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 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3 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三课。
本课包含两首现代诗:《我想》和《对韵歌》。
这两首诗风格迥异,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多样性和魅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诗的意境,还要求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现代诗的理解和欣赏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现代诗的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并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现代诗,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美;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学会欣赏现代诗;通过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现代诗的内容,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音乐等。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教师简要介绍两首现代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两首现代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朗读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两首现代诗,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诗歌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
3现代诗二首(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难点)【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板书设计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归巢的鸟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白色的芦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
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
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
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变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现代诗歌。
这些诗歌描绘了作者对故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爱国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于韵律、节奏有一定的感受能力。
但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深层含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2.难点: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朗读两首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接着,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意境图。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能够朗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现代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的朗读和体会方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包含《现代诗二首》内容及相关图片的课件。
2.角色扮演:老师准备好角色扮演《现代诗二首》中的诗人,增加趣味性。
3.评价表:准备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的评价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唤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现代诗二首》(10分钟)1.老师朗读《现代诗二首》,学生跟读。
2.老师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分组朗读(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分角色朗读《现代诗二首》。
2.每组朗读完后,进行互评,评选出最佳表现的小组。
四、角色扮演(15分钟)老师扮演诗人,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五、情景表演(20分钟)学生自行分组,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情景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六、诗歌赏析(10分钟)带领学生共同赏析《现代诗二首》,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评价表,对学生的朗读表现、情景表演和诗歌赏析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课堂延伸1.带领学生进行相关创作,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诗。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现代诗二首》中的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八、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缺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次课程设计的详绽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3. 现代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由两首现代诗组成,分别是朱自清的《春》和冰心的《小桔灯》。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一个小女孩的可爱形象,通过诗人的笔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但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词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美好和小女孩的可爱形象有一定的认知,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欣赏现代诗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词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鉴赏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诗人简介、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现代诗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3.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和提高朗读水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诗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让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理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感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现代诗二首》•《竹枝》•《青年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象和隐喻表达。
•表达和分享对现代诗的个人感悟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包含《竹枝》和《青年人》的诗歌全文、诗歌背景介绍和分析等内容。
2.相关诗歌解读资料。
3.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形式营造诗歌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2. 学习《竹枝》(20分钟)1.播放《竹枝》音频,让学生听诗歌朗读。
2.老师简要介绍《竹枝》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3.教师逐句解读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4.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竹枝》的理解和感悟。
3. 学习《青年人》(20分钟)1.播放《青年人》音频,让学生聆听诗歌朗读。
2.老师介绍《青年人》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逐句解读《青年人》的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抽象意象和隐喻。
4.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对《青年人》的感悟和体验。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现代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表达。
2.开展诗歌创作或朗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和美感。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相关现代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一种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形式,培养了学生对现代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
所选诗歌为《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两首诗歌均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展现了作者登高望远的情怀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不仅能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还能学习到现代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把握:四年级的学生可能对诗歌的深层意境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引导来帮助学生。
2. 现代诗鉴赏方法:学生对于现代诗的鉴赏方法可能不太熟悉,需要教师逐步引导,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现代诗。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资料、图片和朗诵视频。
2. 课文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现代诗二首》的课文教材。
3. 诗歌朗诵音频:准备相关诗歌的专业朗诵音频,以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登鹳雀楼》的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两首诗歌的作者王之涣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诗歌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两首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5. 诗歌朗诵:学生代表上台朗诵诗歌,其他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自然景观和现代社会的联系。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包括以下内容:- 诗歌《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诗歌作者:王之涣- 诗歌意境关键词:登高望远、自然景观- 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情感体验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朗诵两首诗歌,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景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3现代诗二首(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难点)【教具准备】配套小学课件资源板书设计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归巢的鸟斜阳美景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白色的芦苇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
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
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
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变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巢、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包含《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现代诗。
