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西元557——641年),潭州人。
仕隋为太常博士,入唐历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世称欧阳率更。
欧阳询的书法,早年是由王羲之、王献之的书体入手,后来兼学北碑刚劲的风格,尤其是在楷书方面用功最高,欧阳询的楷书大体而言,以刚劲为著称,并且融会了篆、隶,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欧阳询与褚遂良、虞世南和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
在欧阳询所书的众碑之中,主要以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和九成宫醴泉铭的成就最为著称。
化度寺的字体看起来,比较含蓄而圆润,可惜后世并没有真本留下,翁方纲称化度寺为唐楷第一,足见其字体之美。
九成宫醴泉铭则融合了隶书的感觉,其间字体架构变化之妙,字体以险峻而体态优美著称。
温彦博碑(或称虞恭公碑)与皇甫诞碑,用笔上以险峻而刚劲著称,同是楷书上品之作。
房彦谦碑则全用隶书的笔法写来,且具有北碑刚劲、粗旷的风格。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
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
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
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欧阳询的生平简介

欧阳询的生平简介欧阳询这一生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著名的书法家,留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书法作品,并著有《八诀》、《传授诀》、《用笔论》等书法论著。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欧阳询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欧阳询的生平简介欧阳询生于公元557年出生在衡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衡阳,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将领,在当时的朝堂之上身居要职。
欧阳修的父亲欧阳纥还因为起兵反叛而给全家招致灭族之祸,全家老小只有欧阳询活了下来,之后跟随养父江总生活。
相比于欧阳询在书法上的成就,他在官场上的经历则显得更加的曲折。
在隋炀帝时期,欧阳询就身居太常博士之职,又在宇文化及称帝时被挟持。
之后窦建德建立东夏,欧阳询又被留用,任太常卿一职。
再后来李渊称帝,因欧阳询与李渊在隋朝为官是关系颇为亲昵,有被李渊授侍中一职,李世民时期有迁任了大夫、弘文馆学士等职。
在职期间,欧阳询还主持编撰了《艺文类聚》,花了七年的时间编撰完成,欧阳询还为此书编撰了序言。
欧阳询字体特点常言道:“见字如见人”,也就是说从一个人的字中可以看见一个人的风骨,这个人的为人处世是怎样的,字是一个人的门面,是一个人的脸。
所以有很多人会去练字,行书、楷书、草书、瘦金体等,我国五千年历史里的书法名家比比皆是。
说到楷书,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的字中以隶书为最,却因楷书被世人所称赞,这个人是谁呢,他的字又有那些特点?说出这个人的名字,很多书法爱好者都会恍然大悟,哦,是他啊,没错,就是欧阳询。
欧阳询的楷书,严整规范,用笔刚劲有力,收笔可见隶意,干净利落。
清代有人曾评价欧阳询的字着重运用手指间的力量,笔画结构严谨有力,风骨内存,既不会太丰满圆润,也没有过分瘦劲修长。
每一画都是恰到好处的完美。
是多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
当然他的字除了运用手指间的力量,还力求用笔,严格控制笔画中段的力度,就说简单的一横,中断用笔饱满;还有一些字的主笔则讲究向外延展,以显现字的紧密,尤其是在写右半边的竖画时,常常会有向上的夸张延伸。
欧阳询的故事20字简写

欧阳询的故事20字简写
摘要:
1.欧阳询的简介
2.欧阳询的书法成就
3.欧阳询的作品特点
4.欧阳询的影响和地位
正文:
欧阳询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出生于南朝宋武帝时期,字信本,享年85岁。
他的书法造诣极高,尤其擅长楷书,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欧阳询的书法成就举世瞩目。
他的字体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世称“欧体”。
在他的书法生涯中,吸收了多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他的作品《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被誉为楷书经典,一直备受后人推崇。
欧阳询的作品特点在于笔画刚劲有力,结构紧凑严谨。
他的楷书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构都经过精心安排,力求达到最美观的视觉效果。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后人学习书法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欧阳询的影响和地位不容忽视。
他的书法作品传世千年,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世著名书法家都曾学习过他的书法,尊崇他为楷书鼻祖。
即使在今天,他的书法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总之,欧阳询作为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书法成就和影响力不可小觑。
他的作品传承千年,至今仍被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和传颂。
欧阳询简介

