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凝剂应用于松花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合集下载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一、绪论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水处理作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核心技术之一,已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剂作为重要的处理剂,其研究与应用进展对水处理工艺及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絮凝剂的定义与分类絮凝剂是一类能够将水中悬浮的微小颗粒凝聚成大颗粒的物质。

根据絮凝剂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有机絮凝剂和无机絮凝剂。

有机絮凝剂一般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和沉降性能,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

而无机絮凝剂则主要由金属离子或氧化物构成,如氯化铝、硫酸铁等。

三、絮凝剂的作用机理絮凝剂通过两个主要作用机理实现对微小颗粒的凝聚和沉降。

首先是吸附作用,絮凝剂通过静电吸附或化学吸附作用吸附在悬浮颗粒表面,并形成团簇。

其次是桥联作用,絮凝剂分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导致悬浮颗粒团簇的增大,从而形成更大的絮凝体。

最终,由于重力作用,絮凝体沉降至底部,以实现水中颗粒的去除。

四、絮凝剂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调控与新型絮凝剂的开发传统的絮凝剂结构相对单一,效果有限。

近年来,通过调控絮凝剂的结构参数和探索新型絮凝剂材料,研究人员制备出一系列高性能絮凝剂。

例如,采用交联剂对聚合物絮凝剂进行交联改性,可以提高絮凝剂的稳定性和凝聚效果;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开发出具有高凝聚效果的纳米絮凝剂。

2. 絮凝剂与其他水处理技术的结合为了提高絮凝剂的效果,研究人员将絮凝剂与其他水处理技术进行结合。

例如,结合絮凝-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水污染治理;结合絮凝-生物法可以加速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3. 絮凝剂的电动化学和光催化研究随着电动化学及光催化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将絮凝剂应用于电动化学絮凝和光催化絮凝中,实现水污染的高效去除。

生物絮凝剂应用于松花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生物絮凝剂应用于松花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生物絮凝剂应用于松花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常玉广
【期刊名称】《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该实验以生物絮凝剂为水处理材料,以松花江的水源水为被处理对象,将生物絮凝剂应用到动态流混凝沉淀试验.通过絮凝率验证絮凝剂应用于松花江水的处理效果,絮凝率达到85%,以及生物絮凝剂对浊度和色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87%和70%,并且UV254去除率达到32%.同时,对松花江的水源水和絮凝后的沉降水进行色谱-质谱联机分析(GC/MS),比较其中有机物的变化,结果显示,松花江原水中含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硝基苯等优先控制污染物被生物絮凝剂有效去除.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常玉广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2
【相关文献】
1.微生物絮凝剂B-16用于给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J], 亓华;田顺;谢恩亮
2.煤泥水处理用微生物絮凝剂培养的优化试验研究 [J], 侯志翔;张东晨
3.微生物絮凝剂的培养与对酱油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J], 杨常凤;周欣平;孔峰
4.微生物絮凝剂应用于污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J], 李梦茜;莫松柏;钱荣坤
5.微生物絮凝剂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优化分析 [J], 唐晓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范文

《2024年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范文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其中,水处理过程中的絮凝剂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水处理絮凝剂能有效地促进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和沉降,提高水质净化效率。

因此,对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应用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二、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现状水处理絮凝剂是一种能使水中难以自然沉淀的微小悬浮物颗粒发生凝聚和沉降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化学成分,可将其分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三大类。

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无机絮凝剂研究无机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

目前,研究者主要关注其优化制备工艺、提高产品性能以及降低环境影响等方面。

例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出具有更高分子量、更好絮凝性能的无机絮凝剂。

2. 有机絮凝剂研究有机絮凝剂具有高效、快速等特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高分子有机絮凝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上。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类、生物大分子类等。

这些新型有机絮凝剂在提高絮凝效果、降低毒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3. 生物絮凝剂研究生物絮凝剂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环境友好等优点。

近年来,微生物合成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成为热点。

研究者们通过基因工程、发酵工艺优化等手段,提高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和性能。

此外,对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水处理絮凝剂的应用进展随着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处理絮凝剂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水处理絮凝剂已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污水处理等领域。

其中,饮用水处理中主要关注的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藻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工业废水处理中则主要关注的是对特定污染物的去除;在污水处理中,水处理絮凝剂则主要用于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

