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实验指导书-陈正伟

合集下载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本科)》经典习题(下)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本科)》经典习题(下)

2016年《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经典练习题(下) 解 答重庆工商大学 陈正伟 2016年5月20日六、 计算与证明(每题10分,共30分)(计算题中间过程保留4位小数,结果保留2位小数。

)1.证明: 已知 ;⋯++⋯⋯++++=kA A A A AB 432。

)(0∞→→k A k证明:I A I ---1)(B =证明:I k A I A A A I A I A A A A I I B A A A A B k k k k ≈∞→-=+++++-++++++=++++++=)())(23232而(因此,我们得到I A I B A I I B --=∴-=+--11)()( 。

证毕。

2.已知:中间消耗系数cja 、劳动报酬系数vja 、其它增加值系数mja ,试证:1=++m j vj cj a a a ),,2,1(n j =,并说明经济意义。

证明:1;;==++=++===∑∑jj jj j iij mj vj cj jj mj jj vj jiijcj X X X m V xa a a X m a X V a X xa证毕。

这一结论表明的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或组成部分。

3.已知B =A +AB ,B =1)(--A I 存在;证明:B =1)(--A I -I 。

比较B 与1)(--A I 的区别并说明经济解释。

证明:已知:B =A +AB 有(I-A )B=A(I-A )B=A+I-I=I-(I-A );因为1)(--A I 存在。

所以:上式两边同乘以1)(--A I 有B=1)(--A I -I证毕。

上述证明过程表明,B 与B =1)(--A I 比较,B 的主对角线元素是在B的主对角元素上加1,其它元素完全相同。

4.已知一投入产出表,其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 ⎝⎛=610614181041081A其最终产品列向量为:⎪⎪⎪⎭⎫⎝⎛=203050Y求总产出向量X ,并根据所给出的条件,绘制简单实物(价值)投入产出表,求出其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研究生实验指导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研究生实验指导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研究生(统计专业研究生)实验指导书(修改版)陈正伟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二○二0年一月二十日目录第一章学生实验守则 (3)第二章本课程实验的预备知识 (4)一、上机实验的目的 (4)二、上机实验前准备 (5)三、上机实验的步骤 (5)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5)五、实验内容及说明 (6)六、实验安排及说明 (8)第三章每个实验项目的指导书 (8)实验项目一投入产出表的主要系数计算分析 (8)实验项目二RAS法的计算和应用分析 (17)第四章实验课程的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标准 (21)《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研究生(统计专业本科)实验指导书投入产出分析在社会经济实践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数据处理技术和计算要求高。

为此,作为硕士研究生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本课程的数据分析的实践教学。

为此,在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应当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人设计的投入产出分析实验以及开发的实验环境用于经济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和统计专业本科《投入产出技术》1课程的辅助教学,以期到达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之目的。

也可以作为实际工作者的技术培训和专业训练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学生实验守则一、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的课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服从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安排,按指定位置就座,不得大声喧哗,保持安静和整洁的环境。

二、根据课程教学中掌握的实验内容、目的、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器材是否齐全、完好,如有1教材参考:陈正伟编著《投入产出分析技术》 [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年3月第一版。

缺漏、损坏应及时报告老师。

三、实验时,必须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老师的指导下,人人动手操作,个个细心观察分析,如实做好实验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四、要严格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范,严禁随意混合化学药品,严禁随意摆弄电器,如发生意外,要及时报告老师处理。

