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根本原理和方法,是探索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1.物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存在,认为物质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物质的辩证性,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发展的、具有辩证性的。

2.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状态中的。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运动的普遍性、无限性和对立统一的一致性。

3.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法则。

4.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发展变化的事物都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行的。

事物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终极目标。

1.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探索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揭示了社会制度更替的客观规律。

2.社会发展的对立统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矛盾的斗争,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对立。

社会也遵循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剖析和解决科学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2.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生产实践,帮助人们正确把握发展变化的规律,指导实践活动。

3.社会斗争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指导人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揭示社会斗争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正确地参与和引导社会斗争。

四、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与创新1.积极应对新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

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应对新的社会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

2.弘扬创新精神自然辩证法需要不断弘扬创新精神,鼓励人们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概要注释:标记为红色加粗字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结合上课老师的说法月个人观点来谈的),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哦!第一讲哲学与科学一、哲学的特征:反思与批判(不同于其它学科)二、西方式的反思:存在先于本质三、科学来源于哲学⎧⎨⎩希腊时期罗马时期简答: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谈:①从目的上说;研究自然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目的上并不冲突。

②从论据上说;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以上两种运动状态,只有非静止或非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必须有种外力推动才能解释现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种外力就来自于“上帝之手”,从而世界上存在上帝。

四、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对上帝论的抛弃例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去掉了上帝的假设,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等。

1)中世纪文化、黑暗、文盲公元8世纪后期卡洛林文化复兴2)近代科学家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①论证上帝的存在②论证,论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化1)自然观①万物有灵论(过程)背后的故事、论证过程②论证(生与死、万物有灵论)一、自然的变迁⑴什么是自然答: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⑵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自然观①万物有灵人有两种状态⎧⎨⎩睡死,⎧⎨⎩相同点:躺,闭眼不同点:醒,梦,呼吸人之有灵(自然拟人化)②古希腊时期Ⅰ爱奥尼亚学派—以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

Ⅱ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确实性的寻求,其实就是遵循事物由具体一抽象的规律。

柏拉图:理念(idea)由概念实体简答:为什么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科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答;在欧洲黑暗、教会横行的中世纪时期里,没有妨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反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理由有三:①在中世纪,教会掌握大权,他们信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从而推动了教会人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来解释上帝的伟大。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内容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答: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辨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万物由某种基本元素构成,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和古希腊的“水、火、土、气”四元素说。

这种自然观直观、朴素,但缺乏科学依据。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则将自然界视为一部机器,按照严格的机械规律运行。

它强调自然的客观性和可还原性,但忽视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自然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自然观是对以往自然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为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科学观科学观是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结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看法。

科学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反映,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认识形式。

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验证性、创新性等特征。

科学的结构包括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和社会建制三个方面。

科学知识体系由概念、定律、原理等组成;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说、推理等;社会建制包括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科研管理等。

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多种,如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模式、库恩的范式转换模式等。

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创新和革命的过程。

三、技术观技术观是对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以及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看法。

技术的本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手工技术、近代机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阶段。

技术的发展受到社会需求、科学进步、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研究生)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与意义1. 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的理论体系。

它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界的本质、规律、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旨在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趋势。

2. 意义自然辩证法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这种联系和作用表现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多种形式。

2. 自然界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实现的。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自然界中,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推动自然界不断向前发展。

3. 自然界的发展是矛盾和统一的统一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矛盾和统一的统一。

矛盾是自然界发展的根本动力,统一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矛盾和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推动自然界的发展。

4. 自然界的发展是渐进和飞跃的统一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渐进和飞跃的统一。

渐进是自然界发展的基本形式,飞跃是自然界发展的质变阶段。

渐进和飞跃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共同推动自然界的发展。

三、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1. 自然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方法论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指导科学家从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研究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

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家从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去研究生物的发展规律。