+ 欧阳询的书法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 +
+
+ + +
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 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 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 整齐严谨,中宫紧密, 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 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 动,恰到好处。
+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笔 + 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
+ 世臣曾说欧字强调指力,
+ 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
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欧体”的楷模。
+。
+ 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秀劲莫过于《醴
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 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
欧阳询酷爱书法,毕生精力都用于对 书法的学习和研究,因此被封为书学博士, 在弘文馆教授书法。欧阳询篆、隶、楷、 行、草各种书体都很有名,而以楷书最为 出色,后人将其楷书称为“欧体”。欧阳 询和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 四大家”,声望可见一斑。
欧阳询简介
+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 + 汉族,唐朝潭州临湘
+ (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
+ 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
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 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 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 初学,号为“欧体”。
+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
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其他书体,也 无一不佳,曾有人说“询八体尽能,笔力 险劲” +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 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 程式,最便于初学。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字为“永固”,河南汝南人,隋唐时期书法大家,是书法史上著名的“欧阳体”创始人之一。
欧阳询自幼聪慧好学,才华横溢。
据传说,年幼的欧阳询曾刻苦学习书法,并亲自前往洛阳,请教知名书法家颜真卿。
在颜真卿的指引下,欧阳询开始接触到了《颜勤礼碑》和《书道原则》等书法典籍,从中汲取灵感并不断求学,逐渐培养出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欧阳询的书法风格非常独特,他借鉴了汉朝大篆和隶书的优点,创新出了一种新的书写体系,被后人称为“欧阳体”或“欧体”。
欧体笔画险峻有力,字形端正秀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不仅如此,欧阳询在用笔、构图、布局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在书法领域的创新和贡献得到了当时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
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少有的博学者,他不仅善于书法创作,而且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
在唐朝时期,欧阳询先后担任过百济国使、成州别驾、翰林学士、太常卿等职务,还曾担任过宰相韩愈的师友,一生颇为丰富多彩。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他的作品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
欧阳体作为书法史上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影响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章节。
欧阳询书法艺术分析

欧阳询书法艺术分析一、欧阳询的生平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殃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五五七——六四一),享年八十五岁,是一位由陈转入唐,经历三个朝代的伟大的书法家。
欧阳询在隋时官至太常博士,书法已甚有名气,已经“尺牍所传,内以为法”了,唐高祖李渊未做皇帝前曾和他是好友,后来李渊登位做了皇帝后,让他当了个给事中的官,此后又分别任太子率更令,银青光禄大夫。
所以也有人称他做“欧阳率更”。
唐太宗时设弘文馆,精选学生研究书法,他和虞世南以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的地位兼充学士,传授书法。
后封为勃海男。
欧阳询自幼聪明过人,及长,更是“博览经史,尤精三史”。
曾和裴矩等撰《艺文类聚》一百卷。
欧阳询幼年时书法主要是受到江总的指点。
江总是南朝陈文学家,《宣和书谱》称其“作行、草为时独步,以词翰兼妙得名。
”南朝的书风崇尚王羲之,江总擅行草书,想也当以王羲之为宗。
欧阳询的书法早年受王羲之影响是可以想见得到的。
入隋以后,受到隋朝时北派书风之熏陶,欧阳询的书风起了变化,书法体貌向北派的劲峭一路变化。
从时间上推算,隋文帝杨坚于公元五八九年(隋开皇九年辛丑)灭陈,当时欧阳询才三十三岁,到欧阳询六十二岁时唐灭隋,在隋朝整整生活了三十年时间。
隋代的书法主要继承北齐、北周书法的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欧阳询的字与隋朝碑刻书体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
由三十三岁到六十二岁这个时间,应该是欧阳询书艺有较大成就的阶段,又是兼容南北书体,博采众长而渐趋成熟的时期,以欧阳询书法的“戈戟森然”的用笔特点来分析,显然是受到北魏直到北周的北方书风影响。
而其“秀骨清相”的艺术意境,又保存了南方书派的艺术成分。
欧阳询的书法熔铸汉隶、魏晋楷书的特点,吸取王羲之书法的神髓、融会贯通,创出自家独特的风貌,世称为“欧体”。
在唐初的书法中以欧阳询和虞世南二人享誉最高。
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自冠绝,峻于古人,操举若神。
欧阳询书法作品特点

