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别名〕虻、黄虻、��、贝母、空草、贝父、药实、苦花、苦菜、勤贝、尖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hosa D.Don.乌花贝母Fritillaria cirhosa D.Don var.ecirrhosaFranch,棱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以鲜茎供药用。

〔成分〕含多种生物碱:川贝碱、西贝碱、炉贝碱、白炉贝碱、青贝碱、松贝碱等。

〔作用〕一、历代经验1.润肺散结:《神农本草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名医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药性论》:“……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五项下瘿瘤疾”。

《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

《本草正义》:“降胸中因热结胸及乳痈流痰结核。

” 《本草述》:“疗肿瘤疡”。

2.止咳化痰:《日华子本草》:“消痰,润心肺。

末,和砂糖为丸含,止嗽”。

《本草会编》:“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证。

”二、近代研究1.止咳化痰作用:川贝母生物碱有扩张支气管作用,并能使呼吸暂时受抑制〔1〕。

2.降压作用:川贝母碱给麻醉猫静脉注射,可以产生持久的降压作用。

大量用川贝碱可使动物中枢神经麻痹,呼吸运动受抑制,并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搏变缓。

西贝碱也有降压及扩张周围血管作用,但心电图无改变〔2〕。

3.对平滑肌的影响:西贝碱对豚鼠离体回肠、兔十二指肠、大鼠子宫及整体狗小肠有明显的松弛作用,解痉作用类似于罂粟碱。

此外,尚有消炎作用,对肺、支气管及咽喉炎症效果较好,以上作用类似于阿托品。

〔性味〕甘、苦,平。

归肺、心经。

〔功效〕润肺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肺燥咳嗽,久咳痰喘,咳嗽咯血;心胸郁结,肺痿,瘰疬,瘿瘤,喉痹,乳痈,瘿瘤等。

〔临床应用〕川贝母常用于肺燥阴虚之咳喘,咯血等。

最新关于中草药“川贝母”的认识

最新关于中草药“川贝母”的认识

2. 川贝母的名字中,“川 ”字代表了它的产地,而“ 贝母”则是对其形态特征的 形象描述,因为川贝母的外 形像贝壳。
03
3. 川贝母的名字还与其药 用价值有关,因为四川地区 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特别适合 川贝母的生长,使得其药效 更佳。
2. 植物形态:川贝母的外观特征
01
1. 川贝母的外观特征为鳞茎 球形,直径约1-2厘米,表面 黄褐色或淡黄色,有不规则 的深沟纹。
02
2. 其叶片为基生叶,呈线 形或披针形,长可达30厘米 ,宽约1厘米,先端渐尖, 基部鞘状抱茎。
03
3. 川贝母的花为总状花序, 花朵较小,一般为黄绿色, 花瓣6片,花蕊6枚,花期在 夏季。
3. 生长环境:川贝母的生长习性和分布区

1. 川贝母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4500米的高山草甸、流石滩和岩石缝隙中 ,对环境要求较高。
1. 川贝母主要用 于治疗咳嗽、痰多 、气喘等呼吸系统 疾病。
1
2. 川贝母对于肺热
3. 川贝母还可以用
燥咳、痰黄粘稠等症
于治疗由肺热引起的
状有显著的疗效。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等症状。
2
3
3. 用法用量:使用川贝母的正确方法和剂

3
3. 在使用川贝母时,应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以免影 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三、川贝母的药用价值
1. 主要功效:川贝母的主要药效和作用
1. 川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 等病症。
1
2. 川贝母还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2
3. 此外,川贝母还有抗炎、抗氧化的效果,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3

中药故事川贝母的润肺止咳功效

中药故事川贝母的润肺止咳功效

中药故事川贝母的润肺止咳功效中药故事: 川贝母的润肺止咳功效川贝母,又被称为贝母、蛇贝母,是中药中的一味名贵药材。

川贝母是著名的润肺止咳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是由防川贝和巴豆贝母两种植物的根茎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的。

川贝母的主要功效是润肺止咳。

在中医学中,肺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起着呼吸、排泄等重要功能。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容易引起肺部的炎症和损伤。

川贝母作为中医经典方剂中的要药之一,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肺病和咳嗽。

川贝母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尤其是巴豆贝母,具有明显的化痰、抗炎和抗菌作用。

这些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痰液的黏稠度,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同时,川贝母还能促进肺部的新陈代谢,增加肺部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除了润肺止咳外,川贝母还具有其他重要的药理作用。

川贝母可以解毒,对某些有毒物质的中毒具有救治作用。

此外,川贝母还能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病和脓肿等疾病。

而且,川贝母还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具有降压、扩张血管的作用。

川贝母的使用方法也非常灵活。

一般来说,川贝母可以制成糖浆、糖丸、颗粒剂等口服剂型,也可以直接煎煮为汤剂、熏吸剂等外用剂型。

此外,川贝母还可以与其他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

然而,使用川贝母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川贝母是寒凉药物,对于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来说,使用川贝母要慎重。

其次,孕妇、婴幼儿和体弱者使用川贝母时需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最后,川贝母在使用过程中要控制剂量,以免出现过敏或中毒等不良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川贝母的保护和合理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川贝母的原材料防川贝和巴豆贝母的资源日益减少,使得川贝母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

