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九歌》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九歌 湘夫人》PPT课件

高中语文《九歌 湘夫人》PPT课件

初步感知
1.请解释标红词语的含义。
2.《湘夫人》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幽怨、哀婉。
3.《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第一、二段写湘君思念湘 夫人;第三段写湘君在水中建造高贵的宫室喜迎湘夫 人,众神降临,湘夫人没来;第四段写惆怅与深情。


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 分 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 析
2.开创了新诗体——楚辞体,突破了《诗经》 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3. 《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 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 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九歌•湘夫人》
• 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歌的形式创作的一组清新 优美的抒情诗。
• 《九歌》11首诗。首尾《东皇太一》《礼魂》分 别是迎、送神曲。中间9首:《云中君》祭云神, 《湘君》《湘夫人》祭水神,《大司命》《少司 命》分别祭寿命、子嗣神,《东君》祭太阳神, 《山鬼》祭山神,《国殇》祭阵亡将士之魂。

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 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
文 分
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 析
情?
3Hale Waihona Puke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沅有芷兮澧(lǐ) 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 兮潺湲(chán,yuán)。
麋(mí)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 西澨(shì)。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sūn)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lǎo) ,辛夷楣 (méi)兮药房。罔薜荔(bì lì)兮为帷,擗(pǐ)蕙櫋(mián)兮 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 兮实庭,建芳馨兮庑(wǔ)门。九嶷(yí)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楚辞·九歌

楚辞·九歌

• 湘夫人是先秦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湘夫人》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楚辞· 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 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 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 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 心情。
(四)九歌· 湘夫人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 登白薠[fán]兮骋[chěng]望,与 佳期兮夕张; • 鸟何萃兮苹中,罾[zēng]何为兮 • 木上? • 沅[yuán]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 • 兮未敢言; • • •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chán yuán]; • •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 •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shì ]; •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 • 筑室兮水中,葺[qì ]之兮荷盖; • 荪[sūn]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 堂; 桂栋兮兰橑[lǎo],辛夷楣兮药 房; 罔[wǎng]薜荔兮为帷,擗[pǐ]蕙 櫋[mián]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qì ]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yí ]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 云; 捐余袂[mèi]兮江中,遗[wèi]余 褋[dié]兮澧[lǐ]浦; 搴[qiān]汀洲兮杜若,将以遗 [wèi]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 《九歌· 东君》是屈原的组诗《九歌》中的 一篇楚辞,祭祀对象是东君,也就是太阳 神。诗歌各章歌辞之间的联接承转,又极 其自然,在轮唱中烘托出日神的尊贵、雍 容、威严、英武,那高亢宏亮的声乐正恰 如其分地演绎出光明之神的灿烂辉煌,很 好的表现了太阳神的特点。
(七)九歌· 东君
• 暾[tūn]将出兮东方,照吾槛[jiàn]兮扶桑; •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 驾龙辀[zhōu]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dān]兮忘归; • 縆[gēng]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jù]; •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kuā]; • 翾[xuān]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 •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屈原《九歌》

屈原《九歌》
朝驰余马兮江皋,
蛟,龙类也。麋当在 山林,而在庭中,蛟 当在深渊,而在水涯。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
夕济兮西澨。
济,渡也。澨,水涯 也。
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闻佳人兮召予,
予,屈原自谓也。
我听到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
将腾驾兮偕逝。
我将驾车啊与她一同前往。
筑室兮水中,
偕,俱也。逝,往也。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
屈 原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
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
深受楚怀王宠信:“入则与
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
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 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 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屈 原

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 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 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 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在这幅清秋的画面上,深秋的 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 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 情,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2、此诗开篇所渲染的气氛对全诗有什么 作用?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 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 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洞庭秋景,清丽 如画。 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 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 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

