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染料概述
染料化学 第01章 染料概述
§1.3 染料命名与商品化
四、一些尾称的含义
B——蓝光(德文:Blau) BW——棉用(德文:Baumwolle) C——耐氯∕棉用∕盐酸盐 Conc.——浓 D——用于染色∕用于印花(德文:Druckerei) Double——双倍浓 E——表示浓度∕匀染性好 EX.——特浓 F——坚牢度高∕匀染性好 FF——甚亮 G——带黄光(德文:Gelb)∕带绿光(Green) H——热固型(活性) H.C.——高浓 I——相当于还原染料的牢度 J——荧光(法文:Jaune) K——冷染法(德文:Valt)∕活性热固型 X——活性低温型∕高浓度 KN——活性乙烯矾石凤型 L——耐晒∕可溶 Liquid——液状 M——双活性基∕混合物 Micro Pdr——细粉状 N——新型∕标准染法∕色光特别 P——印花用 Pdr.——粉状 Paste——浆状 R——带红光(德文:Rot) S——升华牢度好∕水溶性∕标准品 SE——海水坚牢(德文:Salz-echt) T——深 U——混绿用 V——带紫光 W——羊毛用∕温染法 Y——带黄光
同学们好! 今天内容 《染料化学》之 第1章 染料概述 请准备…
Tcwang© 1
第1章 染料概述
讲授如下内容: §1.1 引言 §1.2 染料的分类 §1.3 染料的命名与商品化 §1.4 染色牢度 §1.5 染料发展简史 侧重点是:染料概念 分类 命名 染色牢度…
Tcwang© 2
§1.1 引言
偶氮类 : 酸性橙 A
蒽醌类 : 酸性蓝 B
Tcwang© 5
§1.2 染料的分类
一、染料的应用分类
应用分类依据染料的染色工艺和应用性质,我国将染料的应用类别分为 11大类,外加 5 个另类,与 C.I. 基本相同。 1.直接染料(Direct Dye)—— 2.冰染染料(Ice Dye)—— 3.还原染料(Vat Dye)—— 4.硫化染料(Sulphur Dye)—— 5.酸性染料(Acid Dye)—— 6.媒染染料(Mordant Dye)—— 7.活性染料(Reactive Dye)—— 8.分散染料(Disperse Dye)—— 9.碱性染料(Basic Dye)—— 10.有机颜料(Pigment)—— 11.增白剂(Brightener)—— A.氧化染料(Oxidate Color)—— B.酞菁染料(Phthalocyanin Color)—— C.缩聚染料(Polycondensation Color)—— D.暂溶性染料(Temporary soluble Color)—— E.荧光染料(Fluorescent Color)——
概述染料概述(共41张PPT)
H 表示适用于棉毛交织物的染色
使用起来繁复,色泽鲜艳,色谱不全,价格昂贵,色牢度优秀
含有活性基因,在适当条件下,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
染料在纤维上的物理状态:分散、聚集、结晶
耐摩擦牢度 指染品受到摩擦时保持不褪色、不变色的能力
注意:评定染料的染色牢度需将染料在纺织品上染成规定的色泽浓度才能进行比较
常用的符号及其意义列举如下:
H.C 表示高浓度 Ex.cone 表示特浓
gr 表示颗粒状 paste 表示浆状 liq 表示液状 pdr 表示粉状 pf 表示细粉状
S.f. 表示超细粉状
p.f.f.d 表示染色用细粉状
p.f.f.p 表示印花用细粉状
四、染色牢度
概念
指染色产品在后加工使用或服用过程中,染料(颜料)在各 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状态的能力。
不溶于水 对纤维没有亲和力
有色物质不溶于水,对纤维 没有亲和力,不能进入纤维 内部,但能靠粘着剂的作用
机械的粘着于织物上。
可是有机物,也有无机物
依靠粘合剂粘到织物上
在油漆、油墨、橡胶行业也有广泛应用
二、染料的发展与分类
一、染料的发展 我国是最早有染色实践的国家:周代“染人”
(掌染丝帛之人) 最早使用的染料:植物和矿物中提取
五、禁用染料与环保染料
,色牢度较差 白布沾色:指与染品同时皂洗的白布因染品的褪色而沾染的情况。
染料是染色过程中的着色剂
染要色针产 对活品具不体性但纤要维染求进色行料泽染均料匀类又,别而的称且选反必择须应具有性良好染的料染色。牢度含。 有活性基因,在适当 ★ ★ ☆ ☆ ☆ (染1料)厂耐常洗在牢染度料及中其加测入定填充条料如件促下染剂,、扩能散剂够、与助溶纤剂等维助剂发,生使用化时应学注意反。应。能直 染要料针以 对单具分体子纤态维上进染行,染只料有类接溶别解的溶才选于能择使水染料,由晶使体用转变方成单便分子,态色泽鲜艳,色谱齐 按《纺织品耐晒牢度测试方全法》,进价行测格试。适中,湿处理牢度优良
常见合成染料
三、分散染料
蒽醌分散染料结构与牢度性质
1、染料结构与耐光牢度
耐光牢度比偶氮型好
➢ 羰基的电子云密度低,化学性质稳定,蒽醌体系本身对
光稳定性好;
➢ α-羟基、氨基可与羰基形成内氢键;
H O NH
O2N
NO2 NN
Br
CN NN
Br
CH2CH3 N
CH2CH2CN
max=498nm
CH2CH3
N CH2CH2CN
max=506nm
三、分散染料
➢杂环结构色泽鲜艳,可产得到深色品种,发色强度大。
Cl
O2N
NN
CH2CH3
N CH2CH2OH
max=525nm
CH N O2N C C N N
S
CH2CH3 N
偶氮类分散染料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单偶氮分散染料要得到较深的颜色主要依靠结构中供
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的协同作用,共轭体系中重氮 组分引入吸电子基,偶合组分引入供电子基,分子中 形成供吸电子体系,得到明显的深色效应。 ➢在无空间位阻或空间位阻较小的情况下,重氮组分上 吸电子取代基数目越多、吸电子能力越强,对染料颜 色的增深效应就越显著;而且当吸电子取代基位于偶 氮基对位时,效果最显著。 ➢引入取代基—Cl、 — Br等原子后,可明显提高染料 的亮度或明度。杂环颜色更鲜艳,吸收强度高。
CH2CH2OH
max=580nm
三、分散染料
蒽醌型分散染料 1、结构特点和分类 ➢蒽醌分散染料的基本化学结构通常可表示为:
X O NHR R
ZOY
➢蒽醌分散染料以蒽醌为发色体,分子上的取代基性 质、数量、位置对染料的颜色及染色性能产生较大 影响。
各种染料的生产工艺
各种染料的生产工艺染料是一种用于给纺织品或其他材料着色的化学物质。
它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来生产,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染料的生产工艺。
一、合成染料的生产工艺:1. 合成染料生产的关键步骤是合成染料中间体。
染料中间体是合成染料的前体,在合成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染料。
2. 合成染料中间体一般通过有机合成化学反应得到。
这些反应经常包括酰化、酰胺化、偶联和缩合等步骤。
合成染料中间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催化剂,并进行合理的温度和时间控制。
3. 合成染料中间体合成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纯化和分离工序。
这些操作通常包括结晶、溶剂提取、蒸馏、过滤和干燥等步骤。
目的是获得高纯度和合适的颗粒大小的染料中间体。
4. 最后,染料中间体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行合成染料。
这些反应可能包括线性聚合、分子内缩合、重氮化、偶联、还原和后处理等步骤。
根据需要,染料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路径进行合成,以获得特定的颜色和性能。