在使用川贝母的同时,我们应该保护川贝母的生态环境,促进川贝母的合理种植和繁育,以保证川贝母的持续供应。

总之,川贝母作为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显著的润肺止咳功效。

它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肺病和咳嗽的治疗,并展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川贝母、浙贝母功效沿革考辨

川贝母、浙贝母功效沿革考辨

川贝母、浙贝母功效沿革考辨邱玏【摘要】川贝母与浙贝母是临床常用的两味中药, 先秦时期均以“ 贝母” 之名统之, 用以疗郁疾.明末以后, 川贝母、浙贝母从“ 贝母” 之名的统称下区分出来, 其功效也开始独立划分, 并经历了从区分到明确、从深入到总结、从矫往到承袭的认识发展过程.与现代记载相较, 古代文献对川贝母的“ 解郁愁、散逆气” 之功以及浙贝母的“ 清降” 之性有更明确深入的认识, 前者多体现在解气郁、痰郁之疾, 后者多体现在宣降止咳、内开郁结、通降痹阻等.【期刊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7)006【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川贝母;浙贝母;功效;沿革;考辨【作者】邱玏【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川贝母与浙贝母临床使用较为常见。

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 Li)或瓦布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 var. wabuensis(S. Y. Tanget S. C. Yue)Z. D. Liu,S. Wang et S. C. Chen]的干燥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1]36-37。

而浙贝母则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的干燥鳞茎[1]292。

中药材品种数据之川贝母

中药材品种数据之川贝母

中药材品种数据之川贝母中药材品种数据之:川贝母川贝母⽬录:□概述□基源鉴定□真伪鉴别□产地分布□功效主治□⽣物学特征□栽培技术□病⾍害防治□采收加⼯□历史沿⾰□质量分级标准□⽂献⽀持概述:川贝母来源于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Hsia、⽢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 Franch.、太⽩贝母F 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或⽡布贝母F 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Hsiavar. wabuensis(S et S S.C.Chen 的⼲燥鳞茎。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夏、秋⼆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及泥沙,晒⼲或低温⼲燥。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地,暗紫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治州。

⽢肃贝母主产于⽢肃南部、青海东部和南部、四川等地、梭砂贝母主要产于云南西部,四川⽢孜、德格、巴塘,青海⽟树,西藏等地。

药材之松贝,主要来源于暗紫贝母,为川贝母中之珍品,过去集散于松潘地区,故称松贝,⼜称松潘⼦,尤以四川产者为地道药材,青贝,为川贝母中常⽤较多品种,质量亦佳,产区以青藏⾼原的⽢孜、德格为中⼼,故有青贝之名。

炉贝产区以四川为中⼼,过去多集散与康定(打箭炉),故名炉贝。

太⽩贝母亦称太贝、秦贝,因主产于秦岭太⽩⼭⽽得名,为陕西地⽅特产,属地⽅习⽤品,药⽤历史悠久。

在地⽅药材标准《四川省中药材标准》、《⽢肃省中药材质量标准》和《陕西中草药》中均有记载。

20世纪70年代,四川等地开始引种太⽩贝母,由于其适应性强,分布范围⼴,是川贝母中适宜家种栽培的佳品,⾃1983年太⽩贝母野⽣变家种技术成功,随着太⽩贝母栽培技术的成熟,⽬前在重庆、陕西、湖北、⽢肃、四川等地均有⼤量种植。

川贝母简单介绍

川贝母简单介绍

川贝母简单介绍
川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学名为Fritillaria cirrhosa。

它属于百合科的植物,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川西、陕西、甘肃等地的山区。

以下是对川贝母的一些简要介绍:
1. **外观特征:** 川贝母植株高度一般在20-60厘米之间,根状茎较发达。

叶子呈对生状,呈披针形。

花单生于花茎的顶端,花冠呈钟状,花色一般为紫褐色。

2. **药用部位:** 主要采用的是其根茎,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

根茎呈半球形,表面黄褐色,质地坚硬,具有特殊的川贝母香气。

3. **药用功效:** 川贝母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

它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喉咙干燥等症状。

此外,川贝母也被认为对心脏和肺部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4. **使用方式:** 川贝母可以制成川贝母糖浆、川贝母膏等制剂,也可以作为中草药材入药。

在使用时,一般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具体病症来确定用量和使用方式。

总体而言,川贝母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其药用历史悠久,一直以来在中医药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使用川贝母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遵循科学用药
原则。

中药宝库探索川贝的神奇药用功效

中药宝库探索川贝的神奇药用功效

中药宝库探索川贝的神奇药用功效川贝,又称天然雪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历史悠久,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被誉为中药宝库中的明星之一。

本文将探索川贝的神奇药用功效,并介绍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一、川贝的药理作用川贝属于槲皮素类药物,主要成分是川贝母苷和川贝母酮,有较强的镇咳祛痰作用。

川贝能够刺激呼吸中枢,增强呼吸道黏膜的保护功能,并能镇静平复呼吸系统。

此外,川贝还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平喘、化痰散结、解毒等功效,对于治疗肺热痰咳、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有独特的疗效。

二、川贝的主要用途1. 改善呼吸道疾病:川贝可通过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有效缓解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等呼吸道疾病。

