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

合集下载

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金融中加0902 陆晓方0913051 摘要:当今中国日益敏锐的社会问题之一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前进的一股阻力。

文章从中国的失业的现状的论叙到原因的分析,再从中间找出主要的对策。

关键词:失业问题原因对策〈一〉中国失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分析:现在社会上对我国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个由分说,比如“是社会经济的长期不正常发展及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平等造成、人口多,资源少,宏观规划不合理等原因。

”在这里细致地讨论一下。

1、我国人口数量过于庞大。

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近1000万,而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大约2600—2800万。

净增人口是指最近十几年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在1800万人左右,每年死亡人口在800万左右。

生大于死,故每年多出上千万人口。

影响就业的是20年前的高出生率。

由于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上升到2800万左右,因而到了今天,这批人正好进入劳动就业范围。

全国近些年新增劳动人口与就业岗位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估计到2015年,我国的失业人数估计要达到2-3亿人。

2、技术进步和机器的引进,淘汰了大量劳动力。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产业开始逐步调整,各个行业的机器化、自动化和电子化程度大大提高,在这一时期,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的机器设备高达七八百亿美元,经过近20年来的不断更新换代,我国企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率比起改革开放之初有了天壤之别。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一个机器淘汰人力的过程。

仅这一因素导致每年就有几百万人失业。

未来的前景将更不容乐观,不论在第一产业还是第三产业,机器替代人的现象越来越普及。

3、过期的就业管理体制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原因。

放宽目前对个体、微型经营的限制,如果政府还是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课税太多,如果政府各部门的乱执法、乱罚款和乱收费得不到治理,如果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仍然缺乏合法的金融支持,那么我国的就业规模就别想扩大,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当代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当代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当代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引言失业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失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并提出一些应对和缓解失业问题的建议。

失业问题的背景失业率的上升近年来,失业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时期,失业率更是飙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许多人失去了工作,无法维持生计,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衰退。

技术进步的影响技术的进步是造成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推进,许多传统工作岗位被替代或淘汰,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

例如,许多工厂使用机器人替代了人工操作,导致大量的工人无法再找到合适的工作。

教育与岗位不匹配另外一个导致失业问题的因素是教育与岗位要求的不匹配。

许多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因为他们所学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符。

这使得他们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失业问题的原因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是导致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行业和企业的需求量减少,导致工作岗位的减少。

例如,在电子商务兴起的背景下,许多传统零售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

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也对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一些企业选择将产业转移到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家,导致本土工人失去了工作。

这使得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薪酬压力薪酬压力也是导致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了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甚至采取了不合理的压榨劳动力的方式。

这让许多员工感到不满,因而选择离职或被迫离职,导致失业问题的加剧。

社会不稳定因素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对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如,政治动荡、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事件会导致许多企业倒闭或停工,从而增加大量的工人失业。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隐忧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隐忧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隐忧1.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的背景和定义中国隐性失业问题是指在就业市场上,有一部分人口虽然有就业,但其实并没有发挥其全部的劳动能力,或者劳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现象。

这部分人口虽然不被计入失业人口统计中,但实际上存在就业质量低、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行,这一问题日益凸显。

2.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的原因2.1 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不匹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

一方面,传统产能过剩、低附加值行业就业岗位减少;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技术行业对高素质、技术熟练度高的人才需求增加。

这导致了大量劳动者在转岗、转行过程中出现了技能匹配不上、岗位适应度低等情况。

2.2 劳动力结构与产出结构不匹配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

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或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行业仍然存在,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另一方面,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受到人才短缺的制约。

这导致了劳动力供给与产出结构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匹配。

2.3 教育与人才培养不足中国教育体制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了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另一方面,传统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这导致了大量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3. 中国隐性失业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1 低劳动生产率隐性失业问题导致了劳动者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和能力,从而降低了整体劳动生产率。

这不仅影响到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也制约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3.2 社会不稳定因素隐性失业问题导致了一部分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低下,收入水平不稳定,使得社会阶层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

这可能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3.3 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隐性失业问题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和浪费。

