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膜的改性方法
超滤膜改性技术及其应用
2003年第3期广东化工61超滤膜改性攮术及其应用李存芝李琳郭祀远胡松青(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研究所,广州,510640)摘要综述_,超滤膜改性国内外现状及研究进展,介绍了物理共混改性、化学改性、低温等离子体改性、高能射线辐照改性和紫外辐照改性等方法及其改性效果与特点,并指出这些方法的应用前景。
美键词超滤,膜改性.膜材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过程相比。
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能耗低和无污染等优点。
在反渗透(RO)、纳滤(NF)、超滤(uF)、微滤(MF)四种膜分离技术中,由于uF使用的压力较低(0.3~10MPa),水通量大,便于操作,发展速度很快,主要用于超纯水制备、工业废水处理、生物制品浓缩与分离等方面。
制约超滤技术产业化应用的主要障碍是膜污染。
膜污染是指被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粒子和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的现象。
针对污染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膜材或进行膜材料的改性,是防止膜污染的有效途径。
本文着重讨论有机高分子超滤膜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1超滤膜材质及其性能膜材质对超滤通量有显著影响。
按胰材料性质,一般将超滤膜分为有机高分子膜和无机膜.其性能对比见表I。
制备有机高分子膜的工艺比制备无机膜简单。
无需高温、高压处理,因此目前应用的膜材料中,以有机膜为主。
常用的高分子膜材料有:二醋酸纤维(cA),三醋酸纤维(c队),氰乙基醋酸纤维(cN—cA),聚砜(Ps),磺化聚砜(sPs),聚砜酰胺(PsA),还有酚酞侧基聚芳砜(肋c),聚偏氟乙烯(PvDF),聚丙烯腈(PAN),聚酰亚胺(H),甲基丙烯酸甲酯一丙烯腈共聚物(MMA—AN),及纤维索等“1。
当前应用最广的是醋酸纤维素膜(cA膜)和幕砜膜(Ps膜)。
cA膜pH适用范围小,易生物降解,不耐高温;Ps膜虽然耐高温、耐酸碱,耐细菌腐蚀,但亲水性差,制出的膜针孔很多,不易制出截留分子量小、透水速度高的超滤膜;PsA膜具有耐温和耐有机溶剂特性,并可用于水和非水溶剂,是一种具有良好特性的膜。
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的表面改性
文章编号:1007-8924(2007)05-0046-05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的表面改性宋来洲,张尊举,陈闵子,赵 静(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秦皇岛066004)摘 要:采用改良的热诱导聚合技术,在聚偏氟乙烯(PVDF )微滤分离膜表面接枝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羧酸基团.采用热重(TG )、差示扫描量热(DSC )、X 衍射(XRD )、红外光谱(IR )、环境扫描电镜(ESEM )和X 衍射光电子能谱(XPS )对改性PVDF 微滤分离膜(PAA-PVDF 分离膜)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PVDF 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热诱导聚合技术在PVDF 分离膜表面成功接枝了羧酸基团,PAA-PVDF 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效果优良.关键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热诱导接枝聚合;丙烯酸;铜离子中图分类号:TQO28.8 文献标识码:A 微滤分离膜技术具有过滤精度高,出水量大、质好的特点.聚偏氟乙烯(PVDF )微滤膜具有耐污染、抗化学氧化的优点,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污染物,在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1-3].常规的PVDF 微滤分离膜的亲水性能不理想,并且只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对水溶性金属离子没有去除作用,所以进一步改善PVDF 分离膜的亲水性能,提高分离膜的处理性能是PVDF 微滤分离膜研究的重点.Cu 2+属于重金属离子,含铜废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含铜饮用水对人体有相当大的毒性,含铜废水的处理是废水处置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溶液热诱导聚合技术的基础上[4],提出改良的热诱导接枝聚合技术,在聚偏氟乙烯微滤分离膜表面接枝羧酸基团,采用TG 、DSC 、XRD 、IR 、ESEM 和XPS 等物理方法对改性PVDF 分离膜(PAA-PVDF )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AA (聚丙烯酸)-PVDF 分离膜对Cu 2+的处理效果.本研究表明,改性PVDF 分离膜对Cu 2+有优良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热诱导接枝聚合提高了PVDF 分离膜的处理性能,拓展了PVDF 微滤分离膜的应用领域.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料和化学试剂实验所用的PVDF 平板微滤膜为实验室采用相转移干湿法[5]自制.丙烯酸(天津化学试剂二厂,AR );盐酸(天津化学试剂三厂,AR );丙烯酰胺(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AR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天津市精细化工研究所,AR );过硫酸钾(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AR );氢氧化钠(中国医药公司天津试剂分公司,AR );硫酸铜(天津化学试剂三厂,AR ).1.2 PVDF 微滤膜的改性试验所采用的化学改性液为水溶液,其基本组成为:丙烯酸40.6mL/L,丙烯酰胺6.25g/L,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72g/L,过硫酸钾1.5g/L.其中,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PVDF 微滤膜首先碱化处理,使其表面有双键生成,在过硫酸钾的作用下,生成CF 2—C ・H —CF 2—,CF 2—C -自由基[6],该自由基与—CH 2—CH (COO -)—CH 2—C ・H —COO -及—CH 2—CH (CONH 2)—CH 2—C ・H —COO -等自由基进行引发聚合.改性PVDF 微滤分离膜的制备过程为:将碱化处理后PVDF 微滤膜完全浸泡到化学改性液中,浸泡时间为30~45min;然后将分离膜从溶液中取出,去除膜表面多余的溶液,置于加热器中进行热处理,保持温度100~110℃,热处理时间为30min,热处理在氮气气体保护气氛下进行.冷却至室温后,将PAA-PVDF 分离膜在去离子水收稿日期:2006-03-28;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04-29作者简介:宋来洲(1972-),男,山东五莲县人,博士,副教授,从事环境工程工作,Tel:(0335)8061569,〈son glz@ 〉第27卷 第5期膜 科 学 与 技 术Vol.27 No.52007年10月MEMBRANESCIENCEANDTECHNOLOGY Oct.2007中浸泡12h,然后晾干、备用.1.3 测试方法PVDF 微滤分离膜改性前后的热分析采用STA 449C 热分析仪,在氩气保护气氛下,样品以10℃/min 升温速率进行动态试验.采用D/max-2500/PCX 衍射分析仪表征分离膜的组织形态,功率为40kV ×200mA,选用Cu K α辐射,采用定时扫描方式,阶宽为0.08°,步速为1°/min.分离膜样品用KBr 固体分散、压片后,采用E55+FRA106FTIR 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红外光谱,分辨率为4cm -1.分离膜的组成由VGESCA250X 衍射光电子能谱仪表征.采用XL30环境扫描电镜表征分离膜的形貌.