2. 清热解毒:川贝具有清热散结、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疾病。

川贝的清热解毒作用还可用于治疗内热便秘、痈疽疖肿等疾病。

3. 保护胃肠道:川贝具有保护胃黏膜、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溃疡和胃炎等疾病。

川贝还能增强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改善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

4. 祛痰化痰:川贝被广泛用于治疗痰湿阻滞、胸腹间隔白痰、咳嗽痰多等症状。

川贝能够刺激纤毛运动,促进痰液的排出,清除肺部痰湿,改善呼吸道的通畅性。

三、川贝的制备方法川贝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蒸制法和炙制法。

1. 蒸制法:将川贝放入蒸锅中,用旺火蒸煮15分钟至20分钟,取出晾凉,即可使用。

蒸制后的川贝色泽呈暗褐色,质地柔软,具有较强的药效。

2. 炙制法:将川贝放入炉火上或铁盘上,用文火加热,炙制至川贝外表微黄,内部略带黄色即可取出晾凉。

炙制后的川贝质地较硬,药效较为温和。

需要注意的是,川贝在制备过程中不能过度加热,以免损失药效。

同时,川贝的用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适量调整,避免过量使用。

四、川贝的食用禁忌虽然川贝具有许多药用价值,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川贝并不适合食用。

【优秀文档】川贝母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优秀文档】川贝母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川贝母的药用价值与应用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

生于高山草地或湿润的灌木丛中。

那么在医学上川贝母有哪些具体的药用价值呢?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川贝母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拼音名】Chuān Bèi Mǔ.【别名】虻(《诗经》),黄虻(《管子》),苘(《尔稚》),贝母、空草(《本经》),贝父、药实(《广雅》),苦花、苦菜、勤母(《别录》)。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

【原形态】①卷叶贝母,多年生草本,高15~55厘米。

鳞茎圆锥形或近球形,直径5~12毫米。

茎直立,绿色或微带褐紫色,具细小灰色斑点。

叶片着生在茎上部1/3或1/5的部分,通常下端对生,上端3叶轮生,少为互生;叶片线形,长5~12厘米,宽2~10毫米,先端卷曲呈卷须状。

花单生于茎顶,少有2朵,下垂,钟状;花被6片,菱状椭圆形,长2.5~3厘米,外轮3片较挟,先端钝圆或梢尖,黄绿色,具紫色方块纹及脉纹:雄蕊6,长1~1.5厘米;子房3室,花柱较粗,柱头3歧而外反。

蒴果六角矩形,长7~20毫米,径达12毫米。

种子薄而扁平,半圆形,黄色。

花期6月。

果熟期8月。

生于高山草地或湿润的灌木丛中。

分布四川、西藏、云南、甘肃、青海等地。

形态与卷叶贝母相似,惟本种鳞茎圆锥形,直径6~8毫米。

叶下部的常对生,上部的互生或近对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6.5匣米,宽3~5毫米,先端不卷曲。

花被片长2~2.5厘米,外轮长椭圆形,内轮矩状倒卵形,外面浓紫色,内面黄绿色并带不规则的紫色斑点及脉纹;花丝密被短毛。

生高山阳光充足的草坡上。

分布四川和青海交界处。

③棱砂贝母,又名:雪山贝。

多年生草本,高25~40厘米。

鳞茎圆锥形,径1.5~2。

中药川贝母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中药川贝母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断面 白色 , 富粉 性 。气微 , 味 微苦 。
巧伍 , 润降并举 、 通便得法 , 止咳化痰疗效极佳 。对治 咽燥痰少 、 久 咳肺 虚 效 好 , 对 外 感 风 邪 之痰 热郁 肺 、
咳 嗽不 己效 好 。
川 贝母 配知母 。川 贝母 走上 焦人 心 肺 , 能清 散 心
肺郁 结 , 且 化痰止 嗽 。知母 上 行 人肺 , 中行归 胃 , 下行
厘米 。表面类白色或浅黄棕色 , 有的具棕色斑点。外
层鳞 叶 2 瓣, 大小 相 近 。顶 端 开裂 而 略 尖 , 基 部 稍尖
或较钝 。
2 配 伍
清肺 化 痰 、 润肺 业 咳 。该 药 为 清肺 化痰 之 佳 品 。 在兽 医临 床上 常 配黄 芩 、 知 母 和 石膏 , 对 治 动 物肺 热
清热解郁 、 化痰散结。配海藻 、 生地黄 、 夏枯草 , 治疗 动 物 痰 火郁 结 之瘰 疬 、 结 核 效好 。配 紫 花地 丁 、 蒲公 英 、 天花 粉 、 鱼腥 草 , 治 疗乳 痈效 佳 。
连服 2 ~ 3剂 , 可治疗 母 畜 习惯 性 流产 。
4 I 临床应用
3 使 用
J l { 贝母 配瓜 蒌 。 川 贝母 苦 甘 而寒 , 人肺经 , 功 擅 润肺化痰止咳 、 开痰 气 郁 结 , 瓜蒌甘润 、 清 热 导 痰 润 燥 。川 贝母 重在 润 肺 化痰 、 开郁 泄 热 , 瓜 蒌 旨在 清 热 化痰 、 宽胸散 结 。川 贝母与 瓜萎 巧伍 , 性效 相辅 、 清 润 互济 , 其 清 热化痰 、 散结 之力倍 增 。对 治疗 动 物 咳嗽 、 咳痰不 利 、 咽喉 干燥 、 痈疽 硬 结用 之尤 为适 宜 。 川 I 贝 母 配石 菖 蒲 。J 开 郁散 结 、 化痰 润肺 , 可f 味芳香 、 温辛 行 散 、 通 窍

