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概述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观察技术与内容

课堂教学观察技术与内容

课堂观察的技术一、课堂观察的内涵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活动。

日常的听课、评课,主要凭借的是听课者的经验和直觉,很容易囿于同水平的重复。

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是指经过专业训练的研究者(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眼看、耳听、手记)及借助有关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从课堂情境中有选择地搜集资料、信息,并加以加工、分析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指导上海静安区教研员开展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时,提出它有三个要素:其一、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和利用录像带做定性定量的分析,科学地观察、记录教学的全过程,并关注关键的教学事件。

其二、要求对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就课堂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其三、观察的目的是用课堂观察的结果来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绩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技术?1.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教师的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师的智慧是实践的智慧。

成功的教师必须能够观察和领悟到课堂上所发生的复杂行为并迅速做出反应。

教师还必须发展并持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汤玛斯·古德、杰里·布洛非,1997).课堂节奏复杂而多变,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教师很难完全清醒地意识到课堂里所进行的一切,他们很少有机会多角度反省自己的行为及这些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原因是多方面的:⑪课堂上的互动是迅速而复杂的人际沟通。

⑫课堂是复杂的场所,教师和学生忙得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考虑他们正在做什么。

⑬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兴趣偏好,使教师往往对某些问题比较敏感和关注,而对另一些问题却忽略或不易察觉。

⑭教师一般都没有受过监测观察和专门研究自己教学行为的训练。

⑮迄今为止,教师几乎从来没有被人系统观察过,因此他们很少收到关于他们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譬如:·一位小学教师在一天里与学生进行过1000多次人际交往。

教师最常用的观察方法

教师最常用的观察方法

教师最常用的观察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50条最常用的观察方法,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1. 学生参与度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课堂问答观察: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并观察他们的回答,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学生作业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应用能力。

4. 专注度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

5. 课堂表现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提出意见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6. 互动观察:教师观察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包括合作、交流和交往,来评估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合作能力。

7. 情绪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包括愉快、沮丧、焦虑等,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8. 课堂管理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和行为,来评估课堂管理的效果和学生的纪律意识。

9. 学习方法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10. 创新思维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水平。

11. 知识应用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2. 课堂氛围观察:教师通过观察课堂的氛围和环境,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

13. 课堂参与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程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4. 问题解决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来评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策略。

15. 学习动机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目标,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目标意识。

16. 资源利用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如何利用学习资源和工具,包括图书馆、互联网等,来评估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利用效率。

17. 课堂评价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态度,评估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情商。

课堂观察技术改进教学实践

课堂观察技术改进教学实践

课堂观察技术改进教学实践一、课堂观察技术概述课堂观察技术是教育领域中用于评估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

它涉及对教学过程的细致观察,以收集有关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行为以及课堂互动等方面的数据。

这种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教育实践的进步,还将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1.1 课堂观察技术的核心要素课堂观察技术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察目的、观察方法、数据记录和分析。

观察目的是明确观察的重点,如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参与度等。

观察方法包括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前者侧重于描述性记录,后者侧重于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数据记录是将观察到的信息以文字、视频或音频的形式保存下来。

分析则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解读,以发现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1.2 课堂观察技术的应用场景课堂观察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从而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 教学评估:教育管理者可以利用课堂观察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 教育研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收集数据,研究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教育问题。

二、课堂观察技术的实施课堂观察技术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

2.1 课堂观察的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然后,制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时间、地点、对象等。

此外,还需要对观察者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客观地进行观察。

2.2 课堂观察的执行阶段在执行阶段,观察者需要根据观察计划进入课堂,运用观察方法收集数据。

这可能包括记录教师的提问方式、学生的回应、课堂氛围等。

同时,观察者还需要注意保持中立,避免对教学过程产生干扰。

2.3 课堂观察的分析阶段在分析阶段,观察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可能涉及到对课堂互动的定性描述,或者对参与度、提问次数等定量数据的统计。

英语课堂观察的内容及技术手段

英语课堂观察的内容及技术手段

英语课堂观察的内容及技术手段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 )即同事间互相协作,相互听课。