《九歌》选讲

《九歌》选讲

捐余袂兮江中 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王逸注:袂,衣袖也。褋,襜襦也。屈原托
与湘夫人,共邻而处,舜复迎之而去,穷困 无所依,故欲捐弃衣物,裸身而行,将适九 夷也。汀,平也。逺者,谓高贤隠士也。言 己虽欲之九夷絶域之外,犹求髙贤之士,平 洲香草以遗之,与共修道徳也。骤,数。言 富贵有命,天时难值,不可数得,聊且游戏, 以尽年寿也。

《九歌》应是楚地民间祭祀歌辞,屈原
加以修订润色。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珥两青 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 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 《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 夏康娱以自纵。”又,“奏《九歌》而 舞《韵》兮,聊假日以媮乐。”
2、内容:
(1)祭歌:《东皇太一》、《礼魂》。 (2)恋歌:《东君》(太阳神)与《云中君》 ( 云神 ) ;《大司命》( 主寿命之神 ) 与《少司 命》( 主子嗣之神 ) ;《湘君》与《湘夫人》 (湘水之神);《河伯》(河神)与《山鬼》(山 神) 。 (3)挽歌:《国殇》。
石濑兮浅浅 飞龙兮翩翩
王逸注:濑,湍也。浅 浅,流疾貌。屈原忧愁, 俯视川水,见石濑浅浅 疾流而下,将有所至, 仰见飞龙翩翩而上,将 有所登,自伤弃在草野, 终无所登至也。 洪兴祖:《说文》云: “翩,疾飞也。”

交不忠兮怨长 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王逸注:交,友也。忠,
厚也。言朋友相与不厚, 则长相怨恨;言己执履 忠信,虽获罪过,不敢 怨恨于众人也。闲,暇 也。言君尝与己期,欲 共为治,后以谗言之故, 更告我以不闲暇,遂以 疏远己也。

钱钟书《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 注》“巫之一身二任”条: 《九歌》灵为神而亦为巫, 一身而二任,所谓“又做师婆 又做鬼”。故《九歌》中之 “吾”、“予”、“我”或为 巫之自称,或为灵之自称,要 均出于一人之口。

楚辞及其代表作品PPT课件

楚辞及其代表作品PPT课件

九歌图版·云中 君
君九 歌 图 版 · 云 中
九歌图版·云中 君
九歌图版·云中 君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3
二、主要篇目 屈原:《离骚》;《天问》,对天提出 172个问题,大致次序为天地之形成、人 事之兴衰、楚国的现实政治;《招魂》招 怀王之魂;九歌:《东皇太一》祭至尊之 天神,《云中君》祭云神丰隆、又名屏翳, 《湘君》《湘夫人》祭湘水之神,《大司 命》祭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子嗣 之神,《东君》祭太阳神,《河伯》祭河 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阵亡将 士之魂,《礼魂》为送神曲。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fěi)侧。 桂棹兮兰枻(yì),斫冰兮积雪。采薜(bì) 荔兮水中,搴(qiān)芙蓉兮木末。心不同 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 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 以不閒。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采芳洲 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 聊逍遥兮容与。
三、作品选读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 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 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 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zhān)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cén) 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 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君九 歌 图 版 · 湘
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怀沙》 《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冠礼时 的作品)《抽思》(流放汉北时作)《悲 回风》。 其他列于其名下但被认为是后人假托的作 品:《远游》《卜居》《渔夫》《大招》
宋玉:《九辩》《风赋》《高唐赋》《神 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九歌-湘夫人》ppt课件

《九歌-湘夫人》ppt课件


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
乐曲和民歌。


“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 中 突出的特征。

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 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 自由灵活而富于变化; 多用语气词“兮”字 (起着表情作用,又有 着调整节奏的功能,还 代替某些虚词起语法作 用) ; 语言词汇地方色彩较浓。
5
关于屈原的人格理想
众 人 皆 醉 而 我 独 醒

17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 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 心思恍惚,望穿秋水,