川贝

川贝
川贝母
教学重点 来源 产地采制 显微特征 理化鉴定 性味功效 经典处方 混伪品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历史 植物形态 性状鉴定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应用配伍 现代临床 复习题
教学重点 1、川贝母的来源及常见商品规格。 2、川贝母的鉴别特征。 3、川贝母的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1、祛痰、镇咳和平喘作用:川贝 母流浸膏、生物碱均有此作用。 2、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小剂 量川贝母对麻醉猫静注能使周围血 管扩张、血压持续下降,心搏变慢 及短暂的呼吸抑制。 3、解痉作用:对十二指肠、小肠、子 宫等有类似罂粟碱样的松弛和解痉作 用。
【性味功效】
性味:性微寒,味苦、甘。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热燥咳,干咳少痰, 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用量:3—9g,多研末冲服。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化学成分】 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川贝 碱(Fritimine)、西贝碱 (Imperialine)、炉贝碱 (Fritiminine)、白炉贝碱、青贝 碱(Chinpeimine)、松贝碱 (Sonpeimine)、梭砂贝母碱甲 (Delavine)、梭砂贝母碱乙 (Delavinone)等。
【理化鉴定】 1 荧光法: 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 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呈亮蓝紫色荧光。 2 颜色反应: 取药材横切片,加2~3滴 0.1N碘溶液即显蓝紫色,而边缘仍为1圈类白 色。 3 沉淀反应: 取粗粉2g,加2%醋酸溶 液10m1,煮沸3分钟,取滤液2ml,加碘化铋 钾试液3滴,产生橙黄色沉淀;再取滤液2m1, 加20%硅钨酸溶液,即发生白色絮状沉淀。
川贝母
梭 砂 贝 母
【产地】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国内市 场已少见。暗紫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地区,是商品川 贝母的主要来源。甘肃贝母产于甘肃、青海和四川。 梭砂贝母主产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药材 之松贝,主要来源于暗紫贝母,为川贝母中之珍品, 过去集散于松潘地区而得名。青贝,来源品种较多,产 区以青藏高原的甘孜、德格为中心,故有青贝之名。 炉贝,因过去多集散于康定(打箭炉)而得名,因其表 面有棕色斑块又称虎皮贝。 【采制】 多在夏秋季采收,栽培者在下种3年后秋季苗 枯时采收。挖出鳞茎,去净泥土,曝晒至半干,撞去外 表粗皮,再晒干。亦有用矾水或盐水淘洗,用硫磺熏后 再晒干的。

中医: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

中医: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

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川贝母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

由于川贝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

随着我国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药用量的不断增加,川贝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就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希望能帮助基层医生正确认识和应用川贝母。

一、川贝母的历史沿革(一)川贝母的本草记载历代主要本草对“贝母”皆有记载,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气味辛、平,无毒,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症,喉痹,乳难。

”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历代本草至《本草纲目》收载贝母来源多种,但应用不分功效差异,产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江苏、浙江等省,以峡州(湖北宜昌)、越州(浙江绍兴)为道地,未见川蜀产的明确记载。

自明代《本草汇言》提出“必以川者为妙”之后,至18世纪末,古代医家对川贝母及其他品种有了进一步认识和区分,分辨形、性、味、功效、临床适应证。

认为川贝与其他贝母共具润肺清热、止咳化痰、开郁散结功能,用来治疗痰嗽、心胸郁结、肺痈、肺痿、瘿瘤、痈肿、疮疡,但认定为川贝母为其上品。

《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

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必以川者为妙。

若解痈毒,破瘾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

然川者味淡性优,土者味苦性劣,二者以分别用。

”浙江产贝母称“土者”,四川产的称“川者”。

吴仪洛《本草从新》:“川产开瓣,圆正底平者良;浙江产形大,亦能化痰,散结,解毒。

”“川产最佳,圆正底平,开瓣味甘;像山贝母,体坚味苦,去时感风痰;土贝形大味苦,治外科证痰毒。

”张璐《本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像山者微苦又次之。

”此处“西者”据考证极有可能为新疆产贝母(伊贝母),像山贝母为浙江产之浙贝。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百草镜云:“出川者曰川贝”,“川产味甘,间有微苦,总不似他产之一味、苦而不甘者也,补气利痰而不寒”。

【论文范文】中药贝母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研究

【论文范文】中药贝母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研究

论文范文题目:中药贝母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研究编辑:司马小【摘要】论述贝母的功效如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解毒散结等,从《本草纲目》、现代医学和新方应用三方面对贝母的临床应用加以总结。

最后讲述了贝母的多种药理作用,包括镇咳、祛痰、平喘、抗菌及抗溃疡作用。

【关键词】贝母;临床应用;药理作用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后至《本草纲目拾遗》始将分为川贝及浙贝两种,以下是对其功效、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的一些浅谈。