微生物絮凝剂用于废水处理的研究及其应用

微生物絮凝剂用于废水处理的研究及其应用

微 生 物 絮 凝 剂 用 于 废 水 处 理 的研 究 及 其 应 用
于 海 波
摘 要: 论述 了微 生物 絮凝 剂 的 种 类 、 凝 机 理 、 响 因素 及 其 在 废 水 处 理 中的 具 体 应 用 , 絮 影 讨论 了微 生 物 絮 凝 荆 在 目前 应
用中存在的 问题 , 并对其应 用前景做 了展 望。 关键词 : 生物絮凝剂 , 微 废水处理 , 用 应 中图分类号 :7 3 X 0 文献标识码 : A
对其作用机理 曾提出多种学说 , 中比较能接受的有 以下几种 : 其 对多聚糖构成 的絮凝剂则没有这种变化 , 以受温度影响不大 。 所
定鼎 门、 涧河 4个 污水处 理厂 , 为污 水处 理企业 创造 了 良好 的外 理设施改善环境 、 节能减排 的社会效益和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部环境 , 而保 证和促进 了污水处理企业集 中精力 建好 、 从 管好 、 用 通过近几年 的努 力 , 阳市 的排水 设施 进 一 步 的得 到 了完 洛
利用生物技 术 , 通过 细 菌 、 真菌 等微 生 物 发酵 、 提 、 炼 而 成。 说 等可解释部分 絮凝 现象 。从 微生 物 絮凝剂 的多样性 以及 表 现 抽 精 与传统 的无机 和 有机 高分 子 絮凝 剂相 比, 生物 絮凝 剂具 有 高 出的絮凝 范围的广谱 性可以断定 , 微 絮凝机理 肯定是多样 的。 效、 无毒 、 可生物降解等特点 ; 目前普遍采 用的天然 高分子 絮凝 1 2. 微 生物 絮凝 剂絮凝能力的影响因素 与 . 2 剂 相比 , 微生物絮凝 剂具有 絮凝活 性高 , 能产 生絮凝 剂 的微生 物 同一般 的化 学絮凝剂 一样 , 微生物 絮凝剂效 果 的好 坏主要受 种类多 , 生长快 , 易于采取生物工程手段 实现产业 化等特 点 , 有着 絮凝剂 和胶体颗粒本身特性及 反应 条件的影 响 。 良好 的 发 展 前 景 。 1 微生物絮凝剂 本身 的性质 及 絮凝剂 的投加 量。絮凝 剂的 ) 此外 , 产生 絮凝剂 的微生 物绝 大多数 来 自土 壤中 , 资源 极 其 絮凝效果受本身分子结构 、 形状 、 子量和所 带基 团等因素影 响。 分 丰富, 获得 的方 法也较简单 , 成本低廉 。因此 , 物絮凝 剂作 为一 生 类高效安全絮凝剂 已经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认可 。

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水 处 理 絮 凝 剂 微 生物 絮 凝 剂
水 是生 命之 源 , 人类 和生 物 赖 以生存 的物 质 是 基 础之 一 , 是不 可替 代 的宝 贵资 源 。为保 证水 资源
聚糖 和蛋 白质等 。至 今发 现 的具 有 絮凝性 的微 生物
至少有 1 7种 , 最具 代 表 性 的 是酱 油 曲霉 , 生 产 其
剂受 到 了限制 , 在此情 况 下 , 人们 开 始研究 高分 子水 处 理剂 , 以聚丙烯 酰 胺 为 主 的 高分 子 被 用 于水 处 理
中, 但这类 物 质在环 境 中不 易降解 , 且其 单体 具有 较
高毒 性 , 水处 理尤其 是 饮用水 中处 理受 到 了限制 。 在
为 了克 服 现有 水 处理 剂 存 在 的缺 点 , 人们 把 研 究 的 目光 瞄准 了微生物 絮凝 剂 的开发 。微 生物 絮凝 剂 又被称 为第 三代 絮 凝 剂 , 生物 絮凝 剂 主 要 是 在 微 菌细胞 外分 泌 的 , 是 一 种具 有 絮凝 功 能 并且 可 以 它 被 自然 降解 的 高分 子 有 机 物 , 糖 蛋 白 、 维 素 和 像 纤 D A等; N 有些 则 是 直 接 利 用 微 生 物 细 胞 , 如 大 量 比
维普资讯
石 油
第3 6卷 第 3期
与 天 然 气 化 工
29 5
CHEMl CAL ENGl NEE NG I & GAS RI OF O L
生物絮 凝剂 在 水处 理 中的 应 用
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 芬
( 华大 学建筑 与土 木 学院) 西
在于 消除或 减轻水 污染 , 高水 的综 合利用 水平 , 提 有
效 地利用 水 资源 。微生 物絮 凝剂是 一 种 良好 的水 处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郑晨张东晓龙盼来源:《卷宗》2013年第07期摘要: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与应用现状,并对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能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情况、发展瓶颈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关键字:微生物絮凝剂;水处理0 前言絮凝技术是水处理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去除水中细小悬浮物和胶体污染物质。

传统絮凝剂具有低生产成本和高絮凝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因其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在许多领域的使用已被制约。

微生物絮凝剂是通过生物发酵、抽提、精制而得到的一种新型、高效、无毒、廉价的水处理剂,不但没有传统絮凝剂的上述缺点,而且还具有安全、高效、可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1 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目前微生物絮凝剂主要有4种类型:①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一些存在于土壤、污泥中的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真菌及藻类等;②细胞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如酵母细胞壁葡萄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和N一乙酰葡萄糖胺等;③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细胞代谢产物主要是多糖、蛋白质、脂类等,这些是主要具有絮凝作用的物质;④克隆技术获得的絮凝剂,克隆絮凝基因能够在降解多种底物的同时产生絮凝剂。

能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具有絮凝性的微生物多达50种以上。

2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絮凝能力的因素2.1 微生物本身的特性微生物絮凝剂中含有的氨基、羟基、胺基等亲水活性基团是影响其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此外絮凝效果还受分子形状、分子量等因素影响。

