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沙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国仙桃网

合集下载

仙桃城市评估研究报告20114111756237727

仙桃城市评估研究报告20114111756237727

1.城市规划与发展1.1城市概况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的江汉平原,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12°55'—113°49'、北纬30°04'—30°3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具有南北兼优的气候特点。

仙桃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充满活力,是全国百强县(市)、湖北首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市。

仙桃市现辖郑场、毛嘴、剅河、三伏潭、胡场、长埫口、西流河、彭场、沙湖、杨林尾、张沟、郭河、沔城、通海口、陈场15个镇;干河、龙华山、沙嘴3个街道办事处;仙桃工业园1个工业园区;国营沙湖、九合垸2个原种场;国营排湖、五湖2个渔场;国营赵西垸、刘家垸2个林场。

1991年12月,经原荆州地区行署批准,在龙华山街道办事处境内建立了仙桃经济技术工发区。

1995年6月,湖北省开发区管理办公室批准该开发区为省管开发区。

200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在干河街道办事处境内建立仙桃高新技术开发区。

全市共有653个村民委员会,56个居民委员会。

2002年底,仙桃市总人口为148.16万人,其中男性76.80万人,女性71.36万人;农业人口104.8万人,非农业人口43.30万人;乡村劳动力62.38万人.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仙桃紧靠中国中部特大城市武汉,具有贯通南北、承东启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境内河渠网络相通,公路四通八达,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汉口火车站、长江武汉港均只1小时车程。

贯穿中国南北的京珠高速公路和贯穿东西的沪蓉高速公路在仙桃附近交汇,仙桃南到广州、北到北京、东到上海、西到成都等特大城市均在1000公里半径之内。

.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仙桃有耕地160万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国重要的粮、棉、油、鱼、猪、蛋生产基地。

全市粮食面积100万亩,棉花面积40万亩,油菜面积100万亩,蔬菜面积60万亩,水产面积56万亩,淡水产品养殖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二。

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解读

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解读

2008—2030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是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

作为一个在仙桃有着长久的生活经历并时刻关心其发展的仙桃人,尤其作为一名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仙桃规划管理局公布相关规划内容后,我便及时阅读了相应的说明书、规划图纸和总规文本。

区域与城镇体系规划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区域规划的相关知识有了一些了解,而仙桃的发展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

综上,基于我对仙桃市了解深度与熟悉度,再结合我这一学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解读这一套城乡总体规划时,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以下内容是我摘录了总规中我所感兴趣的部分,并相应的阐述自己的见解。

不过,毕竟学识粗浅,所以尽管下面所述都是真实想法,但不免会有一些太过肤浅缺乏深度的观点,甚至会存在不少谬误,希望编制总体规划的相关专家原谅,也请老师能够谅解。

第一部分在解读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前先对仙桃市作简要介绍(仅粗略说明)1. 仙桃基本情况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的江汉平原,是江汉平原中部中心城市,紧靠中国中部特大城市武汉,是武汉“8+1”城市圈入选成员之一。

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辖15个镇、两个原种场和中心城区。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2006年:市域总人口为147.57万人,市域城镇总人口为66.26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4.9%。

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32.26万人;2006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162.48亿元(现行价),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5%。

国内生产总值列湖北省3个省直管县级市中第一位,人均GDP居武汉都市圈诸城市(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中第六位。

仙桃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正处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预计在未来的20-25年,仙桃的经济发展速度都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城镇等级结构表3-1 城镇体系等级表产业以发展轻型工业和商贸流通为主导产业。

全市已初步形成纺织、服装、无纺布卫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五大工业板块。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仙桃市彭场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仙桃市彭场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仙桃市彭场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18.12.13•【字号】•【施行日期】2018.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仙桃市彭场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局部调整方案的批复仙桃市国土资源局:你局《关于审批〈仙桃市彭场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局部调整方案〉的请示》(仙土资文〔2018〕15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按照原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72号)精神,原则同意《仙桃市彭场等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局部调整方案》。

二、该方案涉及将H49G037081、H49G039081、H49G039084、H49G039085、H49G039086、H49G039087、H49G040084、H49G040086、H49G040087、H49G040088、H49G040089、H49G041084、H49G041085、H49G041087、H49G041088、H49G041089、H49G041091、H49G042081、H49G042082、H49G042085、H49G042087、H49G042088、H49G043081、H49G043082、H49G043085、H49G043086、H49G044091、H49G045085、H49G045089图幅中位于沙嘴街道办事处、干河街道办事处、龙华山办事处、郑场镇、毛嘴镇、三伏潭镇、胡场镇、长埫口镇、西流河镇、沙湖镇、杨林尾镇、彭场镇、张沟镇、郭河镇、沔城回族镇、陈场镇、九合院原种场、农林牧渔场的212.8945公顷有条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将H49G037081、H49G039081、H49G039085、H49G039089、H49G039090、H49G039092、H49G040084、H49G040087、H49G040089、H49G041088、H49G041089、H49G041091、H49G042081、H49G042082、H49G042084、H49G042085、H49G042087、H49G042088、H49G043081、H49G044084、H49G044091、H49G045088、H49G045089图幅中位于沙嘴街道办事处、干河街道办事处、龙华山办事处、郑场镇、毛嘴镇、三伏潭镇、胡场镇、长埫口镇、西流河镇、沙湖镇、杨林尾镇、彭场镇、张沟镇、郭河镇、沔城回族镇、陈场镇、九合院原种场、农林牧渔场的208.7571公顷允许建设区调整为有条件建设区,使用建设用地规划机动指标4.1374公顷。

