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

合集下载

icu医师五年培训计划

icu医师五年培训计划

icu医师五年培训计划第一年:基础知识学习和临床实习第一年的培训主要是让医师掌握ICU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这一年中,医师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包括ICU内科学、急救医学、急救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内容。

同时,医师需要参与临床实习,跟随资深的ICU医师进行日常工作,学习如何处理急危重症患者、如何应对各种急救情况、如何运用各种设备和技术等。

此外,医师还需要参与ICU科室的例会和讨论,加强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了解。

第二年:深入学习和研究第二年的培训主要是深入学习ICU领域的各种疾病和病情处理方式,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医师需要继续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和技术应用,并尝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此外,医师还需参与一些科研项目,积累论文和临床研究的经验,为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年:临床技能提升和专业认证第三年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医师的临床技能提升和专业认证的准备。

医师需要参与各种临床技能培训课程,如危重症监护、呼吸支持、体外循环支持等。

此外,医师还需要准备相关的专业认证考试,取得ICU医师的相关证书资格。

这一年还需要加强对临床操作规范和医疗安全的培训,提高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规范操作和安全意识。

第四年: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培养第四年的培训主要是围绕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进行培养。

医师需要参与多学科团队合作项目,学习如何与其他医务人员合作应对复杂的病例和医疗困难,加强沟通和协调能力。

同时,医师还需要学习医疗管理知识和技能,了解ICU科室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第五年:带教和科研研究第五年的培训主要是带教和科研研究。

医师需要担任实习生和住院医师的带教工作,传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培养新一代ICU医师。

同时,医师还需加强科研研究工作,发表更多的学术论文和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为ICU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五年的培训计划,ICU医师将获得系统和全面的培训,掌握临床实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ICU医师。

重症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

重症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

重症医学科细则重症医学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

它以机体在遭受严重的伤、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症医学科(ICU)的任务则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采纳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中断疾病的发展,维护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赢得治疗基础伤、病的时机,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因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运用现代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挽救病人生命。

ICU专科医师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专科医师培养阶段,培养时间为3年,通过3年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第二阶段的危重病医学的高级培训,时间一般为2年。

本细则为第一阶段专科医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应对常见危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

掌握危重病常见症状的临床判断和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危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抢救和诊治。

能阅读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了解与危重病医学相关的医疗法规;学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培养方法培训时间为3年。

ICU科住院医师的轮转应当着眼于重症医学范畴,应以在危重症出现机率较高的科室及区域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相关科室。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本科室(ICU)24个月,重症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2个月。

详细安排如下:1.所有的ICU科住院医师必须接受12个月的非麻醉科室临床轮转,然后接受24个月的重症医学基本训练。

2.科室轮转的安排:详细时间分配见表1。

(1)第1年:基本培训,参加重症医学相关学科轮转。

1~2月:参加呼吸科轮转;3~4月:参加参加心血管内科轮转。

重症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

重症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

重症医学科细则重症医学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

它以机体在遭受严重的伤、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症医学科(ICU)的任务则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采纳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中断疾病的发展,维护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赢得治疗基础伤、病的时机,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因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运用现代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挽救病人生命。

ICU专科医师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专科医师培养阶段,培养时间为3年,通过3年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第二阶段的危重病医学的高级培训,时间一般为2年。

本细则为第一阶段专科医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应对常见危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

掌握危重病常见症状的临床判断和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对常见危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抢救和诊治。

能阅读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了解与危重病医学相关的医疗法规;学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培养方法培训时间为3年。

ICU科住院医师的轮转应当着眼于重症医学范畴,应以在危重症出现机率较高的科室及区域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相关科室。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本科室(ICU)24个月,重症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2个月。

详细安排如下:1.所有的ICU科住院医师必须接受12个月的非麻醉科室临床轮转,然后接受24个月的重症医学基本训练。

2.科室轮转的安排:详细时间分配见表1。

(1)第1年:基本培训,参加重症医学相关学科轮转。

1~2月:参加呼吸科轮转;3~4月:参加参加心血管内科轮转。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症医学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症医学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症医学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为加强重症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保障重症医学人才培训质量,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2014试行)》总则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症医学科专业培训标准细则(2020试行)》要求,制订本细则。

一、基本条件(一)所在医院基本条件1.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医院内应设置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和(或)专科ICU(包括内科ICU、外科ICU和急诊科ICU),且应符合2009年2月13日原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23号)的相关条件。

3.医院的内科和外科为住培专业基地,并能够提供满足培训要求的病种和相应的教学工作。

(二)重症医学专业基地基本条件1.科室规模(1)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23号)条件的ICU 总床位数 20张(包括但不限于内科ICU、外科ICU及急诊ICU等专科ICU的床位数)。

