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doc

合集下载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非常成熟的技术,在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其原理是利用微波入射激发样品内部电子的自旋,然后通过测量样品吸收或散射微波的信号,可以获得有关样品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流程和结果分析。

一、实验原理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受到强磁场激发的电子会产生自旋共振,即自旋能级间的跃迁。

当在该系统中施加一定频率的微波信号时,电子上下能级之间的跃迁就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吸收或散射微波的信号。

因此,只要控制磁场强度和微波频率,就可以获得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信号,并利用该信号分析样品内部的结构、组分、成分等。

二、实验流程1. 实验样品的制备实验样品的制备是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样品的质量、纯度、形状、尺寸和含水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在样品制备的过程中,需要仔细控制实验参数,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

2. 磁场和微波信号控制为了产生自旋共振信号,需要优化磁场和微波信号的参数。

具体来说,需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实验要求,控制磁场强度、方向和微波频率等参数,从而使得自旋共振的跃迁能够发生。

3. 信号接收与分析通过调节微波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探测样品内部的电子自旋共振信号。

实验中,通常使用一套专门的信号接收和分析系统,包括高灵敏度的微波探测器、相位差锁定放大器、数据采集器等设备,从而获得高精度的自旋共振信号。

三、实验结果分析在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中,由于样品内部电子的自旋共振能够反映其结构和性质,因此,该技术在绝大多数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化学、生物、材料科学等。

下面以单个丙烯酸甲酯单元为例,阐述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的应用: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樟脑作为标准物质,探测单个丙烯酸甲酯单元的自旋共振信号。

结果发现,当微波信号在249GHz处施加时,样品中出现两个自旋共振峰,分别对应电子自旋顺/反平行的两个状态。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峰型分析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峰型分析

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峰型分析实验者 叶小天 08323076 合作者 麻军霞 刘厚权原理概述本实验测量的标准样品为含有自由基的有机物DPPH (di-phenyl-picryl-hydrazyl ),称为二苯基苦酸基联氨,分子式为3226256)()(NO H NC N H C -,结构式如图2所示。

图1 DPPH 的分子结构式它的第二个N 原子少了一个共价键,有一个未偶电子,或者说一个未配对的“自由电子”,是一个稳定的有机自由基。

对于这种自由电子,它只有自旋角动量而没有轨道角动量。

或者说它的轨道角动量完全猝灭了。

所以在实验中能够容易地观察到电子自旋共振现象。

由于DPPH 中的“自由电子”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其g 因子标准值为2.0036。

由原子物理学可知,原子中电子的轨道角动量l P 和自旋角动量s P 会引起相应的轨道磁矩l μ和自旋磁矩s μ,而l P 和s P 的总角动量J P 引起相应的电子总磁矩为J JJ ee g P m μ=- (1)式中e m 为电子质量,e 为电子电荷,负号表示电子总磁矩方向与总角动量方向相反,Jg 是一个无量纲的常数,称为朗德因子。

按照量子理论,电子的L-S 耦合结果,朗德因子为(1)(1)(1)12(1)J J J S S L L g J J +++-+=++ (2)式中L ,S 分别为对原子角动量J 有贡献的各电子所合成的总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量子数。

由上式可见,若原子的磁矩完全由电子自旋所贡献(J S L ==,0),则2=g ,反之,若磁矩完全由电子的轨道磁矩所贡献(0,==S J L ),则1=g 。

若两者都有贡献,则g 的值在1与2之间。

因此,J g 与原子的具体结构有关,通过实验精确测定J g 的数值可以判断电子运动状态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了解原子的结构。

通常原子磁矩的单位用波尔磁子B μ表示,这样原子中的电子的磁矩可以写成BJ JJ J g P P μμγ=-=(3)式中γ称为旋磁比BJg μγ=-(4)由量子力学可知,在外磁场中角动量J P 和磁矩J μ在空间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一、实验目的1.本实验的目的是在了解电子自旋共振原理的基础上,学习用微波频段检测电子自旋共振信号的方法。

2.通过有机自由基DPPH的g值和EPR谱线共振线宽并测出DPPH的共振频率,算出共振磁场,与特斯拉计测量的磁场对比。

3.了解、掌握微波仪器和器件的应用。

4.学习利用锁相放大器进行小信号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MSD-Ⅱ型电子顺磁共振谱仪观测电子自旋共振信号。

该仪器采用微波边限振荡器自检,低频小调场、慢扫描磁场、锁相放大、计算机自动控制、数据采集、实时显示、数据处理等技术。

该仪器由主机、电磁铁和计算机组成。

整体结构框图如图11.3-2所示。

共分为5部分:1.微波部分,2.调制部分,3.扫描部分,4.放大部分,5.测控及接口部分。

主机核心部分是微波边限振荡自检系统。

它由一端为可调短路活塞,另一端为短路块的3cm矩形标准波导所构成的变频谐振腔及安放在其中的Gunn二极管组成,利用Gunn二极管的负阻特性,可以使它产生X波段范围内的微波振荡,适当选择Gunn二极管偏置电压(改变串接电阻)使其处于边限振荡状态(类似于NMR中的边限振荡),调节短路活塞,改变腔长以改变微波振荡频率其频率由安装在腔体上的波长表测量,待测样品粘贴在短路中心的样品杆(黄铜圆柱转杆)上,它可以做0~360°的旋转,使待测样品晶轴对磁场有不同取向,从而研究晶体的各向异性。