1 贝母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贝母释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气味(根)辛,平,无毒。

《本草纲目拾遗》中把贝母分为川贝母、浙贝母。

1.1 川贝母又可称为贝母、空草、贝父等。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

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

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咳,咳痰带血,肺痿,肺痈,瘿瘤,瘰疬,喉痹,乳痈等症状。

服用时3~9 g,研粉冲服一次1~2 g,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

1.2 浙贝母又名土贝母、象贝、浙贝、象贝母,大贝母。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浙贝母性寒,味大苦,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经。

浙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的功效,用于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等症状,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外敷。

2 贝母的临床应用2.1 《本草纲目》中贝母可以用于以下症状(1)胸膈郁积。

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

每服七十丸。

(2)化痰降气,止咳解郁。

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3)小儿百日咳。

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炙)二钱,共研为末,加砂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

(4)乳汁不下。

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

每服二钱,猪蹄汤调服,此方名为“二母散”。

《本草原始》对川贝母的记述

《本草原始》对川贝母的记述

《本草原始》对川贝母的记述川贝母,又称天麻薯、薯葛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肺热痰壅等疾病。

在古代医学著作《本草原始》中,对川贝母进行了详细的记述,介绍了其性味、功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川贝母味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

《本草原始》中指出,川贝母可以用于治疗痰热壅肺、咳嗽痰多、咯血等症状。

它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对于肺热痰壅引起的咳嗽、咯血有显著的疗效。

根据《本草原始》的记载,川贝母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一些病症。

例如,它可以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头痛、目赤、口渴等症状。

同时,川贝母还被用来治疗肺痨、痔疮、吐血等病症。

在古代,川贝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视为一味非常重要的药物。

川贝母的应用形式也在《本草原始》中有所记载。

它可以制成煎剂、煎膏、汤剂等,用于内服和外用。

川贝母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例如,它可以与麦冬、玄参、白芍等药物配伍,用于治疗痰热壅肺引起的咳嗽症状。

除了川贝母的功效和应用,川贝母的质地和产地也在《本草原始》中得到了详细的描述。

川贝母的质地应坚硬而有重量,质地轻松的川贝母往往品质较差。

此外,《本草原始》还指出,川贝母的产地以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为优质产区,其产地不同,质量也会有所区别。

总之,《本草原始》对川贝母的记述使我们对这种珍贵中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它的寒性、苦味、清热、化痰的药性,使其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同时,《本草原始》对川贝母的应用形式、配伍药物等也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

在现代,川贝母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为众多患者带去了健康。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川贝母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出现用药不当的情况。

总之,《本草原始》对川贝母的记述,为我们认识和应用这种中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川贝母的认识,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医学著作,将其知识传承下去,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川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广泛用于中医药临床和保健领域。

它以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而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认可。

本文将详细介绍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川贝母,学名为淡竹叶川贝母,属于百合科龙胆属植物。

常见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川贝山区,因此得名川贝母。

川贝母的药用部分是其根茎,经过采收、晒干等工艺处理后,即可作为中药使用。

川贝母的药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被誉为“百草之长”。

在中医药理论中,川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利咽化痰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咳嗽和肺热症状。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详述川贝母的主要功效与作用。

川贝母的首要功效是清热化痰。

痰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种病理产物,它不仅会阻碍气机通畅,使人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川贝母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例如川贝碱和铜硫胺酸等,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痰热症状,并减少刺激性咳嗽。

川贝母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咳嗽等症状。

川贝母的第二个功效是润肺止咳。

中医认为,肺主气,宣发清肃,如果肺气不足或受到外邪的侵袭,就会出现肺燥干咳、嗓子干痒等症状。

川贝母可以温润肺气,滋养肺阴,缓解肺燥症状,帮助恢复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

在临床上,川贝母常常与其他润肺药物一起应用,如麦冬、杏仁等,以增强润肺效果。

川贝母的第三个功效是利咽化痰。

临床上,有许多病症会导致咽喉不适,如咽痛、干燥、疼痛等。

川贝母含有多糖类和黏液等成分,具有润喉、润燥、润滑咽部的作用。

在使用川贝母时,可以将其研磨成粉末,加入温水中服用,或者制成糖膏等口服剂,用于治疗咽痛和口干咽燥等症状。

除了上述主要功效外,川贝母还具有其他一些辅助功效。

例如,川贝母还可以抗菌、消炎,对呼吸系统的感染、炎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川贝母还可用于治疗痰湿、脾胃虚弱等病症。

川贝母是一种非常安全的中药材,但使用时也需注意遵循医嘱和合理用药原则。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应该谨慎使用川贝母,尤其是剂量和使用方法方面。

川贝母(历代本草汇言)

川贝母(历代本草汇言)

川贝母(历代本草汇言)川贝母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棱砂贝母的干燥鲜茎。

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多系野生。

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

川贝母、暗紫贝母生于海拔3200~4500 米的草地上;棱砂贝母生于海拔3800~4700 米的流沙滩的阴湿缝隙中;甘肃贝母生于海拔2800~4400 的灌丛或草地上。

