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规则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单位预算管理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规则》第七条规定:“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 管理办法。将“结余留用”改为“结转和结余”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财力可能,结合事 业特点、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事业单位收支及资产状况等确 定。定额或者定项补助可以为零。”
第二部分 修订规则的基本原则
三、突出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性质 事业单位管理存在一个属性不明确的问题,有人形容: “事业单位像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有搞生产经营的, 有从事公益服务活动的。即便是从事公益活动的也偏离了公 共性质和公益性质的目标。新《规则》充分体现公益性的性 质。并对对外投资、开展经营活动进行严格规定。 四、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新《规则》修定,增加了管理方面条款,推进事业单位 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内容。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于2012 年2月7日财政部于68号令正式 颁布,于2012年4月1日起在全 国施行。此规则是对1997年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进行修定,《规则》出台后, 原《准则》不再实施。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历史沿革经过了三个 阶段: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89年 没有建立起独立统一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 第二个阶段:从1989年到1997年 初步建立起相对独立统一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体系(财政部2号令);出台了“全额预算单位、差 额预算单位、自收自支单位财务管理办法”
1.单位提出预算建议数。 (一上) 2.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一下) 3.单位编报正式预算。 (二上) 4.财政部门正式批复预算。 (二下)
二、单位预算管理
(五)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 《规则》第十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
批准的预算。预算执行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财 政专户管理资金的预算一般不予调整。上级下达的事 业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增加或者 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事业单位应当报 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调整预算;财政补助收入 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以外部分(如其他收入、上级补助 收入)的预算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由单位自行调整 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收入预算调整后,相 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第三部分 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 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不能或 不宜市场配置资源为一类事业单位。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 可部分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为二类事业单位。
对从业生产经营经营活动,不承担公共服务职责 的事业单位,鼓励走向市场,同时支持企业、私人兴 办这类事业。
三、收入管理
(一)事业单位收入的概念
《规则》第十四条规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 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1.事业单位的收入是为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而取得的; 2.事业单位的收入是依法取得的; 3.事业单位的收入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取得的; 4.事业单位的收入是非偿还性资金。
第三部分 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新规则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大的变化:
一、完善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1、对“核定收支,定额或定期补助,超支不补, 结余留用”预算管理办法中的“结余留用”改为“结 转和结余按规定用途使用”,把:“结转”和“结余” 分开
2、区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二、确立了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完整性的原则
结合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和非税收入的改革,改变了“大收大 支”预算管理口径。
三、有针对性地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共性和 突出性的问题。
对事业单位票据管理,绩效管理,结转结余管理,专用 基金管理,固定资产范围、标准和分类,对外投资,资产管 理,防范财务风险,财务监督等问题作了修改和补充。
“完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
此准则已实施了十五年
第二部分 修订规则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修订规则的基本原则
一、保持现有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框架 三个层次:1、财务规则
2、财务制度 3、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二、体现财政改革的相关成果 经过十五年,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实施了以下改革: 1、部门预算改革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3、政府采购制度 4、“收支两条线” 5、政府收支科目
第三个阶段:从1997年至今 以1996.10颁布,1997.1.1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 行)》为标志;首次实现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与行政单位财务 制度实现全面分开。97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具有 以下特点:
“独立”: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与行政单位财务制度分 开。
“统一”:种类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内容一统一,取消 了“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单位划分,并在预算编制、收支 科目、报表格式实现了统一。
二、单位预算管理
(六)事业单位决算的管理(新增) 第十一、十二、十三条:增加决算管理要求,体现 单位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事业单位决算是单位预算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重预算、轻 决算倾向,决算数据不完整、不真实,与预算不衔接。 增加“决算管理”内容,能够进一步强化决算管理的 重要作用,有利于加强决算管理。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一)事业单位预算的概念和内容 《规则》第六条规定:“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 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 划。事业单位预算由全部收入预算和全部支出预算组 成。” 将原《规则》“任务”改为“目标”,并提到 “计划”之前,主要考虑:
一是:符合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二是:符合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
国库改革后,取消预算外资金的概念,上缴资金的方式分为两种: 上缴国库和上缴财政专户
三、收入管理
(四)收入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十六、十七条: 1、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一 核算,不得设置“账外账或小金库”。 6、加强对应缴资金的管理。对应缴入国库或财政 专户的资金要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滞留、挪用、截 留、坐支。 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得以盈利为目 的。
