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PPT课件
颅脑CTA扫描技术 ppt课件
扫描前体位 头先进,仰卧,头静止靠在头托上 手臂舒适地放在两侧,必要时肩膀下垂 眶上线与床面垂直 以下图示了正确的定位(病人的头先进入机架)
ppt课件
10
在头两侧加固泡沫塞,减少患 者头部运动
使头的中心位置放 置在扫描的中心位 置
ppt课件 11
登录患者信息,选择血管项目内 HeadDSACT
脑窗Cerebrum
15
减影
1.选择减影程序(Neuro DSA)
ppt课件
16
2.选择平扫和注入造影剂的序列。将两种序 列装载到程序内。
ppt课件
17
减影后图像保存
ppt课件
18
后处理技术 平扫(无造影剂及注入造影剂)矢状面 1.选取平行范围(颅脑或颈部平扫范围),选择层厚层距,启动,保 存图像。
ppt课件 6
CTA定义:CTA是CT血管造影技术的简 称,又叫非创伤性血管造影技术。实 质是血管的增强技术,经周围静脉快 速注入对比剂,在靶血管对比剂充盈 的高峰期,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快速 连续的薄层扫描,并经重组得到血管 的直观图像。
ppt课件 7
头、颈部CTDSA检查
• [适应症] • 脑动脉瘤。 • 头颈部血管狭窄引起的脑缺血 性疾病。 • 颅内动静脉畸形。 • 头颈部良、恶性肿瘤。 • [禁忌症] • 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 含碘对比剂过敏。
颅脑CT扫描技术
ppt课件
1
颅脑CT检查方法有平扫、增强扫描、CT血管造 影和脑血流灌注等。 颅脑扫描易于制动,为了保证较高的信噪比, 颅脑平扫通常选用非螺旋方式扫描,增强扫描 及CT血管造影等特殊检查方式通常采用螺旋扫 描。
颅脑CT扫描方式:常规:横断面扫描(轴 位扫描)。疑有垂体瘤、颅底病变、小脑 病变及大脑凸面病变时应加扫冠状面扫描。
颅脑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素材精品PPT课件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
前后位
1.基底动脉 2.脑桥动脉 3.左小脑后下动脉(PICA) 4.右AICA-PICA干 5.左小脑前下动脉(AICA)
6. PICA半球支 7. 小脑上动脉(SCA) 8. SCA的蚓支 9. 小脑上动脉半球支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动脉瘤临床表现
动脉瘤未破裂时,常无症状,部分病例可 有癫痫、头痛、颅神经压迫症状以及由于 血栓形成引起的脑缺血或脑梗死症状。
破裂时则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 肿的相应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偏瘫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颅内动脉瘤
CT表现:
平扫为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增强呈 均匀强化,周围水肿不明显。动脉瘤形成血栓 时,平扫血栓部分为等密度,注对比剂后血栓 不强化;当环形血栓形成时,注对比剂后血栓 外环状区域和血栓内瘤中心的瘤腔均有强化, 而血栓呈环状等密度带,称为“靶形征”;当 血栓完全充满动脉瘤腔时,血栓内可有点状钙 化,瘤壁可有弧形钙化,增加扫描仅有囊壁环 状强化,其内血栓不强化。
头颈部CTA对血管病变的 诊断
头部血管CTA发展史
1989年单层螺旋CT问世,CTA开始应用于 头部
1998年4层、8层及10层螺旋CT 2001年16层螺旋CT,应用更多,提供信息
更详细 2003年64层螺旋CT成为头颅血管成像的新
亮点
MSCT的优势
空间分辨率提高,层厚更薄,显示微小血 管病变
Willis环
A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 A2:大脑前动脉垂直段(交通后段) P1:大脑后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 P2:PCA环池段 SCA:小脑上动脉 OA:眼动脉 ON:视神经 CNIII:动眼神经 CNIV:滑车神经
颅脑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
完整ppt
26
动脉瘤临床表现
动脉瘤未破裂时,常无症状,部分病例可 有癫痫、头痛、颅神经压迫症状以及由于 血栓形成引起的脑缺血或脑梗死症状。
破裂时则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 肿的相应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偏瘫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完整ppt
27
颅内动脉瘤
CT表现:
21
椎动脉开窗畸形(成窗变异)
完整ppt
22
一、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指脑动脉局限性异常 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发病率约为0.9%,常 见于30-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
