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文言现象、翻译习题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⑥学.学半:前一个“学”:2、一词多义学⑥学.学半:前一个“学”: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学《大道之行也》习题②矜.、寡、孤、独、废疾者:。
③不独亲.其亲:④不独子.其子:。
⑤使老.有所终:。
⑥选贤.与能:。
⑦选贤与能.:。
⑧壮.有所用:。
⑨幼.有所长:。
⑩故外.户而不闭:。
⑪故人不独亲其亲.:。
⑫鳏寡孤.独:。
⑬盗窃乱.贼而不作:。
⑭盗窃乱贼.而不作:。
2、一词多义:为①天下为.公:。
②不必为.己:。
独①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而①盗窃乱贼而不作:。
②故外户而不闭:。
3、判断文言句式: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三、重点句子翻译: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选贤与.能:通假字,同“举”。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通假字,同“鳏”,老而无妻。
③不独亲.其亲:意动用法,“以……为亲”④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⑤使老.有所终: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
⑥选贤.与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⑦选贤与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能干的人。
⑧壮.有所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中年人。
⑨幼.有所长: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幼童。
⑩故外.户而不闭:名词活用作状语,从外面。
⑪故人不独亲其亲.:形容词用作名词,亲人,这里指父母。
⑫鳏寡孤.独:古今异义,古义:幼而无父的人。
今义:父母双亡的人。
⑬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今异义,古义:指造反。
今义:秩序差。
⑭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今异义,古义:指害人。
今义:指小偷。
2、一词多义:为①天下为.公:判断动词,是。
②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⑥学.学半:前一个“学”:2、一词多义学其①其.此之谓乎:②不知其.旨也:三、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4、期此之谓乎: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⑥学.学半:前一个“学”: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学其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三、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翻译: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然后就才能自我反省4、期此之谓乎:翻译:大概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
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大道之行也》习题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礼记》二则(第2课时)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知识1.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
(1)选贤与能()(2)矜、寡、孤、独()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讲信修.睦()(2)女有归.()(3)外户.而不闭()1(4)盗窃乱贼.而不作()5.解释下列的一词多义。
(1)为天下为.公()不必为.己()(2)亲故人不独亲.其亲.()(3)子不独子.其子.()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选贤与能.()参考答案2.wéi jǔ mù guān fèn wù3.(1)“与”同“举”,推举,选拔(2)“矜”同“鳏”,老而无妻5.(1)动词,是;介词,为了2(2)前一个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为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3)前一个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以……为子;后一个是名词,指子女6.动词用作名词,有才干出众的人重点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何联系。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很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但其对后世依然有巨大的影响,请你说说这种“大同”理想的积极意义。
尽管这样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一直是思想家、政治改革家上下求索的动力和奋斗目标。
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才由茹毛饮血的古代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社会。
《礼记二则》课后练习附答案
《礼记》二则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嘉肴.(yáo)学.学半(xiào)B.矜.寡(guān) 讲信修睦.(mù)C.兑.命(yuè) 选贤与.能(yǔ)D.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móu)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善.也()(2)教然后知困.()(3)矜、寡、孤.、独()(4)男有分.()(5)盗窃乱贼而不作.()(6)故.外户而不闭()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然后/能自强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2)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6.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教学相长.()(2)然后能自反.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8.文章开头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9.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过一段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细读原文,找出与之表达意思一致的一句话。
10.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所谓“教学相长”。
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3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部编版八年级下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虽有嘉肴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旨.(zhǐ)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弗.食弗:不至道:最好的道理(2)虽有至道..(3)不知其善.也善:好(4)教然后知困.困:困惑也自反:自我反思(5)然后能自反..3.解释下列通假字。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1)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解析:C.“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他三项均是代词。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
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9.“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作为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的。
10.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含答案)
《<礼记>二则》练习◆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弗.学(fú)男有分.(fèn)天下为.公(wéi)B.嘉肴.(yáo)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己(wèi)C.学.学半(xiào)选贤与.能(jǔ)货恶.其弃于地也(wù)D.兑.命(yuè)讲信修睦.(mù)矜.寡孤独(jīn)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B.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C.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D.天下为.公(介词,为了)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B.何陋之有C.大道之行也D.宋何罪之有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能力题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
第22课《礼记》二则一、基础与巩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弗.()教学相.长也()旨.()兑.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答案】yáo fúzhǎng zhǐyuèjǔmùguān fèn wù【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弗”应读“fú”,本义拼成“fó”,“与”应读“jǔ”,不要拼成“yǔ”。