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如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等,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需要强调的是,课堂观察不是评估教学的手段而是收集信息的途径。

授课教师在课前虽然对课堂活动、任务、时间安排进行精心设计,但设计与实际的教学实施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有必要请同事帮助观察课堂教学,收集教学信息。

在请同事听课时,通常要求他们收集以下几方面的信息:1.课堂组织方面:教师如何开始课堂教学、组织活动?如何结束该课?2.时间分配方面:教师如何分配不同活动的时间?3.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学生使用何种策略、步骤来完成课堂任务?相互交流的形式、参与活动的程度和时间如何?4.提问、问答方面:课堂上教师所提问题的类型。

5.教师讲解方面:课堂上教师如何解释生词、语言难点、语篇等?6.教师活动覆盖面: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范围有多广,是否与某些学生交流更多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7.学生结对活动方面:学生完成结对活动的方式,在活动中的反应以及所使用的语言,是用英语还是母语,还是两者并用?8.组活动方面:教师以何种方式分组,是随机的还是固定的每个小组的人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使用外语和母语的情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9.课堂交流方面: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模式。

10.教材使用方面:课堂上教师对教材的依赖程度如何,以及以何种形式脱开教材?听课教师或授课教师还可以利用表格、清单和条目记录课堂某一行为,或对课堂发生的主要活动作一概括。

此外,课后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听课教师就刚结束的这节课回答如下问题:(1)你认为本课(或某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你(或学生)从本课中真正学到了什么?(3)你认为本课最无效的部分是什么?同时授课教师本人也可回答以上这些问题。

对照三方面的回答,可以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反馈意见。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一、观察方法
1、图像观察法:通过观察和收集教室的图片或录像,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课堂氛围;
2、调查访谈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了解学生、教师课堂实际表现;
3、参与观察法:以认真的态度,参与教师的课堂活动,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学生及教师课堂表现;
4、观察记录法: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并将这些记录下来,以供后期检查和分析。

二、课堂观察技术
1、口头提问技术:在课堂上提出有助于引发学习的具体问题,促使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对话技术:根据学生的口头回答,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对话和交流,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教学视频技术:使用专业的视频教学软件,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还可以设置录制学生口头回答内容;
4、展示技术: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5、模拟技术:通过实际模拟,让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以活跃课堂氛围。

1/ 1。

课堂观察的方法

课堂观察的方法

课堂观察的方法团风思源实验学校曹宏杰课堂观察技能,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反应的行为方式,对学生反馈信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评价。

这一切的立足点是课堂观察,通过有效的观察,教师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反应,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一、课堂观察的原则1.计划性原则:可靠的观察来自周密的计划,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立观察点,有目的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不同的反应按事先设计的方案作出调节。

盲目、无计划的观察,只会造成视觉盲点,或对有价值的反馈信息视而不见,或将观察到的课堂现象束之高阁,或不知所措,失去了课堂观察的意义。

2.准确性原则:准确的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全面观察,不要以偏概全。

教师的视野应开阔,善于捕捉带有共性的反应,环视全场,兼顾前后,及时发现,防止问题堆积。

知识结构是环环相扣的,教师的忽略,可给学生留下疑点,并浮现在脸上。

若教师及时发现,早作调整,不会有多大影响;若教师无视学生反应,依旧故我,则造成疑点堆积,困惑加大,一脸茫然,此刻再作解释为时已晚。

二、课堂观察的对象与范围:课堂观察的客体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整体的学习气氛,学生的面部表情,可靠的提问反馈,真实的教学效果,都在教师观察的视野之中。

1课堂学习气氛观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成功教学的前提之一,课堂的整体气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

故在导入之后,讲解之中,或在提问之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习氛围是否形成,学生反响是否热烈,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教师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2.学生表情观察:目光观察是期待的、急切的、专心致志的,还是困惑的、茫然的、游移不定的、是心领神会的、疑虑重重的?学生的目光往往是内心情绪真实的流露,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等闲视之。

形体动作观察,学生形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

3.教学效果观察:在教学告一段落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应,观察教学效果。

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中的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技术和方法