一方面,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可能因为就业困难而选择出国或者转行他业;另一方面,低技能、低学历的劳动者可能被迫接受低收入、低技能工作。

有关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

有关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

中国失业问题的思考引言失业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更加突出。

本文将探讨中国失业问题的背景和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以应对这一问题。

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失业问题。

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对中国的就业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失业原因1.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正经历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传统行业的衰退和新兴行业的兴起导致失业问题。

许多传统制造业和重工业的需求减少,导致大量工人失去工作机会。

与此同时,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得传统工人的技能不再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2.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许多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作岗位正在减少。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部分岗位可以被机器取代,从而导致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3. 经济下滑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也是导致失业问题的原因之一。

经济下滑导致许多企业陷入困境,裁员成为了避免亏损的手段。

大规模的裁员行动导致了大量人员失去了工作。

4. 教育与就业不匹配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近年来迅速扩大,但是就业市场没有相应调整。

导致了大量的高学历人员无法找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

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脱节使得毕业生难以找到稳定和满意的工作。

应对失业问题的思考1. 转型培训计划政府可以制定并实施转型培训计划,帮助失业工人重新获得就业机会。

这些培训计划可以针对新兴产业进行,提供相关技能培训,以满足市场需求。

2. 促进创业创业可以为失业人员提供另外一种就业选择。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的培训和支持,简化创业流程,降低创业成本,并提供相应的贷款和资金支持,以鼓励更多人投身创业行业。

3. 改善教育质量中国的教育制度需要更多地关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学校应该与企业和行业紧密合作,将实践教育和实习经验纳入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近10年我国失业问题及探究

近10年我国失业问题及探究

近10年我国失业问题及探究【摘要】本文首先比较了我国与国际的失业率定义差异,在明确我国失业率的评价方法之后对于自2000年至2010年间失业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

之后又从各方面阐述了我国失业状况产生的原因,分析我国失业现状。

接着阐述和评价了我国失业保障体系,最后提出了一些降低失业率的建议。

【关键字】失业率人口问题摩擦性失业工资刚性供求矛盾失业保障体系鼓励创业【正文】一、我国失业率定义及近10年来失业率变化情况1、国际上定义的“失业率”国际上通用的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失业工人人数与全部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可以参加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

此数据一般由一个国家的相关统计部门进行统计,如美国的失业率由美国劳工部统计。

2、我国通用的“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我国在失业率的统计上并没有与国际接轨,没有一个同国际上定义的“失业率”相同或相似的指标来进行统计,当然也没有相对官方的数据来描述。

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

在此强调,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不包括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中国目前使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概念,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建立登记失业制度,当时由于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称为“待业登记”,所有的城镇无业者都必须首先到政府劳动部门去登记,处于等待期的劳动者即登记为“待业”。

随着1994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国劳动用工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政府不再统一分配和安置,企业和劳动者开始进行双向选择。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失业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变革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失业不仅对个人造成心理和经济上的困扰,更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如何有效解决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失业问题的原因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工业变革:随着物流、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技能要求发生了变化,造成很多人的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而失业。

2. 经济下滑:当经济衰退时,企业会为了削减成本而裁员,同时,很多企业也因为市场不景气,导致减少招聘机会。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保障就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3. 技能匹配不足:许多人在求职时往往找不到适合他们技能和经验的工作机会,这也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教育不足:缺少教育和培训机会,尤其是缺乏职业技术培训机会,会导致没有获得足够的技能和知识,进而影响找工作的效率。

二、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失业不仅对个人的经济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包括:1. 社会安全:失业者的家庭可能会陷入贫困,甚至会面临失业风险。

2. 社会福利:失业人员可能会申请社会救助,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3. 社会稳定:失业人员的数量越多,社会的不稳定性和治安问题也就越严重。

4. 个人自尊心:失业者可能会失去自信和自尊心,甚至导致情绪波动和抑郁症状。

三、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1. 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鉴于工业变革和技能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失业,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失业者了解市场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

2. 鼓励创业和创新:政府可以加大投资,鼓励创业和创新,为失业人员创造有效的工作机会。

3. 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经济、社会转型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基数庞大,二元社会结构特征明显,就业压力特别紧张,很长时间以来,失业困扰着我们的社会,给人们心头留下巨大的阴影。