发生部位:70%位于Willis环,20%颈内动脉虹吸部、大 脑中动脉M2段起始分叉部、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尖 及大脑前动脉额极动脉分叉部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 接他们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 绕行到脑的背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完整ppt
7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完整ppt
8
颈内动脉
颅内段,根据走行位置分为:岩骨段、海绵窦 段、膝段、床突上段和终段五段。
C1 C2
C3
C4
C5
完整ppt
25
动脉瘤分类
从形态学上分类: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圆 柱状动脉瘤、舟状动脉瘤及蜿蜒状动脉瘤。其中 以囊状动脉瘤及梭形动脉瘤最常见。
从大小上分类:巨大动脉瘤(直径>25mm)、 大动脉瘤( 11~25mm )、中型动脉瘤( 5~ 10mm )、小动脉瘤( 3~5mm )及微小动脉瘤 ( <3mm )
2024版颅脑CT基础知识PPT课件
颅脑CT基础知识PPT课件目录•颅脑CT概述•颅脑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颅脑CT扫描技术与方法•常见颅脑病变CT表现及诊断要点•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01颅脑CT概述第五代CT电子束CT ,无机械运动部分,扫描速度达到毫秒级。
CT静止的环状探测器和X 线管,仅X 线管旋转,扫描速度更快。
第三代CT宽扇形X 线束和数百个探测器,旋转速度快,图像清晰度高。
第一代CT平移+旋转扫描方式,扫描时间长,图像质量较差。
第二代CT窄扇形X 线束和3-30个探测器,扫描时间缩短,图像质量提高。
CT 技术发展历程颅脑CT检查意义准确显示颅内病变的部位、范围和性质。
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出血性或缺血性等。
了解病变的发展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如手术入路、放疗计划等。
明确病变部位辅助诊断评估病情指导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颅内感染等。
禁忌症碘过敏、严重心肾功能不全、妊娠早期等。
需注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躁动不安或无法配合的患者,需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02颅脑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颅骨之间存在缝隙,称为颅缝,允许微量移动以适应颅内压力变化。
颅骨内表面凹凸不平,以适应大脑皮层的形态,同时增加颅腔容量。
颅骨由23块骨组成,包括8块脑颅骨和15块面颅骨,共同构成颅腔,保护脑组织。
颅骨结构特点大脑小脑脑干间脑脑组织结构及分区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表面覆盖大脑皮层,负责感觉、运动、语言、思维等高级功能。
连接大脑和小脑,包含多个神经核团和传导束,负责生命体征的维持和感觉、运动信息的传导。
位于大脑后方,负责协调肌肉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等功能。
位于脑干上方,包括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参与感觉整合、内分泌调节等功能。
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思维功能生理功能简介01020304颅脑接收并处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如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颅脑发出指令,协调身体各部位肌肉的运动,实现各种动作。
CT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ppt课件
24
前后位象:清楚显示动脉瘤大小, 还可见双侧大脑前水平段粗细不 均,提示血管痉挛。
前交通动脉瘤,局部放大
精选ppt课件2021
25
后交通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叉 处动脉瘤。
后交通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36.3%~53.6%
CTA直接征象表现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 段或局限囊状膨突。
CTA间接征象为血管痉挛和大脑后动脉单 侧P1段异常以及大脑后动脉的非基底动脉供 血。
精选ppt课件2021
26
后交通动脉:CT三维重组带骨血管图象
精选ppt课件2021
27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血管三维重建图象 前后位象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CT三维血管重组图象 前后位象
精选ppt课件2021