实验所用Cu 2+溶液用去离子水和CuSO 4试剂配制,浓度为015mmol/L,Cu 2+浓度由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实验采用搅拌的全流过滤系统[3],PVDF 分离膜厚度为160μm,有效过滤面积为19.8cm 2,过滤压力为50kPa.溶液的pH 用0.1mol/L 的盐酸和011mol/L的NaOH 溶液调整.2 结果与讨论2.1 PAA-PVDF 分离膜的热分析图1为PVDF 分离膜和PAA-PVDF 分离膜的热分析曲线,(a )为分离膜的热重(TG )曲线,(b )为分离膜的差示扫描量热(DSC )曲线.图1a 中,曲线1表明在升温到360℃时,PVDF 分离膜重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当温度升高到400℃时其重量减少了5%;改性后的PVDF 分离膜(曲线2所示),在试验过程中有两次明显的质量变化.一次是在280℃,主要是丙烯酸组分的分解[9],另一次在440℃,是PVDF 聚合物主链的分解[7].与PVDF 分离膜相比,PAA-PVDF 分离膜的热稳定性要差一些.图1b 中,曲线1是PVDF 分离膜的DSC 曲线,PVDF 分离膜有较高的对称结构,是部分结晶聚合物,熔点为170℃.当采用热诱导接枝丙烯酸后,PVDF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下降,导致熔点略低于170℃(曲线2所示).与PVDF 分离膜相比,这种现象是由于PAA-PVDF 分离膜中PVDF 聚合物的比例下降导致的[8].图1 分离膜的热分析曲线Fig.1 Thermalanal ysiscurvesofthepristinePVDFmembraneandPAA-PVDFmembrane2.2 PAA-PVDF 分离膜的X 射线衍射分析PVDF 分离膜和改性分离膜的X 衍射图谱见图2所示.PVDF 分离膜的晶体结构属正交晶系,有三个峰值[9],分别在2θ=18.41°,19.96°,26.4°(图2a ).接枝改性后,PAA-PVDF 膜仍具有PVDF 基膜的多晶结构(图2b ),但衍射强度有所下降[8].XRD 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的丙烯酸聚合物没有破坏PVDF 分离膜的晶体结构,PAA-PVDF 分离膜的晶体结构仍然由PVDF 聚合物决定.2.3 PAA-PVDF 膜的红外光谱分析图3为PVDF 分离膜和改性后的PAA-PVDF 分离膜的红外光谱谱图.PVDF 分离膜中,PVDF 聚合物中CF 的拉伸、摇摆、弯曲振动吸收峰分别出现图2 微滤膜的XRD 图谱Fig.2 TheXRD patternsofthemembranes在3025cm -1,471cm -1和1200cm -1处,与文献报道一致[10].在PAA-PVDF 分离膜中,CF 的拉伸吸 第5期宋来洲等: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的表面改性・47 ・ 图3 微滤膜的红外光谱Fig.3 FTIRs pectraofthemembranes收峰移至2930cm -1处,而CF 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则基本消失.丙烯酸的—COOH 弯曲振动吸收峰在1700cm -1处,在PAA-PVDF 膜中,该基团的吸收峰移至1670cm -1;丙烯酸聚合物中的—OH 拉伸振动吸收峰由2650cm -1~3450cm -1移至2930cm -1~3600cm -1处(PAA-PVDF 膜中). FTIR 光谱表明丙烯酸聚合物被接枝到PVDF 分离膜表面.2.4 PAA-PVDF 分离膜的X 衍射光电子能谱分析图4是PVDF 分离膜和PAA-PVDF 分离膜的X 衍射光电子能谱(XPS )谱图.图4a 是PVDF 分离膜C 1s 的XPS 解析图谱,图中有两个最大吸收峰,CH 2和CF 2的结合能分别为285.8eV 、290.43eV [11,12].图4b 是PAA-PVDF分离膜C 1s 的XPS图谱,该图谱可解析得到五个吸收峰.其中结合能在285.8eV 、290.43eV的吸收峰是PVDF 的CH 2和CF 2基团的吸收峰;结合能为288.5eV 的吸收峰为丙烯酸聚合物的O C O 基团的吸收峰,结合能为286.2eV 的吸收峰为丙烯酸聚合物中CO 基团的吸收,而结合能为284.6eV 的吸收峰则是丙烯酸聚合物中碳氢链的吸收峰.XPS 测试结果表明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羧酸基团接枝到PVDF 分离膜的表面.图4 微滤膜的X 衍射光电子能谱Fig.4 XPSs pectraofa )the pristinePVDFmembrane,b)thePAA-PVDFmembrane2.5 PAA-PVDF 分离膜的形貌图5为PVDF 分离膜和PAA-PVDF 分离膜的表观形貌图和断面形貌图.由图5a和图5b 可以看出,改性后平板膜表面微孔结构发生了变化,微滤膜的平均孔径由0.25μm 下降为0.2μm,说明接枝聚合有一小部分发生在分离膜微孔的内部和边缘.由图5c 和图5d 可知,PVDF 和PAA-PVDF 分离膜的膜壁表面微孔是指状结构,而膜内部微孔主要图5 分离膜的SEM 形貌图Fig.5 SEM photographsoftheflat-sheetmembranes:(a )Surfacemor phologyofthe pristinePVDFmembrane,(b )surfacemor phologyofthePAA-PVDFmembrane,(c )sectionmor phologyofthepristinePVDFmembrane,(d )sectionmor phologyofthePAA-PVDFmembrane ・48 ・膜 科 学 与 技 术第27卷 呈海绵状.图5说明热诱导接枝聚合主要发生在分离膜表面上,聚合过程对分离膜内部结构影响很小.2.6 PAA-PVDF 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图6是PAA-PVDF 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曲线,前15min 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增加显著,反应15min 后去除率增加缓慢,去除率在75%左右.45min 时,改性膜对Cu 2+的吸附量为120.3μg/cm 2,而未改性的PVDF 分离膜对Cu 2+没有去除作用.PVDF 分离膜和PAA-PVDF 分离膜的过滤通量分别为52L/(m 2・h ),48L/(m 2・h ),PAA-PVDF 分离膜的过滤通量只是略有下降.实验说明,PAA-PVDF 分离膜对Cu 2+有优良的交换吸附性能.图6 PAA-PVDF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曲线Fig.6 RemovalofCu2+bythePAA-PVDFmembrane表1给出PAA-PVDF 分离膜在不同pH 条件下对Cu 2+的去除率.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pH 为2~5的范围内,随着pH 的增加,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率也增加.当pH>5时,Cu 2+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影响了分离膜对Cu 2+的吸附.pH 为6时,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率仍然较高,这与分离膜对氢氧化物沉淀的截留有关.从表1可以看到,在pH=4~5的范围内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率变化不大,而pH 为2时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率显著下降,说明强酸性条件不利于PAA-PVDF分离膜对Cu 2+的吸附.表1 pH 对Cu 2+去除的影响Table1 Influenceof pHonCu 2+removal pH Cu 2+浓度/(mmol ・L -1)Cu 2+去除率/%20.2941.5440.1374.3650.1275.1860.1667.58当PAA-PVDF 分离膜吸附饱和后,用0.1mol/L 盐酸溶液浸泡,进行洗脱再生.图7表示了PAA-PVDF分离膜经过洗脱再生后对Cu 2+的吸附效果,曲线a 是没有再生,曲线b 是再生1次,曲线c 是再生3次.PAA-PVDF 分离膜再生1次和3次后,对Cu 2+的平均吸附量分别下降了5%和15%.结果说明,PAA-PVDF 分离膜再生后,对Cu 2+吸附交换性能依然良好.