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合集下载

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财务管理》考点讲义-- 第一章 总论

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财务管理》考点讲义-- 第一章  总论

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财务管理》考点讲义【例题·单项选择题】(2020 年)与个人独资企业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公司制企业特点的是( )。

A.企业所有者承担无限债务责任B.企业所有权转移困难C.企业可以无限存续D.企业融资渠道较少『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公司制企业的优点:(1)容易转让所有权。

(2)有限债务责任。

(3)公司制企业可以无限存续,一个公司在最初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退出后仍然可以继续存在。

(4)公司制企业融资渠道较多,更容易筹集所需资金。

公司制企业的缺点:(1)组建公司的成本高。

(2)存在代理问题。

(3)双重课税。

【例题·判断题】(2021年)相对于个人独资与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受政府监管较为宽松。

(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公司法对于设立公司制企业的要求比设立独资或合伙企业复杂,并且需要提交一系列法律文件,花费的时间较长。

公司成立后,政府对其监管比较严格,需要定期提交各种报告。

【例题·判断题】(2016 年)不论是公司制企业还是合伙制企业,股东或合伙人都面临双重课税问题,即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后,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公司制企业存在双重课税问题,合伙制企业不存在双重课税问题。

【解析】相对于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成立后,政府对其监管比较严格,需要定期提交各种报告。

【例题】与个人独资企业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公司制企业特点的是()。

A.企业所有者承担无限债务责任B.企业可以无限存续C.企业融资渠道较少D.企业所有权转移困难【答案】B【解析】公司制企业的优点:(1)容易转让所有权。

(2)有限债务责任。

(3)公司制企业可以无限存续,一个公司在最初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退出后仍然可以继续存在。

(4)公司制企业融资渠道较多,更容易筹集所需资金。

公司制企业的缺点:(1)组建公司的成本高。

(2)存在代理问题。

(3)双重课税。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总论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总论
提取现金偿还供货商欠款1万元。
** 在利润没支有付归人集员计工算资以80前00,元所。有者权益的记录仍维持原数额,但资产 的记录已经设变备动和。门面折旧费用1200元。
第四节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基础是指会计核算应当 具备的前提条件,以及在这个前提下 进行会计核算的应当遵循的标准和质 量要求。
前提 条件
4)相关性原则
也称有用性,要求会计核算所提供 的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 决策。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 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投资者和 债权人等
国家宏观经济 管理部门
传统会计的定义:
会:加总计算,岁会 计:零星计算,日计
现代会计的定义:
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 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完整、系统和综合的反映和监督, 并运用会计方法以及提供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 价值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四大特点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经济活动要进行连续、完整、系统和综合的计算和
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 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 可比。”是对不同会计主体之间在使用会计 核算处理方法、会计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3)一贯性原则
也称一致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 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 得随意改变。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 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B 会计 主体
A 会计 主体
C 会计 主体
D 会计 主体
会计主体
会计信息反映特定单位。 作用: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 务范围。
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 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

第一章 总 论 一、市场管理法的概念 (一)市场的含义 市场是

第一章 总 论 一、市场管理法的概念 (一)市场的含义 市场是





值得说明的是市场管理法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 互相配合,共同实现政府对市场交易干预的目的 维护市场秩序和公 平交易。 (二)市场管理法的作用 市场管理法的作用是指通过市场管理法的调整所达到的客观效果 1.保障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的运行是通过3个内在机制和1个外在机制实现的。所谓外 在机制即宏观调控机制;所谓3个内在机制是指价值决定机制、供求机制 和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又是优胜劣汰的评 价机制。 确保竞争机制就要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 2.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管理法的基本作用就是建立公平竞争的交易规则和维护交易秩 序,而市场交易秩序的基本要求就是市场经济中各种关系的稳定性(随 机行为和短期行为最小化)、结构的有序性(市场组织的规模和产业分 布合理)、行为的规则性(市场主体按照既定的规则从事生产经营活 动)、进程的连续性、事件的可预见性(市场主体可以在决策时事先获 得利益预期)、财产和心理的安全性。
三、市场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市场管理法的基本原则即市场管理法的基本精神和总的指导思想 (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机会均等和过程公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价值目的的基本内涵; 效率一般指经济速度与经济效益的总称。 市场管理法追求公平,也追求效率并努力实现二者的统一。市场管 理法通过确保市场进退的自由和否定不公平竞争行为,确保实现效率所 必要的起点均等和过程公正,并以此来鼓励合法经营、诚实劳动,推动 经济增长,实现效率目标。同时,市场管理法肯定由于市场主体经营素 质和能力的差异而导致的收入差别,并视之为一种结果公平。 (二)规则与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主要表现在市场进退、微观经营决策和契约自 由等方面。规则即国家权力对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规范和制约,可称市 场规制。 (三)授权与控权并重原则 授权即授予政府以管理、规制市场行为的权力;控权是对上述权力 的控制和制约。 市场管理法的三原则密切相联。通过授权与控权实现规制与自由, 通过规制与自由实现公平与效率。其中,授权与控权是手段,规制与自 由是初级目标、公平与效率是终极目标。