28
后交通动脉瘤
39
基底动脉瘤,局部放大后可见 双侧大脑后动脉都从动脉瘤上发出
精选ppt课件2021
40
小脑下后动脉动脉瘤
右侧小脑下后动脉动 脉瘤,右侧椎动脉明 显细于对侧椎动脉。
精选ppt课件2021
41
右侧小脑下后动脉动脉瘤 血管三维重建图象,前后位象。
右侧小脑下后动脉动脉瘤 血管三维重建图象,侧位象。
精选ppt课件2021
椎-基底动脉系统 前后位象
椎-基底动脉系统 侧位象
精选ppt课件2021
6
静脉系
幕上静脉系统
硬膜静脉窦 大脑静脉
浅静脉 深静脉
后颅凹静脉系统
上组 前组 后组
精选ppt课件2021
7
长期以来DSA一直被认为是诊断颅内血管疾病的金 标准,但DSA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存 在相对禁忌症较多、耗时长、费用高、可能加重病 情等缺点。
CTA头部血管像中的临床应用课件
图8-1
脑部各动脉分支示意图(黄色区域是颅内动脉粥样硬 化好发部位)
he Rendering No cut
Wuhan University Renmin Hospital
ASR
HU ZHIAN
M 553312
Dec 072007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BSCTA
.40s/HE+19.4mm/ro 0.969:1/0.6sp
\大脑脚\乳头体\灰结节等)
后交通 动脉 (与椎基 底动脉系组 成 Willis环 ) 大脑前动脉 大脑 中动脉
脑血液供应
1.脑动脉系统
(1)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的终支 ★ 在视交叉上方折入大脑纵裂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延伸
主要分支
眶前动脉 眶后动脉 额极动脉
额叶内侧动脉 肼周动脉 胼缘动脉
RSR
HU ZHTAN
颈内动脉系统 M
553312
Dec 072007
椎-基底动脉系统
BSCTA
0.969:1/0.6sp
PIL
3DCTA 显示颅内段
脑血液供应
1.脑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
小脉信下动脉一
颈内动脉一 小脑后下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STp//
Wuhsn
Untyersity
Rernin
Haspite:
GAO
HOUSHEI 3907
Jsn 042000
Ho yat
ky 120 A 646
Fot
0.40/NC:
10:21:49 T9.ilt:
颅脑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共76页
谢谢!
76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颅脑CTA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于基底动脉尖、大脑后动脉分支以囊状动脉瘤多见
精品ppt
23
颅内动脉瘤好发部位
精品ppt
24
动脉瘤发生机制
先天性血管壁发育不全 血管流变学影响 后天获得性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等
精品ppt
精品ppt
26
动脉瘤临床表现
动脉瘤未破裂时,常无症状,部分病例可 有癫痫、头痛、颅神经压迫症状以及由于 血栓形成引起的脑缺血或脑梗死症状。
破裂时则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 肿的相应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偏瘫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精品ppt
27
颅内动脉瘤
CT表现:
25
动脉瘤分类
从形态学上分类: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圆 柱状动脉瘤、舟状动脉瘤及蜿蜒状动脉瘤。其中 以囊状动脉瘤及梭形动脉瘤最常见。
从大小上分类:巨大动脉瘤(直径>25mm)、 大动脉瘤( 11~25mm )、中型动脉瘤( 5~ 10mm )、小动脉瘤( 3~5mm )及微小动脉瘤 ( <3mm )
平扫为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增强呈 均匀强化,周围水肿不明显。动脉瘤形成血栓 时,平扫血栓部分为等密度,注对比剂后血栓 不强化;当环形血栓形成时,注对比剂后血栓 外环状区域和血栓内瘤中心的瘤腔均有强化, 而血栓呈环状等密度带,称为“靶形征”;当 血栓完全充满动脉瘤腔时,血栓内可有点状钙 化,瘤壁可有弧形钙化,增加扫描仅有囊壁环 状强化,其内血栓不强化。
空间分辨率提高,层厚更薄,显示微小血 管病变
时间分辨率提高,探测器排数增加,显著 提高薄层采集速度,计算机后处理功能显 著提高
对比分辨率更佳,高速扫描保证对比剂团 注效果,尽可能拉开所需血管与不需要结 构之间的密度差,分开动脉与静脉期。
精品ppt
3
MSCT诊断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动脉瘤诊断:形态、部位、大小、数目等, 可进一步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
精品ppt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16
正常头颈部CTA表现
精品ppt
17
常见血管变异
