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方针、战场和战争进程,以及北伐战争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深入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的特点和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资料:收集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伐战争》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胜利果实。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北伐战争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地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谈话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国共合作走向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课程目标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目标细化目标层级结果性目标感悟性目标了解理解评价迁移运用家国情怀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过程概况√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重点国共合作的实现与破裂难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核心问题北伐战争教法讲解、问题导向图片展示学法自主学习、表格列举、归纳概括、合作探究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旧知导入出示复习问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思想、阶级、组织、外部条件)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课前复习知识点课中回答问题巩固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强与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联系。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原因、政治基础和军事基础;2.概述北伐进军的基本史实,探究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概述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朗读学习目标初步熟悉本节课需要掌握得内容,便于学习内容抉择。
三、新课讲授(一)国共合作的实现出示自主学习问题:1.中共三大:时间:1923年主要内容: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2.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时间1924年,广州参会人员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3、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1924年5月,广州人物::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子目知识,完成自学反馈,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并在反馈后备注相关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漫画、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再革命一、再革命之可能——国共合作的实现二、再革命之高潮——北伐战争三、再革命之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一幅漫画导入新课《民众的力量》观察漫画,回答问题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一、再革命之可能——国共合作的实现1.解释国民革命的概念,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的关系,引用材料说明“再革命”这一主题的由来。
(一)国共合作的原因2.讲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
(二)国共合作的建立3. 讲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意义。
(三)国共合作的成果4. 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说明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创立的历史意义。
1.阅读教材和PPT的材料,掌握国民革命的概念,理解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的关系。
2.阅读PPT的图文材料,理解国共合作的原因,知道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意义。
掌握相关的概念、史实,理解国共合作为北伐战争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能,落实教学目标1。
二、再革命之高潮——北伐战争(一)北伐战争的经过1.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设计表格让学生完成。
任务一:认真观察示意图,结合课本知识,完成表格。
(二)北伐战争的影响2.展示历史漫画、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PPT和学案的材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任务二:根据PPT的材料9—11和学案的材料2—4,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 展示历史漫画、文字材料并对一些材料进行必要的解读,引导学生结合PPT和学案的材料,分析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
任务三:(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当时的民众,你会支持哪一方?结合PPT的材料12—27及学案的材料5—7说说你的理由。
1.观察形势图,完成表格。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的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材从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北伐战争爆发、国民革命的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代中国的革命、辛亥革命等历史背景。
但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的历史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人物关系等,可能还存在混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
3.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15《北伐战争》教案一、课标内容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因此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和对国民革命失败的理解较难。
但是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但有极少数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所以本课教学采用观看视频、问题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对难点的探究,从而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即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北伐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则揭示了国民革命失败这一结果及其主原因。
学习本课,应注意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把握其内在联系。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识读示意图、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能够简述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简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人物、内容、意义;结合材料,能够分析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简述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校领导及意义。
培养综合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目标3:阅读教材,说出北伐的时间、总司令、北伐的对象、主要战场在哪里;通过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出北伐战争进军路线,培养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讲述北伐战争小故事,培养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小组探讨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力。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课题】《北伐战争》【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
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 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 通过观看北伐战争的视频,培养学生从影视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1. 多媒体展示flash《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2.让学生课前搜集在课本中涉及到的历史资料,并掌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3. 通过展示有关本课内容的歌谣,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人大无畏、视死如归的表现的描述,培养学生“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2. 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的失败史实,学生能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大家听,这是国民革命军军歌,其旋律大家都很熟悉啦。
生: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师:这首儿歌是10世纪流行于欧洲,后来传到中国,被填了新的歌词,立刻在风起云涌的北伐战争中改变了儿歌的身份,以不变的旋律为仁人志士添入宣扬北伐宗旨的歌词。
那么这到底是在描写中国的哪段具体历史呢?歌词中为什么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到底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呢?也许大家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但没关系,我现在就带大家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师:我们这次国民革命之旅总共有四个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