在靠近短路块内壁波导窄壁中央开有φ2mm的小孔,以便做参比法测量时,插入参比样品管。

为保证待测样品和参比样品处于相同的微波场中,还可将参比样品与待测样品一起粘贴在样品杆上,Gunn管除做微波源外,还兼做检波器(即当EPR发生时,腔的Q值下降,微波振荡电压下降),称为自检,为了提高信噪比和稳定性,Gunn管装有良好的散热装置。

Gunn管偏置电压(10~12V)可由干电池或稳压电源供给,本实验采用双路稳压电源,另一路做激磁电源,为电磁铁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流。

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中山大学物理学院2016

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中山大学物理学院2016
物理学院
近代物理实 I
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合作人: 一、 实验原理
S S 1
13 级材料物理 实验时间:2016.11.1
原子中的电子在沿轨道运动的同时具有自旋,其自旋角动量为 p S 其中 S 是电子自旋量子数, S 1 / 2 。
e S g 2m p S 电子的自旋角动量 p S 与自旋磁矩 S 间的关系为 e g S S 1 B S
其中: m e 为电子质量; B
e ,称为玻尔磁子;g 为电子的朗德因子,具体表示为 2me
g 1

J ( J 1) L ( L 1) S ( S 1) 2 J ( J 1)
e g 为电子的旋磁比, S p S 。电子自旋磁矩在恒定外磁场 B0 (z 轴方 2 me
h g B B0
(1)
则原子中电子吸收能量 h 从塞曼分裂的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即磁共振跃迁。显然, 塞曼能级间隔正比于外磁场 B0 ,在通常实验环境中,相邻塞曼能级间隔很小,从而共振跃 迁所吸收或发射的量子能量处于比光频小得多的射频或微波频段辐射量子 h 的能量范围。 共振吸收将使高低能级上粒子布居数趋于相等而离开平衡状态,由于自旋-晶格和自旋 -自旋的相互作用,经过一段时间高能粒子将返回低能态,能级上粒子分布又恢复到原来的 平衡态,这个过程称为自旋弛豫过程。因此,周期性的共振激发使共振吸收→弛豫的过程重 复出现而使我们可以观测到稳定的电子自旋共振信号。
近代物理实验 I
三、
实验步骤
1、 按图 1 确认实验系统连接正确,了解和熟悉实验装置各部件的使用和调节。 2、 将 DPPH 样品插在直波上的小孔中,调节样品处于磁场的中心位置。 3、 开启微波实验装置和示波器电源。检波输出和扫场分压分别接示波器的 CH2 和 CH1,置 扫场分压通道于 AC 档。 4、 检波输出通道置于 DC 档,调节检波器中的旋钮,使信号输出最大。 5、 调节短路活塞,使直流信号输出最小。 6、 置检波输出通道于 AC 档,调节适当的扫场强度,缓慢地改变电磁铁的励磁电流,搜索 ESR 信号。当磁场满足共振条件(1)时,可观察到共振信号。记录共振信号图。 7、 小范围地调节短路活塞与检波器,进一步确认样品在磁场的中心位置,使信号幅值最大 和形状对称。 8、 测量磁共振对应的频率和磁场(高斯计) ,由式(1)求得朗德因子 g。 9、 调节短路活塞,在 3 个不同的位置达到谐振条件,记录位置刻度,求波导波长 g 。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报告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报告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引言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简称ESR)也称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是1944年由扎伏伊斯基首先观测到的,它是磁共振波谱学的一个分支。

在探索物质中未耦合电子以及它们与周围原子相互作用方面,顺磁共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并且具有在测量过程中不破坏样品结构的优点。

目前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医学等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实验目的1.本实验的目的是在了解电子自旋共振原理的基础上,学习用微波频段检测电子自旋共振信号的方法。

2.通过有机自由基DPPH的g值和EPR谱线共振线宽并测出DPPH的共振频率,算出共振磁场,与特斯拉计测量的磁场对比。

3.了解、掌握微波仪器和器件的应用。

4.学习利用锁相放大器进行小信号测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电子自旋共振研究的对象是有未偶电子(即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如具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和分子,内电子壳层未被填满的原子和离子,受辐射或化学反应生成的自由基以及固体缺陷中的色心和半导体、金属等。

通过对物质的自旋共振谱的研究,可以了解有关原子,分子及离子中未偶电子的状态及周围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获得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

例如对固体色心的自旋共振的研究,从谱线的形状、线宽及g银子,可以估算出缺陷的密度,了解缺陷的种类,缺陷上电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电子与晶格的相互作用的性质等。

电子自旋共振可以研究电子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通常发生在波谱中的微波波段,而核磁共振(NMR)一般发生在射频范围。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的能级发生分裂,通常认为是塞曼效应所引起的。

因此可以说ESR是研究电子塞曼能级间的直接跃迁,而NMR则是研究原子和塞曼能级间的跃迁。

也就是说,ESR和NMR是分别研究电子自旋磁矩和核磁矩在外磁场中磁化动力学行为。

1.电子自旋磁偶极矩电子自旋磁偶极矩和自旋磁矩m的关系是其自旋磁偶极矩与角动量之比称为旋磁比其表达式为因此,电子自旋磁偶极矩沿磁场H方向的分量应该写为式中为电子自旋角动量的z分量量子数,为玻尔磁子。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各个微波波导器件的功能和调节方法。

2. 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的基本原理,比较电子自旋共振与核磁共振各自的特点。

3.观察在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现象,测量DPPH样品自由基中电子的朗德因子。