二、天然染料的生产工艺:1. 天然染料通常来源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其生产工艺与合成染料有所不同。
2. 天然染料的提取过程通常包括研磨、浸泡和萃取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使染料成分从原材料中转移到溶剂中。
3. 提取后的溶液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和纯化过程来获得纯净的染料。
这些操作可能包括过滤、结晶、蒸发和干燥等步骤。
4. 最后,获得的天然染料可以通过调整pH值、温度和染料与纺织品之间的接触时间来应用于纺织品。
不同的天然染料对应不同的染色条件和方法。
三、反应染料的生产工艺:1. 反应染料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直接将染料分子与纺织品纤维发生化学结合的染料。
与传统染料相比,它具有更好的耐光、耐洗和耐摩擦性能。
2. 反应染料的生产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染料基团和纺织品纤维。
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染料分子与纤维分子上的官能团结合,形成共价键。
3. 此外,反应染料还需要添加适当的触媒来提高反应速度和效率。
触媒的选择取决于染料和纺织品的特性。
印染染料类型
印染染料类型印染染料是一种用于染色和印花的化学物质,它可以赋予纺织品丰富的颜色和图案。
随着纺织行业的不断发展,印染染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本文将围绕印染染料类型展开详细的阐述,包括天然染料、合成染料和功能性染料等。
1.天然染料天然染料是从植物、动物或矿物中提取的染色物质。
它们具有独特的色彩和纯天然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常见的天然染料包括蓝靛、红树皮、蓝靛果、榉木等。
它们具有良好的抗光性和耐洗性,但染色效果可能受到原料质量和提取工艺的影响。
2.合成染料合成染料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稳定的染色性能。
合成染料的种类非常丰富,可以根据颜色、化学结构和染色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合成染料包括酸性染料、碱性染料、还原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等。
它们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但在耐光性和耐洗性方面可能不如其他染料类型。
3.功能性染料功能性染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染料,可以赋予纺织品一些特殊的性能。
常见的功能性染料包括光致变色染料、阻燃染料、抗菌染料和防水染料等。
它们可以在染色的同时实现特定的功能,例如改变颜色、提高阻燃性能、抑制细菌生长或增强防水性能。
功能性染料在纺织品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环保染料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保染料逐渐受到关注。
环保染料是指在染色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的染料。
它们具有低毒性、低污染和易降解的特点,对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
常见的环保染料包括植物染料、水性染料和生物染料等。
环保染料的发展是纺织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总之,印染染料类型的多样化为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天然染料具有独特的色彩和纯天然的特点,合成染料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稳定的染色性能,功能性染料可以赋予纺织品特殊的性能,环保染料对环境友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印染染料类型的发展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1. 染料的定义和分类染料是一类能够通过吸附或化学结合将颜色转移到纤维或其他材料上的化合物。
染料通常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天然染料主要来自植物、动物或矿物,例如蓝莓、茜草和蓝靛。
合成染料则是人工合成的染料,具有丰富的颜色和稳定的性质。
2. 染料的结构和颜色原理染料的分子结构对其颜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染料分子通常包含芳香环结构,并且可以存在不同的共轭结构以增强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
染料颜色的形成与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以及分子结构的共轭性有关,分子中的不同基团也会影响其颜色。
例如,共轭双键能够增加吸收光的范围,从而改变染料的颜色。
3. 染料的制备和合成合成染料通常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的。
染料的合成过程可以从天然化合物出发,也可以从基础化学品出发,如苯乙烯和硝基苯。
在合成染料的过程中,化学家需要考虑反应的选择性、产物的纯度以及环保性等因素。
常用的染料合成方法包括偶氮化、重氮化、醚化和酯化等。
4. 染料的性质和应用染料具有丰富的颜色、良好的亲和性和稳定的耐洗性等优良性质。
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纸张、塑料、油漆和墨水等领域。
染料的性质包括温度、PH值、光照、洗涤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其在材料上的固着和稳定性。
5. 染料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染料化学领域也在不断地寻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目前,染料的环保性主要包括降解性、可再生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方面。
化学家正在不断寻求新型绿色染料的合成方法,以及新型染料在纺织品的应用研究。
6. 染料的分析和检测染料的分析和检测是染料化学领域的重要内容。
分析染料需要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色谱法和光谱法等。
色谱法可以将染料分离,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
光谱法则可以通过吸收、发射、拉曼等光谱技术,快速准确地对染料进行鉴定和分析。
7. 染料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染料的应用前景也在不断拓展。
未来,染料将在纺织品、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染料的定义及分类染料是一种具有色彩并能着色其他物质的化学物质。
它是一种化合物,通常是有机物质,并且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和亲和力。