湖北省仙桃市某苯甲醇化工厂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

湖北省仙桃市某苯甲醇化工厂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苯甲醇用作药膏的防腐剂,纤维、尼龙丝及塑料薄膜的干燥剂,聚氯乙烯的稳定剂,照相显影剂,醋酸纤维、墨水、涂料、油漆、环氧树脂涂料、染料、酪蛋白、虫胶及明胶等的溶剂,也用于制取香料和调味剂(多数为脂肪酸的苯甲醇酯),以作为肥皂、香水、化妆品和其他产品中的添加剂。

由于与石英和羊毛纤维具有几乎相同的折射率,因此用作石英和羊毛纤维的鉴别剂。

香料工业中用作定香剂和稀释剂。

苯甲醇有麻醉作用,对眼部、皮肤和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均对身体有害。

摄入后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胃肠道刺激、惊厥、昏迷,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大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230mg/kg。

苯甲醇进入人体后,首先被氧化为苯甲酸,然后与肝中的甘氨酸缩合,以马尿酸的形式排出体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为了从环境保护角度评价本项目的可行性,在已经得到建设厂址及周围状况进行现状调查和工程的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由于我的知识有限,这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一定存在一些错误或纰漏,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1 总则1.1项目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求得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与东荆河之间,江汉平原腹地,1991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1992—2001年连续10年被评为全省综合实力首强县(市),1997年成为全省首批小康县(市)。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乐昌市北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乐昌市北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乐昌市北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6.26•【字号】韶府复〔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乐昌市北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乐昌市人民政府,韶关市自然资源局:《乐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乐昌市北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乐府报〔2024〕15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乐昌市北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北乡镇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支撑北乡镇打造成为以马蹄、香芋为特色的全国“一乡一品”示范村镇及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品农业小镇。

二、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北乡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61平方公里(2.0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13.04平方公里(1.96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26.04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37平方公里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

划定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洪涝风险控制线等防灾减灾底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实施空间管控。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明确生态、农业和历史文化等保护要素空间范围和城乡、产业、交通等发展要素整体布局,构建“一核一轴四区”的镇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北乡镇区为主体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依托省道S248形成带动城乡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空间有序集中的发展轴线,统筹协调好城镇集中发展区、南部综合发展区、特色农业种植区、生态文旅发展区的开发保护。

湖北仙桃的文案

湖北仙桃的文案

湖北仙桃的文案文案一:排湖是仙桃一体推进“三美”建设的缩影。

仙桃计划从今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重点实施653个项目,投入20.38亿元,现已投入6.07亿元,完成项目290个,建成示范街道40条,人文美、产业美、环境美、秩序美、功能美“五美”融合、各美其美的精致小城镇初见雏形。

文案二:去年底,仙桃提出统筹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三美”建设,按照“确定目标、商定项目、季度拉练、年度总评、久久为功”的工作要求,出台了《仙桃市“擦亮小城镇”行动实施方案》,铆定“一加强三整治三提升”七条路径,明确组织体系、指标体系、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市级主导、乡镇主责、部门主管、专班主攻、群众主体工作机制,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15个美丽城镇扩容提质。

文案三:仙桃拟从今年起,每年开展三次观摩拉练,每次拉练看增量不看存量、看整体不看局部、看特色不看一般、看成效不看材料,每年拿出3000万元对排名领先者予以奖励。

岁寒方显“桃”坚韧。

今年初,仙桃受疫情影响,被迫中止“三美”建设。

复工复产后,仙桃按下“快进键”,一批曾被视为四平八稳、不温不火的镇办场园苦干实干巧干,跑出了“加速度”,交出了新答卷。

文案四:河镇清理“六乱”现象,在赵湾村开展植绿造绿、垃圾分类、亮化美化试点示范,一举斩获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团体、单打两项第一;沙湖镇亮出“国家湿地公园”、非遗贝雕两块金字招牌,建成汉王驿站凉亭,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通海口镇以百年老潭为中心,复绿治水、整渠修路,让熊庙村有了“地中海”风格。

文案五:仙桃点位“养眼”,大盘“飘红”,全市上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各美其美的特色小镇,把“三美”建设中“业兴”这个关键词镌刻于心。

彭场镇规划建设14.7平方公里的非织造布特色小镇,重点布局国家级“四基地两中心”,打造区域性特色经济板块;毛嘴镇坚持“简欧小镇、女裤之都”发展定位,聚集服装企业230多家,吸纳产业工人近3万名;张沟、西流河、郭河等镇做强黄鳝种苗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擦亮了中国黄鳝之都这张金名片;环排湖区域组团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辐射带动仙西、沔东旅游带两翼协同,全市一镇一业、多镇一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仙桃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