4. 理解谐振腔中TE10波形成驻波的情况,调节样品腔长,测量不同的共振点,确定波导波长。

5.根据DPPH样品的谱线宽度,估算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

【实验仪器】FD-ESR-C型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仪,双踪示波器【实验原理】概述:电子自旋的概念是Pauli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

1925年,S.A.Goudsmit和G.Uhlenbeck 用它来解释某种元素的光谱精细结构获得成功。

Stern和Ger1aok也以实验直接证明了电子自旋磁矩的存在。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缩写为ESR,又称顺磁共振(缩写为EPR,Paramagnetic Resonance)。

它是指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磁矩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

这种共振跃迁现象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的顺磁材料中,称为电子顺磁共振。

1944年由前苏联的柴伏依斯基首先发现。

它与核磁共振(NMR)现象十分相似,所以1945年Purcell、Paund、Bloch和Hanson等人提出的NMR实验技术后来也被用来观测ESR现象。

ESR己成功地被应用于顺磁物质的研究,目前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医学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例如发现过渡族元素的离子、研究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离子晶体的结构、金属和半导体中电子交换的速度以及导电电子的性质等。

所以,ESR是一种重要的近代物理实验技术。

ESR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不成对电子的物质,如(1)具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象氢原子;(2)内电子壳层未被充满的离子,如过渡族元素的离子;(3)具有奇数个电子的分子,如NO;(4)某些虽不含奇数个电子,但总角动量不为零的分子,如O2;(5)在反应过程中或物质因受辐射作用产生的自由基;(6)金属半导体中的未成对电子等等,通过对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研究,即可得到有关分子、原子或离子中未偶电子的状态及其周围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得到有关的物理结构和化学键方面的知识。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电子自旋共振(ESR)是一种用来研究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的技术。

通过应用微波辐射,可以观察到电子在外加磁场下的共振吸收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苯基自由基的ESR谱测定,探究其电子自旋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与设备。

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包括X波段微波频率计、磁场调节器、样品转台、示波器等。

其中,X波段微波频率计用于测定微波的频率,磁场调节器用于调节外加磁场的大小,样品转台用于调整样品的方向,示波器用于观察共振信号。

实验步骤。

1. 将苯基自由基溶解在溶剂中,得到样品液。

2. 将样品液倒入ESR玻璃管中,通过真空抽取将氧气和杂质排除。

3. 将ESR玻璃管放置在样品转台上,调整磁场方向。

4. 通过微波频率计测定微波的频率,并调节磁场大小,使得共振信号出现在示波器上。

5. 记录微波频率和磁场大小,绘制电子自旋共振谱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得苯基自由基的电子自旋共振谱图如下:(插入电子自旋共振谱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的磁场下,苯基自由基吸收微波的频率呈现出共振现象。

通过对谱线的测定和分析,可以得到苯基自由基的g因子和超精细耦合常数,从而进一步了解其电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结论与讨论。

本实验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技朋,成功测定了苯基自由基的ESR谱图,并得到了相关的参数。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苯基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同时,本实验还验证了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在研究未成对电子体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总结。

电子自旋共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物质中未成对电子的性质。

本次实验通过对苯基自由基的ESR谱测定,展示了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样品的电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1. Harris, D.C. (2010).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 (8th ed.).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2. Weil, J.A., & Bolton, J.R. (2007).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lementary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2nd ed.).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以上为本次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报告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报告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尽管已有许多相关实验报告,但是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的发展、原理及实验过程进行介绍,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

这项技术因其能够对样品中的电子自旋进行研究而备受关注。

微波段自旋共振技术的原理是在一个恒定的磁场下,通过激发电子自旋共振,测量其信号并获得有关样品的信息。

自旋共振技术的主要优点就是非常灵敏,且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质影响较小,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自旋共振技术在生物、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很多应用,例如分析分子的电子结构、研究材料的磁性质等。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恒定磁场下,微波的作用使得电子自旋产生共振。

这个共振条件基于以下的方程:h vf = g βB其中,h是普朗克恒量,v是微波的频率,f是微波的频率,g是自旋因子,β是玻尔磁子,B是磁场的强度。

这个方程的含义是,只有在微波的频率与自旋强的Larmor频率相等时,片子才会被激发并发生共振。

我们在实验中选用的是X带波长,手动控制,500MHz的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仪。

实验的样品为硫酸铜晶体,样品的数量约为2克,形态为粉末状。

首先,我们使用电路测试仪校定了实验仪的频率响应和信号强度,调节了相应的参数。

接着,我们将样品加入到样品区域中并且应用外加磁场。

我们通过电磁铁控制了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使其与样品中的晶体结构相匹配。

然后,我们开始测量样品的自旋共振信号。

我们测量了不同磁场强度下的自旋共振信号,得到了带宽、共振场和线宽等参数。

最终,我们将实验结果汇总,得到样品中电子自旋的一些基本特性。

四、实验结果的讨论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晶体中的电子自旋共振信号具有强的带宽和共振场信号,但是线宽比较宽,这表明样品中的自旋共振信号比较弱,但仍然可以通过微波来激发自旋共振。

我们还发现,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对许多参数都有很大的影响。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g
B

