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的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的知识点总结你还在政治会考的担心吗?其实政治会考不是很难,复习的时候要抓住要背诵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背熟。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会考必背的知识点总结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
对立表现在:二者不可兼得,消费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重要性,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使用价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
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优质优价: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使用价值高,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价格更昂贵。
结合热点:企业良好信誉形象的作用、创名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
2、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获利多;高于则获利少,亏本甚至破产。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表示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是不变;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大;社会劳动生产率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3、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货币的职能。
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一、政治体制与原则1. 国家政治体制的定义与特点2. 民主与专制的区别3. 联邦制与单一制的比较4. 三权分立的原则与实践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6. 政治合法性的来源与意义二、政治思想与理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基本原则2. 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政治理念3. 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的政治观点4.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政治影响5. 社会契约论与权利理论三、政治组织与行为1. 政党的类型与功能2. 利益集团的作用与影响3. 选举制度的类型与特点4. 政治参与的形式与途径5. 政治暴力与非暴力抵抗的分析四、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1. 国际体系的构成与运作2.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角色3.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与实践4. 全球化对政治的影响5. 和平与冲突的理论五、政治制度与政策1. 宪法的结构与功能2. 行政、立法与司法的相互关系3.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4. 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影响5. 环境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六、公民权利与政治义务1. 公民权利的分类与保护2. 政治义务的内容与重要性3. 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责任4. 人权的概念与国际保护机制5. 少数群体权利的特殊保护七、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1. 政治文化的组成与影响2. 意识形态的作用与变迁3. 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角色4. 公民教育与政治社会化5. 政治信任与政治参与的关系八、政治发展与变迁1. 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 政治体制的变迁与转型3. 民主化与威权主义的循环4. 政治稳定与政治危机的管理5. 未来政治趋势的预测与分析请注意,这个总结是为了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框架,用于复习和准备政治会考。
每个部分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此外,实际的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地区、教育体系和年份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结合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指导书籍进行详细学习。
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旨在详细归纳和整理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的知识点,以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本文档将涵盖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内容。
一、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2. 公民的政治参与-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公民的义务和责任3.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作用-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 我国的选举制度- 选举的原则和程序-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使二、经济生活1.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 平等交换和公平竞争- 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3. 企业和劳动者- 企业的性质和作用- 劳动者的权益和保护4. 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三、文化生活1.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 文化生活的选择-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科学文化建设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四、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2.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 政治参与和政治协商- 公民参与政治决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 党风廉政建设本文档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详细的政治学科年会考知识点,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备战考试。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会考知识点总结政治
会考知识点总结政治一、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核心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在政治制度中,立法机关是国家的立法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法律、监督政府和解决社会矛盾。
行政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主要负责执行法律、管理国家事务和维护社会秩序。
司法机关是国家的司法机构,主要负责审理案件、维护法律和保障人民权益。
政党制度是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主要负责发挥政治职能、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
选举制度是国家的选举组织形式,主要负责选举国家领导人、监督政府和保障选举权。
二、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是指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运行的总体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领导层、政治机构、政治组织、政治制度等。
在政治体系中,政治领导层是国家的政治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决策、指导和管理国家事务。
政治机构是国家的政治机构形式,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等。
政治组织是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政治协商组织等。
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政治文化等。
三、政治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是指国家对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政治体系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
在政治制度建设中,政治制度改革是国家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主要包括政治组织形式、政治机构设置、政治体系机构等。
政治体系改革是国家政治体系进行重大调整和完善,主要包括国家政治组织形式、政治机构体系、政治体系结构等。
政治体制改革是国家政治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和完善,主要包括国家政治体制结构、政治体制机制、政治体制规范等。
四、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国家的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文化传统的总体表现,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理念、政治信仰、政治精神、政治观念等。
在政治文化中,政治理念是国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总体表现,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念、政治文化传统等。
政治新教材会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新教材会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基本概念1.1 政治的基本概念政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制定规则和组织管理形成社会秩序的活动,是社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权力关系。
1.2 政治的特征和功能政治具有普遍性、崇高性和权力性的特征,其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等。
1.3 政治学科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等与政治有关的问题。
1.4 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国家的本质等基本原理。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属性2.1 国家的基本概念国家是具有统一的领土、人民和政权的有组织的政治实体,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2.2 国家的基本属性国家具有领土、人口、政权、主权等基本属性。