图7 PAA-PVDF分离膜洗脱再生后对Cu 2+的去除Fig.7 RemovalofCu2+bythePAA-PVDFmembranefordifferentre generationtimes3 结论综上所述,热诱导聚合在PVDF 分离膜表接枝丙烯酸后,在对Cu 2+的吸附和洗脱再生过程中表现出了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易洗脱等优良性能,是一种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型微滤分离膜材料,与常规的PVDF 分离膜相比,PAA-PVDF 分离膜有更大的优越性,这为拓展PVDF 分离膜的应用领域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HesterJF,MayesAM.Desi gnand performanceoffoul-resistant poly (vinylidenefluoride )membranes preparedin asin gle-ste pb ysurfacese gregation[J].JMembrSci,2002,202:119-135.[2]宋来洲,李 健.连续微滤分离膜系统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J].水处理技术,2005,31(4):74-76.[3]VieiraM,TavaresCR,BergamascoR,et al.Applicationofultrafiltrationcom plexation processformetalremovalfrom pulpand paperindustr ywastewater[J].JMembrSci,2001,194:273-276.[4]ChenJ,ZhaoY.Relationbetweenwaterabsorbencyandreactionconditionsina queoussolution polymerizationofpolyacrylatesu perabsorbents[J].JApplPol ymSci,2000,75:808-814.[5]宋来洲,孟春江.聚醚砜-聚丙烯睛共混膜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5,25(2):34-37.[6]ClochardMCl,BègueJ,LafonA,et al.Tailoringbulk 第5期宋来洲等: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的表面改性・49 ・ andsurface graftingof poly (acrylicacid )inelectron-irra 2diatedPVDF[J].Pol ymer,2004,45:8683-8694.[7]JornWon gSK,PhunchareonP.Influenceofreactionpa 2rametersonwaterabsor ptionofneutralizedpoly (acrylic-co-acr ylamide )synthesizedb yinversesus pension poly 2merization[J].JA ppl polymSci,1999,72:1349-1366.[8]McneillIC,SadeghiSMT.Thermalstabilityandde gra 2dationmechanismsof poly (acrylicacid )anditssalts.Part1.Pol y (acrylicacid )[J].Pol yDe gStab,1990,29:233-246.[9]PanYV,WesleyRA,LujibuhlR.PlasmapolymerizedN-iso propylacrylamide:s 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asmartthermallyres ponsivecoating[J].Biomacro2molecules,2001,2:32-36.[10]LeiYin g,Kan gET,NeohKG.Characterizationofmembranes preparedfromblendsof poly (acrylicacid )-graft-poly (vinylidenefluoride )withpoly (N-iso propy 2lacrylamide )andtheirtem perature-andpH-sensitivemicrofiltration[J].JMembrSci,2003,224:93-106.[11]FlintSD,SladeRCT.nvestigationofradiation-graft 2edPVDF-g-polystyrene-sulfonic-acidionexchangemembranesforuseinh ydrogenox ygenfuelcells[J].Sol2idStateIonics,1997,97:299-307.[12]Holmber gS,NsmanJH,SundholmF.Synthesisand propertiesofsulfonatedandcrosslinkedpoly[(vinylidenefluoride )-graft-styrene]membranes[J].PolymAdvTechnol,1998,9:121-127.Surfacemodificationof polyvinylidenefluoridemicrofiltrationmembraneSONG Laizhou ,ZHANG Zun ju ,CHEN Minzi ,ZHAO Jin g(SchoolofEnvironmental&ChemicalEngineerin g,YanshanUniversity,Qinhuan gdao066004,China )Abstract:The poly (vinylidenefluoride )(PVDF )microfiltrationmembranemodifiedb yacr ylicacid graft poly 2merizationwasusedtoremoveCu 2+ion.ThePVDFmodifiedmembrane (PAA-PVDF )wasinvesti gatedb y thermo gravimetric (TG )analysis,differentialscannin gcalorimetr y (DSC )analysis,X-raydiffraction (XRD )analysis,FTIRanal ysis,environmentalscanningelectronmicrosco py (ESEM ),andX-ray photoelectrons pec 2troscopy (XPS ).TheperformanceofthePAA-PVDFmembranewasevaluatedb ystud yingtheremovalof Cu 2+ion.ItwasfoundthatthePVDFmodifiedmembranewasefficientforCu 2+removal.Ke ywords:Polyvinylidenefluoride;microfiltrationmembrane;thermall y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acr ylicacid;Cu2+ion欢迎订阅最新出版的《中国膜与水处理企事业名录》(2007年版)《中国膜与水处理企事业名录》新书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于2007年8月正式出版.该书内容丰富、全面、翔实、具体、实用性强.共收录了1320余家单位,除中国膜工业协会的全部会员单位外,还收录了许多相关的业内外的企事业单位.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膜与水处理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生产、销售、工程、应用及发展状况.对了解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共330页,58万字,每册定价为98元(含邮费每册定价110元),由《膜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直销,邮购者请将书款汇至下列地址: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蓝星公司《膜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邮 编:100029电 话:(010)64452115 64433465 传 真:(010)64452115 64433466联系人:刘奇伟 熊海霞 E -mail:mkxx@,2000@ 如银行汇款请将书款汇至下列账号:户 名:中国膜工业协会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宣武支行营业部账 号:171101040005125本刊编辑部 ・50 ・膜 科 学 与 技 术第27卷 。
聚酰亚胺基气体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及其最新进展
聚酰亚胺基气体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及其最新进展1黄旭,邵路*,孟令辉,黄玉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哈尔滨(150001)E-mail:shaolu@摘要:聚酰亚胺因其稳定的化学结构,优良的机械性能和高的自由体积分布,使其在分离气体混合物时能在具有较高渗透通量的同时还保持较高的选择性,所以广泛地应用于气体分离膜的制备。