我国的失业问题是总量均衡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经济社会体制问题。

失业现象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遭遇的难题,失业的发生在人类历史上有其客观必然性。

本文主要就中国失业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标签:失业问题人口过剩城乡二元社会一、失业原因分析造成我国目前如此严重的失业情状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既有数量因素,也有质量因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既有体制因素,也有技术因素。

概括起来说,我国的失业问题是总量均衡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经济社会体制问题。

1.相对过剩人口是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的结果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并以其为主要内容和标志,包括先进技术的采用,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发明创造。

一方面,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人们从繁重的劳役中解脱。

这是我们那些为了获取基本的物质需求,在劳役中苦苦挣扎的祖先曾经先梦寐以求的。

对整个人类来说,这的确是个伟大的进步,因为人们获得了更大程度的自由,得以从事他们喜欢的事情。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步骤和强度,许多以前由人工来完成的某些工序甚至整个工作流程都用机械来完成,或者,以前需要大量人力的操作,由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现,现在只需要少量的人力即可。

各个因素都导致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对劳动需求的减少,从而使一部分劳动力失去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机会。

这部分劳动人口在被新的部门接纳以前,便处于闲置状态。

对于个人来说,这种闲置也许是短期的,但从全社会看,总会存在相当数量的劳动者滞留于失业状态中。

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包含技术构成的不断提高,从而,必然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减少或相对减少。

最新-目前中国失业的因素探讨 精品

最新-目前中国失业的因素探讨 精品

目前中国失业的因素探讨内容摘要目前我国的失业问题相当严重,其发展的潜在趋势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为什么失业问题如此严峻?原因究竟在哪里?人口、结构、发展、周期、体制因素都是我国失业的成因,而我认为体制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

本文用翔实的数据,客观的态度,从人口、体制、结构、发展、周期等方面,对失业的成因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失业人口体制经济结构劳动力一、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和特征一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

如果劳动者达到或超过某一特定年龄,并且在某一特定时期里符合1没有工作没有受雇或自我雇佣;2目前可以工作根据某些条件,特定时间里可获得受雇或自我雇佣机会;3正在寻找工作在最近某一特定时间里通过登记、申请等特定方式正在寻求受雇或自我雇佣三个条件的,这部分人口即为失业人口。

这种现象即为失业。

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型不断加快,我国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从官方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的数字来看,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公开失业状况正逐渐恶化。

具体数字见下表。

表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年份城镇失业人数万人失业率%199038322519913522231992363923199342012619944764281995519629199655283 0199760031资料来源《中国劳动年鉴》1991~1997年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的失业人口从1990年的3832万增加到1997年的600万人,失业率从1990年的25%上升到1997年的31%。

总的看来我国失业率是不断提高的。

如果从世界范围来讲,3%左右的失业率应该说是极低的,而600万失业人口对于一个12亿人口大国来说也无大碍。

中 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

中 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

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在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失业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深入探究失业的原因和类型,对于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1、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传统产业逐渐萎缩,新兴产业不断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劳动者由于技能和知识结构无法适应新的产业需求,从而导致失业。

例如,曾经繁荣的制造业在智能化、自动化的浪潮下,对普通工人的需求减少,而对具备高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增加。

2、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生涌入劳动力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有限,尤其是与毕业生专业和技能匹配的岗位不足,这就导致了结构性失业。

此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依然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3、技术进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减少了对某些岗位的需求。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使得工厂减少了对一线操作工人的需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可能会取代一部分重复性高、规律性强的工作,如数据录入员、客服等。

4、宏观经济波动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在经济衰退期,企业订单减少,生产规模收缩,往往会裁员以降低成本;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期,企业扩大生产,就业机会则相应增加。

5、国际贸易摩擦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贸易摩擦的加剧,对我国的出口型企业造成冲击。

一些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市场份额下降的困境,不得不采取裁员措施。

6、政策调整某些政策的出台和调整也可能导致失业。

比如,环保政策的加强使得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面临整改或关闭,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可能因此失业。