根据其颜色、化学结构和应用领域的不同,染料可以分为许多种类:1. 酚类染料:这类染料通常是由芳香族化合物经过酚醛缩合反应制得。
酚类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常用于棉、麻、丝绸、纤维素等植物纤维的染色。
2. 偶氮类染料:偶氮类染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染料,其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具有良好的色牢度和着色力。
这类染料通常用于染色锦纶、丙纶、聚酯等合成纤维。
3. 酮醇类染料:这类染料通常是由芳香族化合物中酮醇基团自发形成配合物而得,具有优异的耐洗性和耐光性,常用于合成纤维和皮革的染色。
4. 分散染料:分散染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在合成纤维表面均匀分散并着色,常用于染色涤纶和醋酸纤维等合成纤维。
5. 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呈带负电荷,易溶于水,通常用于染色动物纤维如蛋白纤维或含有羧基的纤维。
6. 碱性染料:碱性染料呈带阳电荷,通常由芳香族胺类化合物经过偶联反应得到,常用于染色酚醛纤维和丙烯纤维等合成纤维。
二、染料的合成原理染料的合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料选择、合成反应、精制和染料性能测试。
原料选择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合染料颜色和性能的化学物质作为起始原料,如偶氮化合物用于合成偶氮类染料,酚醛化合物用于合成酚类染料等。
合成反应中,通常采用偶联反应、酰化反应、缩合反应等有机合成反应来将起始原料转化为染料分子。
精制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溶解性、分子量等性能测试,以保证染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合成染料的关键在于精制过程,需要充分控制化学合成反应的条件和材料的性质,以保证合成染料的颜色和性能的稳定性。
三、染料的应用染料是纺织、皮革、塑料等行业中的重要化学品,被广泛用于这些行业的染色工艺中。
染料的应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纤维染色:染料被广泛用于棉、麻、羊毛、丝绸等纤维的染色,可使纤维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满足各种时尚需求。
合成染料的操作与原理
环保型合成染料的研发与推广
环保型合成染料 的定义和特点
环保型合成染料 的研发过程和技 术难点
环保型合成染料 的应用领域和优 势
环保型合成染料 的推广策略和市 场前景
环保解决方案的实践与探索
环保染料的研发:采用天然原料,减少化学 物质使用
固体废物处理:采用焚烧、填埋等方法,减 少固体废物污染
废水处理:采用先进技术,如膜分离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等,降低废水排放
搅拌器:用于混合原料和促进化学反应的设 备
冷凝器:用于冷却反应产物的设备,可以控 制反应温度
过滤器:用于过滤反应产物中的杂质和未反 应完全的原料
干燥器:用于干燥反应产物的设备,可以控 制干燥时间和温度
包装设备:用于包装成品的设备,可以保证 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合成染料的生产成本
原材料成本:包括染料中 间体、溶剂、催化剂等
合成染料的应用领域
纺织工业:用于染色、 印花和整理
塑料工业:用于着色和 改性
涂料工业:用于着色和 保护
化妆品工业:用于着色 和修饰
食品工业:用于着色和 防腐
医药工业:用于着色和 制药
合成染料的操作 方法
合成染料的基本操作流程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染料原料,如苯胺、苯酚等 反应条件:确定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 反应过程:按照预定的反应条件进行反应,生成染料中间体 后处理: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干燥等处理,得到最终产品 质量检验:对合成染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使用要求 包装储存:将合成染料进行包装和储存,以便于运输和使用
纺织工业: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 皮革工业:用于皮革的染色和涂饰 塑料工业:用于塑料制品的着色和装饰
涂料工业:用于涂料的着色和保护 化妆品工业:用于化妆品的着色和修饰 食品工业:用于食品的着色和调味
一种合成染料方法
一种合成染料方法合成染料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将一种或多种化合物反应合成成染料的过程。
染料是一种色彩鲜艳、具有良好亲水性和亲纤维性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油墨、塑料等领域。
合成染料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染料合成方法。
首先,常用的合成染料方法之一是染料合成的分子结构改变法。
这种合成方法是通过对某个具有染料特性的分子进行结构修饰和改变,从而得到新的染料。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如酯化、酰胺化、缩合等反应来实现。
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可以高效地合成出具有特定性质和颜色的染料。
其次,还有一种合成染料的方法是染料的颜料反应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有机颜料和染料之间发生反应,将有机颜料的色彩特性引入染料中,从而得到具有颜料和染料双重性质的新染料。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来实现。
与分子结构改变法相比,这种方法可以合成出更多样化和多功能的染料。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合成染料方法是染料的聚合物修饰法。
这种方法是将已有的染料分子修饰成聚合物,增加染料的可溶性和亲水性,并提高染料在纤维上的牢固性。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聚合反应,如缩醛聚合、缩酮聚合等来实现。
通过聚合物修饰,可以改变染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使染料具有更好的染色性能和增色力。
此外,还有一种合成染料方法是天然染料的提取和改性。
天然染料是指从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原料中提取得到的染料。
通过对天然染料进行提取、纯化和修饰,可以得到更纯净、稳定和亲纤维性好的染料。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溶剂提取、酸碱处理、酯化、酰胺化等来实现。
天然染料的使用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保持染料的天然色彩和特性。
