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范培训文件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完整版)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中课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 __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批准: _______________南通通华生化设备有限公司第一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 使用范围NB/T 47013(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射线和Y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在本单位内制造过程中厚度为3-22mm 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 规范性应用文件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17 工业X 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150GB1513. 一般要求3.1 人员3.1.1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47013.1 的有关规定。
3.1.2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 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设备和器材3.2.1 设备本单位内有两台X 射线机:XXG2505 和XXQ20053.2.2 射线胶片A 级和A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2.3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 19802 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3.2.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 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 0.05。
3.2.5 标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8 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0-4.5 黑度范围,应至少每 2 年校准一次。
必须特别注意标准密度片的保存和使用条件。
3.2.6 增感屏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pb0.03 金属增感屏,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射线检测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射线检测人员应具有的资格,所用设备器材,检测工艺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依据JB/要求编写。
适用于公称厚度T为2-40mm钢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X射线AB级检测技术,知足《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和GB151等标准规范要求。
检测工艺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合同要求及本规程编制,其参数规定得更具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组本钱规程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利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利用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TSG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一部份:通用要求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二部份:射线检测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GB11533-1989标准对数视力表JB/T7903-1999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GB/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份: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需通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人员工作证。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一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的一组印刷片字母。
4.辐射防护所有产品原则上一概进入探伤室检测,检测人员应佩带个人剂量计并携带剂量报警仪。
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要在现场检测的,应按GB1635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记。
5.设备、器材和材料现利用设备见表1-1表1-1透照不同厚度的钢制压力容器时,允许利用的最高管电压应控制在图1-1曲线的范围内。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04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实施
检测前的准备
确定检测对象和目的
明确检测对象及其质量要求,确定检测的目的和要求,如检测范围、 检测项目、验收标准等。
了解检测对象的材料、结构、制造工艺等信息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检测对象的材料种类、物理特性、制造工艺等信 息,以便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确定检测方法
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检测、射线 检测、磁粉检测等。
定期培训
组织定期的培训活动,提高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 和专业素养。
技能认证
建立技能认证制度,确保检测人员具备相应的技 能和能力。
经验交流
鼓励检测人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促进技 能水平的共同提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标准化操作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确保检测人员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 降低人为误差。
自动化与智能化
引入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 化,减少人工干预。
提高检测准确度与可靠性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根据被检测对象的特性、检测要求和限制条件,选择 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
优化参数设置