2.3 国家的形成国家的形成是自然形成和人为创设相结合的过程,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和进化。
2.4 国家的本质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和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表和执行者。
第三章政治权利3.1 政治权利的基本概念政治权利是在政治上享有的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权、结社权等。
3.2 政治权利的性质政治权利具有普遍性和有限性的双重性质,既要尊重每个公民的政治权利,又要相互制约和限制。
3.3 政治权利的保障政治权利的保障包括宪法的确立、法律的制定和政府的管理等,保障措施是保障政治权利的基本条件。
第四章政治体制4.1 政治体制的基本概念政治体制是指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管理制度,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和管理体制等。
4.2 政治体制的类型政治体制可以分为集权制、分权制、议会制、总统制等不同类型的政治体制。
4.3 政治体制的运行机制政治体制的运行机制是指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相互制约关系,包括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
第五章政治文化5.1 政治文化的基本概念政治文化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生活的态度、信念和行为习惯。
会考知识点政治总结
一、政治的概念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总称。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由于地位、利益、观念等导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成员在特定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定的行为和活动。
总之,政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由于地位、权力、利益、观念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
二、政治的意义政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和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和斗争的总和。
政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行为方式,是一种社会活动。
政治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引导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关系,增强政治观念和政治素质,改善政治环境,提高政治能力,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政治知识的内涵和特点政治知识是人们在政治实践中认识和掌握政治事物的总和,是对政治现象、政治规律和政治经验的认识和掌握。
政治知识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法律知识、政治经济知识和政治文化知识。
政治知识的特点主要包括政治知识的复杂性、政治知识的不确定性、政治知识的动态性和政治知识的相对性。
四、政治知识的作用和运用政治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它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关系,增强政治观念和政治素质,改善政治环境,提高政治能力,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政治知识的运用主要包括政治知识的教育、政治知识的宣传、政治知识的咨询和政治知识的参与。
五、政治知识的获取和提高政治知识的获取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政治宣传和政治参与。
政治知识的提高主要包括政治观念的提高、政治能力的提高和政治素质的提高。
政治知识的获取和提高需要个人不断努力和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社会的有效配合。
六、政治知识的教育政治知识的教育是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强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素质,提高人们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意识,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关系,增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政治会考大题知识点总结
政治会考大题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理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主要包括阶级斗争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国家和革命理论、政党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等。
2. 民主主义理论民主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其基本概念是民主,即指广泛参与政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
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洛克、孟德尔等。
民主主义理论包括直接民主、代议民主、平等原则、人权等内容。
二、政治思想1. 孟子思想孟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其核心思想是“性善”和“性恶论”。
孟子思想主张通过教育,特别是通过礼仪教育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使人们的善性得以发挥和维持。
2. 法国启蒙思想法国启蒙思想是欧洲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理论体系。
其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
法国启蒙思想主张的是理性、平等、自由。
其主要内容包括反对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倡导人权平等、民主和教育等。
三、国家政治制度1. 政体与政权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法定机关的总体性质。
政权是国家政治的执行者,是政治决策和行政管理的重要主体。
2. 国家分权与合作原则国家分权与合作原则是现代国家宪政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权力分立。
重要的体现形式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分立、相互制衡和相互合作。
四、政治行为1. 政治决策政治决策是国家政权行使职权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环节。
2. 政治交往政治交往是政治参与者之间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发生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行为。
五、政治参与1. 选民行为与投票行为选民行为指选民在选举中所体现的态度和行为。
投票行为指选民在选举中所作的具体操作。
2. 公民社会参与公民社会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途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
六、政治文化1.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政治参与者在政治过程中,接受和传承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2023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3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政治是高中重要学科之一,其会考内容也是考试重点。
在政治科目中,不同地方的考试重点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本文将从常见的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来进行总结。
第一章思想政治基础知识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下,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反映全体人民共同愿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基础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道路。
具体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以及对外开放等问题。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2.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成立。
自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共产党人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政治先锋作用。
2.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面向现代中国、来自于丰富多彩的实践和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革命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之一。
第三章中国现代政治制度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最高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宪法规定了中国的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
宪法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性、全方位的根本法律。
3.2 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包括民主权利、国家权力机构、基层民主、司法独立、法治文化、宪法保障、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第四章世界上的国家和政治制度4.1 世界政治地图世界上地理位置、国家政治制度都不同。
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总结
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总结一、政治思想1.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思想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在现代政治中的价值。
2. 西方政治思想:包括古希腊政治思想、启蒙思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学生需了解这些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理念。
3.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学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核心原理、主要内容以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4. 现代政治思想:包括民主主义、共和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其在当代政治中的应用。