这两首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它们分别描绘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同时,这节课还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但在阅读现代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美,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讨论和感悟,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故乡的热爱,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难点:学会欣赏现代诗,提高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欣赏法: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文本、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现代诗二首》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抄写。
3.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康桥和乡愁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然后简要介绍徐志摩和余光中两位诗人,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两首诗,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接着,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意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优质教案】一、前言本篇教案围绕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第三课《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展开,通过深入分析诗文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识记《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2.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3.能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韵之美;4.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识记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意象;2.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3.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抒情意境;2.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播放秋天的江畔风景视频,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清新和宁静氛围,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情感共鸣。
步骤二:学习诗文1.教师朗读《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让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2.分段解读诗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步骤三:词语解析1.解释诗歌中生词或生僻词的含义,并帮助学生记忆;2.带领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步骤四:情感体会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理解诗歌中的情感;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步骤五:诗歌赏析1.细读诗歌,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2.带领学生分享彼此的感悟,扩大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热爱文学,感悟诗歌中的美好与深刻。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课《现代诗二首》。
这两首诗分别是《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秋日傍晚江边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花牛歌》则通过描绘花牛在草地上的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通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歌的意境;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 诗歌的理解: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接触较少,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诗歌的表现: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想象等方式,将诗歌的美感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秋日晚霞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理解诗歌: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欣赏诗歌:通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美感。
5. 朗读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展示,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6.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8.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3.现代诗二首》,学生能够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传达的情感。
•学生能够背诵、朗读《3.现代诗二首》。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背诵《3.现代诗二首》。
•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3.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的特点简介。
•诗歌《3.现代诗二首》的背诵和理解。
4.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引入课题,导入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
3.讲解第一首现代诗,解释生词和意境。
4.学生跟读、朗读第一首现代诗。
5.完成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第一首现代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第一首现代诗,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讲解第二首现代诗,探讨诗歌的情感表达。
3.学生跟读、朗读第二首现代诗。
4.分组讨论,分享对《3.现代诗二首》的理解和感悟。
5.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教学手段•课件PPT•黑板、彩色粉笔•课堂小测验•分组讨论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大差异。
有些学生对生字理解困难,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引导。
在课堂组织方面,需要更加灵活,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和表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提高了审美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加强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诗歌世界中尽情挥洒想象力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培养学生欣赏现代诗的能力。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按要求背诵本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现代诗二首》的诗歌内容及意义。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现代诗的抽象表达方式。
2.能够准确把握《现代诗二首》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1.课文《现代诗二首》。
2.课堂录音设备。
3.老师准备好的课堂教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多种现代诗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呈现:逐句呈现《现代诗二首》,带领学生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3.解读:解释诗句中涵义较深的部分,引导学生理解现代诗的表达方式。
4.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整首诗,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诗歌内容,分享对于现代诗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内容,做相关问题复习。
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部分课文,检查学生的背诵程度。
3.理解: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内容,培养其对现代诗的理解能力。
4.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现代诗二首》,展示不同角度解读诗歌的方法。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诗的独特之处。
六、板书设计•现代诗的特点•《现代诗二首》诗名及内容总结七、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现代诗二首》。
2.完成针对课文的相关练习。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下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更多形式的课堂活动,深化学生对现代诗的理解。
以上为本次课程教案内容,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3《现代诗二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体会诗中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诗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他们对于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在朗读和表达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朦胧、飘逸”等词语,能够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歌的美。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中的意象,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词语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诗句。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诗歌解读、朗读音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现代诗二首》。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第一首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然后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意境和意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提高朗读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第二首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教材包含了二首现代诗歌,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理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歌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课堂开始后,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我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两首现代诗歌。
2. 呈现(10分钟)我将展示诗歌的课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朗读诗歌。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朗读完毕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导语,通过#教案#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2.这段#教案#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学提示: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教学提示: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教学提示: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幅画导⼊:⼣阳西下,照红了江⾯,晚归的鸟⼉低飞在江⾯之上,引起学⽣思索。