2020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高频考点讲义--第一章 总论

2020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高频考点讲义--第一章 总论

2020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高频考点讲义第一章总论高频考点:1.法律关系①三要素的名称和辨别②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判断③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2.法律事实①准确理解法律事实的概念②准确辨别事件与行为③熟悉法律行为的六种分类标准3.法的形式及效力①不同法的形式的名称②依据制定机关判断法的形式③法的效力等级问题4.经济仲裁①仲裁的适用范围②仲裁协议的综合性考点③仲裁裁决结果的综合性考点5.诉讼管辖①不同纠纷解决的管辖权综合问题②特殊地域管辖的辨别③专属管辖6.诉讼时效①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②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③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情形7.行政复议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②行政复议机关③行政复议决定的类型8.法律责任①不同类型法律责任的辨别②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③主刑与附加刑知识点:法律关系1.考点频率:★★★2.难度:低3.题型:选择、判断一、三要素的名称和辨别【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向乙公司购买了一辆汽车,价款18万元,该买卖合同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甲公司与乙公司B.汽车C.18万元价款D.买卖合同『正确答案』A【例题·单选题】张某从一家电脑专卖店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双方该买卖的法律关系中,笔记本电脑属于()。

A.法律关系的主体B.法律关系的客体C.法律关系的事实D.法律关系的内容『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在初级考试中,买卖关系中,买卖的物品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二、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判断年龄条件辨认自己行为能力性质完全≥18周岁无障碍成年人≥16周岁,劳动收入无障碍未成年人限制8周岁~18周岁——未成年人≥18周岁不能完全辨认成年人无<8周岁——未成年人≥18周岁不能辨认成年人8周岁~18周岁不能辨认未成年人【例题·多选题】下列自然人中,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有()。

A.赵某,16周岁,在某超市上班B.王某,15周岁,辍学在家赋闲C.张某,20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D.李某,10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在民法上,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选项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选项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会计基础教案-第一章-总论

会计基础教案-第一章-总论
2、《会计基础》考试题型
3、学习要求
4、《会计基础》课程结构
Step2:讲授新课: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历史
1、我国“会计”一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3、中式会计发展的里程碑: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账;
4、现代会计之父:意大利卢卡.帕乔利,编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板书设计:
1、会计基本假设
2、会计基础
1、权责发生制
2、收付实现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后记
课堂教学安排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授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总论
第四节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
第五节会计准则体系
授课
课时
二课时
授课
形式
新授课
教学
资源
教材、教参、PPT、网络资源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锻炼及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情感目标:强化专业概念,深化职业从业资格意识;
教学
重点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内容
教学
难点
会计核算具体内容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外
作业
习题集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
Step1:1、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a.什么是会计?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的概念: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经典资料)

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经典资料)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一、财务报告使用者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二、财务报告目标的内容(一)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二)财务报告目标的内容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基本假设的含义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二、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重要前提。

意义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意义: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就是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期间划分成若干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第一章 总论-法律关系三要素

第一章 总论-法律关系三要素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总论知识点:法律关系三要素● 详细描述:1.主体 【注意】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1)公民(自然人):最常见的法律关系主体。