陈正伟-2014年《投入产出技术(研究生)》试题解答

陈正伟-2014年《投入产出技术(研究生)》试题解答

x44 。(1) x4
a cj
x
i
ij
证明:根据已知有:
Xj
; a vj
Vj Xj
ij i
; a mj
mj Xj Xj Xj 1
3、简述从社会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步骤。 答:从最终产品出发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步骤如下: (1)根据计划期人口的增长情况、人们消费水平提高的数量和结构,确定计划期 所需要达到的消费总量。 (1) (2)据计划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投资(积累)总量。 (1) (3)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耗系数。 (1)
1
1 n n bij n j 1 i 1
(i 1,2,...n) (2)
2、已知:中间消耗系数 试证:
acj
、劳动报酬系数
avj
、其它增加值系数
a mj
0.3636 1.2121 0 (2) 1 B ( B I ) ( I A) 0.06926 1.1428 0.3636 0.24242 0 1.2727
b
j 1
n
ij
1 n n bij n j 1 i 1
(i 1,2,...n) 。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D 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五、 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衡模型的简化? 答:投入产出法是一般均衡模型的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投入产出法将瓦尔拉斯模型体系中不胜枚举的方程式(或函数式)和变量, 简化到可以实际应用和计量的程度。(2)即,用分类合并的统计方法,将成千上万种 ) 。 C 按列方向进行 产品及更多的生产单位合并为有限数量的产品部门或行业,使方程式和变量的数目 大大减少,从而解决了实际计算的困难。(1) (2)在投入产出模型中省略了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即假设生产要素的供给是 相等的,这就进一步大大减少了一般均衡模型联立方程的数目。(1)同时,还省略了 价格对消费需求构成、中间产品流量以及对劳动等生产要素供给调节的影响。另外, B 工艺技术相同 E 只是物资生产部门。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第二版)课件可计算的一般均衡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第二版)课件可计算的一般均衡

2、收入形成
SAM实例
• SAM第3个帐户(表3第3个行块)记录了收入形成, 按初始投入类别进行了划分,包括雇员报酬、混合 收入净额、营业赢余净额、其他生产税和生产补贴。
• 在SNA的中心框架中,收入形成帐户只是一个用来 推导出作为平衡项的营业赢余或混合收入的一个中 介帐户。除了支付给非常住者的雇员报酬,不登录 交易的双方。被雇佣人员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
SAM实例
4、资本流量和金融流量
• 在SAM中增加了固定资本形成帐户,因为净值的物 量变化的主要部分可能就是固定资本的形成,这样, 通过固定资本形成帐户我们可以考察那些产业生产 能力在扩大。
SAM实例
4、资本流量和金融流量
• 在SAM的设计中,资本帐户与金融帐户是交织在一 起的,而且这里金融帐户是按照资产类型而不是机 构部门类型分类的。这样,SAM的细化将反映出各 机构子部门各种金融资产的获得减处置得到借出(9, 7),以及各种债务的负债减偿还得到借入(7,9)。 资本和金融的两类交易在国外部门那里合并在一起, 构成它们的总的平衡项国外净借出(9,11)。
2、收入形成
SAM实例
• 但是在SAM体系中,为了考察两种不同单位类别间 的交易,进行了不同主体的分类,特别是对于被记 录为机构单位(雇主)和个人(雇员)之间交易的 雇员报酬,在SAM体系中把雇员看作一个独立的单 位,他从收入形成帐户中接受雇员报酬,并在收入 初始分配帐户中把这些收入分配到对应的居民部门。 由此把雇员和自我雇佣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这些类 别也同时构成了对初始投入的分类。通过这样的分 类,使建立在被雇佣者分类基础上的劳动力市场分 析同产业部门和机构部门分类的国民帐户联系到一 起了。
常住单位的非常住雇员的雇员报酬需要划出到国外。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应用和操作讲义南开大学.pdf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应用和操作讲义南开大学.pdf
第四章 均衡产出模型的应用 ............................................................................................. 52 第 1 节 需求的生产诱发效果分析................................................................................. 52 一,生产诱发系数........................................................................................................ 52 二,最终需求生产诱发依存度 ...................................................................................... 53 三,其他的诱发效果分析 ............................................................................................. 54 第 2 节 产业结构分析................................................................................................... 56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 ...................................................................................... 56 二,劳动投入变动的因素分析 ...................................................................................... 58 三,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分析 ...................................................................................... 59 四,进口的诱发机制和进口产业结构 ........................................................................... 62 五,Sky line分析 ........................................................................................................ 73 六,列昂替夫悖论........................................................................................................ 76 七,不等价交换的量化考察.......................................................................................... 76

