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景与情(学生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诗歌鉴赏教案:景情关系(4)

高中诗歌鉴赏教案:景情关系(4)

高中诗歌鉴赏教案:景情关系(4)高中诗歌鉴赏教案:景情关系文章来自:xx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教学目标1.在原有古诗知识的基础上,区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以景结情三种景情关系2.掌握景情关系的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乐3.了解此类题型问法,并准确答题,以练促学教学重点与难点1.准确区分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2.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准确答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切景语皆情语。

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历代诗人所追求的,也只有达到情景交融的作品,才是诗歌中的上乘之作。

讲到诗歌,特别是写景诗,弄清了景和情,也就把握了诗歌的主题,做诗歌鉴赏题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景和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1、想一想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景情关系有哪些?学生回答,可能比较零碎。

分三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乐写乐,以哀写哀举例辨析①借景抒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

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②寓情于景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

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文章来自:xx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教学目标1.在原有古诗知识的基础上,区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以景结情三种景情关系2.掌握景情关系的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乐3.了解此类题型问法,并准确答题,以练促学教学重点与难点1.准确区分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2.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准确答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切景语皆情语。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专练: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附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专练: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附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专练: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①唐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然。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②埃。

[注]①苗发、司空曙:俱为作者友人。

②绿琴:汉司马相如有绿绮琴,故后世称琴为绿琴。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鉴赏颈联“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斗百花柳永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

池塘浅蘸烟芜,帘幕闲垂飞絮。

春困厌厌,拋掷斗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绪。

终日扃朱户。

远恨绵绵,淑景①迟迟难度。

年少傅粉②,依前醉眠何处。

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空锁满庭花雨。

【注】①淑景yĬng日影,此处指美好的光阴,②年少傅粉:年轻貌美的男子,此处指女子的丈夫。

2.这首词情景交融,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词作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①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

曾经历黄巢之乱。

3.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和周廉彦[宋]张耒天光不动晚云垂,芳草初长衬马蹄。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花开有客时携酒,门冷无车出畏泥。

修禊①洛滨期一醉,天津②春浪绿浮堤。

【注】①修禊:清明节前后到水边嬉戏,以祛除不祥。

②天津:桥名,在洛阳。

4.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本诗的首联和颔联。

五、阅读下列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元)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5.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六、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07 古诗词表现手法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学生版)

专题07 古诗词表现手法鉴赏-2021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学生版)

专题07 古诗词表现手法鉴赏(原卷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对比、象征等。

考查表现手法的使用及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是近几年中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如下:1、渲染和烘托首先是概念,渲染,指的是对环境景物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的手法。

而烘托指的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的过程。

接下来是判断方式,虽然概念中说了,渲染是正面而烘托是侧面。

但是实际上,渲染和烘托都是侧面描写时使用的手法。

无论是描写场景,还是描写其他陪衬事物,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衬托主要描写对象。

所以很明显的,两者都是侧面描写。

2、衬托和对比同样是先说概念,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

3、比兴比兴实际上就是比喻,只不过比喻这种手法,运用在诗歌中就叫做比兴。

诗歌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比兴的判断是非常简单的,就像前面说的,诗歌当中的比喻就叫比兴,所以说,只需要在诗歌中找比喻的手法就可以了,可千万别说找不出比喻哟。

4、象征象征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某种相似的特点。

简单举个例子。

比如说蜡烛,蜡烛在燃烧的时候可以带来光明,同时也在焚烧自己。

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就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和比兴其实很像,如果通篇贯穿着一种比兴的意象。

就形成象征。

5、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多为浪漫主义诗人采用。

比如说著名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诗中大篇幅的描绘了梦境,仙境,仙人。

(完整版)写景抒情诗词分析

(完整版)写景抒情诗词分析

写景抒情诗词分析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选取古典诗词,又以“写景抒情”的题材居多,比如2013年天津卷诗歌鉴赏题,就是写景抒情类的诗歌。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

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情景鉴赏题型:1. 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