【注意】包括个体户、农户、合伙人等。

(2)机构和组织(法人)①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②各种企业事业组织; ③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 (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包括无国籍人) 2.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权利与义务: (1)权利即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自由。

(2)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如: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3)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4)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例题:1.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荣誉称号B.经济管理行为C.非营利组织D.人身正确答案:C解析:选项C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

2.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自然人B.商品C.法人D.行为正确答案:A,C解析:选项BD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3.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3.客体客体的特征: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

(1)物 ①自然物:土地、矿藏等 ②人造物:建筑、机器等 ③货币和有价证券(一般等价物) 【注意】物可以有形态也可以没有形态。

(2)非物质财富 ①知识产品(智力成果):著作、发明等 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等(荣誉权) (3)行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①生产经营行为; ②经济管理行为; ③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④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4)人身(部分或整体) 【注意1】活人的整个身体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注意2】人身权利不能滥用。

A.某市财政局B.某研究院C.某学术团体D.个体工商户杨某正确答案:A,B,C,D解析:法律关系主体包括:(1)公民;(2)机构和组织(法人);(3)国家;(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会计学 第一章 总论

会计学 第一章 总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利润

长期借款
长期负债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
概念: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来源: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留存收益 3、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会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
2 第二节 会计核算前提与会计基础
3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 第四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5 第五节 会计计量属性
第一节 会计信息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 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
(二)普遍认同的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 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本质:一种管理活动


对象:单位的经济活动(资金运动)


的 内
基本特点: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基本职能:核算(反映)和监督
三、会计目标和信息使用者
会计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 境地或标准(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 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空间范围
会计
会计假设
主体
时间范围
会计 分期
货币 计量

第一章 总论-利益冲突的协调

第一章 总论-利益冲突的协调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财务管理第一章 总论知识点:利益冲突的协调● 详细描述:(一)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冲突及协调(二)债权人与所有者利益冲突的协调矛盾的表现协调方式例题:1.某上市公司针对经常出现中小股东质询管理层的情况,采取措施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

下列各项中,不能实现上述目的的是()。

A.解聘总经理B.强化内部人控制C.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D.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正确答案:B解析: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的方法包括:解聘、接收和激励。

所以选项A、C、D都是正确的。

2.解聘是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措施。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解聘是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措施,接收才是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措施。

3.在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方法中,“接收”是一种通过所有者来约束经营者的方法。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在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方法中,“接收”是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所以,该表述不正确。

1.所有者改变举债资金的原定用途,增大偿债的风险,降低了债权人的负债价值; 2.举借新债,增大偿债的风险,致使原有债权的价值降低。

1.限制性借债: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规定借款的信用条件,要求提供借款担保等。

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权和不再给予新的借款的措施,从而来保护自身权益。

4.下列各项中,会降低原有债权价值的是()。

A.改善经营环境B.扩大赊销比重C.举借新债D.发行新股正确答案:C解析:举借新债会相应增加偿债风险,从而致使原有债权价值下降,所以选项C是正确答案。

5.下列各项中,不能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矛盾的方式是()。

A.市场对公司强行接收或吞并B.债权人通过合同实施限制性借款C.债权人停止借款D.债权人收回借款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矛盾的协调方式。

第一章 总论 《中级财务会计》PPT课件

第一章  总论  《中级财务会计》PPT课件

第一章 总 论
财务状况要素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日期经营资金的来源和分布情况的各项 要素。一般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财务状况要素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 权益三个要素所构成。
第四节 财务报告要素
(一)资产
第一章 总 论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 源。
第一章 总 论
(二)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会计信息内部使用者包括:董事会,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 (CFO),副董事长(主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财务等),经营部门 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等。
第一节 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一章 总 论
财务会计目标解决了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总体上规范了信 息的需求量,即在信息提供的“多与少”上作出了界定。但是合乎需要 的信息还有一个“好与坏”的问题,即信息的质量问题。所有对决策有 用的信息在质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二)负债
(1)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所有者权益
第四节 财务报告要素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第一章 总 论
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果,具体地说,它是 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收入与耗费相配比的差额。经营成果要素 一般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由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构成。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 依据”。
(六)重要性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判断题1.税收分配凭借政治权力为主,财产权力为辅。