2.选出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老有所养/养生送死B.天下为公/此为何若人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独子其子D.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答案】B【详解】A.“养”的意思分别是“供养”“养活”;B.“为”的意思都是“是”的意思;C.“独”的意思分别是“老而无妻”“单独”;D.“故”的意思分别是“因为”“因此”。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①其.此之谓乎/②货恶其.弃于地也B.之①其此之.谓乎/②大道之.行也C.故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故.人不独亲其亲D.长①教学相长.也/②幼有所长.【答案】C【详解】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①表示揣测,大概;②代词,指财货;B.①助词,宾语前置标志;②结构助词,的;C.①所以;②所以;D.①促进;②成长;故选C。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B.《兑命》曰:“学/学半。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案】A【详解】B.“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学”同“敩”,教导;C.“与”通“举”,推举,选举;D.“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故选A。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自强.(qiáng)学.(xué)学半讲信修睦.(mù)不知其旨.(zhǐ)B.嘉肴.(yáo)男有分.(fēn)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wèi)己C.弗.(fú)学有所长.(zhǎng)选贤与.(jǔ)能好逸恶.(wù)劳D.兑.(duì)命尘埃.(āi)也天下为.(wéi)公矜.(jīn)寡孤独【答案】C【详解】A.“学”读作xiào;B.“分”读作fèn;D.“兑”读作yuè;“矜”读作guān;故选C。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2 《礼记》二则课后练习第二十二篇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2 《礼记》二则课后练习第二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择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译:每个人像敬重自己的父母一样敬重其他老人,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抚育其他的孩子。
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译:所以奸诈之心发生,战争也因此而引发。
C、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译:(用礼)来著明民众应做的事,(用礼)来考查民众做事是否正确。
D、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
译:如有不以礼为准则的人,在位者要将其黜退、罢免。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不知其旨也”一句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C、其此之谓乎?D、以其境过清。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B、何陋之有C、大道之行也D、宋何罪之有【答案】:【解析】:第6题【多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大道之行也B、不足为外人道也C、策之不以其道D、说不清,道不明【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翻译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①虽有嘉肴______②不知其旨也______③虽有至道______④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⑤教然后知困______⑥然后能自反也______⑦然后能自强也______⑧教学相长也______⑨学学半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给一词多义的词语释义学:学学半______ 学学半______其:不知其旨也______ 其此之谓乎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大道之行也》习题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四、课内简答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课后练习(含答案)
22《礼记》二则(一)虽有嘉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旨.(zhǐ)兑.命(yuè)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弗.食弗:不(2)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3)不知其善.也善:好(4)教然后知困.困:困惑(5)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学.学半“学”同“敩”,教导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解析:C项“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他三项均是代词。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9.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题(含答案)第22课《礼记》二则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弗学(fú)男有分(fèn)天下为公(wéi)B.嘉肴(yáo)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己(wèi)C.学学半(xiào)选贤与能(jǔ)货恶其弃于地也(w ù)D.兑命(yuè)讲信修睦(mù)矜寡孤独(jīn)2.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B. 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关)C.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D. 天下为公(介词,为了)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然后/能自强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___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___D.讲信修睦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C.处处志之D.壮有所用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自战国时期法家的经典著作《庄子》。
B.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的八条目。
C.“年”在甲骨文中写作,表示一个人扛着成熟的庄稼回家,本义是“收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大道之行也》习题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四、课内简答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⑴废疾者(废疾:)⑴女有归(归:)⑴谋闭而不兴(兴:)⑴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⑴故外户而不闭(闭:)⑴大同(同:)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⑴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⑴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⑴不独子.其子(子:)⑴矜、寡、孤、独(孤:)⑴盗窃乱贼而不作(贼:)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⑴⑴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第二部分怪哉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此虫名怪哉。
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
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
《礼记》二则课后作业题
《礼记》二则课后作业题1. 填空。
《虽有嘉肴》选自《__________》,《礼记》又名《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________论著的汇编。
《学记》是《________》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_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___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教然后知困.(4)选贤与.能(5)矜.、寡、孤、独(6)女有归.(7)谋闭而不兴.3. 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不知而.不愠A. 是故谋闭而.不兴B. 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 故外户而.不闭4.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不知其旨.也B. 虽有嘉肴..C. 教然后知困.D. 讲信修.睦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6.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货恶其弃于地也。
7.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B.C.D.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大道.之行也B. 不足为外人道.也C. 策之不以其道.D. 说不清,道.不明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尉果笞.广B. 恢弘.志士之气C. 稍稍宾客..之劳形..其父 D. 无案牍10.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11. “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2-《礼记》二则
结
状元成才路
构 第三层: 总结语,大同社会的局面
(第5、6句)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 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 和能干的人担任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的?