调整设备参数,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将实际的检测数据、分析结果以及 判定结论整理成报告的形式。
B
C
D
报告批准与发放
经过审批后,将无损检测报告发放给相关 部门或人员,以便进行后续处理或应用。
审核报告
对撰写的报告进行审核,确保其内容完整 、准确、无误。
05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优化与 改进
优化检测工艺流程
简化检测流程
通过合并、删除或重新排序检测步骤,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提高 检测效率。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资格评定管理规程6页
12、重新换证...........................................7
13、解释部门...........................................7
7.2.2表一和表二中的培训时间和工业经历可根据考生的实际受教育水平和人事部或主管部门的书面规定来调整,但最多不能减少50%。
7.2.3对考生初次工业经历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考评:
⑴考生对每种资格鉴定方法占工作时间的25%;
⑵在公司从事其它工作的人员,在工作经历之外的时间,是花在无损检测相关的事务上;
⑶根据公司的需要,可定向到无损检测岗位上进行初级培训的人员。
7、首次评定人员的学历、培训学时和工业经历的要求
7.1申请取得无损检测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具备足够的学历、培训学时和工业经历,以保证能掌握和理解这些无损检测方法(我公司在招聘及申请从事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或具备相应的无损检测Ⅰ级以上资格证书)。申请人员在此之前的证书文件,公司也可以用作类比的方法作为级别的评定依据。
7.2应试者应按申请等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考虑取得资格证书。
7.2.1对首次评定Ⅰ级和Ⅱ级人员,应该考虑本规程的表一、表二培训学时和工业经历的要求进行。
推荐的首次培训要求表一
无损检测方法
一级(小时)
二级(小时)
超声波检测
40
80
磁粉检测
16
24
漏磁检测
40
60
推荐的首次工业经历要求表二
无损检测方法
8、实施规程............................................6
无损检测程序文件
1 目的为了加强对无损检测质量的控制,确保无损检测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制定本制度。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压力容器产品、零部件、焊接工艺评定试件、产品焊接试板及原材料等的射线、超声、磁粉和渗透无损检测及其相关活动的控制与管理。
3 职责3.1技术质量部是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
3.2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对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和无损检测质量负责。
3.3检验员负责下达无损检测委托书。
3.4 无损检测人员负责无损检测的实施并对检测结果的正确性负责。
4 管理的内容及要求4.1 无损检测人员管理4.1.1 凡从事射线、超声、磁粉、渗透等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均应按国质检锅[2003]235号《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经过主管部门的培训、考核,取得I、II、III级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4.1.2 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资格证书”限定的持证项目、级别,在有效期内开展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4.1.3 人事部门及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应定期对无损检测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停止其上岗资格。
4.1.4 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包括:a)在无损检测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标准和“检测工艺规程”的规定,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正确性负责;b)Ⅰ级无损检测人员在Ⅱ级人员的指导下,依据无损检测工艺文件进行工作,其工作职责范围是布片,透照、暗室处理;c)Ⅱ级无损检测人员有独立操作的资格,并负责对底片的评定、审查,出具无损检测报告;d)在工作中正确使用和维护无损检测设备、装置、器材;e)及时出具无损检测检测报告,妥善保管检测纪录、底片及其他相关资料;f)对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测委托单有权拒绝接收;g)对于受检表面状态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焊缝或工件,有权拒绝检测;h)对于检测不合格的焊缝,有权下达“焊缝返修通知单”,要求焊接人员进行返修。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检测人员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审核制度。
2.4 透照方式
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分为纵缝透照法、环缝外透法、环缝内透法、双壁单影法和双壁双影法五种。
2.5 表面要求
焊缝表面质量(包括焊缝余高)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做适当的修理。
2.11.3.2 外径≤89mm的钢管, 其焊缝投照管采纳JB4730附录F(补充件)规定的I型专用象质计,一样放置在环缝上余高中心处。
如数根管接头在一张底片上同时显示时,应至少放置一个象质计,假如只用一个时,则必须放在最边缘的那钢管上。
2.12 曝光
依照设备、胶片、增感屏和工件等具体条件选用合适的曝光曲线,确定曝光规范。为达到要求的底片黑度,曝光量不得低于15mA。
2.11.2.3 对外径≤76mm的钢管,其焊缝以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如能保证其检出范畴许多于周长的90%,可承诺椭圆一次成像。其检出范畴的运算方法应符合JB4730附录E(补充件)的规定。
2.11.3象质计及放置位置
2.11.3.1外径>89mm的钢管,其焊缝投照管采纳JB4730中规定的R10系列象质计。一样放置于底片有效长度的1/4处。
Q/CDT-HBGC 101 0002—2008《程序文件》
HBGC-YLCX-14-2008《无损检测过程操纵程序》
1.4定义
1.4.1无损检测
本规程指常用的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四种无损检测方法。
程序中所涉及的无损检测专业术语说明由标准JB/T 4730-2005给出。
1.6.4检测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第一篇总则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一般要求1.3.1 选择原则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1.3.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12版PT通用工艺规程