()×2.税收的“三性”是不同社会制度下税收的共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标志。

()√3.累进税率的基本特点是税率等级与征税对象的数额等级同方向变动,所以在级距临界点附近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征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4.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多少,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称为定额税率。

()×5.我国的增值税实行的是一次课征制。

()×6.税目是征税对象在应税内容上的具体化,它体现了征税的深度。

()×7.税率是应纳税额占征税对象数额的比例,也是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

()√8.纳税期限是税收强制性和固定性在时间上的体现,因此各种税在其税法中都应规定纳税人的纳税期限。

√9.起征点是指达到或超过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达不到的不征税;而免征额是指达到和超过的,可按扣除其该数额后的余额计税。

()√10.区别一种财政收入是税还是非税,不仅要看它的名称,还要看它是否具有无偿性。

()×11.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多少,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称为定额税率。

()×12.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实现的减免税形式叫税基式减免。

()×13.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额”。

()√14.向税务机关缴纳或解缴税款的单位和个人是纳税人。

()×15.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16.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法律表现形式,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

()√17.尽管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机关不同,但它们的法律效率是相同的。

()×18.我国现行税收实体法体系的各个税种,普遍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和个人。

()×19.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税收法规、部门规章或地方规章不得与税收行政法规相抵触,否则无效。

()√20.税收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机关,在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等税收立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主要知识点

会计初级《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一.法律基础1.法的本质和特征①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表达②特征❤:国家意志性、强制性、利导性、标准性2.法律关系❤☀主体: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内容〔权利和义务〕:①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②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客体:物〔自然物eg土地森林;人造物eg机器建造〕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人身3.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为标准,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①无论是合法还是违法行为,都会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②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志表示,法律行为分为→表示行为〔eg订立合同〕和非表示行为〔eg拾得遗失物〕③单方法律行为〔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体意志为转移〕:①自然事件〔绝对事件〕:水灾、地震②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4.法的形式①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③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条例、方法、规定〕④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⑤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⑥特别行政区的法⑦行政规章〔标准性文件〕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⑧国际条约☀法律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5.法的分类①按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②按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分: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③按法的内容分:实体法〔实际内容eg:民法、刑法〕和程序法〔程序方面eg:刑事诉讼〕④按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人的效力分:一般法〔普遍适用〕和特别法〔特别群体时间〕⑤按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分:国际法和国内法6.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①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标准划分为假设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②划分标准:法律的调整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③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部门;民法、商法部门;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7.二.经济仲裁1.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①平等主体〔横向关系纠纷〕☀仲裁和民事诉讼中选择一种方式解决☀仲裁实行自愿原则,只有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才能申请仲裁☀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当事人放弃或协议无效时法院才可行使管辖权☀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②不平等主体☀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先申请行政复议,复议不服时再进行诉讼☀特殊情况下,eg甲公司对税务机关行为不服时,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复议不服时再进行诉讼2.仲裁适用范围①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合同纠纷;其他财产权益纠纷②以下纠纷不能提请仲裁:☀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行政争议③以下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而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业承包合同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3.仲裁的基本原则①双方自愿②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③独立仲裁原则④一裁终局制度4.仲裁委员会①独立性②组成=1主任+2-4副主任+7-11委员〔其中法律、经贸专家不得少于2/3〕5.仲裁协议①书面形式仲裁的进行以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为条件②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达;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③仲裁协议的无效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设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④有效的仲裁协议在双方当事人发生仲裁协议约定的争议时,任何一方只能将争议提交仲裁,而不能向法院起诉。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

C.劳动管理
D.实物和价值管理
例10、价值管理就是会计管理。( )
答案:例9、B; 例10、错误;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 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 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第一节 会计基本概念
三、会计目标与会计对象
(一)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境
地或标准。 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会计的目标是为了提供满足会
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 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 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 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 出经济决策。
第一节 会计基本概念
关于会计职能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会计界对会计职能的共识。 但是随着生产里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 杂和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 其职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除上述基本职能外,现代会 计还具有利用各种预测数据、参与制定经济决策的决策职 能;利用责任会计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强化管理的事中控制 职能;通过对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变动情况进 行分析,从考核企业、单位的经营业绩的评价职能;等等。
一漫长的时期。(会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 考核收支的工作,无论在中国和外国,都是在 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其特点是:会计以实物和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以官厅会计为主, 会计核算采用单式记账。