旅途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基本情况是怎么样的,课前已经叫大家去找资料了,从检查的结果看大家都做得很好,那我在此就不再重复了。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赛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5课 北伐战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己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本课涉及的内容为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而进行的国民革命运动。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政府的成立。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事实的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认识到: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通过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认识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和则民族兴,国共分则战乱生。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2.中共一大上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4.中国二大制定的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二、导入1.播放《国民革命歌》请同学们注意听,回答:歌词中的两个口号是什么?歌词中涉及的革命名称是什么?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第15课 北伐战争)三、新课(一)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出示学习提纲,明确学习内容。
(三)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参照学习提纲快速阅读课文,圈画有关知识,并做好标注,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学习新课学生依照学习提纲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订正、补充。
知识点一: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师简介国共合作的背景: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因此,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共三大)【板书:中共三大】(1)时间:1923年6月(2)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北伐的过程、战争成果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存在疑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任务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北伐战争?它为什么重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本课主要内容有: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对、共和观念有所认识。
但对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相关的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北伐战争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关键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给出几个讨论题目,如:a.北伐战争的原因是什么?b.北伐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c.北伐战争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分析能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重要历史事件,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共合作的重要历史事件,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共合作的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探讨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历史资料:收集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北伐战争的具体情况,包括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程度。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基本过程以及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北伐战争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如国内外形势、民众需求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概述北伐战争的过程,重点讲解重要战役和战果,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5课 北伐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介绍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以及北伐战争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接着,教材详细描述了北伐战争的进程,包括各路军队的战绩和重要战役。
最后,教材阐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情况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课件。
4.史料: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重要战役和人物。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主要介绍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合作后的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这部分内容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课内容重点在于强调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带来的成果,讲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学习历史的经历,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在大历史背景中了解历史事件的意识还不够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表述能力,但总结和动手能力还须提高;对胜利的原因分析有了一定的直接经验,可以给他们机会自己总结;对于历史事件的成功与否有了一定的判断标准的认识,有利于独立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思路】本课的史实包括: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对这些基本史实的内容,采取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课前预习,独立完成导学案,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如国共两党为什么合作、北伐为什么会胜利进军、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等深层次问题,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教师提示思考思路或提供材料,让学生思考、交流、解答,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探讨“今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该怎么做?”及从“国共两党从合作到破裂,我们得到什么认识?”等问题,升华教学主题。
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3.通过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教学设计】《北伐战争》(人教)
《北伐战争》本课是新人教部编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
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一课:上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二、进入新课(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实现展示材料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教学设计】《北伐战争》(人教)
《北伐战争》本课是新人教部编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
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一课:上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
二、进入新课(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实现展示材料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2017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的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学生回答: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学生回答: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教师提问: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6.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目标导学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学生回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在反帝反封建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为了保证本课教学的连贯性,并且便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可对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即以国共合作为线索展开教学。
二、学情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相关史实,学生对黄埔军校以及北伐战争会比较感兴趣,但是其内容带有一定的政治性,比较难理解。
而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能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有了一定的主观判断能力。
但是他们对历史学习仍然带有一定的惰性,并且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概念比较模糊。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要通过补充史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三、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课文和史料,再现历史。
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在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25年9月,毛泽东从湖南到达广州,不久,即代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职务。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震惊全国的秋收起义,攻打有国民党重兵驻守的长沙。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什么会成为国民党的中央宣传部长?而仅仅两年后,他又带兵攻打国民党,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第15课《北伐战争》。