2. 科学技术发展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它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矛盾和统一的统一,要求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创新和突破。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1)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2)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3)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中国科技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科技发展而改变形式;它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作用: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缺陷:1受原始宗教和神话影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2受当时自然哲学限制,不能在细节上科学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都是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研究自然界内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相互渗透性原理: 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渗透、联系和依赖的。

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各种事物之间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 影响和制约着彼此的发展。

2.矛盾运动规律: 自然界的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主导力量, 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

矛盾的运动是以斗争为主要形式的, 通过斗争来解决矛盾, 推动事物的发展。

3.质量互变原理:自然界的事物都具有质量,质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

质量互变就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一个新的质量状态。

4.运动的普遍原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运动是永恒不变的,包括量变和质变两种形式。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观点, 指的是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和统一的矛盾。

对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

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贯穿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中。

2.转化: 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不断转化的。

事物的转化包括量变和质变两个层次, 量变是事物内部性质的变化, 而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性转变。

转化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发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

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和转化的结果。

发展是一种渐进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阶段和过程实现的。

发展是自然界的永恒规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4.统一性和多样性:自然界的事物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事物的统一性表现在它们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和原理,而多样性表现在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精华版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它既关注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探讨科学技术的方法论和社会影响。

以下将为您呈现自然辩证法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一、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自然界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从微观的粒子世界到宏观的宇宙天体,一切都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演化。

1、物质的永恒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例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等。

2、自然界的普遍联系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

比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一个物种的变化可能会引发整个生态链的连锁反应。

3、自然界的发展是进化与退化的统一进化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退化则是指事物从复杂到简单、从高级到低级的变化。

自然界的发展往往是进化与退化相互交织的,在某些方面进化的同时,可能在另一些方面出现退化。

二、科学技术的本质与方法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了解其本质和方法对于推动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获取的关于自然界的客观真理。

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验证性等特征。

2、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对自然进行的改造和控制。

技术具有实践性、功利性、综合性等特点。

3、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类比等。

观察是获取感性材料的基础,实验则是对自然现象的人工干预和控制,以更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归纳和演绎是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类比则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

4、技术创新的过程通常包括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三个阶段。

技术发明是创造出新的技术成果,技术创新是将技术发明应用于实际生产并产生经济效益,技术扩散则是技术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应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哲学方法。

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1. 矛盾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

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通过本文的讲解和总结,我们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

它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并且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2. 自然辩证法的特点(1)整体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发展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3)矛盾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 联系规律联系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 发展规律发展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 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质和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突变性。

5.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达到更高阶段的肯定。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式的过程。

三、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1. 自然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

它指导科学家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自然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2. 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社会科学中也有重要应用,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

它帮助人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1. 联系规律(1)普遍联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自然辩证法要点

自然辩证法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概要1.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内容为三部分: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2.自然系统的基本特征1,自然系统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确定功能的统一体。

2.物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结构对物质系统的功能具有决定作用。

3,自然系统的普遍性。

3.自组织形成的根据和条件1.开放性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2.远离平衡态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外部源泉;3.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在根据;4正反馈是系统有序演化的内部机制;5.内部涨落是导致系统有序演化的直接诱因。

4.协调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基本原则1.要摆正人与自然界的位置;2坚持生态平衡的原则;3.要进一步完善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4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

5.科研选题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造性 .3科学性4可行性6.选题的步骤:1发现或搜集问题 2初步选择问题 3资料调研 4制定研究计划5课题论证 6课题审批7.科学观察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 典型性原则8.科学实验的特点:1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 实验方法可以强化研究对象 3实验方法可以使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实验方法可以延缓、加速研究对象的运动速度。

(5)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6)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9.数学方法的特点:(1)数学方法具有抽象性(2)准确性(3)广泛的应用性10.系统方法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动态原则(3)最优化原则(4)模型化原则11.复杂性科学的特点(1)它只能通过研究方法论来界定,其度量标尺和框架就是非还原论的研究方法论(2.)它不是一门具体学科,而是分散在许多学科中,是学科互涉的。

