学习和实践孝文化,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校园中,真正体会到孝道的精髓所在,使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当下生命力。
关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
关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中国的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孝文化强调对父母和长辈的尊敬、关爱和照顾,将孝顺视为一种美德和责任。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国孝文化的思考:传承和发展: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
尊敬和孝敬父母被视为道德和家庭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尽管家庭结构和价值观有所变化,但孝文化仍然持续传承并与现代价值体系相结合。
社会影响力:中国孝文化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力。
尊敬和关心父母的观念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这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责任感、关爱他人和团结协作的品质,对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个人成长:通过践行孝文化,个人能够培养出尊重、忍让和感恩的品质。
尊敬和照顾父母不仅体现了家庭的纽带,也培养了人们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同时,孝文化也能够帮助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善良、关心他人和乐于奉献的品质。
当代挑战:尽管孝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有着重要地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可能使孝敬父母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同时,孝文化也应该与现代的价值观和个人自由权利相平衡,避免过度约束个人的发展。
深化理解和倡导: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深化对孝文化的理解和宣传,弘扬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教育和社会机构可以促进孝文化的传承,培养年轻一代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意识。
同时,也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福利和尊严,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关怀。
总之,中国的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敬和关心父母是一种美德和责任,对家庭和社会具有积极影响。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好地理解、传承和发展孝文化,使其与现代价值观相适应,并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论“孝”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文化长廊论“孝”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陈若茵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程时用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通过对“孝”思想的研究与学习,联系“孝”思想在大学校园没有得到很好重视与延伸的现状,阐述修身养性、爱亲敬亲、尊师敬老的重要性。
思考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孝”思想,行孝悌,立天下。
关键词:“孝”思想;修身;爱亲敬亲;尊师敬老;行孝悌;立天下作者简介:陈若茵,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2013级学生;程时用,男,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152-02“孝”思想自古便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纽带,是推进中国文明发展的精神动力,其中蕴含着浓厚的生命意识和伦理哲学。
“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礼记》中将孝道解释为对父母的养、葬、祭。
“孝”思想一要孝顺父母。
二则亲敬手足:“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即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三则天下大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首孝悌,次见闻”,“孝”是古代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首要内容,因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所以中国古代一直要求“百行孝为先”。
这种建立在儒家孝道教育思想之上的中国传统教育,是构建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
那么作为正在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如何把“孝”思想融入生活呢?一、修身,能养“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不是简单的物质上的赡养,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马有还缰之意、狗有湿草之恩,而当代大学生一则应当修身养性,培养自己日后赡养父母的能力,再则要做到敬重、孝顺,在精神上关爱父母。
如何修身?一是爱惜自己的身体与生命。
二是内外兼修,提升自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而众多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无论是饮食还是作息等方面都极其不健康,所以才有了多起大学生熬夜猝死惨案,所以才有了5月25日“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成立。
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探析
当代大学生孝文化认同探析随着时代发展和家庭教育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对孝文化有着不同的认同和理解。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析。
首先,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仍然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的孝道更多地体现在思想上,而不是只有行为层面。
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背景下,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由于多元化的教育体制,家庭的教育影响也逐渐减弱,在孝道层面的教育也相应流于表面。
大多数人从小学习到的孝道,不免陈旧、僵化。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孝文化的精神内核,深入探究孝敬父母的真正含义。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孝道的理解和认同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次,现代社会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现孝道的方式。
在以前,孝道就是膜拜、照顾父母,或者听从父母的安排。
但是,现在的孝道是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支持。
