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4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中的《荆轲刺秦王》。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荆轲、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文章的叙事手法,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荆轲的描写表现其英勇品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荆轲的形象特点,文章的叙事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荆轲刺秦王》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
3. 问题探究:a. 请学生回答: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b. 请学生分析: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及其表现出的英勇品质。
c. 教师引导:分析文章的叙事手法,如场面描写、对话描写等。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荆轲形象分析的例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道关于荆轲刺秦王经过的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荆轲刺秦王的经过,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荆轲的评价。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中关于荆轲的传记,深入了解荆轲的形象特点和历史地位。
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内容:a. 荆轲形象特点b. 荆轲刺秦王经过c. 叙事手法d. 历史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1. 荆轲形象特点的分析。
2. 荆轲刺秦王经过的详细解读。
3. 文章叙事手法的探讨。
4. 课后作业设计及答案要求。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荆轲形象特点的分析1. 荆轲的勇敢:在刺杀秦王的过程中,荆轲面临极大的压力和困境,但他毫不畏惧,坚定地执行任务。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古代记叙散文》中的《荆轲刺秦王》。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段落大意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以及修辞手法鉴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
2. 研究课文,理解荆轲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对荆轲的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掌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荆轲形象的分析,文章主题思想的挖掘。
2. 教学重点:文章记叙顺序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荆轲刺秦王相关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3. 课堂讲解:a.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b. 段落大意概括:引导学生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c. 主题思想分析:分析荆轲的形象,挖掘文章主题思想。
d. 修辞手法鉴赏: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展示文章的段落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层次。
2. 生字词表: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方便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概括文章每个段落的大意。
b. 分析荆轲的形象特点,阐述你对荆轲的评价。
c. 选取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并举例说明。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情节,能否理解荆轲的形象特点,是否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课后阅读《史记·刺客列传》,了解更多关于荆轲的故事。
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奇》,具体内容为《荆轲刺秦王》。
本篇课文详细描述了荆轲刺杀秦王的经过,展现了荆轲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同时体现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斗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2. 领悟荆轲英勇无畏、忠诚爱国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荆轲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及其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荆轲刺秦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荆轲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荆轲刺秦王的经过,解读荆轲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内容:(1)课文结构:背景介绍、荆轲刺秦、结果与影响(2)荆轲精神:英勇无畏、忠诚爱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荆轲刺秦王:荆轲受命刺杀秦王,历经艰险,最终失败。
(2)修辞手法:对比、排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与荆轲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史记·刺客列传》等,加深对荆轲的了解。
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史记》选读,《荆轲刺秦王》。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其《史记》的背景;学习《荆轲刺秦王》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理解荆轲、秦王等人物形象特点;学会分析文言文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荆轲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荆轲、秦王等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学会分析文言文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电视剧《荆轲刺秦王》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谈论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对比、烘托、悬念等。
(2)讲解荆轲、秦王等人物形象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课文艺术特色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5.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荆轲、秦王等人物形象分析的练习。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提高。
6.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内容:司马迁、《史记》荆轲、秦王等人物形象文章艺术特色:对比、烘托、悬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荆轲刺秦王》中的人物形象。
(2)谈谈你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
2. 答案:(1)荆轲:英勇无畏、忠诚报国。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史记》选读,《荆轲刺秦王》。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史记》的基本情况,学习《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分析荆轲、荆轲母亲等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司马迁的写作手法和意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史记》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荆轲忠诚勇敢、舍生忘死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史记》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荆轲精神的理解、司马迁写作意图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荆轲刺秦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司马迁的写作手法。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内容:故事情节:荆轲刺秦、荆轲母亲教子、荆轲英勇就义人物形象:荆轲、荆轲母亲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对比衬托、借古讽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
分析荆轲和荆轲母亲的人物形象。
举例说明司马迁在《荆轲刺秦王》中的写作手法。
2. 答案:故事情节:荆轲刺秦、荆轲母亲教子、荆轲英勇就义。
人物形象:荆轲忠诚勇敢、荆轲母亲深明大义。
写作手法:如“荆轲顾笑秦舞阳,曰:‘吾闻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哉!’”通过对比衬托,展现了荆轲的英勇无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较为深刻,但对司马迁写作意图的把握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2024年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单元三“古代人物传奇”,具体章节为《荆轲刺秦王》。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荆轲刺秦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荆轲、荆轲母亲等人物形象,品味古文语言,领会古代士人的忠诚和勇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了解古代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荆轲的忠诚和勇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荆轲刺秦的历史背景,古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荆轲、荆轲母亲等人物形象的分析,古文语言的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荆轲刺秦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味。