仙桃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

仙桃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仙桃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17•【字号】仙政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仙桃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仙政发〔2024〕1号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沙湖、九合垸原种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湖旅游度假区,市政府各部门: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各地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奋进新千亿、建设示范区”目标,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就地城镇化为动力,以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为手段,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打造链接武汉与宜荆荆两大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和江汉平原人居环境典范城市,全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提升学习力、领悟力、创新力、执行力,努力做到提能善政、提质增效、清廉为民、勤政有为,在新的赶考路上扛起新的担当。

经市人民政府研究,现将仙桃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

请各牵头单位切实履行牵头责任,各责任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市人民政府将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落实不力的严肃问责。

附件:2024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责任分解表仙桃市人民政府2024年1月17日附件2024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责任分解表。

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2030)文本

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2030)文本

仙桃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仙桃市人民政府二〇〇八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市域镇村体系规划 (8)第五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 (12)第六章市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14)第七章城乡统筹与建设“两型”社会 (20)第八章城市性质与规划 (21)第九章总体布局 (21)第十章建设用地规划 (24)第十一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0)第十二章绿地水系规划 (34)第十三章城区基础设施规划 (38)第十四章环境保护规划 (44)第十五章防灾规划 (46)第十六章中期规划 (49)第十七章城区建设时序 (50)第十八章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 (51)第十九章附则 (53)附表 (5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仙桃自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以来。

外部发展条件的改变和新的发展观念(包括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区域协同发展、城乡统筹与科学发展观等)都对仙桃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新形势,指导城市建设,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仙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仙桃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第三条指导思想科学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来编制和实施城乡总体规划。

特别是以推动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以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仙桃“两型”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城市发展的固有宗旨和根本动力。

在面对城市与城市内部各部分之间有等级差距拉大、矛盾深化的发展趋势时,社会和谐应当要作为规划的基本原则加以重申。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仙桃的后来者留下发展的可能性是今日仙桃人必须承担的使命。

村庄规划说明书

村庄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2)一、规划背景 (2)二、规划依据 (2)三、规划原则 (2)四、规划期限 (2)五、规划范围 (3)六、规划目标 (3)第二部分村庄概况 (4)一、村庄位置 (4)二、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4)四、社会经济状况 (4)五、土地利用和建筑现状 (4)六、现状配套设施 (5)七、现状人居环境 (5)八、村民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6)九、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6)第三部分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7)一、村庄发展条件分析 (7)二、规划规模 (7)1.1 人口规模 (7)1.2 用地规模 (7)三、规划布局 (7)四、用地规划 (8)4.1居住建筑用地规划 (8)4.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8)4.3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4.4公用工程设施用地规划规划 (8)4.5绿地、水域用地规划 (8)4.6规划指标 (8)五、空间景观规划 (8)六、村庄整治规划 (9)6.1村庄整治规划思路 (9)6.2村庄整治规划 (9)第四部分规划实施对策建议 (15)第一部分总则一、规划背景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寨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根据中共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乡村面貌明显改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村总体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步伐”的和谐秀美乡村。

为响应省政府号召,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适应鄱阳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新一轮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

根据鄱阳县人民政府关于秀美乡村建设规划的要求,按照《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13]188号)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田畈街镇人民政府特委托我院承担以下村庄环境整治编制工作。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3.《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4.《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建村【2013】188号5.《村庄整治技术导则》6.《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2000〕36号7.《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8.《江西省村镇建房规划审批办法》9.《田畈街镇总体规划》10.江西省有关村庄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政策、规范与标准等11.田畈街镇、松林村历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及与规划相关的其它数据三、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及设施,坚持以现有设施的整治、改造、维护为主,即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防止大拆大建;2、综合考虑整治项目的急需性、公益性和经济可承受性,确定整治项目和时序,分步实施的原则;3、涉及生命财产安全与生产、生活最急需的整治项目优先开展的原则;4、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节约使用土地的原则;5、严格保护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具体整治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与经济条件,由村民自主选择确定的原则。

江汉平原振兴示范区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以湖北仙桃市为例

江汉平原振兴示范区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以湖北仙桃市为例

江汉平原振兴示范区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以湖北仙桃市为例作者:李波平,李玥,张应雄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12期李波平,李玥,张应雄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定,这是深入推进“三农”工作、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农业农村充分发展、城乡均衡和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提出,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都市城郊乡村振兴先行区、扶贫片区乡村振兴试验区。

因此,研究湖北省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发展,有利于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本文以江汉平原重要城市——仙桃市为案例,分析仙桃市乡村振兴面临的短板、发展模式和对策建议。

一、仙桃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仙桃市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1万亩,总人口153万,其中农业人口105万,辖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3个市属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15个建制镇、2个原种场和1个排湖风景区。

1.仙桃市农业发展现状仙桃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猪、鱼、蛋生产基地。

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55.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7%。

2017年农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66万元,同比增长8%。

2017年新增家庭农场3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5家,新认定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7家。

2017年仙桃再次荣获“中国黄鳝之都”称号;畜禽标准化养殖和粪污综合利用经验在全国推广;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24万亩。