总结起来,合成染料的方法有分子结构改变法、颜料反应法、聚合物修饰法和天然染料的提取与改性。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得到具有理想性能的染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境友好的要求,合成染料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希望能够得到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染料合成方法。
化学与染料合成
化学与染料合成化学与染料合成一直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染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皮革和塑料等工业领域,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化学与染料合成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染料合成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染料的基本原理染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吸附或化学反应与纤维发生作用,将染料分子固定在纤维表面。
染料分子通常由两部分组成:色基和辅基。
色基决定了染料的颜色,它能够吸收光的一部分波长,而反射其他波长的光,使我们感知到某种颜色。
辅基则决定了染料的亲和力和稳定性,影响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染料合成的方法染料合成的方法主要分为化学合成和天然合成两种。
1. 化学合成化学合成是指通过有机合成化学反应来合成染料分子。
这种方法通常是基于已有的染料结构进行改进和改良,通过对分子结构的调整来改变染料的颜色和性能。
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包括氨基化反应、酯化反应、缩合反应等。
化学合成能够精确控制染料的结构和性质,提高染料的亲和力和稳定性,从而增强染料在纤维上的染色效果。
2. 天然合成天然合成是指从自然界中提取染料或染料前体,并经过适当的处理和修饰后应用于染料合成。
天然染料常见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这种合成方法具有资源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同时也能够为染料合成带来多样性和创新性。
三、染料合成的应用意义染料合成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1. 工业应用染料作为纺织、印刷、皮革和塑料等工业领域的重要原料,对产品的质量和外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成新型染料,可以实现对不同纤维材料的高效染色,提高产品的色彩鲜艳度和稳定性,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和时尚化产品的需求。
2. 环境保护染料合成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废水和废气的产生,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合成环境友好型染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合成更加环境友好的染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医学与生物学研究染料还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中。
靛酚蓝染料的合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靛酚蓝染料的合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靛酚蓝染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合成染料,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和稳定性。
它可以用于染色织物、纸张、皮革等材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染色等行业。
本文旨在介绍靛酚蓝染料的合成方法,深入探讨其合成过程和反应机理,为染色行业提供更好的材料选择和技术支持。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靛酚蓝染料的定义和特性。
靛酚蓝染料具有较高的染色力和较好的温度、光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的染色条件下保持明亮的色彩。
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耐久性,能够在多次洗涤后保持稳定的色彩。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靛酚蓝染料的合成方法。
靛酚蓝染料的合成过程通常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和产品的纯化等步骤。
我们将重点介绍各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反应机理,并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和优化策略。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靛酚蓝染料的合成过程,概述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其在染色行业的应用前景。
靛酚蓝染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染料材料,应用于纺织品、印刷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本文将系统介绍靛酚蓝染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前景,为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靛酚蓝染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相信靛酚蓝染料将为染色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突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介绍了靛酚蓝染料的基本情况,包括它的定义和特性。
靛酚蓝染料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在纺织、印刷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特性包括色泽鲜艳、稳定性好、易于染色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本文的整体结构。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提出问题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靛酚蓝染料的定义、特性和合成方法,结论部分总结了靛酚蓝染料的合成过程,并展望了靛酚蓝染料在染色行业的应用前景。
有机染料的合成与应用
有机染料的合成与应用有机染料是一种常见的染料类型,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等领域。