3. 知识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介绍古代历史文化背景。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荆轲刺秦王》2. 重点词汇:忠、勇、智、谋、刺、秦、王等。
3. 人物关系图:荆轲、荆轲母亲、秦王等。
4. 重点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分析荆轲刺秦的原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荆轲母亲的认识。
(3)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荆轲刺秦的短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史记·刺客列传》,了解古代刺客的英勇事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023最新-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可爱的给家人们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_的义侠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我校地处郊区,学生基础较差,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3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古代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 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荆轲刺秦王二、导入新课在春秋战国的历史画卷上,有一位人物,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
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他是谁?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各种评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荆轲刺秦王》,去一感荆轲的侠士形象。
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下这篇文章的出处。
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后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必修《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古代记叙散文》,具体章节为《荆轲刺秦王》。
文章详细叙述了荆轲刺杀秦王的经过,以及荆轲英勇就义的壮烈事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荆轲刺秦王》的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习古代记叙散文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塑造荆轲这一英雄形象。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荆轲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学习古代记叙散文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课外拓展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电视剧《荆轲刺秦王》片段,引发学生对荆轲这一历史人物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背景,介绍荆轲刺秦王的史实。
(2)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
(3)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解释其意义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荆轲刺秦王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主要内容:(1)荆轲刺秦王的背景(2)荆轲的人物形象(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3.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2)谈谈你对荆轲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排比、设问等。
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示例:荆轲是一位英勇无畏、忠诚爱国的英雄,他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但课堂时间有限,未能深入探讨荆轲的人物形象。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一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题思想、写作特色、重点词汇解析、句子翻译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翻译,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的写作特色及主题思想的理解。
重点:重点词汇和句子翻译,文章结构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古汉语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引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课文解析:a.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重点词汇。
b. 对文章进行逐句翻译,解答学生的疑问。
c.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荆轲刺秦王》2. 内容:a. 课文结构b. 重点词汇c. 句子翻译d. 文章主题思想e. 写作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翻译。
2. 答案:a. 文章主题思想:表现荆轲英勇无畏、忠诚爱国的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a.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与本文相关的文章,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b. 组织课后讨论,让学生针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进行深入探讨。
c. 鼓励学生参加古诗文朗诵比赛,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合理布局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荆轲刺秦王》一文的详细内容解析应包括对历史背景的介绍,荆轲刺秦王的动机、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以及文章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忠诚、勇敢等价值观的探讨。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整合: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感受鉴赏: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思考领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思考领悟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发现探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行为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正确评价轲刺秦王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
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
这样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可读性很强,且很感兴趣,只要结合文中的注释便可顺利阅读全文。
如果按照传统的文言授课方式来处理课文,势必会让学生容易疲累,以至失去阅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本课教学笔者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利用早读时间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并熟读课文。
2、荆轲刺秦王一幕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之处,所以这一部分安排了一个片段剧的表演,让同学把这一部分改为课本剧,由他们自编自演,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3、要求同学在编剧排演的过程中要认真,最后通过竞选方式择优录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
4、片段剧的表演,实际上就是对文章的剪裁,将记叙描写精彩部分,也是重点部分抽出来,形成点面结合拓展开来,分析探究,并在此间穿插文言字词句的练习讲解。
5、在提示上展开评述或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2、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及难点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幻灯片)这是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诗,请大家猜猜看看,诗中的燕国壮士指的是谁?(荆轲)那么荆轲是何许人呢?他为燕国做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荆轲刺秦王》。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教案:《荆轲刺秦王》一、教学内容教材:高中语文必修1章节:第二单元第四课《荆轲刺秦王》内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
2. 学习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 分析作者通过对荆轲刺秦王的描写,表达出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理解课文《荆轲刺秦王》。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言文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重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课前引入:通过播放相关的历史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思考秦国的统治和荆轲刺秦王的事件。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3. 内容讲解: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 修辞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5. 实例讲解: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6.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板书《荆轲刺秦王》板书内容:人物形象:荆轲、秦王故事情节:刺秦王的经过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爱国主义情怀:作者的表达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要概括课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解。