二、政治制度1. 国家政治组织形式:包括国家元首、政府、国会、宪法、政党等组织形式,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组织形式的作用与职能,以及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差异。
2. 我国政治制度: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国家元首、政府、人大、政协、宪法、政党等制度运行机制,以及这些制度对我国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3. 外国政治制度:学生需要了解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如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议会制等,以及这些制度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三、政治文化1. 国家政治精神:学生需要了解一个国家政治的基本价值观,如中国的和谐、美国的自由、法国的平等等,以及这些价值观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
2. 政治社会化:学生需要了解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渠道和方式,以及政治社会化对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3. 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学生需要了解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的定义、内容、形式和意义,以及其在国家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政治经济1. 国家政治经济组织形式: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政治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机制,如国有经济、私有经济、混合经济等。
2. 典型经济体制:学生需要了解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典型经济体制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情况。
3. 经济发展状况:学生需要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以及这些数据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生活基础知识1. 国家的本质与功能- 国家的定义- 国家的基本职能:内部管理和对外防御2. 政治制度的类型- 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 议会制度与总统制度- 联邦制与单一制3. 政治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义务4. 政治参与的途径- 选举与被选举- 参与政治讨论与决策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 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1.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础- 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2. 伦理常识- 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伦理行为的基本原则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法律基础与法治社会1. 法律的概念与作用- 法律的定义- 法律的规范作用与保障作用2.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宪法的地位与作用- 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3. 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概念 - 公民的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五、时事政治与国际关系1. 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国家政策的调整与实施- 重要政治会议与决策2. 国际关系基础知识- 国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作用3. 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地缘政治与区域安全六、政治会考备考策略1. 系统复习与知识点梳理- 制定复习计划- 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2. 模拟测试与错题分析-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 分析错题原因,查漏补缺3. 考试技巧与心理素质- 答题技巧与时间管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考试压力结语政治会考是对高中生政治学科知识的全面检验,备考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关注时事政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知识点总结(会考)
《经济生活》一、价格形成的因素 ----P21、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影响价格3、各种具体因素通过影响供求影响价格: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注意: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宏观调控政策,汇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状况等等)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P21、价格变动对生活(需求)的影响(1)一般来讲,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还会引起相关商品(替代品和互补品)需求量的变化。
①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与其替代品需求成正比)②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与其互补品需求成反比)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P10(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四、我国的分配方式能理解---P19五、我国的就业的形势----P12A、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B、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C、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六、财政的作用----P20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A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B促进教育公平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D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③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P25(一)市场配置资源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与计划(注意: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宏观调控为辅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高中政治会考重要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重要知识归纳总结高中政治会考重要知识归纳总结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
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政治会考重要知识归纳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政治必背知识点高中会考
政治必背知识点高中会考
一、政治学
1.政治学的定义: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结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的学科。
2.政治关系理论:它指的是国家间政治关系的研究,包括政治交往、外交礼仪、关系演进及政治制度等。
3.共同体理论:指一个地方的具体的人群作为主体,结合其特定的文化、历史及资源,形成共同的意识、身份和目标,共同实现这个目标。
二、宪法学
1.宪法学的定义:宪法学是关于宪法和宪法制度的研究,宪法是政府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和制度,定义政府权力并限制其使用,保护公民和集
体一般权利。
2.宪法权利:宪法权利是指宪法赋于公民和集体一般性自由权利,如宗教自由权、言论、出版和集会权。
3.宪法机关:宪法机关是指依照宪法规定的执行宪法的国家机关,如法律机关、行政机关、立法机关以及司法机构。
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模块1.国体及本质: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3)监督权.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 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5 政府的职能: ( 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久安的职能( 2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6.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7.政府的原则:对人民负责。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8.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9.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民主集中制10.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2.党的执政方式: ( 1 )科学执政( 2 )民主执政( 3 )依法执政(核心)1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自治权15.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16.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17.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18.我国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9.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1)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 3)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0.政协的职能: ( 1 )政治协商( 2 ) 参政议政 ( 3 ) 民主监督21.公民道德基本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2.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二 .经济模块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3.财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2)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3)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4.