(2)年收治住院病人数 750人次。

须同时收治围手术期和非手术的重症患者。

(3)床位使用率70%。

2 诊疗疾病范围(1)疾病种类和例数疾病种类最低年诊疗例次非手术重症患者治疗200高危患者围手术期治疗 200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100重症肺炎 4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1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2哮喘持续状态 8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 50急性肾损伤 32癫痫持续状态 8多发创伤1重型颅脑损伤1骨筋膜室综合征或挤压综合征1不同类型休克的诊疗 60重症感染或感染性休克 40重症急性胰腺炎1急性脑血管病16静脉血栓栓塞/肺栓塞 1致命性大咯血 8播散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尿崩症 4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 1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1妊娠及围产期重症 10先兆子痫及子痫 1产后大出血 1心肺脑复苏 12消化道大出血 20颅内感染和颅高压 4免疫抑制患者的机会性感染 1 (2)操作种类和例数操作种类最低年操作例次动脉血气结果分析100经皮气管切开或外科气管切开12有创机械通气100 APACHE或SOFA评分100呼吸力学监测50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100无创机械通气20高级生命支持治疗20基础生命支持治疗10肺复张12治疗性低体温10重症患者的镇静与镇痛治疗100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50气管插管50连续肾脏替代治疗50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150中心静脉超声定位与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肺动脉导管或PICCO 操作及结果判读 1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00留置外周动脉导管50胸腔/腹腔穿刺术40腰椎穿刺术10限制生命支持治疗强度或撤除治疗 1脑死亡的诊断 1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 1深静脉血栓形成超声检查10心脏超声检查10气管切开(经皮或外科) 1心包压塞时的心包穿刺 1经静脉心脏起搏 1危重患者的院际转运 13.医疗设备(1)重症医学专业基地基本设备设备名称最低数量(台)床旁监护仪20输液泵20微量注射泵40便携式监护仪 1心电图仪 1有创呼吸机及无创呼吸机15便携式呼吸机 1心输出量监测设备 1支气管镜设备 1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设备 5床旁超声检查设备 1血气分析仪 1(2)重症医学专业基地所在医院应配备设备医疗设备: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设备、数字血管造影设备(DSA)、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是指国家医疗行政部门根据医疗发展需求和专科医疗水平要求,对特定领域的医学科室进行评估、认定和建设的一项规范。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指专门负责呼吸系统疾病和危重症的诊治的医学科室。

该科室提供各种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同时负责危重患者的危重监护和救治工作。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中,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科人员要求:科室需要具备一定数量的专科医师和护士,并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博士、硕士学历的人员。

2. 医疗设施要求:科室需要有一定规模的诊疗场所和医疗设备,并配备相应的病房、门诊和特殊治疗室等。

3. 质量管理要求:科室需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病历管理、手术安全、感染控制等,并开展持续的质量改进活动。

4. 教学和科研要求:科室需要积极参与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包括培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人才和开展科研项目等。

5. 服务能力要求:科室需要提供全面、高效的呼吸道疾病和危重症的诊治服务,包括急救、监护和康复等。

以上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对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要求简要介绍,具体标准和指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医疗水平进行调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重症医学科培训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重症医学科培训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重症医学科培训细则重症医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临床医学专业,是以危重患者的复苏为根本,为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等)的患者提供快速诊断评估和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的新兴学科。

重症医学的诊疗过程重视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需要关注并有针对性地对器官功能提供支持治疗,预防其进一步恶化。

一、培训目标遵循总则要求,以六大核心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病人管理、沟通合作、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

为实现上述培训目标,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采取分年度递进形式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第1年:接受基础临床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培训完成医院入职培训I,接受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培训I。

在指导医师全程监督与指导下,以掌握“病人接诊、临床思维、诊疗决策、医疗文书书写与基本操作技能”等临床通用医疗能力为目标,实现医学生向临床医师的转变。

同时熟悉与重症医学相关的临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评价和诊疗常规,了解相关临床科室的工作流程和重症病人的日常管理。

第2年:接受综合性临床能力培训在指导医师的部分监督与指导下,继续完成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将第1年轮转所获得的诊疗能力,熟练应用于日常病人接诊、临床思维及诊疗决策中,熟悉相关专业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病情判断和日常管理。

了解并参与病情复杂病人的多科协作管理及协调工作,为独立处理重症病人的综合管理奠定基础。

第3年:接受重症医学专业综合培训按要求在重症医学科轮转,接受临床培训。

通过在重症医学科病房管理住院病人为主,辅以理论授课、模拟培训、教学查房及文献报告等学习手段,系统学习重症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诊疗常规和病人评估及临床诊疗常规,并逐步养成自我学习与循证探究的习惯,能够对部分复杂病例做出初步诊断分析及初步处理,实现独立从事重症医学科常见临床问题规范临床诊疗工作的目标。

重症住培基地内容与标准

重症住培基地内容与标准

重症住培基地内容与标准重症住培基地的内容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地介绍:重症住培基地通常是一家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具备常见、复杂和疑难重症的综合诊疗能力。

基地的亚专科建设完善,包括重症创伤、重症产科、重症急性胰腺炎/复杂腹腔感染、重症呼吸、重症康复、脓毒症、重症心脏等亚专业。

2. 床位和病种:基地拥有一定数量的床位,收治的病种包括各类休克、多发伤、各类呼吸衰竭、肝衰、心衰、DIC、MODS等。

基地可开展多种危重症监测和支持技术,如机械通气、IABP技术、ECMO支持、脑电监测、床旁超声、PiCCO监测等。

3. 技术实力:基地的技术实力雄厚,以循环功能的监测维护及心脏支持技术见长。

可开展包括IABP技术、ECMO支持与康复技术、心室机械辅助技术、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脏起搏技术等。