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
第 二 段
18
第二段

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 湘夫人没有直白自己的情感,而是用流水来 寄托自己的愁思。南唐后主李煜写过一首词 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这里的愁思表达了湘夫人对对方的怀念,同 时也暗示了她在远望中时光的流逝!
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
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
不放弃的韧性。
24

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 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 流放的遭遇? 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 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 至死不渝?
《大司命》(主寿)《少司命》(主嗣)
B、“地祇”:
《湘君》《湘夫人》 (湘水水神)
《河伯》 (河神) 《山鬼》 (山神) C、“人鬼”: 《国殇》(人鬼) 《礼魂》(颂魂曲)——送神曲
《湘君》《湘夫人》

湘水配偶神的祭歌。 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主宰湘水的配偶神。 描写湘水配偶神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以及无缘相见的悲苦与怨愁。他们 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 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

《楚辞》PPT课件

《楚辞》PPT课件

2、艺术特点
(1)《九歌》的写作与楚国巫风盛行有关,它具 有明显的表演性。
关于乐舞的描述:“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 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后世戏曲艺术的萌芽:独唱、合唱、对唱。 擅长细节描写,对爱人之间焦虑、疑惑、痴情心态的描写入 木三分:“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 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思考 练习 拓展】
1、吟诵《离骚》“虽不周于今之人兮,”至“余 不忍为此态也”,体会楚辞长于辞、富于韵、擅比 兴、融叙事甚至“不歌而诵”的抒情文体的特点。 2、名词解释:楚辞。 3、简评屈原作品的文化精神。 4、简述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5、为幼儿园设计一次端午节主题活动。
谢 谢!
(二)《离骚》的思想内容
屈原一生坎坷政治经历的形象写照,也是他 一生崇高精神世界的艺术概括。
(二)《离骚》的思想内容
1、浓烈的身世之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厚重的爱国之情。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3、激昂的美政理想。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
1、首次开启个人独创作品,首次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歌颂 高洁坚贞的人格魅力。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 死其犹未悔。”
2、首创香草美人等意象---继承发扬比兴手法。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
3、飞腾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玄妙的神话---积极的浪漫主义 特色。
4、妙用楚地民歌的形式和语言---韵散结合的“骚体”新诗。
(2)语言清丽自然,韵味悠长,节奏舒缓深沉, 婉转尽志。
(二)《九章》
一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 《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 颂》、《悲回风》等9篇。

《楚辞九歌山鬼》课件

《楚辞九歌山鬼》课件

被谗
• 他在政治方面主张施行美政,修明法度, 举贤授能,使国家富强;在军事外交方面 主张联齐抗秦。 • 后有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谗,说屈原把 他为怀王制定的政令都说成是自己的功劳, 于是怀王“怒而疏屈平”。 •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 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 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楚辞·九歌·山鬼》 屈原
楚 辞
• 1.楚辞简介: • 诗歌体裁: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 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 “楚辞” ,即楚人的歌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 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因而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 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 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流放经历
•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 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 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 前293年,子兰指使靳尚到顷襄王面前进谗,使屈 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 • 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 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 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 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骚体
• 另外,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 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汉代人还普 遍把楚辞称为“赋”。《史记》中已说屈原“作 《怀”、“宋玉赋”等名目。 • 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体说来,又离不开伟大 诗人屈原的创造。 • 诗骚并称。
作者介绍
• • • • • 【译文2】 驾乘着赤豹后有花狐狸跟随, 辛夷木的车子上挂着桂花旗。 车盖上满是石兰车侧飘杜衡, 折下一朵香花送给所爱的人。