欧阳询书法作品特点
欧阳询(1007年-1072年),字虚竹,号景苑,北宋著名
书法家,奠定了草书楷书的发展,是宋代书法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
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注重沿袭经典,以其深厚学识,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意蕴,将古今中外的书法经典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
其书法作品有草书、楷书两种,草书极富质感,张力十足,笔画粗细均匀,十分流畅,古朴大气,有着一种迷人的神韵。
楷书则以简洁大气、结构严谨、笔画流畅、墨色醇厚为特点,十分细腻,更能体现出欧阳询的学识渊博和追求完美的精神。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既拥有古典书法的传统美学特色,又有着他自己的个人特点,被誉为“宋代书法之最”,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其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质朴大气的感觉而著称,被誉为“楷书之绝唱”,“草书之精品”,被后世书
法家们所崇拜、效仿。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是源自古典书法的经典的完美结合,融合了古今中外书法的最佳成果,为宋代以及后世书法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询字宋书之宗”,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书法家们也沿用他的书法作品,以致于欧阳询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也因此欧阳询也被誉为“书法大家”。
欧阳询的故事200字左右

欧阳询的故事200字左右
摘要:
一、欧阳询简介
二、欧阳询的书法成就
三、欧阳询的作品风格及影响
四、总结
正文:
欧阳询,字子实,唐代著名书法家,出生于南朝梁国。
他精通书法,尤其擅长楷书,与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初唐三杰”。
欧阳询的书法成就卓越,他的字体险峻而又庄重,笔力遒劲,结构紧凑。
他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其中《九成宫醴泉铭》、《梦奠帖》等被誉为楷书经典。
他还编写了一部书法教程《八诀》,为后世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欧阳询的作品风格独特,他的楷书在保留魏晋书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
他的笔画流畅,转折自如,给人以刚毅、端庄之感。
他的书法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唐代,许多书法家都受到他的启发和熏陶。
总之,欧阳询作为唐代书法大家,他的书法成就举世闻名。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楷书四大书法家之一欧阳询的介绍

楷书四大书法家之一欧阳询的介绍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
我们所熟悉的“欧体”书法,便是欧阳询所创,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少年流离欧阳询祖父欧阳頠历任使持节、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要职。
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20岁随父从军,骁勇善战,后来子承父业,任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等职。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皇帝因猜疑其怀有二心拜其为左卫将军。
欧阳纥于是据广州起兵反叛,第二年春兵败被擒,举家上下仅欧阳询一人因逃匿而豁免,其余悉数被杀。
此时欧阳询年仅13岁,此后两月,皇太后驾崩,大赦天下,欧阳询因此而免死,逃过一劫,并被父亲生前好友江总收养。
欧阳询随养父20余年,长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官场生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欧阳询任太常博士。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自称天子,欧阳询作为朝臣亦被他掳持。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窦建德攻破聊城,欧阳询被夏国留用,授予太常卿一职。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秦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于虎牢,平定河北,欧阳询又一次死里逃生,后来因为他在隋朝时与高祖李渊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职,当时年已65岁。
在大唐盛世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也称为"欧阳率更"。
应召修书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欧阳询应诏与人主持编撰《艺文类聚》。
七年书成,询撰序言。
全书凡100卷,分48部。
此书征引古籍达1400馀种,这些古籍后来大多散佚。
赖《艺术类聚》保存诸书许多重要内容。
贞观年间(626年-649年)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逝世。
主要成就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欧阳询的诗