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古诗词的情与景

古诗词的情与景

古诗词的情与景古诗词的情与景情与景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要素,也是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常常涉及的内容。

了解古典诗歌中有关情与景的知识,对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一)触景生情与缘情写景1. 触景生情“触景生情”又称“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

“景乃诗之媒”(谢榛语),人物一开始心情比较平静,由于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所以称为“触景生情”。

杜甫的《登高》一诗就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人登上高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苍凉恢廓的秋景:辽阔的江天,清猿哀鸣,飞鸟栖止不定,长江滚滚,落木萧萧(前两联内容),这种苍凉的景色触动了他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于是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俱涌心头(后两联内容)。

触景生情的例子很多:“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共短亭。

”(李白《菩萨蛮》);“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2.缘情写景“缘情写景”又称“由情及景”,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诗人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

如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朋友晁衡的不幸遭遇,使诗人悲痛万分,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看景物,一切景物都染上了他的主观感情色彩:天宇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仿佛也在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

诗歌鉴赏之体悟情感(学生版)

诗歌鉴赏之体悟情感(学生版)

诗歌鉴赏(四)——体悟情感前言常识积累:古代诗人的人生理想和道路及其情感一、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解读诗歌,尤其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于诗作者,要从诗人的身份、遭遇、品性、文化背景、创作意图和动机出发,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二是对中国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作共性梳理,从中把握他们抒发感情的缘由和内涵。

1.古代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道路古代诗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是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维、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古代诗人喜怒哀乐的缘由二、古诗情感分类及答题术语体悟情感第一部分:分析概括情感的方法一、词语定情找出“情语”,是最准确、快捷的路径。

这些“情语”有哪些呢?(1)直接标明情感的词语。

如“喜”“愁”“悲”等字眼。

(2)表示情态、语气的虚词。

如“但”“惟”“空”“又”等字眼,它们委婉地提示情感。

(3)描摹色彩、形态的词,提示了情感内涵。

如“黄”“红”等暖色调词,表明心情愉悦;“白”“蓝”等冷色调词,暗示心情伤感。

不过,这些词语所标明的乐景有时会反衬哀情。

(4)典故词语暗示深刻复杂的情感。

(5)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

如时间词:春(含生机或暮春伤春)、秋(常见悲秋)、西风(秋风,含愁情)、节日(向往团圆)、夜(夜不能寐,心事重重,有所思)。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全版)

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学了不少诗词,也做了不少诗词鉴赏题,请认真思考,自己阅读诗词的习惯性步骤是怎样的?常常想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些?五看:1看标题明确所写的对象,推想大致题材2看作者知人论世熟悉的作者,想其一贯的主旨与风格(当然也有特殊的时候)3看题注(背景)特别是要注意朝代的开始与末尾,中间转折的也要留意4看情词概括人物情感心态的词是最佳提示5看意象(物象或人象)一般以情景居多,要注意描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一两个词概括),寓含了什么情感(情意)三想:题材——山水田园(南朝谢灵运、晋代陶渊明、唐代王孟);惜别送别(酒、杨柳、长短亭、南浦);思乡怀远(山高水阔、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难归);边塞诗;咏史怀古;咏物言志主旨——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厌弃官场闲适淡泊情怀;感伤离愁(也有旷达之别);羁旅思亲闺怨;主战反战;怀古伤今,昔盛今衰,壮志难酬,忧国伤时;技巧——借景抒情,白描,动静声色多角度;--------触景伤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从己方、从对方等角度入笔);;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象征、比拟、托物言志不管是哪类诗词,情景往往是其中的两个要素,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的诗篇,不管是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其“情”与“景”的关系不外乎有正衬和反衬两大类:景、情正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景、情反衬------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

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

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

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试题分类练习(学生使用)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试题分类练习(学生使用)

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试题题材分类练习(学生版)宁国市津河中学杨祥海 2010-10-19山水田园诗一、(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山水田园诗)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二、(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 (山水田园诗)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三、(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山水田园诗)…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四、(09年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山水田园诗)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

第25课杜甫诗三首(学生版)