同时拥有血液净化、支气管镜、气管切开等多脏器支持技术。

4. 教学和培训:基地承担专科教学查房和重大会诊任务,并积极推动重症超声在山东省的应用,举办重症超声培训班,培训人员300余人。

基地还拥有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重点实验室和重症医学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资质。

5. 人才队伍:基地的带头人方巍从事危重病人救治工作十余年,经验丰富,临床水平高,医德高尚,屡获表彰。

每年专科教学查房100余次,每年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超30次。

发表SCI文章十余篇,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发明专利2项,主编著作1部,翻译著作2部。

6. 荣誉和排名:基地在重症医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曾获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委单位、山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及山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主委单位等荣誉。

在复旦专科排行榜中入围全国重症医学科排名提名,并连续多年蝉联山东省重症医学科综合实力第1名。

总的来说,重症住培基地的内容和标准涵盖了临床诊疗能力、技术实力、教学培训、人才队伍和荣誉排名等方面。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评估一个医疗机构是否具备重症住培基地的资质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住院医师培养管理制度

住院医师培养管理制度

住院医师培养管理制度1. 引言住院医师是医疗单位中承担重要临床任务的医生群体。

为了保证住院医师的培养质量和规范管理,制定并执行住院医师培养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档对住院医师培养管理制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涵盖了住院医师培养的各个方面。

2. 培养目标住院医师培养管理制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出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医生。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基本的医学科学知识,包括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2.熟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3.具备危重病患者的处理能力,包括急救、手术等技能;4.能够准确判断和解决临床问题,并与团队成员进行协作;5.具备较强的专业发展意识,能够主动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3. 培养内容住院医师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理论学习住院医师需要深入学习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但不限于:•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临床诊断学•医学伦理学等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住院医师来说至关重要,可以为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提供理论指导。

3.2 临床实践住院医师需要参与临床实践,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和治疗,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

临床实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日常病房工作•门诊和急诊工作•手术室工作•ICU工作等通过实践,住院医师能够逐步熟悉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和处理方法,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3.3 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是住院医师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住院医师需要参与医学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课题的设计、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

通过学术研究,住院医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4. 培养方式为了确保住院医师的培养质量,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培养是必要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培养方式:4.1 师徒制度住院医师可以拜师学艺,与有经验的医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

师徒制度能够让住院医师更好地借鉴老师的经验,快速提升自己的技能。

4.2 案例讨论定期组织住院医师进行案例讨论,通过分享和交流疑难病例的治疗经验,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一、前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渊源、深厚内涵和独特特色。

为了推动中医事业发展,加强全科医生中医学科知识储备,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规范化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制定本标准总则。

二、培养目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具备中医学及其临床应用知识,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可在全科医疗领域开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综合服务的医学人才。

三、培养规模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培养应按照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规模。

培养方式包括全日制本科教育、在职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

四、培养要求1. 师资队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有集中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师资结构应当合理,有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医师为主,老中青结合,有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为骨干。

2. 课程设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课程内容应当全面、系统、实用、前沿。

中医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课程、临床诊疗实践等应当得到重视。

3. 实践环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注重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应当贯穿全科医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包括全科医生全科实践基地、中医临床实习基地、公共卫生实践基地等。

4. 考核评价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评价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体现培养质量和效果。

考核评价内容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

五、培养过程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过程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培养过程应当分为学前基础阶段、临床基础阶段、全科实践阶段和毕业实习阶段。

1. 学前基础阶段学前基础阶段是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包括医学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课程等。

通过学前基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医学科和临床诊疗有一个整体化的了解和基础性的掌握。

医院各科医师分级培训计划

医院各科医师分级培训计划

医院各科医师分级培训计划一、前言医院作为医疗机构的核心,承担着医疗服务、教学科研和医生培训等多重职责。

医师作为医院的核心力量,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医院的整体效益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医院需要制定科学的医师分级培训计划,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提高医师的诊疗水平,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全面掌握临床诊疗技术和最新的医疗发展动态。

2. 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医德医风、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3. 提高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医师的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

4. 提高医师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力,促进医院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三、培训内容1. 初级培训初级培训主要针对刚刚参加工作的医师,重点培养医师的基本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基本临床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训练、临床实践指导、医德医风、科研能力培养等。

2. 中级培训中级培训主要针对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重点培养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临床实践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和诊疗能力提升、医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等。

3. 高级培训高级培训主要针对有一定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医师,重点培养医师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的能力培养、带教培训等。

四、培训方式1. 线上培训通过医院内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相关课程、讲座、研讨会等,方便医师进行灵活学习。

2. 线下培训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授课、临床技能演示、讨论交流等,提供更为深入的培训内容。