微生物絮凝性能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不同的菌种具有不同的絮凝能力。

2.2 温度研究表明.温度可以直接影响微生物絮凝剂表面的活性基团。

进而影响絮凝剂的絮凝能力。

适当升温可提高胶粒运动速度,从而能加快絮凝进程。

但高温会使MBFs变性,空间结构改变,某些活性基团不再与悬浮颗粒结合,而使其絮凝活性下降。

2.3 无机金属离子适当浓度的金属离子可以促进絮凝剂分子与悬浮颗粒以离子键结合。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棕腐真菌 B row n rot f ungi
红平红球菌 R hodococcus ery t hropolis
棒状杆菌 Cory nebacteri um brevicale
粟酒裂殖酵母 S chi z osacchm can di d um
·26 ·
絮凝剂产生菌 。Zajic 等[2] 从炼油中分离出 1 株棒状杆 菌 ,该 菌可分泌对泥水具有絮凝作用的多聚物 。Naka2 mura 等[3] 从霉菌 、细菌 、放线菌和酵母菌等 214 种菌株 中 ,筛选出 19 种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 ,其中以酱油曲 霉 ( As pergillus soj ae) AJ 7002 产生的絮凝剂最好 。Tak2 agi 等[4] 研究了拟青霉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 ,采用乙醇 沉淀和凝胶色谱法精制得到了 PF101 絮凝剂 ,它对桔草 杆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血红细胞、活性污泥 、纤维素 粉、活性碳、硅藻土等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Kurane 等从 旱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到红平红球菌 ,并将菌株产生的微 生物絮凝剂命名为 NOC —1 ,它对大肠杆菌 、酵母 、泥浆 水、膨胀污泥、纸浆废水等均有极好的絮凝效果 ,被认为 是当时发现的最好的微生物絮凝剂 。Kurane 等[5] 从土 壤中分离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 AL2201 ,该菌在含有蔗 糖的培养基中生长并分泌絮凝物质 。
我国对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起步较晚 ,尚处于起 步阶段 ,但近年来也筛选得到了较多的优良菌株 。王 镇等筛选到 4 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分属于 芽胞杆 菌 属 ( S porol actobaci l l us GC3 ) 、节 细 菌 属 ( A r2 t h robacter SB6) 、假单胞菌属 ( Pseu domonas SB8) 、气 单胞菌属 ( A eromonas GC24) ,柴晓利等筛选到的氮单 胞菌属 ( A z omonas) ,刘紫娟等筛选到的巨大芽胞杆菌 ( B aci l l us me g ateri um) , 胡筱敏等筛选得到芽孢杆菌 A29 ,尹华筛选出的 GS27 ,邓述波等筛选出得到的 A2 9 。这些菌株所产生絮凝剂的的絮凝活性都比较高 。

论微生物絮凝剂的现状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论微生物絮凝剂的现状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论微生物絮凝剂的现状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助剂,它是由微生物培养出的一种生物聚合物,能够对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和有机物等进行高效的絮凝作用。

与传统的化学絮凝剂相比,微生物絮凝剂无毒无害、环保可持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大大减少污泥产生,降低处理成本。

目前,微生物絮凝剂已经成为新兴的水处理技术之一,在水源净化、污水处理、淡水生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水源净化方面,微生物絮凝剂主要用于河水、湖泊、水库等水源的絮凝处理。

在污水处理方面,微生物絮凝剂可以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在淡水生产方面,微生物絮凝剂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反渗透膜预处理、净水等方面。

虽然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但是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探索新的微生物菌株和培养方法,同时加强与化学絮凝剂的协同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上的应用分析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上的应用分析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上的应用分析摘要微生物絮凝剂因其高效性、无毒性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课题,但对于它在净化废水过程中的实验条件探索,尚未详细研究。

本文对微生物絮凝剂在工业实际应用上的效果进行了纤细的分析和解说,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的发现、絮凝机理、活性的因素及可分解的物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污水处理;应用分析0 引言目前,水处理方法很多,如吸附法、好氧法、厌氧法、混凝沉淀法、化学氧化法等等。

其中混凝沉淀法以其见效快、构造简单、应用范围广而受到中外学术界和环保行业的高度重视,而混凝沉淀法应用过程中尤以混凝剂的选择为其处理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

微生物絮凝剂(MBF)因其高效性、无毒性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课题,但对于它在净化废水过程中的实验条件探索,尤其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实践应用,很少有人问津。

1 微生物絮凝剂概述1.1 微生物絮凝剂的发现70年代,日本学者在研究酞酸酯生物降解的过程中发现了具有絮凝作用的微生物培养液,以后的研究表明生物絮凝剂对水中胶体和悬浮颗粒物具有絮凝作用。

随后对培养基、菌种、生产条件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出在废水处理中有广泛用途且无二次污染,代号为NOC-1的生物絮凝剂。

1.2 微生物絮凝剂的主要种类1.2.1 生物细胞的絮凝剂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如某些细菌、霉菌、放线菌和酵母,他们大量存在于土壤、活性污泥和沉积物中。

1.2.2 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如酵母细胞壁的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和N—乙酰葡萄糖胺等成分均可用作絮凝剂。

1.2.3 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微生物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细菌的荚膜和粘液质,除水分外,其主要成分为多糖及少量的多肽、蛋白南、脂类及其复合物。

其中多糖在某种程度上可用作絮凝剂。

至今发现的具有絮凝性的微生物已经超过17种,包括霉菌、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茵。