质量保证体系作业(工艺)文件文件编号:文件编号: ZY1202-2010 ZY1202-2010 标题: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渗透检测部分 共 5页 第 1 页 第1版 第0次修改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在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渗透检测及质量分级。
陷的渗透检测及质量分级。
2. 引用标准JB/T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部分:通用要求 JB/T4730.5-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部分:渗透检测 JB/T6062 《焊缝渗透检测方法和缺陷痕迹的分级》《焊缝渗透检测方法和缺陷痕迹的分级》TSG R0004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2011 《压力容器》《压力容器》 3. 一般要求 3.1 检测人员要求3.1.1 从事渗透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视力(包括矫正视力)不得低于5.05.0(小数记录值为(小数记录值为(小数记录值为1.01.01.0),不得有色盲,并一年检查一次。
),不得有色盲,并一年检查一次。
),不得有色盲,并一年检查一次。
3.1.2 从事渗透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通过考核,取得渗透检测相应等级的技术资格证书。
与监督管理规则》通过考核,取得渗透检测相应等级的技术资格证书。
3.1.3 取得不同资格级别的渗透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该资格级别相应的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相应的技术责任。
3.1.4 从事渗透检测结果的审核及报告的签发者必须持有渗检测方法的Ⅱ级或Ⅱ级以上技术等级资格的人员担任。
术等级资格的人员担任。
3.2 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清洗剂、显象剂,应符合下列要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清洗剂、显象剂,应符合下列要求:3.2.1 选用表一所列的渗透检测剂系列。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文件
.企业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文件1、内容与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检测人员资格及防护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5、检测部位表面准备6、检测时机7、检测工艺及技术8、暗室处理9、底片质量10、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11、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1 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等。
1.2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2-45㎜钢制承压设备的熔化焊对接接头和壁厚大于等于2㎜的钢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的熔化焊环向列接接头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2011的要求。
1.3 检测工艺是本规程的补充,由II级人员按要求编写,其参数有具体规定。
2 引用标准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2011 《钢制压力容器》GB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JB/T7902-1999 《线型像质计》JB/T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3 检测人员资格及防护3.1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3.2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视力应不低于5.0,从事评片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
3.3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4 射线防护应符合GB16357-1996。
4 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 射线机和能量的选择4.1.1 现使用设备见表1表1制造厂型号有效焦点(mm) 透照厚度范围( mm) 备注日本EX-300GH-3C l.0×2.5 2-45 定向比利时SITE-X SCU286 5×0.5 2-40 周向4.1.2 X射线照相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
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
(完整版)无损检测工艺规范
目录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般要求 (4)4检验实施要求 (6)5检验细则 (8)6验收标准 (9)7复检 (10)8显示记录 (11)9后清洗 (11)10检验报告 (11)无损检测工艺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着色渗透剂、荧光渗透剂实施液体渗透检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核电站常规岛设备制造中所实施的液体渗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规范性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下列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则,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97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GB/T18851.2 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2部分渗透材料的检验JB/T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3一般要求3.1 检验人员的要求3.1.1检验人员资格检验人员应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
3.1.2检验员的视力检验人员的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不得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需每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3.2检验规程检验部门在实施检验前应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按照本文相关章节的规定编写具体的检验规程,该规程应经质保程序的规定认可,并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1)受检部件的类型和所使用材料种类;2)检验所依据的标准或文件;3)检验器材和用品;4)检验条件(被检件材质、受检区域和表面状态);5)渗透方法:对比试验、预清洗,施加渗透剂,去除多余渗透剂,表面干燥,施加显像剂,显示和观察及后清洗等要求;6) 检验参数:检验温度和渗透时间;7) 验收标准。