民诉第1章 总论

民诉第1章 总论

民事诉讼法学第一章总论一、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一)基础理论1、三大基础理论难题:目的是指国家设计的民事诉讼制度所企求达到的目标或结果。

标的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提请人民法院确认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

既判力民事判决的既判力是指确定判决对当事人和法院的实质上的拘束力。

既判力具有实体法和诉讼法双重性质,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是以在确定判决中经裁判的诉讼标的为限,既判力的主观范围就是诉讼标的所涉及的主体的范围。

2、基础理论:法律关系法律行为诉权模式民事诉讼模式,也称为民事诉讼结构,是指以一定的国情为背景,在一定的民事诉讼价值观的支配下,为实现一定的民事诉讼目的,通过在法院和当事人之间分配诉讼权利与义务而形成的法院与当事人之间不同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

民事诉讼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关系问题。

3、基本制度基本原则(二)程序总论1、主体论:(1)法院(主管和管辖)(2)当事人(单数、复数--共同诉讼--代表人诉讼)(原告、被告、第三人) 2、证据和证明:静态和动态(三)诉讼程序分论1、一审、二审、再审(宏观的纵向,但不是直线链接)2、普通程序、简易程序(横向,但可以相互转化)简易程序: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简单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所适用的程序3、结案方式:裁定、裁判、调解、和解4、微观的纵向:审前程序庭审程序(四)审理程序(诉讼程序、特别程序、非讼程序)、执行程序1、非讼程序〔特别、公示催告、督促〕2、特别程序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死亡认定公民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认定财产无主的宣告(五)一般程序和特殊程序:1、海事特别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9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2、涉外程序(包括诉讼和执行)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第二十三章一般原则第二十四章管辖第二十五章送达、期间第二十六章财产保全第二十七章仲裁第二十八章司法协助二、民事纠纷(一)概念1、定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论)

例:

三、会计分期
A公司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企业会计准则》
年度 中期
半年度 季度 月度

㈣货币计量
例:银行存款50元,原材料100万元,固定 资产1 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800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
注意:考试易出判断题。
注意两点:
例 准则

四项基本假设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补 充。
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 ,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 以及应交款项等。
4、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 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 的投入资本。
资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 ,是现代企业明晰产权关系的重要标志。
资金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称为资金周转。
总结
资金运动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的最高概 括,是会计对象的第一层次。
会计对象的第二层次是会计要素。 第三层次是会计科目。
单选题 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 A )。 A.资金运动 B. 经济活动 C. 财产物资 D. 货币资金
2、下面关于会计对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C )。
单位在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会发生各 种各样的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就是单位发生的交易 或事项。
㈡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是指单位与其他 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交换 ,如销售和购买产品、提供和接受劳务等 。(公允价值计价)
经济事项是指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 响的各类事件,如支付职工工资、报销差 旅费、计提折旧、摊销无形资产等。(历 史成本或账面价值计价)

第一章:总论-会计学基础PPT课件

第一章:总论-会计学基础PPT课件

思考:会计与经济环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共生与互动;经济环境决定了会计的发展;会 计反作用于经济环境。
2020/3/27
15
思考题
有条件的同 学请查资料 寻求答案
中国历史上较为著名的徽商和晋商,前者大约兴盛于明
末、清初,而后者在17-18世纪达到巅峰。特别是晋商,
大多经营的是与导致意大利复式簿记产生极为相似的金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会计,以公 认会计原则的出现为标志。
10
古代会计(中国)
会计,以参互 考日成,以月 要考月成,以 岁会考岁成

秦 唐宋 标志
《周礼·天官》一书中出现了“会计”一词。 《孟子正义》一书中提到“零星算之为计, 总合算之为会” 司会——专门保管、记录王室财产的人
统一度量衡,使货币成为会计核算的主要计 量工具
特定的地理位置 工商业发达,航海业发达 十字军东征——商业战争 与商业活动相伴而生的是金融业发展
2020/3/27
14
现代会计:公认会计原则 会计师遭 遇了空前 的信任危 机! 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直接导致“公认会计
原则”的出现。(会计师的推波助澜)
粉饰报表 股价上升 泡沫出现 股市崩溃
一、会计与生产活动的关系
二、会计的产生
三、会计的发展