(3)它要力图打破传统学科之间互不来往的界限,寻找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统一机制。

(4)它力图打破牛顿力学以来一直统治和主宰世界的线性理论,抛弃还原论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梦想,主张既要超越还原论,又要超越整体论,即把还原论和整体论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新的适合复杂性研究的贯通思维。

自然辩证法内容概括

自然辩证法内容概括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技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科技发展史,探索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各大科技成果须从哲学高度加以审视,以及对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价等。

(3)狭义自然辩证法: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探索自然界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技本质及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含: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三部分。

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观点及代表人物。

(一般为选择)(1)逻辑实证主义石里克,卡尔纳普认为科学是可以证实的(2)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玻普认为逻辑上可证明为错,但实际上没有证明为错的是科学(3)历史主义库恩科学知识的增长是范式的(4)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精致证伪主义)拉卡托斯新理论取代旧理论,但不先将其打倒(5)反对方法(怎么都行)费耶阿本德不限定任何逻辑,只要有利于科技发展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及札记等划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主要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19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展观,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辨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两者间的关系。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导论第一讲科学与技术一、什么是科学1、概念:(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2、基本特征:(1)解释性和预见性(2)科学的精确性(3)科学的可检验性(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5)科学的系统性(6)科学的主体际性:主体间相互理解、交流、探讨*伪科学:冒充科学* 非科学:不具备科学性质,不是科学3、自然科学分类:(1)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一切基本运动形式的基本规律(2)技术科学: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应用方面(3)工程科学:综合运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等形成一类高级科学二、什么是技术1、概念:技术一般指认为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三个派别:技术工具论、技术知识论、技术文化论“三相”结构:实体型、经验型(默会性,难言)、知识型2、基本特征:(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主体要素和个体要素的统一;(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4)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3、技术分类:机械性技术、物理性技术、化学性技术、生物性技术三、什么是工程1、概念:最初是“创造”,特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2、基本特征:(1)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2)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划对科学技术、社会的整合;(3)通过技术集成形成创新过程;(4)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四、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一)区别1、三者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程——创造科学:是什么、为什么,认识世界、揭示规律技术:做什么,怎么做工程:观念转化为现实2、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追求精确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从经验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技术:追求确定的应用目标,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上升到实践工程:实行目标的确定、方案设计、项目决策的复杂过程3、从成果的性质和评价标准科学:以只是理论体系形态呈现,科学成果具有共享性,以真理为标准技术:以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呈现,以效用为标准工程:计划、实施、观测、反馈、修正,以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为标准4、从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科学:源起好奇心、中立技术:任务取向、负荷价值(正向、负向)工程:任务取向、好和坏5、研究规范科学:普遍性、公有、无私、创造,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技术: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标,涉及到保密、专利等工程: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二)联系科学与技术、工程“一体化”1、科学技术化2、技术科学化第二讲科学技术发展史一、科学发展史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一)古代科学1、古代科学起源于神话2、古代常识是古代科学的基础(1)低级:用常识解释常识(2)高级:用非常识解释常识3、特征:(1)直观性(2)同质性(3)公有性(4)表象性(5)非系统性(6)易接受性(7)公认性(8)可解释性(9)多种解释性4、两类问题:解释性、探讨性亚里士多德:(1)定义科学知识——概念、命题(2)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三段论(理性)(二)近代科学16、17世纪——19世纪末1、常规发展:16、17世纪——19世纪末2、繁荣发展:19世纪——20世纪初牛顿:(1)力学认识模式(理性)(2)机械力学认识模式(形而上学)(三)现代科学爱因斯坦:研究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推理法、理性非理性总和之后产生——科学哲学家二、技术发展史古代技术——近代技术——现代技术(一)古代技术技艺、经验“火”的使用——制陶技术——冶炼技术(化学科学)文字——信息技术石器——青铜器——铁器“实用性”技术古罗马(二)近代技术欧洲由“停滞”——飞速发展(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两次技术革命:1、蒸汽动力技术(机器系统)工具机一>动力机“车床”技术体系:任何技术上的发明和应用总是和其他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相关联,一类技术和各类技术之间依照社会目的和自然科学。