它们的合成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既涉及到化学合成的技术,也关乎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介绍有机染料的合成过程、常见的应用领域,并探讨有机染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有机染料的合成是一个复杂且精细的过程。
首先,化学家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合成途径。
常见的有机染料原料包括苯酚、萘酚等。
在合成途径选择上,化学家们需要考虑到合成的效率、原料的成本和可持续性。
合成染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偶氮染料的合成方法。
偶氮染料是一类通过偶合反应生成的染料,具有较高的染色性能和色稳定性。
染料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在纺织行业中,有机染料被广泛用于纺织品的染色。
不同的有机染料可以给纺织品赋予不同的颜色和效果,满足人们对服装外观的需求。
此外,有机染料还可以用于印刷行业。
通过合适的染料选择和印刷技术,可以制作出精美的色彩图案和印刷品。
除了在传统的纺织和印刷领域,有机染料还具有其他应用。
例如,有机染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它利用染料分子可以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的原理。
有机染料的选择和优化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效率和电能转化效率,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做出贡献。
此外,有机染料还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作用。
在染料合成过程中,化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合成途径,提高染料的合成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一些绿色合成方法,如催化剂的应用和溶剂的优化,已经被引入到染料合成中。
这些绿色合成方法有助于降低有机染料合成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总之,有机染料的合成与应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合成染料的过程需要化学家们的努力与智慧,而应用染料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有机染料的合成过程需要注重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合成途径,以提高染料的合成效率和可持续性。
而染料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纺织和印刷等传统行业,还与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相结合。
染料生产技术概论
贸易,并可满足国内90%的市场需求。
▪ 染料是一种色素,它以绚丽的色彩 装扮着周围的大千世界,它伴随着人 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而不 断发展。
▪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染料的陪衬、 包装下才显得更加美丽、多姿,染料 的生产更新和合理应用,使得人们的 衣着服饰和生活环境更加赏心悦目、 丰富和谐。
第一节 染料概述
▪ 染料:采取适当方法使被着色物质获得鲜 明而坚牢的颜色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 被着色的物质可以是各种纤维或纺织品, 也可以是皮革、纸张、木材、食品、药品、 化妆品、感光材料等。
▪ 染料还可被加工成有机颜料或溶剂色料, 广泛用于油墨、涂料、塑料、橡胶、树脂等 的着色。
▪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染料品种多达 5000余种,年产量已接近100万吨。
• 公元1634年,明朝宋应星著的《天工 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 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在此书中对植物染 料的提取、制备和应用技术有详尽的描 述。
• 中国古代无论是染料的提取还是染色 加工都属于作坊式的手工业生产。
• 中国染料工业始于1919年,已有80多年历 史。到1949年,只能生产硫化染料中的几个 品种,年产量约为5000吨。 • 1980年染料产量是1949年的13倍,跃居世 界第4位,可生产酸性、碱性、冰染、还原、 活性、中性、分散、阳离子等11大类的500多 个品种。 • 1994年中国染料产量达到17.9万吨,是1949 年的35.86倍,已跃居世界首位,成为染料生 产大国。
▪ 由于染料类别的不同和指标要求的差异, 加工方法也千变万化,因此染料加工技术已 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技术。
有机合成染料
有机合成染料
有机合成染料,也被称为人造染料或合成染料,是通过化学加工从煤焦油分馏出来或从石油加工中得到的。
这些染料与天然染料相比,具有色泽鲜艳、耐洗、耐晒和能大量生产的优点,因此在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有机合成染料的化学结构多样,包括硝基、偶氮、蒽醌、靛族和芳甲烷等类型。
根据应用方法,它们又可以分为酸性、碱性、直接、媒染、硫化、还原、冰染、分散和活性等类型。
其中一些重要的合成染料中间体如苯甲酰胺和对甲基苯甲醇等,它们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工业中。
在发展初期,合成染料主要以苯胺为原料,因此有时也被称为“苯胺染料”。
而苯胺的环状结构学说为染料等有机化合物的进一步人工合成指明了方向。
德国科学家格雷贝和里伯曼在1868年通过对茜素结构的研究,以爆焦油中的蒽为原料,人工合成了第一种元素染料苯素,这是染料合成的一个突破口,为染料的人工合成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有机合成染料是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不仅用于纺织品的染色和印花,也用于皮革、纸张、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有机合
成染料的环保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发展环保型的有机合成染料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大学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导论染料是一类可溶于溶剂或水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将其用于涂料、油墨、塑料、纺织品等领域,从而给这些产品赋予颜色。