欧阳询的诗欧阳询( 557年或561年-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
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世称“欧阳率更”。
欧阳询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传世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等。
今将此字写出,各存数本,须要者取去,即用寻常揩拭净尽者收用,不可使残破处复在,因纸墨损坏,须要重裱,恐难相似。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写的,欧阳询是隋唐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因为他自创的“欧体”书法很好看,所以被当时人们尊称为“欧体”。
据说,欧阳询小的时候,写字总是用嘴叼着毛笔蘸清水在桌上写,而且他每次练字都要从早到晚写个几十遍才肯休息。
欧阳询认为如果笔笔送到,那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
他强调写字一定要流畅,就像没有做完事情,不能停下来。
这样日积月累,终于练就了一手好字。
欧阳询的书法成就主要在楷书和行书两方面,他的楷书,气魄很大,点画爽利挺秀,结体劲紧沉着,是初唐书法的代表。
但是欧阳询对后世影响很大。
“欧体”书法结构严谨,法度森严,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为历代书家所推崇,被誉作楷书法则。
欧阳询的书法初学“二王”,后来遍观北魏以来二千余年的书法,吸取了其中精粹,又参合六朝北派,取其柔媚,成为刚劲挺拔,朴拙生动的新体。
他在继承前代优秀书法传统的基础上,把汉隶和北碑融为一体,正楷书法严谨工整、简静传神,行书则温润秀劲、法度谨严。
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唐代欧阳询的《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与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并称初唐“三大楷书”。
楷书四大家是谁?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楷书四大家——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欧体):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
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
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
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
欧阳询奉敕书。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颜真卿的书法渊自家学,但其得以变革的启迪者,乃吴郡张旭。
由于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舍,留下大量书帖足可见其功力。
史学家范文澜在着述中每及于唐书,皆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欧阳询的书法代表作

欧阳询的书法代表作欧阳询,字永叔,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楷书圣手”。
他的书法作品以工整、规整、秀丽为特点,被后人誉为“欧体”,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范本之一。
欧阳询的书法代表作品种类繁多,包括碑刻、题字、临摹等等,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他的几个著名代表作品。
1. 《九成宫醴泉铭》这是欧阳询刻石的代表作之一。
《九成宫醴泉铭》原本刻于唐代巩州的九成宫内,后来因历史的变迁而消失,现今只有后人的临摹本。
这篇铭文是唐代宣宗年间太原令长孙无忌所书,欧阳询为其刻石。
铭文描绘了九成宫的建立及其供奉天地神灵的过程,内容详实,文字雄浑,气势磅礴,被誉为欧阳询的代表之作。
2. 《颜勤礼碑》欧阳询的《颜勤礼碑》是其在书法创作上的又一杰作。
该碑刻于唐代咸通五年,是为了纪念翰林学士颜真卿的五十岁生日而刻。
这篇题字文献意境高远,刚正有力,充满了雄浑大气的艺术魅力。
欧阳询创作时,充分展示了他的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 《永乐大典题词》《永乐大典题词》是欧阳询临摹作品中最著名的一件,也是唐代流传至今的著名文物之一。
永乐大典是明太祖朱棣所编的巨型文集,其题词部分由欧阳询临摹而来。
这些题词刀法精湛,字体雄浑庄重,给人以恢宏宏伟之感。
尽管《永乐大典题词》是欧阳询的临摹作品,但它展示了欧阳询对楷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创造力。
4. 《楷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对楷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这篇千字文是欧阳询改进千字文的版本,通过调整字形结构和笔画布局,使得字体更加规整工整,书写流畅自然。
《楷书千字文》是欧阳询对楷书形式和技巧进行创新和探索的杰出例证。
5. 《戊戌政变龙门石窟碑刻》这是欧阳询在洛阳龙门的石窟内雕刻的碑刻。
这篇题字刻于唐代,纪念了戊戌政变。
碑文描绘了当时政变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文字简短而有力,书法工整。
这个碑刻不仅展示了欧阳询的优秀创作能力,也成为了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依据和珍贵文物。
以上只是欧阳询的部分书法代表作品,他的作品还有很多,每一件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细细品味和欣赏。
初唐书法家欧阳询传