2.仙桃市域经济发展情况仙桃是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发展一直走在湖北省各县(市)前列。

2017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718.66 亿元,比上年增长7.8%,产业结构为12.5∶53.8∶33.7,全市人均 GDP 达 62985 元,完成财政总收入 48.07 亿元,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0.9 亿元。

仙桃市干河街道办事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仙桃市干河街道办事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仙桃市干河街道办事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仙桃市干河街道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一、前言 0(一)规划目的 0(二)规划任务 0(三)规划依据 0(四)规划范围 (1)(五)规划期限 (1)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一)干河街道办事处概况 (2)(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2)(三)土地利用现状特点 (3)(四)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4)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5)(一)规划指导思想 (5)(二)规划基本原则 (5)(三)土地利用战略 (5)(四)主要规划目标 (6)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6)(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8)五、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0)(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10)(二)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10)(三)制定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0)(四)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11)(五)统筹安排各类农用地 (11)六、重点村镇和建设项目用地 (12)(一)城镇建设用地 (12)(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13)(三)独立工矿用地 (13)七、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4)(一)稳步增加生态用地 (14)(二)加强防治环境污染 (14)(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4)八、土地利用分区管制 (16)(一)土地用途分区 (16)(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19)九、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 (21)(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21)(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21)(三)土地整治措施 (21)十、村级土地利用控制 (23)(一)村基本农田保护 (23)(二)村建设用地控制 (23)(三)村生态环境保护 (23)十一、“三线”划定情况 (24)(一)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划定情况 (24)(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情况 (26)(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 (27)十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0)(一)规划实施法律措施 (30)(二)规划实施行政措施 (30)(三)规划实施经济措施 (31)(四)规划实施技术措施 (31)(五)规划实施社会措施 (32)附表 (33)一、前言(一)规划目的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各类、各区域用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正确处理好建设用地需求日益扩大和土地资源紧缺、耕地保护的矛盾,为促进干河街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提供土地保障。

我的家乡仙桃

我的家乡仙桃

第1章简介1.介绍仙桃市(原沔阳县)已有1500多年的建制历史。

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设沔阳郡,建国初设沔阳专署。

1986 年撤县建市更名为仙桃,1994 年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

仙桃市是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素有“鄂中宝地、江汉明珠”之称。

仙桃是湖北省江汉平原区域中心城市,湖北首强市(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技先进市。

日前被亚洲体操联合会命名为“亚洲体操之乡”。

2.地理环境仙桃市,东邻武汉,西接荆州、宜昌,北依汉江,南靠长江,全市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5万,常住人口118万,地跨东经112°55'—113°49'、北纬30°04'—30°32'。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具有南北兼优的气候特点。

仙桃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充满活力,仙桃是湖北省江汉平原的商贸、物流、交通中心,湖北省政府规划的六大物流枢纽。

仙桃市定位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5亿元,经济总量连续二十多年位居湖北省县级市第一位。

仙桃市,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区域中心城市、亚洲体操之乡。

仙桃是“湖北温州”、仙桃市风光(20张)“湖北东莞”,依托武汉,仙桃市主要发展轻型工业和商贸流通为主导产业的滨江城市。

仙桃市,多年来以全省首强县市身份5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6次跻身中部十强县市、中国金融生态市、中国最佳粤商台商投资城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中国体操之乡、世界冠军摇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省第二大侨乡、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特色产业百强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1]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大市、全国油料产出大市、全国淡水养殖大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市、中国黄鳝之都、中国无公害果蔬十强市、中国特色农业百强示范基地……。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仙桃市城镇化发展思路郭生元仙桃地处汉江平原腹地,北依汉水,南靠长江,东临武汉,西毗荆州,市域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6万人。

近几年来,我们以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为契机,率先在全省编制市域城乡总体规划,并于2009年4月报批实施。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编制了南城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旧城区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15个镇、2个原种场的总体规划,全市595个行政村的村庄建设规划也全部编制完成,力求通过规划引领,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差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具体做法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差异,科学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统筹规划城乡空间结构,促进城乡高度融合。

我们将空间结构调整纳入城乡规划视野,对市域城镇发展规划作出调整,使城乡两个地域实体融合成一个统一的、网络状的、多节点的、可渗透的“区域综合体”。

总体设想是构建“一心三带四重点”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一心”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三带”,即318国道沿线城镇带、市域南部城镇发展带、市域南北方向复合城镇带;“四重点”,即重点建设毛嘴、彭场、张沟、陈场四个镇。

通过调整城镇布局形态,形成级次分明、点轴相连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更好地促进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使我市城镇化率由现在的48%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70%左右。

二是统筹利用城乡土地资源,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调整和改善用地结构。

一是按照“缩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改造空心村”的要求,规划将现有595个行政村逐步调整为40个中心村、530个一般农村居民点,缩并自然村25个。

二是通过农地整理、居民点整理等手段,减少村民小组个数,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

三是集中有限的土地资源向重点镇和重点工业园区集中,使每个重点镇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以上,集中力量建设南城新区,使主城区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以上。