染料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天然染料是来自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的有机化合物,而合成染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一、染料的分类根据染料的化学结构和着色机理可以将染料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如下:1. 酚酞染料酚酞染料是一类含有酚酞结构的染料,常用于纺织品的染色。
酚酞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颜色明亮鲜艳。
2. 偶氮染料偶氮染料是一类含有偶氮基团的染料,也是常用的染料之一。
偶氮染料颜色鲜艳,但对光和洗涤的耐久性较差。
3. 醌染料醌染料是一类含有醌结构的染料,常用于棉织品的染色。
醌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但颜色较淡。
4. 金属染料金属染料是一类含有金属离子的染料,具有高度的色彩稳定性和耐光性,常用于特殊要求的颜色。
5. 原料染料原料染料是一类用于颜料和涂料颜料的染料,通常颜色较浓烈且颜料粒子较大。
二、染料的合成1. 基本合成路线染料的合成通常采用有机合成的方法。
常见的合成路线包括偶氮偶联法、分散染料法、直接染料法等。
2. 偶氮偶联法偶氮偶联法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合成方法,该方法利用芳胺化合物与芳酚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
3. 分散染料法分散染料法是一种合成颗粒粒径较小的染料的方法,该方法将染料颜料颗粒分散在水相中,然后通过化学方法使其形成分散染料。
4. 直接染料法直接染料法是一种合成浓缩染料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分子内氢键或离子键的形成来增加染料颜色的强度。
三、染料的着色机理染料的着色机理是指染料颜色的产生原因和机制。
一般来说,染料的着色机理主要包括吸收光能、分子结构和对染料的稳定性。
1. 吸收光能染料颜色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染料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激发分子内的电子跃迁从而产生颜色。
2. 分子结构染料的分子结构也是决定其颜色的重要因素,通常含有共轭结构的染料颜色较深。
4种自制色素方法
4种自制色素方法1、植物染料法:植物染料法是利用植物性素来制备色素,主要包括草酸、山梨酸等必须的植物染料、甜菜素、柳色素等辅助染料。
植物染料法的步骤主要有提取、纯化、定性和复原分离四大部分。
首先,提取植物染料,一般是将植物放入溶液当中进行浸提提取;然后通过溶剂分离、干燥等操作纯化染料获得精纯染料;定性分析提取染料的类型;最后,根据性质和颜色对提取染料分类,进一步地进行分离复原。
2、火山灰染料法:火山灰染料法是一种古老的染料生产方法,以火山灰为原料制备色素。
火山灰染料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加热、氧化-海藻渗溶和逆冷却三个步骤。
首先,将火山灰加热到900-1000摄氏度,使其外表出现褐色油渍爆发出黑烟的过程叫做火山灰烘烤;然后将火山灰烘烤后的灰烬放入海藻水中渗溶,以铝酸钾和钙酸钾等矿物溶剂改变海藻水中含有的铁元素构成,最后以黑油注入这种特殊环境中,使染料更加稳定。
3、合成染料法:合成染料法是一种化学反应制备色素的方法,主要利用合成的化学反应来实现不同的色素的制备。
合成染料法的过程一般分为研磨、固定、熔融、冷却、滤液等几个步骤。
研磨首先将原料(例如合成的糖)放入研磨机中,加入溶剂研磨处理;然后,将研磨的混合液放入固定槽内,加热反应12小时后滤液;接着,将滤液放入熔锅内熔融,经过几次熔融反应,最后以水冷却滤液,然后合成出最终的染料。
4、氧化作用法:氧化作用法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合成色素的方法,氧化作用法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还原性,主要包括氧化酶、芳烃酶、脱氢酶等。
氧化作用法的步骤大致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将植物的叶片、果实等部分放入油液,经过进行提取和纯化;其次,将提取的物质加入氧化剂,用酶经过氧化反应转化为染料,然后再添加非氧化剂抑制色素的氧化,实现色素的降级,最后将其放入适宜的容器中进行保存,即可获得完整的色素。
合成染料概述
1880年,英格兰的 Thomas 和 Holiday 合成 了第一个不溶性偶氮染料,这就是后来的冰染 料,其染色牢度很高。 ▪ 1880年,德国化学家Bayer 合成了第一个还 原染料靛蓝,1901年,发明了第一个蒽醌型还 原染料,从此各种还原染料不断问世,成为染 棉的优质染料。 ▪ 1884年,Bottiger 合成出第一个直接染料刚 果红,此后各种直接染料大量出现,由于它们 染法简便,很长一段时期成为染棉的主要染料。
▪
天然染料------从植物和动物中提取
栀子
茜草
蓝草
2019/1/19
红花
紫草
柞树
9
由于制取工艺比较复杂,有些天然染料价格十分 昂贵,其身价往往超出黄金珠宝。 例如:在公元400年左右,罗马人喜欢帝王紫,由 于原料稀缺,一磅用贝紫螺染过的布,其价值约相 当于现在的2万美元;公元18世纪,英国染坊得到一 个合同,专门使用胭脂虫红为白金汉宫守卫的外套 染色,这个合同的有效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有些天然染料染出的颜色被赋予高贵身份的象征, 在公元4世纪晚期,拜占庭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曾发 布了一道法令,除了皇室之外任何人禁止使用帝王 紫,否则会被处死。
▪在之后的十几年间,Verguin
和 Bretonniere 合成出 第一个棕色的硫化染料,1893年发明了硫化黑,之后 硫化染料的品种逐渐增加。
Scarlet 发明了红色的酸性染 料,其纯度和亮度好于天然染料胭脂红。
2019/1/19 11
▪1873年,法国的Groissant
▪ 1878 年, Biebrich
感光材料等。
▪ 染料还可被加工成有机颜料或溶剂色料,广泛
用于油墨、涂料、塑料、橡胶、树脂等的着色。
化学实验:合成染料的实验操作步骤
化学实验:合成染料的实验操作步骤1. 实验简介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染料,并了解其合成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材料准备•邻三硝基甲苯 (TNT)•硫酸•亚硝酸钠•碱性溶液 (如氢氧化钠溶液)•酸性溶液 (如盐酸溶液)•过滤纸•显微镜片•过滤漏斗、玻璃棒等实验器具3. 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重氮化合物1.将TNT加入到硫酸中,并缓慢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2.将亚硝酸钠逐渐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物即为重氮化合物。
步骤二:与芳香胺反应生成染料1.将刚制得的重氮化合物转移到碱性溶液中。
2.在搅拌下,将芳香胺逐滴加入其中。
3.反应进行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染料逐渐生成。
步骤三:结晶和过滤1.将生成的染料溶液进行结晶处理,可以通过慢慢蒸发溶剂或加入冷水来促进结晶。
2.用过滤纸将晶体与溶剂分离,并用水洗涤纯净。
步骤四:观察和测试染料1.将得到的染料放置在显微镜片上,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其颜色、晶体形状等特征。