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中的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技术和方法

第三节观察学生的技术与方法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被引人教育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20、30年代。

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间,受教育研究中科学化思潮的影响,定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观察方法不断出现,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系统性的观察记录体系、并运用到课堂研究中去。

如贝尔斯1950年开发的“交互作用分析”、弗兰德斯1960年提出并不断修订的互动分析体系等。

自70年代中后期至今,课堂观察被大量应用到课堂教学研究中,而人们对于量化工具的“科学性”也开始质疑,一些基于解释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定性方法重新引起人们重视,课堂观察中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方法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主要主流。

如Rosenshine和Furst就综述了1970年代以前研究者在使用课堂观察时所潜在使用的有效教师的九种特征。

Acheson和Gall (1995)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如录音、录像技术的普及),发展出了针对有效教学特征的二十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技巧。

英国学者在 1999年出版的《课堂观察简介》中指出,课堂观察技术具有很强的主观选择性,并从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大维度对课堂观察方法做了系统梳理,反思了每一类方法的优劣所在。

近些年来,一种以课堂观察为工具研究学生学习的趋势逐渐显现。

例如,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安德森(C.M.Anderson)等人提出的个体学生系统(ISI)评估工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斯图尔曼(M.W.Stuhlman)等人提出的课堂评分系统(CLASS)、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克拉克(D.Clarke)提出的“学习者视角的研究”(LPS)等都将学生作为观察对象。

教师能不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观察的技术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察的最终效果。

一般而言,一位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必然拥有娴熟的观察技能。

一、观察学生的特性1.目的性学生的行为观察是一种科学观察,它有别于日常观察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概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观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可以获取对学生学习状态、掌握程度以及困难与问题的了解,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但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是一门技巧,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本文将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1. 明确观察目标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自己观察的目标和焦点。

不同课程和学生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确定需要观察的内容。

例如,对于语文课堂,可以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数学课堂,可以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等。

明确观察目标有助于教师更加集中和针对性地开展观察工作。

2. 多角度观察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以获取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观察方式:视频录制使用摄像机录制课堂活动可以提供客观且详细的数据供回放和分析。

通过视频录制,教师可以回放自己的授课过程,并对学生参与、互动、反应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此外,视频录制还可以为后续研究和评估提供素材。

笔记记录教师可以通过手写或电子方式做好观察笔记,在课堂上即时记录所见所闻。

笔记记录应尽可能详细和准确,包括学生答题情况、表达方式、参与程度等。

通过笔记记录,教师可以在后续分析中回溯细节,并作为依据进行评估。

学生作业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评价,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

作业表现往往能反映出在课堂上是否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

3. 经常性反馈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有经常性的反馈机制。

教师可以透过一对一讨论、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关注,还为教师提供了直接获取学生想法和反馈意见的机会。

同时,在反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并肯定学生的优点,并给予建设性指导和鼓励。

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研发流程及其关键技术

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研发流程及其关键技术

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研发流程及其关键技术一、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研发流程1.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具体功能和需求,包括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可以通过调研教育市场和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模块设计等。

需要考虑到用户友好性、系统的可拓展性和稳定性。

3.原型开发: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进行原型开发。

可以使用软件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如Java、C++等语言进行开发。

同时需要进行测试,发现和修复系统的缺陷和bug。

4.系统集成: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确保整个系统的功能正常运行。

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调优,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5.验证和优化:通过用户的试用和反馈,对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和修复系统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6.发布和推广:在系统开发完毕后,进行系统的发布和推广。

可以通过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的宣传推广途径,将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推广给更多的用户。

二、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数据、学生学习成绩等。

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也可以利用软件进行数据记录。

2.数据存储与管理:需要建立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采集到的数据,包括设计数据库结构、建立索引等。

同时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备份等问题。

3.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参考。

可以使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4.用户界面设计:需要设计用户界面,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和操作课堂观察记录工具,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数据。

5.移动设备适配:考虑到现代教育的需求,课堂观察记录工具需要适配多种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6.云计算技术: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云端,提供给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访问和使用,实现多设备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