一般来说,这些微生物产生的絮凝物质的分子质量多在1×105以上,如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C-120产生的絮凝物质的分子质量大于2×106的天然双链DNA.2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絮凝剂加入水中后,主要通过双电层压缩、电荷的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作风使颗粒间排斥能降低,最终发生凝聚和絮凝。

新型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应用

新型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应用

新型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应用新型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污水处理中应用污水处理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污水处理的需求日益迫切。

为了高效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开发新型生物絮凝剂,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生物絮凝剂是一种能够聚集和沉淀悬浮物和污染物的有机或无机物质。

传统的化学絮凝剂存在着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的问题,而生物絮凝剂则具有更好的环境友好性。

新型生物絮凝剂的制备离不开微生物学和高分子化学的研究。

首先,微生物学研究为新型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许多种类和功能。

通过筛选和培养适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生物菌株,可以获得具有较强絮凝能力的菌株。

这些菌株可以通过增量培养和优化培养条件来提高其絮凝能力,并且可以用于生物絮凝剂的生产。

其次,高分子化学研究为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通过合成或改性高分子材料,并优化其结构和性质,可以得到具有较好絮凝性能的生物絮凝剂。

例如,聚合物的分子量、共聚物的比例、功能基团的引入等因素可以影响絮凝剂的絮凝能力和稳定性。

生物絮凝剂的制备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微生物培养和高分子的合成。

首先,从自然环境中采集合适的微生物菌株,并通过培养和增量培养方法使其达到高絮凝能力。

为了提高絮凝剂的稳定性和储存性,可以对菌株进行优化和改良。

其次,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交联等方法,合成高分子絮凝剂。

在合成过程中需要考虑反应条件、催化剂和溶剂的选择等因素,以及对合成材料的表征和性能测试。

新型生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生物絮凝剂具有较高的絮凝能力和选择性,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

其次,生物絮凝剂不会产生副产物,对水质无二次污染。

再次,生物絮凝剂可生物降解,具有较低的环境影响。

最后,与传统化学絮凝剂相比,新型生物絮凝剂制备工艺成本较低,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3 4・
广 州化 工
21 年 3 01 9卷第 1 2期
微 生 物 絮 凝 剂 的研 究 及 在 废 水 处 理 中 的 应 用
任文萍 ,柴 涛
005 ) 3 0 1
( 中北 大学化 工与 环境 学院 ,山西 太原
摘 要 :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 , 絮凝机理以及微生物絮凝剂的提纯等,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
作用机理有 : () 1 吸附架桥作用 吸附架桥作用学说认为微生物 絮凝剂是链 状结构 的高分子
不同微生物在特定 条件下 产生 的絮凝 剂种 类不 同, 按其 化 学组 成分类 , 絮凝剂 大多 数为机 能性 多糖 和机能性 蛋 白质 生物 类物质 , 另外还有少量属 于脂类和 D A等 其他类 型 。 N 按其来源大致可分为 4类 : 1 直接利用 微生物细胞 的絮凝 () 剂。如某些细菌 、 霉菌 、 放线菌和酵母 , 大量存 在于土 壤 、 性污 活 泥 和沉 积 物 中 L ;2 利 用 微 生 物 细 胞 壁 提 取 物 如 酵 母 细 胞 壁 葡 s () I 萄糖 , 甘露聚糖 、 白质等成分均可用作絮凝剂 ; 3 利用微 生物 蛋 ()
聚合物 , 高分子 物质 浓度 较低 时 , 在 吸附在微粒 表面上 的生 物高 分子长链可能 同时吸附在另一个 微粒 的表面 上通过架桥 方式形 成“ 胶粒 一高分子 物质 一胶 粒 ” 的聚合 体 , 而导致 絮凝 沉 淀。 从 高分子在微粒表 面的特 殊吸 附来源 于各种 物理化 学作用 , 如范 德华引力 、 电引力 、 静 氢键 、 配位键等 。通 常. 生物絮凝剂 的分 微 子量越大对架桥越有利 , 絮凝效率越高 。但 若分子 量过高 , 由架 桥过程中发生 的链 段间 重叠产 生 的排斥作用 会 削弱架 桥作 用.

《2024年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范文

《2024年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范文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与应用进展》篇一一、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与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质恶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水处理技术是解决水体污染、改善水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絮凝剂作为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化学品,对于提高水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与应用进展的絮凝剂成为了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水处理絮凝剂的研究进展1. 传统絮凝剂的研究传统絮凝剂主要包括无机盐类、天然有机物等。

其中,无机盐类絮凝剂如明矾、硫酸铝等,因其价格低廉、来源广泛而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絮凝剂存在一些缺点,如絮凝效果不稳定、易产生二次污染等。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对传统絮凝剂进行改进和优化。

2. 新型絮凝剂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絮凝剂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新型絮凝剂主要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高效、快速、用量少等优点,如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等。

生物絮凝剂则具有无毒、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如微生物合成的多糖类絮凝剂等。

3. 纳米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纳米材料可以作为絮凝剂或催化剂,通过增强其表面活性、增大其比表面积等特性提高水处理效果。

例如,纳米氧化铝、纳米二氧化硅等材料可以作为高效絮凝剂使用。

三、水处理絮凝剂的应用进展1. 饮用水处理饮用水处理是水处理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传统的饮用水处理方法主要采用明矾等无机盐类絮凝剂进行混凝沉淀和过滤消毒。