3. 实践培训通过临床实践、培训考核等方式,促进医生在医院临床工作中不断提升。

五、培训周期1. 初级培训周期为1年,主要包括入院培训和临床实践两个阶段。

2. 中级培训周期为2年,主要包括执业能力提升和临床团队合作两个阶段。

3. 高级培训周期为3年,主要包括科研培训和学术交流两个阶段。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对急诊科培养基本要求(二)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对急诊科培养基本要求(二)
采 集、体格检 查等 临床 技能及 心电 图检
除颤器的使用 方法 :①做好 心 电监 护 ,明确 除颤指征 ; ② 患者平 卧于硬板
床 ;③能量 选择 ;④将 电极板涂 好导 电
查 等 必要 的诊 疗技 术 ;掌握 心肺 复 苏
术 、 电除颤 术、洗 胃、 包扎 、患者搬运
等 急救技 能 ;培养 正确的 临床 思维 ;掌
能达到 目 标 ,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
对 于存在 气道阻塞 窒息 的患者 ,应 该立 即清除异物 、痰液 、血凝 块等畅通 呼 吸道 ,可做 环 甲穿刺 或 者气管 插 管 、 气管切开。 急性气道梗 阻的常见原 因 见表 1 。
环 甲膜 穿刺术 的指征 主要适用 于
心脏 骤停 的快 速判 定
而不是蜂 鸣声 ;⑥ 将电极板 放于患者 的
胸壁上 ,优化与患 者的接触 ;⑦ 清楚 响
心脏骤停
亮的喊一声 “ 离 床” ,术者两臂伸直 固定
当患 者突发 电极板 ,使 自己的身体离开 床缘 ,然后 双手 同时按下放 电按钮进行 除颤 ;⑧评
价除 颤效果 ,电除颤后 立 即继续心肺 复
等 ,以备急需。
主诉之一 ,患者感 到空气不 足或呼吸 费 力 ,就诊 时往 往主诉胸 闷气短 ,表现为 呼吸频率 、深度和节 律的变化 ,可见辅 助呼吸肌( 如胸锁乳 突肌பைடு நூலகம்、斜角肌等) 参 与 呼吸运动 ,严重者 出现呼吸衰竭 和神智
改变。
级 医师指导 下诊 治急诊 患者 ,学习常见 急症 的诊 断方法与抢救 治疗 ,掌握 病 史
继续医学教育
编 辑 : 张 丽 敏E — m a i l : z l m s q y s @ 1 2 6 . c o m

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jiànshè)与管理指南(试行(shìxíng))一、总则(zǒngzé)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tū chū)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zhǐnán)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重症医学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应在重症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重症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硬件设施和基本技术建设按照卫生部颁布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应24小时开设综合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危重病过渡病房。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应按照(ànzhào)卫生部颁布(bānbù)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zhǐnán)》相关要求进行布局设置。

二级医院(yīyuàn)及三级医院有条件的应设置(shèzhì)中医综合处置室及相关设备,保证24小时提供中药饮片剂,有条件的可以设置紧急煎药室。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应在卫生部颁布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基础上,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202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与细则(内科)