陈正伟-《中级国民经济统计》-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陈正伟-《中级国民经济统计》-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 1971年有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作为官方文件公布,题为 《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基本原理》发表,即正式的MPS。
➢ 1984年,又进行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
➢ 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一致通过,各国建
立统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2024/10/14
20
2.SNA
国民帐户(National Accounts)是反映国民经 济运行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的手段。它运用复 式记帐原理,对影响经济业务资金变动的双方, 利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帐户,作相互联系的等 额记录的记帐方法。
2024/10/14
18
(三)世界上存在的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 物质生产平衡表体系
(System of
(Material
National Accounts) Product System)
简称:SNA
简称:MPS
为西方发达国家和绝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 采用,也是适用于世 界各国的统一的国际 标准。
产出:物质性产品 (实物产品、物质 性服务)、非物质 性服务。
生产过程
2024/10/14
5
3)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要做到:
其一:国民经济各部门 必须按比例、保持协 调地发展。
其二:保持社会再生产 各环节——生产、分 配、流通和使用之间 的平衡。
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只有保持各部
门的按比例发展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
事业、国防安全服务等
2024/10/14
物质生产部门与 非物质生产部门 的共性是:所有 的生产必须有消 耗。即投入与产 出
物质部门与非物 质部门的区别是: 物质部门提供的 产品是具有实物 形态的有形产品 和物质性服务; 非物质部门提供 的是无形的服务 产品。

投入产出分析教案

投入产出分析教案

投入产出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和基本结构。

3. 让学生了解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运用投入产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讲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讲解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编制方法和发展历程。

3.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讲解静态投入产出分析、动态投入产出分析以及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4. 投入产出分析在我国的应用案例介绍我国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状况和典型应用案例。

5. 投入产出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讲解投入产出分析在企业生产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投入产出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投入产出分析在我国和企业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投入产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投入产出分析的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投入产出分析教材。

2. 案例资料:收集我国及国际上的投入产出分析案例。

3. 投影片:制作投入产出分析的PPT,辅助讲解。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际应用案例。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提问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投入产出分析课程论文

投入产出分析课程论文

盐城师范学院投入产出分析课程论文学生姓名瞿潇雨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应用统计班级 131班学号 ******** 成绩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基于价值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引言投入产出分析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

投入产出表是由投入表与产出表交叉而成的。

前者反映各种产品的价值,包括物质消耗,劳动报酬,剩余产品。

后者反映各种产品分配使用情况。

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例如,产品平衡模型,价值构成模型等,用以进行经济分析,政策模拟,计划论证,和经济预测。

它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

因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

1 投入产出简介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特定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是由俄罗斯裔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创立的。

主要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研究各部门间这种平衡关系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

其理论基础是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

投入产出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投入原料和产出产品的平衡关系正如前述,这里的“投入产出”有着自己的特定含义,它与通常所讲的一般的“投入产出”并不相同。

经济学和经济活动都要注重经济效益,增强提高经济效果的意识。

投入产出分析在我国的应用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研究及引入阶段。

五十年代九十年代初,在著名经济学家孙治方和著名学家钱学森倡导下,经济理论和一些高等院校开始研究投入产出理论。

“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几乎中断。

2.快速发展阶段。

1974年,为了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利用该表开展的分析开展的分析应用工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陈正伟-共同富裕的测算技术及应用

陈正伟-共同富裕的测算技术及应用

陈正伟共同富的测算技术及应用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应用陈正伟,张南林*(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400067)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共同富裕逐渐成为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课题。

本文在阐述了富裕度的含义、表现形式、测算方法的基础上,从统计意义上将共同富裕分解为富裕度和共同度两个维度,并建立了具有区域可比性的购买力评价下的共同富裕度测算模型,进一步对全国6大地区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共同富裕;测算模型;实证分析Based on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of Common Prosperity Degree Calculation Model and Empirical AnalysisChenZhengwei, ZhangNanlin(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s growing. The party and the nation and the social gradually pay more attention about common prosper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rich, the form of rich, and the measuring method of rich. Common prosperity is decomposed into rich degree and common degrees from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o establish a regional comparability evaluation of purchasing power of common prosperity degree calculation model and do empirical research for the national six areas.Keywords: Common prosperity; calculation model; empirical research.1 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共同富裕逐渐成为党和国家及社会民众所共同关心的课题。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陈正伟

《投入产出分析》习题及解答陈正伟2010-05-26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名词解释、填空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名词解释、填空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

-名词解释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贷款利息支出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原材料B 固定资产折旧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税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A 获得的捐赠物质B 国家的奖金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D 劳动者报酬E 生产补贴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名词解释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 3000B 2000C 1000D 5000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B 总产出=中间使用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简答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矩阵)棋盘式表格。

陈正伟-人类系统分析技术结晶-IOA

陈正伟-人类系统分析技术结晶-IOA

人类系统分析技术结晶-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投入产出技术及应用》代前言陈正伟《投入产出技术》与各位读者见面了,这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学习和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实际问题的成果记录,也是作者近三十年来从事投入产出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总结。