随着新型絮凝剂的研发和应用,如生物絮凝剂等无毒无害的絮凝剂逐渐成为饮用水处理的优选。

2. 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是水处理领域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需要采用高效的絮凝剂进行处理。

新型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纳米材料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污水处理厂应用污水处理厂是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场所,也是水处理絮凝剂的重要应用领域。

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松花江水研究

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松花江水研究

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松花江水研究李克【摘要】针对低温低浊水出水浊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絮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或聚合氯化铝铁(PAFC),剩余浊度、剩余CODMn均有所降低,继续加大投药量、浊度反而升高.进一步试验表明:在PAFC用量为12 mg/L,改性活化硅酸用量为0.12 mg/L条件下,剩余浊度、剩余CODMn分别达到0.21 mg/L和0.64 mg/L.改性活化硅酸的投加时间对混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开始后330s投加改性活化硅酸可以提高混凝效果.【期刊名称】《能源环境保护》【年(卷),期】2014(028)006【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低温低浊水;强化混凝;聚合氯化铝铁;改性活化硅酸【作者】李克【作者单位】吉林市船营区环境保护局,吉林13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 前言低温低浊水处理一直以来是给水处理领域的难题之一,常规处理工艺进入冬季很难满足后续工艺的进水水质要求。

低温低浊水水温在4°C左右,浊度在8NTU左右。

原水水温低,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较高,颗粒间的排斥势能增大,而且布朗运动减小,粘滞系数提高,不利于颗粒相互碰撞;原水浊度低,水中杂质形成胶体,有很好的动、凝稳定性。

浊度低,胶体相互碰撞的机会减少,难以形成絮凝体[1]。

为了提高低温低浊水的混凝效果,通常采用溶气浮选法、微絮凝接触过滤法、强化混凝处理[2]等方法,并研发浮沉池、浮滤池、超滤、PAC-SMBR组合工艺、微絮凝接触过滤法、增效澄清池等多种新工艺[3]。

这些方法和工艺不仅复杂而且投资高,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和水厂的运行成本。

笔者通过混凝烧杯试验,选择松花江低温低浊水,为水厂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2 材料与方法2.1 原水的来源及水质情况本试验所用原水取自吉林市松花江上游江水。

原水取回后置于4℃冰柜中保存(时间不超过一周)。

其主要的水质指标见表1。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类 型:①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 剂 ,一些存在于土壤 、污泥中的细菌 、霉菌、放线 菌、酵母 菌、真 菌 及藻类等 ;②细胞微生物细胞 壁提取 物,如 酵母细胞壁葡萄糖 ,甘露 聚糖、蛋 白质和N 一乙酰葡萄糖胺等 ;③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 ,细胞代 谢产物主要是多糖、蛋 白质 、 脂类等 , 这些是 主要具有絮凝作用 的物 质 ;④克隆技术 获得的絮凝剂 , 克 隆絮凝基 因能够在降解多种底物 的 同时产生絮凝剂 。能产生絮凝剂的微生物种类很多, 迄今为止 , 已发 现的具有絮凝性 的微生物多达5 0 种以上。 2 影一微生物簟凝捌絮凝能力 的因素
表面活性剂.严重影响水 的出水水质 。庄源益等[ 7 】 筛选 出6株对水 中 染料有较好絮凝作用的菌株 , 用其培养液进行 了试验。用N A T型生物 絮凝剂处理直接黑染料生产废水 ,其脱色率可达6 o %。
3 . 3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善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效率通常因沉降性能变差而降低。微生物絮 凝剂能有效地改善污泥的沉 降l 生 能 , 防止污泥解絮 , 提高整个系统的 效率 。 4 微 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发展瓶颈
2 - 3无机 金属 离 子
适 当浓度的金属离子可 以促进絮凝剂分子与悬浮颗粒 以离子键结 合 。在高离子强度 下 ,大量离子 占据 了絮凝剂活性位点 ,把絮凝剂与 固体 悬浮颗粒 隔开 而抑制 絮凝 。金属离子 的价态对絮凝剂 的活性也有 直 接的影 响 , 通 常情况下 ,1 价金属离子无法提高絮凝剂活性 ,2 价金 属离子可以起到适 当的促进作用 , 3 价金属离子则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 目 前常用2 9 t 金属离子如c a 2 + 、M 等作助凝剂。
参 考 文献
微生物絮凝 剂 中含有的氨基 、羟基 、 胺 基等亲水活性基团是影响 其絮凝效果 的主要 因素 ,此外絮凝效果还受分子形状 、分子量等因素 影 响。微生物絮凝性能主要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不同的菌种 具有不 同的