课堂观察_精品文档

课堂观察_精品文档

课堂观察引言在教育领域,课堂观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教室中的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评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

本文将探讨课堂观察的意义、目的、方法和评估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

意义和目的课堂观察对于教育改革和教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环境的优化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同时,课堂观察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观察的目的主要包括:1.评估教学质量:通过观察教学过程,评估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水平,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发现问题: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3.优化教学环境:观察教室布局、学生座位安排等因素,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方法和步骤选择观察对象和时间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需要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可以选择特定的班级或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同年级的教室进行比较观察。

观察时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时段。

观察内容和指标课堂观察的内容和指标可以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学习情况:例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等。

•教师教学方式:例如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

•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局、学生座位安排、教具使用等。

观察记录观察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观察到的情况和现象。

可以使用文字记录、录音、拍摄等方式进行记录。

观察记录需要客观、准确地反映观察情况,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估。

数据分析和评估观察记录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对观察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同时,也需要对观察到的问题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安排合理的观察时间:选择教学重点环节和关键课时进行观察,避免观察过程对教学正常进行产生干扰。

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
《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与技术》这本书对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 法与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和总结,为教育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这 本书不仅适合教育研究者、教师以及教育管理人员阅读和学习,也对其他领域从事大数据应用的 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阅读感受
这种方法不仅客观、准确,而且可以实时反馈教学效果,让教师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作者还介绍了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观察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数据 挖掘、机器学习和可视化技术来揭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预测学生的学习趋 势和效果。
阅读感受
作者强调了通过观察结果进行反思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在收集和分析数 据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反思,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 量。这本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籍它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方法来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 量。
目录分析
课堂观察技术:这部分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技术,包括数据采集、 处理、分析和呈现等多个环节的技术实现。
目录分析
实践案例分析:这部分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基于 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实际教学环境中。
目录分析
总结与展望:这部分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并探讨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 法与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目录分析
强调技术实现: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方法,还重点介绍 了相关的技术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术的具体操作和应用。
目录分析
案例丰富:这本书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使读者能够 更好地了解这些方法和技术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技巧。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在教育领域中,课堂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评估工具,通过观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帮助评估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并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观察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

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观察者应该明确观察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亦或是为了发现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明确了观察的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避免盲目观察和浪费时间。

其次,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工具。

观察方法可以包括实地观察、录音录像、学生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观察工具可以是观察记录表、评估表、反馈表等。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地收集信息、分析数据,为后续的改进和调整提供依据。

第三,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保持客观和公正。

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应该客观公正,不带有个人情绪和偏见,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主观评价。

观察者应该尽量客观记录观察到的情况,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性评价,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与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应该与教师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尊重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反馈。

与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地了解课堂情况,获取更多有意义的信息。

最后,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需要及时总结和反馈。

观察者在观察结束后应该及时总结观察结果,分析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观察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及时总结和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是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课堂观察得方法与技术

课堂观察得方法与技术

课堂观察得技术与方法概述成都华西中学牟林[摘要] 成都市信息技术条件下基于课堂得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首要得一步就是掌握课堂观察得技术与方法。

本文对时下流行得一些课堂观察得技术与方法进行了一个概略得梳理并表达了笔者得一些观点,或许对课题研究有些帮助。

[关键词] 课堂观察序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得唯一办法就是听不同得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得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得人就是如何使用不同得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得。

所有有智慧得人都就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得,人得智力得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得公式:教师得成长=经验+反思。

然而,有效地反思必然基于有效得课堂观察。

可以这样说,没有课堂观察就没有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萌芽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贝尔斯得互动分析技术拉开了课堂量化研究得序幕,60年代弗兰德斯得师生语言互动分析系统FIAC开始了现代意义得课堂观察,70年代“课堂人种志”方法引入课堂观察,90年代霍普金斯得《教师课堂研究指南》系统地论述了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得理论、方法与技术日趋成熟。

有资料显示,上世纪末我国才开始关注这一概念与与之相关得话题。

一、课堂观察得概念课堂观察,指观察者带着明确得目得,凭借自身得感官及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得研究得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就是目前比较公认得对课堂观察得定义。