初唐书法家欧阳询传生平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属湖南)人,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
祖欧阳頠,陈初任大司空。
父欧阳纥,陈宣帝时为广州刺史,征召为左卫将军,不应召,举兵反,被宣帝诛杀。
按照当时刑律,欧阳询应当处死,有人把他隐藏起来,幸免于难。
陈朝尚书令江总同欧阳纥非常友好,便私下收养欧阳询,亲自教他读书写字。
他虽相貌丑陋,却聪明过人,读书一目数行,于是博览群书,精通经史,成为学问渊博的名儒。
隋朝建立后,搜罗各地才学之士,他以贯通儒经,被任用为太常博士。
唐高祖李渊在隋朝任职时,也同他交游,招他为唐公府宾客。
李渊即位后,任他为官,经过多次升迁,官至给事中。
武德七年,高祖下诏命欧阳询和裴矩、陈叔达同撰《艺文类聚》100 卷,书成之后,上奏朝廷,高祖赐以丝帛二百段。
太宗贞观初年,欧阳询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之职,封渤海县男。
贞观十五年(641)卒,享年八十五。
书法成就欧阳询擅长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被誉为唐初四大书法家。
他初学王羲之,“后更渐变其体,笔力险劲”,①独自成为“欧体”,所写的碑帖书信,遂成人们学习书法的楷模。
他写的字不仅誉满当时,也流行国外。
高丽就几次派遣使臣到唐朝求欧阳询的书法,高祖叹赏说:“不意询之书名,远播夷狄,彼观其迹,固谓其形魁梧耶!”欧阳询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除了天资聪明外,主要是他长期勤学苦练结成的硕果。
比如,有一次他看到晋朝著名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碑帖,非常赞赏,看后很久才离去,但走了几步,觉得留恋不舍,又回转仔细鉴赏,站立久了,又坐下来看,直到把这幅碑帖的长处领会才悄然离去。
后代书法评论家对欧阳询的书法艺术作了高度的评价: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辑有唐人张怀瓘所著《书断》说:欧阳询“八体②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
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浓之势,风旋电激,掀举若神。
真行之书,虽于大令③,亦别为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④,润色寡于虞世南。
欧阳询的故事和书法特点

欧阳询的故事和书法特点
欧阳询(约557年-641年),字信本,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并称为“初唐四大家”。
欧阳询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
他的书法作品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询出生于一个书法世家,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书法风格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稍长,布局合理,气势奔放。
他擅长熔铸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欧阳询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严谨工整:他的字体整齐紧密,布局合理,笔画流畅,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
2. 平正峭劲:他的字体重心稳定,笔画刚劲有力,峭劲有力,富有弹性。
3. 气势奔放:他的书法气势磅礴,有很强的动感,如骏马奔腾,气势磅礴。
4. 疏密有致:他的书法疏密得当,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
5. 用笔特点:欧阳询用笔讲究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
他在写字时,会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得当。
欧阳询不仅在书法实践上有很高的造诣,还总结了一套丰富的书法理论。
他所撰写的《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著作,详细地阐述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技巧和美学要求,对后世书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仍被视为书法艺术的瑰宝。
他的故事和书法特点,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书法的重要参考。
欧阳询介绍及书法特点