但聚酰亚胺膜的分离性能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日益严峻的要求。
并且其易塑化的缺点,使分离性能下降,从而阻碍了聚酰亚胺膜的更广泛应用。
因此,为了更经济有效的利用聚酰亚胺膜材料,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在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来提高聚酰亚胺膜的气体分离性能。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主要改性方法和最新近展,其中重点介绍了交联和共混改性方法,并对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材料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改性,塑化中图分类号: TQ028.8膜分离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制备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液体或气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1]。
膜气体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比如气体的蒸馏,冷凝提纯技术)比较,它具有低能耗、环境友好,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分离性强等突出优点。
对于气体的净化,纯化,对于能源利用和环境治理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真正的“绿色”化工分离过程。
芳香型聚酰亚胺作为高性能材料用于气体分离具有如下优点:1)同时具有高的渗透通量和分离系数(高的渗透通量意味着高的产量,而高的分离系数意味着高的纯度);2)合成用单体二酐和二胺的结构种类繁多,可根据不同需要合成性能各异的聚酰亚胺;3) 在较高的操作温度下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2]。
然而,其在高压下的塑化现象会使聚酰亚胺膜的分离系数大大降低,增加运作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这些都极大的限制了聚酰亚胺膜材料在气体分离领域的广泛应用。
并且,其分离性能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物理和化学角度改变聚酰亚胺膜结构,合成新材料,共聚和交联[3,4]等改性手段是解决聚酰亚胺的塑化问题和进一步提高膜气体分离性能的主要方法和有效的手段。
简述膜分离技术与膜的改性
第7期刘玉川,等:简述膜分离技术与膜的改性-81-简述膜分离技术与膜的改性刘玉川,严思明,余宗学(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膜分离技术作为重要的高新技术具有其实际应用方便、适应性强、能耗低等特点,本文综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分类及膜的改性,重点介绍了对膜的表面改性。
关键词:膜分离;膜的改性;表面涂覆中图分类号:TQ028;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1X(2021)07-0081-02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Membrane ModificationLiu Yuchuan,Yan Siming,Yu Zongxue(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610000,China)Abstract:As an important high and new technology,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nient practical application,strong adaptability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membrane modification,focusing on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membranes.Key words:membrane separation;membrane modification;surface coating膜分离技术作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将其用于工业水净化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生化分离工程复习提纲
包涵体
---一种蛋白质不溶性聚集体,包括目标蛋白、菌体蛋白等。
目标蛋白一级结构是正确的,但立体结构是错误的,所以没有生物活性。
形成:大肠杆菌中目标产物的表达水平过高,超过正常代谢水平,
内,形成不溶性的包涵体。
第四章
离心分离的特点(选择)
优点: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液相澄清度好;
②支撑液膜
支撑液膜是由溶解了载体的膜相液,在表面张力作用下,依靠聚合凝胶层中的化学反应或带电荷材料的静电作用,含浸在多孔支撑体的微孔内而制成,见图。
由于将
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且具
支撑液膜的性能与支撑体材质、厚度。
多孔分离膜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M o i e e e r h De l pm e to r usSe r to e br ne M a e i l d f d R s a c ve o i n n Po o pa a i n M m a t ra s
Fa a pi Ya g Sh n i ng Xi n n, n a ln
a fe tvea d e s a o m o f a e i o ri sa d e pa e h eo e ne f ci n a y w yt diy m t ral pr pe te n x nd d t eus fm mbr ne . a s K e w o ds e br n ae i l po y e lo y r :m m a em tra ; l m ral y; r s r v op e e eachde el m nt
s e il h r ce it u c i n i t ek y t p l a i n o e a ai n me r n e h o o y i se trt ai n l n t i p p r t ewa s p ca a a trsi f n t s h e o a p i t fs p r t mb a et c n l g n wa t wae r t c c o c o o e ne t I h s a e , h y o d fc t n o o y e mb a em ae i l we ei to u e , n o cu in wa d a o ma e t rmo e mae i l a l y s fmo i ai n p lm rme r n tras i o r n r d c d a d a c n l so sma et t k wo o r tras l swa h t o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的亲水改性
基 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 1 7 1 8 2 1 60 ) 高等学校博 士学科 点专 项科 研基金( 0 1 2 1 10 4 2 16 8 ,1 0 1 0 ; 2 1 1 0 1 00 ) 作 者简介 : 张庆磊 ( 9 1) 男 , 1 8一 , 山东泰安市人 , 硕士 , 从事膜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 i h ia g 9O 。5 6. E ma :ayn 1 8 2 0 @1 3 l
的接触 角相 应 变 小, 亲水 性能 增 强 , 白吸 附性 降低 . 蛋
关键 词 : 偏 氟 乙烯 ;缩醛 化 ;亲水性 ; 白吸 附性 聚 蛋 中图分 类号 : 1 . 6 R3 8 1 ;TQ 2 .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 0 78 2 (0 2 0 —0 70 088 1 0 — 9 4 2 1 ) 40 1 —5 聚偏 氟 乙 烯 ( VD 具 有 良好 的化 学 稳 定 性 , P F) 近 年来 , 在膜 分 离技术 中逐 渐受 到 人们 的重视 ¨ , 】 ]