202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与细则(内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内科培训细则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㊁整体性强的临床医学,它与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更是临床各科的基础㊂通过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仅要掌握呼吸㊁心血管㊁消化㊁泌尿㊁血液㊁内分泌等六大系统及感染㊁代谢与营养㊁风湿免疫㊁理化因素等导致的疾病知识,还应对其他相关学科(如神经病学㊁急救医学等)所涉及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㊂一、培训目标遵循总则的要求,以六大核心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㊁准确采集病史㊁规范体格检查㊁正确书写病历;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和临床路径;基本掌握门㊁急诊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熟悉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㊂培训结束时,能够独立㊁规范地承担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㊂为实现上述目标,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具体要求如下㊂第一阶段:为轮转第1年㊂住院医师应根据基地安排进入亚专业科室轮转,此阶段培训主要目标为进入住院医师角色,熟悉内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熟悉基地诊疗工作的基本流程,在指导医师全程监督与指导下,通过实际接诊及管理病人,学习并掌握规范接诊病人㊁病历书写㊁沟通协作等基本能力,熟悉并在指导医师监督指导下完成基本技能操作㊂第二阶段:为轮转第2㊁3年㊂重症医学㊁门急诊㊁辅助科室等亚专业轮转应安排在此阶段进行,也可根据基地安排进入部分亚专业进行第二轮轮转㊂此阶段住院医师应能够在指导医师监督指导下,基本独立完成接诊病人过程,临床思维及决策能力逐步提升,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沟通能力更加成熟,能够基本5独立完成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能够独立一线值班㊂此阶段住院医师还应根据基地安排,完成见习/实习医生及低年资住院医师临床带教工作㊂至第3年培训结束时,应具备独立且规范从事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疗工作的能力㊂二、培训方法采取在内科范围内各三级学科(亚专业)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㊂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㊁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教学查房㊁病例讨论㊁专业讲座等),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内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在轮转每个亚专业科室时完成规定数量的住院病历;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内科临床教学工作,高年资医师指导低年资医师㊂并至少完成相关文献综述1篇㊂培训总时间为36个月,其中必选科室的轮转时间合计29个月,可选科室的轮转时间合计4个月,应至少选择2个轮转科室;培训基地自行机动安排3个月,可在必选和(或)可选择的轮转科室进行轮转㊂内科范围内的各三级学科(亚专业)科室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具体安排,见表1㊂表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1.必选轮转科室2.可选轮转科室医学影像科(含超声科和核医学科)老年病房(老年医学科)基层实践4皮肤科肿瘤内科3.机动3合计366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三、培训内容与要求(一)心血管内科(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常见心律失常的机制和分类;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㊁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心血管疾病急㊁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常见心脏病X 线诊断;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电复律技术㊂了解:心脏电生理的基本知识㊁心包穿刺术㊁心脏起搏术㊁射频消融术㊁冠状动脉介入诊治㊁动态心电图㊁动态血压㊁超声心动图㊁心脏核素检查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㊂表2 病种及例数要求要求管理住院病人不少于50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25例㊂(2)基本技能要求,见表3㊂表3 基本技能要求临床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电复律和(或)除颤212导联心电图操作及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包括左右心室肥大㊁左右心房肥大㊁左右束支传导阻滞㊁心肌梗死㊁低血钾㊁高血钾㊁窦性心律失常㊁预激综合征㊁逸搏心律㊁房室传导阻滞㊁期前收缩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㊁心房颤动㊁心房扑动㊁室性心动过速㊁心室颤动50(独立写报告) 7 内科培训细则3.较高要求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㊂(1)病种要求,见表4㊂表4 病种要求(2)临床技能要求,见表5㊂表5 临床技能要求(二)呼吸内科(3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㊁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无创通气技术;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与判读;胸部X 线检查及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C T 判读;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㊂熟悉:雾化治疗药物原理及方法㊂了解:结节病㊁真菌病㊁肺部良性肿瘤㊁睡眠呼吸紊乱等疾病的有关知识;支气管镜检查㊁支气管肺泡灌洗㊁经支气管镜黏膜及肺活检㊁经皮肺活检及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等㊂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6㊂表6 病种及例数要求要求管理住院病人不少于30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15例㊂(2)基本技能要求,见表7㊂表7 基本技能要求3.较高要求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㊂(1)病种要求,见表8㊂表病种要求9 内科培训细则(2)临床技能要求,见表9㊂表9 临床技能要求(三)消化内科(3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㊁发病机制㊁诊断方法㊁鉴别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急㊁重症的诊断与处理;消化道内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X 线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常用消化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㊂了解: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及处理;慢性肝病病因及治疗;典型消化道内镜常见病例图像的识别;其他诊疗技术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10㊂表10 病种及例数要求0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续表)要求管理住院病人不少于30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15例(可含门诊病例)㊂(2)基本技能要求,见表11㊂表11 基本技能要求临床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腹腔穿刺术5胃管置入术3典型消化系统X 线检查及腹部C T (读片)203.较高要求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㊂(1)病种要求,见表12㊂表12 病种要求(2)临床技能要求,见表13㊂表13 临床技能要求11 内科培训细则(四)血液内科(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各类贫血的病因㊁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治疗方法的要点;溶血性贫血分类及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的特点;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分类㊁出血特点及诊治原则;全血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急㊁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㊁实验室检查㊁诊断㊁常用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淋巴瘤分类㊁分期㊁诊断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治疗;骨髓穿刺及活检术的适应证㊁禁忌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输血的指征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处理㊂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 D S )的分类及治疗原则;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 C )的实验室检查及抢救措施;骨髓增殖性肿瘤及常见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细胞遗传学㊁分子生物学在血液病中的应用;各种溶血㊁出凝血实验室检查的原理㊁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14㊂表14 病种及例数要求要求管理住院病人不少于12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6例,门诊不少于20例㊂(2)基本技能要求,见表15㊂表15 基本技能要求2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3.较高要求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㊂(1)病种要求,见表16㊂表16 病种要求(2)临床技能要求,见表17㊂表17 临床技能要求(五)肾内科(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肾单位和肾生理功能;肾小球疾病的病因㊁发病机制㊁临床分型㊁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糖皮质激素㊁免疫抑制剂和抗凝药的应用;肾小管间质疾病的病因及治疗原则;急㊁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急㊁慢性肾衰竭的病因㊁发病机制㊁诊断和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治疗的目的和要求;血液㊁腹膜透析疗法的适应证;肾穿刺适应证和禁忌证;R A S 抑制剂的应用;肾疾病常用检查手段的运用和结果判断㊂了解: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肾小管酸中毒的病因㊁发病机制和诊治原则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18㊂31 内科培训细则表18 病种及例数要求病种最低例数肾病综合征2尿路感染(包括门诊)2急性肾损伤2继发性肾病(包括狼疮性肾炎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㊁高血压4 肾损害㊁骨髓瘤肾损害㊁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病及终末期肾衰竭(其中替代治疗)4(2)原发肾小球肾炎(包括I g A 肾病㊁急性肾炎㊁急进性肾炎㊁慢4 性肾炎㊁隐匿性肾炎)肾间质小管病(包括急性间质性肾炎㊁慢性间质小管病)2要求管理住院病人不少于20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10例(可含门诊病例)㊂(2)基本技能要求,见表19㊂表19 基本技能要求3.