消费的反作用:(1)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倒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增长(3)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提高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5.消费类型: (1)钱货两清消费(2)贷款消费(3)租赁消费6.影响消费的因素:(1)居民收入(2)物价水平7.宏观调控的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8.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贸易全球化(2)资本全球化(3)生产全球化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要点总结高中政治会考知识要点总结高中政治会考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次全面考察,想考好的学生一定要将学过的政治知识复习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会考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从根本上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3)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4)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内涵:答:(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3、为什么说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式?(即三个执政方式的关系)答:因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A、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它们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B、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会考所有政治知识点总结
会考所有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制度1.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
其主要特点有: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国家政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政治体制;群众路线的政治方针;依法治国的国家政治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国家政治目标。
2. 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由人民行使,依法实行的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普选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管理由议会监督、政治权利保障等。
3. 总结在实际生活中,各国政治制度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以多种政治制度元素的综合运用为特点。
不同政治制度有其优势和劣势,各国可以根据自身国情、历史传统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
二、政治经济1. 国家经济体系国家经济体系是指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主要包括国家政府、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三方面。
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各方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种复杂而有组织的关系。
2.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制形式、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内在结构和制约条件,是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总结国家经济体系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制形式、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三、政治制度1. 国家政体国家政体是指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形式。
不同国家的国家政体各有特点,主要分为议会制、总统制、议会-总统制等。
2.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政治组织的总称,包括国家权力机构、国家军事机构、国家政府机构、国家党政机构等。
3. 总结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的总称,包括国家政体和国家机构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17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
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
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
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
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
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
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l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
时买与卖分离。
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
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段职能。
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
假
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
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
交换价值←---价格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由于货币是
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
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
在货币价值一定的
条件下考虑,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
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1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主导。
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
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
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
法人是一种组织,不等于经济组织,也不是自然人。
公司是法人,企业不一定是法人。
公司是企业。
2、利润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
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产品,又考虑这些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俄本〉。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企业规模、竞争力之源。
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不断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的两条途径都围绕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的减少两方面。
3、产品的质量对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但不能说质量好就一定效益高。
高效必须优质,优质未必高效。
优质产品如果消耗的劳动多、成本高,就可能不会高效;优质产品如果不适销对路,不符合市场的需求,造成积压也不会高效。
4、企业的规模大,可以产生规模效益,但是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好。
我国组建大企业集团,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
5、要区分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法人企业、公司等概念。
6、合法的竞争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对竞争加以引导和规范。
7、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
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正因为名牌往往有
好质量,使用价值高,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价格更昂贵。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既是一种经营形式,也是一种分配方式。
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
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
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
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的关系。
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
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行分配的。
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分作积累和消费。
但两者不等同。
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另一部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收等于支,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收小于支。
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第二种状况叫
做收支平衡,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财政赤字主要*借债来弥补,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
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
利还是有害。
一般说来,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但近年来
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平衡总供给
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4、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交换,生产决定消费。
所以影响财政,税收增长,储蓄增长,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
家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