时间 3 n 催 化 剂 为盐酸 ( 量 分 数 3 . ) 改性 后 的 聚 偏 氟 乙烯 ( VD 分 离膜 的 亲水 0mi , 质 6 5/ . 9 6 P F) 性、 水通 量 明显提 高 , 白吸 附性 降低 , 蛋 有较 好 的化 学稳 定 性. 随着 P VA 浓 度 的 增加 , 材 料 膜
( HAC 公 司) Hak — P A 型接 触 角测 定仪 ( A) ; re S C 北
京 哈科 实 验 仪 器 厂 ) 7 HW 一 ;8 1恒 温 加 热磁 力 搅 拌
器 ( 州仪表 电机 有 限公 司) 电热干燥 箱 ( 杭 ; 天津市 三
水 科学 仪器 有 限公 司) 紫 外可 见 光分 光光 度 计 TU ;
生化分离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化分离工程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绪论1、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在工业规模上,通过适当的分离纯化技术与装备并消耗一定的能量和分离介质来实现生物物质(产品)制备的过程,是生物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生物工程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1)成分复杂:固体成分、液体成分(2)悬液中的目标产物浓度低(3)稳定性差:化学(温度和pH值)或微生物引起的降解(4)生物产品质量要求高:纯度、卫生、生物活性3、下游加工过程的一般流程(4个阶段):发酵液的预处理与固液分离、初步纯化(提取)、高度纯化(精制)、成品加工。
4、某一具体产品的分离提取工艺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①产物本身的性质;②是胞内产物还是胞外产物;③原料中产物和主要杂质浓度;④产物和主要杂质的理化特性及差异;⑤产品用途和质量标准;⑥产品的市场价格;⑦不同分离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及废液的处理方法等。
第二章发酵液的预处理与过滤1、发酵液的预处理发酵液的预处理的方法:(1)加热:最简单、最经济的预处理方法是加热,降低料液黏度,也可以对其进行灭菌。
但加热变性的方法只适合于对热稳定性的产物。
(2)调节料液的pH值:促进全细胞聚集。
(3)凝聚和絮凝:凝聚是指通过加入简单电解质降低了胶体粒子间的排斥电位,从而使得范德华引力起主导作用,聚合成较大的胶粒,粒子的密度越大,越易分离。
常用凝聚剂多为阳离子型如明矾、三氯化铁。
絮凝是指预处理时加入絮凝剂(通常指天然或合成的生物大分子聚电解质)既能降低排斥电位,又吸附了周围的微粒,形成桥架作用,促使胶粒形成粗大,密度低的絮凝团。
这些絮凝团很容易被过滤得到。
主要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聚苯乙烯、多聚胺衍生物。
(4)使用惰性助滤剂:硅藻土、珍珠岩。
2、真空过滤器的优点:连续自动操作,节省人力,生产能力大。
真空过滤器的缺点:附属设备多,投资费用高,推动力小适用于量大易过滤的料液。
3、压滤器的优点:过滤推动力大,过滤面积大。
压滤器的:缺点:板框压滤机劳动强度大,投资、维护费用高。
膜的改性
1.膜改性由于具有清洁、廉价、节能等特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是解决膜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综合介绍了膜的基体改性、表面改性这两种改性类型和目前常用的改性方法包括表面涂覆、表面活性剂改性、化学修饰改性、仿生改性等等,并简单介绍了膜改性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探讨了膜改性今后的发展。
3. 膜改性类型膜的改性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基体改性,其二是表面改性。
3.1基体改性:3.1.1共混制膜是一种非常适用和常用的膜改性方法,这种方法是将传统制膜材料与另一种聚合物共混,改性在成膜过程中完成,不需要繁琐的后续处理步骤,很适合工业化生产。
所制备的膜既具有传统膜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又具备所添加的共混物功能,取长补短,消除各单一聚合物组分性能上的弱点,获得综合性能较为理想的膜材料。
通常说来,共混膜是为了提高膜的亲水性能。
国外研究者关注于共混膜的性能、微观形态结构以及共混物质的相容性。
3.1.2共聚改性是指通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单体间的聚合反应改善膜材料的性能。
在制备过程中,各单体之间发生复杂的反应,形成最终的共聚膜。
目前,常见的共聚膜有聚合物膜的璜化如璜化聚砜,璜化聚丙烯腈,璜化聚苯乙烯,璜化聚醋酸乙烯酯等。
Hester J F等合成了一种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链,聚乙二醇为支链的两亲性梳状聚合物P(MMA~r PEOM),并且提出了两亲性聚合物在相转化制膜过程中在膜表面的表面富集及自组装行为。
由于在成膜过程中膜和凝固浴之间存在水浓度梯度,两亲性聚合物向表面迁移,形成表面富集。
表面富集的程度与凝固浴的温度正相关,温度升高,富集现象明显,反之,则富集度下降。
依据这种原理,可以利用制膜过程中使用外加热源而达到表面富集的效果。
例如将膜置于热水中进行热处理,表面富集程度可以进一步提高。
另外,当膜的亲水性由于使用而遭到破坏时,可通过热处理使两亲性梳状聚合物亲水性侧链重新迁移到膜表面,从而使膜的亲水特性得以自我恢复。
Hester等还研究了PEO链长对膜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链长的增加,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能力进一步提高。
高分子分离膜材料亲水改性及对膜性能的影响
的共 聚 、 枝 、 化 学 方 法 赋 予 亲 水 基 团 等 。其 中共 接 用 聚改 性 如 分 别 将 4 乙 基 吡 啶 与 丙 烯 腈 、 乙 烯 共 聚 一 苯 以 改 善 丙 烯 腈 、 乙烯 与 水 的 亲 和 性 _ 。 接 枝 也 是 苯 2 J 较 为 常 用 的一 种 膜 材 料 改 性 方 法 , 在 P D 如 V F分 子 上 接 枝 丙 烯 酸 _ 、 烯 酰 胺 _ 等 。 化 学 改 性 的方 法 3 丙 j 4 j 有在 原 有 膜 材 料 的 分 子 上 引 入 其 它 官 能 团 , 新 型 如 的 高 分 子 材 料 P SC、P K C 在 保 留 了 P S5、 E— E . E J P K 6原 有 性 能 的基 础 上 增 加 了 酞 基 基 团 , 高 了 E [ J 提 材 料 的 亲 水 性 ;V P C分 子 上 引 入 . N 7、C O 8; C j. O H_ 在 P F分 子 引 入 .0 H【 、C O [ j 基 团 ; 氧 化 剂 S S .O H 加 等 在 存在下用 强碱处理 P D V F引 入 亲 水 基 团 [ 改 变 C 1; 1 3 A 分 子 上 的 乙 酰 基 取 代 度 l 或 引 入 一 N n 基 团 ; 节 j C [ J 调
学 改 性 等 。膜 材 料 化 学 改 性 包 括 材 料 的共 聚 、 接枝 、 用化 学 方 法 赋 予 亲 水 基 团 等 。膜 材 料 物 理 改 性 , 即
膜材 料 与 其 它 聚合 物 实 施 物 理 共 混 , 过 共 混 的 方 通
膜分离技术分离多糖
膜分离技术分离多糖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根据溶质在溶液和膜界面之间传质而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在多糖
的分离过程中,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
我们需要准备一种适用于多糖分离的膜材料。
常用的膜材料有聚醚砜(PES)、聚醚酯(PEEK)和聚氟乙烯(PTFE)等。
选择材料时,需考虑到它们的透水性、分离效果和耐受
性等因素。
接下来,需要进行膜的制备和改性。
制备膜材料的方法主要有溶液浇铸法、溶剂交替
法和拉伸法等。
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孔径和表面性质的膜。
在多糖分离中,
常采用一种称为膜改性的方法,通过在膜表面引入亲水性官能团或离子基团,以提高多糖
分离的选择性和效率。
在分离过程中,需要将原料液通过膜分离设备进行处理。
膜分离设备一般包括膜组件、压力装置和收集系统等。
膜组件是多糖分离的核心部分,其中膜的选择和配置会对分离效
果产生重要影响。
压力装置则用于施加适当的压力,促使溶质通过膜障。
收集系统用于收
集分离后的多糖产物。
在多糖分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多糖的特性和所需的纯度,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如
溶液pH、温度和压力等。