第25课杜甫诗三首(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助学案备课人:王立新李爽组别:姓名: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4.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5.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背诵这首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整体把握: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作品有《杜工部集》。

杜甫20岁以后可分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的雄心壮志。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

杜甫此期诗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K12学习】高中诗歌鉴赏教案:景情关系(4)

【K12学习】高中诗歌鉴赏教案:景情关系(4)

高中诗歌鉴赏教案:景情关系(4)高中诗歌鉴赏教案:景情关系文章来自:xx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教学目标1.在原有古诗知识的基础上,区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以景结情三种景情关系2.掌握景情关系的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乐3.了解此类题型问法,并准确答题,以练促学教学重点与难点1.准确区分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2.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准确答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切景语皆情语。

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是历代诗人所追求的,也只有达到情景交融的作品,才是诗歌中的上乘之作。

讲到诗歌,特别是写景诗,弄清了景和情,也就把握了诗歌的主题,做诗歌鉴赏题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景和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1、想一想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景情关系有哪些?学生回答,可能比较零碎。

分三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乐写乐,以哀写哀举例辨析①借景抒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诗人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落木萧萧,长江滚滚,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老病孤愁之感。

情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

②寓情于景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一字未说离情别绪,而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

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文章来自:xx诗歌鉴赏之景情关系教学目标1.在原有古诗知识的基础上,区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和以景结情三种景情关系2.掌握景情关系的四种内在联系: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哀写哀,以乐写乐3.了解此类题型问法,并准确答题,以练促学教学重点与难点1.准确区分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2.掌握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准确答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切景语皆情语。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通用)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通用)

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诗歌鉴赏中“景”与“情”关系陈志新诗言志,歌传情,诗歌多寄托志向,抒发感情。

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的关系。

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又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又有了以下四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里同时也涉及到衬托(反衬与正衬)的表现手法。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作一比较分析。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1、触景生情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

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本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本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

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

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全诗深刻地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感情,描写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又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是触景生情式。

孟浩然的《春晓》意象单纯,诗人只是听到了春天清晨的鸟鸣声,突然想到昨夜的风雨是否吹落了春天的花朵,把珍惜春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隐含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

在景的触动下引发情思构成意境,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韵味无穷。

2、借景抒情(以景托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教学设计(公开课)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教学设计(公开课)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情与景的关系教学设计(公开课)重点:情与景在古诗词中的关系,高考中情与景的设题方式和作答技巧。

难点:学生对于古诗词晦涩含蓄、复杂多变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课堂演练、课外阅读、高考真题分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歌中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情与景在诗歌中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

二、讲解情与景在古代诗歌中的关系(15分钟)从情景交融、反衬等方面,讲解情与景在古代诗歌中的关系,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分组讨论高考情与景题目(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历年高考情与景题目进行讨论,探究高考中情与景的设题方式和作答技巧,同时让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

四、课堂演练(20分钟)选取几道高考情与景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练,同时进行点评和解析,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情与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五、课外阅读(10分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篇古代诗歌进行阅读,并结合情与景进行分析和鉴赏,提高学生的诗词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高考真题分析(10分钟)通过分析历年高考情与景题目,总结情与景的设题方式和作答技巧,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目。

七、总结(5分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与景在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性,以及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高考中,诗歌鉴赏中情与景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难点。

在古代诗歌中,情与景常常相互作用,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情与景的概念和作用。

在导入部分,我们先介绍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强调了中国人情感表达的含蓄性和复杂性,以及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

接着,我们系统地讲解了“诗歌鉴赏中情与景”的相关知识。

情与景是诗歌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景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写的,情是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写景是为了抒情。

我们引用了胡应麟的话:“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和范希文的话:“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化景物为情思。

高考诗歌鉴赏:景与情关系(精华版)

高考诗歌鉴赏:景与情关系(精华版)