喜凉爽温和气候,以 1600~3000 米的高寒山区、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苦、甘,性微寒。

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临床用名川贝母。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贝母,味辛平。

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创,风痉。

一名空草。

《名医》曰:一名药实,一名苦花,一名苦菜,一名商(莔字)草,一名勤母,生晋地,十月采根暴干。

案《说文》云:莔,贝母也。

《广雅》云:贝父,药实也。

《尔雅》云:莔,贝母。

郭璞云:根如小贝,圆而白华,叶似韭。

《毛诗》云:言采其虻。

《传》云:虻,贝母也。

陆玑云:其叶如括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着有分解也。

《名医别录》: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藏,利骨髓。

《药性论》:臣,微寒。

治虚热,主难产。

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

末点眼,去肤翳。

主胸胁逆气。

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

主项下瘤瘿疾。

《日华子本草》:消痰,润心肺。

末和沙糖为丸,含,止嗽,烧灰油调,傅人畜恶疮。

《开宝本草》:味辛、苦,平、微寒,无毒。

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本草图经》:贝母治恶疮。

《汤液本草》:贝母内容:气平,微寒,味辛、苦。

无毒。

《本草》云∶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

止烦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川贝母的临床应用概况

川贝母的临床应用概况

第十二课 等差数列的性质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的公式。

二、先学后讲性质1. 0d =时,数列为常数列;0d >时,数列为 ;0d <时,数列为 . 性质2. ()n m a a n m d =+-(,m n N +∈).当m n ≠时,n m a a d n m-=- 性质 3.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其中,,,m n p q N +∈),特别地,对任意正整数,,m n k 若2m n k +=,则有2m n k a a a +=.三、合作探究1.性质2的应用例1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294,25a a ==.求1,a d【思路分析】先利用通项公式列出两个关于a 1,d 的方程,联立解方程组求得a 1,d ;也可用性质2求d ,再求a 1。

【解析】方法一:设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已知得114825a d a d +=⎧⎨+=⎩,解得113a d =⎧⎨=⎩方法二:∵294,25a a ==,∴922543927a a d --===-,由214,a a d =+=得11a = 【点评】本题用了两种方法,显然方法二较为简练。

☆自主探究1.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3123,21a a ==.求1,a d1.性质3的应用例2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294,25a a ==.求10S【思路分析】直接用性质3求解.【解析】∵294,25a a ==,∴2929a a +=,∴11029a a +=,∴1101010()102914522a a S ⨯+⨯=== 【点评】本例题与第十课例2相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单?☆自主探究2.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696,16a a ==-.则此数列的前十四项之和等于四、总结提升1、本节课你主要学习了五、问题过关1. 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4+a 5+a 6+a 7=450,则a 2+a 8等于( )A.45B.75C.180D.300 2. 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9+a 15+a 21=8,则a 12等于( )A.1B.-1C.2D.-23.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5=33,a 25=66,则a 35=( ). A.33 B. 40 C.992D.99 4. 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50,a 5=30,则a 7=______.5. 在-1和8之间插入两个数a ,b ,使这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则a =______,b =______.6.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50, a 5=30,则7__S =7.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1020,S =,则38______a a +=第十二课 等差数列的性质☆自主探究1解:∵3125,21a a ==,∴12321321239a a d --===-,由3123,a a d =+=得11a =- 2解:691141414()14()7022a a a a S ⨯+⨯+===- ☆问题过关1C 解:由已知a 3+a 4+a 5+a 6+a 7=450,即5a 5=450,即a 5=90,所以a 2+a 8=2 a 5=180 2C 解:因为a 3+a 9+a 15+a 21=412a =8,所以122a = 3D 解:由d=mn a a m n --求出公差,再由a 35=a 25+10d 求解 4解:d=3550303535--=--a a =-10, ∴a 7=a 3+(7-3)d =50-40=105解:d =14)1(8---=3,∴a =-1+3=2,b =2+3=5 6解:173577()7()28022a a a a S ⨯+⨯+=== 7解:∵1101010()202a a S ⨯+==,∴1104a a += ∴381104a a a a +=+=。

每日学习一味中药——川贝母,川贝雪梨膏原来出自于这啊

每日学习一味中药——川贝母,川贝雪梨膏原来出自于这啊

每日学习一味中药——川贝母,川贝雪梨膏原来出自于这啊川贝母小故事唐初政治家魏征十分孝顺,母亲咳喘多年未愈,魏征心里十分不安。

唐太宗得知后,即派御医前往诊病。

御医诊断后,开一个以川贝母为主药的药方,但因太苦,老夫人不肯服用。

第二天,老夫人想吃梨。

魏征派人买回梨,削皮后切成小块,但是老夫人因牙齿脱落,不便咀嚼,故也不爱吃。

魏征想办法把梨煮水加糖后给老夫人食用,老夫人食用后意犹未尽;于是魏征在熬梨汁的时候,将汤药也加入一起熬煮,并多加糖以掩盖苦味,谁知在熬煮时不小心将汤汁熬干了,变成了糖块,只能将糖块拿起给老夫人品尝,糖块香甜酥脆,老夫人很喜欢吃。