仙桃市专项资金资助优秀人才名单

仙桃市专项资金资助优秀人才名单

仙桃市专项资金资助优秀人才名单(一)仙桃市2014年度高层次创新人才王焕清湖北慧狮塑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华湖北绿色家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礼知仙桃市中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张泽伟瑞阳汽车零部件(仙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肖俊平湖北新蓝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家源武汉真巧食品(仙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道洪湖北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立新仙桃市中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顾问顾炎林湖北顾大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二)仙桃市2014年度行业领军人才王学军市城投公司副总经理邓友谱湖北江汉书画院院长叶道龙市第八中学党总支书记李和鸣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张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何杰市农业局生产科科长邵自迪市强农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红武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教导员赵中友仙桃市中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和平市文联主席(三)第七批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王焕清湖北慧狮塑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冯才虎湖北新蓝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代军仙桃市聚兴橡胶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芦满良武汉真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长沈桂军健鼎(湖北)电子有限公司经理杨华湖北绿色家园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志林富士和机械工业(湖北)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开发工程师曾曼华湖北仙粼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虞敢姣仙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范纪林仙桃中学高级教师黄凤超仙桃市第二中学校长、高级教师冯蕾仙桃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吴丽萍张沟镇新里仁口中学教师徐国洪仙桃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郭萍仙桃职业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教授甘永奎仙桃市业余体校举重高级教练刘芬仙桃市业余体校体操高级教练吴华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严翔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张高生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胡于凤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曾长江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叶志伟仙桃市中医院党委成员、副院长张九香仙桃市中医院中医肝病科主任医师曾碧涛仙桃市中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李进仙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陈普成仙桃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所长、主任医师程琼仙桃市演艺中心国家二级演员刘利红仙桃市演艺中心国家二级导演陈雄仙桃市文联作协副主席刘志军市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副主任赵锡武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副主任张倩仙桃市法院张沟法庭庭长、审判员徐元彬仙桃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反渎职侵权局局长高光华仙桃市检察院公诉科科长颜斌仙桃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廖卫国仙桃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吴先举郭河镇党委委员,市公安局郭河派出所所长冯兵湖北为维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四级律师刘永刚湖北法鸣律师事务所主任、四级律师荣方仙桃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高级畜牧师黄永洋仙桃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柳德明仙桃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农艺师唐善新九合垸原种场党委副书记、高级农艺师樊胜祥沙湖镇隔档湖渔场党支部书记、场长,沙湖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宝阳沙湖原种场农艺师何庆彪湖北利众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农艺师易卫祥仙桃市卫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静涛湖北宏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静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泉明仙桃市泉明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培中仙桃市心怡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军武仙桃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张萍仙桃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环境评价注册工程师孙俊仙桃市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总规划师欧阳光辉仙桃市勘测设计院院长、高级工程师陈小海仙桃市经适房和廉租房发展中心主任伍云仙桃市交通局工程计划科科长李远仙桃市公路管理局工程科科长朱主权仙桃市财政局信息科科长陈新云湖北楚苑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四)仙桃市首批“文化名家”梁和平仙桃市文联主席、一级编剧、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何慧敏仙桃市文联副主席、仙桃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省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鲁美姣仙桃市沔阳花鼓剧团二级演员郑局廷仙桃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家仿仙桃市仙源学校校长、仙桃市孔子协会副会长邓小军仙桃市邓氏麦杆画院总经理李凌鹏湖北省仙桃职业学院理工中等专业学院党支部书记、仙桃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丁昊宇仙桃日报社总编辑赵锡武仙桃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副主任李辅贵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仙桃市作家协会主席(五)仙桃市首批“文化拔尖人才”程琼仙桃市沔阳花鼓剧团副团长、二级演员严爱军仙桃市沔阳花鼓剧团二级演员刘丽红仙桃市沔阳花鼓剧团二级导演刘爱斌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黄团元原仙桃日报社高级编辑徐银枝仙桃市银鑫贝雕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仙桃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闵从新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楹联学会会员、仙桃市诗词学会会员、常务理事李一林仙桃市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党组成员、广播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播音员应才兵仙桃市教育局副主任科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雄仙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少华仙桃市三川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市书术家协会副主席张立学仙桃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又甫仙桃市剪纸协会顾问张颖原仙桃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杜利华仙桃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许祖国仙桃周刊社总编辑刘五行仙桃职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讲师严应道仙桃市楹联学会执行会长蒋宏波仙桃市长埫口镇文化站站长郑先忠江汉皮影艺术团团长。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2021年土地利用计划配置有关事项的通知-鄂自然资函〔2021〕176号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2021年土地利用计划配置有关事项的通知-鄂自然资函〔2021〕176号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2021年土地利用计划配置有关事项的通知正文:----------------------------------------------------------------------------------------------------------------------------------------------------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2021年土地利用计划配置有关事项的通知鄂自然资函〔2021〕176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厅机关相关处室: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要,又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依法、节约集约用地;既保障现时需求,又考虑可持续利用,实现全省重点项目用地应保尽保,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2021年土地利用计划配置规则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80号)、《关于2021年土地计划安排使用有关事项的说明》要求,结合我省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际,现将我省2021年土地利用计划配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配置规则(一)保障有效投资,计划跟着项目走。