操作过程中还需根据膜的特性和溶液性质,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方法,如超滤、浸渍和浸漂等,以减少污染物与膜的接触,提高分离效果。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离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多糖的分离纯化。
通过选择
适合的膜材料和设备,调节操作条件,提高预处理方法的效果,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多糖产物。
PVC分离膜的改性研究进展
PVC分离膜的改性研究进展马潇; 冯霞【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9(047)004【总页数】3页(P16-17,20)【关键词】聚氯乙烯; 分离膜; 改性方法; 抗污染【作者】马潇; 冯霞【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16膜分离技术具有的过程简单、低能高效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在水处理、食品工业、医药以及石油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膜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膜材料是影响膜的分离和渗透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发新的膜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PVC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合成树脂,不仅耐化学腐蚀,价格低廉,而且成膜性好,强度高。
其价格仅为PVDF、PSF等功能性材料的1/10,而且比PE/PP等聚合物活泼,含有C-Cl键,易于进行改性。
因此,近几年来PVC分离膜也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1 PVC膜简介PVC是最通用的聚合物之一,具有良好的韧性,耐化学性和成膜性,并且经济,具有相对活泼的化学键,已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电缆绝缘和管道。
对于PVC分离膜的制备,目前还是主要用浸没相转化方法,主要表现出非对称的膜结构。
其中,铸膜液的配比,添加剂,凝固浴的组成,外界环境等都可以影响最终形成的膜的形貌和结构。
然而,PVC膜的缺点主要还是由于其疏水性导致的一系列的膜污染问题,比如容易粘附水中的微生物,天然有机物,腐殖酸等,使得它应用于水处理膜的用途受到限制,并且缩短了膜的使用寿命。
因此,目前最主要的改性还是集中于对膜的亲水化和抗污染性能的改进。
此外,由于PVC的热稳定性也比较差,因此也不能长期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物质分离。
2 PVC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基于PVC膜易于污染,热稳定性差这些缺点,目前对PVC 膜的改性方法主要分为三种:与聚合物物理共混、与无机纳米粒子共混、化学改性。
2.1 与聚合物共混物理共混是改性分离膜常用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单,而且不会改变膜本身的优点,可以使各个组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膜对物质进行筛选、浓缩、分离和纯化的过程,是目前广泛应用在生物、食品、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中的一项核心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膜分离技术主要靠两种方式实现膜的制备:一种是将膜材料制成薄膜或多孔膜,并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膜进行改性;另一种是将结构特殊的纤维或空心纤维固定在基膜上,形成中空膜。
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则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的分离机制:压力驱动、电驱动和浓度差驱动。
压力驱动是膜分离技术的最主要的分离机制,压力作用下,物质会通过膜孔径和分子量大小的区别被分离出来。
常见的压力驱动膜分离技术有超滤、逆渗透、微滤等。
超滤常用于分离大分子,逆渗透主要是用于分离溶质和溶剂,微滤适用于一些介于上述两种膜分离技术之间的应用。
电驱动是指利用电场对离子进行驱动,实现离子从溶液中的分离。
常用电驱动膜分离技术有电渗析和电吸附。
电渗析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会向相反方向运动,从而达到对离子的分离。
电吸附则是利用异相电位吸附作用,在特定的电位下,离子可以被吸附在电极表面,从而实现分离。
浓度差驱动是利用浓度差驱动物质通过膜材料进行分离。
这种方法的主要应用是在生物化学中使用,如离子交换膜的分离。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药物制备、食品加工、水处理、化学品生产以及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
其中,水处理是膜分离工艺技术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
由于水资源日益紧缺,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处理水污染的一种重要方法。
同时,在医药生产中,膜分离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药物溶液中分子进行筛选,可以分离出需要的纯净药物,提高药效。
虽然膜分离技术具有许多的优势,如其选择性高、效率高、寿命长、易于操作、环保等,但其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膜的寿命有限、膜孔径无法完全筛选精细分子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该技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膜分离技术将会继续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膜科学与技术
高分子气体分离膜——自具微孔高分子气体分离膜高分子分离膜(polymeric membrane for separation),是由聚合物或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得的具有分离流体混合物功能的薄膜。
自具微孔高分子(PIMs)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有机微孔材料,由含有扭曲结构的刚性单体聚合而成,因其具有优越的气体分离性能,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得到快速发展。
下面将从PIMs及其在气体分离膜中的应用,PIMs 的结构调控以及PIMs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PIMs多由刚性强的多卤代物与含有多个羟基的化合物发生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
研究表明,只要参加反应的刚性单体中有一个具有扭曲的结构,就可以通过形成苯并二氧六环的反应将具有这种特点的单体与另一种功能型单体连接起来,制备出具有扭曲结构的高分子。
这种主链呈阶梯状的高分子可阻止分子链间有效堆积,形成微孔材料。
PIMs的微孔结构由分子结构决定,不受热处理方式和加工过程的影响。
根据化学结构的差异可将PIMs分为网状PIMs和链状PIMs。
链状PIMs具有可溶解性及微孔结构,特别适用于制备气体分离膜。
链状PIMs由直链单体聚合而成,易溶于大部分溶剂。
因缩聚反应类型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苯并二氧六环体系PIMs和聚酰亚胺体系PIMs。
2004年,RGHH 等成功合成出可溶的链状PIM1-6,其中比表面积最高的是PIM-1。
除PIM-6外,其他PIMs均易溶于极性非质子型溶剂。
首次用于气体分离膜制备的PIMs材料,是2005年Budd等用形成苯并二氧六环的反应合成的PIM-7。
对PIM-1和PIM-7进行气体分离性能测试表明,在所测试的8种气体中,CO2渗透系数最大,这主要取决于PIMs 分子链上的极性基团与CO2之间的相互作用。