3.3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是指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显像剂等。
渗透检测剂的检验应符合GB/T18851.2的规定,其灵敏度至少为2级。
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材料之间应配套使用,不同型号的材料之间不能相互混用。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XX石油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2008 年 01 月 08 日第一章: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射线人员具备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工艺和验收标准等内容。
本规程依据JB/T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本公司板厚在2~30 mm钢制压力容器及壁厚T≥2mm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AB级检测技术。
满足《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GB151 的要求。
检测工艺卡内容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写,其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6357-199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放护标准》JB/T7902《线型象质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一般要求3.1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并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1.1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校正视力≦1.0。
评片人员还应辨别出400mm距离处高0.5mm、间距0.5mm的一组印刷字母。
3.2辐射防护射线防护应符合GB18871、GB16357的有关规定。
3.3胶片和增感屏3.3.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用T3或T2型胶片。
3.3.2 增感屏:采用前屏为0.03mm、后屏为0.03~0.10mm的铅箔增感屏。
.3.3.3 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4象质计3.4.1 底片影像质量采用Fe线型像质计测定。
其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
象质计型号一般按下表4选定。
但对透照外径≤100mm钢管环缝时采用JB/T4730附录F的专用象质计。
(完整版)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中课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南通通华生化设备有限公司年月日第一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使用范围NB/T 47013(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X 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在本单位内制造过程中厚度为3-22mm的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规范性应用文件GB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117 工业X 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 部分:通用要求GB150GB1513.一般要求3.1 人员3.1.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满足NB/T47013.1 的有关规定。
3.1.2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 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2 设备和器材3.2.1 设备本单位内有两台X射线机:XXG2505和XXQ20053.2.2 射线胶片A 级和A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3.2.3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GB/T 19802 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3.2.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 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2.5 标准密度片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8 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0-4.5 黑度范围,应至少每2 年校准一次。
必须特别注意标准密度片的保存和使用条件。
3.2.6 增感屏射线检测一般应使用pb0.03金属增感屏,增感屏应完全干净、抛光和无纹道。
3.2.7 像质计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Fe像质计测定。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焊缝超声检测人员具备的资格、仪器、探头、试块、检测技术方法和质量分级等。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厚度为6mm~30mm钢制承压设备全熔化焊的超声检测。
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钢焊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或等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检测。
本规程按JB4730的要求编写,符合《容规》和GB150等要求。
检测工艺卡是本规程的补充,由Ⅱ级人员按本规程等要求编制,其检测参数规定的更具体。
2.引用标准、法规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Q/STB 62.003-2000《钢缝超声波探伤检查》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
经理论和实践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3.1.1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其矫正视力不低于1.0。
4.探伤仪、探头和试块4.1探伤仪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器,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 MHz~10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仪器应具有80dB以上的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 dB的误差在±1dB 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4.2探头4.2.1晶片面积一般不应超过500mm2,且任意一边长原则上不大于25 mm 。