B0 或者 f g
B
h
B0
对于样品 DPPH 来说,朗德因子参考值为 g =2.0036,将 B 、 h 和 g 值带入上 式可得(这里取 B =5.78838263(52)×10-11 MeV/T, h =4.1356692×10-21 MeV·s)
f 2.8043B0
E g B B0 0 。
若在垂直于恒定外磁场 B0 方向上加一交变电磁场,其频率满足 E 。当
0 时,电子在相邻能级间就有跃迁。这种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电子自旋磁矩
与外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级间的共振吸收(和辐射)现象,称为电子自旋共 振(ESR)。式 E 即为共振条件,可以写成
式中 L 、S 分别为对原子角动量 J 有贡献的各电子所合成的总轨道角动量和自旋 角动量量子数。 由上式可见, 若原子的磁矩完全由电子自旋所贡献( L 0, S J ), 则 g 2 。反之,若磁矩完全由电子的轨道磁矩所贡献( L J , S 0 ),则 g 1 。 若两者都有贡献,则 g 的值在 1 与 2 之间。因此, g 与原子的具体结构有关,通
y 方向是均匀的。磁场矢量在波导宽壁的平面内(只有 H x 、 H z ),TE10 的含义
是 TE 表示电场只有横向分量。1 表示场沿宽边方向有一个最大值,0 表示场沿 窄边方向没有变化(例如 TEmn,表示场沿宽边和窄边分别有 m 和 n 个最大值)。 实际使用时,波导不是无限长的,它的终端一般接有负载,当入射电磁波没 有被负载全部吸收时,波导中就存在反射波而形成驻波,为此引入反射系数 和 驻波比 来描述这种状态。
在此 B0 的单位为高斯(1Gs=10-4 T), f 的单位为兆赫兹(MHz),如果实验时

微波法测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微波法测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中国石油大学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报告 成 绩:班级: 姓名: 同组者: 教师:实验7-2 微波法测电子自旋共振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理论2、 掌握电子自旋共振的实验方法3、 测定DPPH 自由基中电子的g 因子和共振线宽【实验原理】1、电子自旋共振基础原子中的电子在沿轨道运动的同时具有自旋,其自旋角动量为 () 1+=S S p S (7-2-1)其中S 是电子自旋量子数,2/1=S 。

电子的自旋角动量S p 与自旋磁矩S μ间的关系为 ()⎪⎩⎪⎨⎧+=-=12S S g p m e g B SS e S μμμ (7-2-2) 其中:e m 为电子质量;eB m e 2 =μ,称为玻尔磁子;g 为电子的朗德因子,具体表示为 )1(2)1()1()1(1++++-++=J J S S L L J J g (7-2-3) J 和L 为原子的总角动量量子数和轨道角动量量子数,S L J ±=。

对于单电子原子,原子 的角动量和磁矩由单个电子决定;对于多电子原子,原子的角动量和磁矩由价电子决定。

含有单电子或未偶电子的原子处于基态时,L=0,J=S=1/2,即原子的角动量和磁矩等价于单个电子的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

设g m e e2=γ为电子的旋磁比,则 S S p γμ= (7-2-4)电子自旋磁矩在外磁场B (z 轴方向)的作用下,会发生进动,进动角频率ω为B γω= (7-2-5)由于电子的自旋角动量S p 的空间取向是量子化的,在z 方向上只能取m p z S = (S S S S m -+--=,1,,1, )m 表示电子的磁量子数,由于S =1/2,所以m 可取±1/2。

电子的磁矩与外磁场B 的相互作用能为 B B B E z S S γμμ21±==⋅= (7-2-6) 相邻塞曼能级间的能量差为B g B E B μγω===∆ (7-2-7) 如果在垂直于B 的平面内加横向电磁波,并且横向电磁波的量子能量 ω正好与△E 相等时,即满足电子自旋共振条件时,则电子将吸收此旋转磁场的能量,实现能级间的跃迁,即发生电子自旋共振。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电子自旋共振(ESR )谱仪是根据电子自旋磁矩在磁场中的运动与外部高频电磁场相互作用,对电磁波共振吸收的原理而设计的。

因为电子本身运动受物质微观结构的影响,所以电子自旋共振成为观察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

又因为电子自旋共振谱仪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并且观测时对样品没有破坏作用,所以电子自旋共振谱仪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生命领域。

一. 实验目的1. 本实验的目的是在了解电子自旋共振原理的基础上,学习用微波频段检测电子自旋共振信号的方法。

2. 通过有机自由基DPPH 的g 值和EPR 谱线共振线宽并测出DPPH 的共振频率,算出共振磁场,与特斯拉计测量的磁场对比。

3. 了解、掌握微波仪器和器件的应用。

4. 学习利用锁相放大器进行小信号测量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置于静磁场B 中,由于电子的自旋磁矩与外部磁场相互作用,导致电子的基态发生塞曼能级分裂,当在垂直于静磁场方向上所加横向电磁波的量子能量等于塞曼分裂所需要的能量,即满足共振条件B ⋅=γω,此时未成对电子发生能级跃迁。

Bloch 根据经典理论力学和部分量子力学的概念推导出Bloch 方程。

Feynman 、Vernon 、Hellwarth 在推导二能级原子系统与电磁场作用时,从基本的薛定谔方程出发得到与Bloch 方程完全相同的结果,从而得出Bloch 方程适用于一切能级跃迁的理论,这种理论被称之为FVH 表象。

原子核具有磁矩: L⋅=γμ; (1) γ称为回旋比,是一个参数;L 表示自旋的角动量;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力矩: B M ⋅=μ; (2)根据力学原理M dtL d =,可以得到: B dtd ⨯⋅=μγμ; (3) 考虑到弛豫作用其分量式为: ⎪⎪⎪⎪⎩⎪⎪⎪⎪⎨⎧--=--=--=122)()()(T B B dt d T B B dtd T B B dt d z x y y x z y z x x z y x y z z y x μμμγμμμμγμμμμγμ (4) 其稳态解为:⎪⎪⎩⎪⎪⎨⎧⋅⋅⋅+⋅-⋅+⋅⋅=''⋅⋅⋅+⋅-⋅+-⋅⋅⋅='21212222011212122220021)(1)(1)(T T B T B T B T T B T B B T B Z Z Z γωγγχγωγωγγχ (5)如图1所示:实验中,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到共振信号,李萨如图形及色散图,又因为共振信号发生的条件为B ⋅=γω,所以知道磁场及共振频率,就可以求出旋磁比,进而由:em e g 2⋅-=γ (6) 可以求出朗德g 因子。