在依据规划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空间布局的前提下,以符合产业政策、用地政策、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计划指标的依据,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

(二)实行增存挂钩,节约集约用地。

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以下简称新增计划)与处置存量土地挂钩,以“亩产论英雄”,既算“增量”账,也算“存量”账,通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单独选址项目在用地预审阶段,对项目的节约集约用地情况作出专门比较分析,提升土地要素使用质量和效率,推动全面高质量发展。

(三)压实主体责任,分级保障用地。

实行国家、省、市分级保障范围和方式,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

对纳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清单的单独选址项目,由国家配置(核销)计划;对批次报地的省级重点项目,由省级配置计划;对其他项目,由市(州)保障用地指标。

仙桃沙湖旅游景点介绍

仙桃沙湖旅游景点介绍

仙桃沙湖旅游景点介绍
仙桃沙湖位于湖北省仙桃市,是一座被誉为“中部水乡明珠”的大型淡水湖泊。

沙湖周围风景秀丽,湖水清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

以下是仙桃沙湖的几个旅游景点介绍:
1. 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最大的三角洲类型湿地,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湿地公园之一。

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动植物资源,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

游客可以在湿地公园内观赏各种野生鸟类和湖泊美景。

2. 仙桃沙湖湿地公园:是仙桃市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也是国内首个水橇滑道的所在地。

公园内有美丽的湖泊、湿地、小岛等景观,可以进行划船、摩托艇、野炊等休闲活动。

3. 夏凤湖度假区:坐落在沙湖北岸,是一个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旅游区。

景区内有独特的温泉资源,游客可以在温泉中放松身心,同时还可以进行钓鱼、品尝湖鲜等活动。

4. 白骆湖景区:位于沙湖东岸,是一个以水上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区。

景区内有白骆湖水上运动中心,游客可以体验划船、皮划艇、帆板等水上项目。

5. 都胡岛旅游区:位于沙湖中部,是一个由数十个小岛组成的旅游景区。

岛上风光优美,环境幽静,可以观赏到独特的岛屿景观和湖水美景。

以上是仙桃沙湖的部分旅游景点介绍,除了以上景点外,还有众多的湖泊、湿地、古镇等值得一游。

而且,湖区周边还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和特色美食,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休闲度假的同时,享受当地的美食文化。

仙桃历史文化简介

仙桃历史文化简介

13武汉文史资料 2022年第9期仙桃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直管市、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文化之乡和亚洲体操之乡,是荆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1986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

全市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51万。

获评国家园林城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素有“江汉明珠”的美誉。

2022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榜单上,仙桃位居第65位,居全省县市第一。

历史文化积厚流光。

仙桃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楚文化六大支柱,除青铜冶炼外,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和屈骚文学都可在仙桃找到痕迹。

先后发掘出的沙湖遗址和越舟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大致距今4000—5000年,其中沙湖遗址上存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和西周文化层。

从源远流长的史前历史,到文化繁荣的晚清民国,跨越千年仙桃历史文化简介◇ 苏 林14武汉文史资料 2022年第9期光彩灿烂的历史文化瑰宝滋养着这颗“江汉明珠”。

红色文化播撒种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仙桃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大革命时期,这里就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

土地革命时期,这里发动了戴家场暴动,举行了沔城暴动,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湖北沔阳工农革命军第五军。

1930年贺龙、邓中夏率红二军团攻占沔城和仙桃(其时为沔阳重镇)后,苏维埃运动在沔阳县如火如荼,沔阳县被视为洪湖苏区的发祥地。

名人文化星光璀璨。

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加速了元王朝的灭亡,首创武昌船厂,推进了中国水军和造船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文学创作空前繁荣,陈柏、童承叙、陈文烛、费尚伊、陆建瀛等人著作流传后世。

童承叙的《沔阳志》被誉为海内三名志之一。

近代以来,民国时期的教育家陈青之编撰了第一部完整的《中国教育史》。

中国大陆第一个民法学博士王利明,还有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明楷等88名从仙桃走出去的法学专家,出版专著400多部,形成仙桃籍法学专家群体现象。

仙桃的东西南北

仙桃的东西南北

仙桃的东西南北仙桃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南临洪湖市,以东荆河南⽀为界,西南濒洪湖市、监利县,以东荆河主河道为界,北临天门市、汉川县,以汉江为界,西临潜江市,东接武汉市汉阳区,东北与汉川县相邻,东南与武汉市汉南区毗连,距长江仅3公⾥。

全境总⾯积2538平⽅公⾥。

地跨东经112°55′—113°49′,北纬30°49′⼀30°32′之间。

东西长约78公⾥,南北宽约35公⾥。

境内有汉江、东荆河、通顺河、通州河、西流河、四⽅河、展翅河、洛江河、⽟带河和排湖、鲫鱼湖、越⾈湖、许家湖、隔湖、芦林湖、莲⼦湖、西沟湖、南⼗湖、五湖、莲花池等河流和湖泊,素有“河湖王国”之称。