2.可以使用各种实验方法,如紫外-可见光谱测定、比色法等对染料进行性质分析。
4.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设备。
•注意避免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在操作前了解每种试剂的危险性和安全措施。
•操作时要小心并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5.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合成了一种染料,并通过观察和测试得到了相关数据。
根据实验目的,我们可以分析染料的性质、结构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讨论。
6.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合成染料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成功制备出一种染料。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化学染料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合成染料的实验操作步骤的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信息,请参考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尼罗红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尼罗红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尼罗红是一种具有重要化学意义的有机染料,其化学式为C20H12N3NaO7S。
它是一种红色结晶粉末,可溶于水和乙醇,常用作生化实验室中的指示剂或染料。
尼罗红的分子结构由一个苯环和一个对苯二甲酸酐氨基苯并咪唑(二氮杂苯并咪唑,简称NI)基团组成,其中还含有一个氧和一个硫原子。
尼罗红的合成方法相对简单,一般可通过对苯二甲磺酸酐与三乙醇胺反应得到。
反应进行时,对苯二甲酸酐作为底物与三乙醇胺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醐酰三乙醇胺盐酸盐中间体,随后中间体与氨水发生缩合反应,通过进一步处理得到尼罗红染料。
尼罗红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染料,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它常被用于生物学和临床医学中的染色技术,可用于染色细胞或组织样本,以便观察和研究。
在生化实验中,尼罗红还可以用作指示剂,用于检测物质的酸碱性或氧化还原状态。
此外,尼罗红还具有一定的药物作用,被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食管反流病等。
尽管已经有很多对尼罗红的研究,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对于尼罗红的合成机理、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仍需深入研究。
此外,尼罗红在医学诊断、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中的应用也有巨大的潜力,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出更有效的应用方法和产品。
综上所述,尼罗红是一种具有重要化学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的有机染料。
通过对尼罗红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化学性质和应用特性,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尼罗红将继续在化学、生物和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尼罗红化学式的定义、合成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对未来尼罗红研究的展望进行讨论。
- 第1节:引言1.1 概述:介绍尼罗红的一般背景和相关信息,包括其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
1.2 文章结构:本节。
详细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每一节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9/7
6
2、 世界染料发展简史
▪ 公元前715年,在古罗马已形成了羊毛的染 色工艺。
▪ 公元前331年,在波斯首都苏萨的皇室宝库 中,发现了已经有190年历史的古老的紫色长 袍。
▪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提到在印度有 “非常漂亮的印染棉布”。
合成染料
2019/9/7
1
合成染料的概述
主要内容
:
一. 染料概述 二. 世界染料生产发展简史 三. 中国染料生产发展简史 四. 合成染料的应用及危害
2019/9/7
2
一、 染料概述
染料:采取适当方法使被着色物质获得鲜明而坚 牢的颜色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被着色的物质可以是各种纤维或纺织品,也可 以是皮革、纸张、木材、食品、药品、化妆品、 感光材料等。
2019/9/7
14
3、中国染料发展简史
• 中国是最早应用染料的文明古国之一,从古代仰韶 文化遗址中就已发现了早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 3000多年的丝绸织物。 • 公元前2600年,中国已经有了关于染料使用的文字 记载,比其他国家的相关记载早出一千多年。 • 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中国染料和染丝技术已相当 成熟。至周代,已设置了染草、染人等专业机构和专 业人员,分工掌管丝绸、麻织物的纺织和染制,从青 海、新疆等地出土的文物中还可看到彩色的毛织品。
合成染料的生产是从石油衍生物中分离出的初级 化学物质为原料,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多种反应, 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致癌物质。这些有毒的 或对环境有害的物质不得不倾泻到河流、池澹或空 气中,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019/9/7
21
谢
谢!
2019/9/7
18
由于其原料、中间体和成品几乎都是芳香族硝基
和氨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所以, 染料的生产过程
中具有芳香族硝基和氨基化合物的危害性。其主要
职业危害如下。
(1)火灾和爆炸。火灾和爆炸是染料工业的主要危
害。原料苯、萘、甲苯、蒽等和中间体均是易燃易
爆物质。尤其是硝化过程中的副反应物容易焦化,
▪ 公元2世纪和3世纪,在罗马人的坟墓中发现 了用茜草和靛蓝染色的织物。
2019/9/7
7
▪ 古代生产加工出来的染料,都来自于天然的
植物、动物和矿物体。
例如:从靛蓝中提取蓝色的“瓮染料”,从 菘
蓝中提取蓝色染料,从红花草的花朵中提取红
色染料,从苔藓中制备紫色染料,从木犀草中
提取黄色染料,从美洲黑栎树皮中提取黄色染