答案:1. 课文《荆轲刺秦王》讲述了荆轲为了报国仇家恨,刺杀秦王的故事。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和拟人等,如“荆轲之剑,刺秦王之胸,犹如虎口拔牙,鼠口夺食。
”形象地描绘了荆轲刺秦王的英勇和危险。
3. 通过课文学习,我理解到作者通过对荆轲刺秦王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祖国的和平与繁荣。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一文,该文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内容梳理、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析。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古代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英勇无畏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理解荆轲刺秦王的背景和意义,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电视剧《荆轲刺秦王》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句式,分析荆轲刺秦王的背景和意义。
5. 随堂练习: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生字词文章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3. 重点句子和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选取一个人物,分析其形象特点。
2. 答案:主题思想:文章通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现了古人的英勇无畏和家国情怀。
艺术特色: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人物分析:荆轲勇敢、忠诚、智勇双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中的《荆轲刺秦王》。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作者背景,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荆轲刺秦王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教师引导,分析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和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荆轲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翻译,荆轲刺秦王经过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培养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荆轲刺秦王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标注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和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分析方法和技巧。
5. 随堂练习:针对难点和重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主要内容:作者背景课文内容概括重点词语和句式荆轲刺秦王经过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荆轲刺秦王的原因和结果。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荆轲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精神的认识。
作业答案:1.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答案略)2.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荆轲刺秦王的原因和结果。
(答案略)3.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荆轲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精神的认识。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的掌握情况,以及荆轲刺秦王经过分析的理解程度。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文”中的《荆轲刺秦王》。
主要内容包括:课文整体感知、词语积累、文本细读、问题探讨等。
具体章节为《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史记》的基本情况,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读文本,分析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刺客的英勇精神,理解忠诚、勇敢、担当等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古文句式及文化背景。
2. 教学重点: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及其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史记》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了解《史记》及刺客文化。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词语积累:讲解生僻字、词,引导学生做好笔记。
4. 文本细读:分析荆轲刺秦王的经过,探讨荆轲的精神品质。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荆轲刺秦王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荆轲刺秦王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主要内容: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经过荆轲精神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荆轲刺秦王的精神品质,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示例:荆轲刺秦王的精神品质包括忠诚、勇敢、担当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荆轲身上学到这些品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细读文本,让学生了解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培养了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问题意识。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2.能够读懂、分析古文《荆轲刺秦王》并理解其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激发生活中的情感,深入理解文本中所展示的正义感。
二、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秦国时代,社会背景及国家状况,秦国的变化、影响。
2.文化内涵正义感和革命情感对于古代故事的解读,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古代文学所展示的特点和价值。
3.艺术价值辩证思维、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写作技艺等方面的体现,以及文学形态美学研究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课前讨论,导入文章。
2.整体讲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3.分段解读,注重文章的语言艺术、修辞手法及文化内涵等。
4.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对文本的见解。
5.结合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文本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形象理解及感受。
6.出题、对答案,让学生集体、独立完成小练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的讲解,培养学生学术性思维。
b.读懂文本内容并理解其意义。
c.剖析文本所展示的情感、表达方法及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a. 让学生理解并领会古文作品的精华。
b.引导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及见解。
五、课堂反馈1.出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回答。
2.教师针对学生阅读、分析水平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
六、课堂设计第一部分:导入教师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先让学生了解故事大致内容,并发表一些看法,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进入正式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部分:讲解1.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的讲解(15分钟)a.秦国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国家状况。
b.秦国的变化、影响。
c.正义感和革命情感对于古代故事的解读。
2.文本讲解(30分钟)a.分段解读,注重文章的语言艺术、修辞手法及文化内涵等。
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史记》选读。
《荆轲刺秦王》为本单元第二篇,详细讲述了荆轲刺杀秦王的经过,以及荆轲英勇就义的壮烈事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 领悟荆轲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把握文章主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旨。
2.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荆轲刺秦王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注意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3. 讲解: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重点词语,解析荆轲的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文言文句式、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荆轲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荆轲刺秦王》教案精选2. 内容:文章结构:起承转合重点词语:荆轲、刺杀、英勇、无畏、爱国例句解析:文言文句式、词类活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课文中的句子。