实验报告7-2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报告7-2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7-2 微波电子自旋共振谭晓宇·1010177·物理学·光学一、实验背景电子微波共振也称电子顺磁共振(EPR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其工作机理与核磁共振是相同的。

当原子、分子或离子中所有电子的自旋磁矩与轨道磁矩的总和不为零时,外界磁场便会引起它发生能级分裂。

基于这种能级分裂,我们便可以观察到顺磁共振的现象。

能产生顺磁共振的物质大致有这样几类:过渡族元素的离子、金属中的导电电子、半导体中的杂志原子、自由基。

通过对这些物质EPR 谱的观测,可以获得他们的g 因子,线宽,弛豫时间,超精细结构参数等,可以了解有关原子、分子及离子中未偶电子的状态,从而获得有关物质的微观结构。

现EPR 谱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医学、生物、考古、石油、地质等领域。

EPR 谱仪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可提供物质结构的丰富信息,是一项先进的无损伤探测技术。

二、实验原理原子中,电子的磁矩为: B j j j g P P μμγ=-=式中,B μ为玻尔磁子,γ为旋磁比:Bg μγ=-当自旋粒子处于磁场中时,空间量子化。

取外磁场方向为Z 轴方向,则电子的磁矩在外磁场方向的投影为:Z m μγ=,m= j , j-1 , ……, -j+1, -j设外磁场的强度为B ,则电子在磁场中具有的磁能为:j Z B E B B mg B μμμ=-⋅==-每个m 都对应了一个能级,相邻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B E g B h μν∆==式中,v 为垂直于B 的交变磁场B1的频率。

在B1的作用下,当v=v0, B=B0 时,电子将会在相邻能级之间发生偶极跃迁,即发生电子自旋共振,其条件可以表示为:00B v g B μ= 如果能够测得v ₒ和B ₒ,便能据此求出该种物质中电子的朗德因子g.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我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在系统开启之前,将可变衰减器旋钮顺时针旋至最大(以防系统开启时受到功率过高的微波影响,损耗仪器),再开启系统的电源,使其预热20分钟左右(使系统内的各个器件达到微波工作状态,从而更灵敏)。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子数目比由高能态跃迁向低能态的数目多,这个条件是满足的,因为平衡时粒子数实验仪器磁铁结构图越大,核磁共振吸收信号也越强为了使稳恒磁场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在磁铁结构上增设了机械调场装置2.核磁共振探头:核磁共振探头一方面提供一个射频磁场,另一方通过电子线路对中的能量变化加以检测,以便观察核磁共振现象下图是本实验所采用的核磁共振探头的方框经检波放大环节送至示波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讲义电子自旋共振谱仪是根据电子自旋磁矩在磁场中的运动与外部高频电磁场相互作用,对电磁波共振吸收的原理而设计的因为电子本身运动受物质微观结构的影响,所以电子自旋共振成为观察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又因为电子自旋共振谱仪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并且观测时对样品没有破坏作用,所以电子自旋共振谱仪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生命领域实验中,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到共振信号,李萨如图形及色散图,又因为共振信号发生四. 实验记录1)调节适当可以观察到共振信号波形如图2所示:2)可以观察到李萨如图形如图3所示:3)可以观察到色散图如图4所示:电子自旋共振?l? Pl?电子的自旋磁矩?s??ePsmePs为电子自旋运动的角动量,e为电子电荷,me为电子质量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分别为?s? Ps?由公式可以看出电子自旋运动的磁矩与动量之间的比值是轨道轨道磁矩与角动量之间比值的2倍对于单电子的原子,总磁矩?j与总角动量Pj之间有?j??gePjme之中,还处于由根据公式 f=?Br?=ge/2mc其中:h??10?34,f??106,?B??10?24中国石油大学近代物理实验实验报告成班级:姓名:同组者:教师:实验7-2 微波法测电子自旋共振实验图7-2-3 DPPH的结构图7-2-1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装置框图图7-2-2 微波电子自旋共振仪谐振波长?0、谐振频率?0和腔的形状、体积、波形及腔内介质性质等有关样品置于谐振腔中微波磁场Hmw的最大处,使其处于相互垂直的稳恒磁场B0和微波磁场Hmw中,与谐振腔一起构成谐振系统,如图7-2-4所示当满足共振条件,即微波磁场Hmw角频率等于?B0时,样品从微波磁场中吸收能量,破坏谐振状态,造成样品谐振腔的微波反射,反射的微波经环行器进入晶体检波器,由晶体检波器检出形成共振信号考虑到发生共振时,样品谐振腔内能量下降,为了保证谐振能够持续,必须从外部微波场中补充能量,这就要求外部微波场的图7-2-4 样品放置图图7-2-5 DPPH的吸收与色散信号图7-2-6 微分斜率法判定线型11中国石油大学近代物理实验实验报告成班级:材料物理1303 姓名:王鲁峰同组者:徐永涛,邴旭晨教师:周丽霞实验7-2 微波法测电子自旋共振实验图7-2-3 DPPH的结构图7-2-1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装置框图图7-2-2 微波电子自旋共振仪谐振波长?0、谐振频率?0和腔的形状、体积、波形及腔内介质性质等有关样品置于谐振腔中微波磁场Hmw的最大处,使其处于相互垂直的稳恒磁场B0和微波磁场Hmw中,与谐振腔一起构成谐振系统,如图7-2-4所示当满足共振条件,即微波磁场Hmw角频率等于?B0时,样品从微波磁场中吸收能量,破坏谐振状态,造成样品谐振腔的微波反射,反射的微波经环行器进入晶体检波器,由晶体检波器检出形成共振信号考虑到发生共振时,样品谐振腔内能量下降,为了保证谐振能够持续,必须从图7-2-4 样品放置图外部微波场中补充能量,这就要求外部微波场的频率应等于样品谐振腔的谐振频率由晶体检波器形成的共振信号分为两路,一路直接传输到示波器的y1,而另一路则经微分和放大后接到示波器的y于晶体检波器后)一起用于调节谐振腔的工作状态实验时,在共振条件附近,仔细反复调节单螺调配器、短路活塞及晶体检波器,可以得到峰形尖锐、信噪比好的不同类型的共振信号,如图7-2-9所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可以从样品谐振腔耦合系数β的变化中得到简单解释分析表明,检波晶体在线性检波状态下,最佳耦合条件为临界耦合,由于1 ??1所以样品谐振腔谐振时的反射系数Γ为零,即样品谐振腔与波导完全匹配当发生共振时,样品吸收微波磁场能量,腔内损耗增加,从而导致样品谐振腔固有品质因数的下降,使β。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电子自旋共振(ESR)是一种通过电子自旋与外加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共振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电子自旋共振现象,并测定其相关参数。