仙桃地形像⼀只美丽的彩蝶,展翅在汉江之畔。

境内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西北⾼,东南低,起伏甚微。

西北郑场⼋屋台为最⾼处,海拔34.50⽶;东南⾓的五湖为最低处,海拔21.50⽶。

全境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

由市治所向东南16公⾥处是全国重点中⼼镇——彭场镇,这⾥曾是原沔阳县⼈民民主政府所在地,是建有近120家⽆纺布加⼯企业的“中国⽆纺布制品出⼝第⼀镇”,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层层叠叠的欧式⼚房、宽⼴的⼤道,展⽰了⼩城动⼈的风采;向西南33公⾥处,是全省著名的沔城回族镇,那⾥有⼤汉陈友谅故居、诸葛亮读书台、狄梁公问政处、⽂圣庙、普佛寺等,是仙桃的重点旅游区之⼀。

汉⽔南岸是仙桃市治所,城区的沔阳⼤道、仙桃⼤道、复州⼤道、黄荆⼤道都建设得宽敞漂亮,⼀条美丽的仙下河,从市中⼼穿过,风景如诗如画,更是美不胜收。

处于仙桃市东南部最低处的五湖渔场,是全省著名的⽔产养殖基地,也是仙桃市最⼤的淡⽔湖渔场,稠密的⽔⽹、河道、⽔塘、溪流、沼泽、滩涂、堤垸等,共同构成了仙桃独特的⽔域⽣态景观和极富⽔乡特⾊的⽥园⽓息。

以往,由于地势低洼,⽔患频繁,造成“沙湖沔阳州,⼗年九不收”的悲惨景象。

建国后,尤其是党的⼗⼀届三中全会以来,仙桃⼤⼤⼩⼩的⽔利⼯程相继竣⼯并发挥作⽤,如排湖泵站、沙湖泵站、杨林尾泵站、保丰泵站、⼤垸⼦闸等,⽔患得以征服,⼴⼤农村出现了旱涝保收五⾕丰登的繁荣景象,⽽今的“沙湖沔阳州,年年庆丰收。

沔阳小镇2022规划方案

沔阳小镇2022规划方案

沔阳小镇2022规划方案简介沔阳小镇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是一座以农业特色小镇为主的山水田园综合体。

该小镇自2020年起开始规划设计,现在我们将公布沔阳小镇2022规划方案的详细内容。

基本情况沔阳小镇规划区域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其中包括2.2平方公里农村土地和1平方公里林地。

规划区域内共有6个小村庄,人口总数约为2500人。

规划目标本次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化、文化化、特色化的小镇,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发展战略生态化发展沔阳小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我们将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为首要目标,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规划区域内的农业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保证对农业产业的支撑作用。

文化特色沔阳小镇地处荆楚文化的核心区域,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其地域文化、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小镇。

同时,建设多元化的文化设施,像博物馆、图书馆等,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提高小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加强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镇的运行效率和生活水平。

同时,建设智慧小镇,引入高科技手段,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改善居住环境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我们将加强小镇的环境管理,改善居住环境。

通过治理污染源、美化环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措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同时,建设公共绿地,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空间。

实施方案农业产业沔阳小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我们将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和土地的综合效益。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现代化温室大棚,扩大优质农产品的产量;•推广科技农业和畜禽养殖技术;•加强水利设施的完善,确保基本农田的灌溉;•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社区,培进农民合作精神。

文化旅游沔阳小镇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独特的风景区,我们将发掘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打造新的文化旅游品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桃市杨林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仙桃市杨林尾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一、前言 (1)(一)规划目的 (1)(二)规划任务 (1)(三)规划依据 (1)(四)规划范围 (2)(五)规划期限 (2)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一)自然条件及经济基础 (3)(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3)(三)土地利用现状特点 (4)(四)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4)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6)(一)规划指导思想 (6)(二)规划基本原则 (6)(三)土地利用战略 (6)(四)主要规划目标 (6)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8)(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8)(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9)五、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1)(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 (11)(二)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11)(三)制定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1)(四)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12)(五)统筹安排各类农用地 (12)六、重点村镇和建设项目用地 (13)(一)城镇建设用地 (13)(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13)(三)独立工矿用地 (14)(四)基础设施用地 (14)七、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5)(一)加强湿地保护 (15)(二)水源保护建设 (15)(三)村镇绿化建设 (15)(四)污染治理 (15)八、土地利用分区管制 (16)(一)土地用途分区 (16)(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19)九、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 (21)十、村级土地利用控制 (22)(一)村基本农田保护 (22)(二)村建设用地控制 (22)(三)村生态环境保护 (22)十一、“三线”划定情况 (23)(一)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划定情况 (23)(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情况 (25)(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 (25)十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9)(一)规划实施法律措施 (29)(二)规划实施行政措施 (29)(三)规划实施经济措施 (30)(四)规划实施技术措施 (30)(五)规划实施社会措施 (31)附表 (32)一、前言(一)规划目的制定本规划,是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科学安排农村土地整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二)规划任务1、根据杨林尾镇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目标。

2、根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杨林尾镇土地利用控制指标,统筹安排各类用地。

3、确定和配置规划期内全镇的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4、划定土地用途区,制定各用途区管制规则。