魏征便每天将药汁与梨熬煮成糖块给老夫人服用。

半个月后,老夫人的咳喘病便好了。

此法后演变成川贝雪梨膏。

川贝母小百科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性味与归经】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性能特点】川贝母苦泄甘润,微寒清热,入肺、心经,为清泄润肺之品。

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为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之要药;能开郁散结,治痰热或火郁胸闷、疮肿瘰疬。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主治病症】1、肺热咳喘,外感咳嗽。

2、肺燥咳嗽,肺虚久咳,阴虚劳嗽。

3、痰热或火郁闷胸,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用法与用量】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产地】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甘肃贝母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省;梭砂贝母主产于云南、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太白贝母主产于陕西(秦岭及其以南地区)、甘肃(东南部)、四川(东北部)、湖北(西北部);瓦布贝母主产于四川西北部(北川、黑水、茂县、松潘)。

【采收加工】采挖季节因地而异,西北地区多在雪融后上山采挖;一般在6~7月采挖。

川贝母可行性研究报告

川贝母可行性研究报告

川贝母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背景和目的:川贝母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咳嗽和呼吸道疾病。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川贝母的研究相对有限,特别是其可行性方面的研究。

因此,本报告旨在探讨川贝母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可行性,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川贝母的历史和传统用途:川贝母是一种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然草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主要生长在四川、甘肃和云南等地。

传统上,川贝母被用作治疗咳嗽、咳痰、哮喘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药物。

川贝母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皂苷、黏多糖和微量元素等。

现代科学对川贝母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川贝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研究表明,川贝母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其中,川贝母中的黏多糖被认为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此外,川贝母中的皂苷成分还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潜力。

川贝母的营养和食用价值:除了药用价值外,川贝母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川贝母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它不仅可以作为药材使用,还可以用于烹饪和食品加工,如煲汤、炖肉等。

川贝母的食用方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川贝母的市场前景和潜力: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对中药的认可度提高,川贝母市场前景广阔。

川贝母的应用领域可以进一步拓展,如制成川贝母口服液、川贝母颗粒等剂型,方便患者使用和储藏。

此外,川贝母还可以与其他草药进行配伍使用,发挥更好的疗效。

总结:通过本次研究报告的概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川贝母在现代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可行性和应用潜力。

川贝母的药理作用和食用价值已得到科学验证,其含有的成分对于呼吸道疾病和肿瘤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川贝母的产品有望满足市场需求,并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好处。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川贝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和未知因素。

在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川贝母时,需要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剂量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川贝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很多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川贝母的概述、药材性状、药理作用、药效、功效与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让读者对川贝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概述川贝母是次生坼地杂草原生于川西邛山区,常生于林缘溪边或岩石间。

以全株入药,冬季剥取根茎,晒干备用。

川贝母的学名为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属百合科植物。

二、药材性状川贝母的根茎纺锤形或椭圆形,稍扁,参差草经性退化,黄白色或灰白色。

质硬,断面平坦,川贝母的气微,味甘微苦。

三、药理作用川贝母具有镇咳平喘、化痰平喘、清火散结等多种药理作用。

川贝母中的有效成分有粘液、川贝母苷、母贝皂苷、芦丁等。

其中,川贝母苷具有镇咳平喘作用,可通过抑制呼吸中枢的兴奋,使呼吸平稳,减轻咳嗽和平喘。

四、药效川贝母的主要药效为镇咳平喘、化痰平喘、清火散结。

在临床上,川贝母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咳嗽等病症。

其功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减轻咳嗽:川贝母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呼吸中枢兴奋,减缓并改善呼吸系统的症状,减轻咳嗽。

2. 缓解哮喘:川贝母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加气道通畅,减少呼吸困难,改善哮喘症状。

3. 化痰平喘:川贝母具有痰湿化痰的作用,能够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部状况,减轻胸闷、咳痰等症状。

4. 清火散结:川贝母可以清除肺部的炎症,消散积聚在肺部的热邪,改善肺部的功能,减少肺部疾病的发生。

五、功效与作用川贝母具有以下主要的功效与作用:1. 镇咳平喘:川贝母能够抑制呼吸中枢的兴奋,减缓咳嗽引起的不适感,缓解哮喘引起的呼吸困难。

2. 化痰平喘:川贝母具有痰湿化痰的作用,能够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部状况,减轻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3. 清火散结:川贝母能够清除肺部的炎症,消散积聚在肺部的热邪,改善肺部的功能,减少肺部疾病的发生。

4. 凉血解毒:川贝母能够凉血解毒,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痈疽等病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
川贝母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

由于川贝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

随着我国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药用量的不断增加,川贝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就中药川贝母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希望能帮助基层医生正确认识和应用川贝母。

一、川贝母的历史沿革
(一)川贝母的本草记载历代主要本草对“贝母”皆有记载,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气味辛、平,无毒,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症,喉痹,乳难。

”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历代本草至《本草纲目》收载贝母来源多种,但应用不分功效差异,产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江苏、浙江等省,以峡州(湖北宜昌)、越州(浙江绍兴)为道地,未见川蜀产的明确记载。