7、劳动者自身素质部分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较低,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中国当前失业的类型1、结构性失业这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而导致的失业。

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

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

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中国面临的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失业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具有巨大的冲击和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其主要类型,并提出对策。

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因素:经济结构转型、技术升级和劳动力市场不匹配。

首先,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期,传统产业陷入低增长甚至衰退,而新兴产业发展潜力仍未完全释放。

这导致了一部分劳动力在失业时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其次,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应用给一些劳动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他们可能由于技术能力不足而失去工作机会。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不平衡也是导致失业的原因之一。

很多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进入了城市,但在就业市场上却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局面。

根据失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失业划分为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首先,结构性失业主要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而引起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劳动力需求向高技能、高素质和创新型产业转移,传统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劳动力结构的不匹配。

其次,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在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对机会的选择观望,导致暂时性的失业。

由于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和就业期待过高,造成了失业率的上升。

最后,季节性失业主要是由于某些行业或职业的工作特点决定的。

例如,农业、旅游业和零售业等行业在某些季节可能会出现较高的失业率。

针对当前失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和解决。

首先,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提供各类技能培训课程和职业教育学习机会,帮助劳动者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

其次,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交流和中介服务,提高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对称性。

建立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劳动力供求的匹配。

此外,鼓励创业创新,为有创业意愿的人提供更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简化创业手续和提供资金支持等措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带动就业增长。

造成当前中国及中国当代大学生失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当前中国及中国当代大学生失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中国当前失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国际因素来看:1、我国经济市场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阶段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有深刻的影响,经济危机会导致企业的破产,经济发展停滞,从而导致失业。

2、国际上某些国家或组织有意识地对我国实施贸易壁垒,从而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导致失业。

3、国外先进人才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人才造成排挤。

4、西方资本主义享乐主义或自由、堕落思想对国内人才造成一定影响。

从国内因素来看:(一)外部因素:(1)政治方面:1、政策制定落后,跟不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就业的指导、保障作用不足。

2、国家队经济的管理不足,导致经济出现问题或发展滞后,从而导致就业问题。

3、政府相关机构工作不到位,对就业者的指导、帮助不够。

(2)经济方面:1、企业技术或产业结构调整导致技术性和结构性失业。

2、中国人口数量较大,且素质参差不齐,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有限。

3、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富裕劳动力外流,挤占了很多的工作岗位。

4、信息工程技术不够发达,导致就业信息传达不到位。

(3)文化方面:1、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限制,导致企业或政府机构用人机制出现偏差,如凭关系而非能力任人唯亲等。

2、教育机制不够健全,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职业或朱门的教育不够发达,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要求不符,造成失业。

3、中国社会出现的性别歧视对女性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二)内部因素:1、从个人就业观念来讲,由于个人要求太高或是不愿工作而导致失业。

另外,中国人传统思想较为保守,缺乏积极进取、探索的主动精神。

2、从个人能力方面来讲,由于个人思想或是只是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或工作单位的要求而导致无法就业。

造成中国目前大学生失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就社会原因来看,1、大学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加,造成供大于求2、用人单位注重工作经验3、大学教育机制存在问题,教育与市场脱节4、教育资源分配不均5、政府对就业指导不足6、信息发布及传播机制不够健全7、社会性别歧视就个体因素来讲1、从就业观念来讲,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几个特殊的领域,竞争激烈2、从个人能力而言,大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现代教育体制不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一、引言二、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的需求不足2.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3. 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的技能不匹配4. 全球化影响下的产业外移和人口流动5. 政策变化和调整造成的市场波动三、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探讨1. 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转换2. 鼓励创业和发展新兴产业3. 提高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劳动力流动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政策四、案例分析1.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失业现状和应对措施2. 吉林省长春市多元化就业的成功经验3. 长沙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创新做法4.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升案例5. 湖南省打造产业平台促进就业的实践意义五、结论与展望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城镇失业问题日趋严重。

城镇失业不仅影响着个人和家庭的生计,也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经济专家,深入挖掘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就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将从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探讨城镇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具体了解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实际情况。

二、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的需求不足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剧了城镇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由于城镇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尤其是城市发展水平落后或者处于调整期的地区,往往出现了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