当然,也有学者说得更具有操作性——课堂观察就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得方法。

它将课堂中得问题具体化为序列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彼此联系得空间单元,并透过对序列观察点得时间与空间单元得定格、扫描、统计、描述与记录等操作,得出观察结果。

这些结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分析、推论,并由此促使教师教学实践行为得改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得目得。

我们瞧到,课堂观察就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得方法,就是一种比较公认得瞧法。

课堂观察技术与方法

课堂观察技术与方法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4、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行为类别
D、学生回答的类型
1、无回答
2、机械判断是否
3、认知记忆性回答
4、推理性回答
5、创造评价性回答
E、停顿
1、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3秒
2、提问后,停顿过长
3、提问后,适当停顿3—5秒
15
16
17
18
19
20
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行为类别
频次
百分比%
A、提出问题的类型
1、常规管理性问题
2、记忆性问题
3、推理性问题
4、创造性问题
5、批判性问题
B、挑选回答问题方式
1、提问前,先点名
2、提问后,让学生齐答
3、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4、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5、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
C、教师理答方式
打断、代替、提示
不理
重复问题
肯定、鼓励或称赞
鼓励学生提问
提问后齐答
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追问前一位学生
提问后叫其他同学
没停或不足3秒
停顿过长
适当停3-5秒
学生答不出耐心等几秒
特殊学生适当多等几秒
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分析体系(FJAC)
教师讲
间接影响
①接纳学生感觉
②赞许学生行为
③接受学生主张
36
37
38
39
40
管理
等待注意
无关活动

观察
动手实践
讨论
思考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观察技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观察技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观察技巧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现象、探索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观察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度和细致度。

一、注意事物的细节观察时,学生应注意事物的细节,如颜色、形状、大小、密度等。

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学生可以观察它们的叶片颜色、茎的高度、花的数量等,以便分析规律和变化。

二、运用多种感官观察除了视觉观察外,学生还应运用其他感官进行观察。

比如,在观察食物的味道时,可以品尝食物的咸、甜、酸、苦等味道;在观察声音时,可以听到声音的高低、快慢、响度等。

通过多种感官的观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事物。

三、进行比较观察在观察时,进行比较是一种常用的技巧。

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比如,在观察不同材料的磁性时,可以将磁性和非磁性材料放在一起观察,进而比较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四、利用工具进行观察在一些实验中,学生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辅助观察。

比如,放大镜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微小的细节;天平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物体的质量;温度计可以帮助学生观察温度的变化。

通过利用合适的工具,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五、习惯性的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应培养习惯性的观察。

无论走进哪个环境,都可以进行观察和发现。

比如,在校园里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在家中观察鸟类或宠物的行为;在外出时观察不同季节的天气等。

通过习惯性的观察,学生可以培养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好奇心。

六、记录观察结果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应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可以使用文字、图表、图片等形式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方便后续的总结和分析。

通过记录观察结果,学生可以更好地整理和理解自己的观察成果。

综上所述,观察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技巧。

通过注意事物细节、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比较、利用工具、养成习惯性观察和记录观察结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水平,培养出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概述[摘要]成都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条件下通过课堂教学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首要的一步是掌握课堂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本文对时下流行的一些课堂观察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一个概略的梳理并表达了笔者的一些观点,或许对课题研究有些帮助。

[关键词]课堂观察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

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然而,有效地反思必然基于有效的课堂观察。

可以这样说,没有课堂观察就没有教学反思。

课堂观察,萌芽于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贝尔斯的互动分析技术拉开了课堂量化研究的序幕,60年代弗兰德斯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系统FIAC开始了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70年代“课堂人种志”方法引入课堂观察,90年代霍普金斯的《教师课堂研究指南》系统地论述了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日趋成熟。

有资料显示,上世纪末我国才开始关注这一概念和与之相关的话题。

、课堂观察的概念课堂观察,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及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对课堂观察的定义。

当然,也有学者说得更具有操作性一一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它将课堂中的问题具体化为序列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彼此联系的空间单元,并透过对序列观察点的时间与空间单元的定格、扫描、统计、描述和记录等操作,得出观察结果。