较高要求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㊂病种要求:遗传性肾疾病,肾小管酸中毒㊂(六)内分泌科(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糖尿病分类㊁病因㊁诊断标准㊁临床表现㊁慢性并发症及治疗方法;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及意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㊁皮质醇增多症及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㊁诊断及处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学㊁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激素的分泌与调节;代谢综合征的概念㊂了解:内分泌其他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激素的免疫测定原理㊁步骤及临床意义;内分泌功能试验(包括兴奋㊁抑制试验)的原理㊁步骤及意义㊂4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0㊂表20 病种及例数要求要求管理住院病人不少于26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13例㊂(2)基本技能要求,见表21㊂表21 基本技能要求3.较高要求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㊂(1)病种要求,见表22㊂表22 病种要求(2)临床技能要求: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禁水加压素试验㊂51 内科培训细则(七)风湿免疫科(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常见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㊁诊断依据㊁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风湿性疾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常用抗风湿药物的作用机制㊁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㊂了解:常见风湿性疾病自身抗体及相关项目的检测原理;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常见关节疾病的影像学表现;风湿性疾病与其他系统疾病的交互关系,树立疾病诊治的整体观念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3㊂表23 病种及例数要求要求管理住院病人不少于20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10例㊂(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各种风湿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的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关节腔穿刺术;关节的基本检查法㊂3.较高要求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㊂(1)病种要求,见表24㊂表24 病种要求(2)临床技能要求:各种关节炎的病理特征;关节滑液分析及临床意义;正确辨认类风湿关节炎(R A )㊁骨关节炎(O A )㊁强直性脊柱炎(A S )等风湿性疾病的影像学特点㊂6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八)感染科(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知识㊁临床表现㊁诊断依据㊁鉴别诊断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学知识㊁自然史㊁临床表现㊁初筛和确认㊁抗病毒治疗㊁机会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重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伤寒㊁菌痢㊁阿米巴病㊁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共同性㊁诊断依据㊁鉴别诊断及特异治疗;脓毒血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制及抗休克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㊁进展及临床应用;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核病(尤其是肺外结核)及流感;医院内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防治;法定传染病报告与处理程序㊂了解:厌氧菌感染的概况与治疗药物的选择;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选择;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耐药检测原理㊁方法和判读;人工肝支持治疗的适应证㊁原理和方法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5㊂表25 病种及例数要求注:*根据本地区差异选择的病种㊁例数不做具体要求71 内科培训细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要求管理住院病人不少于12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6例㊂(2)基本技能要求:院感防控技能(穿脱隔离衣/防护服,七步洗手法);消毒隔离的程序;各种体液(血液㊁痰液㊁浆膜腔积液)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㊂3.较高要求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㊂(1)病种要求,见表26㊂表26学习病种(2)临床技能要求:肝穿刺操作(见习)㊂(九)神经内科(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病因㊁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腰椎穿刺术的适应证㊁禁忌证及常见并发症;抑郁㊁焦虑的临床表现和筛查方法(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 D S㊁焦虑自评量表S A S)及常规药物治疗方法㊂了解: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㊁体征㊁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12对脑神经的应用解剖;感觉和运动障碍的分类㊁定位和定性诊断;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帕金森病的病理和临床表现;癫痫的病因㊁分类㊁发病机制㊁临床表现㊁诊断要点及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急性脊髓炎的治疗和护理;锥体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病变时出现的症状;脑电图和肌电图的临床应用;常见的幻觉㊁妄想㊁谵妄状态的临床表现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7㊂表27病种及例数要求内科培训细则要求管理住院病人不少于15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5例㊂(2)基本技能要求,见表28㊂表28基本技能要求临床操作技术名称最低例数腰椎穿刺术33.较高要求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疾病和技能㊂(1)病种要求:癫痫和癫痫持续状态㊁帕金森综合征㊁周期性瘫痪㊁重症肌无力㊁急性脊髓炎㊁脊髓压迫症㊁多发性神经炎㊁多发性硬化㊁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㊂(2)临床技能要求:脑电图(参与),肌电图(参与)㊂(十)急诊科(3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急㊁危㊁重症病人的生命支持理论;基础生命支持(B L S)㊁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 C L S)㊁基础创伤生命支持(B T L S)及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 T L S)等心肺复苏(C P R)的基础理论和进展;常见急症的病因鉴别㊁临床表现及处理规范;常见急症辅助检查的选择指征㊁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常用急救药物(心肺复苏及血管活性药㊁强心利尿药㊁解痉平喘药㊁镇痛药㊁止血药㊁抗心律失常药等)的临床指征㊁作用㊁不良反应及具体应用方法㊂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 D S)的发病机制㊁病因㊁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临床意义;各种危象(如高血压危象㊁甲状腺危象等)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重紊乱的处理原则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9㊂表29病种及例数要求在完成上述病种和例数的同时,还要求接诊和治疗病人的总数不少于150例㊂(2)基本技能要求,见表30㊂表30 基本技能要求在完成上述病种和例数的同时,还要求操作的总数不少于65例㊂3.较高要求(1)病种要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㊂(2)临床技能要求:呼吸机常用机械通气的模式㊂(十一)内科危重症监护病房(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常见危重症的诊断和紧急处理[包括危重症患者的评估,急性呼吸衰竭,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R D S )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 E C O P D )病因鉴别及处理,各种类型休克的鉴别诊断和处理,重症肺炎的处理,脓毒症的识别和处理];常用急救药物(心肺复苏及血管活性药㊁降压药㊁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血气分析㊂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 D S )的理论和进展,急性肾损伤(A K I)概念和持续肾替代治疗(C R R T )指征,营养支持治疗的适应证和具体操作(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镇静镇痛的概念,院感的防控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31㊂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表31 病种及例数要求要求管理住院病人不少于12例,其中全程管理不少于6例㊂(2)基本技能要求,见表32㊂表32 基本技能要求3.较高要求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学习以下技能㊂临床技能要求,见表33㊂表33 临床技能要求(十二)外语㊁教学与科研要求在培训期间,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临床带教,高年资住院医12 内科培训细则师参与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低年资住院医师可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文献,高年资住院医师应比较熟练阅读外文文献并在每一轮转科室培训时作1次外语病历报告㊂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临床科研工作,3年培训期间应完成1篇临床病例分析的论文并发表㊂2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