PIM-1和PIM-7气体分离膜优越的气体分离性能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对新型链状PIMs的研究中,更多可用于制备链状PIMs的单体也因此得到开发,其中一些研究者致力于不同侧链取代基的PIMs的研究。
PVDF微孔膜的疏水改性及其膜蒸馏分离性能共3篇
PVDF微孔膜的疏水改性及其膜蒸馏分离性能共3篇PVDF微孔膜的疏水改性及其膜蒸馏分离性能1PVDF微孔膜的疏水改性及其膜蒸馏分离性能随着水资源稀缺和污染的加剧,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因其高效、经济和可持续的特点,膜分离技术已成为水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
其中,微孔膜是一种常用的膜材料,其孔径大小适中,分子筛分能力较强,特别适合用于挑选分离有机溶剂和生物分子等一些小分子物质。
然而,由于其亲水性较强,微孔膜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水气膜的影响而导致分离性能的下降。
为此,疏水改性成为了提高微孔膜分离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
疏水改性是将亲水性较强的材料转化为亲水性较弱的材料,并在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高度疏水性的保护膜。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引入含有疏水官能团的化合物对其进行表面改性。
PVDF微孔膜是一种常用的膜材料之一,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近年来,人们将其作为改性的研究对象,采用各种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并探索其在水、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
如引入含有硅烷基的聚合物、含有氟烷基的化学物质等方法。
这些改性方法可以显著提高PVDF微孔膜的疏水性能和分离性能,使其在水处理和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PVDF微孔膜的改性研究中,较为常用的疏水改性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物理方法包括表面覆盖膜、等离子体改性和光致交联等。
表面覆盖膜是通过聚合物、杂化物等材料在PVDF微孔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提高其疏水性能。
等离子体改性是利用等离子体聚合技术对PVDF微孔膜表面进行改性,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疏水层。
光致交联是利用紫外线辐射交联聚合物形成一层具有较好机械性能和疏水性能的膜。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和化学氧化改性。
化学反应通常是利用聚合物和有机硅改性剂等对PVDF微孔膜表面进行改性。
化学氧化方法是利用氧气或氧化剂对PVDF微孔膜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亲水保护膜。
以上疏水改性方法都可以有效提高PVDF微孔膜的分离性能和运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分离膜的改性方法张爱娟(04300036)[摘要]:随着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膜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改善膜的亲水性,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已成为有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由于单一的膜材料很难同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成膜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耐酸碱性、耐微生物性侵蚀、耐氧化性和较好的机械强度等优点,因此采用膜材料改性或膜表面改性的方法来提高膜的性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其中,化学改性可以通过膜材料和膜表面的化学改性来实现;而物理改性则主要是通过材料共混改性和表面涂覆或表面吸附来实现。
[关键词]:膜;改性;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一引言膜分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无相变,无化学变化,处理效率高和节能等优点,作为一种单元操作日益受到重视,已在海水淡化、电子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环境保护和工程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着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膜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改善膜的亲水性,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已成为有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目前使用的大多数膜的材料是聚丙烯(PP)。
聚乙烯,聚偏氟乙烯、醋酸纤维素、聚砜、聚醚讽和聚氯乙烯等。
当这些膜与欲分离的物质相接触时,在膜表面和孔内的污染物聚集,使得膜通量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下将,特别时当聚合物膜材料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中(如血液透析)时,在膜便面吸附的蛋白质加速纤维性和抗生素碎片在膜表面的聚集,导致一系列的生物反应,例如形成血栓及免疫反应。
即使当蛋白质对分离膜的影响可以忽略,膜基体材料的亲水性、荷电性及荷电密度等性质对蛋白质的吸附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为了拓展分离膜的应用,通常需要对膜材料进行改性或改变膜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赋予传统分离膜更多功能,增大膜的透水性,提高膜的抗污染性,改善膜的生物相容性。
对膜材料的改性的方法有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表面生物改性。
二物理改性2.1 表面物理改性2.1.1 表面涂覆改性【1】以分离膜为支撑层,将表面活性剂涂覆在支撑层表面而达到改性的目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有机物或无机物。
但膜表面涂覆方法的改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活性剂易从高分子表面脱离,不能得到永久的改性效果。
但这种方法显示了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截留率分离膜的可能性。
2.1.2 表面吸附改性【2】表面活性剂是由至少两种以上极性或亲媒性显著不同的官能团,如亲水基和疏水基所构成。
由于官能团的作用,在溶液与它相接的界面上形成选择性定向吸附,使界面的状态或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表面活性剂在膜表面的吸附使膜表面形成一层亲水层,其带电特性又形成了对蛋白吸附的阻挡作用。
从而在增大膜的初始通量的同时又能降低使用过程中通量衰减和蛋白质的吸附。
韩式荆等[3]研究了多种表面活性剂对超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认为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及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是影响膜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
李伟等[4]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第二添加剂加入聚砜超滤膜中,结果发现,它能明显改变成膜时的凝胶速度,因而改变所成膜的结构和性能,由此制得孔径均匀,分离性能优良的聚砜超滤膜。
同时由于表面活性剂在膜表面形成厚的致密亲水层而使水通量得到改善,这对低孔系率的超滤膜是很重要的。