生物絮凝技术处理水产养殖用水效果的初步研究

生物絮凝技术处理水产养殖用水效果的初步研究
污 水处理 方 面 , 水 产 养殖 领 域 的 应用 目前 还 处 在
法是将养殖用水 进行处理再利用 , 即循 环水 养殖 系 统 ( A )3, 是随之带来较 高的成本投入 成为 限 R S[ 但 3 制其进一步推广 的主要因素 。
生物絮凝技术 ( f ) B T 被认 为是 解决 水 产 养殖 r 产业发展所 面临 的环境 制约 和饲 料成 本 的有效 替 代 技术 。B T技术 源 于城市 污水 处 理 中 的活性 F 污泥法 , 是微生 物 的无机 氮 同化 过程 , 氨氮 等转 将
水 产养殖 残饵粪 便形 成 絮凝 体 过程 中主要 水质 指 标 的变化 情况 , 初 步探 讨 了絮 凝体 营养 价 值 和 并
饵 料适 [性 。 I
化成细菌 物质 。 目前 , 以色列 、 国等 国家 积极 美 研究 、 实践并 逐步 推广 生 物絮 凝技 术 。研 究 表 明 , 生物絮体 是 有 效 的鱼 类 ( 尤其 是 罗非 鱼 ) 料 , 饵 几 乎能够符合水 产养 殖 饵料 的全 部 营养需 求 。在 溶解性有 机 碳 ( O / 氨 氮 ( A 值 ( D C) 总 T N) 简称 C / N 充 足的条件下 ,0m / ) 1 g L氨氮能 够在 5h中通过
稚 鱼 期 的 开 口饵 料
关键 词 : 生物絮凝 ; 固体颗粒物 ; 水产养殖; 水质净化
中 图 分 类 号 :99 3 ¥6 .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50 2 1 )60 — 1 79 8 (0 0 0 -60 0 6
在水产养殖活 动中 , 养殖鱼类仅能消化 吸收投 喂饵料 中 2 % ~2 % 的蛋 白质 , 余 的 以氨氮 、 0 5 剩 残 饵和粪便 的形式存 在 于养 殖水 环境 中¨ 。对 于养 j

不同混凝剂处理松花江低温水_刘艳静

不同混凝剂处理松花江低温水_刘艳静

1528
环境工程学报
第9 卷
差,且 处 理 费 用 过 高,给 水 厂 造 成 了 很 大 的 经 济 物的去除效果较好,而在弱酸性条件下,低碱化度的
负担。
聚合氯化铝也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 pH 为 5. 5 ~
我国水厂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即混 6. 5 时混凝效果最优。
凝、沉淀、过滤和消毒,而混凝作为水厂处理的第一
Abstract Treatment of low temperature source water in winter was difficult in Northeast 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everal new coagulants were applied to treat the low temperature source water derived from Songhua Riv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lb and Alc in NPAC1and NPAC2 were larger than that in PAC,and the new coagulants performed better either in controlling turbidity or removing organic matter than PAC and PAF currently used in water treatment plants. The optimal dosage in controlling turbidity was 50 mg / L for NPAC2,and the residual turbidity for NPAC1 was less than 3. 0 NTU when the coagulant dosage reached 50 mg / L. Meanwhile,removal efficiency of organic matters was almost the same for three new coagulants. When the coagulant dosage was 50 mg / L,the residual UV254 of water treated by three new coagulants was almost smaller than 0. 06. Combined with turbidity removal efficiency,the optimal dosages for NPAC1and PAF were 55 mg / L and 65 mg / L,respectively. Besides,the addition of powder activated carbon could increas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mmoniacal nitrogen. At the dosage of the powder activated carbon 30 mg / L,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mmoniacal nitrogen reached to 51. 27% . Surface loading and retention period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coagulation performances.

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污水处理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怎么能够更好的处理污水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现在的污水水质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难以降解的物质,如果单纯地用传统的污水处理剂去降解物质恐怕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所以应该寻找一种更可靠更高效的污水处理剂。

这就是微生物絮凝剂,这是一种新型的处理剂,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体内提取、纯化获得的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剂。

这种处理剂有许多的优点比如说是无毒、高效、无第二次污染并且可以通过生物降解,这样就使得微生物絮凝剂成为化学絮凝剂的一种更新换代的产品。

关键字:污水处理;微生物絮凝剂;应用研究;培养条件前言: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都依赖于水而生存,没有水就没有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是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如果对于水的态度还是无休止的浪费下去的话,那么再过几年我们的国家可能会出现缺水的情况,所以对污水的排放也是节约用水的一个好办法。

人们越来越关心污水的处理问题,关于污水处理的新工艺和新方法层出不穷,传统的有机高分子处理剂虽然发挥了它的作用,但是一些化学物质却损害了植物的生长,所以微生物絮凝剂就发挥了它的作用。

1关于污水处理问题水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两种,我国每年排放的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有很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这对江河湖海来说污染是十分严重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多,人们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污水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多,这样长久下去我们的子孙所面临的缺水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所以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保护环境爱护水资源,合理有效的处理好污水排放的问题,这对我们整个国家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来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微生物处理剂虽然对于污水的处理有着一定的作用,在某一个阶段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传统的微生物的使用一些问题也逐渐出现了,在使用的过程中虽然效果不错却给人类和植物带来了危害。