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简称IOA)技术自1936年正式问世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投入产出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的八十多年里,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从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投入产出分析,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技术发展到企业投入产出分析、资源投入产出分析、人口投入产出分析、婚配投入产出分析等等,使得投入产出技术、方法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他是人类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晶。

我们有理由对其进行如下的评价:一、投入产出分析是现代管理方法之一。

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水平。

从宏观上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可以分析各种经济杠杆引起的各个产业(行业),各个环节的变化和效应,进行政策模拟,提高宏观经济管理决策能力;从微观上看,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可以将企业或者生产经营单元的人财物、产供销、量本利融为一体进行分析、管理,提高企业或者生产经营单元对于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各个产品和物资的精确管理水平和能力。

二、投入产出分析是多用途的分析仪器。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能够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分析研究。

她是显微镜,可以展示和分析几百上千的产品和部门的细小的、精确的技术经济联系;她是望远镜,可以预测分析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状况和效果;她是手术刀,可以解剖国民经济的截面,分析研究国民经济的结构变化。

可以从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等等各个环节分析研究国民经济的有机联系;可以分析各种经济活动引起的系统变化等等。

三、投入产出分析是一部丰富的工具书。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第一章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也被称为投入产出法,在日本被称为产业关联法,而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曾经被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

所有这些不同的名称,抽去它们在经济理论上的不同解释,就其作为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来说,原理是一致的。

§1.1 投入产出分析本节主要介绍投入产出的定义、关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可以用一句话给出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这里的“经济系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也可以是地区、部门和企业,也可以是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多个国家。

所谓“部分”,是指所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般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部门,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所谓“投入”,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在其生产或者运营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例如工业部门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有资本、劳动等最初投入和原材料、燃料、劳务等中间投入。

所谓“产出”,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的的产出量的分配与使用。

例如工业部门的产出量中一部分作为本部门的投入,一部分作为其它部门的投入,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作为资本品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于出口。

根据上述对“投入”和“产出”的定义,可以想见,一个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由这些关系将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过对这些相互依存关系的描述和分析,就可以揭示经济系统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与把握经济系统。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⒈世界范围内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Wassily Leontief)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美国1919年、1929年投入产出表,并用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研究;1936年他发表了关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1936.8.);1941年出版专著《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在1942-1944年间,他又主持编制了193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1966年出版专著《投入产出经济学》。

陈正伟-2014年《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生)》A试题解答

陈正伟-2014年《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生)》A试题解答

A 分析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BHale Waihona Puke 分析农轻重的比例关系C 分析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D 分析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

E 分析价格波及效应
4、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列昂惕夫自称投入产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简化方 案”。
2、价值投入产出表的行反映各部门产品的实物运动过程,而列 则反映各部
门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 3、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条件有三个,即:纯部门假设、 稳定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D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

E 不能进行动态分析
4、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分类原则为( ABC
)。
A 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
B 工艺技术相同
C 经济
用途相同
D 全部与国标相同
E 只是物资生产部门。
5、应用投入产出方法进行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拟(结构)关系分
析的主要内容有( ABCD )。
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3、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
出为( A )亿元。
A 3000 B 2000
C 1000
D 5000
4、投入产出方法的最重要的基本特点是( A
)。
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
(2)
150.4762
第二象限是第一部分在水平方向的延伸,它说明各部门作为最终
产品的总量中,用于消费和投资的数量,体现了实物形态GDP的最终使 用情况。(1)
第三象限是第一部分在垂直方向的延伸,用来说明各部门增加值 的情况,并具体反映GDP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初次分配,即如何分为工 资、利润和税金等部分。(1)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精解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精解

陈正伟-《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本科)》2016年习题精解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指以宏观经济理论指导,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整体所进行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

2.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一个较为具体地反映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或制约性的分析指标。

它是经济增长率与消费需求增长率之比,说明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

3.内在传导机制:是指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特征所导致的对冲击的反应。

这是一种内部缓冲机制或自调节机制,在数学形式上表现为分布滞后关系,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内生性,即经济波动的自我推动。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是已实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简称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5.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益:是指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人从收入中得到好处,一部分人则遭到损害的结果。

6.专题统计分析:专题统计分析是指根据当前的社会经济中心工作,围绕各个时期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的统计分析。

7.流量总供给:流量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如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增加的总供给量,包括来自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有来自进口的商品和劳务。