实验仪器与原理。

本实验采用的是X波段电子自旋共振仪,其原理是利用微波磁场与电子自旋的相互作用,使电子自旋能级发生跃迁,从而产生共振信号。

实验仪器主要由微波源、磁场控制系统、探测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实验步骤。

1. 调节磁场,首先,通过磁场控制系统调节磁场强度,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2. 调节微波频率,接下来,调节微波源的频率,使其与电子自旋的共振频率相匹配。

3. 探测共振信号,将样品放置在探测器中,观察并记录共振信号的强度和频率。

4. 数据采集,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对共振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得到相关参数。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得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信号,得到了共振频率和共振线宽等参数。

通过进一步处理数据,得到了样品的g因子和电子自旋弛豫时间等参数。

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特征参数,进而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样品的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研究样品的特性和应用。

实验结论。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电子自旋共振现象,并得到了样品的相关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研究样品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样品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子自旋共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技能。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电子自旋共振的机理和应用,不断完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本次电子自旋共振实验的报告内容,谢谢阅读!。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

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报告引言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简称ESR)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ESR技术探索电子自旋共振现象,并研究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原理1.1 电子自旋电子自旋是电子的一种内禀性质,类似于地球的自转。

电子自旋可以取两种方向:向上和向下。

这两种方向分别用+1/2和-1/2表示。

1.2 自旋共振当电子处于磁场中时,磁场会对电子的自旋产生作用。

当磁场的大小与电子自旋的能级差相等时,电子会发生自旋共振现象。

此时,电子会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辐射。

二、实验步骤2.1 实验仪器与样品准备本实验使用的仪器包括ESR仪、磁场调节器、微波源等。

样品选择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如自由基。

实验前需将样品制备成粉末状,并放置于ESR样品室中。

2.2 实验参数设置根据样品的特性,设置合适的实验参数,如磁场强度、微波频率、扫描速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3 实验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和微波频率,观察样品的吸收信号强度变化。

同时,记录相应的磁场强度和微波频率数值。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共振磁场强度和共振频率。

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g因子和电子自旋状态等信息。

三、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自由基样品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实验。

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我们得到了样品的共振磁场强度为2.3 T,共振频率为9.8 GHz。

基于这些数据,我们进一步计算得到了样品的g因子为2.1,表明样品中的未成对电子自旋状态。

四、实验讨论4.1 ESR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在材料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ESR技术,可以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自旋态密度、电子自旋耦合等性质,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2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本实验中得到的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9.2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

9.2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

实验9.2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一、引言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简称ESR)也称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简称EPR),是1944年由扎伏伊斯基首先观测到的,它是磁共振波谱学的一个分支。

在探索物质中未耦合电子以及它们与周围原子相互作用方面,顺磁共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并且具有在测量过程中不破坏样品结构的优点。

目前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医学等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本实验的目的是在了解电子自旋共振原理的基础上,学习用微波频段检测电子自旋共振信号的方法。

2. 测定CuSO4·5H2O单晶体、DPPH中电子的g因子和共振线宽。

3. 了解、掌握微波仪器和器件的应用。

4. 学习利用锁相放大器进行小信号测量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电子自旋共振研究的对象是有未偶电子(即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如具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和分子,内电子壳层未被填满的原子和离子,受辐射或化学反应生成的自由基以及固体缺陷中的色心和半导体、金属等。

通过对物质的自旋共振谱的研究,可以了解有关原子,分子及离子中未偶电子的状态及周围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获得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

例如对固体色心的自旋共振的研究,从谱线的形状、线宽及g因子,可以估算出缺陷的密度,了解缺陷的种类,缺陷上电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电子与晶格的相互作用的性质等。

电子自旋共振可以研究电子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通常发生在波谱中的微波波段,而核磁共振(NMR)一般发生在射频范围。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的能级发生分裂,通常认为是塞曼效应所引起的。

