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50家大银行的信贷风险评级系统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50家大银行的信贷风险评级系统简介

银行内部评级是在归纳了由于借款人不能履行还款责任而造成的损失风险后特定贷款进行的评级。风险评级是银行揭示贷款风险的主要指标,一种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多用于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或几个领域,包括指导贷款的受理、贷款组合和管理报告,呆账准备金或资本金充足性分析、利润及贷款定价分折,作为参数来建立正式的贷款组合风险管理模型等。

一、美国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结构

银行评级系统结构主要取决于银行借款人的规模组合以及将定量分析系统用于信贷风险管理和效益分析的程度。在选择评级系统的结构时,银行必须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损失”概念,对应于每个损失概念的等级的数量和含义,以及其中是否包含“观察”和“应监管”的等级。

(一)损失的概念

贷款信贷风险取决于违约可能性和违约损失。违约损失对于一笔特定的贷款是明确的,因为它是由贷款的结构来决定的。而违约可能性则通常取决于借款人。违约可能性和违约损失都是预期的。贷款的预期损失等于借款人的违约可能性和平均违约损失的乘积。

(二)管理级别

所有美国银行都为进入“应监管的有问题资产”设立了一个内部的观察级别,观察级别的贷款是指那些虽然没有列入应监管的范围,但是需要特别关注的贷款。观察级别和有问题资产是为了识别风险贷款而设立的,这是为了管理的需要,而非单纯为了风险控制。对于观察级别和有问题资产,银行经常采取特别的管理行为,例如正式的季度检查和一些特别报告。

(三)风险级别数量

各银行内部评级的风险级别数量是不同的,同一级别所代表的风险也不相同。在美国50家最大银行中,可接受风险级别的数量从2到不到20不等,平均为5级。多数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中包括3—4个应监管的有问题资产级别。虽然内部评级系统的级别越多,操作成本越大,但详尽的分类更有利于分析。

银行业务组合不同,用于区分不同风险度的级别数量就会不同,主要作大公司贷款业务的银行用于反映投资风险的级别数相对较多,而在主要做中级市场业务的银行中,投资级与投资级以下之间的级别数相对较多。

多数银行都将准备要增加评级数量,减少信贷资产集中于一两个级别的程度,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对现有级别增加+和-的修正因子;另一种在低风险级维持不变的基础上,对高风险级进行细分,设立更多的新级别。

不同银行设计和使用不同的评级系统,并不存在一个绝对正确的评级系统,是否正确决定于如何使用一个评级系统。

评级过程总是要包含人为判断的因素,对于不同的借款人,评级时考虑的因素及赋予各因素的权重就会大不相同。在确定了评级规则之后,银行还须特别注意评级动机、评级操作和控制体系可能会导致偏见,这些偏见将会影响评级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应有功能的发挥。例如,当银行用评级测算效益、建立产品定价指导原则和设定贷款额度限制时,员工就可能会倾向于选用较有利的评级而非较保险的。

许多银行用统计模型作为评级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统计模型存在很大局限,人为判断对于风险的估计可能更为精确,特别是对于较大的风险,为了精确、花费大量费用也是值得的。相反,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小额的信贷决策,例如消费信贷。

二、评级系统的操作设计

各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结构和操作特点各不相同,风险级别数量。每一级别对应的风险以及确定风险级别的主休和方法都是不同的。银行在设计评级系统时要权衡许多因素,包括银行业务特性,内部评级的用途、费用、信息收集效率、评级一致性、员工激励等。

评级人员的主观判断是确定评级的关键,因此银行在设计评级操作流程时,主要目的是增加评级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而非过分限制主观判断。设计评级操作流程的关键问题包括:由谁负责评级、评级复核的性质、评级最终确定部门如何设置、外部评级及统计模型在评级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操作规程的形成和正式评级定义的确定等。