一、总则和附则
第二条:《规则》的适用范围 1、《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事业单位改革:三类,行政职能性 不执行
从事经营活动 从事公益服务—执行 2.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适用本规则; 3.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性组织和社会团体,适用本规则; 4.某些事业单位或事业单位特定项目,不适用规则。 5.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财务执行本规则。也可以执行《基本建设单位会计 制度》,但基本建设管理必须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 394号。
三、收入管理
(二)事业单位收入的分类
《规则》第十五条 1.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p43。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 2.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p43 。 3.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 入”。 4.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 收入”。 5.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 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6.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 捐赠收入等。
1、事业单位预算编制 编制原则: 合法性 科学性
稳妥性 合理性 完整性 统一性 真实性
2、单位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3、编制方法:p31 基期法: 零基法:
计算方法:定额计算法、比例计算法、 标准计算法 比较计算法、估计计算法
4、单位预算的编制: (1)收入预算的编制:包括财政补助收入预算和非财政 补助收入预算两部分组成 (2)支出预算的编制:由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 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组成
非财政补助收入在于支出较多的事业单位,可实行收入上 缴办法(包括定额上缴和比例上缴,具体办法与财政部门商 定)。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三)事业单位预算编制
《规则》第八条规定:“事业单位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 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以及以前年度 结转和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 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 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一、总则和附则
第三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1.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2.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 3.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 益和经 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首先,要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 其次,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再次,要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三、收入管理
(三)主要修订内容
1.按照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完整性的原则,将“各类事业经费”改为 “各类财政拨款”。
2. 将 财 政 补 助 收 入 “ 从 财 政 部 门 取 得 ” 改 为 “ 从 同 级 财 政 部 门 取 得”。避免重复计算财政拨款。
3.在对事业收入的规定中,将原规定修改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 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 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二、单位预算管理
(四)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二上二下”
第九条规定:“事业单位根据年度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以 及预算编制的规定,提出预算建议数,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 财政部门(一级预算单位直接报财政部门,下同)。事业单位 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主管部门审核汇 总报财政部门,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执行。”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解读
(一)什么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是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事业单位有 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业务进行计划、组织、 执行和控制等工作,所规定的基本行为准则或行为 规范。
三个层次涵义: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是
1、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பைடு நூலகம்分;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与原《规则》相比: 一是:明确提出“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批准的 预算”,更加强化了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二是:根据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取消了预算外 资金的提法,将原“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 改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 三是:进一步明确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管理 资金预算调整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而不能仅由主管部门审批。
四、在部分行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在医院和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会计核 算原则。
第三部分 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新《规则》共十二章68条
一、总则 二、单位预算管理 三、收入管理 四、支出管理 五、结转结余管理 六、专用基金管理
七、资产管理 八、负债管理 九、事业单位清算 十、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十一、财务监督(新增) 十二、附则
财政体制 预算制度 国库收付制度
财政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
非税收入管理 会计制度
企业财务制度 财务制度 行政单位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2、涵盖事业单位所有的财务活动 。 3、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具有法律性质;
第一部分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部分 修订规则的基本原则 第三部分 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试行)》是1997年5 月28日财政部于财预字 [286]号制定并实施, 同时废止财政部1988年 制度的《事业行政单位 预算会计制度》。《准 则》的出台首次实现了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与行 政单位财务制度实现全 面分开。
一、总则和附则
第四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1.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 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2.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 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考评,提 高资金使用效益。 4.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 失。 5.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