生物絮凝剂用于给水混凝处理中浊度去除的研究

生物絮凝剂用于给水混凝处理中浊度去除的研究

生物絮凝剂用于给水混凝处理中浊度去除的研究郑丽娜;马放;迟熠【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年(卷),期】2008(29)6【摘要】利用高岭土悬浊液和松花江原水作为研究对象,以混凝试验为基础考察了生物絮凝剂(BFs)对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生物絮凝剂进行混凝处理在投药量5-19 mg/L的范围内能够使高岭土溶液浊度去除84%,低于Al2(SO4)3(93%)和Fe2(SO4)3(94%).Zeta电位和混凝pH变化结果表明,生物絮凝剂的混凝效果主要受吸附架桥机理支配.向生物絮凝剂中投加少量的Al盐和Fe盐能够明显强化混凝效果,且在相同的混凝效果时Fe盐投加量小于Al盐投加量.这种强化作用主要是因为无机盐和生物絮凝剂的复合加强了电性中和与吸附架桥作用.Fe盐和生物絮凝剂复合使用可以在低投药量和中性pH条件下有效去除原水的浊度(94.6%).生物絮凝剂能够在较大的投药量范围内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颗粒物,形成的剩余污泥能够被自然降解;同时,由于不使用金属盐,大大降低了由于铝的积累而导致的致病风险,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絮凝剂.【总页数】6页(P1544-1549)【关键词】生物絮凝剂;混凝;浊度;环境友好【作者】郑丽娜;马放;迟熠【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5【相关文献】1.强化混凝技术去除水体中浊度和UV254的试验研究 [J], 康孟新;董琦;张海亚2.混凝法去除矿井水浊度的试验研究 [J], 陈雄山;樊少武;马超;姚海飞3.给水处理流程中各处理单元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混凝、澄清、过滤、消毒过程对有机物的去除 [J], 苗毓恩;丁桓如4.铝盐和铁盐在长江水源浊度去除中的混凝效果比较 [J], 艾德亥姆5.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湖泊水浊度及TOC的研究 [J], 史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表 1 可以看出,生物絮凝剂对各项指标均有 去除,对于细菌总数而言,去除率达到 70% ,去除效 果明显,尽管加进去的是絮凝菌的发酵液,但是上清 液中并没有增加菌量,反而降低菌数,这就增加了絮 凝剂的安全程度,即发酵液中的细菌随着矾花一同 沉到 烧 杯 底 部,不 会 引 起 水 中 菌 数 的 增 加. 对 于 UV254 来说,UV254 值反映的是水中天然存在的腐殖 质类大分子有机物以及含 C = C 双键和 C = O 双键 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多少,它主要是由带苯环或者不 饱和键类物质形成的,微生物絮凝剂对它的去除率 达到 32% ,效果比较明显.
图 2 生物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发现,当生物絮凝剂投加量小于 2 ml·L - 1 时,在慢速搅拌时浊度下降较慢,而且最后 沉淀不完全,当投加量大于等于 3 ml·L - 1 时,虽然 产生矾花较快,但却因为投加量的过大而引入了多 余的浊度,影响了效果,当生物絮凝剂投加量等于 2 ml·L - 1 时,产生大块矾花,沉降速度加快,此时絮 凝率达到 85% ,当生物絮凝剂投加量等于 2. 5 ml· L - 1 时,絮凝效果与 2 ml·L - 1 基本一致,从降低成本 考虑,确定处理松花江水的最佳投加量为 2 ml · L - 1 . 由此可见,生物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沉降性 能,对松花江水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好的效果. 但由于我们并没有对所检出的物质进行 定量分析,所以不能给出具体的物质量变化,和具体 某一种物质的量的增减,这有待以后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辉.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化学改性研究. 哈尔滨工业 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2]马放,冯旻,李淑更,杨基先.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 凝作用[J]. 黑龙江科技学院,2004,14( 3) : 140 - 144.
F 来表 示 絮 凝 活 性,公 式 如 下[8]. F = ( B - A ) / B × 100% .
1. 2. 2 动态流混凝沉淀试验 试验装置如图 1 所示,由左端进水口进入反应 装置,经过快速搅拌( 160 r·min - 1 ,40 s) 和慢速搅 拌( 40 r·min - 1 ,280 s) 后进入斜板沉淀池,沉淀池 停留时间为 20 min,然后由穿孔集水管流出,进入清 水槽. 设计四个取水点,分别: ① 进水点; ②快速搅 拌结束; ③进入斜板沉淀池前; ④清水槽.
— 69 —
水中检出 63 种物质中,有 25 种物质来自絮凝剂发 酵液,表明一些小分子物质随发酵液带入到沉后水 中,但这些不 是“三 致 物 质 ”,这 些 物 质 会 在 后 续 的 给水处理工艺中给予去除. 而从沉后水的检测来看, 63 种有机物中 38 种来自原水,因此原水中 52 种有 机物中,沉后水剩余有机物 38 种,说明生物絮凝剂 将其中的 14 种有机物降解掉,通过对原水和投加生 物絮凝剂的沉降后水的对比显示,松花江原水中含 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硝基苯 等优先控制污染物被去除,有机物的总数量是减少 的. 这些数据反映出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在去除有机 物过程中有良好的效果. 但由于我们并没有对所检 出的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所以不能给出具体的物质 量变化,和具体某一种物质的量的增减,这有待以后 的研究.
3 结论
动态流实验表明,处理松花江水,生物絮凝剂的 最佳投加量为 2 ml·L - 1 ,该投加量的生物絮凝剂具 有良好的絮凝沉降性能,进一步探讨了生物絮凝剂 对松花江源水的絮凝作用,由各项指标分析证明,生 物絮凝剂对各项指标均有去除,对于细菌总数而言, 去除率达到 70% ,去除效果明显; 微生物絮凝剂对 芳香族化合物的去除率达到 32% ,对浊度和色度有 良好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 87% 和 70% ,我们开发 生物絮凝剂对不同的水质都表现出很好的絮凝能 力、除浊能力和有机物去除能力,对松花江水起到良 好的处理效果. GC / MS 定性分析松花江原水中含有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硝基苯等 优先控制污染物被生物絮凝剂有效去除,这些数据 反映出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在去除有机物过程中有良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絮凝水平; 色谱 - 质谱联机分析