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课后阅读《史记》中其他篇章,了解历史人物。
2. 答案:参见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观看与荆轲刺秦王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其他篇章,了解更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中的《荆轲刺秦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史记》的基本情况,掌握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学习《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分析荆轲、秦王等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古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了解《史记》的基本情况,能分析荆轲、秦王等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英雄的气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荆轲、秦王等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难点: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影《荆轲刺秦王》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荆轲这一历史人物。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标记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解决存在的问题。
4. 例题讲解:分析荆轲、秦王等人物形象,讲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
5. 随堂练习: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深入剖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内容:《史记》简介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写作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荆轲、秦王等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古代人物传记写作特点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史记》其他篇章,了解更多历史人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人物形象分析2. 主题思想的理解3. 古代人物传记写作特点的掌握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反馈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人物形象分析荆轲和秦王是《荆轲刺秦王》中的两个关键人物,分析这两个形象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优质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优质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奇》中的《荆轲刺秦王》。
文章详细讲述了荆轲刺杀秦王的经过,以及荆轲英勇就义的壮烈事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背景、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和背景,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 分析文章的情节结构,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培养运用修辞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文章的情节结构,理解荆轲的英雄形象。
重点: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荆轲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荆轲刺秦王的经过。
3.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荆轲、秦王等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
4. 情节结构分析:讲解文章的起承转合,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5. 修辞手法讲解:结合课文,讲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荆轲、秦王2. 情节结构:起承转合3.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荆轲刺秦王的经过,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荆轲英雄形象的认识。
答案:荆轲勇敢、忠诚、不畏强敌,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是我国古代英雄的典范。
2. 作业题目: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荆轲刺秦王”为主题,写一段话。
答案:示例:荆轲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秦王似狡兔三窟,诡计多端。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中,荆轲以英勇之姿,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史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了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精选6篇)
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精选6篇)《荆轲刺秦王》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运用历史唯物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二)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三)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二、教学过程:1、《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历史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3、两位主人公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
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
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了。
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秦始皇,秦孝公的第六世孙,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
他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2010-12-09
一、教学“三维”目标:
1、了解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掌握一些文言词的词义。
2、正确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2、难点: 学习评述荆轲这一历史人物。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意向:
(1)、引导学生复习或国至秦统一的这段历史,并适当补充与本文有关的细节。
(2)、阅读本文,可通过圈、点、划的方法,结合注解,口译全文;然后抓住一个“刺”字,把全文情节,按开端——刺的缘起,发展——刺的准备,高潮——廷刺秦王,结局——荆轲被斩的顺序把全文划分为四部分。
(3)、把字、词、句的理解列为重要教学环节。
主要由学生自己借助词典和课文注释进行自学,教师只给予难点辅导。
自学和辅导的重点都应与教学目的一致。
课后要引导学生对语言知识加以整理,包括以下内容:1、通假字;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特殊句式;6、重点词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背诵“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诗,请大家猜猜看看,诗中的燕国壮士指的是谁?(荆轲)那么荆轲是何许人呢?他为燕国做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荆轲刺秦王》。
战国四大刺客有: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看图,说一个成语并指出其出处(图穷匕见)(二)关于《战国策》(试填空):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三)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
强敌压境,燕国危在旦夕,燕太子丹访得荆轲,即尊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国行刺,其目的是要荆轲“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侵地”,如不成,使“因而刺杀之”。
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还是毅然前往,当事败后,荆轲身被八创却“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壮烈而死。
本文记的就是这件史事。
通过“私见樊於期”,“易水送别”,秦廷行刺等情节,塑造了荆轲这位敢于扶危济困、助弱御强、有勇有谋、视死如归的古代侠士形象。
荆轲刺秦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
荆轲千百年来,被受压迫的人们敬仰的原因,在于他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去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本文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四)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圈、点、划的方法,结合注解,口译全文;然后抓住一个“刺”字,把全文情节,按开端—
—刺的缘起,发展——刺的准备,高潮——廷刺秦王,结局——荆轲被斩的顺序把全文划分为四部分。
1、准备(1--6) (1)商议计谋(1-2) (2)求取“信物”(3-4)
(3)准备匕首(5) (4)配备助手(6)
2、诀别(7--9) (1) 怒叱太子(7--8)
(2) 易水悲歌(9)
3、刺秦(10--18) (1) 计见秦王(10--11) (2) 勇刺秦王(12--17)
(3) 壮志未酬(18) 学生饱含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全文
(五)研读课文
研读第一部分:行刺准备。
1、〈1-2段〉商议计谋
(1)词句:微、亲、说、穷
(2)理解:①荆轲刺秦王是在什么情况下?
②与太子对话表现荆轲怎样性格?
2、〈3-4段〉求取信物:人?事?物?