欧阳询介绍及书法特点介绍如下: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人,唐朝大臣、书法家。
他是南朝陈黄门侍郎欧阳纥之子,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欧阳询在隋炀帝时担任太常博士,后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
在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他归顺唐朝,被授予侍中,并累迁至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等职位,并受封渤海县男。
他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与欧阳通合称“大小欧”。
他的书法在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其代表作包括《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等。
欧阳询的书法风格严谨工整、平正峭劲。
他的作品笔力险峻,字形虽然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
点画配合、结构安排上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的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他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
每一笔画的增减都恰到好处,轻重得体。
同时,他还特别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和气韵,以及笔画的排列和组合。
他的字不仅讲究形式美,更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总体来说,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以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
摘要:
1.欧阳询书法艺术的背景和影响
2.欧阳询书法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3.欧阳询书法的代表作品
4.欧阳询书法的传承和影响
正文:
一、欧阳询书法艺术的背景和影响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生活在隋唐时期,是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一。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在隋碑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用笔刻利,锋锷森森,结字严谨庄重,间架坚实平衡,妍紧拔群,章法规矩适当。
他的书法风格在唐代极受推崇,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欧阳询书法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1.楷书风格:欧阳询的楷书独具一格,其特点是结构紧凑、笔势流畅、端庄典雅。
他的楷书融合了魏碑和隋碑的风格,又有所创新,被誉为“欧体”。
2.行书风格:欧阳询的行书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行书作品《仲尼梦奠帖》等,笔法潇洒自然,字形优美流畅,给人一种韵律和谐、意境深远的美感。
3.草书风格:欧阳询的草书则表现出一种豪放、激越的气象。
他的草书作品《张输帖》等,笔势跌宕起伏,富有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欧阳询书法的代表作品
欧阳询的书法作品有楷书、行书和草书三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
1.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邕禅师塔信》等。
2.行书:《仲尼梦奠帖》、《史事帖》、《张输帖》、《小商帖》、《梦奠帖》等。
3.草书:《张输帖》等。
四、欧阳询书法的传承和影响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欧体楷书被后人视为楷书四大家之首,成为了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同时,他的行书和草书也为后人所推崇。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
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
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
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被称为什么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被称为什么欧阳询是我国唐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后世称其为“唐人楷书第一”,那么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被称为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被称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欧阳询简介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南长沙,是中国唐朝有名的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人合称初唐四大家。
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頠在朝中担任要职,而其父亲欧阳纥二十岁随欧阳頠从军,骁勇善战,但后来陈宣帝疑其有二心,将他拜为左卫将军。
于是欧阳纥在广州起兵,但次年春就兵败了,欧阳家举家上下悉数被杀,仅有欧阳询一人逃匿,两月后皇太后过世,大赦天下,欧阳询因此逃过一劫,被欧阳纥生前的好友江总收养。
公元605年,隋炀帝时期,欧阳询当上了太常博士,公元619年,宇文化及自立为帝,欧阳询被掳持,次年,宇文化及败,欧阳询留任东夏朝太守卿。
公元622年,欧阳询在李世民平定河北时又躲过一劫,后因与李渊交情颇深,而得侍中一职,此时的欧阳询已有六十五岁的高龄。
同年,欧阳询开始主持编纂《艺文类聚》,这个工作一直持续了七年,全书一共100卷,分为48部,保存了许多古籍的重要内容。
公元641年,欧阳询过世,享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这一生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著名的书法家,留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书法作品,并著有《八诀》、《传授诀》、《用笔论》等书法论著。
所写的《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更是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欧阳询书法特点欧阳询是我国唐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祖籍是在潭州临湘也是就是现在的湖南省长沙市人,他自小时候就聪明机智,思维敏捷,后来更是对史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可以说的上是博览群书。
而其中他又对书法特别痴迷,最喜欢联系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在王羲之的基础上,柔和了汉隶的特点,自成一体。
在隋朝时期他的书法就非常有名,后来又担任太常博士一职。
欧阳询的书法