流量总供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商品和劳务之和。

-名词8.存量总供给:存量总供给是指期初结余总供给与流量总供给之和。

存量总供给减去结余总供给,就是本期实现的总供给。

-名词9.流量总需求: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如一年)形成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能力水平,包括实现的需求总量,也包括未实现的即准备购买的需求总量。

流量总需求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

-名词10.存量总需求:是指期初结余总需求与流量总需求之和。

-名词11.潜在社会总供给:潜在社会总供给是指在客观的、可能的条件下可实现的最大社会总供给量。

-名词12.投资:投资是指为获取预期回报而投入资源的行为和过程。

投入产出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
首先对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改造,加入 新的项目内容,即资源项目。改造以后的投入 产出表如表7.3.1所示 。 如果用矩阵形式表示,则表7.3.1的上半部分 可写成
AX Y X
( I A) X Y
(7.3.1)
(7.3.2)
表7.3.1
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表
最终产品 (值 )
n
资源利用部门(生产 部门)
二、环境保护的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则是联系经济活动与环 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 方法。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列昂捷夫曾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环境污染与治理问 题作了研究。 列昂捷夫的环境污染与治理投入产出 模型的基本结构如表 7.3.3 所示。在表 7.3.3 中,除了通常的 n个生产部门外,还增加了 m个污染部门(污染物质的种类)。
第九章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法简介
• 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平衡”法,或称“产 业联系”分析,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列昂捷夫在20世
纪30 年代最早提出来的。它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 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间)的关 系
• 区域产业构成分析、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 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研究等各个方面
q
j 1
0j
• 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 aij表示生产单位数量的j类产品需要消耗的i类产品的 数量
aij
qij qj
, (i, j 1,2,, n)
– 劳动的直接消耗系数
a0 j
q0 j qj
, ( j 1,2,, n)
a q
j 1 n ij
n
j
yi qi , (i 1,2,, n)

陈正伟-《MESA》-第二章

陈正伟-《MESA》-第二章

第二节 社会总供求状态判断和趋势分析
一、社会总供和总需求均衡与失衡的概念 1.问题的提出: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在统计上是一对概念,只有彼
此相等才意味着实物运动过程与价值运动过程的统一的 均衡。可以说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均衡。社会总供给和总 需求的均衡与失衡的概念,必须从流量社会总供给和总 需求、存量总供给和总需求以及结余总供给和总需求去 全面认识。只有三方面相等才是真正的均衡,否则就是 失衡。 2.社会总供需平衡的含义 从统计来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与失衡应 有其具体的数量界线。也就是说,社会总供给大于或小 于总需求类多大数值之内,可以认为社会总供求是处于 均衡状态,当然超过个界线就是社会总供求的失衡了。


2.另一种模式-直接法
是从社会总供求运行的客观过程,即实物运动和价值运 动过程出发,从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统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 求,反映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运动过程的数量特征。它不仅 包括实际发生的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统计,而且还包括未实 现平衡的供给和需求总量的统计。
(一)第一种模式:
运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对1997年总供求的 实际测算。第一种计算模式.doc (二)第二种模式:从总供求动态运行过程 进行直接测算的基本思路第二种计算模 式.doc
第二章 社会总供求均衡统计分析
重庆工商大学 陈正伟
第一节 社会总供总需求的统计测定
一、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概念 1.社会总供给概念

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等行业提供的产品,也 包括由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银行保险、商业服务业等行业提供的服务, 即国内生产总值。二是由国外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即商品和劳务输入。 它与社会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总供给=本期国内生产总值+本期进口-本期不可分配部分 本期不可分配部分,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中当年不能进行分配的部分, 如人工培育正在生长过程中的牲畜、树木、由于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失等。 由于各时期的供求状况相互影响,在测算社会总供给时,应考虑各 时期之间的衔接。其计算公式又可表示为: 社会总供给=本期形成的社会总供给+期初供给结余总额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本科)》经典习题(上)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本科)》经典习题(上)

陈正伟-《投入产出分析(本科)》经典习题(上)2016年《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经典练习题(上)解答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 2016年5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

4.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5.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6.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名词解释、填空7.静态投入产出模型:是指不包括时间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

