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规模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规划专题之一
哈尔滨市城市用地规模
(2000-2020)
哈尔滨市规划局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院总体室
一、用地规模发展史及现状
1、地理位置:
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北部、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沿岸,呈狭长带状。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哈尔滨城区的地理中心位于南岗区省政府一带,东经126°39′20″,北纬45°44′24″。在全国省会级城市中所处纬度最高,且位居最东端。全市辖7个区和阿城、双城、五常、尚志、宾县、呼兰、巴彦、依兰、方正、木兰、通河、延寿12个县(市),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市域东西长约32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12公里,最窄处仅20公里。哈尔滨市区面积为1660平方公里。哈尔滨市城区为211平方公里。
2、用地规模发展史
哈尔滨市城市发展来自于中东铁路的修筑,在用地上,1898年帝俄征用城市建设用地4500公顷(从江岸—香坊),1901年扩展到新市街征地3400公顷,1903年又在埠头区征地5700公顷,合计136平方公里,尽管征地面积较大,1906年实际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仅12.7平方公里。
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城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铁路通车以后,原有驿道的作用逐渐为铁路所取代,铁路沿线形成了许多新的居民点,一些原有居民点也因此而发展。加上此期大批外国移民、商人不断迁入,至1905年哈尔滨人口已达11.3万人,也使哈尔滨市初具规模。
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城区主要分布于松花江和马家沟之间,集中于今道里、道外、南岗三区的中心地带。以南岗地区为中心的新城区迅速发展,旧哈尔滨城区(今香坊区)则无大变化,马家沟以东和偏脸子以西基本未得到开发。南岗地区的建筑大多为铁路所属,市区基本沿铁路线方向发展。道里地区以外国人居住为主,街区由方格形路网组成。道外地区以中国人居住为主,建筑物密集,路网亦呈方格网状。至1928年,哈尔滨人口数已达38.4万左右,城区占地面积达45平方公里。
1928—1945年南岗新城初具规模,道里随着松花江航运的发展或为商埠繁荣之地,外地小商贩、小手工业人口的涌入,使道外区得以繁荣,此阶段形成了哈尔滨市中心城区连片发展的基本内核。
1946年—1980年,随着“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十三个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军工企业分别在我市沿几条主要交通干道伸展,如三大动力、学府区、哈西工业区、香坊区、太平区、平房区、城乡路、学府路、哈西大街、公滨路先后建成,各大企业专用线,铁路、河沟的自然分隔,特别是马家沟机场的分隔,使得城市用地呈松散的群组结构。这一时期是哈尔滨历史上用地规模发展最快的时期,其中1957—1962年间,平均每年增长7.42km2。
1980—1990年,随着全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步子的加快,特别是居住用地严重不足的矛盾加剧,市政府决定将位于市内的马家沟机场迁出后,该地做为城市建设用地,整个城市由松散的星状,向紧凑的块状发展。到1990年在围绕城区铁路的圈内除哈西、学府、原马家沟机场尚存部分插花地外,其它地区均连成一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但由于哈尔滨市处于我国北疆,属远离海岸的内陆城市,因此与沿海开放城市相比,我市在利用对外开放优惠政策方面受益不大,但城市建设有所发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城市用地开发速度十分迅速。平均每年增长4km2/年。
3、用地规模现状
哈尔滨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如今成为黑龙江省省会、东北亚区域性经贸城市,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总用地面积达166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1平方公里。人均74.0平方米。范围北至松北、松浦镇,南至阎家岗、平房区,东至团结、城子高镇,西到群立新区。
哈尔滨市城区用地现状表(2000),(详见附表1)
二、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一)、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
1、用地水平和用地结构与城市性质的偏差:老工业基地,工矿用地浪费严重。
哈尔滨市是建国以来发展最早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二五”期间,哈尔滨市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城市之一。先后在抗美援朝期间有几个大型工业迁至哈尔滨,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在哈尔滨市安排了13项。哈尔滨市成为著名的“动力之乡”。这对哈尔滨市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哈尔滨市工业用地规模过大的弊端日益突出。哈尔滨市工业用地占据了城市大量用地,2000年现状统计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25.3%。而从国外情况看,如英国,城市工业用地平均只有13—15%左右,据美国70年代22个城市统计,工业用地仅占建成区总用地的10.4%。工业用地比重的过大,严重束缚了城市本身的发展,又阻碍了城市其它功能的发挥,而且许多工业严重地污染了城市环境。哈尔滨市以城市下风向太平化工区尤为严重。由此可见,哈尔滨市工业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占地大,使土地未能最优化利用。(2)另一个就是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2、铁路用地过大,制约城市发展
哈尔滨市来源于铁路,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为哈尔滨的崛起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城市不断扩大、发展,交通方式的多样化,铁路对城市的发展制约严重。哈尔滨市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形成畸型的城市地域结构,在中心城区内形成的环状铁路分割市中心的现象,城市各功能分区间的联系因铁路线路的分割而不十分密切,只有通过跨线桥连接各区,全市共有跨线桥49座,造成全市交通“咽喉”过多,交通十分拥挤混乱的现象。同时铁路用地过大,而且占用了大量城市中心区“黄金地段”,使城市中心区土地未能最优化利用;同时哈尔滨市铁路网呈大“8”字形分布,铁路网包围城市,制约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南铁路编组站,占地大,东西长达七
公里,严重制约城市向南发展。
(二)、用地需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下几方面对土地的需求日益迫切。
1、居住用地的需求
(1)、通过对哈市人口规模的分析和预测,已知规划期末城区实际居住人口将达到350—360万人(包括四个近郊工业点)人口约比现状增加60—7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规模,这些新增的城市人口必然带来哈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而哈市规划期内用地规模的确定就是首先解决城市人口分布的场地问题,其次预示着大规模城市用地开发活动的兴起。
(2)、在下一步改造三、四类居住用地的同时,将规划道路、绿地、配套的公建设施用地一并考虑在内,因而改造后的居住用地面积要衰减一部分,城市居住用地总量会减少。
(3)、从另一方面讲: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国标是20—32平方米/人,我市现状是20.5平方米/人,几乎在国标的最低限上了,只要城区人口再稍有提高,就难以达标了。近几年我市人口纯增长约4-5万人/年。如果居住用地的扩展再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人均居住用地不能达20平方米/人的下限的状况很难避免。总之是居住用地的增长速度低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2、绿化用地需求
我市人均绿地面积仅为7.2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4.7米。这与国标规定的绿地≥9.0;公共绿地≥7.0相差甚远。根据2000年全国城市建设统计报道,哈尔滨市绿化三大项指标均低于全国绿化水平的平均值,也低于东北三省其他大中城市的绿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