因此可以说ESR是研究电子塞曼能级间的直接跃迁,而NMR则是研究原子核塞曼能级间的跃迁。

也就是说,ESR和NMR是分别研究电子自旋磁矩和核磁矩在外磁场中磁化动力学行为。

1. 电子自旋磁偶极矩电子的自旋磁偶极矩μ和自旋磁矩m 的关系是μ=μ0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各个微波波导器件的功能和调节方法。

2. 了解电子自旋共振的基本原理,比较电子自旋共振与核磁共振各自的特点。

3.观察在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现象,测量DPPH样品自由基中电子的朗德因子。

4. 理解谐振腔中TE10波形成驻波的情况,调节样品腔长,测量不同的共振点,确定波导波长。

5.根据DPPH样品的谱线宽度,估算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

【实验仪器】FD-ESR-C型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仪,双踪示波器【实验原理】概述:电子自旋的概念是Pauli在1924年首先提出的。

1925年,S.A.Goudsmit和G.Uhlenbeck 用它来解释某种元素的光谱精细结构获得成功。

Stern和Ger1aok也以实验直接证明了电子自旋磁矩的存在。

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缩写为ESR,又称顺磁共振(缩写为EPR,Paramagnetic Resonance)。

它是指处于恒定磁场中的电子自旋磁矩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磁能级间的共振跃迁现象。

这种共振跃迁现象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的顺磁材料中,称为电子顺磁共振。

1944年由前苏联的柴伏依斯基首先发现。

它与核磁共振(NMR)现象十分相似,所以1945年Purcell、Paund、Bloch和Hanson等人提出的NMR实验技术后来也被用来观测ESR现象。

ESR己成功地被应用于顺磁物质的研究,目前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医学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例如发现过渡族元素的离子、研究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离子晶体的结构、金属和半导体中电子交换的速度以及导电电子的性质等。

所以,ESR是一种重要的近代物理实验技术。

ESR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不成对电子的物质,如(1)具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象氢原子;(2)内电子壳层未被充满的离子,如过渡族元素的离子;(3)具有奇数个电子的分子,如NO;(4)某些虽不含奇数个电子,但总角动量不为零的分子,如O2;(5)在反应过程中或物质因受辐射作用产生的自由基;(6)金属半导体中的未成对电子等等,通过对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研究,即可得到有关分子、原子或离子中未偶电子的状态及其周围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得到有关的物理结构和化学键方面的知识。

用电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未成对的电子,可以获得其它方法不能得到或不能准确得到的数据。

如电子所在的位置,游离基所占的百分数等等。

一、仪器简介FD-ESR-C型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装置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磁铁系统、微波系统、实验主机系统。

它主要用来测量DPPH样品的ESR吸收谱线,测量g因子,并分析微波系统的特性。

如图1所示。

图1 FD-ESR-C 型微波段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仪FD-ESR-C 型微波电子自旋共振实验仪技术指标:1.短路活塞 调节范围 0-65mm2.样品管外径 4.8mm3.微波频率计 测量范围 8.2GHz-12.4GHz 分辨率 0.005GHz4.数字式高斯计 测量范围 0-2T 分辨率 0.0001T5.波导规格:BJ-100(波导内尺寸:22.86mm ×10.16mm)二、注意事项1.磁极间隙在仪器出厂前已经调整好,实验时最好不要自行调节,以免偏离共振磁场过大。

2.保护好高斯计探头,避免弯折、挤压。

3.励磁电流要缓慢调整,同时仔细注意波形变化,才能辨认出共振吸收峰。

三、实验原理1.实验样品本实验测量的标准样品为含有自由基的有机物DPPH (Di-phenyl-picryl-Hydrazyl ),称为二苯基苦酸基联氨,分子式为3226256)()(NO H NC N H C ,结构式如图2所示。

图2 DPPH 的分子结构式它的第二个N 原子少了一个共价键,有一个未偶电子,或者说一个未配对的“自由电子”,是一个稳定的有机自由基。

对于这种自由电子,它只有自旋角动量而没有轨道角动量。

或者说它的轨道角动量完全猝灭了。

所以在实验中能够容易地观察到电子自旋共振现象。

由于DPPH 中的“自由电子”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其g 因子标准值为2.0036,标准线宽为2.7×10-4T 。

2.电子自旋共振(ESR )与核磁共振(NMR )的比较。

电子自旋共振(ESR )和核磁共振(NMR )分别研究未偶电子和磁性核塞曼能级间的共振跃迁,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共振与共振条件的经典处理,量子力学描述、弛豫理论及描述宏观磁化矢量的唯象布洛赫方程等。

由于玻尔磁子和核磁子之比等于质子质量和电子质量之比1836.152710(37)(1986年国际推荐值),因此,在相同磁场下核塞曼能级裂距较电子塞曼能级裂距小三个数量级。

这样在通常磁场条件下ESR 的频率范围落在了电磁波谱的微波段,所以在弱磁场的情况下,可以观察电子自旋共振现象。

根据玻尔兹曼分布规律,能级裂距大,上、下能级间粒子数的差值也大,因此ESR 的灵敏度较NMR 高,可以检测低至10-4mol 的样品,例如半导体中微量的特殊杂质。

此外,由于电子磁矩较核磁矩大三个数量级,电子的顺磁弛豫相互作用较核弛豫相互作用强很多,纵向弛豫时间T 1和横向弛豫时间T 2一般都很短,因此除自由基外,ESR 谱线一般都较宽。