(模型中时间因素的意义和复杂性)。

8.最终产品矩阵:最终产品矩阵B 也叫列昂惕夫逆矩阵,记为B 是指由最终产品系数或追加需要系数构成的矩阵,即:B =1)(--A I 。

矩阵1)(--A I 中元素ijb 称为即最终产品系数矩阵为: ⎪⎪⎪⎪⎪⎭⎫ ⎝⎛=--nn n n n n b b b b b b b b b A I 2122221112111)(9.劳动报酬系数vj a :是指—为j 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报酬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j j vj X v a = ),,2,1(n j =10.社会纯收入系数mja :是指为j 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带来其它增加值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j jmj X m a = ),,2,1(n j =m 为社会纯收入。

11.纯部门是指产品的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的一类产品的综合体。

12.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每生产单位j 种(部门)总产品时要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i 种(部门)产品的数量。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DEA分析及实证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DEA分析及实证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DEA分析及实证研究
江兵;何小雨;刘少伟
【期刊名称】《现代管理科学》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文章提出基于投入产出表的DEA方法,以安徽省2002年42个部门流量表为例,针对DEA建模条件和可解性,根据有关定理将流量表进行分组和数据压缩,在此基础上建模并利用计算机获得了各产业部门是否DEA有效的结论.为进一步得到有效性程度评价,分别按DEA最优目标值和以部门扩散系数为权重的赋权最优目标值对同为有效的部门进行排序,按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排名较前的产业部门可分别代表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投入产出与DEA方法的互补,能获得更满意的有效性评价.
【总页数】3页(P57-58,61)
【作者】江兵;何小雨;刘少伟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城市经济转型绩效评价——基于投入产出表和DEA模型的分析 [J], 庞金鑫;杜栋
2.城市经济转型绩效评价——基于投入产出表和DEA模型的分析 [J], 庞金鑫;杜栋;
3.基于投入产出表和DEA的重庆市经济转型绩效评价 [J], 孔明;董可馨
4.基于投入产出表和DEA的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研究 [J], 杜栋;顾继光;
5.基于DEA和投入产出表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以天津市为例 [J], 唐雨辰;王卓翌;马永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正伟-创业计划论证报告(范文)

陈正伟-创业计划论证报告(范文)

重庆荜晟统计事务所创业计划论证报告重庆工商大学:陈正伟、高原、陈馨、董银双没有创新的思维就没有创业的冲动! --陈正伟二0一三年十二月二日目录第一章摘要.............................................. - 4 -第一节公司简介 (4)第二节项目背景 (5)第三节项目特点、创新点和优势 (7)第四节行业介绍 (8)第五节公司盈利 (9)第六节高校合作与支持 (10)第二章公司介绍......................................... - 11 -第一节公司名称及宗旨 (11)第二节公司运行管理及资金规划 (12)第三节公司运作及盈利模式 (15)第四节公司自我定位分析 (17)第五节公司五年内规划及预测 (19)第三章服务和技术....................................... - 21 -第一节公司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 (21)第二节项目执行代理 (22)第三节公司企业质量控制与管理(QC、QM) (23)第四节企业投入产出能力分析 (24)第五节公司企业内部绩效统计评价 (24)第六节统计技术人员培训 (24)第七节技术与设备 (25)第四章市场分析........................................ - 27 -第一节行业与市场整体现状 (27)第二节客户分析 (28)第三节价格分析 (29)第四节竞争分析 (29)第五章产品营销战略和策略 .............................. - 30 -第一节市场营销战略 (30)第二节市场营销策略 (32)第三节统计服务行业营销 (34)第六章公司融资管理..................................... - 35 -第一节公司资金需求 (35)第二节投资战略 (36)第七章公司财务分析.................................... - 38 -第一节公司初期投入 (38)第二节预计近五年利润表 (39)第三节预计资产负债表 (40)第四节公司资金运转设计 (41)第八章公司风险预测.................................... - 42 -第一节风险因素分析 (42)第二节改制战略 (45)第三节风险管理描述 (46)第九章公司规章制度...................................... - 48 -第十章附录............................................. - 53 -一、团队主要成员简介 (53)二、团队创业导师简介 (53)第一章摘要第一节公司简介重庆荜晟统计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大数据处理及分析和统计服务为主,同时集市场信息搜集、市场调研代理执行、统计代理执行、企业投入产出分析、企业综合评价、质量控制等业务为一体的第三方统计咨询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工商大学数统学院《投入产出分析》实验指导书陈正伟制作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目录第一章学生实验守则第二章本课程实验的预备知识一、上机实验的目的二、上机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三、上机实验的步骤四、实验后的实验报告基本要求五、实验内容安排及说明第三章每个实验项目的指导书实验一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构造分析实验二评价指标重要性程度的确定与归一化分析实验三投入产出分析的计算比较分析第四章实验课程的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标准《投入产出分析》实验指导书投入产出分析在社会经济实践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数据处理技术和计算要求高,为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本课程的实践教学。