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近代会计

2020/3/27
6
一、会计与生产活动的关系
生产活动
劳动 耗费
劳动 成果
人类生 存与发 展的基

对劳动耗费和 成果的计量、 计算和记录
会计萌芽活动
2020/3/27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 总论

LNB SCCHK 5 2 X 000001
1
2
34 5
6
1. 1~3位(WMI):世界制造商识别代码,表明车辆是由谁生的,GB 16737-2004 《道路车辆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LNB-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2. 4~8位(VDS):车辆特征: 轿车:种类、系列、车身类型、发动机类型及约束系统类型。S-索纳塔轿车,C-
1.首部: 企业名称代号,两个字母
TJ7100
EQ1041
2.中部: 车辆类别代号,一位数字 主参数代号,二位数字。 产品序号,一位数字。
3.尾部: 专用车辆分类代号,一至三 个字母。 企业自定代号,拼音或阿拉 伯数字,位数不限。
CK6980
HY 5100 GJYZ
HY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5专用汽车,10总质量10t级,0第一代产品,G罐式汽车, JY专用汽车用途特征代号为加(Jia)油(You)车。Z企业自定代号,表示植的汉语拼音的 第一个字母。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代总质量为9700kg的食用植物油加油车。
乘用车
基本乘用车 MPV SUV
交叉型乘用车
乘用车主要用于 运载少量人员及 其随身行李或临 时物品,包括驾 驶员座位在内最 多不超过9座。
商用车
客车 货车 半挂牵引车 客车非完整车 货车非完整车
商用车主要用于 运送大量人员
(包括驾驶员座 位在内,座位数 大于九座)或以 载货为主要目的
轿车是基本型乘用车的俗称,包括高级乘用车、普通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活顶乘用车、 敞篷车等。从外观上区分,高级乘用车有4个或6个侧门,6个或6个以上侧窗, 4个或4个 以上座位,至少二排,且后排前可安装折叠式座椅;普通乘用车有2个或4个侧门,4个或4 个以上座位,至少二排;小型乘用车有2个侧门,2个或2个以上的座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会计信息的局限性: 1、只能提供过去的、以货币计量的信息 2、运用大量的判断和估计 3、会计处理过程的最终结果取决于输入资 料的质量。
1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财务会计目标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 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 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35
资产

资产的确认


定义: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 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 源。 需要强调的是:

资产的内涵是资源。

企业的资产只限于资源,非资源不是企业的资产。 有些资源虽然其所有权不属于特定企业,但为该企业所实际 控制,也是该企业的资产。

资产应为特定的企业现在所拥有或控制。
3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的概念 依据会计准则,采用一系列专门的 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并为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旨在管好、 用好企业资金的一种管理活动。
4

财务会计的目标 受托责任观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者对受 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以提供反映经营业绩的信息为重心, 强调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资本市 场不太发达)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 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 会计准则趋同的能够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1
38项具体会计准则(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存货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性房地产 固定资产 生物资产 无形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资产减值 名称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名称 职工薪酬 企业年金基金 股份支付 债务重组 或有事项 收入 建造合同 政府补助 序号 17 18 19 20 21 22 名称 借款费用 所得税 外币折算 企业合并 租赁 金融工具确 认和计量
19
年份
事件
1934 美国会计师协会批准了六条“会计原则”为“认可的会计原 则”,并以《公司会计资料的审计》为名,以小册子形式发 表。 1937 制定会计准则的权限由证券交易委员会转到美国会计师协会 这一职业团体。
1938 美国会计师协会成立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负责制定会 计准则。
1939 美国会计师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正式明确使用“公认会计 原则”这一术语。
27

货币计量

会计提供信息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为会计计量提供了方 便。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不是固定不变 的