(设计意图)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通过对毛泽东这样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关键人物的活动变化,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
【讲授新课】(一)救国救民,国共合作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初,……在各派军阀中,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实力最强。
他们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与1920年的直皖之战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控制了中央政权。
1923年3月,他们……再次挑起军阀混战。
到1924年,参加混战的兵力达45万人,战火燃遍了全国大部分省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107~108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教师设问: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处于什么状态?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中国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致使中国经济萧条、生灵涂炭。
)教师讲述:20世纪20年代初,帝国主义列强扶持其在华“代言人”争夺中国的统治权。
一方面各军阀之间发生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各军阀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行动,使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打击。
材料二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 180多次,……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这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孤军作战,不能打败强大的敌人,要争取革命的胜利,必须在国内找到自己的同盟军,而在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是最革命的力量。
——王矞锋:《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载《社科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三孙中山从俄国和中国一些实际形势中,看到了一定的曙光。
……1923年1月26日,发表了《孙文与越飞联合宣言》。
……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当时国内共产党的成就,也给了孙中山动力,……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是一支“非常崇拜新思想”的新生的社会力量,这种力量能提升国民素质,推动国民革命顺利进行。
——张冲:《论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基础》,载《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教师设问:20世纪20年代初,经历革命受挫的国共两党进行了怎么样反思和探索?(参考答案: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的力量尚弱,要寻找革命盟友;中国国民党:依靠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不能拯救中国,要联俄联共。
)教师讲述:20世纪20年代初,我国的革命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国共两党在当时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在革命受挫之后意识到:单纯依靠某个阶级是不行的,必须要建立一个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打倒列强除军阀。
于是双方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开始走向合作。
材料四1923年6月中旬的一天,这里一栋独立二层的普通民居内来了30多位身穿笔挺西装和几位身穿长衫的客人,……原来这里正在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个伟大的决策就在这里诞生了。
——魏雅丽:《国共合作的丰碑——访中共三大会议纪念馆》,载《红广角》,2011年第2期教师设问:中共三大上做出的“伟大的决策”指的什么?(参考答案: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教师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并结合当时国内的实际情况,决定双方的合作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即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
学生自主探究: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教师讲述:中共三大以后,国共两党合作的步伐加快。
1924年,国共两党的重要领导人齐聚广州,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盛会开始了。
材料五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齐世荣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70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学生自主学习:国民党一大的概况(参考答案:1.时间:1924年;2.主要人员:孙中山、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3.主要内容:提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4.作用: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
)(过渡)面对国难,国共两党历经磨难和挫折,最终走在了一起,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二)国共合作,谱写新篇教师讲述:孙中山之前领导革命屡遭失败,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依靠地方军阀武装,而没有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力量。
所以,国共两党实现合作之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开始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力量1.创建革命军队教师讲述:1924年初,《新青年》刊登了一篇黄埔军校的招生启事,通过这本在进步青年中广泛传播的杂志,广大的爱国进步青年感到报国救国的大门向他们敞开了。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不遗余力地宣传。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热血青年克服种种困难,源源不断奔赴广州,参加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
材料六报考者一般要经过3次考试,入学后还需再进行一次考核,通过上述4关才能最终获得一期生的资格。
第一关为初试……进行第一轮筛选;第二关为复试,即初试合格者再……进行第二轮的淘汰;第三关为总试,即通过复试者……持证明书自行前往广州参加黄埔本校安排的总试,获得入学录取资格;第四关为甄别试,即相当于入学后的中期考查,不合格者将被饬令退学。
——李木洲:《黄埔一期招考论析》,载《教育与考试》,2012年第2期教师设问:黄埔军校为何实行如此严格的考试制度?(参考答案:通过最严格的程序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
)教师讲述:黄埔军校通过严格的招考,将大批的进步青年和精英招揽至旗下,从而开启了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一段传奇。
材料七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演说中指出:“我们的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
”“革命军就是救国救民的军人,诸君都是将来革命的骨干,都担负着救国救民的责任。
”——史兰:《黄埔军校为什么能?——为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年而作》,载《黄埔》,2014年第4期教师设问: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创建革命军,救国救民。
)教师讲述:孙中山通过之前的革命失败中总结出:依靠军阀干革命是绝对行不通的。
所以他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危亡。
那么他所创办的这所军校究竟是如何培养救国救民的革命军的呢?材料八黄埔军校区别于旧式军校的特点,就在于党代表制与政治部的设立。
……孙中山虽然一开始很重视军校实行政治与军事并重的方针,并任命了党代表和政治部主任,希望他们能把政治工作做好。
但当时的“政治部是个空架子,学校也没有多少真正进步的政治工作可言”,……周恩来接任政治部主任职后,在党代表廖仲恺的领导关怀下,……逐步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工作制度,……使政治部工作完善起来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开辟了黄埔军校乃至日后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蔡瑞燕:《廖仲恺与黄埔军校政治部的中共党员》,载《广西社会科学》,2009 年第4期教师设问:黄埔军校实行什么样的教育方针?周恩来在贯彻这一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参考答案:政治与军事并重;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政治部的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真正实现了政治与军事并重的方针。
)材料九由于国共两党成员的共同努力,黄埔军校及其分校从1924年成立到1927 年,共招收了六期学员计12000多人,其中国共两党合作培养的前五期共毕业学员7399 人。
他们中大多是既能从事政治思想工作,又会指挥军事战斗的全面人才,不少人为中国民主革命建树了功业。
——周兴梁:《论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教师设问:黄埔军校取得了怎么的办学成果?(参考答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和政治人才。
)(过渡)黄埔军校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方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他们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随后的北伐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打倒列强除军阀材料十北伐誓师大会——李忠诚、刘苑生、曹燕:《特别策划——共同记忆之北伐》,载《黄埔》,2014年第3期学生自助探究:北伐誓师大会的概况。
(参考答案:时间:1926年7月;参会者:国共两党的领导人以及国民革命军;北伐的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的具体目标:吴佩孚、张作霖以及孙传芳。
)教师讲述: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结束后,各参战部队按照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开赴各个战场。
而早在1926年的5月,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先遣队就已经向湖南战场进军了。
学生结合《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及课文进行自主学习:北伐战争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