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论的进展:交易成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理论的进展:交易成本/自生能力的视角

皮建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433)

容提要:企业的围和边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约束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本文在交易成本/自生能力的视角下评述了企业理论的最新进展。交易成本经济学是企业理论的思想框架,是企业理论的前期工作;财产权利理论抓住了物质资产所有权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投资阻塞或套牢问题;关键资源理论抓住了关键资源控制权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进入权分配问题;采购契约理论抓住了规定不完全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事后适应问题;自生能力理论抓住了要素禀赋结构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生产成本最小化问题。约束条件的改变是企业演变的重要压力,而把国的“默会知识”和国外的“编码知识”结合起来则是企业理论发展的重要动力。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界定企业的边界与从生产成本的角度界定企业的边界是两套不同的方法,探讨这两套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本文综述的主旨。沿着文献综述的路径前进,本文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交易成本最小化和生产成本最小化都是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交易成本最小化是一阶条件,生产成本最小化是二阶条件。

关键词:企业理论企业边界交易成本自生能力

企业理论的进展情况(尤其是基本框架和主要方向),是研究企业理论时必须了解和把握的“编码知识”(codified knowledge)。只有在当代经济学前沿(包括思想和模型两个方面)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才有可能防止学术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志俊和丁利(2002)的不完全契约视角以及其静(2002)的契约视角不同,本文主要是沿着交易成本/自生能力思想这条“主干道”往前走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一笔带过甚至完全忽视了一些在思想方面和模型方面与交易成本/自生能力框架相关度不是很大的经典文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企业理论的文献非常多,任何一个初涉此领域的人都有可能“锁入”(lock in)某个分支上的“小胡同”,从而不能看到企业理论这座“大迷宫”的整体面貌和思想脉络,进而很难把研究局部问题和研究整体问题结合起来。本文的基本结构如下,第一部分评介了交易成本经济学(TCE),它是企业理论的思想框架,属于企业理论的前期工作,它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种治理结构;第二部分评介了财产权利理论(PRT),它抓住了物质资产所有权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投资阻塞或套牢问题,它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拥有的物质资产或者拥有控制权的物质资产;第三部分评介了关键资源理论(CRT),它抓住了关键资源控制权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进入权分配问题,它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既包括关键资源也包括对关键资源拥有进入权的人;第四部分评介了采购契约理论(PCT),它抓住了规定不完全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事后适应问题,它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种部采购机制;第五部分评介了企业自生能力理论(EVT),它抓住了要素禀赋结构这一要点,着重于解决生产成本最小化问题,它的核心观点是企业是适应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的行为主体;第六部分评论了TCE、PRT、CRT、PCT和EVT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界定企业的边界与从生产成本的角度界定企业的边界是两套不同的方法,探讨这两套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本文综述的主旨。沿着文献综述的路径前进,本文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交易成本最小化和生产成本最小化都是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交易成本最小化是一阶条件,生产成本最小化是二阶条件。

一、交易成本经济学(TCE)

罗纳德·科斯的经典文献(Coase,1937)开启了传统厂商理论把企业视为生产函数的“黑匣子”,打开了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视为部组织的“大门”。他认为,企业是对市场的

替代,这种替代之所以能够发生乃是因为企业组织交易的成本小于市场组织交易的成本,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这一点,即在企业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Coase,1937,p.394),用五常(Cheung,1983,中译本,p.363)的话语表达就是:当一种成本的节约与另一种成本的上升在边际上相等时,这种替代就将停止。这实际上给出了企业存在的动力是什么,换句话说,这给出了企业的逻辑起点——回答了为什么会有企业,企业和市场都不是刚开始就以预先设定的形态产生出来的,而是彼此间以齐头并进的方式演化而来的。科斯认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将趋于扩大:(1)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增加,组织成本变得越小且组织成本上升得越慢;(2)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增加,企业家犯错误的可能性越小且错误增加得越少;(3)企业规模越大,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下降得越大(或上升得越小)(Coase,1937,pp.396-397)。

奥利弗·威廉姆森把科斯的交易成本思想发扬光大,形成了交易成本经济学(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TCE)。TCE的基本观点是,一项交易要选择可供选择的交易成本最小的“治理结构”来完成,要把属性各不相同的交易与成本和效能各不相同的治理结构“匹配”起来,经济组织的核心问题在于节省成本(Williamson,1985;Williamson,1996;Williamson,1998)。企业和市场都是治理结构,这一结构主要起源于节省交易成本,自动适应和合作适应的效果随治理结构的不同而不同(Williamson,1996,中译本,p.280;Williamson,2002,p.181)。无疑,上述进路和五常(Cheung,1983,中译本,p.364)的下列观点是基本一致的:企业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交易成本下组织经济活动的各种不同方式。

TCE为了描述或刻画交易的目的而倚重的主要维度是:(1)交易重复发生的频率,(2)它们受影响的不确定性程度与种类,以及(3)资产专用性条件,其中TCE的许多可辩驳的含义取决于最后一个维度(资产专用性),可以说资产专用性是最重要的标志(Williamson,1985,中译本,p.78;Williamson,1996,中译本,p.51)。资产专用性是指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它备择用途并由其使用者重新配置而不牺牲其生产性价值的程度,它是和可挤占准租金联系在一起的(Klein, Crawford and Alchian,1978,中译本,p.203),资产专用性可分为六类:(1)场地专用性;(2)实物资产专用性;(3)人力资产专用性;(4)品牌资本;(5)奉献性专用资产(专向资产)以及(6)暂时性专用资产(Williamson,1996,中译本,pp.51-52;Williamson,1996,中译本,pp.113-114)。

TCE基本的行为假设就是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有助于把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还有助于区分可行的缔约模式与不可行的缔约模式(Williamson,1985,中译本,p.67;Williamson,1996,中译本,pp.46-48)。只要对经济组织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最终势必把以下三个概念综合起来:一是有限理性,二是机会主义,三是资产专用性的条件(Williamson,1985,中译本,p.64)。

TCE是如何对交易进行治理的呢?当只考虑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时,有效的治理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对于非专用的交易,包括偶然性的契约与经常性的契约,主要应使用市场治理结构(古典契约)。对于混合式的偶然交易和高度专用式的偶然交易,需要实行三方治理(新古典契约)。对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交易行为,可以采用两类专用交易治理结构(关系契约):一是双方结构,其中双方都自主行事;二是统一结构,即不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而是在有组织有统一权威关系(即纵向一体化)的企业部进行交易。至于第三种因素即不确定性,已被假定为其严重程度足以要求人们做出关于适应它的连续性决策问题,对于不确定性问题之所以需要不断去适应,乃是因为不可能把所有需要确定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并且事先规定好适当的政策。对于标准化的交易,无论不确定性的程度有多大,都能用市场治理来解决;对于具有资产专用性的交易,不确定性程度和资产专用性程度使得缔约问题变得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