当代大学生不仅能够关注到父母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的质量,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孝道,如陪伴老人、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等。
在这个过程中,孝道不仅成为一种文化价值观,也成为了广泛存在于社会中的一种现实需求。
当代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行动力和积极性,也显得无比重要。
最后,在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认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很多学生对孝道的理解仅停留在模板式的敬老、孝顺上,并未真正理解孝道的精神内涵。
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孝道的认同存在着利益的考量,即只有在父母的赞成和支持下,才能快速发展自己的事业。
这种利益型的孝文化,已经远离了孝道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本质,这表明了当代大学生们需要更深层次的孝道教育。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孝道认同上存在着不同的变化和难点。
但事实上,现在的大学生积极支持家庭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也很重视,这个群体肩负着更多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为日后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孝道的认同中,需要注意统合发展,建立更加健全、导向更加明确的教育体系,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孝道的内涵,将其作为行为和价值观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传承中国孝文化的理论思考赵丽(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摘要]中国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冲击,当前大学生呈现孝道观念淡化趋势。
为此,本文通过对孝文化内涵的挖掘、时代意义的把握、传承途径的探索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解决大学生传承中国孝文化“传什么”“为何传”和“怎样传”的问题。
[关键词]孝文化;大学生;传承[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3)02-0040-04[收稿日期]2012-11-20梁漱溟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1],一切道德均由“孝”中引申发挥出来。
中国社会,正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传统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对于培育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改革的深入,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带来富足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观念呈现逐渐淡化的趋势,中国孝文化传承面临断层的困境。
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孝文化内涵的历史演进过程,并作以辩证分析,进而把握时代赋予大学生传承孝文化的重要意义,探索大学生传承中国孝文化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孝文化教育,使他们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国孝文化的主力军,通过自觉学孝、践孝、倡孝,影响和感染全社会人们敬老、爱老、助老、孝老,形成全民重“孝”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一、中国孝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演进文化,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精神,主要是指意识形态;孝文化就是指有关孝敬长辈、善待老人的意识形态;中国孝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孝意识、孝行为的内容与方式,及其历史性过程,政治性归结和广泛的社会性衍伸的总和。
[2]3从封建社会发展到今天,孝文化的内涵伴随着社会结构、人们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巨大的变化,也历经了起源、发展、巅峰、批判和重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孝文化内涵都不尽相同,只有对它们加以科学的、批判的分析,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弄清大学生所要传承之孝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孝文化内涵的历史演进过程1.起源学界公认的说法是“孝”起源于周代,“孝观念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的产物”。
在西周的宗法制度下,“孝”的初始含义为“尊祖敬宗、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思想,带有明显的宗教意义。
2.发展经历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善事父母”到汉的“孝治天下”,又到魏晋隋唐的“崇尚与变异并存”。
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曾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将“孝”的含义从宗族伦理发展成为了家庭道德,从“养亲”“敬亲”“顺亲”“无违”“几谏”等含义,到“孝”与“忠”合一思想,到“性善论、君重于父”观点的提出,以及《孝经》的问世,都意味着儒家孝道思想对中国孝文化内涵的丰富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到了两汉时期,通过“以孝治天下”,使孝文化上升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被纳入封建道德体系之中,更具政治性和实践性,但也存在片面化和绝对化的特点。
其间,董仲舒提出的长尊子卑、君尊臣卑、夫尊妇卑的伦理纲常说,使“孝”成为了封建家长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在魏晋隋唐时期,因玄学、佛教盛行,儒学没有了汉代那样的独尊地位,但孝文化作为基本民族文化传统仍有着极其深厚的民众社会基础,更强调亲情,政治的教化功能相对削弱。
3.巅峰经历了唐代的冷遇后,在宋元明清时期,对孝文化的崇尚与传承又出现了反转,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愚忠愚孝”的教化,把“孝”作为“三纲五常”之一和“天伦之本”来维护统治秩序,孝文化的人伦合理性逐渐被其专制色彩所掩盖,家庭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社会中的君臣关系,都成为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4.批判经历了从近代的“怀疑批判”到五四时期的“激烈批判”,再到十年动乱时期的“破四旧和批林批孔”。
近代的太平天国的“天下总一家,凡间皆兄弟”的思想摧毁了传统孝观念存在的基础———家庭,但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变革;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和谭嗣同第29卷第2期Vol.29No.2兰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3年2月Feb.2013[作者简介]赵丽(1981-),女,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正式向封建家庭观念进行挑战和批判,认为“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常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2]113,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者和思想家以自己走出家庭,投身革命的行动来冲击封建孝道。
五四时期,胡适、吴虞、李大钊则在反封建孝道的同时,提出了“父子平等、解放子辈、变恩为爱、变权为责”等新的伦理观,奠定了现代亲子关系的思想基础。