ESR 只能考察与未偶电子相关的几个原子范围内的局部结构信息,对有机化合物的分析远不如NMR 优越;但是ESR 能方便的用于研究固体。

ESR 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检测物质中未偶电子唯一直接的方法,只要材料中有顺磁中心,就能够进行研究。

即使样品中本来不存在未偶电子,也可以用吸附、电解、热解、高能辐射、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和人工方法产生顺磁中心。

3.电子自旋共振条件由原子物理学可知,原子中电子的轨道角动量l P 和自旋角动量s P 会引起相应的轨道磁矩l μ和自旋磁矩s μ,而l P 和s P 的总角动量j P 引起相应的电子总磁矩为j ej P m e g -=μ (1) 式中e m 为电子质量,e 为电子电荷,负号表示电子总磁矩方向与总角动量方向相反,g 是一个无量纲的常数,称为朗德因子。

按照量子理论,电子的L-S 耦合结果,朗德因子为)1(2)1()1()1(1++-++++=J J L L S S J J g (2) 式中L ,S 分别为对原子角动量J 有贡献的各电子所合成的总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量子数。

由上式可见,若原子的磁矩完全由电子自旋所贡献(J S L ==,0),则2=g ,反之,若磁矩完全由电子的轨道磁矩所贡献(0,==S J L ),则1=g 。

若两者都有贡献,则g 的值在1与2之间。

因此,g 与原子的具体结构有关,通过实验精确测定g 的数值可以判断电子运动状态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了解原子的结构。

通常原子磁矩的单位用波尔磁子B μ表示,这样原子中的电子的磁矩可以写成j j B j P P gγμμ=-=η (3) 式中γ称为旋磁比ηBg μγ-= (4)由量子力学可知,在外磁场中角动量j P 和磁矩j μ在空间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在外磁场方向(Z轴)的投影ηm P z = (5)ηm z γμ= (6)式中m 为磁量子数,j j j m --=,,1,Λ。

当原子磁矩不为零的顺磁物质置于恒定外磁场0B 中时,其相互作用能也是不连续的,其相应的能量为000B mg B m B E B j μγμ-=-=-=η (7)不同磁量子数m 所对应的状态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各磁能及是等距分裂的,两相邻磁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η00ωμ==∆B g E B (8)若在垂直于恒定外磁场0B 方向上加一交变电磁场,其频率满足E ∆=ηω (9)当0ωω=时,电子在相邻能级间就有跃迁。

这种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电子自旋磁矩与外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级间的共振吸收(和辐射)现象,称为电子自旋共振(ESR )。

式(9)即为共振条件,可以写成0B gB ημω= (10) 或者0B h g f Bμ= (11)对于样品DPPH 来说,朗德因子参考值为0036.2=g ,将B μ,h 和g 值带入上式可得(这里取11110)52(78838263.5--⋅⨯=T MeV B μ,s MeV h ⋅⨯=-21101356692.4)08043.2B f = (12)在此0B 的单位为高斯(1Gs=410-T ),f 的单位为兆赫兹(MHz ),如果实验时用cm 3波段的微波,频率为9370MHz ,则共振时相应的磁感应强度要求达到3342Gs 。

共振吸收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在平衡状态下,低能态1E 的粒子数1N 比高能态2E 的粒子数2N 多,这样才能够显示出宏观(总体)共振吸收,因为热平衡时粒子数分布服从玻尔兹曼分布 ⎪⎭⎫ ⎝⎛--=kT E E N N 1221exp (13) 由(13)式可知,因为12E E >,显然有21N N >,即吸收跃迁(21E E →)占优势,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以及12E E →过程的充分进行,势必使2N 与1N 之差趋于减小,甚至可能反转,于是吸收效应会减少甚至停止,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包含大量原子或离子的顺磁体系中,自旋磁矩之间随时都在相互作用而交换能量,同时自旋磁矩又与周围的其他质点(晶格)相互作用而交换能量,这使处在高能态的电子自旋有机会把它的能量传递出去而回到低能态,这个过程称为弛豫过程,正是弛豫过程的存在,才能维持着连续不断的磁共振吸收效应。

弛豫过程所需的时间称为弛豫时间T ,理论证明21121T T T += (14) 1T 称为“自旋-晶格弛豫时间”,也称为“纵向弛豫时间”,2T 称为“自旋-晶格弛豫时间”,也称为“横向弛豫时间”。

4.谱线宽度与光谱线一样,ESR 谱线也有一定的宽度。

如果频宽用δν表示,则h E /δδν=,相应有一个能级差E ∆的不确定量E δ,根据测不准原理,h E ~τδ,τ为能级寿命,于是有τδν1~ (15) 这就意味着粒子在上能级上的寿命的缩短将导致谱线加宽。

导致粒子能级寿命缩短的基本原因是自旋-晶格相互作用和自旋-自旋相互作用。

对于大部分自由基来说,起主要作用的是自旋-自旋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包括了未偶电子与相邻原子核自旋之间以及两个分子的未偶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谱线宽度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是电子自旋共振谱的一个重要参数。

用移相器信号作为示波器扫描信号,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图形,测定吸收峰的半高宽B ∆(或者称谱线宽度),如果谱线为洛伦兹型,那么有B T ∆=γ22 (16)其中旋磁比ηBg μγ=,这样即可以计算出共振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2T 。

图3 根据样品吸收谱线的半高宽计算横向弛豫时间5. 微波基础知识与微波器件(1)微波及其传输由于微波的波长短,频率高,它已经成为一种电磁辐射,所以传输微波就不能用一般的金属导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