兴起
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叫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 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全文的总结语。
第三次先学后教:精读课文给文章分层
第一层: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理 清
(第1、2句)
文 第二层: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章
(第3、4句)状元成才路
第四次先学后教: 互动探究
1.《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 是怎么论述的?(文章的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文章首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 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 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 结论。
2.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一比注音
自学指导 听录音,5分钟后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ɡuān)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幼有所长(zhǎnɡ) 男有分( fèn )
谋闭而不兴(xīnɡ )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一比翻译课文
自学指导:结合课下注释试翻译课文,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
人人都能得到 人人都能安居 需要,货尽其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虽有佳肴》一、《虽有嘉肴》课下注释默写:①【旨】。
②【至道】。
③【困】。
④【自反】。
⑤【教学相长】。
⑥【学学半】。
前一个“学”:。
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4、期此之谓乎:三、课内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大道之行也》习题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三、课内简答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三、课内简答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答: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答: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那里的人们有着纯洁无邪的心理,互助合作,和睦相处,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盗窃乱贼,人与人之间平等,公正,互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22《礼记》二则
22《礼记》二则【夯实基础】1. yáo yuè xiào zhāng wéi jǔ2. BEA.旨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
B.学古今义均为“学习”。
C.子古义:以……为子,今义:儿子。
D.修古义:培养;今义:修理]3.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 (1)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1.设喻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教与学的关系论述,说理浅显易懂。
2. 我们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 课文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4. 都反映了人们对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二、片段研读1. mù guān fèn wù2. (1)诚信(2)憎恶(3)兴起(4)用门闩插上3. (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
(2)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却并非自己想私藏。
4. 大同社会是古代人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社会,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气【拓展阅读】1. (1)停止⑵即使(3)直(4)锋利2. DEA,表递进;B.表修饰;C.表顺接;D,表转折]3. (1)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把它烤弯成为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礼记》二则答案
《<礼记>二则》课后同步作业参考答案1.(4分)(1)味美(2)困惑(3)同“举”,推举(4)培养2.(6分)(1)《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3.(4分)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2分)启示:任何人都既可以教导别人,使别人觉悟,又可以自己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
在教导别人的同时,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正。
(2分,言之有理即可)4.(4分)不一样,“大道”是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1分);“大同”是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1分)。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实行大道,老百姓就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2分)。
5.(6分)(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每点2分,能结合具体内容,意思对即可)6.(6分)《虽有嘉肴》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用对偶工整类比手法,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结构相同,互相呼应,明快有力。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 《〈礼记〉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2 《〈礼记〉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虽有嘉肴》“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
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
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大道之行也》中的对偶句,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比面对财货浪费和力气付出时两种无私的态度,加重了推理的意味;“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虽然不是严格的对偶,在语词上不——相对,但句子结构、表意风格上仍具有对偶和铺排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礼记〉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 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虽有嘉肴》“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
第一组,以“虽有……,弗……, 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
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大道之行也》中的对偶句,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比面对财货浪费和力气付出时两种无私的态度,加重了推理的意味;“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虽然不是严格的对偶,在语词上不一一相对,但句子结构、表意风仍具有对
偶和铺排的特点。
这些对偶句的铺排效果和气势,与《虽有嘉肴》略同。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1. 故曰:教.学.相长也
2. 不独子其子.
3. 男有分,女有归.
4. 货.恶其弃于地也
5. 盗窃乱贼.而不作
参考答案: 1. 教学:教与学。
现代汉语中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教”。
2. 子:子女。
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词义范围缩小。
3. 归:女子出嫁。
现代汉语中用作“返回” “归
还”“由”“属于”等意思,均由“出嫁”这个本义引申而来。
4. 货:财货。
现代汉语中一般指货物或商品,词义范围缩小。
5. 贼:伤害。
现代汉语中一般指偷东西的人,词义发生了转移。
五、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参考答案:
1. 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 学习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算劳苦也难有成就。
(强调学习的时效性)
3. 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
(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
4. 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地方,最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
(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