5、制定杨林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5、《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6、《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7、《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41号);8、《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建设用地规划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鄂土资发〔2013〕8号);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4〕1237号)。

10、《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1、《仙桃市杨林尾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2、其它相关规划、技术规范、政策规定和基础资料。

(四)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杨林尾镇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土地总面积为25487.67公顷。

(五)规划期限本次规划以2014年为基期年,规划期限为2015-2020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自然条件及经济基础杨林尾镇地处武汉、仙桃、洪湖金三角洼地,东荆河环绕其间,白沙公路贯穿全境,东临长江,西靠宜黄高速公路。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杨林尾属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仙桃市工业重镇,现已形成机械、服装、油料三大支柱产业,塑料、建材、家具、木材、渔网、卫生用品等行业遍及全镇。

全镇辖57个行政村,2014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亿元,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7.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1亿元,外贸出口创汇650万美元,全镇完成工商税收2200万元。

(二)土地利用现状结构2014年杨林尾镇土地总面积25487.67公顷,农用地20582.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76%;建设用地2357.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5%;未利用地2547.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9%。

1、农用地2014年,全镇耕地面积12575.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05%;园地面积11.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5%;林地面积1479.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1%;其它农用地6333.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85%。

2、建设用地2014年,全镇城乡建设用地1865.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2%,其中:城镇工矿用地221.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7%;农村居民点用地1644.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45%。

交通水利用地456.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9%;其他建设用地35.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4%。

3、未利用地2014年,全镇水域面积2164.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9%;自然保留地382.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0%。

(三)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一是人均耕地较多,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2014年末,杨林尾镇人均耕地6.02亩,高于全国1.41亩和全市的1.34亩的平均水平,境内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产业基础良好。

二是水产养殖发达,坑塘水面面积较大。

2014年末,杨林尾镇坑塘水面面积4141.20公顷,占全镇土地面积比重为16.25%,水资源极其丰富。

近年来杨林尾镇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到2014年末渔业生产总值为13336.00吨,水产养殖已成为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三是湿地面积较大,生态功能得天独厚。

杨林尾镇保存着生态功能良好的内陆湿地以及水域,占全镇土地面积高达10%,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多样的生物种类,生态功能得天独厚。

(四)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失控,耕地逐年减少。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和比较利益的驱使,农业结构调整失去控制,大量耕地变成为了水产养殖水面,耕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同时,无序的农业结构调整,使原有成片成块的耕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

二是建设用地利用粗放,村庄用地整理潜力大。

城镇和村庄内部存在闲置的和低效用地,特别是农村居民点大都沿河流、公路呈带状布局,分布零散、浪费土地较多。

据调查,2014年全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高达266.76平方米,远高于国家人均150.00平方的标准,村庄用地整理潜力较大。

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一)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立足于把杨林尾打造成为新兴的工业重镇和水乡园林生态镇,以强化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促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为核心,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为杨林尾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二)规划基本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2、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3、控制建设用地无序增长。

4、提高土地集约用地水平。

5、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三)土地利用战略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战略是: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科学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和迁并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向中心村和基层村集中;加大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实现全镇耕地占补平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四)主要规划目标1、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市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

到202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2937.73公顷。

2、严守基本农田红线积极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强基本农田管理,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规划期间,全镇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10660.00公顷。

3、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规划期间,全镇新增建设用地16.00公顷,到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194.56公顷以内。

4、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加强土地生态建设,重点搞好杨林尾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恢复湿地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同时加强河渠的绿色长廊建设,抓好公共绿地建设,将杨林尾镇建成平面绿化、立面亮化、整体美化的生态旅游乡镇。

四、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土地利用整体结构调整规划期内,杨林尾镇农用地增加181.37公顷,到2020年末,农用地面积为20764.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比2014年上升0.71个百分点。

规划期内,杨林尾镇建设用地减少180.78公顷,到2020年末,建设用地面积为2176.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比2014年下降0.71个百分点。

规划期内,杨林尾镇其他土地减少0.60公顷,到2020年末,其他土地面积为2546.61公顷。

2、农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期内,杨林尾镇耕地面积增加183.52公顷,到2020年末,杨林尾镇耕地面积为12941.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与2014年相比上升0.72个百分点。

规划期内,杨林尾镇园地面积不变,到2020年末,园地面积仍为11.83 公顷。

规划期内,杨林尾镇林地面积减少0.19公顷,到2020年末,林地面积为1479.72公顷。

规划期内,杨林尾镇其他农用地面积减少1.96公顷,到2020年末,其他农用地面积为6331.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比2014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3、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期内,杨林尾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减少180.78公顷,到2020年末,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684.9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比2014年下降0.71个百分点。

规划期内,杨林尾镇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不变,到2020年末,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仍为456.11公顷。

规划期内,杨林尾镇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不变,到2020年末,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仍为35.61公顷。

4、未利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期内,水域面积减少0.60公顷,到2020年末,水域面积2163.63公顷。

规划期内,自然保留地面积不变,到2020年末,自然保留地面积仍为382.98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