2.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随着各类互联网商业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和压力,就业岗位相应减少。

例如,快递公司和传统的零售商店面对电子商务的竞争,不得不缩减员工规模。

3. 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的技能不匹配城市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了劳动力技能的不匹配。

有些城市工人的技能和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难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探析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探析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探析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探析【内容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在我国将长期存在。

依据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失业现象的存在逐年增高,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目前,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1)(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1)(二)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1)(三)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困难 (2)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一)自然原因——人口总量过大 (3)(二)体制原因——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 (4)(三)结构性失业 (4)(四)摩擦性失业 (5)(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原因 (5)三、失业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6)(一)失业的社会影响 (6)(二)失业的经济影响 (8)四、控制失业的对策 (9)(一)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功能 (9)(二)扩大内需,采取积极措施,把金融风暴对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10)(三)加快中西部和农村经济建设,吸引人才就业 (10)(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11)(五)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11)五、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定义,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

①目前,失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常突出的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

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

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然而,伴随着新旧体制转轨,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而临着失业问题的严峻挑战,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城市职工的下岗数量增大,使我们在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也不得不正视其带来的附产品—失业。

转型时期中国的失业类型主要为5种,它们的产生既有共同的原因又有各自特殊的原因。

一、摩擦性失业造成摩擦性失业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充分。

由于信息不灵,尽管失业的人适合于填补现存的工作空缺,但工作空缺和与此相联系的工资并不为人们所知,从而造成失业。

长期以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极为不发达,统包统配、垂直性的就业方式使得就业信息闭塞,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这种具体的国情下,相当一段时期内摩擦性失业将大量存在。

二、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将迅速调整,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涌现,旧产业被不断淘汰。

其一,社会中的新兴产业由于突然崛起,出现适合该产业的劳动力短缺,如金融、信息产业、电子行业等。

其二,老产业由于资本存量的减少,劳动力需求逐步下降,因此,工作岗位空缺与失业同时并存。

众所周知,在体制转轨阶段,由于全国统一市场尚不发达,再分配机制的地方利益分配关系安排不够合理,国家产业政策应有的约束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导致重复建设和地方产业布局同构化现象严重。

从八十年代中期的一般家电生产为代表的结构趋同,直至近年以汽车、化工等支柱产业为代表的结构趋同均充分反映了这一事实。

这种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我国“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化单体企业形态。

这样,不但生产要素得不到优化配置,资源大量浪费;而且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产品结构单一,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这从根本上阻碍了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在市场供求形势总体上已经由过去的短缺经济、卖方市场初步进入买方市场阶段时,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必然。

中国转轨经济关键时期失业问题成因新探

中国转轨经济关键时期失业问题成因新探

中国转轨经济关键时期失业问题成因新探中国转轨经济关键时期失业问题成因新探一、背景介绍二、经济转轨引发的失业问题1.国有企业改革2.农村劳动力转移3.非法经济的发展三、改革政策导致的失业问题1.退休政策2.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缺失3.对外开放政策四、经济转型推动的失业问题1.产业升级2.技术进步3.就业状况差异化五、案例分析1.广东深圳市佳兆业集团的裁员事件2.江苏南通金融代理中心的绩效考核制度3.江西省铜钹山铜矿的停产事件4.新疆奥运公益广告涉嫌欠薪事件5.某网红店的停业事件六、结论及建议一、背景介绍中国的转轨经济期,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使得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但也导致了失业问题的突出。

失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复杂问题。

本文将围绕中国转轨经济时期所产生的失业问题进行探讨,探讨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二、经济转轨引发的失业问题1.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此时期所涉及到的一个重要的政策。

由于国有企业的“大锅饭”制度过于严重,国企员工们没有承受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国企的腐败现象也让企业资本链上出现了重大的经济问题,这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当中,企业出售和优化人员等各项举措导致大量的工人下岗。

一些老旧的企业遭到淘汰,从而使得大量的工人失去了生计。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4年到2000年间,中国大约有2800万的工人失业。

2.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移至城市,这也是导致失业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他们虽然在城市工作,但由于其技术和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基本技能的工作,收入也普遍偏低。