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

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

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指南(2023版)一、引言重症医学科(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负责救治重症患者,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医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广泛重视。

为了规范重症医学科的构建与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制定本指南。

二、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目标1. 建立健全的重症医学科体系,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2. 提高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 完善重症医学科设备设施,保障患者安全。

4. 优化重症医学科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5. 加强重症医学科科研与教学,提升学科影响力。

三、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原则1.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标准。

2. 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需求和满意度。

3.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4. 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 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科水平。

四、重症医学科构建与管理内容4.1 组织架构1. 设立重症医学科病房,配备专业医护人员。

2. 设立重症监护室(ICU),配备先进的监护和治疗设备。

3. 设立重症医学科门诊,提供专业咨询和诊疗服务。

4.2 设备设施1. 配置完善的监护和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液净化设备等。

2. 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建立健全设备使用和管理制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4.3 人力资源1. 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 建立健全人员考核和激励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

4.4 诊疗流程1. 制定重症患者诊疗流程,确保救治过程有序进行。

2. 加强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协作,提高患者救治效果。

4.5 质量控制1.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2.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独立上岗资格、技术能力准入授权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独立上岗资格、技术能力准入授权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独立上岗资格、技术能力准入授权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加强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提高医师素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健委《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0 版),落实重症医学科医师资格、注册护士独立上岗与技术能力授权管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制度及流程。

2.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xxxx人民医院。

3.定义:无。

4.内容:4.1 本制度包含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上岗资格要求、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制度。

4.2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

4.3 医师与护士为危重病人进行诊疗操作须承担极大的风险,为确保诊疗操作质量与病人安全,实行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减少诊疗操作的风险性。

4.4 诊疗、护理操作资格的许可授权范围,应当包括所有进行本诊疗操作的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

无操作权的个人,除非在有正当理由的紧急情况下,不得从事诊疗操作。

4.5 医院对需要资格许可授权的诊治操作项目有明确的规定,应是那些操作危险性大、易于发生并发症的项目,每项具体诊治/护理操作项目都有操作常规,制度、考评标准。

4.6 由医疗、护理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程序与机制。

由医疗、护理管理职能部门与专业人员组成考评组织。

提供需要资格许可授权的诊治操作项目的操作常规与考评标准,并实施培训与教育。

4.7 应当结合操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其熟练掌握程度进行认定。

4.8 所有资格评价资料都应当是可信任的,是书面的、详细的,并能随时可查。

4.9 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实施动态管理,至少每二年复评一次,当出现下列情况,则应当取消或降低其进行操作的权力:4.9.1 达不到操作许可授权所必需资格认定的新标准者;4.9.2 对操作者的实际完成质量评价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4.9.3 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

4.10 重症医学科医师应掌握以下临床理论知识与技能:4.10.1 心肺复苏;4.10.2 休克;4.10.3 呼吸功能衰竭;4.10.4 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4.10.5 急性肾功能不全;4.10.6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4.10.7 严重肝功能障碍;4.10.8 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出血;4.10.9 急性功能血功能障碍;4.10.10 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4.10.11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4.10.12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4.10.13 镇静与镇痛;4.10.14 严重感染;4.10.1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4.10.16 免疫功能紊乱;4.10.17 临床药理;4.10.18 重症早期预警和预防;4.10.19 重症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医学科细则
重症医学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也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

它以机体在遭受严重的伤、
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症医学科(ICU)
的任务则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采纳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中断疾病的发展,维护全身器官
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赢得治疗基础伤、病的时机,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
质量。

因此从事重症医学专业的医师不仅需要相关医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运用现代
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挽救病人生命。

ICU 专科医师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专科医师培养阶段,培养时间为3 年,通过
3年培训并考试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第二阶段的危重病医学的高级培训,时间一般为2年。

本细则为第一阶段专科医师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
能够应对常见危重症病人的处理能力。

掌握危重病常见症状的临床判断和危重病人的病情分级;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
对常见危重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抢救和诊治。