中图分类号: X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7902( 2013) 03 - 0068 - 03
城镇用水及工业废水处理中,絮凝( 混凝) 过程 是应用最普遍的关键环节之一[1]. 絮凝技术是目前 国内外用来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既经济又简便 的水处理技术,絮凝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后续单 元过程的运行工况、处理费用及最终出水水质.
[8]金相灿等. 有机化合物污染化学 - 有毒有机物污染化 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9]马放,张金凤,远立江等.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成分分析及 其絮凝机理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05,25 ( 11 ) : 1491 - 1496.
2013 年 5 月 第3 期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May 2013 No. 3
生物絮凝剂应用于松花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常玉广
( 南京晓庄学院 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摘 要: 该实验以生物絮凝剂为水处理材料,以松花江的水源水为被处理对象,将生物絮凝剂应 用到动态流混凝沉淀试验. 通过絮凝率验证絮凝剂应用于松花江水的处理效果,絮凝率达到 85% , 以及生物絮凝剂对浊度和色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 87% 和 70% ,并且 UV254 去除率达到 32% . 同时,对松花江的水源水和絮凝后的沉降水进行色谱 - 质谱联机分析( GC / MS) ,比较其中有 机物的变化,结果显示,松花江原水中含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硝基苯等优先 控制污染物被生物絮凝剂有效去除.
生物絮凝剂对浊度和色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分别达到 87% 和 70% ,沉后水的浊度为 3. 4 NTU; 色度为 12 度. 为了模拟实际水处理过程,还对沉后 水进行了过 滤,滤 后 水 的 浊 度 进 一 步 降 低,均 低 于 0. 5 NTU,有时甚至低于 0. 1 NTU,说明该絮凝剂絮 凝之后形成的矾花易于过滤去除. 色度基本保持不 变或稍微下降,说明过滤对色度的去除不是十分明 显. 对于高锰酸盐指数而言,沉后水的高锰酸盐指数 为 6. 4 mg·L - 1 ,去除率为 11% ,说明水体受到有机 物污染的程度越严重,有待进一步处理.
表 1 原水和投加生物絮凝剂的测试指标分析结果
项目
高锰酸盐指数 ( O2 ,mg·L - 1 )
细菌总数 ( cfu·mL - 1 )
色度( 度)
UV254
浊度 ( NTU)
原水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沉后水
6. 4
去除率( % )
11
1850
40 0. 204 26
560
12 0. 12 3. 4
70
70
32 87
2. 2 水质常规分析结果 以动态流实验为基础,测定原水和经生物絮凝 剂处理的沉后水的浊度、色度、细菌总数、UV254 和 高锰酸盐指数,并作以对比. 以投加生物絮凝剂的量 为 2 mL · L - 1 为 基 准,pH 值 在 7. 5,投 加 助 凝 剂
10% CaCl2 1. 5 mL ·L - 1 . 开始絮凝实验,沉降 20 min 之后取样测定( 表 1) .
[5]魏炜,霍石磊,李佳,宋颜彬.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及应用[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27 ( 2) : 351 - 356.
[6]沈萍,范秀容,李广武. 微生物学实验( 第三版) [M]. 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 水 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 版.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2002.
本实验利用动态流混凝沉淀试验,将生物絮凝 剂投加到模拟实验中,通过絮凝试验进行验证. 主要 以松花江水为被处理对象来研究絮凝剂的处理效 果,以便为实际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同时,对松花 江原水和絮凝后的沉降水进行色谱 - 质谱联机分析 ( GC / MS) ,比较其中有机物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生物絮凝剂为黑龙江省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 室开发[2],以哈尔滨市松花江水作为实验用水. 1. 2 实验方法 1. 2. 1 絮凝试验 絮凝过程结束后,静置 20 min 后于波长 550 nm 处测定吸光度( B) . 以蒸馏水代替培养液作对照空 白,于波长 550 nm 处测定吸光度( A) . 通过絮凝率
[3]Nakamura J,Miyashiro S,Screening,isolation and some properties of microbial cell flocculants[J]. Agric. Biol. Chem,1976,46 ( 2) : 377 - 383.
[4]Xing D F,Ren N Q,Li Q B,et al. Ethano ligenens harbinense g en. nov. ,isolated from m ola sses waste water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Biology,1999,( 5) : 127 - 129.
基金项目: 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环境科学项目,南京晓庄学院资助项目( 2011NXY03) .
作者简介: 常玉广,博士,南京晓庄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水污染控制工程. E - mail: changyuguang
@ yahoo. com. cn
— 68 —
UV254: 紫外分光光度计; ⑤高锰酸盐指数: 高锰酸 钾法; ⑥有机物色谱 - 质谱联机分析( GC / MS) : 采 用 GC / MS 分析技术对松花江原水与生物絮凝剂处 理的沉后水中有机物进行定性分析,对比其中的有 机物的变化,为研究有机物的去除规律提供了依据. 同时研究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发酵液中的有机物,对 有机物进行定性分析[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