楚辞PPT课件作品

楚辞PPT课件作品
——秦灭楚后,楚地迅速爆发大规模起义。汉— —楚人的胜利。秦汉一统,最终完成南北文化 的融合,形成伟大“汉族”。
楚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原进行文化交流,但始终 保持自身强烈的文化特征:
A、巫教盛行。
B、经济条件较北方优越。
C、未形成北方严密的宗 法政治制度,个人受集 体的压抑较少,个体意 识较强。
——一直到汉代,楚人多 有桀骜不驯的性格。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 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
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 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 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 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湖北秭归平里屈原出生地
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楚辞的产生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它是独具特 色的楚文化的结晶,与楚国的历史有密切的关 系。楚文化即是中原文化在南方的发展,在长 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楚国与中原地区的交往也从未中断,楚国 一直在接受和吸收中原文化。春秋时期, 楚国贵族就熟习《诗经》等华夏文化经典,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纵横游说之风更是 在文化上把楚地和中原连在了一起。楚辞 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2、屈原的作品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有作品二十五 篇;王逸《楚辞章句》,标明“屈原之所作” 者为《离骚》等共二十五篇。目前学术界比较 一致的看法是:《离骚》、《天问》、《九 章》、《九歌》和《招魂》二十三篇,是屈原 所作,《远游》、《卜居》、《渔父》等,是 后人之作。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后来汉代人竞相仿作这类作品,也都称为楚辞, 于是楚辞便成为特定诗体的名称。西汉成帝时, 刘向在前人纂辑的基础上,集录屈、宋诸作及 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名为《楚辞》,东汉王 逸以此为基础编写《楚辞章句》,于是《楚辞》 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观沧海 听 秋风萧瑟
全景、动静结合、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近景、静态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互文、夸张
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虚 写
3.诗人写“树木”“百草”有什么作用?
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 用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来点染、 烘托大海,衬托大海的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
相同之处。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
天末怀李白
的心境怎么样呢?
杜甫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
6.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 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联属于 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 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7.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 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 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创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 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 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楚辞·九歌·湘君

楚辞·九歌·湘君
(17)
横流涕兮潺湲,(18) 隐思君兮陫侧。(19) 桂櫂兮兰枻,(20) 斲冰兮积雪。(21) 采薜荔兮水中,(22) 搴芙蓉兮木末。(23) 心不同兮媒劳,(24) 恩不甚兮轻绝。(25) 石濑兮浅浅,(26) 飞龙兮翩翩。(27)
(18)横:横溢。潺湲(yuán援):缓慢流动的样 子。 (19)陫(péi)侧:即“悱恻”,内心悲痛的 样子。 (20)櫂(zhào):同“棹”,长桨。枻(yì ): 短桨。 (21)斲(zhuó):砍。 (22)采薜荔:在水中采摘陆生的薜荔。 (23)搴(qiān):拔取。芙蓉:荷花。木末: 树梢。 (24)媒:媒人。劳:徒劳。 (25)甚:深厚。轻绝:轻易断绝。 (26)石濑:石上急流。浅(jiān)浅:水流湍 急的样子。 (27)翩翩:轻盈快疾的样子。
楚辞·九歌·湘君 屈原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并不w)
• 此诗是祭湘君的诗歌,以湘夫人的语气写出,
• •