(一)评级的对象

在大多数美国银行中,对所有商业或机构贷款都要评级,有时对一些办理过程与商业贷款相似的家庭或个人大宗贷款也要评级。评级资产包括商业及工业贷款、其它贷款,商业融资租赁,商业不动产贷款、商业机构贷款、金融机构贷款以及私人银行业务部门的贷款。总而言之,评级应用于审批中需要大量主观分析的贷款。

(二)评级的主体

评级通常由客户经理或信贷人员初定。

在美国50家银行中,确定评级的主要责任者各不相同。客户经理在大约40%的银行中负主要责任,有15%的银行由信贷人员确定初步评级;有15%左右银行由信贷员和客户经理共同确定。大约30%的银行将责任分开:信贷人员对大笔贷款进行评级,客户经理单独或与信贷人员合作对中等业务评级。

银行的业务组合是决定由谁主要负责评级的关键因素。在以大公司业务为主的银行中,主要由信赁人员进行评级,信贷人员能专一地关注风险评级,有利于确保根据风险来评级,而受顾客或借款业务利润的影响,同时也更容易保持评级的一致性。在以中级业务为主的银行中,主要由客户经理负责评级。这些银行强调信息的效率、成本和责任,将这些作为选择组织结构的主要理由。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客户经理更能随时了解借款人的状况,因而可以及时调整评级。

(三)评级方法

评级人员同时考虑借款人风险和贷款结构影响,在评估借款人时,评级人员收集有关借款人的定量与定性信息,与评级标准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权衡选定一个级别。比较过程通常是比较不同借款人与不同评级的特点:评级人员会找一些特征与被评贷款相似的已评贷款,然后将已评贷款的评级定给贷款人。

(四)模型与判断

尽管原则上风险因素的分析可以通过模型来做,但在实践中几乎所有银行的评级过程都大量依靠主观判断,这是因为:(1)各类资产或不同地区可能都需要不同的模型;(2)支持模型的数据一般很难得到。

模型的可靠性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被检验,这段时间可能会使银行陷入风险。

应用模型进行评级需要较少人力,运行成本低,而且容易保持评级的一致性。多数银行都使用借款人违约率作为统计模型的输入变量,或者参考可以得到的借款人的专业机构评级,并将这些因素作为主观判断评价的一部分。对于大公司借款人,这种利用外部数据进行比较的方法更为常用,因为大公司更有可能有外部评级数据,而且统计的违约率模型更容易得到。另外,许多银行都使用外部评级或模型来校正其评级系统和找出评级中可能出现的失误。

(五)考虑的因素

评级人员根据每个等级的确定原则做出评级决定,这些原则框定了各种特定风险因素的评判标准。不同银行选择风险因素的标准和为这些因素赋予的权重各不相同。下面是一般银行在分析时都会考虑的一些因素。

1、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评估未来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和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中心环节。分析的重点是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所占用的现金流量、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公司除本银行之外获得其他资金的能力。

2、借款人的行业特征。借款人所在行业的特征,如行业周期性、行业竞争状况、行业现金流量和利润的特点等,经常会作为财务报表分析的背景资料来考虑,在进行评级的财务分析常常要把借款人的财务比例与现行行业标准比例进行比较。一般的,借款人处于衰退行业和充分竞争行业中,其风险相对较高的,而经营多样化的公司风险较低。借款人在行业中的位置也是确定评级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些有市场影响力或公认为行业龙头的公司是低风险的。

3、借款人财务信息的质量。一般的,如果借款人的财务报表经过会计公司的审计,就比较可信。

4、借款人资产的变现性。银行在评级时既要重视公司规模(销售收入和总资产),又重视公司权益的账面或市场价值。多数小公司甚至中等规模的公司通常都很难得到外界资金,紧急情况下很难在不影响经营情况下变现资产。相反,大公司有很多融资渠道,更多的可变现资产,以及更好的市场表现。由于这些原因,许多银行对财务状况较好的小公司也评为相对风险较大的评级。

5、借款人的管理水平。这种评估是主观的,通过对借款人管理水平的评估能揭示公司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