3.非法经济的发展中国从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非法经济快速发展。

黑工厂、地下工厂、地下金店等各种非法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这些非法经济活动虽然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但由于监管和税收制度的缺失,也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对我国失业问题的探讨

对我国失业问题的探讨

对我国失业问题的探讨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

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与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就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多种现象研究表明,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险峻。

一、我国就业问题的严峻性1、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严峻程度1.1就业的理论界定及相关内容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不以获得收入或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活动、家务劳动等不属于就业。

我国的就业人员包括:职工,就业的离退休人员,营业主,体户,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镇企业从业人员,村从业人员,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现役军人。

1.2 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严峻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

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

作为一个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人口就业压力也为最大。

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成为中国当前阶段的基本国情。

截止到2003年年底,浙江省全省134.12万征地农转非人员中,仍处于就业年龄的有88.08万人,其中从征地后一直未就业的有45.64万人,占征地农转非劳动力人数的51.8%。

无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失地后应就业仍未就业的人数均超过半数,这样更多的农民涌进城镇,为寻求更多就业。

据有关方面计算,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已超过10%;农村的实际失业率则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从绝对数看,最保守的数据是目前尚有 1.7亿左右的的剩余劳动力存量,并且每年有1000万左右(该数字与城镇新增劳动力有一定数量的重叠)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向市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大给城镇国有经济部门带来了冲击,导致非充分就业状态的劳动者从国有经济部门被排斥出来。

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

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

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应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即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

因此要针对中国失业问题运用新的视角加以分析。

关键词:失业;失业率;隐性失业;就业弹性系数1引言我国失业状况的严峻性和对其研究现状的落后性,迫切要求中国失业问题研究需立足于一个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然而,我国已有研究失业问题的理论视角,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还是西方的失业理论,都无法承担起研究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基础的重任。

毋庸置疑,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即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

因此要针对中国失业问题运用新的视角加以分析。

2我国失业原因解析我国的失业现象十分严峻,而且正在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现象不禁使我们担忧。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软着落”成功,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特别是货币升值,失业问题逐步凸显,这种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经济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以下本文作者主要通过多种角度来分析中国失业的原因。

中国失业原因的具体分析:2.1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劳动力供给丰富。

目前,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4。

尽管在人口政策的控制下,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净增长,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仍处于高峰期。

从表 1 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到低速增长,由1980年的增长2.54%下降到2008年的0.51%。

但是,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数量并没有下降。

2008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2007年增加847万人;据预计,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2009年增加78万。

如果200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85%,那么需要增加1434万个就业岗位。

2.2高等教育发展在数量和结构上与经济增长不适应,导致大学生劳动市场的供求结构不完善。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摘要:现阶段,我国呈现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失业问题严重的状况,这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良好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好社会主义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找出导致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方案来解决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我国就业形势良性发展。

关键词:失业就业形势失业问题的原因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一我国严重的失业问题目前,我国失业问题严重,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失业率逐年攀升,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了失业人群的主体,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有好有坏发展,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迫在眉睫.二我国失业问题的原因(一)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当前我国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很多地区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以及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例如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独立判断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都不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于是大量的劳动力被挡在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岗位的门槛外,这导致了失业率的急速增加,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更无法刺激教育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呈现着劳动交易成本过高,劳动交易不方便,这里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职位空缺成本招聘职位胜任机会成本.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及时不充分不对称,并且劳资双方地位不均等,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表现。

另外,我国劳动力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宏观管理和监督力不够,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完善,劳动力市场还不够规范,还没有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不能按照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运行,劳动力交易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劳动力市场场所规模很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总之,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其整体规划,交易手段,设施建设等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长期失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研究

中国长期失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研究

中国长期失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研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是长期以来,与之相伴的却是失业现象的不断加剧。

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2%,而在一些地区甚至高达10%以上。

长期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必须深度研究失业的成因,探索解决失业问题的策略。

一、成因分析1.宏观经济变化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当全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滑时,失业率会上升。

例如,2020年COVID-19疫情导致的经济不景气,造成了一定的失业问题。

此外,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外部风险的不断加剧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等因素也会影响失业率。