写她久盼湘君不来而产生的思念和怨伤之情。 全诗可分四段,第一段写湘夫人乘着小船来到 与湘君约会的地点,可是却不见湘君前来,于 是在失望中吹起了哀怨的排箫; 第二段接写湘君久等不至,湘夫人便驾舟向北 往洞庭湖去寻找,依然不见湘君的踪影; 第三段主要是写湘夫人失望至极的怨恨之情的 直接宣泄; 第四段补叙出湘夫人浮湖横江从早到晚的时间, 并再次强调她最终还是没有见到湘君
• 这篇作品写女子的爱慕,所抒情意缠绵悱 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 的吸取和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 它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尽管这种热烈大胆、 真诚执着的爱情被包裹在宗教仪式的外壳 之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强大的生命内核, 却经久不息地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 最后,请问大家: • 爱不爱湘君? • 请在期中考中加把劲! • 可别让她也苦等我们的进步! • Thanks♪(・ω・)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辞·九歌》
1
一、楚辞概述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 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 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 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 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 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 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 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 《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 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 《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 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5
其次,中原地区传统的和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与 屈原和楚辞的产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多方面描写了 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对现实生活 的感受,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艺术手法上,它大量 运用比、兴,获得了显著的艺术效果。在南北文化 的交流中,《诗经》给楚辞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 楚辞中的比兴手法和面向现实的精神,显然继承了 《诗经》的传统。
3
时代背景
社会背景
楚国建立于西周初期,当时“辟(僻)在荆山,筚 路蓝缕,以处草莽”(《左传·昭公十二年》)。
经过楚国人民的长期奋斗,到了春秋时期,已具有 强大的经济力量。“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史记·货殖列传》),“商农工贾、不败其业” (《左传·宣公十一年》),得以纵横于江汉流域
春秋晚期,楚国就有了中原地区很少见的冶铁业,
《国殇》一篇,则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 将士。王逸认为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 屈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所以通过制作 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但现代研 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12
东皇太一
简称太一,又称太乙,有些文献中写作泰一, 是《九歌》中所描写的天帝,是战国时期楚国 人祭祀的最高神,主宰宇宙星辰。而《东皇太 一》是屈原对“东皇太一”的颂歌,是“屈赋” 中,最为隆重、庄肃的一篇。其诗自始至终只 是对祭礼仪式和祭神场面的描述。
16
三、九歌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 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汉 族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 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共十 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 君》、《河伯》、《山鬼》、《国殇》、《礼 魂》)。 多数篇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 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14
云中君
云中君为男 性,是云中之神, 在神话中云神名叫 丰隆.又名屏翳。 诗中对云的飘忽回 环的形象.给予了 生动的描写。这首 诗无论人的唱词、 神的唱词,都从不 同角度表现出云神 的特征,表现出人 对云神的乞盼、思 念,与神对人礼敬 的报答。一往深情, 溢于言表。 15
九歌·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biāo)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近年在河南淅川县发掘的楚墓中,发现了一支玉柄
铁匕首,更说明楚国冶铁业的进步。经济的高度发
展给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4
文化背景
首先,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一样,在原始时代有着 丰富多彩的神话。当中原地区的正统经典把古代遗留 下来的美丽神话一概加以“历史化”时,楚国仍然存 在着许多瑰丽的神话;《汉书》就说,“楚人信巫鬼 而重淫祀”。这样的风俗,在神话传说的保存和流传 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楚辞《九歌》是经屈原加工过 的楚国民间祭神的乐歌,其中就可以看出楚地的风俗 是如何富有神话的意味和色彩。同时,神话传说扩大 了诗人驰骋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屈原创作的内容,为 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开辟了道路。 楚国山川佳丽,物产丰富,楚国人民,特别爱好音乐 舞蹈;而巫风的盛行,更推动了音乐舞蹈的发展。迄 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也说明,楚国人民比中原列国人民 更为能歌善舞。这也直接影响了诗歌的创作。
2
艺术特点
《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方言声 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 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 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 论》)。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 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 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 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 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9
二、屈原
10
11
三、九歌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 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汉 族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 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共十 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 君》、《河伯》、《山鬼》、《国殇》、《礼 魂》)。 多数篇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 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13
九歌·东皇,璆锵(qiú,qiāng)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tiàn), 盍(hé)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 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fú)兮拊(fǔ)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 瑟兮浩倡。
灵偃蹇(jiǎn)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 音纷兮繁会, 君欣欣兮乐康。
百家争鸣及其相应的散文发展,也给屈原的创作以 很大的影响。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法家 的思想,在屈原作品中更有鲜明的反映。也有密切 关系。
6
7
8
后世影响
《楚辞》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 成为“楚辞体”或“骚体”。“骚”,因其中的 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 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 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后人也 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