这些结果能够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分析、推论,并由此促使教师教学实践行为的改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我们看到,课堂观察是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公认的看法。

所以,课堂观察表现出科学研究方法的共性:目的性: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资料和数据,以达到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系统性:它是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方法、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的行为系统。

理论性: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一种专业行为。

比如,量化分析必然用到统计学。

又比如“人种志”研究方法的引入等等。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实践性:不仅它的观察对象是课堂教学实践,他本身也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观察,教育科学研究尤其如此。

二、课堂观察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会产生不同的分类,这样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课堂观察。

以下列举常见的几种分类:1、按对观察对象和情景是否严格控制分类:(1)自然观察:不对课堂施加控制而进行的观察。

(2)实验观察:设计具有特殊要求的课堂情景,并严格控制观察测量对象的课堂观察。

2、按观察者是否借助观察设备分(1)直接观察:现场感知的课堂观察;(2)间接观察:借助录音、录像等设施观察。

3、按观察者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分(1)参与观察: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组织的活动,通过与被观察者的互动深入了解被观察者的行为模式和文化特征。

(2)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置身于课堂静静之外。

4、按观察范围和系统化程度分开放式:不做主观判断的真实记录;聚焦式:针对观察焦点进行观察;结构式:用记号对观察事件进行的统计与记录;系统式:利用编码量表等系统分析工具对课堂进行观察。

(1)(2)(3)(4)5、按搜集资料的属性分(1)定量观察:以结构化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2)定性观察: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6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关系分类(1)自我观察:通过观察教学录像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2)非自我观察:现场或通过录像观察同伴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课堂观察的要素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为自己设定的教学任务, 使整个课堂的起点和归宿。

我们要 观察教师的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述自己的目标一一把课程目标具体化为教学行为 为目标,行为主体当然是学生,行为条件要明确限定,行为动词要具体清晰、可 操作、可监控,表现程度要说明具体水平。

2、 教学指导方式教学指导方式要有助于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 要适合有差异的学生群体,要 生活化。

3、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清晰,教学策略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

4、 学生参与学生参与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梯度。

5、 学习效果学生的课堂情趣预期、内容预期和对教师的态度预期得到满足, 教师的课堂 教学活动和计划是否一致,课堂教学是否有一定的拓展度,课堂思维品质是否达 到较高的水平一一师生情感交融、思维活跃、表现出一定的超越教师预期的结果。

四、课堂观察的维度1、 学生活动(1) 课前准备。

课前是否有准备?准备了什么?多少人做了准备?怎要准备的, 准备任务完成得如何?(2) 倾听程度。

有多少人倾听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倾听的时间多少?有 哪些记笔记等辅助行为?多少人有这些行为?(3) 合作互动。

有哪些合作互动行为?参与提问和应答的有多少?参与小 组讨论的情况如何?合作学习的程度如何?(4) 自主学习。

(5) 学习目标。

成情况?2、 教师活动(1) 教学环节。

开展的?时间分配如何?有没有证据表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2) 内容呈现。

讲解的效果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实验等动作表现的规范程度如何?(3) 师生对话。

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如何?问题类型、结构、认知难 度怎样?搭理方式如何?问题和内容的契合度怎样?(4) 学习指导。

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有多少人多少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有多少人清楚本节课学习目标?那些证据表明学习目标达教学环节的逻辑关系、设计依据是否清楚?怎样围绕目标(5)教学机智。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的?表现了哪些非语言行为?效果如何?3、教学过程(1)教学目标。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如何呈现的?目标设计的依据可靠吗?有无新生成的教学目标?如何处理的?(2)教材研究。

采用了哪些策略处理教材?照顾到学生实际了吗?怎样凸显学科特点的?课堂生成了哪些内容?如何处理的?(3)策略实施。

预设了哪些学习策略?与学习目标的时合度如何?有没有关注学法指导?情景创设的情况如何?(4)过程评价。

采用了哪些评价行为?如何获得评价信息的?如何利用评价信息的?效果如何?(5)课程资源。

预设了哪些课程资源?生成了哪些课程资源?利用得如何?4、课堂文化(1)课堂思考。

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表现出哪些思考行为?学生的思考习惯如何?(2)民主氛围。