3、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 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 “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 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 切景语皆情语。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4、以景结情
• 所谓“以景结情”就是诗的前面 大半篇幅用抒情,最后以写景物 来收束全诗。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在抒情的紧要处戛然而止,给读 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 之意于言外。
演练2: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草木凋零。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 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 这些意象的作用:交待时令景象(秋景), 烘托诗人凄清悲秋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 种郁郁的离情相思。
作用
• 思路:作用+ 内容+ 意境+ 情感 • 步骤: (作用) 描写…… 营造…… 表达……
练习1: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 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词的最后通过“潮退”反衬思乡却无法 回乡,强化了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①词中借景抒情,②用烟、 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③勾勒 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④渲染了离愁别 恨的思乡之情。
哀景乐情
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 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 “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 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三、高考常见题型答题指导
1、[题型——情景关系类]
•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来鉴赏本诗。(口答) • ①这首词运用借景抒情来抒发作者对江 南的追忆。②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 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 水”,③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 久久不忘。

诗歌鉴赏学生版

诗歌鉴赏学生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御街行秋日怀旧_____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4分) 答:(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4分)答: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秋波媚____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3分)(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____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4分)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谒金门 ____李好古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1)这首词的题目为《怀故居》,上阕采用手法,描写这一主体形象,表现一种春仍归来,人无归处的情感。

(2分)(2)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16届高考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第03期)(学生版)

2016届高考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第03期)(学生版)

决胜2106年高考之【全国百强校】高端精品解析专项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阅读1.(2016届安徽屯溪一中高三上第四次考试)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多令【宋】刘过①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②。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

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作者曾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1)“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赏析。

(6分)2.(2016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8——9题寄江南故人(家铉翁)曾向钱塘住,闻鹃忆蜀乡。

不知今夕梦,到蜀到钱塘?楼上(葛起耕)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吹宵。

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

【注】①家铉翁,南宋人,故乡在四川眉山,长期在南宋朝廷做官。

此诗是诗人被元人羁留燕京时所作。

②葛起耕,江苏丹阳人。

(1)《寄江南故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2)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的相同和不同点。

(5分)3.(2016届福建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列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大德歌·秋【元】关汉卿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①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士,曾在华山修道,相传他嗜睡,能入眠后百日不醒。

②蛩(qióng):蟋蟀。

(1)此曲写闺怨,所盼之人未归,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

主要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景物?其作用是什么?(4分)(2)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闺怨”之情?试举两种作简要分析。

(6分)4.(2016届福建仙游一中高三上12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完整版)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以景结情

(完整版)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类诗歌的解题技巧“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

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

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下面以高考题为例来探讨一下这类诗歌的解题技巧:如2005年全国卷中出现过这样一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分析: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2020-2021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2020-2021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重点)学生版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应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以上四步可概括为: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或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术语链接: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一节写景抒情诗的鉴赏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情景关系”有关的专业术语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衬哀情)
答题模式:关系+内容+氛围+情感
步骤:手法+描写了……,营造了……,表达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方法指导:
思考方向:1、本诗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何特点。

2、本诗抒发什么情,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模式: 1、景—本诗通过写()描绘了一幅()图景或画面。

意象
总体特征、四字短语
诗歌意境的词
恬静优美、清远含蓄、清新明丽、雄浑壮阔、孤寂冷清、萧瑟凄凉、孤独凄凉等
2、情
3、景情关系的专业术语
绝句·江碧鸟逾白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的景和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⑴,云日复相鲜⑵。

征路那逢此⑶,春心益渺然⑷。

兴来只自得⑸,佳处莫能传⑹。

薄暮津亭下⑺,余花满客船⑻。

[1]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释】
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 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
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写作背景】:《月圆》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766)秋天月圆之夜,寓居夔州时写的。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冶的原因。

(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春日秦国怀古
荒郊一望欲消魂⑴,泾水萦纡傍远村⑵。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⑶。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⑷。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1]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⑴,蕊寒香冷蝶难来⑵。

他年我若为青帝⑶,报与桃花一处开⑷。

[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表现上有何特点?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①。

【注】①蔡家亲:表亲。

1.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3)颔联写景高妙,请从中选一个字进行赏析。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