自然辩证法要点

自然辩证法要点

第一章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自然辨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学科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研究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研究对象:1、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2、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的辨证法)3、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研活动中的辨证法)4、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第二章自然观1、为什么说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思路:先分析自然观发展史上前两种自然观(古代朴素和机械唯物)的优缺点及其局限性,在分析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优点,突破了前两种自然观的局限性,发展了前两种优点,加进了自己的内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优点:19世纪科学观、哲学基础、唯物史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或总的观点,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没有坚持在科学的基础上。

局限: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优点:唯物性和坚持自然辩证法。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2、一切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空间和事件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

3、物质运动由于外的作用,自然界是一架庞大的机器。

4、自然界的未来发展,唯物性没有贯彻到人类历史。

优点:1、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引言:
1.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概念。

2.引出本文主旨,即对自然辩证法的提纲进行整理,探讨其重要理论要点。

一、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
2.自然辩证法在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地位与阶段性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客观性原理:自然界普遍的客观规律;
2.一分为二原理及对立统一规律;
3.发展性原理:自然界的动态发展与演变;
4.量变到质变原理。

三、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质量:揭示物质变化规律;
2.运动:揭示物质运动的方式和趋势;
3.矛盾及其分析:揭示物质世界的矛盾与统一;
4.世界观及方法论:揭示人们认识自然的方式与规律。

四、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
1.总结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2.结合科学实践,强调实践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3.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统一
五、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自然辩证法在物理学、生物学、地学等科学领域的应用;
2.自然辩证法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六、自然辩证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
1.自然辩证法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借鉴;
2.自然辩证法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七、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总结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
2.展望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
1.总结全文,强调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2.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和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展望。

以上是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的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细化和扩展,以满足论文的需求。

自然辩证法知识要点

自然辩证法知识要点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1)他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组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他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鱼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2)塔门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3)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互相联系,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1)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堆自然的实践关系,属直接生产力。

(2)目的不同。

科学术语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3)可预见性不同。

科学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研究目标相对不确定,一般难以预见,而技术研究过程计划性强,目标相对明确,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

(4)评价标准不同。

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扩大科学知识的储备,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处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

科学和技术的联系(1)科学与技术都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为宗旨的一种社会活动。

他们都以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为满足人类长远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更为优越的环境为根本目的。

(2)科学和技术都是与社会的物质生产紧密相关。

他们都生产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都可归于生产力的范畴,社会的物质生产需求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3)科学与技术在历史与现实之中存在着互为条件,互为动力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线,以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技术发生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社会论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一)增长智慧,提高哲学素养。

(二)求真务实,树立科学精神。

(三)化成天下,涵养人文精神。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基本特征:1、本质特性: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整体性和直观性。

3、思辨性和臆测性。

4、不彻底性:第一,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并非总是有机结合,经常会出现彼此割离的情况。

第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往往杂糅着唯心主义的因素。

第三,古代哲学家在认识自然界时,虽然住往能够坚持唯物主义,但不能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4.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异同同:(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

(2)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异:(1)认识自然的思维方式不同。

(2)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同。

(3)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同。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代中国人推崇“天人合—”,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亲和;而古希腊人则信奉“人类中心”,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与主宰。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具有绝对的不变性;它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来源于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自然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和演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以下是《自然辩证法》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1.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2.自然界中存在的矛盾类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3.矛盾的普遍性: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不同事物矛盾性质的差异,例如质量矛盾和运动矛盾;5.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事物发展的辩证逻辑;6.矛盾的结构:包括对立面和统一面,对立面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面是对立面的共性;7.矛盾的斗争和发展: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发展表现为量变和质变;8.事物的辩证运动规律:包括质量互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打破旧事物、实现新事物等。