欧阳询的书法欧阳询(1127-1224)是中国南宋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书法是南宋书法的极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书法创作之一。
欧阳询的书法简洁舒服,持久不腐,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欧阳询的书法形态上,他一直追求潇洒、含蓄、秀美、流畅之美,书法因此也风格十分鲜明。
书法形态上他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例如他的秀美的离体书形,更有笔落极为丰满的楷书,使他的书法精致、清新。
他将懵懂和玄妙的意境投射到书法之中,并赋予书法以更深刻的内涵。
此外,欧阳询有“字笔相应”的写作方法,即写作中字形与笔划配合协调,使书写更加满足审美感受。
不但如此,欧阳询也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他“以字为刀,可以削金”,他的文字也与他的书法同样出色,既有隽永之气,又不乏慷慨激昂的气势,并且他的文字也具有细腻的品位,中西合璧的知性,融合东方优美的诗句,展现出异常绚烂的文学彩虹。
欧阳询的书法受到众多学者的追捧,不少书法大家都是他的粉丝,包括陆游、王羲之、颜真卿等几乎所有大家都深受欧阳询书法的影响,绝大多数书法大家都有对他的书法作品的赞许,比如白毅中曾经评价道“欧阳询书法立法、超越,作为楷书的草书,他是宋代书法最高祖师”,说明欧阳询的书法在宋代书法史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
欧阳询的书法创造的不仅是南宋书法的最高水平,而且还给后世的书法家们留下了极大的精神宝藏,他的书法技法对后世书法家们也有很大影响,他简洁舒服的书法风格至今仍被赞赏,他的书法作品也有很多被收藏,与其他大家的书法作品一起成为中国南宋书法史上的精品,极具收藏价值。
总之,欧阳询的书法非常卓越,他的书法技法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他的书作品也有很多被收藏,他的书法也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成就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
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
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
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
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
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
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书家”。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
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书法造诣】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
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
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
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
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
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
究其用笔,方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
”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
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
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
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
墨迹传世,尤为宝贵。
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
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
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
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
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
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
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
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
于是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
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
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
楷书,是欧阳询得意的作品,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立。
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
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
其“八决”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坚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
【常见欧书碑刻】1、《九成宫醴泉铭》:楷书,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学欧书多以此为范本,魏征撰文,唐大宗贞观六年。
公元623年)立碑。
书法严谨峭劲,不取姿嵋之态。
2、《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也称《温彦博碑》:楷书,书此碑文时,已80高龄。
唐大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
3、《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
4、《化度寺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相关碑帖】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黄帝阴符经(现藏于徐州市博物馆)荐福寺碑(已佚)张翰思鲈帖皇甫诞碑梦奠帖卜商帖正草千字文行书千字文【相关故事】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
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欧阳询的书法理论】传授诀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
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
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
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
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八诀丶[点如高峰之坠石。
L[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一[横若千里之阵云。
丨[竖如万岁之枯藤。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ㄟ[捺一被常三过笔。
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
分间布白,勿令偏侧。
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
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
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
心眼准程,疏密欹正。
筋骨精神,随其大小。
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
用笔论有翰林善书大夫言于寮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
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
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欤?”公子从容敛衽而言曰:“仆庸疏愚昧,禀命轻微,无禄代耕,留心笔砚。
至如天挺、功力,诚加大夫之说。
用笔之趣,请闻其说。
”大夫欣然而笑曰:“此难能也,子欲闻乎?”公子曰:“予自少及长,凝情翰墨,每览异体奇迹,未尝不循环吟玩。
抽其妙思,终日临仿,至于皓首而无退倦也。
“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迅牵疾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
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馀论,善无所加。
然仆见闻异于是,辄以闻见便耽玩之。
奉对大贤座,未敢抄说。
”大夫曰:“与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异同,焉得不叙?”公子曰:“向之造次,滥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
”大夫曰:“妙善异述,达者共传,请不秘之,粗陈梗概。
”公子安退位逡巡,缓颊而言曰:“夫用笔之体会,须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发,斫必有由。
徘徊俯仰,容与风流。
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壮则口吻而口口,丽则绮靡而消遒。
若枯松之卧高岭。
类巨石之偃鸿沟。
同鸾凤之鼓舞,等鸳鸯之沉浮。
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
其墨或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势,随其变巧,藏锋靡露,压尾难讨,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因。
唯截纸棱,撇娘密绍,务在经实,无令怯少。
隐隐轸轸,譬河汉之出众星,昆冈之出珍宝,既错落而灿烂,复逯连而扫撩。
方圆上下而相副,绎络盘桓而围绕。
观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
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
”大夫应声而起,行吟而叹曰:夫游畎浍者,讵测溟海之深;升培塿者,宁知泰山之峻。
今属公子吐论,通幽洞微,过钟、张之门,入羲、献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后昆。
中心藏之,盖棺乃止。
”公子谢曰:“鄙说疏浅,未足可珍,忽枉话言,不胜惭惧。
”结字三十六法后人根据欧阳询的结字特点总结了三十六种结字的法则,称为欧阳结字三十六法。
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寿”、“藁”、“画”、“窦”、“笔”、“丽”、“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高宗《唱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
又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辶”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顶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势,如“曡”、“垒”、“药”、“鸾”、“惊”、“鹭”、“鬐”、“声”、“医”之类,《八诀》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谓不可头轻尾重是也。
穿插: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匀停,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禹"、“爽"、“尔"、“襄"、“甬"、“耳"、“娄"、“由"、“垂"、“车"、“无"、“密"之类,《八诀》所谓四面停匀,八边具备是也。
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