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第一章
1.狭义水资源: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水资源: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2.水资源的特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的两重性,不可替代性,水量的相互转化性。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2)年内际分布不均匀。3)地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不匹配。
4.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需水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2)用水逐年增长,水的利用率偏低,浪费严重。3)水污染加剧,江河湖库水质下降。4)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5)水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章
1.大循环:水分由海洋到陆地,又回到海洋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陆地到陆地,又回到陆地,或海洋到海洋,又回到海洋的循环过程。
2.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
3.决定区域水资源三要素:降水,径流,蒸发。
4.径流的形成:1)降水阶段。2)蓄渗阶段。3)坡地漫流阶段。4)河槽集流阶段。
5. 岩石中的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
6.地下水:1)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液面的含水层中的水。3)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7. 更替周期;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8. 河流径流的补给: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雪水补给。
9.河流径流表示特征值:流量Q,径流总量W=QT,径流模数M=1000Q/F,径流深度Y=W/(1000F),径流系数a=Y/X。
第三章
1.区域降水的计算:1)算术平均值法。2)泰森多边形法。3)等雨量线法。
2.容积存储量:在大气压力下,含水层空隙中容纳重力水的体积。弹性存储量:超过大气压的天然压力降到大气压时承压水层中能释放出来的重力水的体积。
天然调节存储量:一次降水或一个补给期中,含水层中最高与最低水位之间的储存水。
固定存储量:在一个补给周期中,最低水位以下含水层中的储水量。
3.水资源量评价的主要任务:解决一定条件下水资源量能否满足区域用水量的要求。
4.水资源量评价的基本方法;1)简单水量对比法。2)典型年法。3)开采实验法。
5.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1)地下水资源评价;2)地下水水质评价;3)开采技术条件评价;4)开采后果评价
6.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1)“三水”转化,统一考虑与评价的原则;2)利用储存量以丰补欠的调节平衡原则;3)考虑人类活动,化害为利的原则;4)不同目的和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区别对待的原则;5)技术、经济、环境综合考虑的原则。
7.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1)解析法。2)数值法。3)开采实验法。4)补偿干流法。5)水均衡法。6)相关分析法。7)地下水文分析法。
第四章
1.水质评价是根据水体的用途,按照一定的评价参数、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体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定的过程。
2.水中物质组分按存在状态分为:悬浮物,溶解物,胶体物质。
3.水质指标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
4.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分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用水水源地标准。
5.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四项指标: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
6.水在锅炉中发生的不良反应:1)成垢作用。2)腐蚀作用。3)成泡作用。
7.水在工程中的不良作用:分解性腐蚀,结晶腐蚀,分解结晶复合腐蚀。
8.农业用水水质评价方法:水质标准法,灌溉系数法,钠吸附比值法,盐度和碱度的评价法。
第五章
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1)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
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原则:(1)近期和远期相结合;(2)流域和区域相结合;(3)综合利用和保护相结合。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方法:(1)系列法:按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衡分析计算。(2)典型年法:仅根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份进行分析计算,而不必逐年计算。
4.平水年频率0.5,一般枯水年0.75,特别枯水年0.9。
第六章
1.地表水源供水特征:(1)水量较充沛,分布较广泛,总溶解固体含量较低,硬度一般较小。(2)时空分布不均,受季节影响大。(3)保护能力差,容易受污染。(4)泥沙和悬浮物含量较高,常需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5)取水条件及取水构筑物一般比较复杂。
2.地表水取水工程组成:地表水水源,取水构筑物,送水泵站,管路
系统。
3.影响地表水取水的主要因素:河流的径流变化、泥沙运动、河床演变、冰冻情况、人类活动等
4.根据泥沙在水中的运动情况,可将泥沙分为推移质(底沙)及悬移质(轻沙)二类。
5.启动流速:静止的泥沙开始由静止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的水流速度。止动流速:当水流速减小到泥沙停止运动时的水流平均流速。
6.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河段。(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
7.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根据取水量和水质要求,结合河床地形及地质,河床冲淤,水深及水位变幅,泥沙及漂浮物,冰情和航运登因素,并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8.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按照取水点的位置,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和斗槽式;按照结构类型,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按照进水管的形式,可分为自流管式、虹吸管式、水泵直接吸水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