二、自然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1.矛盾的基本类型:包括对立统一矛盾、相对统一矛盾、同一性矛盾和异同性矛盾;2.矛盾的揭示方法:包括分析对立面、发现根本矛盾、区分主次矛盾和把握矛盾特殊性等;3.矛盾的解决方法:包括克服消极因素、增强积极因素、统一对立面和实现事物的平衡等。

三、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基于辩证法,研究自然规律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2.抽象和具体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抽象是具体的依据,具体是抽象的实现;3.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和总结,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检验;4.科学和艺术的辩证关系:科学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科学的升华和人类情感的表达;5.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个别是一般的延伸,一般是个别的概括;6.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原因是结果的根源,结果是原因的体现;8.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必然是偶然的必然性,偶然是必然的偶然性。

四、自然辩证法的应用1.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事物的内部矛盾,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科学实践;2.自然辩证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指导生产过程的组织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3.自然辩证法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揭示环境问题的本质矛盾,提出环境治理的对策方法;4.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自然辩证法汇总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汇总知识点

1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2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3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1 开放性: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 ,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只是不同系统的开放程度不同。

2 动态性: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量、信息流不断地运动系统的变化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进化的方向,一是退化的发展。

3 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

4 参次性: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优势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层次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

4 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1 分叉:稳定性和不稳定性2 突现:突发性、间断性和不可预测性 3 :“内在随机性” :确定性和随机性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1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其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

其二,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其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 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制约着社会生产力。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类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

5 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6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以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是其“四大”特征。

自然辩证法重点知识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知识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知识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系统及其相关问题什么是系统,系统的概念包含哪些要义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或者说系统是以各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包含以下四个要义:第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

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单一要素不是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要素才可能构成系统。

且要素只能是具有一定属性的实体。

第二,“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结构。

而结构是系统中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可以是数量关系(数量结构),也可以是空间关系(空间结构),还可以是时间关系(时间结构),而更重要的是相互制约关系(相互作用结构)。

第三,“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使系统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功能是系统在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

功能是系统整体才有的属性。

第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各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显出来。

而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凡是与系统的组成要素发生相互作用而不属于系统的事物,均属于系统的环境。

要素、结构、功能和环境,都是完备地规定一个系统所必需的。

这几种规定之间存在如下基本关系:系统的功能依赖于其要素、结构和环境。

要素性质的变化、结构构型的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系统的功能表现,甚至导致系统的质变。

从实质上说,系统概念的要义并不是一般地强调联系,而是强调那种具有新质突现的联系。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及意义:系统是以各种要素的属性为基础经由特定关系而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新质的整体。

首先,系统由要素构成,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要素的属性影响系统的属性,这是系统的加和性;其次,系统并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由要素之间的相干性耦合作用而形成的具有新质的整体,这就是系统的非加和性,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它是系统的重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概要
注释:标记为红色加粗字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结合上课老师的说法与个人观
点来谈的),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哦!
第一讲哲学与科学
一、哲学的特征:反思与批判(不同于其它学科)
二、西方式的反思:存在先于本质
三、科学来源于哲学⎧


希腊时期罗马时期
简答: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
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谈:
①从目的上说;研究自然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目的上并不冲突。

②从论据上说;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以上两种运动状态,只有非静止或非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必须有种外力推动才能解释现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种外力就来自于“上帝之手”,从而世界上存在上帝。

四、科学对哲学的影响
对上帝论的抛弃
例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去掉了上帝的假设,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等。

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化
一、自然的变迁
⑴什么是自然
答: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
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
⑵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自然观①万物有灵
人有两种状态⎧








相同点:躺,闭眼
不同点:醒,梦,呼吸
人之有灵(自然拟人化)
②古希腊时期
Ⅰ爱奥尼亚学派—以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

Ⅱ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确实性的寻求,其实就是遵循事物由具体一抽象的规律。

柏拉图:理念(idea)由概念实体
简答:为什么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科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答;在欧洲黑暗、教会横行的中世纪时期里,没有妨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反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理由有三:
①在中世纪,教会掌握大权,他们信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从而推动了教会人员在
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来解释上帝的伟大。