为此,在课程教学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应当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们设计的投入产出分析实验以及开发的实验环境用于统计专业本科《投入产出分析》课程的辅助教学,以期到达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之目的。

第一章学生实验守则一、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操作的课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服从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安排,按指定位置就座,不得大声喧哗,保持安静和整洁的环境。

二、根据课程教学中掌握的实验内容、目的、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器材是否齐全、完好,如有缺漏、损坏应及时报告老师。

三、实验时,必须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老师的指导下,人人动手操作,个个细心观察分析,如实做好实验记录,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四、要严格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范,严禁随意混合化学药品,严禁随意摆弄电器,如发生意外,要及时报告老师处理。

凡不按操作规程而损坏实验室仪器、器皿或造成人身伤害,肇事学生均应负相应经济和法律的责任。

五、实验过程中要爱护仪器设备,节约药品材料,严禁将器材、药品带出实验室,违者应严肃处理。

六、废液、废药及其他杂物不得随地抛扔或倒入下水道,应分别倒入指定的废液缸或垃圾箱内。

七、实验完毕,整理仪器、药品,清洗器皿,放回原位,搞好卫生,填写好《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关闭电源、水源,经老师检查后,才能离开科学(实验)室。

第二章本课程实验的预备知识一、上机实验的目的通过本实验应当到达如下目的:培养学生的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教会同学们对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比较分析和效果分析;提高同学们对于投入产出分析计算方法的兴趣和热情;获得对于复杂的投入产出技术分析方法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的基本技能。

二、上机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掌握确定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各种系数的计算技术、各种投入产出分析方法;2、搜集整理相关投入产出流量表和系数表;3、建立Excel数据表;4、学习和掌握投入产出主要系数的计算、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等等。

5、准备适宜的计算机和安装Excel、SPSS、SAS等等软件。

三、上机实验的步骤1、数据搜集建立Excel表;2、进行数据加工和整理净化;3、建立投入产出表式;4、确定计算投入产出的效果系数;5、使用各种投入产出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6、对于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进行修正;7、排序分析、图表加工。

8、进行投入产出平衡分析和系统分析9、使用各种投入产出方法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四、实验后的实验报告基本要求1、明确写出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2、详细记录实验过程。

3、运用专业知识对实验结果作分析与说明。

4、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五、实验内容及说明本课程实验包括二个方面的内容。

(一)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系数计算分析(1)实验名称:重庆市投入产出表主要系数计算分析(2)运行步骤:A给出投入产出表的流量表;B计算直接消耗系数;C计算完全消耗系数;D计算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E进行经济意义分析。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分析后,得到反映重庆市国民经济部门联系资料;使用上述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4)运行情况和结果分析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分析重庆市国民经济的结构,感应度,影响力等等,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

(5)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A投入产出表系数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B指出如何改进系数计算的方法;(6)实验思考题A感应度系数的计算使用完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有什么不同?B影响力系数的计算使用完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有什么不同?C从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的步骤如何简化。

(二)RAS法的计算和应用分析(1)实验名称:重庆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与延长表的编制(2)运行基本步骤:A重点系数修正;B原始数据整理;CRAS法调平;D延长表编制;(3)运行结果: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延长表的编制。

(4)运行情况和结果分析:A通过RAS法修订的直接消耗系数和编制投入产出表分析与原始表有什么区别。

B验证分析延长表的可信度。

(5)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A如何应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编制者的的经验;B系数修订的其它方法比较;(6)实验思考题解答A、RAS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B、RAS法的基本步骤有那些?;六、实验内容安排及说明1)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系数计算验证性实验,安排在完成投入产出分析的扩展方法知识学习后进行;2)投入产出平衡分析和RAS法的应用知识实验,安排在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学习完成之后进行。

3)使用Excel表进行,也可以使用程序软件进行。

使用程序软件的给予高分。

第三章每个实验项目的指导书实验项目一投入产出表的主要系数计算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掌握投入产出分析中经常使用的几大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求系数、分配系数等等的计算分析;掌握投入产出系数分析的技术和技巧提高投入产出分析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实验的重点是:主要系数的计算方法、主要系数的经济意义分析;本实验的难点是: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其中特别是逆矩阵的计算问题。