2.社会结构变迁在中国,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产业减少,新兴产业逐渐兴起,就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而传统产业对于国民经济仍有着重要的作用,减少就业机会也就不可避免。

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向城市聚集,但是城市就业机会并不足以满足这股人口涌入的就业需求。

因此,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失业问题。

3.教育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失业人群大部分为年轻人和低技能工人,这是由于教育水平低、技能水平不足所导致的。

一些传统岗位的求职者还停留在手工时代,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此外,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也会导致地区失业率的差异。

二、解决策略1.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扶持并鼓励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增加更多就业机会为目的,从而助推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2.提升教育和技能水平提高教育和技能水平是解决失业问题的长期之计,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成人教育、推广学徒制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此外,还应该发展全球性的在线教育,打破教育的时空限制,满足更多人群学习的需求。

3.加强就业创业辅导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和创业的辅导服务,指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创业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聂金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014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应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即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

因此要针对中国失业问题运用新的视角加以分析。

[关键词] 失业;失业率;隐性失业;就业弹性系数;一、引言我国失业状况的严峻性和对其研究现状的落后性,迫切要求中国失业问题研究需立足于一个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然而,我国已有研究失业问题的理论视角,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还是西方的失业理论,都无法承担起研究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基础的重任。

毋庸置疑,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即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

因此要针对中国失业问题运用新的视角加以分析。

二、我国失业原因解析我国的失业现象十分严峻,而且正在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现象不禁使我们担忧。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软着落”成功,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特别是货币升值,失业问题逐步凸显,这种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经济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以下本文作者主要通过多种角度来分析中国失业的原因。

2.中国失业原因的具体分析(1)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劳动力供给丰富。

目前,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4。

尽管在人口政策的控制下,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净增长,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仍处于高峰期。

表1 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增长情况年份总人口(万人) 总人口增长率(%) 净增人口(万人) 劳动力人口(万人) 1978 96259 ———— 406821980 98705 2.54 2446 429031985 105851 7.24 7146 501121990 114333 8.01 8482 644831995 121121 1.06 1271 687372000 126743 0.76 957 889012005 130756 0.59 768 941972006 131448 0.53 692 950682007 132129 0.52 681 958332008 132802 0.51 673 9668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从表 1 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到低速增长,由1980年的增长2.54%下降到2008年的0.51%。

但是,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数量并没有下降。

2008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 2007年增加847万人;据预计,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 2009年增加78万。

如果200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 85%,那么需要增加1434万个就业岗位。

(2)高等教育发展在数量和结构上与经济增长不适应,导致大学生劳动市场的供求结构不完善。

高等教育的增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的内涵远比增长的内涵丰富得多。

前者不仅包含数量的增长,同时包含质量与效益的提高,然而,我国教育则更注重量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少年的教育时间不足,便过早地进入劳动市场,从而出现了“低素质的劳动力过剩,高素质的人才岗位没有合适的人选”的结构性失衡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专业结构畸形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大量人才资源的浪费和短缺。

此外,高校也没有从思想上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从而导致西部人才资源的短缺。

(3) 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入,政府职能的转变,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仅对社会就业吸纳数量将进一步降低,而且还要从现有岗位上分离出大量冗员。

1998年国家分流2万人,1999年国家事业单位改革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开始进行,人员分流力度将大于1998年。

今后三年中国机构改革的任务很重,初步预计,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系统和社会,再加上政府系统要分流500 万人,按三分之一计算,1999年要分流164万人。

事业单位主要是科教文卫总计为2654万人,如果精简 16%,大约是400万人,也按三分之一计算,1999年大约要分流133万人。

总之,这个规模与国有企业新下岗的规模相当,这些就业人员的工作不好安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失业人员也在不断的增长。

(4)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迫使大部分企业和工厂释放一部分劳动力。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产业结构提升,单位资本吸纳劳动的数量相对下降,从而加大就业压力。