4.2.2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度,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4.3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4.3.1在达到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灵敏度余量应≥10dB。
4.3.2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 dB ,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
4.3.3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JB/T9214和JB/T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编制说明本规程依据JB/T4730.1-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编写,并符合GB150《压力容器》及《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
本规程由质检部提出,探伤室负责起草,由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执行,它是本公司无损检测工作的执行法规,本公司所有的无损检测任务必须以本规程为依据,对于非本公司设备不具备法定意义。
其检测专用工艺及产品检测工艺卡是对本规程的具体补充,作为本公司检测工作的具体指导。
第一章总则1.主题内容及引用标准1.1 本规程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本公司所采用的四种无损检测方法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检测时机,验收标准及档案的管理等。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Ⅰ、Ⅱ类压力容器及蒸汽锅炉、热水锅炉、锅炉安装及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
1.2 本规程依据:JB/T4730.1-4730.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和本公司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编写。
引用标准:(1)GB150《压力容器》(2)《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5)GB5616《无损探伤应用导则》(6)GB/T12604(1-6)《无损检测术语》(7)GB4792《射线防护基本标准》(8)《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检测人员2.1 检测人员必须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资格证书,从事与其资格证书相适应的工作。
2.22.3 检测人员的身体素质,视力须满足JB/T4730.1-2005的要求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2.4 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坚持职业道德,抵制降低产品质量的行为,严把质量关。
检测责任师有责任保证标准、法规,工艺的正确实施,并有权拒绝不符合标准,法规要求的任何检测工作。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目录第1章编制说明 (3)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第一章编制说明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JB/~《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Q/《质量保证手册》人员资格及职责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1.4.1 射线和超声检测主要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主要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渗透检测主要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目录第1章编制讲明 (3)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第一章编制讲明1.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差不多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 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放射卫生防护差不多标准》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1.3 人员资格及职责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托付单要求并同时依照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 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1.4.1 射线和超声检测要紧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要紧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渗透检测要紧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4.2 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宜采纳磁粉检测。
1.4.3 当采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不。
1.4.4 采纳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检测时,假如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不为准。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2.1 适用范围2.1.1本规程适用于母材厚度2-400mm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材料等制成的承压设备焊缝及钢管对接环焊缝的射线检测。
2.1.2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的有关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
当技术条件没有注明时,承压设备及受压元件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一般采纳NB/T47013.2-2015标准AB级射线检测技术。
2.1.3 其它零部件的射线检测可参照本规程进行。
2.2 检测时机2.2.1当被探工件表面温度>40℃或容器内部介质未被排放洁净之前,均不能进行相。
2.2.2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才能进行检测。
2.3 表面要求2.3.1焊缝及离其边缘30mm范围内不能有掩盖缺陷或与之相混淆的表面缺陷,如弧坑、凹陷、焊瘤、高度突变的焊波、飞溅、溶渣,严峻的机械损伤。
否则检测人员有权要求托付单位作适当的修整。
2.3.2焊接接头须经焊接检查员检查合格,并在检测托付单上签名确认。
2.4 检测设备及仪器2.4.1 一般情况下尽量选用χ射线探伤机透照,且至少应有10%的管电压余量,当χ射线探伤机穿透力难以达到要求或摆放有困难时,可选用γ射线探伤机透照。