(三)本实验的知识准备本实验需要的知识准备为:1、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1)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2)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3)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的发展4)投入产出表5)投入产出经济数学模型2、投入产出表1)投入产出表的原理2)主要指标3)平衡关系3、投入产出表的主要系数1)直接消耗2)直接消耗系数3)完全消耗的含义4)完全消耗系数5)完全消耗系数计算公式的推导6)完全消耗系数的性质7)折旧系数8)劳动消耗系数10)社会纯收入系数4、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求解条件1)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设。

2)同质性假定(不可替代假设)3)系数不变假设4)关于生产周期的假设5)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求解条件的证明本实验需要的资料构造为:重庆市2002年投入产出流量表……………………(四)本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本实验的基本思路为:根据给出的投入产出表流量资料,在掌握投入产出相关系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使用Excel或者其它程序计算得到投入产出的主要系数;根据计算得到的相关的投入产出系数,进行经济分析。

2、本实验使用的主要方法为:1)矩阵计算方法,特别是逆矩阵的计算方法;2)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具有一定经济意义的派生指标计算方法。

(五)本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基本工作原理本实验使用计算机和SPSS软件。

基本工作原理为:在给出的投入产出流量表的基础上,应用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特别是投入产出分析的专业知识,通过Excel或者其它程序计算得到投入产出的主要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分配系数、完全需求系数、劳动报酬系数等等。

比较分析各种系数并分析经济活动分析。

(六)实验基本步骤1、打开计算机,并进入Excel系统。

2、输入数据。

3、利用矩阵计算方法计算相应的系数。

4、利用具有某种经济意义的派生指标进行计算分析。

5、对计算得到的各种系数进行经济分析。

(七)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要求要求详细记录每一个步骤下的结果,注意保存各种投入产出系数的计算结果并进行分析。

(八)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注意每一种实验数据的保存。

(九)实验思考题1)感应度系数的计算使用完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有什么不同?2)影响力系数的计算使用完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有什么不同?3)从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完全消耗系数的步骤如何简化。

(十)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1、明确写出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2、详细记录实验过程。

3、运用专业知识对实验结果作分析与说明。

4、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实验项目二RAS法的计算和应用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本要求学生掌握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中的RAS法及其推广应用;掌握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方法和改进的RAS方法的应用技术技能。

(二)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实验的重点是:RAS法的基本原理、修改的RAS法的基本原理;本实验的难点是:RAS法的推广应用在各种统计平衡中的应用问题。

(三)本实验的知识准备本实验要求准备的相关知识为:1、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的概述1)编表的程序2)四种调查方法的选择3)两种收集数据方法的选择4)两种价格的选择5)三种概念的部门的选择6)两种进口(或调入)处理方式的选择7)三种流通费用分解方法的选择2、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1)产品法2)企业分解法3)关于产品法和企业分解法的说明3、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推导法1)问题的提出2)推导法投入产出核算表式3)几个有关矩阵4)投入产出系数的推导5)投入产出表的推导6)对UV法的评价7)混合工艺假定下纯部门×纯部门投入产出表的推导4、RAS法1)RAS法的产生;2)RAS法的应用;3)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四)本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本实验的基本思路为:根据已经基期的投入产出表资料,使用RAS方法进行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动性调整,使得投入产出表中的系数发生变化同时满足投入产出的各种平衡关系。

这既是一种投入产出系数修订法也是一种统计平衡法。

因此,掌握和使用本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数据调平技术具有主要作用。

2、本实验使用的方法为:1)矩阵的初等变换方法;2)统计调平方法;3)投入产出平衡分析法。

(五)本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基本工作原理本实验使用计算机Excel和SPSS软件。

基本工作原理为:在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指导下,使用矩阵的初等变换原理在RAS法的基础上,对于已知的基期投入产出表进行系数修改,通过系数修改编制新的投入产出表。

同时可以使用修订的RAS方法进行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

在修订的基础上进行系数的比较分析。

然后,编制报告期的投入产出表。

(六)实验基本步骤1、打开计算机,并进入Excel系统。

2、输入数据。

3、利用矩阵的初等运算进行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

使用RAS 法和修订的RAS法来完成;4、利用RAS法的原理寻求其它统计调平的应用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