据研究者的回归分析,我国由于技术改进,造成的失业率约占24%。

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使结构性失业大量存在。

一方面,由于新兴产业的崛起,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增加,但适合该产业的劳动力因无法在短期内培养而使其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老产业由于资本存量的调整,劳动力需求逐年下降由此出现大量失业人员。

据研究者的回归分析,由于第一、二、三产业的调整而导致的失业率为17%、12%、12% 。

(5)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将向城市转移。

根据国家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在我国农村约有劳动人口45000万人,农业中能够吸收的劳动力约为15000万人。

据统计,目前流向城市的劳动力约为5000万人,另外有2000万人从事其它非农产业,因此尚余23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失业率大约为50%。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1990年中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73.6%,2001年为62.3%,2004年为58.2%,2008年为42.6%,1990年城市化水平26.4%,2000年和2009年分别为36.2%和46.4%。

作者通过用SPSS软件对1994年至2008年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进行回归分析,采用二阶段最小平方法预测2020年城镇人口的比重达到80%。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粗放经营变为集约经营,导致企业中大批职工下岗,并且造成了今天大量下岗职工的积压。

根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资料表明,1995年全年新就业人员720万,年未登记的失业人数为520万;2004年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为657万人,至2008年6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仍有1342万人,规模非常庞大。

再从我国近10年的失业率看,自2000年以来城镇失业率总在3.1-4.2%之间徘徊。

并且中国的城镇失业率在不停的增长,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失业率的增长和大量的下岗职工的积压是成正比例的关系的。

(7)我国GDP的缓速增长就业的弹性指数在不断地下降,这意味着失业人口在增加。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平均在0.13以上,即 GDP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就业数量增长0.13个百分点,每年平均可以增加 1400 万个就业岗位。

而到90年代以后,就业弹性系数迅速下降,平均在0.11左右,每年平均仅增加800万个就业岗位。

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在90年代我国仍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就业率却低于80年代。

1997-2000年,我国的GDP年增长率分别为8.8%、7.8%、7.1%和8.0%,但就业增长率仅为1.1%、0.5%、0.9%和0.8%,就业弹性系数继续下降。

(8)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从长期看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但入世之初将难以避免带来失业的影响。

第一,进口的增加快于出口,国内一些弱质企业在剧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导致短期内的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第二,于此同时还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导致长期失业人口的缓慢增长。

第三,我国需要从世界大量进口农副产品,同时导致我国农业的人口降低,这样有大量的农民失业。

第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间的人才流动也与此同时加大,但是我国的劳动力人口对外还是很小的数目。

我国劳动就业的基本走势:入世后的前四年2002—2005年失业人口将会大量增加,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第二个五年2006—2010年就业压力逐步缓解;第三个五年和第四个五年2011—2020年就业问题可望基本得到解决。

(9)政策上的失误,我国不少中小型企被叫停。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不太合理,能容纳大量劳动力的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目前,在我国发挥中小企业较快启动经济、缓解失业的优势成必然。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可以弥补单个企业劳动力容纳能力小的缺陷;中小企业本身发展速度快,而大企业增长相对稳定,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多吸收 4 倍的人就业,所以中小企业容易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另外对于政府来讲,应加强其在就业服务方面的工作,包括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以及为失业人员提供失业救济金等。

国家推行的再就业工程,正是通过政府扶植和就业服务措施促进再就业。

三、结语根据西方就业理论,凯恩斯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指劳动力供求在时空上的不一致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指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的劳动力供求在结构上的不一致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指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至经济陷入衰退期时有效需求不足引起失业。

由此,总结我国长期高失业率的因素,有摩擦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及周期性因素。

但主要因素还是政府没有实施正确的宏观管理政策。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我国长期较高的失业率是由我国特殊国情决定的历史因素和制度因素所导致。

[参考文献][1]金玉秋(2008-202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J](统计观察,2009(12):76-77( [2]孙艳(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0(2):72-75( [3]徐云庆,杨国勇(关于事业统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1998(8):26-28( [4]冯煜(浅析中国转型时期事业的主要影响因素[J](生产力研究,2001(2):15-17( [5] 蔡昉(科学地认识转轨中的就业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4):76-83(58( [6]黄万能(我国高失业率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财经问题的研究,2002(2):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