2.4.2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2.4.3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每一班工作前应进行验证,每6个月参照NB/T47013.2-2015附录B的规定校验一次,并作好记录。
2.5 胶片和增感屏的预备2.5.1 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纳T3类或更高类不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纳T2类或更高类不的胶片。
2.5.2用X射线探伤机透照时,一般采纳前屏为0.03mm,后屏为0.1mm 的铅箔增感屏,增感屏表面应平滑清洁、无灰尘、无污染、无划伤。
2.5.3切片时把胶片与夹纸一起取出放在切片板上量好尺寸进行切片。
2.5.4将去掉夹纸的胶片放在两增感屏之间一起插入暗袋(注意前后屏),套好袋盖。
2.6像质计的选用及放置2.6.1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JB/T7902中未包含的丝号、线径等内容,应符合HB7684的有关规定。
2.6.2像质计按透照厚度选用NB/T47013.2-2015表1、表2、表3选用表1 像质计灵敏度值单壁透照、像质计置于源测表2 像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源测表3 像质计灵敏度值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透照、像质计置于胶片测2.6.3不同材料的像质计适用的工件材料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2.6.4像质计一般应放置在射源一侧被检焊接接头的一端(被检区长度的1/4部位),金属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丝置于外侧。
一张胶片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处。
2.6.5单壁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源侧。
双壁单影透照规定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
双壁双影透照规定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
2.6.6单壁透照中,假如像质计无法放置在源侧,同意放置在胶片侧,但应进行对试验,以保证实际使实际的底片灵敏度符合要求。
像质计放在胶片侧时,应附加“ F ”记以示区不。
2.6.7 像质计的数量a. 平直纵缝透照每张片至少一个。
b. 弧形纵缝透照每段至少三个(分不置于二端及中部)。
c. 环缝中心法透照,至少在内壁上等间隔放置三个。
d. 环缝偏心法透照,每段至少三个(分不置于二端及中部)。
4.4、射线能量4.4.1、依照被检工件的厚度、材质选用不同的曝光参数,曝光参数应参照本机的曝光曲线选取,不同意用提高管电压缩短曝光时刻的方法照相,或凭经验任意选取曝光参数。
χ射线照相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
在采纳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应符合本规程4.6.1的规定。
NB/T47013.2-2015中规定了不同透照厚度同意的χ射线最高透照管电压.。
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承压设备,在保证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同意采纳超过规定的χ射线管电压,但对钢管电压增量不应超过50KV。
4.5、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4.5.1、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应满足下述要求:AB级射线检测技术:f≥10d·b2/3B级射线检测技术:f≥15d·b2/34.5.2、采纳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周向曝光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NB/T47013.2-2015的要求,f值能够减小,但AB级:f≥5d·b2/3,B级:f≥7.5d·b2/3。
4.5.3、采纳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曝光时,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NB/T47013.2-2015的要求,f值能够减小,但AB级:f≥8d·b2/3 ,B级:f≥12d·b2/3。
4.6、曝光量4.6.1、χ射线照相,当焦距为700mm时,曝光量的推举值为:AB级不小于15mA·min;B级不小于20mA·min。
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举值进行换算。
但曝光时刻不小于2min。
4.6.2、采纳γ射线源透照时,总的曝光时刻应许多于3min。
4.7、曝光曲线4.7.1、对每台在用射线设备均应作出经常检测的曝光曲线,依据曝光曲线确定曝光参数。
4.7.2、制作曝光曲线所采纳的胶片、增感屏、焦距、射线能量等条件以及底片应达到的灵敏度、黑度等参数均应符合NB/T47013.2-2015的规定。
4.7.3、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
射线设备更换重要部件或经较大修理后应及时对曝光曲线进行校验或重新制作。
2.7 标记2.7.1 定位标记a. 包括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
当抽查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
b. 检测范围标记( - ),当焊缝余高为零或平板状零件时使用。
2.7.2 识不标记包括产品编号、检测编号、透照日期。
其中检测编号由以下标记组成:a. 焊缝编号标记用焊缝号表示。
例如焊缝号为A8,则检测用A8表示。
b. 底片序号标记以每条焊缝为单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排在焊缝编号之后。
c. 扩检标记用Z表示,排在焊缝片号之后,用A8-3Z表示。
d. 返修标记用R及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字指返修次数,排在底片序号之后。
例如A8-3片位返修二次,检测编号用A8-3R2表示。
2.7.3 背散射线确定标记“B”一般“B”铅字高度为13mm、厚度1.6mm。
2.7.4 标记放置与追踪a.透照小径管对接接头在焊缝旁放置出厂编号、检测编号、中心标记。
见图a所示。
产品编号像质计××××××××××检测编号中心标记焊缝图ab.透照其它焊接接头在焊缝旁放置出厂编号、试件编号(透照试件时)、检测编号、中心标记、搭接标记、每条焊缝第1号片或所有片上还须放置透照日期。
见图b所示。
拍片日期焊工代号像质计××××年×月×日×××××JB/T4730 2005×××××↑搭接标记产品编号中心标记检测编号搭接标记图bc. 关于纵焊缝,搭接标记及中心标记均应位于射线源侧的工件表面上,关于环焊缝,采纳周向曝光时,搭接标记和中心标记既可置于工件内侧,也可置于工件外侧,当采纳外透法,搭接标记和中心标记应放在射线源一侧,当采纳双壁双影法时,搭接标记和标记应放在胶片一侧。
d. “B”铅字在嚗光时贴到每个胶片暗盒的背面。
e.上述标记均应落在底片上的适当位置,并离焊缝边缘至少5mm。
搭接标记的摆放位置见NB/T47013.2-2015附录G。
f.应在工件表面用钢印打上中心标记及底片序号,以作为对每张底片定位的追踪依据。
不适合打钢印时,用详细透照部位图标注。
2.8贴片、屏蔽、对位2.8.1用磁性贴片架或其它工具贴片,尽量保证整个暗盒与被检焊缝紧贴(但不得使用胶片因受压受折而损伤)。
2.8.2应使铅中心标记与容器上的划线中心符号在同一侧重叠,也应使胶片暗盒中心对准容器壁上的中心符号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