2.2膜材料的物理改性2.2.1 高分子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的的共混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共混是指两种以上高分子混合,形成一种新材料,它除了综合原有材料本身性能外,还可克服原有材料中的各自缺陷,并产生原有材料中所没有的优异性能。
而聚合物间的相容性[5]直接影响着高分子共混膜的相分离孔的形成与结构,通过调节聚合物合金的相容性可以调节相分离孔的形成和结构,从而改变合金膜的表层结构和断面结构,达到提高膜的分离性能和渗透性能的目的。
高分子共混改性膜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改善膜的性能:1、改善膜的亲水性能及聚合物的成膜性;2、改善膜的耐污染性;3、提高膜的物化稳定性(提高膜的耐蚀性、耐热性和机械强度)。
[9]共混组分性质、合金比例、分子结构对膜的亲水性及其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
以憎水性的PVC为例,在一定的比例条件下,所选用共混组分的亲水性越强,膜的亲水性越好,膜的通量越大(见表1)。
[9]对于憎水性膜材料,混入含亲水基团的组分,亲水组分的含量对膜的亲水性及膜性能影响很大,随亲水组分的含量增加,膜的亲水性增强,水通量增大。
SPSF是PSF经磺化处理而生成的亲水性材料,这种材料与PSF共混,材料性质相似,相容性好,对膜结构的影响也小。
但由于增强了膜的亲水性,膜的渗透性提高,随膜中SPSF含量的增加,水通量增大(见表2)。
相反,在CDA/ CTA 组成的合金脱盐膜中 ,憎水性CTA 含量的增加导致膜的透水率下降,脱盐率上升。
表2PSF/ SPSF 合金组分的比例对膜性能的影响-----------------------------------------------------------------------材料比例水通量/ L·m- 2·h- 1截留率----------------------------------------------------------------------------70∶30 8~14 79.965∶35 12~22 79.960∶40 6~28 79.7---------------------------------------------------------------------------[9]改变膜亲水性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改变共混组分分子上取代基的含量。
在PSF/ CPSF组成的共混体系中,CPSF的羧基取代度为0.87的合金膜,水的溶胀趋势明显高于取代度为0.45的膜。
梁国明研究了聚醚酮( PEK) / SPSAF合金体系中SPSF的SO3Na基团的交换当量对合金膜的亲水性的影响,发现随SPSF交换当量的增加,合金膜的纯水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加。
若共混组分分子上的取代基为憎水基团,则其取代度越高,合金膜的亲水性越弱,这种膜可获得较高的分离率。
醋酸纤维素脱盐膜随乙酰取代度的增加,材料的亲水性下降,其致密膜水蒸汽吸附顺序为CDA > CDA/ CTA > CTA ,因此通过改变醋酸纤维素的乙酰取代度可以在保持一定通量条件下,获得一个理想的脱盐率PS 是当前最为广泛应用的膜材料,它的憎水性也是人所皆知的,PS 超滤膜在保持一定截留率下其通量往往不够理想。
PS与亲水性较强的材料PVA、CA (醋酸纤维素)、AN-Vac (丙烯腈-醋酸乙烯共聚物)、聚原酸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等共混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PS 的亲水性[6]。
邱运仁等[7]用聚乙烯醇(PVA)、CA、冰醋酸、水为制膜原料,用相转化法制备了PVA-CA共混超滤膜。
在一定范围内研究了不同膜液组成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膜液配方。
制备的PVA-CA共混超滤膜在操作压力0.3MPa下,处理质量浓度为1000mg/L 的水油型模拟含油乳化液,其渗透速率约40L/m2·h,除油率可达90%以上,并且,此超滤膜的耐水性和溶胀性均优于未改性的PVA超滤膜。
裴广铃[8]等以聚砜/螯合树脂作为膜材料,用相转化法制备了孔径在5nm~60nm之间的共混螯合平板超滤膜,通过增加树脂含量,延长膜的挥发时间使膜通量显著提高。
2.2.2 高聚物与陶瓷材料的共混改性有机高分子具有弹性高、韧性好,分离性能优良等优点,但存在透气率低、抗腐蚀性差及不耐高温等弱点。
虽然已合成了许多耐高温的高聚物,如聚四氟乙烯、聚硅氧烷、聚醚砜酮等,但这些耐高温的高聚物在成膜时大多需用支撑体,虽也可制成自支撑型膜,但由于膜较厚、透气率低,难以满足实用要求。
高聚物支撑体也面临着类似的弱点。
无机膜,尤其是陶瓷膜,则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尤其在涉及高温以及有腐蚀性环境的分离过程中,有着高聚物膜材料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因受Knudsen扩散限制,分离性能很差。
在膜材料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将两种材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得到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可以同时得到既具有优良的分离性能又能耐受较苛刻的环境条件的新型的超滤膜。
【10】赵梓年,等以聚氨酯为基质,添加二氧化硅及界面改性剂,通过湿法相转化法制备聚氨酯杂化超滤膜。
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可以显著改善膜孔的结构,膜水通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二氧化硅用量在一定范围内,截留率也有一定增加。
界面改性剂的加入可使二氧化硅在聚氨酯铸膜液中均匀分散,进一步增加聚氨酯与二氧化硅之间的界面微孔数量及细化微孔,使该膜的水通量和截留率进一步增加。
用扫描电镜对膜的结构形态进行了观察。
姜云鹏等[10]以PVA和纳米SiO2为原料,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出不同SiO2含量的PVA/SiO2 共混均质膜。
通过示差量热扫描法 (DSC) 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与PVA 膜相比, PVA/SiO2 膜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耐溶剂性,并具有较好的抗污染能力。
A. Bottino等[11]以PVDF和ZrO2为原料制得了PVDF/ZrO2共混超滤膜,并通过改变制备参数,如:PVDF的溶剂、PVDF/ZrO2比率等制备了一系列共混超滤膜,通过电镜观测和超滤性能测试,发现膜的结构和性能有了显著的改变。
张裕卿等人[12]则将亲水的Al2O3添加到PS铸膜液中,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PS/Al2O3共混膜。
通过对该膜微观结构的分析发现,Al2O3颗粒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膜中,同时Al2O3和PS之间存在的中间过度相使它们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膜的亲水性得到改善。
高分子材料的合金化用于调节膜的亲水性及膜性能的方法简单、经济,膜材料的选择范围广,可调节的参数多,膜性能改善的幅度大,为膜材料的开发及膜性能的进一步完善开辟了一条新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化学改性3.1膜表面化学改性与膜表面物理改性相比,膜表面化学改性使得功能基团以化学键与膜表面键合,从而不会在物质透过膜时被稀释,不会引起功能基团得流失,另外,接枝反应发生在聚合物表面,不会影响聚合物的内部结构。
这样,不仅可以赋予聚合物膜新的性质,而且不会降低原聚合物膜的力学性能。
接枝改性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实现,如紫外辐照、γ射线辐照接枝聚合、等离子体表面聚合改性、界面缩聚等方法。
3.1.1 等离子体改性等离子体是气体在电场作用下,部分气体分子发生电离,生成共存的电子及正离子、激发态分子及自由基,气体整体呈电中性,这就是物质存在的第4种状态-等离子状态。
实验室中获得等离子体的方法有热电离法、激光法、光电离法、射线辐照法及气体放电法等。
等离子体中所富集的这些活性离子具有较高的能量,能激活物质分子,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
用等离子体对超滤膜进行表面处理具有简单、快速、工艺干法化、改性仅涉及表面而不影响本体结构和性能等优点,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