精品ppt
18
左侧颈总动脉发自头臂干
精品ppt
19
左侧椎动脉发自主动脉弓, 伴左侧椎动脉明显狭窄
精品ppt
20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发育不良,后交通 动脉延续为大脑后动脉)
精品ppt
精品ppt
5
正常脑动脉系统造影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 Willis环(颅底) 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膜动脉(脑表面)
精品ppt
6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 供应脑部的范围:
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为颈内动脉系统 供血,幕下部分为椎动脉供血
以顶枕沟为界,脑前3/5由颈内动脉供血, 脑后2/5由基底动脉系供应。
④V4(硬膜内段): 过枕骨大孔,在脑桥 及延髓交界处合成基 底动脉。
精品ppt
15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
前后位
1.基底动脉 2.脑桥动脉 3.左小脑后下动脉(PICA) 4.右AICA-PICA干 5.左小脑前下动脉(AICA)
6. PICA半球支 7. 小脑上动脉(SCA) 8. SCA的蚓支 9. 小脑上动脉半球支
21
椎动脉开窗畸形(成窗变异)
精品ppt
22
一、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指脑动脉局限性异常 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发病率约为0.9%,常 见于30-60岁,女性略多于男性。
发生部位:70%位于Willis环,20%颈内动脉虹吸部、大 脑中动脉M2段起始分叉部、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尖 及大脑前动脉额极动脉分叉部
精品ppt
28
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类圆形高密度 影,增强后由对比剂充填呈均匀高密度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 接他们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 绕行到脑的背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精品ppt
7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 椎-基底动脉系
颈外动脉
精品ppt
8
颈内动脉
颅内段,根据走行位置分为:岩骨段、海绵窦 段、膝段、床突上段和终段五段。
C1 C2
C3
C4
C5
精品ppt
动静脉畸形:部位、供血动脉、引流静脉 静脉瘤的发现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发现 血管狭窄的发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现
精品ppt
4
血管疾病诊断不难 成像技术含量>知识含量
血管疾病外科治疗前、后的需要 解剖的了解、术式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诊
CTA对血管疾病的筛查作用 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较少有创检查诊断
9
颈内动脉
Fisher分段: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绵窦 段、床突段、眼动脉段和交通动脉段,共七段
C7
C6
C5
C4
C3 C2
C1
精品ppt
10
精品ppt
11
精品ppt
12
WILLIS环
组成包括: 1 颈内动脉 ICA 2 大脑前动脉 ACA 3 前交通动脉 ACoA 4 后交通动脉 PCoA 5 基底动脉 BA 6 大脑后动脉 PCA
精品ppt
13
Willis环
A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 A2:大脑前动脉垂直段(交通后段) P1:大脑后动脉水平段(交通前段) P2:PCA环池段 SCA:小脑上动脉 OA:眼动脉 ON:视神经 CNIII:动眼神经 CNIV:滑车神经
精品ppt
14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
V1段(骨外段) V2段(椎间孔段) V3段(脊椎外段) V4段(硬膜内段)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①V1(骨外)段: 起自锁骨下动脉上方, 向上进入C6横突孔。
②V2(椎间孔段): 通过C6至C3横突孔, 经C2,出枢椎,通 过C1横突孔。
③V3(脊椎外)段: 自出C1并止于穿硬 脑膜处。
头颈部CTA对血管病变的 诊断滁州市Fra bibliotek一人民医院 孟庆涛
精品ppt
1
头部血管CTA发展史
1989年单层螺旋CT问世,CTA开始应用于 头部
1998年4层、8层及10层螺旋CT 2001年16层螺旋CT,应用更多,提供信息
更详细 2003年64层螺旋CT成为头颅血管成像的新
亮点
精品ppt
2
MSCT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