能阅读有关危重病医学的外文书刊;了解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
一定水平的病案报道和综述;了解与危重病医学相关的医疗法规;学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
通,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培养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

ICU科住院医师的轮转应当着眼于重症医学范畴,应以在危重症出现机率较高的科室及区域轮转为主,同时兼顾其相关科室。

临床科室轮转总体安排:本科室(ICU)24 个月,重症医学相关学科轮转12 个月。

详细安排如下:
1.所有的ICU科住院医师必须接受12个月的非麻醉科室临床轮转,然后接受24个月的重症医
学基本训练。

2.科室轮转的安排:详细时间分配见表
1。

(1)第1年:基本培训,参加重症医学相
关学科轮转。

1〜2月:参加呼吸科轮转;
3〜4月:参加参加心血管内科轮转。

5〜6月:参加心电图科室轮转; 7〜12月:参加麻醉科轮转。

第1年结束后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方能 参加后续的培训。

(2)第2年和第3年:参加本科室(ICU )的值班及临床学习。

表1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科室轮转时间安排表 轮转科室名称
注:上述轮转时间和顺序各培训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总则:与重症医学密切相关的疾病与常见技术,要求掌握;
与重症医学相关性不
大,但是各相关学科的常见疾病与技术,要求熟悉;对少见疾病和技术,技术含量和 风险大的治疗方法与技术,要求了解。

(一)呼吸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呼吸衰竭、ARDS 肺部感染、肺血栓栓塞、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COPD 气胸、胸膜炎
/胸腔积液等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 疗;常用临床操作技术;血气
分析;抗菌素应用原则。

熟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等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肺功能检查常见 参数的临床意义。

了解: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疾病名称
ARDS 呼吸衰竭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电图室 麻醉科
ICU 科
总计
24
个月 个月 个月 个月
个月 36
个月
例数(》)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熟悉呼吸内科专业常用医学词汇并能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呼吸内科专业
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呼吸内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二)心血管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心力衰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常用心血管药物的适应证和使用方法、心电图检查与诊断。

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周围血管疾病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动态心电图、心包穿刺术、心脏起搏,药物。

了解:继发性高血压、人工瓣膜、心肌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的诊断与治疗;心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熟悉心血管内科专业医学词汇并能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心血管内科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心血管内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三)心电图室
轮转目的
要求掌握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熟悉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束支传导阻滞;了解预激综合症、窦房阻滞、逸搏心律。

(四)麻醉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气管插管术及快速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生命体征的监测技术及维持平稳;
行工作;了解麻醉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五)重症医学科(ICU)
1.目的
掌握:休克、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脏骤停、呼吸骤停、严重体液内环境紊乱等危重病症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常见生命支持技术(如循环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和急救技术的应用;各种监
(2)基本技能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营养支持技术 经口气管插管 人工低温
(3) 教学能力培养
① 所有住院医师每年至少应有1周时间担任培训基地内部教学的助教工作,负责 协助任教教师搞好该周的教学工作(包括病例讨论、杂志俱乐部、科研讨论会、住院 医师理论课和小课)。

② 助教职责:提前1周与任教教师讨论学术周的计划和方案,准备杂志俱乐部读 书报告2篇,所选文献应为具有科学意义和临床意义而设计又较佳的文献,
鼓励用
英文讲解文献。

主动征求任教教师的要求。

如果发现第二周的任何一次教学活动因某 种原因而不能实现,应立即向主管老师汇报并提前做好安排,以确保每项活动正常进 行。

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讨论要点,并在讨论会后将方案整理存档。

(4) 科研能力培养
住院医师应积极参加培训基地的科研讨论会, 3年间必须向专科杂志投搞,至少
包括临床病例报道1篇和综述1篇。

(5) 专业医学教育
受训者应积极参加各级学(协)会的医学教育活动。

3年累积获本专业医学教育
学分》30分。

4.临床工作日
具体内容
时间
24小时ICU 科值班
60天 住院医师值班组长
20天
临床总工作日
717天
计算方法:每年非临床日:104天周末+ 5天教学
+ 7天休假+ 1天法定假日=
126天
每年应完成临床工作日
:365 — 126 =239 天
3年应完成临床工作日: 239 X 3 =
717天
5.病例讨论和理论学习
具体内容 时间
3年参加的总要求
病例讨论会 2小时
>90个病例
杂志俱乐部 2小时 >180篇近期国内外论文 小课
0.5小时
>90个密切结合临床的小课
例次(》)
1-2
四、阅读参考书刊
(一)专著
邓小明主编《危重病医学》
美国心脏病协会,《2000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Emerge ncy Medici ne: A Comp rehe nsive Study Guide 6th editi on by Judith
E Ti ntin alii, Gabor D, Md. Kele n, J. Ste phan Sta pczy nski
Rosen's EmergencyMedicine: Concepts and Clinical Practice (3-Volume Set) by Joh n, Md. Marx, Robert, Md. Hockberger, Ron, Md. Walls
(二)大学本科用全国统编教材
如最新出版的各相关学科的教材
(三)学术刊物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中国急救医学,中华急诊医学,中华创伤医学等
亚专科培养阶段(第4年〜)待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