新中国的十年动乱期间,破“四旧”“批林批孔”运动使儒学一再遭到批判和全面否定,“孝”被当作批判人的反义词,使中华传统孝文化受到自古以来最为严重的冲击和破坏,甚至被彻底丢弃。
5.重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儒学研究再度兴起,中国传统孝文化又被以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对待,提倡“社会主义孝道”,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孝”主要包括“平等民主、互养互教,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90年代以后,国家对中国传统孝文化愈加重视,社会文化对孝道的肯定、继承和弘扬更为广泛深入,提出了“新孝道”理论。
(二)大学生所要传承之孝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孝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演进,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其精髓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其中也不乏糟粕。
通过坚持科学的态度对其进行批判的继承,而提炼出的中华孝文化之精髓必然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扬弃和创新的中国孝文化,是建立在父子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子女对父母,乃至对长辈、老人的道德义务,是现代家庭和社会中调节代际关系不可或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赡养父母,即“孝养”主要指为年老父母提供物质生活条件。
简言之,就是让父母吃饱穿暖,衣食无忧,尽心竭力地供养和照料双亲,保障父母物质生活的需要。
除了金钱上的资助,在日常生活中子女也应当力所能及的照料父母、帮助父母。
2.尊重父母,包括“孝敬”“孝顺”两个方面人们无一不渴望自己受人尊重,因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孝敬”就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敬爱之情,尊重父母的人格比物质赡养要求更高。
孔子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敬与不敬,正是所谓“人禽之别”。
[3]对于父母,如果只是养活,给饭吃,而不是从心里尊重、敬爱,与养宠物没有区别,这绝不是“孝”。
“孝顺”是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个人意愿、意见,当遇到父母与自己意见不一致时,要积极沟通而不能顶撞冒犯,此外,还要帮助父母实现自我价值,老有所用、老有所成。
3.关怀父母,即“孝思”也叫“精神赡养”。
是指对父母的精神、心理、感情、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关心和满足。
正如孔子所说:“父母之年也,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要牢记父母的年岁,既为他们的健康长寿而高兴,又为他们的衰老疾病而忧虑。
为人之子,要常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恐惧,在父母有生之年即做到尽孝,而不要留下终生悔恨。
当我们不在父母身边时,应经常思念、牵挂父母,时常通讯问候,嘘寒问暖,当然最好还是“常回家看看”。
“孝思”还应包括满足父母对子女的期待。
父母对儿女的“期待需求”具有普遍性,是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儿女天然具有的美好期待和衷心祝福。
换言之,要真正做到对父母的“孝”,就要自立自强,事业成功、生活美满、身体健康,这样,父母才能安心,才会充分满足期待心理,也是当代对孝文化赋予的更高层次的内涵。
4.尽社会之孝即践行“大孝”。
是指打破孝行实践在空间上的束缚,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即尽“一家之孝”转变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面向全社会的开放性的大孝行为,像孝敬自己家的父母老人一样尊敬全社会的老人,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温馨和谐的环境氛围。
二、推进大学生对中国孝文化传承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悄然发生着转变,特别是家庭伦理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遗弃双亲及虐待老人等侵犯老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杀母弑父的案件也时有发生,一些大学生孝德意识淡薄,对老人以及父母不尊重、不体谅,甚至对其嘲弄讥讽蛮横无礼,血缘之间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约束力变得越来越小,关爱、体贴、理解、宽容、孝顺等品质在一些大学生的身上正逐渐淡化,因此,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大学生人格,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力推进大学生传承中国孝文化势在必行。
(一)推进大学生孝文化传承,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完善人格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孝敬父母在整个道德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道德都源于对他人的关怀和爱。
正如北大在招生时明确指出,对父母不孝的学生不能成为北大学生。
不少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已经把是否讲究孝道作为一个考核标准等,这都说明孝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应有之义,把孝文化建设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对培养14第2期赵丽:大学生传承中国孝文化的理论思考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基础性作用。
当前,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均为90后的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占据着名符其实的核心地位,从小就沐浴着至少上两代人的百般呵护与娇纵,然而他们对父母却并不感恩,似乎关心和孝敬父母与他们无关。
众所周知,人的优良品德由“孝”产生,一个要成就大事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则需要孝文化来培养。
不教“孝”,其他的品德便无从教起。
通过教育,使孝文化的思想普遍趋于道德认同,其实质是塑造人格。
我们知道,父母对儿女的慈爱,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本能的爱,而儿女对父母行孝尽义务却往往被称为美德。
因此,大学生尤其要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做一个尽道有良心的人。
(二)是促进大学生树立家庭美德观念、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以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家庭的和谐稳定为前提和基础的,而践行孝道又是个人道德的根本,是家庭美德建设的起点。
看看现实生活中频现的诸如虐待父母、遗弃父母、不赡养父母、无视老人权益、吃用靠父母、强占老人住房、让老人在家庭中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等孝道行为倒退和扭曲的现象,不仅侵犯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更污染了社会的风气,毒害了人们的心灵,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使社会转型期的家庭伦理道德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我们不得不警醒:“一定要加强大学生对孝文化的传承,教育和影响他们把尊老、敬老、养老作为自我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树立健康的家庭美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