2019/9/7
5
▪ 现代染料工业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 损害,特别是含铜、铬、镍的金属络合染料,更容 易造成环境污染和水系污染,因此,2002年欧盟已 经提出禁止使用铬媒染料和限制使用含铜、铬、镍 的金属络合染料。
▪ 有些染料对人身健康有一定伤害,1994年,德国 首先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有22种致癌芳香胺的118种染 料,目前公认的禁用染料已达146个。
料,从地衣中提取地衣紫,从苏木精的浸出物
中制取黑色媒染染料,从贝紫螺中提取昂贵的
“帝王紫”,从胭脂虫的雌体中提取红色染料,
2从019/9矿/7 石中提取氧化铁红颜料等。
8
天然染料------从植物和动物中提取
栀子
茜草
蓝草
2019/9/7
红花
紫草
柞树
9
▪ 由于制取工艺比较复杂,有些天然染料价格十分 昂贵,其身价往往超出黄金珠宝。
的致癌性。
(4)过敏性反应。煤焦油、粗蒽、苯胺、硝基苯、
对硝基氯化苯、二硝基氯化苯、硫酸二甲酯等, 对
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致敏性, 可使皮肤红肿, 产生
水泡和过敏性皮炎。
(5)化学灼伤。硫酸、硝酸、盐酸、烧碱和纯碱是
染料工业大量使用的原料,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 经
常发生灼伤事故。
2019/9/7
20
(6)其它。染料的后处理过程中有粉尘危害, 有的 操作岗位含尘量有时可达500mg/m3。
2019/9/7
10
▪ 1857年,英国人Perkin 将第一个合成染料苯胺紫 投入工业化生产,开始了合成染料生产发展历史,从 此一个新的产业在世界上迅速崛起。
▪在之后的十几年间,Verguin Lauth Baubigny Caro Dobner Fisher等人又陆续发明了碱性染料品红、甲 基紫、甲基绿、甲基蓝等,并投入商品生产。早期的 合成染料产品以碱性染料为多,主要用于棉织物染色。
例如:在公元400年左右,罗马人喜欢帝王紫,由 于原料稀缺,一磅用贝紫螺染过的布,其价值约相 当于现在的2万美元;公元18世纪,英国染坊得到一 个合同,专门使用胭脂虫红为白金汉宫守卫的外套 染色,这个合同的有效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有些天然染料染出的颜色被赋予高贵身份的象征, 在公元4世纪晚期,拜占庭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曾发 布了一道法令,除了皇室之外任何人禁止使用帝王 紫,否则会被处死。
1857年,英国的伯琴( W.H.Perkin )将其发 明的苯胺紫染料投入工业化,这是第一个人工合成 染料。
现在使用的染料多为合成染料,虽然仅有150年的 历史,但发展速度惊人。
据《染料索引》记载,全世界合成染料已达7000 多种(包括有机颜料),经常生产的有2000多种。
染料生产一般以1857年作为分界线: 1857年之前为天然染料的提取加工阶段; 1857年之后为合成染料的生产加工阶段。
▪1873年,法国的Groissant 和 Bretonniere 合成出 第一个棕色的硫化染料,1893年发明了硫化黑,之后 硫化染料的品种逐渐增加。
▪1878年,Biebrich Scarlet 发明了红色的酸性染 料,其纯度和亮度好于天然染料胭脂红。
2019/9/7
11
▪ 1880年,英格兰的 Thomas 和 Holiday 合成 了第一个不溶性偶氮染料,这就是后来的冰染 料,其染色牢度很高。 ▪ 1880年,德国化学家Bayer 合成了第一个还 原染料靛蓝,1901年,发明了第一个蒽醌型还 原染料,从此各种还原染料不断问世,成为染 棉的优质染料。
19
(3)致癌危害。1895 年癌。现在已认识到,
联苯胺和乙萘胺是对人类的强致癌物。1967 年, 英
国致癌物管理条例禁止制造和使用联苯胺、乙萘胺
、42氨基联苯、双氯联苯胺、邻联甲苯胺和联大回
香胺。随后,美国、原苏联、德国等也指出一些染料
染料是一种色素,它以绚丽的色彩装扮着周围的 大千世界,它伴随着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进步而不断发展。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染料的陪衬、包装下才 显得更加美丽、多姿,染料的生产更新和合理应用, 使得人们的衣着服饰和生活环境更加赏心悦目、丰 富和谐。
2019/9/7
4
根据生产原料的不同,染料有天然染料和合成染 料之分。
2019/9/7
16
• 中国染料工业始于1919年,已有80多年历史。到 1949年,只能生产硫化染料中的几个品种,年产量约 为5000吨。
• 1980年染料产量是1949年的13倍,跃居世界第4 位,可生产酸性、碱性、冰染、还原、活性、中性、 分散、阳离子等11大类的500多个品种。
• 1994年中国染料产量达到17.9万吨,是1949 年的35.86倍,已跃居世界首位,成为染料生产大 国。
热分解, 自燃点降低, 在摩擦、撞击和高温无水时,
极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2)中毒。在活性基三聚氯氰的生成反应中产生的
氯化氰和氰化氢可引起氰化物中毒;生产硫化染料时
, 有硫化氢气体逸出, 硫化氢既是刺激性气体, 窒
息性气体, 也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长期吸入苯
类蒸气, 对血液和神经系统都有损害等等。
2019/9/7
▪ 1934年,英国化学开发出第一个铜酞菁染料,由 于它能染得鲜艳的蓝、绿色而受到重视。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适应醋酯纤维染色生产出 了分散染料,1947年涤纶大规模投产,使分散染料 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最大品种之一。
2019/9/7
13
▪ 与天然染料相比,合成染料具有品种多、色谱齐全、 染色工艺方便、染色牢度较高、价格较低、染料的 分子结构便于人为设计、染料的产品质量便于统一 控制管理等许多优点,因此合成染料在短短的150 年时间里,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本上取 代了天然染料的使用,成为印染厂实际应用的主要 着色产品。
2019/9/7
15
• 公元前 2世纪开始的“丝绸之路”,中国的纺织
品远销到中亚 、西亚、地中海和欧洲。
• 公元前130年,植棉技术传入中国,汉武帝时代 海南岛等地的种棉及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
• 1972~1974年,在湖南长沙发掘的马王堆汉墓中 出土了许多绚丽多彩的丝织品,证明我国西汉时 期的染色、印花技术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染料还可被加工成有机颜料或溶剂色料,广泛 用于油墨、涂料、塑料、橡胶、树脂等的着色。
2019/9/7
3
目前,世界各国生产的染料品种多达5000余种, 年产量已接近100万吨。
我国是染料生产和出口大国,生产品种超过1200 种,经常生产的有11大类700多个品种,年产量在 60多万吨,其中2/3参与国际 贸易,并可满足国 内90%的市场需求。
2019/9/7
17
四、合成染料的应用及危害
1、合成染料的应用 合成染料除用于纺织品印染外,还广泛应用于造
纸、塑料、皮革、橡胶、涂料、油墨、化妆品、感 光材料等领域。
合成染料与天然染料相比具有色泽鲜艳、耐洗、 耐晒、能大量生产的优点,故目前仍以使用此种染 料为主。 2、合成染料的危害 生产过程中的危害:目前, 已了解的染料多属低毒 和微毒, 少数为中等毒性和高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