②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是有教会人士提出的,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③对自然界进行研究,就是理解上帝的全知全能。

二、近代机械自然观: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

三、机械论自然观在现代的衰落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原子结构的发现量子力学。

四、辩证自然观
环境伦理学的可能性
A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自然是人化自然,人类和人类利益是核心
B生态伦理学,地位平等,人与自然主体关系是平等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推广到自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C生态系统论观,超越主体间或主客体关系,将自然作为一个人的系统,每一存在的物质对整体存在的价值,价值定义的变化或范围的变化。

五、当代的思考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界是人类索取的对象。

平等主体关:自然界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事物都是平等的,都有其特定的存在价值。

生态系统观:整个地球是一个生态系统,各个环节都应为其服务,若不能为其服务,则要调整或被取代。

第三讲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⑴问题
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
中国人口增速放缓的原因⎧


经济增长计划生育
二、反思过程
提出的来源:
①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②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关系》里约热内卢提出“人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核心”原则:新的全球伙伴关系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⑴先天不足:人均资源少;分配不均;低劣资源比例高
⑵后天不足:破坏严重;保护不力;与国际接轨难
⑶对策:⎧




⎪⎩
①有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发展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③实现以经济为中心的全面发展
④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有序利用
第四讲晚清中国与明治维新日本的对比
一、日本概况
二、起点悬殊
⎧⎪⎨⎪⎩①国内生产总值(1848年):中国是日本将近20倍
②派遣留学生:中国比日本早
③重工业:中国比日本早七年(1890年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钢铁厂)
三、相似影响,不同结果
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而日本却成为经济、军事强劲的帝国主义国家。

结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但不是唯一的生产力。

要与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相结合
第五讲反对伪科学
一、易辩的伪科学
星座:其实是源自天文学,古巴比伦人的占星术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相结合的产物,对现在而言,比较落后,并被科学界定义为一种伪科学。

血型:源自希波克拉底,是一种体液学说,也是一种伪科学。

二、养生与气功(瑜伽)
气功要诀:呼吸+冥想(良性)=催眠(心理学,动功,静功)
佛家冥想:莲花,净土,本尊
道家冥想(中医):丹(外丹和内丹),丹田(两眉正中为上丹田,两乳正中为中丹田,
脐下三寸为下丹田)
呼吸四点:深、长、匀、细
三、特异功能
途径(以严新为例)
①与文学结合例如:《大气功师》
②与政治权威结合例如:得到徐向前的肯定
③与科学权威结合例如:得到钱学森的赞同
④与媒体结合例如:新华社报道
四、反思中国文化
1. 非科学的因素太多(一些科学方法、理论一定是有其限定条件的,只在一些条件下
适用)。

2. 对权威的迷恋以至于我们忘了权威的产生过程。

中国文化中过于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
第六讲 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发现的方法
①非理性的方法:直觉、灵感、机遇
②理性方法:归纳法(得到的方法不一定正确)
重点方法:
穆勒五法①求同法②求异法③求同求异法④共变法⑤剩余法(排除法)
二、科学辩护的方法
1.科学观察:特征:天文学观察,借助科学仪器,在自然状态下
缺点:未观察,误观察,有时不可重复观察
2.科学实验:特征:科学目的,借助科学仪器,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状态下
缺点:局部的,个别的,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受当时认识条件的限制 鉴于以上两种方法的特征和缺点,要求科学家的严谨和严格。

三、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异同
共同特征⎧⎨⎩①都有一定的科学目的②都要借助科学仪器
不同特征
⎧⎨⎩①科学观察是在自然发现的状态下进行,而科学实验是在认为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②与单纯的科学观察相比,更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的结论更具有推广性缺陷
⎧⎨⎩①科学观察:误观察,不能重复观察(比如,地震,火山等)②科学实验:局部的,不全面的,实验结论的评价受到当时认识水平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