自明代《本草汇言》提出“必以川者为妙”之后,至18世纪末,古代医家对川贝母及其他品种有了进一步认识和区分,分辨形、性、味、功效、临床适应证。

认为川贝与其他贝母共具润肺清热、止咳化痰、开郁散结功能,用来治疗痰嗽、心胸郁结、肺痈、肺痿、瘿瘤、痈肿、疮疡,但认定为川贝母为其上品。

《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

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必以川者为妙。

若解痈毒,破瘾结,消实痰,敷恶疮,又以土者为佳。

然川者味淡性优,土者味苦性劣,二者以分别用。

”浙江产贝母称“土者”,四川产的称“川者”。

吴仪洛《本草从新》:“川产开瓣,圆正底平者良;浙江产形大,亦能化痰,散结,解毒。

”“川产最佳,圆正底平,开瓣味甘;像山贝母,体坚味苦,去时感风痰;土贝形大味苦,治外科证痰毒。


张璐《本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次之,像山者微苦又次之。

”此处“西者”据考证极有可能为新疆产贝母(伊贝母),像山贝母为浙江产之浙贝。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百草镜云:“出川者曰川贝”,“川产味甘,间有微苦,总不似他产之一味、苦而不甘者也,补气利痰而不寒”。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载:“今川中图者,一叶一茎,叶颇似养麦叶。


《本草求真》概括“小者川贝母,甘苦微寒,滋润大于清别,后世一直沿用”。

《中国药典》自1963版开始收载川贝母,1977年版药典起指定四种专属品种一直延续到2010版药典前。

2010版药典中又收录的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作为药材来源。

2010版《中国药典》“川贝母”项下规定: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或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和“栽培品”。

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二)川贝母的命名沿革川贝母的别名:虻(《诗经》),黄虻(《管子》),苘(《尔稚》),贝母、空草(《本经》),贝父、药实(《广雅》),苦花、苦菜、勤母(《别录》)。

现代又有根据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蒜贝等。

二、川贝母的临床应用
(一)川贝母的经典方应用《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

润肺消痰,止下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

故配知母,可以清气滋阴;配芩、连可以清痰降火;配芪、参可以行补不聚;配归、芍可以调气和营;又配连翘可解郁毒,治项下瘿核;配二陈代半夏用,可以补肺消痰、和中降火也。

以上使用必以川者为妙。


川贝母具有苦寒之性,有清热化痰之功。

用治肺热咳嗽之证,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二母散;兼有甘味微寒,尚能清润肺燥,长于润肺化痰止咳,多用于治阴虚燥咳,常与杏仁、麦门冬、紫苑等药同用,如贝母丸;还可用治老嗽咳血,常与天冬、沙参、百部等药同用,如月华丸。

2010版《中国药典》:川贝母的性味与归经: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其功能与主治是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

瘰疬,乳痈、肺痈。

用法与用量:3~10g;研粉冲服,一次1~2g。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二)川贝母的现代组方应用随着人们对川贝母的应用,在许多治疗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病症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制剂中都有川贝: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蒌散等。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现代临床不断地涌出新的应用:王晓杰临床以川贝母为主治疗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服药2周腹水全消,食欲增进。

陈晋宇在1年多内,治疗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为主症的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共29例。

另外,川贝母与当归等组成配方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

由川贝母、枇杷叶、桔梗、薄荷脑组成的咳安含片用来治疗支原体肺炎,有确切疗效。

(三)川贝母的食疗应用川贝母被《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作为食疗中药,广泛用于肺热燥咳、干咳等病症。

1.梨蜜川贝膏根据《太平圣惠方》,该膏组方:川贝母、梨、蜂蜜、白糖。

适用范围:①阴虚肺燥、久咳不愈、咽干燥渴者;②对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后期、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咳嗽痰少、舌红少苔者,可作调养之用。

2.二冬二母汤组方:麦冬、天冬、川贝母、知母、沙参、冬桑叶。

本方具有化痰止咳,润肺养阴,壮水生津的功效,为治疗干咳无痰的良方,效果明显。

尤其对儿童,服药时以甘润之冰糖为引。

3.川贝母煮橘子制法:取川贝母,橘子;先用水浸泡,煮水,加冰糖适量,饮汤。

食橘瓣;每日1剂分3次服,每次需再添煮2个橘子:饮汤约200mL,连用3日,儿童酌减。

4.川贝酿雪梨组方:川贝母、雪梨、糯米、冬瓜、冰糖、白矾。

本方具有润肺消痰、降火除热的功效,适用于肺痨咳嗽、干咳、咯血等症。

5.川贝炖苹果梨组方:苹果2个、梨3个、川贝母5个。

做法:①苹果与水梨削皮后,加水适量打成果汁约150mL;②川贝母9g,用水约500mL,水煎浓汁约50mL;③三汁混合加白糖20g冲服。

适用病症有肺燥咳嗽,干咳无痰,慢性支气管炎而痰黄黏稠、鼻干燥者。

6.贝母鸭蛋炖食该方可预防哮喘,取川贝母5g(捣细末)、百合70g、桑叶30g、鸭蛋2个。

用法:将桑叶加水1000mL,煎汁约500mL,滤过。

滤液加川贝母粉、百合拌匀,隔水蒸熟百合后,将鸭蛋打破放入,加适量调料,稍微煮沸即可食用。

一天一次,连续食用7d,不可间断。

注意食疗期间禁食肥肉、猪油、虾、鲤鱼等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