课堂有无规则保障学生话语权?如何处理学生中的不同意见的?学生参与课堂的活跃度如何?有无关爱学生的行为(如关注特殊学生)?(3)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情景创设和资源利用如何服务于创新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的奇思妙想的?(4)课堂特色。

教师个人特殊的人格魅力的表现如何?在教学方面体现出哪些特色?师生关系中体现了哪些特色?五、教学观察的基本流程我们以备课组为观察活动主体,来说明教学观察的工作流程。

1、思想准备确定观察主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通常是被观察者说课,同伴向被观察者提问和被观察者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教学意图,同伴们一起商议确定观察点分工。

2、技术准备准备观察工具。

例如。

座位表、观察量表、问卷表、录音或录像机等等。

3、现场观察和记录课中观察收集信息。

例如,完成量表的基本信息记录,全息录音录像。

4、课后效果观察观察者了解学生(例如,问卷、访谈、测验),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个别交流,分析整理录音录像资料,完成量表的统计分析。

在以上基础上进入课后讨论:围绕观察主题解决问题一一被观察者反思,观察者报告观察分析结果(简要说明几个结论,立足证据必要推论,有回应,不重复,有反思和改进意见),提出大家一致认可的问题解决办法(表现为对课堂教学的改进意见,对问题解决的意见,对今后同类课的改进意见等)。

六、教师在教学观察中的角色定位课堂观察需要一种教师之间的亲密和谐的氛围,只有课堂观察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而非一种规定的任务而表现出教师之间的一种非正式的专业交流时,我们才能分享其中迸发相互来的教育智慧。

要形成这种氛围,就需要对课堂观察的正确认识,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1、观察者观察者要尽量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地询问被观察者产生这些优点的原因。

如果这些优点正式自己的不足,那就要思考如何利用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弱点。

如果发现别人的不足也是自己的不足,那就可以共同探讨如何克服这些不足。

总之,要抱着学习的心态,抱着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的心态,抱着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心态,抱着共同探究教学问题的心态去进行课堂观察。

不要以一个指导者、批评者的心态去观察课堂,不要抱着带上挑剔眼光甚至有色眼镜去鉴别或试图改变别人的课堂的心态观察课堂,不要刻意为表现自己的评课能力去观察课堂。

2、被观察者被观察者要把观察者看成自己的同伴,要想到别人是来帮助自己的。

自己正好有机会向他人学习,正好有机会倾听来自不同人的意见。

观察者是一群不需要你付出成本的志愿者,何乐而不为呢?被观察者要诚恳地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堂上展示真实的自我,不必掩饰。

在课后反思的时候,要认真听取同伴的意见,即使是你不可接受的意见,也要抱着“闻者足戒”的态度。

相信同伴的意见都是善意的。

在一个教学实践的共同体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角色是经常互换的。

所以, 真诚的合作,真实地研究,共同进步,才能永葆这个共同体的活力与友好。

七、常见的课堂观察举例1、田野笔记法观察者以书面语言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有关信息的一种定性的观察方式。

2、记号体系分析法预先列出需要观察和可能发生的行为,并编制好记号体系观察表,对每一种计划观察的时间或行为发生时做个记号,观察后记录记号数量和行为所发生的频次,再进行深入分析。

例1.四何问题分析法:例 2: Student and Teacher 分析法课堂行为分为S 行为和T 行为,分类简单易于定量观察,记述模糊更加客 观可靠。

设定采样频率,对课堂现场或录像进行采样, 为T 。

步骤1、 数据采集(通常30妙作为时间间隔)2、 描绘ST 图3、 计算Rt 和Ch 值4、 教学模式分析用纵坐标S 、横坐标T 的坐标纸描述,原点是 教学模式 标准条件记录起点。

(1)计算教师行为占有率Rt=Nt /N练习型 R t<=0.3 N :采样总数,Nt :教师行为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