实际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需要具体确定记 账本位币,即按何种统一的货币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 况与经营成果。 涉及非记账本位币的业务,需要采用某种汇率折算为 记账本位币登记入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 计报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 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一定会计期间构成所有者权益 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 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成本会计作为一座桥梁,将两者紧密联
系。
16
财务会计 1、是否存在权威会计 准则约束 2、提供信息侧重的时 间框架 3、提供信息的范围 4、信息和类型 5、报表的安排 6、面向对象 是 过去
管理会计 否 现在和未来
主要是公司整体的财务 分部、责任中心和整个 信息 公司 基本上是财务信息 既有数量信息,也有质 量信息
14

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会计信息需求之间的差异
内部 外部
内 提供可以提供的所有 只提供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及其结 容 信息 果的会计信息 形 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 以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定期向外提供 式 信息 质 没有严格的质量要求 提供的会计信息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 量 求
15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个 主要分支,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共同使 用一个信息源(以复式记帐为基础的传统会计 的数据与信息系统),分别生成财务会计信息 (对外财务报告)和管理会计信息(预测、计 划、评估方案等),既相互配合、相互渗透, 又相互利用。
18
一、美国会计准则产生的过程
年份 1909 1917 1920s1930s 1933&1 934 事件 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任命了一个会计名词特别委员会,准备进行 会计实务的规范化。 美联储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一致决定,对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 而编制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标准化。 20世纪20年代末、2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会计 准则制定进程的作用。 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规定所用证券上市企 业都必须执行统一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并授权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负责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
面向企业外部投资者和 取决于公司具体情况, 债权人的需要 面向专门决策 外部 内部
17
第二节 企业会计准则

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20世纪初,股份公司成为资本主义企业的典型形式。


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了股东、债权人、政府 税务机关和企业管理当局等各种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利益 集团。它们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都要求企业提供真实可 靠的会计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企业为了获取有保障的资金来源,必须不断提高会计报表 的质量,以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需要
20
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年代 事件
1988
1992
从1988年起,我国开始研究起草企业会计准则。
1992年11月,财务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称为基本会计 准则)。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19972001
2006
自1997年上半年正式发布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开始,截至2001年底, 共发布了具体准则16项。
25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 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 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


财务会计的一系列方法都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 为前提的。 如果企业不具备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会计处理 要采用所谓的清算基础。
26

会计期间


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为了定期反映企 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向有关各方提供 信息,需要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 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 营期间。 会计期间可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资产必须具有能为特定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服务潜力, 即具有有用性的特点。 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可靠的计量。
36

资产的分类
通常将企业的全部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 动资产两大类。 流动资产:可以合理地预期将在一年内转换为现金 或被销售、耗用的资产。


是否应该对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 是否应该转让在企业中的投资。 企业管理当局是否实现了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经营成果怎样。 企业的盈利分配政策如何。
对于潜在的投资者来说,主要依赖会计信 息,作出是否参加企业投资的决策。
7
2.企业的债权人。债权人需要的信息是:



企业的财力是否充裕,是否足以偿还其债务。 企业的获利情况怎样。 是否应该贷给企业更多的资金。 是否应该继续保持对企业的债权。 对于潜在的债权人来说,需要依靠会计 信息,作出是否贷给企业资金的决策。
28

权责发生制

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 制)为基本前提或基本假设。




凡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 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凡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付出, 均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凡不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收到,也不能 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凡不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付出,也不能 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第一章
总论
1
学习目标
第一节财务会计的目标
第二节 企业会计准则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第四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第五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2


本章阐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基 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

理解财务会计的目的和财务报告的目标 了解企业会计准则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背景 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基本要素、会计 信息的质量要求


企业的财力是否充裕,是否足以保证长期供 应顾客所需要的产品。 是否应该从该企业增加产品购买量。 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这个政策是否和顾客的目 的相矛盾。
11
6.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 兴衰成败。而正确的企业决策必须以客 观的、有用的数据和资料为依据,会计 信息在企业决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38项具体会计准则(2)
序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名称 金融资产转移 套期保值 原保险合同 再保险合同 石油天然气开采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 差错更正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财务报表列报 序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名称 现金流量表 中期财务报告 合并财务报表 每股收益 分部报告 关联方披露 金融工具列报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23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财 务 会 计 的 基 本 前 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