这样美得景⾊,我们现代的诗⼈刘⼤⽩会⽤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人教部编版《现代诗二首》完美版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3.*现代诗二首【教学内容】教科书教科书P8~9内容。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意蕴,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意象。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斜阳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三、了解作者刘大白,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
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
“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融的词句。
(晨鸟)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
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画,描绘一下看到的画面。
2、归纳: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3、这样一幅美景之下,会有怎样的文字呢?我们今天就一块儿来学习一下这首短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3、提出问题①如果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明确:归鸟、夕阳、芦苇②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明确: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 1880~ 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
“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而在“五四”时期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四、分析诗歌1.问题: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明确:鸟儿归巢,倦了。
2.问题:“驮”字突出了什么?明确: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渲染绮丽的想象。
3.问题:“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明确: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问题:“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明确: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问题: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明确: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问题: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明确: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明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画,描绘一下看到的画面。
2、归纳: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3、这样一幅美景之下,会有怎样的文字呢?我们今天就一块儿来学习一下这首短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3、提出问题①如果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明确:归鸟、夕阳、芦苇②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明确: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
“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而在“五四”时期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四、分析诗歌1.问题: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明确:鸟儿归巢,倦了。
2.问题:“驮”字突出了什么?明确: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渲染绮丽的想象。
3.问题:“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明确: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问题:“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明确: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问题: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明确: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问题: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明确: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明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明确: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了。
3.齐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并试着把感情加入朗读中去。
六、小结在这首小诗中出现的“倦鸟”、“斜阳”、“头白的芦苇”等等,均系生机疲弱之象,而收句于“红颜”,又给人生机勃发之感。
这“红颜”,尽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与“红颜”的强烈对比,这“一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是增加了世界之美丽的。
但可惜的是,对于芦苇而言,这“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啊,更不过是得益于把斜阳抖落在江上的“归鸟”啊!故而在这“红颜”中,似乎又让人隐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
在这仿佛自然天成,并不经意的收句中,竟也隐含着这样的人生启迪,这无疑又进一步拓展丰富了这首小诗的意蕴空间。
七、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这首短诗。
八、板书设计:秋晚的江上倦鸟斜阳头白的芦苇花牛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生字“罗、眠、霸、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花牛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对,就是花牛,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关于花牛的诗,它就是(生齐读课题:花牛歌),这位诗人是(生:徐志摩)二、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
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三、初读诗歌,感悟诗中情感。
1.学生朗读诗歌。
注意字音和节奏。
2.欣赏配乐朗读,感受名家对诗歌感情的演绎。
思考:诗中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四、品读诗歌,深入感受诗歌的纯真美。
1.接龙读诗歌。
2.这首诗写了什么?花牛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3.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花牛呢?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4.诗人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的不同动作,分别是哪些?结果是什么?讨论后明确:坐——压扁了剪秋罗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走——尾巴甩得滴溜溜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5.全诗一共四小节,每节都描写了一个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四个画面。
①指名学生描述每个小节的画面。
②是根据学生的反馈加以指导。
6.学生再读全诗,品析诗歌的语言。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清新的语言、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
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诗人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毡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在配乐声中齐读全诗。
六、课后语文活动,深化对诗歌的理解,训练思维能力。
1.搜集徐志摩相关的诗歌并朗读。
2.仿照《花牛歌》的句式,尝试写一首小诗。
七、板书设计:花牛歌坐压扁了剪秋罗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走尾巴甩得滴溜溜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3* 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巢、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查阅有关秋天景色的诗句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秋天景色的图片)同学们,谁能吟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词?2.除了刚才同学们吟诵的这些古诗,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现代诗,让我们跟着作者刘大白一起去看看秋天的美景吧!(板书课题:秋晚的江上)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
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三、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
2.听录音,解决生字词,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3.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4.诗歌介绍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生:鸟儿、斜阳、芦苇)5.这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可以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生:秋晚、斜阳——秋天的晚上江上——江面上6.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感受到的画面。
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
四、品味探究1.指名学生朗读。
2.鸟儿要干什么?怎么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3.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是渴望与太阳日夜厮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是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4.“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渲染了绮丽的想象。
5.“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6.“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7.“头白”和“红颜”矛盾吗?不矛盾,这“红颜”,尽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与“红颜”的强烈对比,这“一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是增加了世界之美丽的。
但可惜的是,对于芦苇而言,这“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啊,更不过是得益于把斜阳抖落在江上的“归鸟”啊!故而在这“红颜”中,似乎又让人隐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
8.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欢欣9.带着作者的这种感情齐读诗歌。
五、小结六、作业:有感情地熟读诗歌《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花牛在草地里的图片)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图片中的花牛会在草地上有什么行动?(生讨论回答)它真的如你们所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花牛歌》,看看将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节奏。
2.欣赏配乐朗读,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明确: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3.诗歌描写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明确:诗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各种活动的画面。
4.圈点出体现花牛活动的词语。
明确:坐、眠、走、做梦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花牛活动的几个画面。
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生各抒己见,老师予以评价。
6.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明确:诗歌每小节第一行的句式相近,整首诗语言简单明朗,充满童真童趣。
三、整体提升。
这首诗运用欢快的语言,将草地中花牛的活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崇。
四、作业设计仿照本首诗的句式,创作一首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