(1)词句:樊於期、深、堪、涕、见陵、偏袒扼腕、教
(2)理解①文章写太子“不忍”有什么作用?
3、(5段)准备匕首
4、(6段)配备副手敢、忤
5、(7-8段)怒斥太子人?事?
(1)词句:无意、竖子
(2)理解:①“日以尽矣”反映了太子什么心情?
②荆轲怒斥太子之因是什么?显示什么性格?
研读第二部分易水送别(1)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1.为先: 为他事先
2.使使以闻大王: 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3.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之,指代秦武阳
4.北蛮夷之人: 北方边远地方的人
5.图穷而匕首见: 全部打开地图时匕首现出
6.卒起不意: 事情突然发生
7.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
8.轲自知事不就: 荆轲自知事情不能成功
9.目眩良久: 吓得眼花了很长时间
研读第三部分荆轲刺秦1、复述表演“惊心动魄”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方法
2、把握重点词句: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千金之资”是“币物”的定语。
币:礼品。
古时玉、帛、圭、壁等统称币。
②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为先,即为之先。
省略介词宾语。
③见燕使者咸阳宫:省略介词“于”。
④群臣怪之:怪:以……为怪,感到奇怪
⑤“使使以闻大王”与“使毕使于前”:使使:派遣使者;使毕使:让完成使命。
⑥被八创:被:动词,遭受;创:名词,伤。
不是被动句。
正确评价荆轲这个人物:
性格特征:深沉,刚毅,慷慨。
准备信物,深谋远虑。
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
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工于心计善于言辞。
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
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明知“一去不复还”,仍一往无前,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怎样认识荆轲和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
荆轲刺秦王只是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还是阻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呢?
(一)、有人说,荆轲刺秦王只是为了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
荆轲入虎狼之强秦,刺杀秦王,其中报答太子丹知遇之恩的因素是无可否认的,直到临死他还念念不忘:“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然而,能否把荆轲刺秦王的行动的意义都局限于此呢?当然不能。
太子丹初见荆轲时,是希望荆轲为挽救燕国之将亡,反抗暴秦之兼并而出力的。
荆轲当时的回答是:“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
”这说明荆轲主要是想报效燕国的。
后来荆轲激励樊于期自刎献首时说,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也说明荆轲主要还是从国事来考虑的。
因此,在荆轲刺秦王的行动中虽然有报答太子丹知遇之恩的因素,但主要还是为了反抗暴秦,挽救燕国以至于六国的危亡。
也可以这样说,荆轲报答太子是建立在抗暴秦、救弱燕的基础上的,或者说,报答太子是通过反抗暴秦,挽救燕国来实现的。
而这样的行动有其正义性,所以,荆轲这个人物,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感佩,所称颂。
(二)、荆轲的行动能否看作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应从历史的角度作具体客观的分析。
战国后期,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迫切渴望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安定的国家。
因而,秦统一天下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而对统一天下起着重要作用的秦始皇,我们也应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
但是,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凡是曾进行过抵抗的国家和个人都应予以肯定。
因为,秦国统治者统一天下的主要形式是兼并战争,而这种战争充满了掠夺性和破坏性,因而,给被兼并国家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因此,对于秦国的兼并,六国人民往往是涕泣相哀,戮力同忧,进行坚决的抵制。
总之,历史的进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因而,我们肯定秦统一六国的功绩的同时也应该高度评价屈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当然也充分肯定荆轲反抗暴秦的正义行动,肯定他大义凛然的英武气魄。
因此,荆轲是个“义侠”,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是个“义举”。
教学完这篇课文,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荆轲临死前的大声疾呼:"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掩卷沉思,仿佛易水之别还历历在目,然而眼前的事实却是荆轲身首异处.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的结合”“重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我认为这些新的理念已很好的融入此教案之中了。
第一,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借助词典和课文注释进行自学,教师只给予难点辅导。
课后要引导学生对语言知识加以整理。
为此,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研读教材,这就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目的。
第二,这篇课文的教学不仅教学重点落到实处,学生收获了知识,而且在落实这些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如文言文字词句的自主完成,文意的理解,文章思路的梳理,还有同学的精彩评述,唇枪舌战的辩论。
笔者认为,学生们对这一堂课的内容能很好的掌握,充分的吸收,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让少数同学的能力得到锻炼,因为让学生自己借助词典和
课文注释进行自学时,有少数同学由于基础差或学习的自觉性不强的话,他们就“动”不起来。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这是我正在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